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管理科学软件包合理优化配煤(论文文献综述)
乔永璞[1](2020)在《绿色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约束力。在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稀缺性不断加剧的当下,围绕能源生产与消费引发的诸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期来看,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撑,而能源过度开发和消耗将导致环境污染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在破坏经济持续增长基础的同时也将引致经济增速的下降,即能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在此“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绿色财税政策促进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共识。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绿色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3SLS计量方法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污染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资源税、环境税、绿色研发补贴等政策手段纳入到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模拟分析了不同政策目标下绿色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和解释不同类型绿色财税政策对经济增长、污染累积、社会福利的影响机理及效果差异。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不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曲线形状的差异。经济增长水平越高的地区,出现拐点时的能源消耗量越少,单位能耗带来环境污染越大、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也越大;(2)就资源税和环境税两种绿色税收来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经济增长最大化为政策目标时,资源税的最优税率低于环境税的最优税率,且最优资源税税率下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高于最优环境税税率下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但污染排放水平同样较高;(3)就绿色研发补贴政策来看,相对于无补贴政策和严格补贴政策,动态补贴政策有助于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同时抑制污染排放;(4)就绿色研发补贴政策的时点选择与经济增长、污染排放水平的关系来看,晚实施研发补贴在短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而早实施研发补贴则有助于经济长期增长且污染累积水平最低。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已经跨过、正在逼近、尚未跨过倒U型曲线的拐点,继续增加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分别表现为抑制、小幅促进、促进作用;(2)资源税和环境税的实施在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污染排放等方面的效应不同,政策选择因目标而异,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政策目标时,资源税的实施更有助于实现能源优化配置;以污染排放更低为政策目标时,环境税的实施更有助于实现能源优化配置;(3)从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长远目标来看,早实施绿色研发补贴政策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水平提升和环境污染下降的双重红利。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绿色财税政策收入与支出的视角,将资源税、环境税、绿色研发补贴纳入到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当中,构建了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不同政策目标下绿色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2)界定了资源税和环境税的概念和功能定位,并通过分析两者对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污染累积的影响,发现实施资源税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而实施环境税则能够更好地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的目标;(3)对能源企业实施绿色研发补贴进行深入推演,从无补贴、严格补贴和动态补贴三种情景分析发现动态补贴政策更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且环境污染积累最少,越早实施越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提速和环境污染下降的双重红利。
叶琪[2](2020)在《考虑经济与福利均衡的风光火联合消纳电源规划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巴黎协定签订以来,中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愈发增大,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有必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当前,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应对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供需缺口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将可再生能源纳入电源结构的优化配置,能够从根源上降低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为降低电源规划的经济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社会福利效益,论文以传统电源规划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考虑经济与福利均衡的电源规划优化模型,并通过方案对比,验证了该优化模型的实用性、有效性与科学性。首先,论文对碳交易机制理论、电源规划模型发展现状、不确定性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等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其次,研究以成本最小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确定环境下经济与福利均衡的电源规划优化模型,选取南疆四地州环塔750kV工程配套电源作为论文的算例,将构建的优化模型应用于此。并通过3种规划方案模式对比得出,采用多目标方案进行电源结构优化配置能更好地响应“低碳、经济、安全、高效”的能源开发利用诉求,实现成本与福利的有效均衡。因此,基于该多目标规划方案,考虑电源规划中能源政策与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及模糊性,研究进一步构建了不确定环境下经济与福利均衡的电源规划优化模型,引入三角模糊数以及区间参数规划对能源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确定性处理。优化结果显示,该模型计及不确定因素对规划成本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在优化配置电源结构的同时,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最优利用,并使得该能源系统具有一个相对低水平的煤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建立在多种模型及情景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低碳背景下,为了适应大规模可再生电源发展愿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区域电源结构优化配置的另一种较为新颖的研究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电源规划未来发展应致力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宏观政策上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高效有序发展,不断优化新能源建设规模与布局,其次,努力提升能源优化配置带来的社会福利,实现能源领域经济与福利的有效均衡。
王辰[3](2017)在《火力发电厂燃料全流程智能化运营调度管理平台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缓解资源危机和减少大气污染是当下能源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火力发电生态系统中燃煤资源的消耗、购置、存储等调度的运营管理水平关系整个发电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构建以精细化管理为特征的燃料全流程互联网调度运营管理,淘汰粗放式能源管理模式是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课题以电厂燃料全流程调度运行作业管理为研究对象,针对已开发的分散、孤立、各自为体的单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同步,不能发挥整合效果问题,以降低火电企业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学习借鉴先进企业运营调度方面的管理经验,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框架下调度运营管理的思想,广泛咨询专家和查阅资料,对达拉特发电厂燃料调度管理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网络信息技术框架下构建火力发电厂燃料全流程调度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的研究思路。通过燃料全流程智能化调度系统平台的建设,建立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优化组织机构和燃料管理流程。
张重阳[4](2016)在《服务方案设计中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服务设计是指通过产品设计、视觉设计、环境设计和服务规划,以及服务传递人员的规划和安排,提升服务的易用性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为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接收方创造更高的共同价值。服务设计主要包含服务产品设计和服务过程设计两方面内容,是服务产品开发和升级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设计流程通常由服务发掘定位、服务方案形成、服务整合说明、服务产生、服务体验评估和服务传递六个环节组成,其中,服务方案(即服务要素配置方案)的确定是服务设计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一项服务,经分析可将其细化成为多个服务项,每个服务项又可对应多种的服务要素。服务要素是指用以满足顾客一项或多项需求的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流程和员工技能等服务基础组成部分,对应于某一个服务项下的服务要素相互之间是可替代的。在服务设计中,通常要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即满足企业成本、资源等多项约束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的优化目标对各个服务项中的服务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进而形成服务要素配置方案(简称服务设计方案)。服务要素优化配置过程在服务设计中对于提升顾客感受,提高服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服务方案设计中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进行提炼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服务方案设计中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进一步深入开展了研究工作。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框架。针对服务设计的概念和流程进行了分析,明晰了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界定了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中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框架。具体地,给出了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一般性描述、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框架的描述以及研究框架的有关说明。(2)基于模糊评价信息的服务项权重确定方法。针对服务项权重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评价信息的服务项权重确定方法。具体地,通过对针对质量屋中服务项自关联系数和顾客需求与服务项之间的关联系数的语言评价信息的处理以及群体评价信息的集结,得到针对自关联系数和关联系数的模糊评价信息,进而给出基于模糊评价信息的服务项权重确定方法。(3)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方法。针对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问题,提出了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方法。具体地,将获取的服务要素满足需求程度的评价信息表示为分布信息形式,依据随机占优理论确定评价值分布之间的随机占优关系,进而给出基于随机占优关系的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方法。(4)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针对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具体地,确定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而构建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对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设计了求解算法。(5)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的应用研究。具体地,围绕CS航空公司高端舱位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阐明了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明晰了研究的现实意义,针对CS航空公司高端舱位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描述,给出了基于模糊评价信息的高端舱位服务项权重确定方法、高端舱位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方法以及高端舱位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与求解方法。上述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可用于解决多种现实的服务方案设计中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如航空服务方案设计问题、酒店服务方案设计问题和旅游服务方案设计问题等。本文的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对于服务方案设计中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层面和实际应用层面的借鉴与指导,并为相关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长超[5](2015)在《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文中提出2005年以来伴随首钢公司战略性搬迁调整转移,逐步形成“一业多地”的战略布局,分别在河北省的迁安、秦皇岛、曹妃甸等地建设投产钢铁厂,同时,逐步压缩北京地区钢铁产能,产能迅速增加,由原北京地区800万吨增加至近2000万吨。首钢公司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钢铁格局,对钢铁主业的管理也发展为跨地区的集中管控模式。针对原燃材料的采购管理部门,也相应对采购供应管理策略进行了调整,实行首钢公司钢铁业的集中采购供应管理模式,负责首钢公司钢铁业原燃料材料的采购供应工作。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采购作为输入环节,是钢铁生产的基础保障,时刻影响着钢铁生产的稳定顺行。原燃材料的采购成本约占钢材总成本的60%-65%左右,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炼焦煤作为焦炭生产原料,占原燃材料总成本的25%左右,在当今高炉生产大型化、精细化的环境下,对于炼焦煤资源配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数量、质量的前提下,需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采购成本,这也将会成为钢铁企业提升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炼焦煤资源配置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生产对于采购供应工作的要求,需要对资源配置的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本文结合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论,以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为课题,一是充分考虑首钢公司“一业多地”资源采购供应特点,并对现行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进行剖析,确定组织结构分工以及有关的技术实施方案;二是通过运用甘特图、网络图、里程碑计划等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工具制定总体进度计划,并针对项目进度计划中的组织结构及管理过程制定优化方案;三是对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对比、分析及调整,确保按时实现项目进度计划的总体目标。通过本文研究,总结和论证了项目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优化和控制措施,有利于项目管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在钢铁企业原燃料资源配置方面的运用和实践,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陈旭忠[6](2015)在《大型煤炭企业生产决策模型及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015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开始进入需求增速放缓、环境约束强化、超前产能建设且库存高位运行、行业结构调整“四期并存”的新常态。在该时期,煤炭企业传统的“以量补价”生产决策成功经验逐渐变得不再适用,煤炭企业生产决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局,市场需求疲软倒逼着煤炭企业进行生产决策模式转变。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遗传算法等方法,科学构建出多个煤矿多种产品的最优生产组合决策。此外,本文还针对同煤集团开发出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将构建的生产决策模型转化为信息化工具,极大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推广性。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多煤矿多产品生产组合决策模型优化阶段,本文首先将多个煤矿纳入同一煤矿生产系统,构建出具有交叉网状性、集成性、动态性和市场导向性的煤矿生产系统,并根据价值链相关理论将其划分为原煤开采、洗选加工和运输销售三个阶段;其次,按照产量和成本的维度,梳理出上述三个阶段的产量决策和成本决策的影响因素及传导方向,并推导出成本决策理论模型和利润决策理论模型;第三,按照输入变量、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对模型中的变量参数等进行模型设定,分别开发出多煤矿多产品的利润最大化、既定利润下的利润-产量和成本最小化模型,并对其模型求解进行编程开发,实现生产组合矩阵式决策。决策支持系统起到了利用决策支持相关理论简单化决策实施、规范化决策过程、准确高效决策的作用。本文分析设计的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为:(1)系统具有生产前预测、生产中控制、生产后评估的完整体系,帮助企业准确高效制定生产决策;(2)系统采用三部件架构,模型与数据关系明确;(3)采用matlab、C#多种语言混合编程,利用matlab编程简单、函数丰富的特点,节省大量编写自定义函数的工作量和难度,以及C#语言安全、稳定、简单、优雅的特点,使得系统开发成本低、效率高、适用性强;(4)模型的模拟功能使生产计划具有灵活性。决策者一方面可以根据系统决策结合经验判断调整决策计划,把经验和理论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模拟改变生产投入观察模拟生产计划,有助于决策者掌握重点生产环节和要素。在应用研究中,本文选择大型煤炭企业同煤集团下属的塔山矿、同忻矿、四台矿、马脊梁矿、煤峪口矿和忻州窑矿6个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010-2014年的实际生产决策进行优化,并应用上述构建的多煤矿多产品成本决策模型对其2015年生产决策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发现:(1)对2010-2014年的实际生产决策分别运用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模型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部分煤矿原煤开采阶段的生产变动成本与原煤产量存在非线性关系;(2)2010-2012年的最优解显示公路运量增加对马脊梁、煤峪口和忻州窑的利润有显着的正向提升作用,同煤集团可考虑有针对性地挖掘公路运输潜力,积极拓展周边范围的客户需求;(3)成本决策模型最优解显示2014年优化前后库存成本对6个煤矿总利润的贡献度68%,为应对当前市场下行趋势,同煤集团亟需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科学有序消化煤炭库存;(4)按照研究目标划分出需求萎缩、煤矿产能变动和成本管控三种情景,其中需求量变动对预期利润的平均作用弹性最大,在成本管控情境下原煤开采阶段的人工成本变动对预期利润影响较大;(5)为应对当前煤炭市场新常态,本文开发出了同煤集团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并通过不同的情景模拟为其提供生产决策方案,辅助其制定科学有效的生产组合决策。
于超[7](2015)在《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服务产品设计是新服务产品开发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指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包括核心产品设计、附加性服务设计和传递过程设计三方面内容的一个将服务设计理念转化为各种具体要求的过程。目前,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服务产品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如基于服务蓝图法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理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基于TRIZ方法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等。此外,许多学者针对顾客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表明顾客的行为因素会影响到顾客针对服务产品的选择购买行为,在服务产品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考虑顾客的行为因素。在传统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中,顾客的行为因素很少被考虑,而在考虑顾客的行为因素的情况下,给出有针对性的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本文对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现有研究的薄弱之处,着重分别针对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方案选择、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和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问题的研究框架。分析和梳理了现有的关于服务产品设计和顾客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明确了服务产品和服务产品设计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重点关注的三类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问题,即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方案选择问题、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和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问题,并分别针对这三类问题给出了一般性描述。同时,针对不同的情境,对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问题进行划分,确定了 6个需要研究的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的子问题,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研究框架以及有关描述和说明。(2)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方案选择方法。具体地,给出了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方案选择的实际背景分析,从不同的视角,分别提出了考虑顾客期望的服务方案选择方法和考虑顾客“失望-欣喜”感知的服务改进方案选择方法,并针对提出的这两个方法给出了实例分析。(3)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具体地,给出了介绍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的实际背景分析,从不同的视角,分别提出了考虑顾客“失望-欣喜”感知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和考虑顾客选择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并针对提出的这两个方法给出了实例分析。(4)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方法。具体地,给出了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的实际背景分析,从不同的视角,分别提出了考虑顾客“失望-欣喜”感知的服务产品族设计方法和考虑顾客选择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方法,并分别针对提出的这两个方法给出了实例分析。上述提出的针对不同情形的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可应用于解决现实中的许多服务产品设计问题,如飞机头等舱服务方案设计、动车组商务车厢服务方案设计、校车通勤服务方案选择、摄影服务产品改进方案选择和旅游产品族设计问题等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层面和实际应用层面的借鉴和参考,并为相关研究的扩展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苑阿倩[8](2015)在《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煤炭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并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据无可取代的地位。物流网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环节组成。与一般的物流网络相比,煤炭物流网络具有大宗货物运输、物流节点多、物流线路长、物流环节多等特点。通过对煤炭物流网络节点、物流运输线路以及煤炭供应商的合理选择来合理规划设计煤炭物流网络是减少网络物流成本的关键,尤其是煤炭的采购成本。因此,对煤炭的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构建了研究内容及框架:其次,回顾了物流网络、煤炭物流网络相关理论以及模型和方法,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对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目标和优化内容;综合考虑煤炭用户的位置分布、运输距离、物流基地的建设成本以及煤炭的加工处理成本等因素,构建了基于煤炭物流基地选址的煤炭供应物流网络优化模型;考虑煤炭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中转综合费用以及煤炭供应商的服务质量等因素,构建了基于供应商选择的煤炭供应物流网络优化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最后,将构建的煤炭供应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和煤炭采购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应用到豫北煤炭物流基地的实证研究中,并通过设计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豫北煤炭物流基地的最佳位置以及豫北煤炭物流基地的三种煤炭(动力煤、铸焦煤和化工煤)的最佳采购方案,为豫北煤炭物流基地的建设选址以及山西中南部铁路开通后的煤炭采购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郝千瑶[9](2012)在《山西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随着能源的科技进步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能源的绿色高效发展成为各国关注和推动的焦点。煤炭占据着我国能源的主导地位,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保障基础,探索一条煤炭行业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对山西省某煤炭民营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完善了该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析取了煤炭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以此构建了煤炭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关键成功要素模型。煤炭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生存发展之道,依照本文构建的模型,煤炭企业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时首先应建立明确的绿色战略,这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原动力,也是关键成功要素。在发展中要注意与政府的双向影响效应,与政府形成博弈的双赢模式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保障。此外,要以绿色技术的获取和内化为依托,以周围环境中的优势资源整合和借助为支撑,充分借力完善煤炭企业的绿色供应链,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陈洲[10](2012)在《大唐湖南分公司一体化燃料管控平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体制改革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电力企业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面临着“市场煤,计划电”的现实,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每个发电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发电成本已经成为影响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燃料精细化管理是改善发电成本的关键环节。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设立的第一个分公司。截至2010年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的总装机容量为609.39万千瓦,在湖南电力系统具有重要地位,其装机容量占湖南总装机的24%,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占全省统调火电装机的43.98%,为湖南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市场煤,计划电”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控制燃料成本,实现燃料管控的标准化、精细化及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是摆在大唐湖南分公司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本文是借助一体化的思想,建立起标准的燃料管控流程,通过生产与燃料之间数据的无缝集成,实现燃料成本精细化管理,为分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支持。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采集分布在轨道衡、铁路调运、煤场、财务、生产等处的分散数据,并将之统一起来,实现了对大唐湖南分公司的燃料经营、燃料运行和经济活动分析全过程的优化管理,并建立一整套一体化燃料管理的科学保障体系,实现强化燃料管理,降低燃料成本,从而通过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管理目标。
二、运用管理科学软件包合理优化配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管理科学软件包合理优化配煤(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1 能源与环境 |
1.2.2 可持续发展 |
1.2.3 绿色财税政策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现状 |
2.1.1 能源资源的跨期优化配置与最优开采路径 |
2.1.2 能源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 |
2.1.3 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 |
2.1.4 促进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财税政策 |
2.2 文献评述与研究空间 |
2.2.1 文献评述 |
2.2.2 研究空间 |
3 能源与环境优化配置理论与绿色财税手段分析 |
3.1 能源与环境优化配置理论及分析 |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2 可耗竭资源理论 |
3.1.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
3.1.4 外部性理论 |
3.2 能源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3.2.1 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
3.2.2 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
3.2.3 政府介入能源市场的必要性 |
3.3 政府纠正外部性的手段之一:绿色税收 |
3.3.1 绿色税收的作用机理 |
3.3.2 绿色税收对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与社会公平的影响 |
3.3.3 以资源税和环境税为例的绿色税收手段 |
3.4 政府纠正外部性的手段之二:绿色补贴 |
3.4.1 绿色补贴的作用机理 |
3.4.2 绿色补贴对相关主体的影响 |
3.4.3 以研发补贴为例的绿色补贴手段 |
3.5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
4.1 动态一般均衡框架的演进 |
4.2 模型概述 |
4.3 模型设定 |
4.4 参数校准 |
4.5 模型在具体领域的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5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悖论”研究 |
5.1 模型设定 |
5.2 数值模拟分析 |
5.3 能源消耗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
5.3.1 计量模型设定 |
5.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5.3.3 能源消耗的经济效应 |
5.3.4 稳健性检验 |
5.4 能源开发的长期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
5.4.1 能源资源开发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测度模型 |
5.4.2 能源资源开发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估计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绿色税收的经济效应模拟分析 |
6.1 模型设定 |
6.2 绿色税收的经济效应模拟结果 |
6.3 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状态下的绿色税收政策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7 绿色研发补贴的经济效应模拟分析 |
7.1 模型设定 |
7.2 鞍点路径求解 |
7.3 绿色研发补贴的经济效应模拟结果 |
7.4 动态补贴政策的时点选择和效果评估机制分析 |
7.4.1 动态补贴政策的时点选择分析 |
7.4.2 动态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估机制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完善中国绿色财税政策的思考 |
8.1 强化绿色税收政策设计,策略性地实施绿色税收政策组合 |
8.2 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手段相结合,激励企业绿色研发创新 |
8.3 完善能源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分配资源收益 |
8.4 加强财税手段的协同,形成政策组合拳 |
8.5 完善配套支持保障措施,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 |
8.6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考虑经济与福利均衡的风光火联合消纳电源规划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碳交易机制研究 |
1.2.2 电源规划模型研究 |
1.2.3 不确定性理论在能源规划中的研究 |
1.2.4 社会福利理论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2.1 碳交易机制 |
2.1.1 碳交易基本内涵 |
2.1.2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案 |
2.1.3 碳交易价格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
2.2 电源规划相关理论 |
2.2.1 电源规划基本内涵 |
2.2.2 电源规划模型及方法研究 |
2.3 多目标决策优化理论 |
2.4 不确定性理论 |
2.4.1 区间参数规划方法 |
2.4.2 模糊线性规划方法 |
2.5 社会福利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确定环境下经济与福利均衡的电源规划优化模型 |
3.1 模型假设 |
3.2 碳交易成本模型 |
3.3 社会福利模型 |
3.3.1 政府税收相关参数计算 |
3.3.2 消费者剩余相关参数计算 |
3.3.3 环境效益相关参数计算 |
3.4 考虑经济与福利均衡的电源规划优化模型 |
3.4.1 目标函数 |
3.4.2 约束条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确定环境下经济与福利均衡的电源规划优化模型 |
4.1 模型构建 |
4.1.1 目标函数 |
4.1.2 约束条件 |
4.2 模型求解 |
4.2.1 不确定性向确定性转化 |
4.2.2 求解流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算例分析 |
5.1 电力需求量预测 |
5.1.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
5.1.2 预测仿真 |
5.2 模型其他参数确定 |
5.2.1 机组相关经济参数设定 |
5.2.2 相关政策参数设定 |
5.2.3 规划系统相关运行参数设定 |
5.3 确定环境下电源规划优化模型 |
5.3.1 规划结果 |
5.3.2 方案对比 |
5.4 不确定环境下电源规划优化模型 |
5.4.1 规划结果 |
5.4.2 敏感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3)火力发电厂燃料全流程智能化运营调度管理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火电厂燃料全流程调度运营管理现状 |
1.2.1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2 燃料调度运营管理发展趋势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达拉特发电厂燃料全流程调度运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
2.1 达拉特发电厂及燃煤市场环境介绍 |
2.2 达拉特发电厂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问题 |
2.2.1 达拉特发电厂燃料管理简要流程 |
2.2.2 达拉特发电厂燃料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2.3 达拉特发电厂燃料调度运营管理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料全流程运营调度管理平台设计与搭建 |
3.1 燃料全流程调度运营管理系统设计 |
3.1.1 燃料全流程管理功能设计 |
3.1.2 燃料全流程管理平台功能架构 |
3.2 燃料全流程调度运营管理系统开发环境 |
3.2.1 燃料全流程管理平台建设下的设备环境 |
3.2.2 燃料全流程管理平台建设下的软件技术环境 |
3.2.3 燃料全流程管理平台建设接口技术 |
3.2.4 燃料全流程管理平台建设架构设计思路 |
3.3 燃料全流程调度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 |
3.3.1 燃料进耗存管理系统 |
3.3.2 燃料管理系统平台下三维煤场动态管控子系统 |
3.3.3 燃料管理系统平台下燃煤配比掺烧子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燃料全流程运营调度管理平台的安装和实施 |
4.1 硬件系统的安装 |
4.1.1 全自动激光测量系统 |
4.1.2 车载方量测量系统 |
4.2 燃料全流程调度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性能特点 |
4.3 达拉特发电厂燃料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4)服务方案设计中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服务产品设计近年来倍受关注 |
1.1.2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对服务设计的重要作用 |
1.1.3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服务方案设计中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框架 |
1.2.2 基于模糊评价信息的服务项权重确定 |
1.2.3 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 |
1.2.4 服务方案设计中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1.6 符号及用语的说明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
2.1.3 学术趋势分析 |
2.2 关于服务设计相关概念的研究 |
2.2.1 服务设计概念 |
2.2.2 服务设计内容 |
2.2.3 服务设计过程 |
2.2.4 服务设计方法 |
2.3 关于服务方案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
2.3.1 服务设计因素 |
2.3.2 服务需求与服务项确定问题 |
2.3.3 服务项权重确定问题 |
2.3.4 服务要素优选问题 |
2.3.5 服务质量评价问题 |
2.4 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不足评述 |
2.4.1 主要贡献 |
2.4.2 不足之处 |
2.4.3 已有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服务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服务要素优化配置研究框架 |
3.1 服务设计的相关概念 |
3.1.1 服务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
3.1.2 服务需求与服务要素 |
3.1.3 服务设计的概念及流程 |
3.1.4 服务设计的基本原理 |
3.1.5 服务设计与产品设计的比较分析 |
3.2 QFD理论 |
3.2.1 QFD的概念 |
3.2.2 QFD的基本原理 |
3.3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的研究框架 |
3.3.1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一般性描述 |
3.3.2 研究框架 |
3.3.3 关于研究框架的有关说明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评价信息的服务项权重确定方法 |
4.1 预备知识 |
4.1.1 模糊集理论 |
4.1.2 模糊数 |
4.1.3 语言变量 |
4.2 服务项权重确定问题研究概述 |
4.3 基于QFD的服务项权重确定问题描述 |
4.3.1 相关符号说明 |
4.3.2 问题描述 |
4.4 基于模糊评价信息的服务项权重的确定 |
4.4.1 服务项自关联系数与关联系数的群集结 |
4.4.2 顾客需求与服务项关联关系的确定 |
4.4.3 服务项权重的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方法 |
5.1 预备知识 |
5.1.1 随机占优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5.1.2 随机占优准则 |
5.2 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问题描述 |
5.2.1 问题描述 |
5.2.2 相关符号说明 |
5.3 针对服务要素的顾客群体调查信息获取 |
5.3.1 问卷设计原则 |
5.3.2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
5.3.3 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评价值分布信息获取 |
5.4 基于随机占优理论的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方法 |
5.4.1 评价值分布之间的随机占优关系确定 |
5.4.2 基于随机占优关系的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
6.1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描述 |
6.1.1 相关符号说明 |
6.1.2 问题描述 |
6.2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 |
6.2.1 目标函数 |
6.2.2 约束条件 |
6.2.3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 |
6.3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 |
6.3.1 模型特征分析 |
6.3.2 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应用研究:CS航空公司高端舱位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 |
7.1 背景分析 |
7.1.1 CS航空公司概况 |
7.1.2 CS航空公司高端舱位服务设计的重要性 |
7.2 CS航空公司高端舱位服务要素优化配置问题的描述 |
7.2.1 问题描述 |
7.2.2 符号说明 |
7.3 基于模糊评价信息的高端舱位服务项权重确定 |
7.3.1 服务项自关联系数与关联系数的群集结 |
7.3.2 顾客需求与服务项关联关系确定 |
7.3.3 服务项权重确定 |
7.4 高端舱位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 |
7.4.1 高端舱位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
7.4.2 服务要素满足需求程度评价值分布之间的随机占优关系确定 |
7.4.3 服务要素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度量 |
7.5 高端舱位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
7.5.1 优化模型的构建 |
7.5.2 优化模型的求解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
8.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8.3 本文研究的局限 |
8.4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科研项目情况 |
作者简介 |
附录: CS航空公司高端舱位服务要素优化配置调查问卷 |
(5)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项目进度管理基本概念 |
2.2 项目进度计划的目的 |
2.3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 |
2.4 项目进度计划的表示技术与方法 |
2.5 项目进度控制的过程 |
2.6 项目进度计划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
第3章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概况 |
3.1 首钢公司基本情况 |
3.2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3.2.1 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情况 |
3.2.2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3.3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的提出 |
3.4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建设目标与特点 |
3.4.1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现状 |
3.4.2 项目建设目标与特点 |
3.5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描述与重要里程碑 |
3.6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
3.6.1 项目的组织结构形式 |
3.6.2 项目的管理职责分工 |
第4章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的进度计划 |
4.1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任务分解 |
4.2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责任分配矩阵 |
4.3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进度计划 |
4.4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的进度计划优化 |
4.4.1 项目组织优化 |
4.4.2 完善项目管理优化 |
4.4.3 通过调整任务顺序优化进度 |
第5章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
5.1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实际进度的检查 |
5.2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实际进度的分析 |
5.3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实际进度的调整 |
5.4 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进度的控制措施 |
5.4.1 强化落实责任制 |
5.4.2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
5.4.3 建立项目分析模型 |
5.4.4 充分协调资源保障进度 |
5.4.5 建立例会制度,完善反馈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大型煤炭企业生产决策模型及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煤矿生产系统及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
2.1 煤矿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决策问题 |
2.2 煤矿生产系统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
2.3 煤矿生产系统决策机理分析 |
2.4 小结 |
3 煤矿生产决策的情景分析 |
3.1 情景分析法概述 |
3.2 情景因素分析 |
3.3 情景假设分析 |
3.4 不同情境下的生产决策理论模型 |
3.5 小结 |
4 煤矿生产决策模型设计 |
4.1 研究方法 |
4.2 模型参数 |
4.3 多煤矿多产品的利润决策模型 |
4.4 多煤矿多产品的成本决策模型 |
4.5 小结 |
5 煤矿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5.1 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 |
5.2 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分析 |
5.3 生产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
5.4 系统开发与运行 |
5.5 同煤集团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
5.6 小结 |
6 同煤集团煤矿生产决策优化的应用研究 |
6.1 同煤集团生产系统决策现状 |
6.2 多煤矿多产品的生产决策实证分析 |
6.3 多煤矿多产品的生产决策情景模拟 |
6.4 小结 |
7 结论与启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服务产品设计近年来倍受关注 |
1.1.2 在服务产品设计中考虑顾客行为的重要性 |
1.1.3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问题及其研究框架 |
1.2.2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方案选择 |
1.2.3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 |
1.2.4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案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1.6 数学符号及用语的说明 |
第2章 服务产品设计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 |
2.1.3 学术研究趋势分析 |
2.2 关于服务产品设计的研究 |
2.2.1 服务产品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
2.2.2 典型的服务产品设计问题 |
2.2.3 服务产品设计的流程 |
2.2.4 服务产品设计方法 |
2.3 关于顾客行为的研究 |
2.3.1 顾客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
2.3.2 顾客行为特征及表现 |
2.3.3 顾客行为的实证研究 |
2.3.4 影响顾客行为意向的因素分析 |
2.4 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不足的评述 |
2.4.1 主要贡献 |
2.4.2 不足之处 |
2.4.3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服务产品设计的相关概念分析及研究框架 |
3.1 服务产品的相关概念 |
3.1.1 服务产品的概念 |
3.1.2 服务产品的主要特征 |
3.1.3 服务产品族的概念 |
3.2 服务产品设计的相关概念 |
3.2.1 服务产品设计的概念 |
3.2.2 服务产品设计的流程 |
3.2.3 服务产品族设计的概念 |
3.3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问题的一般性描述 |
3.3.1 顾客行为的描述 |
3.3.2 服务项与服务要素 |
3.3.3 服务产品设计的若干问题描述 |
3.4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问题的研究框架 |
3.4.1 研究框架 |
3.4.2 研究框架的有关说明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方案选择方法 |
4.1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方案选择的实际背景 |
4.2 考虑顾客期望的服务方案选择方法 |
4.2.1 随机占优准则 |
4.2.2 符号说明与问题描述 |
4.2.3 服务方案选择方法 |
4.2.4 实例分析 |
4.3 考虑顾客“失望-欣喜”感知的服务改进方案选择方法 |
4.3.1 失望理论 |
4.3.2 符号说明与问题描述 |
4.3.3 服务改进方案选择方法 |
4.3.4 实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 |
5.1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的实际背景 |
5.2 考虑顾客“失望-欣喜”感知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 |
5.2.1 质量功能展开(QFD) |
5.2.2 符号说明与问题描述 |
5.2.3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 |
5.2.4 实例分析 |
5.3 考虑顾客选择行为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 |
5.3.1 离散选择模型 |
5.3.2 符号说明与问题描述 |
5.3.3 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 |
5.3.4 实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方法 |
6.1 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的实际背景 |
6.2 考虑顾客“失望-欣喜”感知的服务产品族设计方法 |
6.2.1 符号说明与问题描述 |
6.2.2 服务产品族设计方法 |
6.2.3 实例分析 |
6.3 考虑顾客选择行为的服务产品族设计方法 |
6.3.1 符号说明与问题描述 |
6.3.2 服务产品族设计方法 |
6.3.3 实例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7.3 本文研究的局限 |
7.4 今后继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作者简介 |
(8)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物流网络相关理论 |
2.1.1 物流网络的内涵 |
2.1.2 物流网络的层次 |
2.2 煤炭物流网络相关理论 |
2.2.1 煤炭物流网络内涵 |
2.2.2 煤炭物流网络特征与类型 |
2.3 相关模型与求解方法 |
2.3.1 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
2.3.2 供应商选择方法 |
2.3.3 遗传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 |
3.1 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问题描述 |
3.1.1 煤炭供应物流网络优化 |
3.1.2 煤炭采购物流网络优化 |
3.2 煤炭供应物流网络优化模型构建 |
3.2.1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
3.2.2 模型构建 |
3.2.3 模型的求解算法 |
3.3 煤炭采购物流网络优化模型构建 |
3.3.1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
3.3.2 模型构建 |
3.3.3 模型的求解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4 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实证研究 |
4.1 豫北煤炭物流基地概况 |
4.2 相关数据准备 |
4.2.1 煤炭用户的需求量 |
4.2.2 备选物流基地数据 |
4.2.3 煤炭供应成本数据 |
4.3 求解结果与分析 |
4.3.1 豫北煤炭物流基地选址 |
4.3.2 煤炭采购方案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山西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 |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 |
2.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
2.4 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决策理论 |
2.5 绿色供应链中的影响因素 |
2.6 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研究 |
2.7 煤炭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
3 山西金岩集团有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
3.1 山西金岩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3.2 金岩集团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背景和可行性 |
3.3 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发展演变历程及现状 |
3.4 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内容 |
3.4.1 组织保障 |
3.4.2 资质认证 |
3.4.3 绿色生产 |
3.4.4 次生资源综合利用 |
3.4.5 生态环境保护 |
3.4.6 绿色物流 |
3.4.7 绿色技术管理 |
3.4.8 绩效评价 |
4 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
4.1 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在的问题 |
4.1.1 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和加强 |
4.1.2 缺乏绿色供应商评价体系 |
4.1.3 绿色供应链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
4.2 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 |
4.2.1 全面建设信息系统 |
4.2.2 积极开展绿色采购 |
4.2.3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
5 煤炭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关键成功要素模型 |
5.1 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关键要素分析 |
5.1.1 建立与政府的双赢模式 |
5.1.2 绿色战略驱动 |
5.1.3 绿色技术支撑 |
5.1.4 资源整合 |
5.2 煤炭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关键成功要素模型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10)大唐湖南分公司一体化燃料管控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电力企业燃料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电力企业燃料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一体化燃料管理需求分析 |
2.1 大唐湖南分公司简介 |
2.2 原有燃料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2.3 一体化燃料管理需求分析 |
2.3.1 功能范围 |
2.3.2 系统体系结构 |
2.3.3 系统业务流程 |
2.3.4 数据库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一体化燃料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 |
3.1 系统建设目标及原则 |
3.1.1 建设目标 |
3.1.2 建设原则 |
3.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3 子系统功能划分 |
3.3.1 基础数据管理 |
3.3.2 采购 |
3.3.3 结算 |
3.3.4 库存管理 |
3.3.5 存煤统计分析 |
3.3.6 考评管理 |
3.3.7 综合报表查询 |
3.3.8 对标管理 |
3.3.9 接口管理 |
3.3.10 短信平台 |
3.3.11 系统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一体化燃料管理实施效果及经验 |
4.1 实施效果 |
4.2 实施保障 |
4.3 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 |
4.3.1 关键问题 |
4.3.2 解决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运用管理科学软件包合理优化配煤(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D]. 乔永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2]考虑经济与福利均衡的风光火联合消纳电源规划优化模型研究[D]. 叶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火力发电厂燃料全流程智能化运营调度管理平台构建[D]. 王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4]服务方案设计中的服务要素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 张重阳. 东北大学, 2016(12)
- [5]首钢炼焦煤资源配置系统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D]. 刘长超. 东北大学, 2015(06)
- [6]大型煤炭企业生产决策模型及支持系统研究[D]. 陈旭忠.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2)
- [7]考虑顾客行为的服务产品设计方法研究[D]. 于超. 东北大学, 2015(07)
- [8]煤炭采购与供应物流网络优化问题研究[D]. 苑阿倩.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9]山西金岩集团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 郝千瑶. 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10]大唐湖南分公司一体化燃料管控平台研究[D]. 陈洲. 湖南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