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焰原子吸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论文文献综述)
宋广峰[1](2019)在《含炉甘石的麝香痔疮栓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麝香痔疮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收载的中药外用制剂,属于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处方由人工麝香、珍珠、冰片、炉甘石粉、三七、五倍子、人工牛黄、颠茄流浸膏等8味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于大肠热盛所致的大便出血、血色鲜红、肛门灼热疼痛,各类痔疮和肛裂等。炉甘石是麝香痔疮栓中的矿物药,在麝香痔疮栓处方中,用量占到了全方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是起治疗作用的主药。相关研究表明炉甘石中铅元素含量较高,同时炉甘石还存在基原不一致、伪品泛滥、炮制不合规、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成为麝香痔疮栓质量控制的潜在风险。现有的麝香痔疮栓质量标准在对矿物药炉甘石、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质量控制方面相对薄弱,为了更好的完善麝香痔疮的质量标准,加强对麝香痔疮栓中矿物药炉甘石、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制定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通过对大量市售矿物药炉甘石、煅炉甘石样品质量相关参数的测定分析,发现了矿物药炉甘石、煅炉甘石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并汇总课题组十年研究结果尝试提出解决对策。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法对市售矿物药炉甘石、煅炉甘石样品分别进行了物相分析,根据物相分析结果联合应用《中国药典》炉甘石品种下“碳酸盐、锌盐鉴别试验”对炉甘石、煅炉甘石进行了真伪鉴别;采用《中国药典》的测定方法对炉甘石、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含量进行了测定;综合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炉甘石、煅炉甘石样品中铁、铝、钙、镁4种伴生杂质元素和铅、镉、砷、铜、汞5种有害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①市售炉甘石伪品泛滥。近十年来,本课题组从医药市场采集的以“炉甘石”及“煅炉甘石”销售的样品中,伪品批次达到样品总批次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②市售炉甘石主流样品的基原与《中国药典》规定的来源不一致,中国药典规定的菱锌矿基原炉甘石市场几无销售,水锌矿基原的炉甘石占市场主流;③炉甘石、煅炉甘石中有害元素Pb、Cd含量普遍较高,部分劣质炉甘石中有害元素As、Cu含量偏高;④部分煅炉甘石炮制失当或炮制不充分。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①建议《中国药典》增加水锌矿为炉甘石的基原矿物;②加强炉甘石鉴别方法的专属性研究,提高质量控制水平;③加强炉甘石的炮制研究,通过炮制工艺的产业化研究,保证炉甘石煅烧充分并减除炉甘石煅制品中Pb、Cd等有害元素含量,并制定煅炉甘石中Pb、Cd元素含量的限量标准;④开展炉甘石和煅炉甘石的人工合成研究,以应对当前炉甘石资源匮乏的现状,保证炉甘石药材的可持续发展。2、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技术针对中药炉甘石煅制前后锌、铅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明了煅制对炉甘石中锌、铅元素形态及分布的改变,为后续水飞减除铅元素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测试结果显示:21批次炉甘石(生品)的主体矿物均为水锌矿,仅3批尚含少量菱锌矿,为两者的共生体;杂质矿物主要有异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等。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矿物为氧化锌,杂质矿物为硅酸锌和碳酸钙,偶见铁酸锌。在炉甘石中,Zn是主体元素。21批次炉甘石(生品)中的锌元素以主矿物水锌矿(Zn5(CO3)2(OH)6)和杂质矿物异极矿(Zn4(OH)2(H20)(Si207))为主要赋存形态,偶见菱锌矿(ZnC03);炉甘石(生品)的背散射电子图谱及元素分布数据显示:Zn、Pb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水锌矿,Zn、Si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异极矿,Ca、Mg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白云石,Ca元素单独分布且含量较高区域为方解石。在炉甘石(生品)中,Pb主要分布于水锌矿中且分布相对均匀,Pb元素的分布与水锌矿中的Zn元素密切相关。大量水锌矿的微区点位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不同点位中的ZnO/PbO含量的比值趋于定值,Pb在水锌矿中呈统计式均匀分布,说明Pb进入了水锌矿晶格中,并部分取代了水锌矿晶格中的Zn。Pb在水锌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混入物的形式存在。但是炉甘石(生品)中的异极矿、方解石及白云石等杂质矿物中铅元素含量极低甚至检测不到。炉甘石煅烧后水锌矿晶格中的Zn和Pb分别生成了 ZnO和PbO。Zn元素在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以氧化锌(ZnO)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杂质矿物硅酸锌(Zn2SiO4)形式存在,呈较连续状态分布。Pb元素在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以氧化铅(PbO)的形式存在,呈星点状分布,与Zn元素的分布未呈现相关性,说明Pb在炉甘石煅制品中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煅烧破坏了水锌矿的晶格结构,在改变锌、铅化合物形态的同时,更改变了锌、铅的分布特征,打破了炉甘石中锌、铅的共生状态,使水飞减除铅元素成为可能。3、主要进行水飞炮制减除炉甘石煅制品中Pb、Cd等重金属元素及方解石(CaCO3)等杂质矿物的研究,探究炉甘石水飞炮制减铅及除杂的机制。采用ICP-MS/AES技术对炉甘石煅制品、水飞品中Pb、Cd、Ca、Fe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水飞炮制前后各元素含量的变化;通过矿物浮选原理尝试解析炉甘石水飞炮制减铅及除杂的机理。炉甘石煅制品经水飞6次后,Pb、Ca两种元素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铅元素含量平均减除了 28.02%,钙元素含量平均减除了 41.29%;而Fe、Cd两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水飞炮制可以部分减除炉甘石中重金属Pb元素(主要以PbO形态存在)和方解石等杂质矿物的含量,减除的机理可能与氧化铅、方解石等的润湿性和比重有较大关系。4、建立了麝香痔疮栓中矿物药炉甘石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同时建立了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Pb、Cd、Cu、As、Hg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氯仿溶解麝香痔疮栓的基质作为前处理手段,排除麝香痔疮栓中基质的干扰,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建立麝香痔疮栓中炉甘石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麝香痔疮栓样品进行消解,建立ICP-AES法测定麝香痔疮栓中Zn的含量,并转化为炉甘石含量(以ZnO计);同时建立ICP-MS法测定Pb、Cd、Cu、As、Hg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发现:麝香痔疮栓中的矿物药炉甘石为生品,基原矿物为水锌矿;ICP-AES法测得的Zn含量均高于药典法测得的含量,且符合《中国药典》中麝香痔疮栓质量标准对炉甘石含量(以ZnO计)的规定;ICP-MS法测得的5批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元素Pb、Cd、Cu、As、Hg的含量,其中Pb、Cd、As、Hg的含量低于全球8个国家/地区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Pb、Cd、As、Hg(Hg除日本外)限量标准,8个国家/地区对化妆品标准中均未规定Cu元素的限量。通过溶解基质,制得麝香痔疮栓粉末,可实现麝香痔疮栓中矿物药炉甘石的定性鉴别;建立的元素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可重复性好,适用于麝香痔疮栓中炉甘石、重金属及有害元素Pb、Cd、Cu、As、Hg含量的控制,同时为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5、建立了大鼠痔疮模型,并对麝香痔疮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研究,评价了麝香痔疮栓中重金属铅元素对痔疮模型大鼠可能造成的病理损伤。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0.45 g/kg,3倍临床等效剂量栓剂基质)、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0.15 g/kg,临床等效剂量)和和高剂量组(0.45 g/kg,3倍临床等效剂量),每组20只,雌雄各半;模型对照组、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复制大鼠痔疮模型,连续直肠给药8日,一日两次;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不给药,正常饲养。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尿样、血样、脏器组织进行相关生化指标和铅元素含量测定,并对相关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发现: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能明显改善醋酸诱导大鼠痔疮模型的病理改变,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改善不明显。麝香痔疮栓对于对于大鼠各脏器系数没有明显影响,而心脏、脾脏、胸腺、睾丸、精囊系数改变可能是由造模引起的病理反应所致。麝香痔疮栓对大鼠血中原卟啉、锌卟啉和尿中粪卟啉没有明显影响。麝香痔疮栓没有明显改变大鼠肝、肺、心和全血中氨基酮戊酸脱水酶水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尿、肝、肾、脑中铅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病理分析结果显示:麝香痔疮栓对大鼠脑、肺、肾、心脏和卵巢无明显毒性,但麝香痔疮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精囊均有较明显病变,且模型组雄性精囊也有类似病变,但程度略轻,因此,认为很可能是醋酸造模导致的病变。对以上结果综合分析可知:麝香痔疮栓对痔疮模型大鼠无明显铅毒性。
李丽[2](2010)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文中指出葡萄酒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适量饮用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有好处。但是当葡萄酒中的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超过一定范围之后,会引发疾病或者癌症。因此,建立测定葡萄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非常重要。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分析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本课题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测定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铅含量的方法。用浊点萃取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建立检测红葡萄酒中铜、锌、镉含量的方法。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测定红葡萄酒中砷含量的方法。试验得出以下结果:本文建立了测定红葡萄酒中铅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最佳试验条件,灯电流13mA,石墨炉升温程序为干燥温度110℃、干燥斜坡时间10S、干燥维持时间15S;灰化温度800℃、灰化斜坡升温时间5S、灰化维持时间20S;原子化温度为2500℃、原子化斜坡时间0S、原子化维持时间3S。最佳基体改进剂为抗坏血酸,吸入量为5μL。直接稀释、蒸发浓缩、H2O2-HNO3消解、HClO4-HNO3消解和微波消解5种不同前处理的相对标准偏差5%左右,微波消解的RSD(%)为3.2。建立了测定红葡萄酒中铜、锌、镉的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最佳工作条件,狭缝宽度为0.7nm,乙炔-空气比为2.0:17.0,观测高度为0.01;浊点萃取的最佳条件为pH7.0,PNA用量为0.5mL,Triton X-114用量为0.5mL,离心时间为5min,加入PNA后静止时间为25min,缓冲液用量为1.0mL。通过试验建立了检测红葡萄酒中元素砷的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法。用微波消解对红葡萄酒样进行预处理,氩气为载气,盐酸作为氢化物反应的酸介质。并得出优化后的试验参数,120mL/min的载气流速,1%的盐酸载流酸度,样品及检测砷使用液的酸度为8%的盐酸,浓度为10mg/mL的硼氢化钾,浓度为0.6%的氢氧化钠,KI-抗坏血酸作为预还原剂, KI用量为1.0mL,抗坏血酸用量为0.5 mL,氧化时间为10min做为本试验的条件。
张宏群[3](2009)在《济南健康成人血清锌、镁含量和锌铜比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济南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中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为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人口学因素对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的贡献程度。3.研究吸烟、饮酒、饮酒频率、锻炼频率、夜晚睡眠时间等行为因素对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的贡献程度。4.通过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筛查济南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中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各因素对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影响的单独效应。5.调查济南地区部分食物和土壤环境介质中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研究环境因素对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中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的贡献程度。【方法】1.正交设计法对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连续测定血清锌、镁含量时光谱仪的灯电流、燃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元素检测信号值的影响程度进行试验,同时参考相关文献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对微波消解法工作条件进行优化处理,从而确定微波消解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最佳工作条件。2.采用对比实验、加标回收率实验等方法学研究来检验湿式冷消化过夜12h-微波溶样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锌、镁含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3.整群二级抽样法选取济南历下区和槐荫区部分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表收集人口学和行为因素资料;采集血清样品,湿式冷消化过夜12h-微波溶样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锌、镁含量,并计算锌铜比。4.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分析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受教育水平等人口学因素和吸烟、饮酒、饮酒频率、锻炼频率、夜晚睡眠时间等行为因素对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最优回归方程来筛查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5.石墨管湿式消化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蔬菜、水果、谷类、豆类、肉类等食品及土壤样品中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并与中国CDC2002年发布的食物成分表进行比较。【结果】1.血清锌检测的最佳灯电流为7.0mA,空气流量为2.5 kg.cm-2,燃气流量为1.4kg.cm-2;血清镁检测最佳灯电流为5.0mA,空气流量为2.5kg.cm-2,燃气流量为1.2kg.cm-2。2.济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锌含量及锌铜比分别为1.32±0.49mg/L和1.41±0.56,与其他地区相比偏高;血清镁含量为19.36±3.81mg/L,与其他地区报道相近。3.单因素t检验发现,男性组血清锌含量高于女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血清锌铜比高于女性组,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镁含量男性组高于女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锌和锌铜比在随着年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但在50-60岁组呈现升高现象,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收入及受教育水平与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的变异无明显关联。4.单因素t检验发现,吸烟组血清锌含量低于不吸烟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血清锌铜比和镁含量均高于不吸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饮酒组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均高于不饮酒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组中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随着饮酒频率的增加而呈现出无统计学差异的增高趋势。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随体育锻炼频率增加而增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锌含量和锌铜比在夜晚睡眠时间保持在7-9小时时含量较高且接近于平均值,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镁含量在夜晚睡眠时间上无明显变化趋势,基本保持在总体平均线上下波动。5.通过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除了男性中血清锌含量低于女性和血清锌、镁含量在饮酒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相吻合。6.山东大学西校区中心花园土壤样品中锌含量及锌铜比偏低,文化西路护城河附近土壤样品中铜和镁含量偏高,而其他功能区土壤样品中锌、铜、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基本保持相同。蔬菜中锌含量和锌铜比降低,水果、谷类、豆类、花生和鸡肉中锌含量和锌铜比升高。各种食物中镁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1.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湿式冷消化过夜12h-微波溶样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同时测定血清中锌、镁含量的要求。2.济南地区健康成人血清锌含量及锌铜比偏高,可能源于摄入的水果、谷类、豆类、花生和鸡肉中锌含量较高,特别可能与本地区居民偏爱羊肉及鸡肉饮食习惯有关。济南地区蔬菜中锌含量和锌铜比偏低,提示济南地区成人应该多使用蔬菜类食物以调节体内锌含量及锌铜比偏高现象。3.男性中锌和锌铜比高于女性组,可能与男性饮酒习惯及频率较高有关;年龄的增长会导致血清锌和锌铜比降低,但在50岁后反而出现增长现象,可能与不同生长时期对锌、铜需求差异有关。4.吸烟行为会导致血清锌降低和锌铜比及镁升高;饮酒行为会导致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水平增高,所以适度饮酒和禁止吸烟行为对人体健康有益。夜晚睡眠时间以7-9小时为宜,保持合适的夜晚睡眠时间和适度体育锻炼有益于维持人体内血清锌、镁和锌铜比水平的动态平衡和机体健康。【创新点】1.正交设计法评价原子吸收光谱仪灯电流、燃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待测元素测定信号值的影响和参考相关文献和重复实验优化微波消解法工作条件,既实现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最佳工作条件的确定,又减少了实验工作量。2.整群二级抽样法确定取历下区和槐荫区两个行政分区500名合格人员作为研究总体,既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又减少了调查的工作量。3.第一次对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中锌、铜、镁等元素及锌铜比进行了大范围的抽样调查。4.第一个全面地从人口学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角度研究其对济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锌、镁元素和锌铜比水平的单独、综合作用以及混杂因素的影响。5.同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上述因素对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锌、镁元素和锌铜比水平的影响,保证了各因素单独和综合作用的研究具有更好信度和效度。
程剑,高燕勤,杨志国[4](2008)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镉、锰、铅8种元素》文中研究表明
何华焜[5](2005)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分析试验室》期刊定期评述中关于原子吸收光谱 (AAS)及原子荧光光谱 (AFS)分析的第 10篇综述文章。文中对 2 0 0 2年 12月~ 2 0 0 4年 11月期间我国在AAS/AFS领域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评述。内容包括概述、仪器装置与数据处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化学蒸气发生技术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收集文献 5 11篇
邱海鸥,郑洪涛,汤志勇[6](2003)在《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是《分析试验室》期刊定期评述中关于原子吸收光谱 (AAS)及原子荧光光谱 (AFS)分析的第 9篇综述文章。文中对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1月期间我国在AAS AFS领域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评述。内容包括概述、仪器装置、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化学蒸气发生技术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收集文献 35 8篇。
邓勃[7](2000)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医学卫生和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文中提出回顾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我国环境、医学卫生和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概况。
吴诚,马冲先[8](1992)在《轻、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分析试验室》1990年定期评述中“轻、重金属元素的分析”一文的延续。它评述了1988年7月至1991年2月国内关于12个轻、重金属元素分析的进展。内容包括吸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质谱、中子活化分析法、溶剂萃取、分离富集及色谱法、化学分析及相分析等。共引用文献1448篇。
王敏[9](2019)在《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的多样性及硒富集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燕麦种质资源微量元素含量的多样性研究有利于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品种选育。本研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试了 100份燕麦种质资源籽粒中铜、铁、锌、镁、钙、硒元素的含量,筛选出了各个元素含量高的品种,为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燕麦硒富集效应研究可为燕麦富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以白燕7号和草莜1号为材料,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硒肥(亚硒酸钠),研究硒肥对燕麦产量及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燕麦种质资源的各微量元素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镁、钙、铁、锌、铜和硒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112.309 mg/kg、246.419 mg/kg、82.171 mg/kg、31.484 mg/kg、6.672 mg/kg、0.491 mg/kg。(2)筛选到铜含量高的品种(系)为休眠燕麦、加5、坝莜1号、YS0404、v5和v18;铁含量高的品种(系)为太丰、夏莜麦、9418、蒙燕2号和shadow;锌含量高的品种(系)为永118、ハヤテ、6518、加9、加5、MARION、晋燕2004、v25、坝莜9号和品五;镁含量高的品种(系)为ハヤテ和莜麦4400;钙含量高的品种(系)为v18和鉴19;硒含量高的品种(系)为Sibsiae、坝莜8号、v16、蒙农大1号和坝莜9号。(3)6种微量元素中铜与锌含量呈显着正相关,钙与铁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其他元素间未达到显着相关。(4)喷施硒肥(亚硒酸钠)显着增加燕麦籽粒硒含量,硒肥浓度为160mg/kg时籽粒硒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白燕7号籽粒硒含量提高了 11.4倍,草莜1号提高了 8.3倍,白燕7号对硒肥的吸收能力高于草莜1号。
毛娅[10](2019)在《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饲料是满足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若饲料中所必须的微量元素过量或不足,会严重影响禽畜的生长,影响禽畜的品质,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饲料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都应控制在一个较严格的范围内,分析和测定各种饲料原料、配合饲料、预混料及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中微量元素的成分和含量尤为重要。本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对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运用PAN-Zn显色体系,采用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动物饲料中微量Zn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弱酸性介质中(pH=6),Zn与PAN生成橘红色络合物,加入乙醇使溶液增色增溶,该红色络合物在590 nm处有最大吸收。Zn在00.7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98,回收率为97.8%102.9%,RSD为1.79%,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2)采用非完全消化法消解饲料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Cu、Fe、Mn三种元素。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00μg/mL,回收率为93.8%101.9%、RSD为1.40%3.79%。方法准确、简便、耗时短,消解试剂用量较小,与干灰化法的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小于±1%,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用非完全消化法代替干灰化法对饲料样品进行消解是可行的。(3)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饲料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铬。对基体改进剂的使用、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等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Cr在015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87,回收率为98.2%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2.35%,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4)运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饲料中Pb、Al、Sr、Ba、Co、Ni、Se。该方法可以实现饲料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且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二、火焰原子吸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焰原子吸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论文提纲范文)
(1)含炉甘石的麝香痔疮栓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炉甘石质量控制研究 |
1 炉甘石基原研究 |
2 炉甘石鉴别研究 |
3 炉甘石炮制研究 |
4 炉甘石质量分析研究 |
第二节 中药制剂中矿物药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
第三节 含矿物药外用制剂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研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市售矿物药炉甘石的质量现状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样品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炉甘石真伪鉴别实验及结果 |
2.2 炉甘石基原鉴定 |
2.3 炉甘石煅制问题 |
2.4 炉甘石元素分析 |
3 建议与对策 |
3.1 对炉甘石基原不一致的建议 |
3.2 伪品泛滥 |
3.3 煅烧不充分 |
3.4 重金属元素铅、镉含量较高 |
3.5 资源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矿物药炉甘石煅制前后锌、铅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样品收集与样品制备 |
2 方法与结果 |
2.1 XRD衍射数据的采集及物相检索分析 |
2.2 电子探针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矿物药炉甘石水飞炮制减铅及除杂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样品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炉甘石煅制品水飞实验 |
2.2 炉甘石水飞品(煅炉甘石)中氧化锌含量测定 |
2.3 炉甘石水飞品粒度分析 |
2.4 炉甘石煅制品、水飞品中Pb、Cd、Ca、Fe元素含量测定 |
2.5 水飞炮制减除炉甘石煅制品中铅、钙元素含量的机理 |
3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麝香痔疮栓中炉甘石、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控制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样品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麝香痔疮栓的XRD物相分析 |
2.2 麝香痔疮栓中主量元素的检测与分析 |
2.3 麝香痔疮栓中Zn、Pb、Cd、Cu、As、Hg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3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基于大鼠痔疮模型的麝香痔疮栓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式 |
1.3 药物处理及制备方法 |
1.4 仪器 |
1.5 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痔疮模型的建立 |
2.2 尿样、血样、脏器组织的采集 |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脏器系数 |
3.2 肝、肺、心和全血中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含量 |
3.3 卟啉含量 |
3.4 全血、心、肝、肺、肾和尿液中铅含量 |
3.5 病理分析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麝香痔疮栓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
结语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酒中微量元素的来源 |
1.1.1 环境条件 |
1.1.2 来自葡萄酒的制作、运输和贮藏 |
1.2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
1.3 铅、铜、锌、镉、砷的来源、危害及检测方法 |
1.3.1 铅 |
1.3.2 铜 |
1.3.3 锌 |
1.3.4 镉 |
1.3.5 砷 |
1.4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
1.4.3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4 其他原子吸收光谱法 |
1.5 原子吸收前处理方法 |
1.5.1 微波消解 |
1.5.2 在线富集 |
1.5.3 浊点萃取 |
1.5.4 悬浮液进样 |
1.5.5 非完全消化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检测红葡萄酒中铅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剂与仪器 |
2.1.3 预处理 |
2.1.4 样品前处理 |
2.1.5 石墨炉升温程序设计 |
2.1.6 基体改进剂的优化选择 |
2.1.7 标准曲线的制作 |
2.1.8 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表述 |
2.1.9 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灯电流优化 |
2.2.2 石墨炉升温程序的优化 |
2.2.3 基体改进剂 |
2.2.4 方法的线性关系 |
2.2.5 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 |
2.2.6 不同前处理与国标湿法消解测定结果比较 |
2.3 讨论 |
2.3.1 关于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探讨 |
2.3.2 灯电流和石墨炉升温程序的优化 |
2.3.3 基体改进剂优化 |
2.4 结论 |
第三章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检测红葡萄酒中铜、锌、镉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狭缝宽度的影响 |
3.2.2 空气与乙炔燃烧比对吸光值的影响 |
3.2.3 燃烧高度的选择 |
3.3.4 pH 的影响 |
3.2.5 PNA 用量的影响 |
3.2.6 TritonX-114 的影响 |
3.3.7 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 |
3.2.8 加入PNA 后静止时间的影响 |
3.2.9 离心时间的影响 |
3.2.10 检测限与精密度试验 |
3.2.11 红葡萄酒测定及加标回收率 |
3.3 结论 |
第四章 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检测红葡萄酒中砷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微波消解条件的选择 |
4.2.2 载气流量的选择 |
4.2.3 酸度对砷吸光值的影响 |
4.2.4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 |
4.2.5 氢氧化钠浓度的选择 |
4.2.6 预还原剂的选择 |
4.2.7 氧化时间的选择 |
4.2.8 干扰试验 |
4.2.9 灵敏度与精密度试验 |
4.2.10 准确度试验 |
4.2.11 标准曲线及测定结果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济南健康成人血清锌、镁含量和锌铜比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元素的生理生化功能 |
2.常用检测样品简介 |
3.样品元素检测的前处理技术 |
4.微量元素分析检测技术 |
第二章 冷处理微波消解法-AAS检测血清锌、镁含量方法的建立—微波消解法处理条件和AAS检测条件优化及相关方法学研究 |
1.引言 |
2.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分析线的选择 |
2.3 原子吸收光谱仪工作条件 |
2.4 试验方法 |
3.结果与讨论 |
4.结论 |
第三章 健康人群血清和环境因素中锌、镁含量和锌铜比调查及相关因素影响分析 |
1.引言 |
2.研究地区 |
3.研究对象 |
4.仪器与试剂 |
5.调查工具及方法 |
6.样品采集及处理 |
7.质量控制 |
8.统计分析计划 |
第四章 健康人群血清锌、镁含量调查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
1.引言 |
2.资料基本信息描述 |
3.血清样品锌、镁含量及锌铜比 |
4.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人口学因素对血清Zn、Mg含量和Zn/Cu水平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5.吸烟、喝酒、体育锻炼等行为因素对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6.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行为因素对血清锌、镁含量及锌铜比影响的广义性回归分析 |
7.土壤、水、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锌、铜、镁含量和锌铜比调查 |
讨论 |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调查表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镉、锰、铅8种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和试剂 |
1.2 样品采集 |
1.3 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 仪器工作条件 |
1.5 工作曲线制备 |
1.6 样品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稀释倍数的选择 |
2.2 样品分析 |
3 小结 |
(5)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1.1 会议与着作 |
1.2 一般综述 |
2 仪器装置与分析技术 |
3 火焰原子吸收法 |
3.1 基础研究 |
3.2 样品导入 |
3.2.1 悬浮液进样技术 |
3.2.2 原子捕集及脉冲进样技术 |
3.2.3 流动注射技术 |
3.3 分离富集 |
3.4 分析应用 |
3.4.1 一般分析 |
3.4.2 间接测定 |
3.4.3 富氧焰及形态分析 |
4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ETAAS) |
4.1 基础研究 |
4.2 原子化器表面改进技术 |
4.3 进样技术 |
4.4 化学改进剂效应 |
4.5 分离富集技术 |
4.6 分析应用 |
5 化学蒸气发生技术 |
6 原子荧光光谱法 |
(6)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仪器装置 |
3 火焰原子吸收法 |
3.1 基础研究 |
3.2 样品导入 |
3.2.1 悬浮液及乳化技术 |
3.2.2 原子捕集及脉冲进样技术 |
3.2.3 流动注射技术 |
3.3 分离富集 |
3.4 分析应用 |
3.4.1 一般分析 |
3.4.2 间接测定 |
3.4.3 富氧焰及形态分析 |
4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
4.1 基础研究 |
4.2 原子化器表面改进技术 |
4.3 进样技术 |
4.4 化学改进剂效应 |
4.5 分离富集技术 |
4.7 分析应用 |
5 化学蒸气发生技术 |
6 原子荧光光谱法 |
(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医学卫生和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
2.1 水环境监测 |
2.2 大气环境质量分析 |
2.3 土壤和固体物分析 |
3 医学卫生方面的应用 |
3.1 毛发分析 |
3.2 血和体液分析 |
3.3 生物脏器和组织分析 |
3.4 药物分析 |
4 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 |
4.1 农产品分析 |
4.2 肉和奶制品分析 |
4.3 饮料和营养品分析 |
(8)轻、重金属元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吸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的应用 |
铝的测定 |
铍的测定 |
铋的测定 |
铜的测定 |
汞的测定 |
镁的测定 |
铅的测定 |
锑的测定 |
锡的测定 |
钛的测定 |
锌的测定 |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 |
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
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及质谱分析法的应用 |
活化分析 |
分离、富集技术及色谱法的应用 |
化学分析法及物相价态分析法的应用 |
铝的测定 |
铋的测定 |
镉的测定 |
铜的测定 |
汞的测定 |
镁的测定 |
铅的测定 |
锑的测定 |
锡的测定 |
钛的测定 |
锌的测定 |
物相价态分析 |
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发布与出版 |
(9)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的多样性及硒富集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燕麦 |
1.1.1 燕麦概况 |
1.1.2 我国燕麦发展状况 |
1.2 微量元素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
1.2.1 微量元素概况 |
1.2.2 作物种质资源间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进展 |
1.2.3 不同作物间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进展 |
1.2.4 燕麦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进展 |
1.3 硒元素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 |
1.3.1 硒元素概况 |
1.3.2 我国硒元素研究进展 |
1.3.3 富硒作物的研究进展 |
1.3.4 硒肥喷施时期对作物的影响 |
1.3.5 叶面喷施硒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1.3.6 富硒燕麦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燕麦种质资源微量元素含量的多样性研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样品制备 |
2.1.2.2 样品处理 |
2.1.2.2.1 铜、铁、锌、镁、钙含量的样品处理 |
2.1.2.2.2 硒含量的样品处理 |
2.1.2.3 样品测定 |
2.1.2.3.1 铜、铁、锌、镁、钙含量的样品测定 |
2.1.2.3.2 硒含量的样品测定 |
2.2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燕麦产量及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3.1 燕麦农艺性状测定 |
2.2.3.2 燕麦产量测定 |
2.2.3.3 燕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分析 |
3.1 燕麦种质资源微量元素含量的多样性分析 |
3.1.1 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的描述性分析 |
3.1.2 燕麦种质资源各微量元素含量的聚类分析 |
3.1.2.1 燕麦种质资源铜含量的聚类分析 |
3.1.2.2 燕麦种质资源铁含量的聚类分析 |
3.1.2.3 燕麦种质资源锌含量的聚类分析 |
3.1.2.4 燕麦种质资源镁含量的聚类分析 |
3.1.2.5 燕麦种质资源钙含量的聚类分析 |
3.1.2.6 燕麦种质资源硒含量的聚类分析 |
3.1.3 燕麦籽粒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
3.1.4 基于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燕麦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
3.2 燕麦不同品种硒富集效应分析 |
3.2.1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燕麦单株经济性状的影响 |
3.2.2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燕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
3.2.3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燕麦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
3.2.4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燕麦籽粒铜、铁、锌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的多样性 |
4.1.1 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
4.1.2 燕麦种质资源的品种选育 |
4.1.3 燕麦籽粒中主要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 |
4.2 燕麦硒富集效应研究 |
4.2.1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下燕麦的生长指标及产量 |
4.2.2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下燕麦籽粒硒含量 |
4.2.3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下燕麦籽粒铜、铁、锌含量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动物饲料中的微量元素 |
1.1.1 传统微量元素 |
1.1.2 有机微量元素 |
1.2 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
1.2.1 微量元素普查 |
1.2.2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的方法 |
1.3 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 |
1.4 课题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分光光度法分析饲料中微量锌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和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2.3.1 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
2.3.2 标准曲线 |
2.3.3 干扰离子的测定 |
2.3.4 饲料样品的分析 |
2.3.5 加标回收率试验 |
2.4 本章小结 |
3 非完全消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饲料中铜、铁、锰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试剂即仪器工作条件 |
3.2.2 非完全消化法消解样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消解酸的选择 |
3.3.2 化学干扰 |
3.3.3 背景吸收干扰 |
3.3.4 铁、锰、铜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5 样品分析与比较 |
3.3.6 非完全消化法和加标回收率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饲料中微量铬 |
4.1 引言 |
4.2 仪器和试剂 |
4.3 样品处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4.4.2 基体改进剂的用量 |
4.4.3 干燥温度的选择 |
4.4.4 灰化温度的选择 |
4.4.5 原子化化温度的选择 |
4.4.6 铬标准曲线 |
4.4.7 饲料样品中铬的测定 |
4.4.8 加标回收率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5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饲料中多种微量元素 |
5.1 引言 |
5.2 仪器及试剂 |
5.3 实验方法 |
5.3.1 微波消解制样 |
5.3.2 ICP-AES仪器工作条件 |
5.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4.1 消解体系的选择 |
5.4.2 消解试剂的用量选择 |
5.4.3 消解温度的选择 |
5.4.4 分析谱线的选择[76] |
5.4.5 标准曲线 |
5.4.6 动物饲料样品测定及精密度 |
5.4.7 加标回收率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火焰原子吸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论文参考文献)
- [1]含炉甘石的麝香痔疮栓与重金属元素相关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D]. 宋广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2]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D]. 李丽. 河南科技大学, 2010(02)
- [3]济南健康成人血清锌、镁含量和锌铜比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D]. 张宏群. 山东大学, 2009(04)
- [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中锌、铜、铁、钙、镁、镉、锰、铅8种元素[J]. 程剑,高燕勤,杨志国.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05)
- [5]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J]. 何华焜. 分析试验室, 2005(02)
- [6]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J]. 邱海鸥,郑洪涛,汤志勇. 分析试验室, 2003(01)
- [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医学卫生和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J]. 邓勃. 干旱环境监测, 2000(04)
- [8]轻、重金属元素的分析[J]. 吴诚,马冲先. 分析试验室, 1992(01)
- [9]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的多样性及硒富集效应研究[D]. 王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10]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分析研究[D]. 毛娅. 西南科技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