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在妇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曹沁玥[1](2020)在《机器人腹腔镜与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接受机器人腹腔镜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或减灭手术的患者,其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器人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53例患者,并与147接受腹腔镜手术者进行比较,分析淋巴囊肿发生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54例(27%)患者术后发生淋巴囊肿,其中左侧淋巴囊肿发生率高于右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囊肿组与非淋巴囊肿组的患者在合并代谢综合征(MS)、腹部手术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Alb)存在差异,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S、术前Alb≤44.2g/L是导致术后淋巴囊肿的影响因素。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相比,其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1、左侧淋巴囊肿发生率高于右侧;2、合并MS、术前血清Alb水平低是导致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3、机器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较腹腔镜手术无差异,但手术时间减少。
王佳丽[2](2019)在《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囊肿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术后患者淋巴囊肿的发生情况、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情况。方法:本实验为类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两个不同妇科肿瘤病区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共221名。采取抽签法选取一个病区为对照组,另一病区为观察组。对照组纳入患者113名,观察组纳入患者108名。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赛肤润局部按摩六周,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六周。干预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在干预后一周和干预后第六周使用B超诊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术后三天内腹腔引流液量、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数据,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以?=0.05为检验水准,P值取双侧概率,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2检验。结果:(1)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淋巴囊肿发生率的干预结果:术后第一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囊肿,两组患者淋巴囊肿预防效果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六周观察组患者的淋巴囊肿发生率为4.63%,对照组的淋巴囊肿发生率为19.47%,两组患者的淋巴囊肿预防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淋巴囊肿大小的干预结果:术后第六周观察组患者的淋巴囊肿直径为(4.14±0.52)cm,对照组患者的淋巴囊肿直径为(7.94±1.18)cm,两组患者的淋巴囊肿直径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患者术后腹腔引流液的影响:观察组患者术后第一天腹腔引流量为150.58±14.62ml,对照组术后第一天腹腔引流量为152.28±14.52ml,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液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二天腹腔引流量为141.58±14.52ml,对照组术后第二天腹腔引流量为149.19±14.56ml,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液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三天腹腔引流量为76.54±14.35ml,对照组术后第三天腹腔引流量为90.83±14.94ml,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液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4)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对照组自手术室返回病房至出院期间住院天数为7.94±0.42天,观察组自手术室返回病房至出院期间住院天数为6.74±0.42天,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对照组自进入手术室至出院费用为28551.26±1850.13元,观察组自进入手术室至出院费用为28492.9±1852.43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01±3.07%,对照组医疗费用为97.79±3.03%,两组患者在满意度指标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可以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2)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的大小有影响;(3)赛肤润联合中医按摩可以减少术后腹腔引流液量;(4)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可以在预防淋巴囊肿发生的基础上缩短患者住院天数;(5)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可以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李伟玲,谌永毅,汤新辉,刘翔宇,李孟妤[3](2018)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1位。宫颈癌根治术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但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而盆腔淋巴囊肿的预防方式又多种多样,临床仍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寻找一种预防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最佳方案十分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就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因素、术中预防措施及各种措施的可行性和不足之处,术后的中、西医防治方法作一综述。
卢华[4](2017)在《耻骨后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ELRP)相关解剖及手术标准程序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解剖学研究对于外科手术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正如着名学者Robert P.Myer所指出的:一个熟悉解剖的外科医师,能让患者出血更少、切缘更好、功能保存更满意。1905年Hugh Hampton Young首次开展经会阴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1947年Milin首次描述耻骨后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1987年Walsh正式提出了解剖性前列腺根治切除的概念,1992年Schuessler开展第一例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1997年Raboy报道了首例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ELRP),2000年Binder及Vallancein首次开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在国内,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特别是县级以下基层医院医疗器械配置不足,RALRP手术虽然独具优势但尚难以普及,而LRP手术对医疗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在国内多数县级医院甚至发达地区的乡镇医院腹腔镜已经是常规配备,这导致了 LRP逐渐成为了目前国内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最主流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LRP手术开展例数的增加和外科医生手术经验的积累,学界改良和规范了许多具体的手术操作技巧和步骤。更重要的是,解剖学者对于前列腺周围解剖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该术式的持续进化和演进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但LR P手术兼具切除和重建的过程,需要兼顾肿瘤切除的最大化及功能结构损伤的最小化,手术步骤繁复、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陡峭漫长,一直是泌尿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目前对前列腺及周围结构的局部精细解剖尚存较多疑问,经典的解剖学教科书及图谱对于前列腺及周围精细结构缺乏详尽的描述甚至部分描述间相互矛盾,远远不能满足指导临床手术的理论需求。特别是对于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尖部区域重要结构的精细测量数据甚至精确定性描述均尚属空白。前列腺位于盆腔深部,其周围有精密复杂的筋膜及神经血管结构,其底部及尖部则有复杂的控尿相关结构。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前列腺周围的筋膜结构以及耻骨前列腺韧带(PPL)、背血管复合体(DVC)在总体性的定性层面上有所认识,但仍缺乏对相关结构参数的精确测量数据,特别是对于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的精细解剖测量目前基本尚属空白。如前列腺尖部,相关结构几何空间狭小、人种间/个体间变异大,解剖研究难度很大,但又是泌尿外科医生和解剖学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因为其解剖结构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病人切缘阳性率、控尿功能及性功能的保持和恢复密切相关,而后者又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术后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例如,术中保持足够的尖部尿道长度以及及维持膜部尿道进入尿生殖膈的生理角度有助于术后患者控尿功能的恢复,而探究背血管复合体、耻骨前列腺韧带及尿道横纹括约肌之间精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显然有助于避免术中游离PPL、缝扎DVC时误伤尿道横纹括约肌及盆底肌群,并为术中进行"尿道前方悬吊"提供条件。再如,膜部尿道四周均有大量神经纤维出现,其很有可能是走行于前列腺后外侧的神经血管束(NVB)在靠近前列腺尖部并继续向远端走行过程中的空间位置二次分布,术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神经纤维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勃起及控尿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但这些神经纤维在前列腺尖部区域的空间分布在不同报道中并不一致。此外,很多泌尿外科医生在术中会发现前列腺体积改变对于膀胱颈部形态具有显着影响,特别是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腺体部分凸入膀胱者,膀胱颈部容易受到腺体挤压产生返折变形,术中很容易误伤膀胱三角区、导致颈口保留不足或前列腺腺体误切开等并发症。以上种种棘手而现实的问题都是每一个泌尿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必然要面对的。正是因为对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解剖学研究的缺失,导致了 LRP术中如何保护重要的控尿及勃起相关功能结构缺乏客观具体的操作依据及技术规范,也使得外科医生在处理前列腺尖部结构、离断及重建膀胱颈部及尿道的过程中如同"盲人摸象"--由于缺乏精细的局部应用解剖学指导,只能凭经验、凭感觉甚至凭运气。以上种种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于前列腺周围结构特别是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精细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而这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为此,本研究通过尸体解剖方法,以实际指导LRP术中科学实施控尿及性功能相关结构保留为目的,研究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区域相关结构的解剖学特点。[目的]1.测量尖部远端尿道与尿生殖膈的角度2.测量耻骨前列腺韧带的空间几何尺寸3.探究前逼尿肌围裙覆盖前列腺前表面的范围4.描述膀胱颈部形态特点及其向前列腺部尿道移行的特点[方法]1.与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合作,获取10%福尔马林固定男性尸体20具。截去所有尸体标本的双下肢,使用线锯对其中10具标本的骨盆进行正中矢状切开,暴露完整尿道并用红线标记,用量角器及直尺测量膜部(尖部远端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角度及长度。剥离膀胱及前列腺前方的脂肪组织,完全显露耻骨前列腺韧带的侧方,用直尺自耻骨端至前列腺端测量耻骨前列腺韧带的宽度。2.用线锯将另外10具标本的耻骨自耻骨联合外侧5cm处分别离断,用手术刀将盆腔脏器自盆壁完整剥离下来,避免损伤前列腺周围结构,观察膀胱颈与前列腺底的位置关系。用镊子清除耻骨后的疏松结缔组织,逐步钝性分离出逼尿肌围裙、耻骨前列腺韧带、背侧血管复合体等结构,描述或测量以上主要结构的几何形态及数据。[结果]1.尖部远端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角度最大87.6°,最小70.3°,平均82.2±5.3°,前列腺尖部尿道(尖部远端尿道至盆膈)的长度为12.1 ±2.3mm。2.耻骨前列腺韧带耻骨端测得宽约7.5±1.3mm,中间宽约6.2±1.1mm,前列腺端宽约12.6 ±2.2mm,自耻骨端至前列腺端长约9.3 ±1.2mm。两条耻骨前列腺韧带耻骨端相距约10.7±1.8mm,前列腺端相距约12.8±2.6mm。3.逼尿肌围裙几乎覆盖前列腺全长,呈倒三角形分布,在前列腺底部分布范围约为10点至2点之间,在前列腺尖部分布范围约为11点至1点之间。其中间最厚,向两侧移行时逐渐变薄乃至消失。4.膀胱颈与前列腺底的接触面并非一个标准的平面,而是一个随膀胱颈向尿道移行逐渐向前列腺中央凹陷的曲面,其具体形态可能受前列腺体积影响---特别是对于前列腺体积较大、腺体向膀胱内凸出者。[结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结构复杂、精致,对LRP术后控尿及性功能恢复具有直接影响。对前列腺尖部远端后尿道长度、后尿道穿越盆底的角度、PPL几何尺寸的定量测量以及对膀胱颈部与前列腺基底交界曲面及其变异的定性描述,可以帮助术者对LRP术中控尿及性功能相关结构建立清晰的解剖图景,为LRP术中控尿及性功能保护技术的标准化及手术步骤的程序化提供基础性依据。[目的]将RELRP手术步骤分解、改良,建立技术规范化、步骤程序化的标准手术流程,保障手术安全、平滑其学习曲线并增强不同研究间数据的可比性。[资料与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以来接受RELRP治疗患者手术过程录像,通过观摩手术过程并参阅相关文献,全面审视、梳理RELRP手术步骤,归纳提炼手术技巧及经验,实现RELRP操作技术标准化和操作步骤程序化。[结果]标准程序化RELRP可分解为21步(技术要点详见正文);1.摆手术体位2.手术野满毒铺巾3.留置尿管4.纯性扩张耻骨后腹膜外间隙5.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及耻骨后腹膜外气腹6.置入腹腔镜,直视下建立双侧操作通道7.耻骨后间隙脂肪清理、止血,显露重要解剖标志8.清理盆腔淋己结9.显露并缝扎背侧血管复合体10.离断膀腕颈部11.切开狄氏筋膜并从前列腺后方游离达前列腺尖部12.剪断前列腺侧初带及耻骨前列腺初带13.离断前列腺尖部,完全游离前列腺并装袋14.直肠指检,排除直麻损伤15.吻合曰后方重建16.膀胱颈尿道吻合17.检测吻合口密闭性及手术止血18.顿合口前方悬吊19.留置创腔引流管20.取出标本21.缝合关闭切口,结束手术[结论]RELRP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流治疗术式之一在多数省级医院己经得到开展并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但不同医疗中也甚至同一中也不同手术者之间在手术操作的技术细节、操作步骤的数量及顺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手术疗效差异较大、数据可比性欠佳,不利于循证医学的开展及大数据的挖掘。本研究通过观摩手术录像,结合论文第一部分中的解剖学研充成果,提炼手术共性及经验,将RELRP手术进行技术标准化、步骤程序化的整理,初步为RELRP建立了统一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保障了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增强了不同研究之间数据的可比化进而有利于使用循证医学工具对RELRP技术做持续的优化和改良。同时,RELRP的标准程序化研究,可平滑该手术学习曲线,有利于该技术向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推广施行。[目的]量化比较、评价标准化RELRP(S-RELRP)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行RELRP手术的患者共45例,其中S-RELRP手术组20例、ns-RELRP手术组25例,所有患者前列腺癌诊断均由术前及术后病理证实。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并比较S-RELRP及ns-RELRP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术前PSA水平、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及住院天数、术后尿漏及琳己漏发生率、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3个月的控尿情况、住院费用等数据。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术中医生及护士的工作负荷进巧比较。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的对比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根据数据特征分别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术式改变。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如年龄、体重、术前tPSA、术前巧SA/tPSA、术前Gleason评分等数据无显着差异(P>0.05)。S-RELRP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218.25±20.47min,明显少于ns-RELRP组的254.20±40.25min(P=0.008)。S-RELRP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30.00±57.12ml明显少于118-11组的194.00±113(1111=0.041),但两姐患者术中、术后巧未输血。S-RELRP组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文为7.20+2.14天和9.55+2.06天,显着短于ns-RELRP组的9占2+3.11天和12.76+4.04天(P=0.028,P=0.033)。S-RELRP组顿合曰漏发生率0%(0/20)、淋巴漏5%(1/20),ns-RELRP吻合口漏4%(1/25)、淋巴漏16%(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6,P=0.243)。S-RELRP组及ns-RELRP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1/20)和8%(2/25),无显着差异(P=0.688)。术后3个月控尿率方面,S-RELRP组及ns-RELRP组分别为85%和56%,S-RELRP组明显占优(P=0.037)。S-RELRP组及ns-RELRP组术后3个月PSA阳性及达到生化复发水平者分别为10%、5%和24%、8%,均无显着差异(P=0.222,P=0.688)。S-RELRP组医生工作负荷明显更低(3.54+52 vs 4.09+0.54,P=0.025),而护±工作负荷则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别(3.01+1.20 VS 3.13+0.83,P=0.732)[结论]S-RELRP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时间短、往院时间短、术后3个月控尿率高、医生工作负荷低等优点,而在术后吻合口漏、术后淋巴漏、术后胃麻恢复时间、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PSA水平、住院总费用方面与ns-RELRP组相当。
李亚里,张淑兰[5](200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文中研究说明
齐聪,杉山[6](2001)在《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在妇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在妇癌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18例包括淋巴结清除术在内的各妇癌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比较了盆腔后腹膜缝合组与无缝合组的术前、术中、术后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 ,能减少引流管保留天数 ,缩短发热期间和降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结论 (1)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 ,后腹膜的缝合可以省略 ;(2 )后腹膜无缝合有降低淋巴囊肿发生的可能性
二、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在妇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在妇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人腹腔镜与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的收集 |
2.1.1 病患分组情况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淋巴囊肿诊断标准 |
2.1.5 病史及病程记录 |
2.2 手术过程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步骤 |
2.2.3 辅助治疗 |
2.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流行病学特点 |
3.1.1 年龄特点 |
3.1.2 合并症 |
3.1.3 腹部手术史 |
3.1.4 淋巴囊肿并发情况 |
3.1.5 淋巴囊肿体位特征 |
3.1.6 淋巴囊肿的转归 |
3.2 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3.3 淋巴囊肿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
3.3.1 患者因素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 |
3.3.2 手术因素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 |
3.3.3 术后辅助措施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 |
3.4 淋巴囊肿形成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5 R组与L组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子宫内膜癌淋巴清扫后并淋巴囊肿的影响因素 |
4.2 淋巴囊肿发生率左右侧差异 |
4.3 减少淋巴囊肿的方法 |
4.4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
第5章 展望与不足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囊肿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淋巴囊肿是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
1.1.2 淋巴囊肿的发生机制 |
1.1.3 淋巴囊肿的诊断标准 |
1.1.4 淋巴囊肿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 |
1.1.5 淋巴囊肿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淋巴囊肿高危因素的研究 |
1.2.2 淋巴囊肿的术中预防 |
1.2.3 淋巴囊肿的术后预防 |
1.2.4 赛肤润在淋巴囊肿预防中的应用 |
1.2.5 穴位按摩在临床中的应用 |
1.2.6 淋巴囊的病症穴法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1.5.1 宫颈癌 |
1.5.2 宫颈癌根治术 |
1.5.3 淋巴囊肿 |
1.5.4 穴位 |
1.5.5 穴位按摩 |
1.5.6 住院天数 |
1.5.7 住院费用 |
1.5.8 住院患者满意度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样本 |
2.2.2 样本量计算 |
2.3 研究方法 |
2.3.1 分组方法 |
2.3.2 干预方法与内容 |
2.3.3 研究指标和工具 |
2.3.4 资料收集方法 |
2.3.5 资料分析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4.1 研究设计阶段 |
2.4.2 研究干预阶段 |
2.4.3 资料收集过程 |
2.4.4 数据处理阶段 |
2.5 伦理原则 |
2.6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者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预防效果比较 |
3.2.1 两组患者术后一周、术后六周淋巴囊肿发生率的比较 |
3.2.2 两组患者宫颈癌术后并发淋巴囊肿大小比较 |
3.2.3 两组患者宫颈癌术后腹腔引流液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满意度的比较 |
3.3.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的比较 |
3.3.2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的比较 |
3.3.3 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比较 |
4 讨论 |
4.1 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淋巴囊肿预防的影响 |
4.1.1 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两组患者术后一周、术后六周淋巴囊肿发生率的影响 |
4.1.2 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两组患者宫颈癌术后并发淋巴囊肿大小的影响 |
4.1.3 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两组患者宫颈癌术后腹腔引流液的影响 |
4.2 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患者住院天数、费用、满意度的影响 |
4.2.1 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 |
4.2.2 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
4.2.3 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宫颈癌术后淋巴囊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4.4 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4.5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囊肿的预防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调查问卷 |
附录3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4)耻骨后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ELRP)相关解剖及手术标准程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RELRP相关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部区域的应用解剖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及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RELRP手术标准程序化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及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标准化RELRP与非标准化RELRP的比较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及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2 |
(6)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在妇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材 料 和 方 法 |
结 果 |
讨 论 |
四、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在妇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人腹腔镜与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的比较[D]. 曹沁玥. 南昌大学, 2020(08)
- [2]赛肤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囊肿的效果研究[D]. 王佳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J]. 李伟玲,谌永毅,汤新辉,刘翔宇,李孟妤. 癌症进展, 2018(07)
- [4]耻骨后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ELRP)相关解剖及手术标准程序化研究[D]. 卢华. 山东大学, 2017(08)
- [5]子宫内膜异位症[J]. 李亚里,张淑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03)
- [6]盆腔后腹膜无缝合法在妇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J]. 齐聪,杉山. 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