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试题中DE时代气息(论文文献综述)
丽丽[1](2021)在《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文中认为中考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考试题也在不断的变化,试题呈现方式也多样化发展,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迁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和研究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卷,能够了解试题的变化规律、命题思路以及发展态势,进而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和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上能改进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并深层分析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初中地理中考试题并进行梳理。全文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特点及创新之处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概况及对试题内容、结构、试题当中地理图表的呈现方式、归纳总结试题特点分析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及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等内容。第四部分为基于试题分析对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策略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从各年考点分析来说考查内容的覆盖面不太全面,但都是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考查形式相对较稳定,主要就是主观题和客观题。试题考查的内容深浅度搭配相对合理。2.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并逐年加大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3.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每年试卷的考查都离不开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四类类型在试卷的考查中是稳中有变的。9套试卷中考查类型最多的核心素养就是综合思维,贯穿着试卷,其次是区域认知,而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在试卷中考查的比例也是较大,因此会发现呼伦贝尔市地理历年中考试题始终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呼应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王静[2](2021)在《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 ——以2011-2020年试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教与学的重要“风向标”,而古诗文作为中考语文中的必考项,关系着学生们的中考成绩和高中录取,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青岛市近十年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分析和评价,发现试题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并针对试题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在此基础上,使教师对中考、教学和课程标准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清楚中考古诗文试题导向下的教学要求,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创新点。探寻学者们研究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具体方向和已有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本选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章,主要分析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依据。经研究,青岛市的中考古诗文试题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和现行语文教材的匹配性较高。第三章,主要是对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本身的详细分析,并总结了青岛古诗文试题的选文特点与考查方向,对学生备战中考有一定导向作用。除此之外,笔者发现青岛市初中阶段期中、期末考试的试题都是依据中考题来编制的,除考查范围不同外,不论是从题型、题量或考查知识点来看,都与中考命题极为相似。因此,笔者以实习学校所在的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分析了2020—2021年度初中生的期末考试答题情况,以此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现状。第四章,考教相融,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和考查评价应该是相统一的。本章结合笔者在青岛市城阳第十七中学的实习经历和调查结果,分析了青岛市当前中考模式下的古诗文教学现状,探究中考试题对教学的影响,针对当前的中考试题导向,提出学习古诗文的教学建议,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只有多措并举,将教学、中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初中古诗文教学有效展开。第五章,主要是对青岛市近十年中考古诗文试题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笔者通过分析发现,青岛市中考语文的古诗文试题具有如下优点:(1)遵循课标,紧扣教材;(2)符合认知,指向明确;(3)凸显人文,重视思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内容上选材固定,考查知识点较为单一;形式上题型简单,缺乏创新。因此,笔者在本章还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尝试性的改进建议,力求促使本地区的中考命题更加合理、科学。
郑洁[3](2021)在《2012-2020年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以来,潍坊市以课程标准为统领,以考试说明为参考,以教科书为基础,对中考历史试题进行命制。试题题型结构主要分为主观题(材料解析题)和客观题(单项选择题)。2012-2015年,主观题和客观题在试卷中的分值分别是60分和40分,2016年后主客观试题的题量及分值都有所变化。2012年以来,潍坊中考历史命题的特点是: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围绕中心主题,深化历史联系;注意创设新情境,运用新材料;融入乡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与此同时,潍坊市中考试题命题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试题中逐渐凸显对核心素养的考查。纵观近九年的试题,在试题命制中仍存在些许不足,例如题型结构单一,试卷结构编排趋于固定化;不重视对历史地图的考查;部分试题材料与设问联系不紧密等。因而,在今后的命题中可以丰富试题题型、优化题目编排、提高命题质量。考试既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价,同时也促进教学的发展。近九年试题变化发展的趋势也对现实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夯实学生基础,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注重史料教学,培养关键能力;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通过对教学现状的调查,这些也正是当前潍坊市中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王馨琦[4](2020)在《2014-2019年青岛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文中提出中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两大考试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在具备对于义务教育全部阶段教学活动的诊断、审核、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的同时,它也承担着为普高和职高选拔不同人才的重担。语文学科是众所周知的主要科目之一,而在语文学科的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前述原因,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构成特点和命题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新课改以来,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青岛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朝着更趋科学、规范、创新的方向发展,考查内容也愈加精细,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本文立足于青岛市语文中考,将2014-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其优缺点,找出提升的空间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在研讨试题的过程中寻求与教学的契合点,对教学进行“回看”,力求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新的有效做法。青岛近6年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青岛市的《考试说明》两个文件命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现代文阅读题目在整个语文试题中的分值占比较高,大致在28分左右,约占总分的23%(仅仅低于写作部分)。第二,试题更注重对记叙文和说明文文体的考查。第三,选文题材贴近生活现实,关注人文性;选文字数、各题分值等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渐趋于合理化。第四,开放性试题比例低,但逐渐开始注重学生开放思维的发展等等。在论述过程中,本文又采用(教学法及水平测试研究者祝新华的)六层次阅读能力分类方法和概念,逐一分析了2014-2019年现代文阅读题目所要考查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中发现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重整能力、伸展能力与评鉴能力。最后,本文“反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目对日常教学的影响:尽管教学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考试,但中考的重要性决定了它的试题在某种意义上确实促使一线教师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关注教学与中考的关联性,体察中考对教学的指向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现代文的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对作品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也恰恰是新课标的要求。希望藉此研究能够达到考试与教学的和谐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陆美妮[5](2020)在《基于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的说明文教学研究 ——以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在谈及心路历程时,都曾指出初中说明文教学的“困境”所在。究其本源,长时间以来,初中说明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讲授文体知识为主的模式化教学。针对这一境况,亟需探究出更高效的教学策略来作用于说明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今天,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担负着衡量和选拔的双重使命,有着教学监测和风向标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试题的命制范围和教学工作。基于此,本论文对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考查特点进行了梳理分析,结合问卷调查法,调查当下昆明市初中说明文的教学现状,再以说明文阅读试题的视角反思教学,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从理论和实际出发,阐述出研究的重要价值;第二部分从试题命制的背景和依据出发,了解昆明市命题背景和命题思路;第三部分则是对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的试题与命题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分为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此部分以昆明市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从教师的角度对初中说明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五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从试题的角度去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思考,并根据教学现状谈教学启示。
祝金鑫[6](2020)在《《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与完善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文中认为中考是初中生升学高中的评价环节,是检测初中生毕业水平和升学水平的重要节点。试题命制既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把握,又体现了教师对高中阶段人才选拔水平的把握,直接影响着中考测试的效果。自2011版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已平稳走过了九个春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考道法试题的命制质量,更好地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是摆在命题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思考,通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实地访谈方法,对2015—2019年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完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的一些具体建议。本文从中考试题命制的相关概念入手,阐述了衡量中考试卷质量好坏的四个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指出《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文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其次,文章分析了中考政治学科的常见题型及其技巧,介绍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题编制的相关内容,具体且详实地提出了中考试题的命制技术,为中考命题人员命题以及一线教师平常教学评价时命题提供参考。再次在概述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考试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 2015—2019年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阐述了这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试题命制的亮点与不足,探析了试题存在不足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完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对策。先从如何为中考试题的编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着手,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考命题人员选拔机制和资格制度、重视和加强对中考命题人员的理论和技术培训以及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命题准则等命题建议;后从抓好试卷命制这一内在因素开展探讨,就如何打造一份高质量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提出了通过完善选择题的编制、主观题的编制以及对试卷艺术化地布局的方法来提升试卷的品质。
杨洁[7](2020)在《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对联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同时也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对联自隋唐五代时期兴起而逐渐兴盛于明清并延续至今,虽然对联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但是从最早的《诗经》中却也可以找到对联对仗的雏形,之后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熏陶影响下,才逐步形成现在的对联。可以说对联自古就一直被孕育发展,是与诗词曲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文化样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对联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断层,时至今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才开始被重新关注起来,本文旨在探究中考语文对联的考点、题型类别并调查对联教学情况,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探究对联教学方法及对策,帮助学生在中考语境下学习对联、赏析对联、写作对联。本文除绪论、参考文献及附录外,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中考对联题型分类,对近年来各省份中考题型进行汇总分类,将考题样式主要分为选择联、填字联、接下联、排序联、话题联、材料联、迁移拓展类,并予以举例分析。第二章为中考对联考点,通过中考试题分析并结合语文课标要求将对联涉及到的考点主要归纳为词汇考点、音韵考点、语法考点、修辞考点、逻辑表述考点五类。第三章为对联教学调查,主要针对师生群体分别分发问卷,调查了学生学习对联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联教学基本情况,并将各类考点题型全面汇总为对联专题测试卷,分发给不同水平的初三年级毕业生,进行集中评判分析学生考情,总结了七项易错点:审题分析不细、文学积累不足、对联要求不符、概括能力不佳、表达能力不佳、思想格局不大、综合能力不佳。第四章为对联教学方法,从对联入门训练、对联评作训练、对联应试训练三个维度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对联学习兴趣,尝试鉴赏创作对联,同时提高答题正确率。本论文采用调查法、归纳法、统计法,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针对中考考点、题型专题训练,系统化分析学生学情考情、归纳错误错因,有的放矢的进行对联教学训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并掌握对联,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同时为中学语文教学群体在中考题型的研究上做借鉴。
郑莉[8](2020)在《初中成语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成语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学好成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成语教学既是初中语文词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一直以来,成语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成语教学,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初中成语的研究缘起及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初中成语教学相关的资料、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到初中成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其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中学语文教学中呈现的成语为研究对象,以语料库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语料实证分析,并结合对当前中学语文成语学习的测验及访谈,试图改进初中成语教学策略,提供一种具有针对性并且行之有效的成语学习方法,从而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成语教学的质量。第二部分:对初中成语教学现状的调查。首先,通过对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和历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的有关成语的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其整合为“教材语料库”和“中考试题语料库”,初步了解学生应掌握的成语。其次,对“中小学偏误语料库”中关于初中生成语偏误的条目进行归类统计,了解初中生在学习成语时易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在初中三个年级的分布情况,并将“教材语料库”、“中考试题语料库”和“中小学偏误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成语学习的内在联系。最后,在前面三种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出现频率高,错误率高的成语设计一份成语试题,针对测验结果,选取部分学生对成语偏误的成因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成语时所面对的问题,加深对学生成语学习现状的了解。第三部分:在初中成语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初中生学习成语时出现偏误类型进行归类,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首先,基于对初中生学习成语现状的调查和了解,将成语偏误类型归纳为成语的书写形式、理解和运用三个部分,并以三种语料库中的语料实证和成语测验中学生出现的成语偏误为例,对三个部分的偏误类型的进一步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其次,在成语教学中,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分析学生在掌握成语时出现偏误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初中生掌握成语易出现的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提出初中成语教学改进策略。通过对中成语教学的现状调查和问题成因的分析基础上,从教材、教师和成语教学方法三个角度提出中学成语教学的策略。首先,初中成语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利用好教材中的成语教学资源。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成语教学水平与能力,发挥好自身在成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后,成语教学要以学生易出现的成语偏误为切入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解决好学生在成语学习中易出现的问题。第五部分:结语。针对论文的研究,指出了自身认识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初中成语教学在中学词汇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应重视成语教学。教师在成语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成语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要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扎根教学实践,掌握学情,要做到并针对学情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教学策略,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语水平。
杨雪丽[9](2020)在《对云南省红河州2014至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新课改和新课标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语文素养”概念。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努力向素质教育靠拢。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其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方面提出对中学生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应试。在此情况下,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活动,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在三年最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成为当下之急。所以本文笔者就对自工作以来本地区2014年至2019共六年进行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从分析试题的题型和考点,来掌握中考常考和必考知识及要求掌握的能力及其发展方向、趋势。因为中考是语文教学的风向标,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学工作。此外,本研究也从近六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入手,本着辩证的精神研究试卷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几点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对云南省红河州2014年至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及考点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对云南省红河州2014年至2019年近六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进行分析,总结其命题规律,命题的优点和不足。第三部分,结合第二章提出的近六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试卷中命题中存在的足提出几点建议。本文分析论述了作为受制于教育考试运作模式的语文中考与新课标理念,研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更是为了“教”,为了寻找试题中所显示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养,使其科学的指挥棒能对自己的教学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分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为成为一个具有高语文素养的初中语文老师而努力!
吴沃莲[10](2020)在《广东省近十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文中指出中考作为检验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考试,在测量与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反馈教学效果更能指导教学改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广东自2010年开始实行省中考封闭命题,本文将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结合相关教育学及考试学原理对近十年中考历史省卷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近十年试题特点及不足,对当下命题进行反思,提出命题改进建议;探索试题发展大趋势,理清今后命题走向,为促进教学发展及学生成长服务。本文将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有五章内容。绪论部分主要是交代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方法,以及本文在一些方面的创新和不足之处。正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述广东近十年中考历史省卷使用概况及试题命制依据,分析在取消考纲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三者与试卷的关系。第二章对近十年试题的结构与内容进行分析,其中结构方面主要是对题型结构进行分析;内容方面从板块题量、分值、主题、知识点分布等角度着重考虑。第三章挖掘近十年试题特点,发现试题结构稳定,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知识内容的考查体现一定灵活性;重视情境创设与学生情感体验;内容贴近生活,凸显时代性和开放性。第四章主要指出近十年试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题型结构单调,创新性不足;综合题内容布局厚今薄古不够巧妙;部分题目情境创设不够严谨,材料与设问联系不强。初步分析这些不足会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今后命题改进提出相关建议:设置多样题型;合理布局试题内容;注意命题严谨性。第五章是在前文研究基础上,探索试题变化趋势,其趋势主要体现在立意逐渐转型,学科素养凸显;越为注重唯物史观统摄下的多元史观考查;与高考衔接,更加注重综合能力考查。这些变化趋势与新中考方向一脉相承,实质是课程改革新理念在学科领域的具体化,深刻影响着教学走向,给今后历史教学带来一些启示: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多元史观意识;关注高考试题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并就本文研究作整体反思。
二、中考试题中DE时代气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试题中DE时代气息(论文提纲范文)
(1)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 |
(五)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教学测量与评价理论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命题概况 |
1.命题指导思想 |
2.考试命题依据 |
3.考试命题原则 |
4.考试命题要求及内容 |
(二)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
1.试题内容分析 |
2.试题结构分析 |
3.试题呈现方式分析 |
4.试题特点 |
二、呼伦贝尔市中考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 |
(二)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
(一)夯实地理基础知识,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
(三)引入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四、本文结论和展望 |
(一)本文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一)教育文件类 |
(二)专着类 |
(三)期刊类 |
(四)学位论文 |
附录 |
(一)附录1 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案例 |
(二)附录2 教师访谈记录单 |
致谢 |
(2)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 ——以2011-2020年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章 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依据 |
2.1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托 |
2.2 以《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指导 |
2.3 以现行语文教材为立足点 |
第3章 2011—2020年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分析 |
3.1 古诗文试题内容分析 |
3.2 古诗文试题形式分析 |
3.3 古诗文试题答题情况分析——以城阳区期末考试为例 |
第4章 古诗文试题导向下的青岛市古诗文教学情况及教学建议 |
4.1 青岛市古诗文教学现状——以城阳第十七中学为例 |
4.2 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导向下的教学建议 |
第5章 2011—2020年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评价及改进建议 |
5.1 试题评价 |
5.2 改进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2012-2020年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试题分析 |
第一节 命题依据 |
一、以课程标准为统领 |
二、以考试说明为参考 |
三、以教科书为基础 |
第二节 试卷结构分析 |
一、客观题题型结构分析 |
二、主观题题型结构分析 |
第三节 试题内容分析 |
一、客观题在试卷中分值、比重、及所涉及知识点 |
二、主观题在试卷中分值、比重、及所涉及知识点 |
第二章 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 |
第一节 命题特点 |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
二、围绕中心主题,深化历史联系 |
三、注意创设新情境,运用新材料 |
四、融入乡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
第二节 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的变化趋势 |
一、更加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
二、凸显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要求 |
第三章 对命题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的启发 |
第一节 对命题的思考 |
一、试题命制存在的问题 |
二、试题命制的建议 |
第二节 潍坊市中学历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生维度 |
二、教师维度 |
第三节 对教学实践的启发 |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
二、夯实学生基础,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
三、注重史料教学,培养关键能力 |
四、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 2012-2018 年潍坊中考历史客观题与旧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知识点的情况 |
附表二 2019-2020年潍坊中考历史客观题考查统编版历史教科书知识点的情况 |
附表三 |
附表四 2012-2020年潍坊中考历史主观题考查主题与知识点情况 |
附录A 关于潍坊市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4)2014-2019年青岛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2014-2019年青岛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第一节 文本材料分析 |
一、选文体裁、来源分析 |
二、选文内容分析 |
三、文本形式分析 |
四、文本类型分类 |
五、选文阅读量分析 |
第二节 题型、分值、题量分析 |
一、题型分析 |
二、分值及占比分析 |
三、题量、分值变化趋势分析 |
第三节 考题指向的阅读能力分析 |
一、说明文考题的阅读能力指向 |
二、记叙文考题的阅读能力指向 |
三、议论文考题的阅读能力指向 |
第二章 2014-2019年青岛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优缺点与改进建议 |
第一节 试题优点 |
一、体现新课标精神,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
二、文本聚焦社会热点,凸显人文性 |
三、试题指导语明确答题方向,“题眼”适当 |
四、考点分布合理,覆盖面广 |
第二节 试题不足 |
一、文体考查不均衡 |
二、开放性试题比例低 |
三、非连续文本出现较少 |
第三节 试题改进建议 |
一、注重议论文,加大对议论文的考查力度 |
二、重视开放性题目,增加促进学生个性表达的题目 |
三、增加非连续文本比重,促进内容的灵活多变 |
第三章 2014-2019年青岛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
第一节 试题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正面导向 |
一、社会前沿热点与课堂衔接,生发课堂之花 |
二、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重视学生情感表达 |
三、加深问题设计层次,增强提问有效性 |
第二节 试题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不利影响 |
一、易导致教师“功利化”教学 |
二、易导致教学内容狭窄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的说明文教学研究 ——以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研究 |
(二)语文中考命题与试题的研究 |
四、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文献检索法 |
(二)统计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第一章 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命制的背景和依据 |
第一节 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命制的背景 |
一、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潮流 |
二、科技文化影响 |
第二节 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命制的依据 |
一、语文课程标准 |
二、考试说明 |
三、语文教科书 |
第二章 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分析与命题特点 |
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试题材料分析 |
一、试题材料的类型分析 |
二、试题材料的内容分析 |
三、试题材料的阅读量分析 |
第二节 说明文试题分析 |
一、试题题量分析 |
二、试题的题型和分值分析 |
三、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
第三节 说明文阅读试题命题特点 |
一、考查角度简单,题型具有单一性 |
二、内容考核侧重文本细读 |
三、能力层级考查不均 |
第三章 昆明市初中说明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对说明文教学的态度 |
二、教师说明文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
三、教师说明文教学内容调查 |
四、教师对说明文教学的意见 |
第四章 从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的视角反思阅读教学 |
第一节 基于说明文试题分析的说明文教学思考 |
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
二、教学内容以中考考查内容为主 |
三、教师注重文本知识,忽略知识拓展 |
四、部分教师将自己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
第二节 由中考语文说明文试题带来的说明文教学启示 |
一、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拓展与深化 |
三、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
四、加强读写结合,做到读以致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与完善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概述 |
一、中考试题命制的内涵和质量标准 |
(一) 试题命制 |
(二) 中考试题命制 |
(三) 试题命制的质量标准 |
二、中考政治学科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 |
(一) 科学性原则 |
(二) 人文性原则 |
(三) 思想性原则 |
(四) 开放性原则 |
第二章 中考政治学科的常见题型及其技巧 |
一、选择题及其命制 |
(一) 选择题的内涵和特征 |
(二) 选择题的题型 |
(三) 选择题的命制技巧 |
(四) 选择题的优缺点 |
二、非选择题及其命制 |
(一) 非选择题的内涵和特征 |
(二) 非选择题的题型 |
(三) 非选择题的命制技巧 |
(四) 非选择题的优缺点 |
第三章 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题现状 |
一、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基本要求 |
(一) 命题指导思想 |
(二) 考试范围 |
(三) 试卷结构 |
二、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题的状况 |
(一) 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题的总体情况 |
(二) 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的亮点 |
(三) 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的不足 |
三、近五年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一) 高水平命题专家相对不足 |
(二) 因袭传统,经验不足,创新不够 |
(三) 命题人员选拨制度仍存在不足 |
(四) 对命题人员的培训不够 |
第四章 完善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题的对策 |
一、科学规划,完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的顶层设计 |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考命题人员选拔机制和资格制度 |
(二) 重视和加强对中考命题人员的理论和技术的培训 |
(三) 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命题准则 |
二、转变观念,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命题工作的重视 |
(一) 转变观念,科学认识命题工作 |
(二) 有效引导,提升教师命题意识 |
三、注重技巧,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试题命制能力 |
(一) 选择题命制的原则和技巧 |
(二) 非选择题命制的要求和方法 |
(三) 试卷版式的艺术与策略 |
四、淮安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样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教研员(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中考对联题型分类 |
第一节 选择联 |
第二节 填字联 |
第三节 接下联 |
第四节 排序联 |
第五节 话题联 |
第六节 材料联 |
第七节 迁移拓展类 |
(一) 仿写迁移 |
(二) 材料研究迁移 |
(三) 诗歌鉴赏迁移 |
第二章 中考对联的考点 |
第一节 词汇考点 |
第二节 音韵考点 |
第三节 语法考点 |
第四节 修辞考点 |
第五节 逻辑表述考点 |
第三章 对联教学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的效度、信度与难度 |
(一) 调查效度 |
(二) 调查信度 |
(三) 调查难度 |
第二节 对联学习情况分析 |
第三节 对联教学情况分析 |
第四节 对联考试情况分析 |
(一) 审题分析不细 |
(二) 文学积累不足 |
(三) 对联要求不符 |
(四) 概括能力不佳 |
(五) 表达能力不佳 |
(六) 思想格局不大 |
(七) 综合能力不足 |
第四章 对联教学方法 |
第一节 对联入门训练 |
(一) 对联基本概念教学 |
(二) 对联历史发展教学 |
(三) 对联故事激趣教学 |
第二节 对联评作训练 |
(一) 对联评鉴教学 |
(二) 对联创作教学 |
第三节 对联应试训练 |
(一) 对联考点训练 |
(二) 对联题型训练 |
(三) 综合能力训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初中成语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内容及对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一)成语宏观理论研究 |
(二)中学语文成语教学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语料库方法 |
(二)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五、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初中成语语料库统计和学生掌握情况调查 |
一、成语在课文语料库中的统计 |
二、成语在中考试题语料库中的统计 |
三、初中成语在偏误语料库中的统计 |
(一)语料来源 |
(二)成语偏误的记录方法 |
(三)成语偏误的总量统计 |
(四)成语偏误的类型统计 |
四、成语在三种语料库中的对比分析 |
(一)中考试题语料库与教材语料库的对比 |
(二)偏误语料库与教材、中考试题语料库的对比 |
(三)三种语料库中的重点成语 |
五、初中生掌握成语的测验及访谈 |
(一)成语测验的设计及实施 |
(二)成语测验的结果统计和访谈 |
第二章 初中成语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 |
一、初中成语偏误类型例析 |
(一)成语书写偏误分析 |
(二)成语理解偏误分析 |
(三)成语运用偏误分析 |
二、成语偏误的成因分析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第三章 初中成语教学改进策略 |
一、以教材为依托,把握成语教学内容 |
(一)借助教材中的文言文学习成语 |
(二)引用成语组织课文探究 |
二、以教师为主导,提升成语教学能力 |
(一)教师应注重用语的准确 |
(二)教师应提高文化水平 |
(三)教师要掌握学情,因材施教 |
三、以成语为切入点,教学方法多样化 |
(一)成语的书写教学 |
(二)成语的语义教学 |
(三)成语的运用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对云南省红河州2014至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的缘起 |
(一)教学经历 |
(二)教材改革的背景 |
(三)“语文素养”在教学工作中的多频出现 |
二、研究现状 |
(一)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研究情况 |
(二)中考语文试卷研究情况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14年——2019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试卷题型及考点分析 |
第一节 语文知识积累 |
一、基础字词考查 |
二、病句的辨析 |
三、古诗文默写 |
第二节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
一、综合性学习 |
二、名着阅读 |
三、汉字书写 |
第三节 阅读 |
一、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
三、说明文和议论文(二选一)阅读 |
四、记叙文阅读 |
第四节 作文 |
第二章 2014年——2019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
第一节 近六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
一、整体上保持平稳发展 |
二、古诗词曲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力求新颖 |
三、传统文化知识的比重增大 |
第二节 近六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命题的优点 |
一、试卷紧扣考试说明,注重稳定性 |
二、力求进步 |
三、重视教材,凸显识记能力 |
四、重视情感体验 |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第三节 近六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命题的缺点 |
一、语文知识考查不全面 |
二、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不够 |
三、试卷命题缺少地域特点和生活气息 |
第三章 对云南省红河州中考语文命题的几点建议 |
一、增加试卷命题的创新性 |
二、提升名着阅读题的分值 |
三、试题加入地域特色,彰显语文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广东省近十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 |
五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广东近十年中考历史省卷使用概况及命题依据 |
第一节 广东中考历史省卷使用概况 |
第二节 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命制依据 |
一 课程标准与试卷关系分析 |
二 考试大纲与试卷关系分析 |
三 历史教材与试卷关系分析 |
第二章 广东近十年中考历史试卷结构与内容分析 |
第一节 广东中考历史试卷结构分析 |
一 选择题题型结构分析 |
二 综合题题型结构分析 |
第二节 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内容分析 |
一 各板块题量、分值、比重在试卷中的分布分析 |
二 各板块主题、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布分析 |
第三章 广东近十年中考历史试卷特点 |
第一节 题型结构稳定,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
第二节 知识内容的考查有一定灵活性 |
第三节 重视情境创设,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
第四节 贴近生活,凸显时代性和开放性 |
第四章 广东近十年中考历史试卷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
第一节 广东中考历史试卷的不足之处 |
一 题型结构单调,创新性不足 |
二 综合题内容布局厚今薄古欠巧妙 |
三 部分题目情境创设不够严谨,材料与设问联系不强 |
第二节 对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的改进建议 |
一 设置多样题型,实现不同题型考查功能 |
二 合理布局古今内容,借鉴优秀命题 |
三 注意命题细节,精益求精 |
第五章 广东近十年中考历史试卷变化趋势及教学启示 |
第一节 广东中考历史试卷的变化趋势 |
一 立意逐渐转型,学科素养凸显 |
二 越为注重唯物史观统摄下的多元史观考查 |
三 与高考衔接,更加注重综合能力考查 |
第二节 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变化趋势对教学的启示 |
一 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二 注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多元史观意识 |
三 关注高考试题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考试题中DE时代气息(论文参考文献)
- [1]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 丽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 ——以2011-2020年试卷为例[D]. 王静.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2012-2020年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研究[D]. 郑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2014-2019年青岛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D]. 王馨琦. 青岛大学, 2020(08)
- [5]基于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的说明文教学研究 ——以2011-201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为例[D]. 陆美妮.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命制与完善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D]. 祝金鑫. 扬州大学, 2020(05)
- [7]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D]. 杨洁.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初中成语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D]. 郑莉. 鲁东大学, 2020(02)
- [9]对云南省红河州2014至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D]. 杨雪丽.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广东省近十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D]. 吴沃莲.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