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血源性疾病预防措施

手术室血源性疾病预防措施

一、手术室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舸[1](2020)在《血源性传播疾病孕产妇分娩时消毒隔离的要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孕产妇分娩时的消毒隔离处理的要点。方法:对20例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孕产妇在分娩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例孕产妇在消毒隔离处理方面的措施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20例血源性传播疾病孕产妇分娩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新生儿的呼吸循环无障碍,并且消毒处理较好,能够减少医护人员在分娩时造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结论:在为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孕产妇分娩时,医护人员要重视自我保护,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勤洗手,注意穿戴消毒手套,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标准进行,对患者使用过的医疗用品、器械等需要妥善保管、处理和消毒。

黄伟丽[2](2019)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研究 ——以某省级三甲教学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收集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上报的医务人员锐器伤数据,结合针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锐器伤问卷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探讨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高危因素,为锐器伤的防护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20122017年青岛市某省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感染监控系统上报的医务人员锐器伤数据;(2)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医院部分科室日常操作中2017年接触锐器操作的医务人员(医、护、医技人员,包括实习生、委培生)进行问卷调查;(3)对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发生锐器伤的部门、环节、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器具、锐器伤程度及结局、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防控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环节前5位为:动静脉拔针(24.31%)、针头入锐器盒(18.57%)、手术缝针(13.40%)、药物配制(9.14%)和静脉注射(7.79%);(2)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地点前5位为:普通病房(44.35%)、急诊室(16.65%)、静配中心(3.38%)、输液室(3.34%)和标本采集科(2.80%);(3)医务人员锐器暴露源前5位为输液器钢针(44.84%)、手术缝针(10.51%)、静脉留置针(8.59%)、真空采血针(8.33%)和玻璃碎片(2.54%);(4)锐器致伤以轻度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5.09%,中度病例占3.47%,重度病例占0.53%;(5)不同职称锐器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90,P<0.05)。职称越高,对预防锐器伤的重视程度越高,越不易发生锐器伤。其中初级职称锐器伤发生率30.94%;中级职称锐器伤发生率10.90%;副高级职称锐器伤发生率3.70%;正高职称锐器伤发生率5.13%;(6)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有关(?2=43.07,P<0.05),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较工作年限长的更易发生锐器伤。其中工龄20年以上的,锐器伤发生率8.62%;工龄15-20年的,锐器伤发生率8.15%;工龄10-15年的,锐器伤发生率19.54%;工龄5-10年的,锐器伤发生率19.77%;工龄低于5年的,锐器伤发生率31.86%;(7)学历较低的医务人员较容易发生锐器伤(?2=58.84,P<0.05)。其中专科及以下学历锐器伤发生率34.05%;本科学历锐器伤发生18.38%;硕士学历锐器伤发生率12.74%;博士学历锐器伤发生率4.82%;(8)工作环境对锐器伤发生情况影响较大(?2=73.94,P<0.05),工作环境宽敞明亮不易发生锐器伤。按操作环境划分,操作环境光线不明亮锐器伤发生率34.67%;操作环境拥挤锐器伤发生率为27.45%;操作环境适中锐器伤发生率18.06%;操作环境宽敞明亮锐器伤发生率11.46%。不同操作环境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佩戴手套对锐器伤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2=2.61,P>0.05)。佩戴双层手套,锐器伤发生率29.69%;佩戴单层手套,锐器伤发生率22.22%;未佩戴手套操作,锐器伤发生率20.96%;(10)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对锐器伤的发生影响较大(?2=69.66,P<0.05)。医务人员极少甚至没有参加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并且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的,锐器伤发生率37.72%;参加过职业防护等知识培训,基本掌握相关知识的,锐器伤发生率33.02%;医务人员参加多次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锐器伤发生率12.27%;(11)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执业类别、职称、性别、工作年限、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程度、操作环境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而在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中:护士较其他职业类别更易发生锐器伤(OR=0.53,95%CI:0.35-0.82);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锐器伤(OR=0.31,95%CI:0.21-0.45);以高级职称为参照,低职称更易发生锐器伤(分别为初级:OR=2.34,95%CI:1.19-4.63;中级:OR=1.87,95%CI:1.21-2.86;副高:OR=1.57,95%CI:0.70-3.45)、以工作年限>20为参照,工作年限越短锐器伤发生风险升高(分别为<5年:OR=10.05,95%CI:2.70-38.80;5-10年:OR=6.52,95%CI:2.24-19.01;10-20年:OR=2.62,95%CI:1.30-5.29)、以操作环境宽敞明亮为参照,操作环境越差锐器伤发生风险升高(分别为环境适中:OR=2.68,95%CI:0.53-13.70;光线不明亮:OR=7.07,95%CI:1.59-31.42;环境拥挤:OR=8.93,95%CI:2.96-26.91)、以熟练掌握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为参照,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差锐器伤发生风险升高(分别为基本掌握:OR=2.02,95%CI:1.13-3.68;基本不知晓:OR=7.50,95%CI:1.13-20.50)。女性护士、低职称、工作时间较短、操作环境不明亮及拥挤、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差的人员比较容易发生锐器伤;(12)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直接防控费用进行分析,研究中共有65人进行了检验和治疗。其防控费用(实验室检查费+治疗费)合计26702.57元,平均每例费用410.81元。其中,HIV暴露后平均每例费用最高,为907元;HCV暴露后平均每例费用最低,为264.25元;HBV暴露例次数最多,为32例次,平均每例费用为453.03元;梅毒暴露后平均每例费用为289.83元;未知暴露源暴露后平均每例费用为341.67元;(13)现况问卷调查显示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主要为:医务人员操作不熟练、紧张等原因(37%)、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5%)、抢救患者,操作比较急(12%)、患者不配合(7%)、医护配合不默契(6%)、其他(13%);(14)现场问卷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在锐器伤发生后未按照要求上报的原因主要为:安全意识不够(37%);认为发生锐器伤的器具未发生污染,无上报必要(25%);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受伤程度较轻;或者认为本身有抗体,自己身体素质好,交叉感染可能性少(19%);认为上报填写表格相关内容较多,上报程序麻烦(9%);感染源不确认,防范意识低(6%);其他(4%)。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别执业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存在差异,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产生的经济负担不容小觑,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类别、职称、性别、工作年限、操作环境与防护培训等。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尤其是高危人群的防控。例如,加强安全知识培训,规范相关操作行为,提高防护技能;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易发生锐器伤环节的监管;加强环境管理,使之利于操作;加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等,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风险。

秦勤[3](2017)在《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目前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和接受职业防护教育的基本情况,了解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标准预防执行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以及标准预防的认知水平,在临床实习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贯彻执行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择江苏省某中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23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主要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对结果进行阐述、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江苏省某中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230人,发放2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4份,问卷有效率98.67%;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知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克隆巴赫系数为0.91,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指数I-CVI=1,S-CVI=0.96,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本次调查中手术室实习护生均为本科和专科学历,无中专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比偏低(20.1%),平均年龄21.2岁,女生占绝大多数(93.3%)。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频繁,大部分护生实习期间接触过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将本次调查中手术室实习护生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χ2为10.61,P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威胁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但是仅有70.1%的实习护生注射过乙肝疫苗,39.7%的实习护生乙肝抗体为阳性。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很高,95.1%的护生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伤,发生针刺伤时大部分实习护生处于抢救病人的工作状态,其次是工作比较繁忙时,发生针刺伤后,99%的护生都及时进行了必要的处理,但每次都汇报的比例不高,仅占17%。不汇报的原因大部分是认为轻微不足以汇报,其次是不知道向谁汇报。大部分手术室实习护生接受过标准预防教育,但接受标准预防教育的次数少,平均1-2次。接受标准预防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传统途径,96.9%的实习护生认为需要继续接受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的相关培训。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缺乏,尤其是手术室相关专科知识缺乏,本科学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优于专科学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用具使用率低,护目镜的的使用率仅为21%,隔离衣使用率仅为18%,影响实习护生戴护目镜、穿隔离衣的主要原因是不易获得。手套使用不规范,影响实习护生戴手套的主要原因是戴手套手感不好,影响操作。大部分手术室实习护生注射器、手术刀片等锐器处理较为规范,医疗垃圾的分类较为理想,但是手术刀、缝针的传递规范化程度较低,接触血液传播疾病患者时戴双层手套情况差,连台手术手术间清洁不彻底,一人一床单被套执行不到位。与手术室专科性强,实习护生专科理论知识缺乏以及专科操作不熟练有关。结论: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严重,主要面临乙型肝炎病毒的威胁,职业防护不到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规范各级医院的职业防护用品配备,确保各类人员获得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实习护生普遍自我防护意识差,对自身乙肝抗体情况不了解,未能全部进行疫苗接种或补种。因此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动员实习护生检测乙肝抗体情况并注射乙肝疫苗。大部分实习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前接受了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教育,但次数少,专科针对性差。接受标准预防教育和职业防护的途径以传统途径为主。医学院校可以考虑增加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教育的课时数,丰富教学形式。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缺乏,尤其是手术室专科防护知识缺乏,需要进行系统的专科职业防护教育。手术室带教老师可针对手术室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向实习护生讲解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以及防护对策。标准预防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手术室专科标准预防执行情况令人堪忧。建议规范操作流程并推广使用安全型耗材。

曾鹏,李菊芬[4](2016)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与标准预防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的锐器损伤现状及其安全保护意识,探讨相关的标准预防措施。方法: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使用执行现状及锐器损伤原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结果: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原因主要有安全防范意识较弱、预防损伤标准及规范的缺乏、护理人员应对紧急情况时心理素质低及锐利器械安全防范的措施执行力度差。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概率大,使用操作的规范化亟待改进,对安全的标准预防措施有待改进。

陈淑琼,陈优好,张雪[5](2015)在《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剖宫产的手术管理措施》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剖宫产的手术管理措施。方法:将温州医科大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进行了剖宫产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管理,观察组患者针对以往手术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提出综合性手术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新和教育、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加强心理护理、严格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等。结果:对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管理措施之后,有效地控制住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对照组患者引发的医护人员感染率(3.63%)明显高于观察组(0.91%),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进行剖宫产,需要切实的加强对感染的防控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制度,将感染情况控制在最小的限度。

高洁[6](2015)在《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受损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的受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14年6-11月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室的1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最近1年发生的工作相关皮肤损伤类别、损伤次数、损伤环节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的皮肤黏膜损伤以锐器损伤为主,例次构成比为69.3%;而在损伤环节中,以担任器械护士时最易发生皮肤黏膜损伤,例次构成比为42.4%;在预防措施执行程度方面,手术室护士对锐器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较差,对血源性传播疾病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也存在误区。结论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皮肤黏膜受损概率较高,应努力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尤其是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操作规范及预防措施的执行力度。

王滨琳,李映兰[7](2014)在《锐器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针对锐器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现状,分析锐器伤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预防对策:包括提高护士普遍性预防的依从性,加强医院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管理,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改进及正确使用护理用具,建立科学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风险评估与干预流程,重视对实习护生的管理和培训。不同对策各有其意义,应结合应用。

茅丽娟[8](2013)在《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和防护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在医院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损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健康也受到更多的关注。经血液传播疾病已经成为医务人员所面对最大的职业性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广大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如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析以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等,医务人员成为不可忽视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群体,面临着职业暴露感染的极大风险。血源性职业暴露会对医务人员产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危害,同时对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己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预防非常必要。此问题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引起了国际医务界高度重视,大量的相关研究开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的新认识已经逐渐形成。2003年SARS的肆虐又一次敲响了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的警钟,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开始受到关注。职业安全是目前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传染病医院是集中收治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等法定传染病的专科医院,其医务人员时刻处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她)们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较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相对更高,医务人员因此面临的职业感染危险更为严峻。本研究拟通过调查某传染病医院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实践探讨,建立有效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保证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通过Pubmed、CNKI、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等网络检索工具,以“职业暴露”、“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为关键词,搜索国内外关于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等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综述。2、回顾性调查法对医院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暴露者一般情况、职业分布、暴露经过、暴露方式和部位、致锐器伤种类、暴露源病种,暴露后处理的时间和方法、暴露后预防用药情况等。3、问卷调查法问卷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编制,同一问卷在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措施实施前后,针对同一类人群进行发放。问卷发放的数量按照实际医生、护士、检验人员、辅助科室人员和工勤人员的人数确定,即医生90份、护士180份、检验人员50份、辅助科室人员30份、工勤人员50份,干预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按调查内容,与被调查者交谈,对问卷中各项问题进行讲解,被调查者在充分理解问卷内容的基础上自愿接受调查,如实对每一项目作出回答,再由调查者继续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调查结果录入后,经过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得出结论。问卷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基本信息:包括工号、性别、年龄、职业岗位、工作年限、职称等信息。②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行为调查:按照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制订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导则》,列出医、护、技、后勤保障各个岗位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选项分“总是执行”、“经常执行”、“偶尔执行”和“不执行”4项。分别赋值,正性条目为“3,2,1,0”,负性条目反向赋值,即得分越高表明防护行为越好。③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调查:从5个方面考核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主要包括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种类、个人防护的措施、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辨别以及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报告流程。4、统计推断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类别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相关影响因素、对血源性职业暴露标准防护实施情况和认知情况,以t检验和卡方检验推断不同人群血源性职业暴露和防护的差异,以及推断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和防护行为及认知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1、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最高(59.32%)。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比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更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工作年限5年以下者的暴露发生数比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者的发生数多。暴露源病种主要为HBV(55.93%)、HIV/AIDS(30.51%)、HCV(10.17%)和梅毒(3.39%)等血源性传播疾病: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科室分布以内科为主(59.32%);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由锐器伤造成(88.14%),损伤最多的部位是手(88.13%),尤其是手指。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67.31%),注射、穿刺和拔针是最易致锐器伤的高危环节,分别占30.77%和21.15%。暴露损伤大多为皮肤刺伤(51.92%),其次为表皮刺伤(30.77%)和深层刺伤(13.46%)。暴露发生原因除工作忙、心理状态不佳、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规范,未穿戴防护用品等外,还与助手配合不熟练,器械设计缺陷、患者不配合等有关。2、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措施实施前,样本医院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率总体不高。说明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有待提高。研究医院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总体不理想,医护人员普遍能在注射/补液时戴手套,会在注射/补液前检查手部是否有皮肤破损;却仅有少部分人会穿硬质表面且不易渗漏的鞋参加手术,大部分医护人员不能做到“在注射/补液时选择安静明亮且操作空间充裕的环境”、“使用安全型注射/补液器”、“注射/补液时戴防护眼罩”和“术中戴防护眼罩”这四项。检验人员对“标本泄漏时按SOP处理”这项措施做得最好,得分为2.90分。做的最不好的是“使用锐器盒处理玻片、注射器”这一项,得分为1.84分。辅助科室(B超、心电图、脑电图室、放射科、介入科)人员总体得分不高,其中做的相对较好的是“使用锐器盒处理玻片、注射器”,得分为1.77分,而做的最不好的一项是“操作时完全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得分仅为0.50分。工勤人员在各项防护措施中做的最好的是“使用锐器盒处理玻片、注射器”这一项,得分为2.44分。做的差的是“确认标本是否可能含血源性传播的病原体”和“操作时完全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这两项,得分分别为0.22分和0.48分。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纠正并提高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中的个人防护措施的执行率。3、干预措施实施后,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有了显着提高,各人群大部分自身防护措施的执行率均得到大幅提高。尤其是采取强制性的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执行率提高更为显着。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置措施得到提高,医院的千床日数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6.25%降低到9.96%,说明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效果。研究结论:1、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主要为低年资、初级职称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工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由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注射、穿刺和拔针是最易致锐器伤的高危环节;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针头处理不正确,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2、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及其防护现状总体不理想。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标准预防的执行率有待提高。3、加强对传染病医院不同层次的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及屏障保护措施、暴露后及时处理和合理预防用药等,可有效防范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奉春兰[9](2012)在《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探讨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35例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其发放问卷35份,收回35份,有效答卷35份。采用一人一卷的调研方式,以科室为单位,请各科室护士长组织本科室护士填写并回收。调研问卷包括个人资料、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锐器伤害防护知识、参加工作以来感染锐器伤经历及在调研时,过去的一个月内发生污染锐器伤的情况等。结果 18例护士发生过1次污染锐器伤经历,占比51.4%;发生23次污染锐器伤9例,占比25.7%;7例护士发生过4次及以上污染锐器伤,占比2%,总锐器伤发生频次为75次。易引起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护理用具为空心针头,学历较高(大专、本科)的护士对于锐器伤的危险及标准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学历较低(中专及以下)的护士要高。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提高保护意识,以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操作流程,加强暴露后的处理,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害。

韩珊珊[10](2012)在《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认知和执行情况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长春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标准预防认知以及执行的现状,使管理层能加强认识,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及培训项目,提高护士标准预防依从性,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2012年4月到2012年7月使用方便抽样选择长春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自制问卷对注册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的认知及执行情况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和职业感染的情况、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的认知情况、标准预防实践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为84.5%。在调查对象中女性占91.7%,学历中本科人数最多有71人(43.6%)。最长34年,平均9.92±8.89年。接受过标准预防培训的护士占56.8%,未接受过标准预防培训的护士占43.2%。调查一年内发生针刺伤大于3次46人(27.2%)。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最主要原因是职业暴露太频繁、防不胜防占58%,影响戴护目镜的最主要原因是戴上不舒服占45.4%。标准预防认知最高分7分,最低3分。标准预防执行情况最高79分,最低分51分。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等不是影响标准预防认知的因素(P>0.05),培训情况是标准预防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被锐器刺伤次数等是标准预防执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职业暴露和职业伤害的情况比较严重,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认知未达到良好水平,职业防护培训效果不理想。年龄小、护龄低、职称低的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好。需加大培训力度,让手术室护士了解标准预防方面的知识,提高护士对标准预防的重视程度,切勿知而不行,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控制好医院内感染。

二、手术室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室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血源性传播疾病孕产妇分娩时消毒隔离的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研究 ——以某省级三甲教学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医院 HIS 系统数据结果分析
    2.2 医务人员锐器伤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
讨论
    3.1 锐器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3.2 锐器伤的主要来源
    3.3 不同感染源上报情况
    3.4 对暴露特点的防护
    3.5 暴露后的上报及预防
    3.6 防护建议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锐器伤调查表
附录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应用价值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2 一般情况
    3.3 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3.4 手术室实习护生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抗体情况
    3.5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
    3.6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及影响因素
    3.7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
    3.8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
    3.9 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特点
    4.2 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抗体情况分析
    4.4 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情况分析
    4.5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4.6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及影响因素分析
    4.7 在访谈和现场观察中发现职业防护存在的其他问题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与标准预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原因
    2.2 手术护士处理、使用锐器的执行现状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士感染率较高的原因
    3.2 降低手术室护士感染率的对策

(5)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剖宫产的手术管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手术管理措施
        1.2.1加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培训
        1.2.2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1.2.3加强对患者手术的规范化管理
        1.2.4加强对职业暴露的防护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结论

(6)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受损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和防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和认知调查问卷)

(9)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参加工作以来污染锐器伤经历
    2.2 易引起锐器伤的护理用具
    2.3 护士对锐器伤防护知识的掌握
3 讨论
    3.1 加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3.2 规范操作
    3.3 注意消毒及隔离

(10)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认知和执行情况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标准预防定义
    1.2 标准预防的重要性
    1.3 标准预防与医院感染的联系
    1.4 标准预防认知与执行现状
    1.5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性
    1.6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
    1.7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7.1 锐器刺伤
        1.7.2 皮肤黏膜接触暴露
        1.7.3 工作压力
        1.7.4 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知识的匮乏
        1.7.5 职业防护培训不理想
    1.8 立题依据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工具
    2.3 数据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职称
        3.1.4 文化程度
        3.1.5 护龄
        3.1.6 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3.1.7 手术室护士乙肝表面抗体情况
        3.1.8 手术室护士接受标准预防培训情况
    3.2 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3.2.1 被锐器刺伤情况
        3.2.2 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
    3.3 防护用具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3.3.1 防护用具使用情况
        3.3.2 戴护目镜情况
        3.3.3 穿隔离衣的情况
        3.3.4 影响戴护目镜的原因
    3.4 标准预防认知和执行情况
        3.4.1 标准预防认知情况
        3.4.2 标准预防执行情况
    3.5 标准预防认知的相关因素分析
        3.5.1 年龄和标准预防认知的关系
        3.5.2 性别和标准预防认知的关系
        3.5.3 护龄和标准预防认知的关系
        3.5.4 文化程度和标准预防认知的关系
        3.5.5 职称和标准预防认知的关系
        3.5.6 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和标准预防认知的关系
    3.6 标准预防执行的相关因素分析
        3.6.1 标准预防认知和执行的关系
        3.6.2 年龄和执行的关系
        3.6.3 文化程度和执行的关系
        3.6.4 职称和执行的关系
        3.6.5 护龄和执行的关系
        3.6.6 锐器刺伤次数和执行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1.1 人口学特征
        4.1.2 职业防护培训情况
    4.2 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4.3 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
    4.4 对标准预防的认知情况
    4.5 标准预防执行的现状
        4.5.1 标准预防执行总情况
        4.5.2 大部分护士仍按传统的隔离模式进行隔离
        4.5.3 锐器操作规范执行情况
        4.5.4 垃圾分类、用物处理执行较理想
    4.6 影响标准预防认知的相关因素
    4.7 影响标准预防执行的相关因素
    4.8 建议与对策
    4.9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的认知及执行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手术室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源性传播疾病孕产妇分娩时消毒隔离的要点分析[J]. 张海舸.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05)
  • [2]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研究 ——以某省级三甲教学医院为例[D]. 黄伟丽. 青岛大学, 2019(03)
  • [3]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D]. 秦勤. 东南大学, 2017(01)
  • [4]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与标准预防的探讨[J]. 曾鹏,李菊芬.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17)
  • [5]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剖宫产的手术管理措施[J]. 陈淑琼,陈优好,张雪.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1)
  • [6]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受损情况及其原因分析[J]. 高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20)
  • [7]锐器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现状与对策[J]. 王滨琳,李映兰.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4(04)
  • [8]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和防护干预研究[D]. 茅丽娟. 复旦大学, 2013(03)
  • [9]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J]. 奉春兰. 中外医疗, 2012(36)
  • [10]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认知和执行情况现状调查[D]. 韩珊珊. 吉林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手术室血源性疾病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