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一、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璐[1](2021)在《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近几年,我国越发注重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除了针对环境保护提出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外,还开始在环境保护具体实施过程中融入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这其中就包括GIS技术,这项技术能够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精准度,同时还可以帮助环保工作人员准确分辨各项环境影响因素。基于此,文章在介绍GIS技术与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概述后,提出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指明应用GIS技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方式。

王瑞雪,廖涛,张钰[2](2021)在《GIS技术在水环境管理及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运用》文中认为GIS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以及存储地理空间数据,近些年在水环境管理及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广泛利用GIS技术,并且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水环境管理中利用GIS技术,可以管理和查询水环境信息,同时可以模拟水环境。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利用GIS技术,可以精准的制图,综合分析环境现状。本文分析了GIS技术在水环境管理及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运用,旨在对于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李建斌[3](2021)在《解析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守门员"。近年来GIS技术在农业、林业、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均得到了充分利用,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多个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环境影响评价也因这项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袁振[4](2021)在《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代经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合理应用GIS技术能取得显着成效。论文从分析GIS技术的内涵及功能入手,阐明GIS技术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了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运用,包含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面,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良好参考。

张辉[5](2021)在《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实现了不断提升,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也开始逐渐应用到了环境保护工作中。其中,GIS技术就是一项典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环境资源、生态资源、土地资源、林业资源以及农业资源等领域得到良好的影响评价,以此来保障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论文对该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合理应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效果的提升提供足够动力。

张晓婕[6](2021)在《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探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强调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平衡的战略发展。这一战略是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为了应对大量工业污染而提出的政策,现如今环境的影响率对自然的生态平衡越来越大。GIS的技术出现,对环境逐渐做出巨大改善,本文针对GIS的技术进行了基本的普及并就GIS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带来的优势进行研究与探索。

黄邓楷[7](2020)在《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社会矛盾冲突愈发激烈,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建设平安校园和安全社区的呼声高涨,校园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城的社会结构相对复杂、空间高度开放共享,其校园环境安全管理更具挑战性。一方面,随着大学城扩张建设步伐的放缓,校园环境使用后评价逐渐引起重视,但评价对象以大学城物质环境为主,空间使用主体——学生的环境感知评价研究略显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犯罪治理主要依赖法律震慑、治安防范等管理手段,较少基于空间视角利用环境规划设计方法预防犯罪。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开展学生的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探讨学生安全感与大学城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关系。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整理、问卷调查、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广州大学城空间环境特征与学生安全感知的联系,对安全感评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质化和量化分析,发掘宏观的空间位置和微观的街景特征与学生安全感的关联,建立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据此试述提升学生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论文研究可分成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旨在阐明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并进行国内外大学城及校园规划设计、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及安全感评价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综述,强调环境规划设计手段在我国大学城校园安全管理中缺失的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现实背景基础。第二部分(第二章)是环境安全感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立足广州大学城空间环境现状,梳理日常活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传统犯罪学理论和“街道眼”、可防卫空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等环境犯罪学理论,分析国内外CPTED理论的研究、相关实践案例与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总结可为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提供有益借鉴的CPTED应用经验。归纳并提炼环境安全感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是问题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开展单体校园的环境安全感评价探索性调研,对CPTED六要素进行信度分析、重要性排序、相关性分析,并挖掘高校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传统调查方法难以准确定位地点,无法对特定空间安全感评价进行定量分析;也较难识别影响安全感的环境特征,难以建立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为弥补上述缺陷,分别利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照片打分法分析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安全感评价的宏观空间位置因素和微观街景特征因素,构建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第六章)是规律总结和策略研究。根据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分别阐述大学城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对学生安全感评价的影响,据此试述提升学生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力图为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安全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开展了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安全感知评价的研究内容上都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本文研究成果可补充完善大学城环境安全规划设计导则,为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环境的科学合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宋劭萌[8](2020)在《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创建生态文明主要指的是一场涉及到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的革命变革,我国也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活动。要更好地贯彻实行我国绿色发展的相关观念,需要尽可能的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而GIS技术指的是一种空间信息的分析技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此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了林业、农业、环境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等等相关领域。并且这项技术的科学性较强,观念也比较开放,将其应用到坏境影响的评价过程中,可以推动环境影响评估的高效进行。

张尧,张静梅,曹瑜洁[9](2020)在《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国进行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了保护环境,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GIS的出现对我国环境保护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简要分析GIS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及为GIS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林正松[10](2020)在《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文中认为清江下游流域(以下统称“研究区”)位于湖北宜昌长阳县、五峰县和宜都市境内,属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区第二大支流。康乾时期,研究区分布有数十座向王庙,还流传着“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的谚语,且当地土家族人民将“向王天子”的水神形象作为保护水环境的集体记忆。向王庙自身的三大功能(即“向王崇拜”、“灯塔与航标”和“凝聚”)与环境相互作用,一方面“内化”了环境系统的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康乾时期研究区的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单一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三者相互作用不协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们通过筑水坝、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引进生态修复技术等方式遏制水环境污染问题,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文从传承文化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视角,提出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对破坏较重的遗址断面进行环境复原与修复,并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检验该模式的时效性与可行性。对此科学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系统研究:第一部分从鄂西南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中找出向王庙遗址(1)揭示鄂西南地区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本土文化。研究区位于鄂西南连片贫困山区,具有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雨水分布不均等地质地貌特征。康乾时期,“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格局被打破,土汉交融促使本土文化快速发展。诗人彭秋潭在《长阳竹枝词》一文中,将“向王天子”作为治水有功的水神,被广乏流传,“向王文化”也因此成为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2)通过田野调查提取向王庙遗址数据。土家族人民为保持“向王天子”的人物形象,在研究区险要关隘处和地质灾害多发地修建庙宇,被称为“向王庙”,长期以来成为当地典型的文化景观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加上“清江画廊”、“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等促使旅游产业发展,人们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向王庙断面的建筑、道路、植被等损毁严重。通过田野调查,提取了研究区向王庙遗址断面的地形地貌、占地面积、保存状况等基础数据,为文化景观复原与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撑。第二部分揭示向王庙的历史变迁、空间分布规律和社会意义(1)向王庙的历史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田野调查中发现向王庙主要分布在清江干流和支流的“川盐古道”和“万里茶道”险要关隘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点状、线状、面状”等特征,为分析研究保护文化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康乾时期,“生态环境—向王庙功能—人类活动”三者间相互作用促使人与环境形成和谐共生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人们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遗址断面生态系统失衡。康乾时期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一面对改善当代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重拾“向王文化”,从复原和修复文化景观资源的视角,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与途径。第三部分提出基于文化景观复原和修复的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1)制定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的运行机制。本文提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总体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从田野调查、评估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建设、效果评价等步骤制定运行机制。(2)运用典型案例对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以重拾“向王文化”为切入点,以复原向王庙的“三大功能”为主题,运用典型案例进行环境修复设计研究,其结果不仅保护了文化景观资源,还提高了文化旅游价值,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对文化景观和环境效应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遗址断面的文化景观和环境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发现近年来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2018年前后的环境修复设计工程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验证环境修复设计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引入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其结果显示环境修复设计的权重值为0.462,高于其它几项驱动因素。第四部分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检验环境修复设计模式与方法的可行性(1)基于“单因子指数法”的水环境质量评价。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遗址断面的参数指标中有13项指标达到集中式生活引用水“Ⅲ类”标准,还有5项指标在环境修复设计后依然超标。(2)环境修复工程前后超标水质指数变化分析。本章从地理区位因素和超标水质属性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显示超标水质指数值由环境修复工程前的27.21下降到修复后的20.58,下降幅度为24.37%,整体显示此次环境修复设计改善了遗址断面的环境质量,促使水环境质量提高,说明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对改善遗址断面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3)政府科学引导,合理控制污染源。针对水环境中超标水质在不同遗址断面的污染状况,本文分别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稀释、植物吸附法等措施,来降解、稀释和去除污染物浓度。同时,随着当地政府综合管理的加强,在污染严重的遗址断面扩大环保宣传力度,从增加科技投入和政策倾斜角度可以进一步促进控制污染源的效果。

二、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GIS技术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概述
    1.1 GIS技术概述
        1.1.1 概念
        1.1.2 优势
    1.2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2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2.1 累积影响中的应用
    2.2 项目影响中的应用
    2.3 战略影响中的应用
    2.4 现状调查影响的应用
3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效方式
    3.1 周期评价方式
    3.2 足迹评价方式
结语

(2)GIS技术在水环境管理及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概述GIS技术
    2.1 GIS技术的概念
    2.2 GIS技术优势和特点
3 GIS技术的功能
    3.1 空间数据采集
    3.2 空间数据处理
    3.3 空间数据管理
    3.4 空间分析
4 GIS技术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4.1 管理查询水环境数据
    4.2 水环境评价
    4.3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管理
    4.4 控制非点源污染
    4.5 防洪预警和洪区治理
    4.6 水环境模拟
5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5.1 环境影响评价制图
    5.2 环境现状评价
    5.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 结束语

(3)解析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GIS的优点
    2.1 提高工作质量
    2.2 数据资源共享
    2.3 提高工作效率
3 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4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1 GIS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2 GIS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3 GIS在累计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4 GIS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4.1 建立标准、法规数据库
        4.4.2 建立自然与社会信息数据库
        4.4.3 建立污染源数据库
        4.4.4 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
        4.4.5 形成环境影响评价
5 结语

(4)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GIS技术的内涵及功能
3 GIS技术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3.1 环境影响评价
    3.2 GIS技术的应用意义
4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应用
    4.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4.2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4.3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4.4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5 结语

(5)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3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3.1 GIS技术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3.2 GIS技术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3.3 GIS技术在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3.4 GIS技术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4 结语

(6)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GIS技术
    1.1 GIS技术的概念
    1.2 GIS技术的的优势和特点
        1.2.1 改善工作质量
        1.2.2 数据资源共享
        1.3.3 加强工作效率
2 环境影响评价
3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 GIS在生态环境的应用
    4.1 水环境污染
    4.2 大气污染
5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5.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5.2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5.3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6 结语

(7)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1.5 研究目标与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及安全感评价发展趋势
    2.1 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发展
        2.1.1 传统犯罪学理论
        2.1.2 环境犯罪学理论
        2.1.3 CPTED相关组织机构
        2.1.4 CPTED相关实践案例
    2.2 国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发展
        2.2.1 CPTED理论基础研究
        2.2.2 CPTED技术基础研究
        2.2.3 CPTED设计方法研究
        2.2.4 国内CPTED研究进展总结
    2.3 环境安全感评价发展趋势
        2.3.1 评价方法趋向多元化发展
        2.3.2 评价内容愈加丰富
    2.4 结语
第三章 高校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先导性研究
    3.1 研究概述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对象
        3.2.2 数据获取
        3.2.3 研究方法
    3.3 CPTED六要素分析
        3.3.1 CPTED六要素信度分析
        3.3.2 CPTED六要素相关性分析
        3.3.3 CPTED六要素重要性程度
    3.4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分析
        3.4.1 学生安全感评价整体水平
        3.4.2 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
        3.4.3 校园边际空间环境特征分析
        3.4.4 校园内部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3.5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要素及优化策略
        3.5.1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要素
        3.5.2 单体校园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3.6 结语
第四章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内容
        4.2.2 问卷设置
        4.2.3 数据获取
        4.2.4 研究方法
    4.3 学生安全感评价水平分析
        4.3.1 大学城与华工环境安全感评价水平差异
        4.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安全感水平
        4.3.3 学生个体因素对环境安全感水平的影响
    4.4 学生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4.1 空间地点标记的准确性
        4.4.2 安全感评价高的地点空间分布特征
        4.4.3 安全感评价低的地点空间分布特征
        4.4.4 学生安全感与特定空间的距离关系
        4.4.5 学生个体因素对安全感空间分布的影响
    4.5 结论
        4.5.1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利与弊
        4.5.2 大学城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4.6 结语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影响因素分析
    5.1 研究概述
    5.2 研究设计
        5.2.1 实景照片选取
        5.2.2 数据来源及获取
        5.2.3 研究方法
    5.3 安全感评价结果分析
        5.3.1 安全感评价水平
        5.3.2 安全感的空间分布
    5.4 影响安全感的环境因素分析
        5.4.1 绿视率
        5.4.2 环境可视性
        5.4.3 环境管理程度
        5.4.4 环境美观程度
        5.4.5 他人的存在
        5.4.6 土地利用类型
    5.5 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
    5.6 结论
        5.6.1 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5.6.2 提升安全感的环境设计和管理策略
    5.7 结语
第六章 提升环境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
    6.1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规划策略
        6.1.1 提倡校城一体的规划设计策略
        6.1.2 强调紧凑用地的土地开发策略
        6.1.3 主张步行舒适的交通组织策略
        6.1.4 重视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策略
        6.1.5 优化中心绿地的空间共享策略
    6.2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设计策略
        6.2.1 保证绿化空间视线通透
        6.2.2 改善户外空间设施设计
        6.2.3 激活临街界面空间活力
        6.2.4 重视边际空间维护管理
        6.2.5 提高夜间环境照明水平
        6.2.6 加强监控设施监视能力
    6.3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管理策略
        6.3.1 加强高校安防系统建设
        6.3.2 建立犯罪预防规划体系
        6.3.3 重视学生安全教育普及
        6.3.4 转变传统安全管理理念
        6.3.5 推进校园法制管理建设
    6.4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园学生安全感调查问卷
附录2 :广州大学城校园环境学生安全感调查问卷
附录3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分调查问卷照片节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环境影响评价
2 GIS相关概述
    2.1 GIS的发展概况
    2.2 GIS的主要功能
        2.2.1 空间数据收集、编辑与处理功能
        2.2.2 空间查询与分析能力
        2.2.3 图形处理与制图功能
        2.2.4 空间数据管理能力
3 将GIS技术与环境影响评价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4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应用
    4.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2 在积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3 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
    4.4 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4.1 创建标准、法规数据库
        4.4.2 创建污染源数据库
5 结语

(9)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GIS技术的内容
    1.1 GIS的内容
    1.2 GIS的优点
        1.2.1 提高工作质量
        1.2.2 数据资源共享
        1.2.3 提高工作效率
2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3 GIS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情况
    3.1 GIS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3.2 GIS在大气污染中的应用
4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4.1 GIS使用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
    4.2 GIS使用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
    4.3 GIS使用在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中
    4.4 GIS使用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
5 结束语

(10)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化景观资源研究现状
        1.2.2 文化景观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1.3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
        1.3.1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概念
        1.3.2 环境修复设计研究现状
        1.3.3 环境修复设计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问题的提出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鄂西南生态环境转型时期的向王庙遗址
    2.1 研究区概况
    2.2 鄂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2.2.1 地质地貌特征
        2.2.2 气候变化特征
        2.2.3 植被类型与分布状况
        2.2.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5 土地利用变化状况
        2.2.6 旅游业发展状况
    2.3 土家族敬畏清江观念的转型
        2.3.1 航运变迁导致敬畏清江观念的矛盾
        2.3.2 山体资源化导致环境问题恶化
        2.3.3 水体资源化改变生态系统平衡
    2.4 向王庙遗址数据的提取
        2.4.1 向王庙遗址数据的调查与挖掘
        2.4.2 向王庙数据提取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向王庙历史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1 向王庙的历史及其空间分布
        3.1.1 向王文化的历史变迁
        3.1.2 向王庙地望及其分布格局
        3.1.3 向王庙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
    3.2 向王庙遗址的功能特征
        3.2.1 “灯塔与航标”:保障人们通行安全
        3.2.2 “向王崇拜”:为土家族人民消灾祈福
        3.2.3 “凝聚”: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
    3.3 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3.1 人们开发清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2 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向王庙断面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1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运行机制
        4.1.1 修复目标
        4.1.2 修复原则
        4.1.3 修复策略
        4.1.4 效益评价
        4.1.5 综合分析与判断
    4.2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与实施
        4.2.1 建筑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2 道路系统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3 植被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4 水体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5 废弃物处理与修复设计
    4.3 文化景观效益对比分析
        4.3.1 文化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分析
        4.3.2 景观效益评价分析
    4.4 环境效益对比分析
        4.4.1 水环境质量污染对比分析
        4.4.2 土壤环境污染对比分析
        4.4.3 空气污染对比分析
    4.5 多因素改善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4.5.1 评价方法及步骤
        4.5.2 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及其应对措施
    5.1 水环境质量调查与检测
        5.1.1 采样及检测
        5.1.2 检测方法与流程
        5.1.3 质量控制与保证
        5.1.4 检测结果与统计
    5.2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5.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5.2.2 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基于区位因素的水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5.3.2 基于超标水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J]. 赵璐.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11)
  • [2]GIS技术在水环境管理及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运用[J]. 王瑞雪,廖涛,张钰. 绿色环保建材, 2021(10)
  • [3]解析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J]. 李建斌. 农村实用技术, 2021(07)
  • [4]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探析[J]. 袁振.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10)
  • [5]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策略[J]. 张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02)
  • [6]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 张晓婕. 农村实用技术, 2021(01)
  • [7]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黄邓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8]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宋劭萌. 化工管理, 2020(27)
  • [9]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 张尧,张静梅,曹瑜洁. 环境与发展, 2020(08)
  • [10]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D]. 林正松.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