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探究素质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杜华茜[1](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核心素养、提升思维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革,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随之而改变,从之前应试教育逐渐调整为高阶思维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高层次认知水平上的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问题求解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培养高阶思维有利于落实2017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有利于满足新高考改革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高阶思维的培养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还不能适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不能体现高阶思维培养的目的、教学主体不能完成高阶思维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无法呈现高阶思维培养的内涵、教学模式无法支持高阶思维培养的需求、教学评价无法保障高阶思维培养的效果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高中生的思维深度培养,也不利于新课标的改革落实。为了有效解决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下策略:深挖教学目标,增强培养方向;明晰培养主体,激发探究热情;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意义架构;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思维空间;完善评价方式,凸显发展意识。期望本研究能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价值和意义,促进新课改目标落地。
姚冬雪[2](2021)在《新课标下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化学信息素养的概念、结构内涵。根据测评理论及相关文献,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综合要求,突出对化学信息能力的调查,编制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对哈尔滨一千多名高一学生进行了化学信息素养水平的调查,构建了化学信息素养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学生化学信息素养水平的最大因素。阐述了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通过教材获取有价值信息,有效预习、搜集信息素材,从习题中积累信息素材,通过网络宣传扩充信息视野,建立化学学习网站,有效收集信息知识;选择合适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的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更加联系生活实际,反映化学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突出辅助材料对学生化学认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感悟化学在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与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看待与利用化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被调查学生群体化学信息道德处于中等水平以上,而化学信息意识、化学信息知识及化学信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化学信息能力水平差异最大,对学生化学信息素养水平影响最大。2.在化学信息积累方面,深入了解教材、着重课前预习与方法、注重习题中隐藏的化学信息与材料,关注科研与科技最新成果,根据自身经验判断自己何时需要何种信息,合理高效的利用信息。3.在大数据时代,巧妙利用化学信息搜索工具与化学学科专业网站扩充学生信息视野,丰富信息知识。同时,网上学习小组的建立更能紧跟时代进步,将线上与线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较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化学信息知识水平。4.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经验的同时渗透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遵循适当的方法与步骤,自主或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合理验证假设,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锻炼自己的信息能力,提升化学信息素养与核心素养水平。5.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具有“求真、求实”的精神,不随意听取、宣传虚假信息,有版权意识,合法获取与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并标明出处。
张冠群[3](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实用的一门学科,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密切联系,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大气化学等学科可涉及到新能源、高分子材料、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医药卫生等多个行业,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发展的需要对化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中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维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提供理论指导。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化学理论、化学实践与化学问题之间联系的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对发展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极其重要。本研究在学习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自主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旨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探究实验教学模式与化学核心素养相结合的具体方案。本文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研究。第一是文献研究法,在学习国内外核心素养、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状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触类旁通,确定研究课题,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第二是案例研究法,基于相关学习理论设计教学案例并付诸教学实践,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三是访谈调查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单独谈话,了解学生感受、实习教师意见等,为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提供论据。本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叙述选题缘由,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对“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阐述,为下一阶段核心概念界定作知识筹备。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介绍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三大学习理论的内涵,为下一阶段开展教学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本研究在延安市宝塔中学高二年级选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二(14)班为实验班,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的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内容为:《烷烃的性质》、《烷烃与烯烃的鉴别》、《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高二(24)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模式。第四部分是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概括。通过教师访谈分析、学生访谈分析、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学生测评成绩检验等方法,呈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成果。本研究结论主要有:(1)从统计调查分析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是有必要的。(2)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讲授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3)从教学反馈结果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4)从测评试卷统计分析看,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且优于对照班学生发展情况。第五部分是总结和未来展望。针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反思不足,对将来的教学研究进行展望。
黄莹[4](2021)在《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立足于当代我国教育方针以及学生适应当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整合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的同时,凝练出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对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首要目标,而职前教师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其学科核心素养对其专业能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对素养的理解与认识,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对其学科教学能力形成以及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研究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对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形成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编制了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测试卷,对广西师范大学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利用Excel、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编制了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行为的观察框架,根据课堂观察分析职前化学教师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行为,对其核心素养外显化的教学行为进行统计。为深入了解职前化学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制定访谈提纲,对不同年级的职前化学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所研究的师范院校职前化学教师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体偏低,研究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高于本科生;(2)各个维度的素养发展不均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三个维度素养水平相对来说较好,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水平偏低,尽管大多数职前化学教师认为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最重要,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实际状况与个人认识不符;(3)职前化学教师的性别、年级、家庭地址等方面对自身学科核心素养有影响,且均在显着差异;(4)学习成绩对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影响,但是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基于调查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完善毕业评价体系;(2)课程教学对接基础教育,从实践训练中提升;(3)开展针对性教学指导,促进素养均衡发展;(4)关注群体差异,开设学科教学特色课程;(5)扩宽学习渠道,加深理解素养理论;(6)增强职业理想规划,促进自主发展。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研究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现状,提出对策及建议,对职前化学教师学科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研究时间、精力有限,研究对象的样本不大,以及研究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期望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检验、完善对策与建议,为改进化学师范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刘静[5](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综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五个维度,其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课程,有较强的好奇心,此时的化学课程兼具启蒙性与基础性,此阶段学习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将会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展开了研究,共包含六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在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化学教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三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延职附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其次从思维的六个维度对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科学思维现状及提升科学思维的方法;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第四章论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第五章根据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及期望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实施于实习学校的四个班级,并利用SPSS25.0对实践前后的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第六章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反思了研究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深入调查并完善本课题。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1)通过对化学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对科学思维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与实践,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2)从思维的六个维度对九年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较好,发散思维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3)通过检验发现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前化学思维水平相当,在实践后实验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升幅度明显强于普通班。(4)从整体情况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因材施教,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高纯[6](2021)在《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文中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物理核心素养以形成学生物理观念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为长远计划。物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巨大意义。科学探究是我们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具体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以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本文以大荔县城郊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归纳。调查结果显示当下的素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生对物理观念的内涵认识不够充分且物理观念水平偏低;学生对科学思维的内涵理解较为明确,但物理建模、总结归纳等能力存在缺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充足,且重视程度较高,但教师的教学方式略显单一;学生的严谨、质疑与批判的科学态度养成已初见成效。同时,问卷调查中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等相关问题,其结果显示出学生对于物理科目有高昂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基于大荔县城郊中学的调查研究,本文结合多卤化汞化合物的理论研究过程,阐述科学研究对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作用。通过课程教学案例,探究并分析将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适当地引入到物理教学过程的意义及重要性。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发现将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融入教学课堂将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BAATARCHULUUN SOLONGOO(慈棱格)[8](2020)在《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进行课程改革,蒙古国课程改革不能孤立于世界课程改革之外。同样,化学课程也必须进行改革。蒙古国2013年的第十五次课程改革针对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本论文共有四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内容为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内容为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本文第三章主要梳理了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历史上本文研究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研究了从第一次课程改革到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梳理了每一个课程改革的特殊和矛盾为了更好的理解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的课程改革中的一些要求,新思维、意义和价值。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中新思维的意义和价值。第四章蒙古国的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梳理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第一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存在主要问题,第二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存在主要问题。第三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存在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蒙古国第十四次蒙古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容进行梳理包括也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课程目标不明确。第二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偏“难”,要求偏“高,第二,蒙古国中小学采用是俄罗斯中小学教材,课程内容不太合适蒙古国教育及学生发展。第三方面第十次中学化学课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一、教学方法单一,第四方面第十四次课程评价存在主要问题是没有提展的评价。第二个方面第十四次中小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容进行梳理包括也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没有将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二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偏“难”,要求偏“高,二是教科书,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第三方面第十次中学化学课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一、一是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面,二是缺乏多样性的化学课教学方法。第十四次课程评价存在主要问题是化学课程评价体系过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主要研究了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泰勒课程理论。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分析了蒙古国第十五次的课程改革的主要追求,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研究:在课程目标上(丰富了课程目标内容,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学科结合,在课程实施上适合每一个孩子,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课程的连续性,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在课程评价上评价形成,周期评价,详细评价,确保评价结果与奖惩制度相联系。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对蒙古国第十五次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追求的在化学课程目标上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于实践,在化学课程内容上积极听取学生的教学建议,实现中学化学课本的趣味化全面化,在化学课程实施上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加丰富多样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化学课程评价上提升对于化学课程评价的重视程度,严格制定化学课程评价体系制度。第四部分为论文第七章。第七章主要分析了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体现的新思维,主要体现为四方面。第一,课程目标中所提出的新思维—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重在创新"的学生能力、三是提高重在生活中"的学生能力第二,课程内容中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第三,课程实施中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建设分类化的教学思想、二是扩充复合化学教学内容、三是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四是强调教学的主导地位。第四,课程评价中所体现的新思维——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基于教学相关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本论文对中学化学课程课程改革的要求来进行研讨,以蒙古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实情为研究的出发点,主要对中学化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冯华[9](2020)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的理念更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根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我结合创新思维能力的相关理论,针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和特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化学教学中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探究能力、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进行了高中化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从而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的策略。新课标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教师起引导和点拨知识的作用。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打造课堂氛围。将化学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发挥老师教学中的有力作用。使用合理的方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真正得以体现,只有对问题质疑,才能加强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打造高效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将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整合,创造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发言,对学生的积极言论,无论正确与否,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树立探究知识的信心,建立创新意识的潜力,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1][3]。本论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点:一是研究方法,以往有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多是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和个人经验的总结,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研究,而我采用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从老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教材知识结构的变化方面分析,使得对问题的阐述更全面。三是培养化学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我是根据化学创新能力的思维构成要素构建教学策略并加以培养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调查问卷的设计是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编制的,我未能按照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因素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二是本人心理学知识基础薄弱,本论文引用的相关心理学研究成果较少。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我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探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些常见启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相关措施,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刘桂英[10](2018)在《湖北省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核心素养”亦称“21世纪能力”,被誉为当代基础教育的DNA,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顶层理念。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兴起了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潮流,中国教育界从2012年开展核心素养研究,经过4年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国际与国内的探讨于2016年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同时也陆续提出中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也包括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这一系列的研究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湖北省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研究有助于提出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建议,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湖北省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进行。因此,本论文立足于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与测评研究,立足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结合个别访谈与课堂教学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影响因素研究,为培养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一定的研究素材和实践参考。本研究采取理论研究、抽样调查、试题测试、课堂反思与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展开,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北省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试题测试对象主要为高三学生,访谈对象为高中化学教师和高三理科班的学生。学生卷参考PISA、TIMSS、TALIS、《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为工具的蓝本进行设计,试题设计参考了湖北省历年高考真题、竞赛试题、化学学科能力测量试题样本,以问卷调查和试题测试为主并结合访谈与课堂观摩的形式调查湖北省高中生化学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本论文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结构如何?(2)高中生化学学习现状如何?人口学背景因素差异如何?(3)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如何?人口学背景因素差异如何?(4)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的?我们该如何做?(5)如何促进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研究的源起、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首先对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理论研究,同时界定了素质、素养、核心素养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然后是对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第三部分是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中首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编制、试测和正式发放到最后的回收情况进行交待说明;然后对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主要从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化学学习适应、化学学习策略以及化学学习效果4个维度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人口学背景差异检验;化学学习效果则通过学生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情况进行自主评价,然后利用SPSS20.0和EXCEL对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维度的现状进行描述,同时也进行人口学背景差异检验。第四部分则是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首先是测评工具的开发与质量检验,主要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开发测评工具并进行质量检验,然后再从总体统计方面分析学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情况,同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给出意见或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对本研究的具体结论、研究启示、创新与不足、反思与展望进行阐述。本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1)编制的调查量表与测评工具质量良好。本文使用SPSS和Rasch模型分别对调查量表与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进行严格细致地检验,并对开发的测量工具进行多次修订、分析与完善,最终得到信效度较好的问卷研究工具。(2)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体发展一般。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整体处于中低水平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能力发展较差,应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认知与理解水平发展相对较好。在对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测量可以发现,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方面得分高,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方面的发展则较差,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方面则处于中等水平。从各维度对应水平上看,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符号表征能力和宏微辨识能力,学生水平表现较低的是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实验认知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着年级差异的同时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方面,还是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方面,层次好的学校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明显高于层次低的学校,而不同性别学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略有差异,比如男生在符号表征能力、实验认知能力及模型思维能力方面的水平是高于女生的。(3)在对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校所处地域、学校级别、学生年级、上学方式、化学作业频率、化学课外学习时间、化学实验室情况、学生家庭经济、家庭生活对象、家庭教育情况、学生父母职业等等因素均能影响学生化学习状态,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业评价方式、学校化学实验开展情况以及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等将直接影响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别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思维以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4)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通过访谈以及课堂观察发现: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化学知识的结果和应用范围,但是对化学模型的形成过程以及化学学习的探究过程重视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习惯直接展示知识、实验、证据、模型,重点讲解知识、实验、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等,不注重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与思考、思维、探究过程的考查。教师在教学中由于赶进度、抓成绩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并没有还给学生,学生也习惯直接接受教师给出的知识或者看教材上呈现的模型,很少去考虑知识的发展过程、科学探究过程以及模型的构建过程,从而导致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模型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够全面。研究得出的相关建议与策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提炼和升华,良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扎根于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生成依赖于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应从大局上总体把握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实现,注重情境、探索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置,并重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引领学生进行化学体验、感悟和反思。对教师而言,首先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学能力;其次,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最后,教师要准确把握学业质量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并重视化学文化内涵在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二、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探究素质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探究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理论概述 |
一、高阶思维的内涵 |
二、高阶思维的基本特征 |
(一)深刻性 |
(二)综合性 |
(三) 灵活性 |
三、高阶思维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苏格拉底产婆术理论 |
(三)杜威的思维理论 |
(四)高阶思维学习理论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
(一)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上的要求 |
(二)有利于落实新高考改革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要求 |
(三)有利于打造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程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一)学生问卷的设计 |
(二)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 |
三、调查过程 |
(一)学生问卷的实施 |
(二)教师访谈教师的实施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不能体现高阶思维培养的目的 |
(二)教学主体不能完成高阶思维培养的要求 |
(三)教学内容无法呈现高阶思维培养的内涵 |
(四)教学模式无法支持高阶思维培养的需求 |
(五)教学评价无法保障高阶思维培养的效果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思维差异羁绊高阶思维的培养 |
(一)个体差异 |
(二)性别差异 |
(三)群体差异 |
二、教师专业素养桎梏高阶思维的培养 |
(一)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意识不强 |
(二)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不当 |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高 |
(四)情境有效性不足 |
(五)自我总结和反思程度不深 |
三、学校环境阻碍高阶思维的培养 |
(一)组织教师进行高阶思维培训少 |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
(三)教师工作量安排不恰当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 |
一、深挖教学目标,增强培养方向 |
(一)确立教学目标 |
(二)细化教学目标 |
(三)陈述教学目标 |
(四)反思教学目标 |
二、明晰培养主体,激发探究热情 |
(一)帮助学生把握高阶思维的内涵 |
(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三)指导学生形成高阶思维的方法 |
三、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意义架构 |
(一)选用典型案例 |
(二)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 |
四、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思维空间 |
(一)正确认识讲授法,从主讲到主导 |
(二)融入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 |
(三)丰富教学活动,锻炼思维能力 |
(四)实施阶段式培养法 |
五、完善评价方式,凸显发展意识 |
(一)确立以发展素养为核心的评价目标 |
(二)增加考查学生高阶思维的评价内容 |
(三)采用利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评价方法 |
(四)使用利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评价语言 |
(五)利用评价结果,达成思维培育目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新课标下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
(二)21 世纪学习理论与内涵的更新与发展 |
(三)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养培养的新要求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更加明确化学信息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
(二)了解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现状 |
(三)针对现状提出有效培养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的国外研究现状 |
(二)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的国内研究现状 |
(三)化学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的国外研究现状 |
(四)化学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的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 |
一、基本理论的内涵研究 |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研究 |
(二)化学信息素养的内涵研究 |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信息加工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化学信息素养的要素分析 |
(一)化学信息素养构成要素 |
(二)化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
四、化学信息素养要素的内在逻辑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 |
一、化学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
二、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三、问卷设计 |
(一)问题设计 |
(二)问卷开发 |
四、调查数据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
(三)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四)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 |
(五)学校类型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六)班级类型的独立样本t检验 |
五、调查结论 |
(一)化学信息意识 |
(二)化学信息知识 |
(三)化学信息能力 |
(四)化学信息道德 |
(五)班级类型 |
(六)学校类型 |
第四章 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
一、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与教师的化学信息意识不足 |
(二)学生的信息工具知识薄弱 |
(三)学生的信息能力有待加强 |
二、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着力点 |
(一)重视对学生信息行为的养成 |
(二)重视对学生信息批判能力的培养 |
(三)强调信息的再创造能力 |
(四)重视信息道德的培养 |
三、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
(一)强化多元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学生信息意识 |
(二)扩充多元教学方式,丰富信息知识 |
(三)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引导与监督,提高信息能力 |
(四)丰富多种趣味化学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信息交流 |
(五)渗透信息公德与知识产权意识,强化信息道德 |
(六)化学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1.1.2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1.1.3 化学实验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现状 |
1.1.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2 实验教学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访谈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案例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设计 |
3.1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
3.2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
3.2.1 科学性原则 |
3.2.2 启发性原则 |
3.2.3 可行性原则 |
3.3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框架 |
3.4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 |
3.4.1 研究对象分析 |
3.4.2 基于核心素养的“烷烃的性质”案例 |
3.4.3 基于核心素养的“烷烃与烯烃的鉴别”的教学案例 |
3.4.4 基于核心素养的“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教学案例 |
3.5 对照班级传统课堂教学设计 |
3.6 调查问卷设计 |
3.7 测评试卷设计 |
第四章 研究数据分析与结果 |
4.1 学生测评试卷分析 |
4.2 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分析 |
4.3 教师访谈分析 |
4.4 调查问卷分析 |
4.5 学生访谈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职前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1.1.3 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相关研究述评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职前化学教师 |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2.2.2 终身学习理论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课堂观察法 |
3.2.4 访谈法 |
3.3 研究对象 |
3.4 调查工具开发与检验 |
3.4.1 调查问卷编制 |
3.4.2 测试卷编制 |
4 调查实施过程 |
4.1 调查问卷、测试卷发放 |
4.2 案例收集与整理 |
5 调查结果及分析 |
5.1 调查问卷分析 |
5.1.1 信效度检验 |
5.1.2 研究生样本数据分析 |
5.1.3 本科生样本数据分析 |
5.1.4 调查问卷分析小结 |
5.2 测试卷分析 |
5.2.1 信效度检验 |
5.2.2 研究生样本数据分析 |
5.2.3 本科生样本数据分析 |
5.2.4 测试卷分析小结 |
5.3 课堂观察分析 |
5.3.1 教学行为数据收集 |
5.3.2 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行为外显分析 |
5.3.3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5.4 访谈结果分析 |
6 结论、建议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1.1 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整体偏低 |
6.1.2 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各维度发展不均衡 |
6.1.3 性别、年级、家庭地址在学科核心素养上存在显着差异 |
6.1.4 学习成绩排名对学科核心素养有影响,但没有显着差异 |
6.2 研究建议 |
6.2.1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完善毕业评价体系 |
6.2.2 课程教学对接基础教育,从实践训练中提升 |
6.2.3 开展针对性教学指导,促进素养均衡发展 |
6.2.4 关注群体差异,开设学科教学特色课程 |
6.2.5 扩宽学习渠道,加深理解素养理论 |
6.2.6 增强职业理想规划,促进自主发展 |
6.3 研究反思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程标准 |
1.1.2 我国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1.1.3 科学思维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理论意义 |
1.3.3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思维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科学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3 调查内容设计 |
3.4 调查内容及分析 |
3.4.1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
3.4.2 学生调查统计分析 |
3.5 调查结果小结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融合科学思维的初中教学 原则与策略 |
4.1 融合化学科学思维教学设计的原则 |
4.1.1 启发性原则 |
4.1.2 探究性原则 |
4.1.3 批判性原则 |
4.1.4 概括性原则 |
4.2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思维教学策略 |
4.2.1 从课本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
4.2.2 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4.2.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
4.2.4 梳理教学目标与内容,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评价体系 |
4.2.5 设置多样性的课外作业,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
第五章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及分析 |
5.1 实践方案 |
5.1.1 实践目的 |
5.1.2 实践对象 |
5.1.3 实践内容与方法 |
5.2 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
5.2.1 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5.2.2 具体案例展示 |
5.3 实践结果分析 |
5.3.1 普通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3.2 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3.3 普通班对比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4 分析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二 初中化学课堂科学思维的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前测试题 |
附录四 后测试题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
2.1 科学素养 |
2.2 核心素养 |
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3.1 物理观念 |
2.3.2 科学思维 |
2.3.3 科学探究 |
2.3.4 科学态度与责任 |
第三章 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物理观念方面 |
3.2.2 科学思维能力方面 |
3.2.3 科学探究能力方面 |
3.2.4 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 |
3.3 小结 |
第四章 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
4.1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 |
4.2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分析 |
4.3 课堂教学实践 |
4.3.1 案例一:电子的发现 |
4.3.2 案例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
4.3.3 案例三:弗兰克——赫兹实验 |
4.4 国内外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案例对比 |
4.5 科学探究过程对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培养的启示 |
4.5.1 善加引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4.5.2 从点到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
4.5.3 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Ⅰ 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Ⅱ 多卤化汞理论研究 |
附1 多卤化汞的研究背景 |
附2 计算方法和细节 |
附3 主要计算结果讨论 |
附3.1 HgX_4(X=F,Cl, Br,I)的主要计算结论 |
附3.2 HgF_6分子的主要计算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帮助蒙古国中学化学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二)研究者志趣所在 |
(三)希望国外学者对蒙古国化学课程改革有更多认识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访谈法 |
(3)历史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课程 |
(二)化学课程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蒙古国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自然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二、21世纪以来中国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资源改革方面的研究 |
(三)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四)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五)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 |
(六)关于中学化学课程目标改革方面的研究 |
(七)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实验改革方面的研究 |
(八)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实施改革方面的研究 |
(九)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 |
(十)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趋向改革方面的研究 |
(十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教师改革方面的研究 |
第三章 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 |
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历程 |
第一阶段(从1921年到1940年) |
第二阶段(从1940年到1957年) |
第三阶段(从1958年到1975年) |
第四阶段(从1975年到1990年) |
第五阶段(从1990年到2003年) |
第六阶段(从2004年到2012年) |
第七阶段(从2013年至今) |
第四章 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上的主要问题 |
(1)政治与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
(2)课程目标包括太多能力,大部学生不能达到 |
(3)没有将“过程与方法”落到实处 |
(二)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上的主要问题 |
(1)内容偏“难”,要求偏“高”,学生忽视大量的知识 |
(2)关注到了课程结构的形态,具体学科的形式和内容 |
(三)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实施上存在主要问题 |
(1)教学方法单一 |
(2)基于内容的教学方法 |
(四)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评价上存在主要问题 |
没有进展的评价 |
二、化学课程改革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
(一)化学课程目标上问题 |
没有将“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二)化学课程内容上问题 |
(1)内容偏 “难” ,要求偏 “高” |
(2)教科书,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 |
(三)化学课程实施上问题 |
(1)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
(2)缺乏多样性的化学课教学方法 |
(四)化学课程评价上问题 |
化学课程评价体系过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
三、小结 |
第五章 蒙古国第十五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一)认知领域 |
(二)情感领域 |
(三)动作技能领域 |
二、泰勒的课程理论 |
(一)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 |
(1)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
(2)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 |
(3)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
(二)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
(1)“学习经验”一词的含义 |
(三)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 |
(1)“组织”是什么 |
(四)如何评估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学习模式 |
(2)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
(3)蒙古国基础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侧重 |
(二)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第六章 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一)在课程目标上 |
(1)丰富了课程目标内容 |
(2)将“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二)在课程内容上 |
(1)学生学习科学探究 |
(2)适合学习者的认知特征 |
(三)在课程实施上 |
(1)增加丰富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 |
(2)学习环境 |
(3)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
(4)运用科学技术 |
(5)提高课程的连续性 |
(四)在课程评价上 |
(1)新核心课程评价的类型和形式 |
(2)拥有科学知识和理解 |
(3)探索现象的必要性,热情和热情 |
第七章 蒙古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一、化学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一)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二)重在创新"的学生能力 |
(三)提高重在生活中"的学生能力 |
二、化学课程内容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 |
三、化学课程实施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一)建设分类化的教学思想 |
(二)扩充复合化学教学内容 |
(三)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 |
(四)强调教学的主导地位 |
四、化学课程评价中所体现的新思维 |
(一)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 |
(二)基于教学相关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 |
小结 |
第八章 推进对蒙古国化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
一、提高蒙古国化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更多文化程度高的人愿意做化学教师 |
二、加强蒙古国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蒙古国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
三、增加蒙古国基础教育中学化学实验器材和设施配备,使学生机会动手进行化学实验 |
四、老师的专业发展 |
五、具备专业的准备和高素质的教师特点 |
(一)公平 |
(二)准备 |
(三)个人接触 |
(四)创造力 |
(五)宽恕的 |
(六)尊重 |
(七)归属感 |
六、为中学生创造更多到化学工厂进行参加的机会,做相关的社会实践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2 研究方法 |
1.3 国外创新能力教育研究概况 |
1.4 国内创新能力教育研究概况 |
1.5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6 目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存在的问题分析 |
1.7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章 化学教学中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
2.1 原电池原理的探究 |
2.2 雷雨发庄稼的化学现象 |
2.3 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
第3章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探究能力 |
3.1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
3.2 开展化学科技活动,展现学生创新能力 |
3.3 教师需指导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和潜力 |
3.4 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现状调查 |
第4章 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
4.1 转化师生角色,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
4.2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化学教学,可以使问题形象生动 |
4.3 创造情境,加强情感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
4.4 注重课堂导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
4.5 建立知识结构网络框架,体现微观和宏观思想 |
第5章 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5.1 研究初、高中化学思维的相互衔接 |
5.2 课堂中引入矛盾教学,让学生在无疑处思考 |
5.3 让学生树立研究化学规律的思维 |
5.4 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 |
5.5 教学中引入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知新知识 |
5.6 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思考问题 |
5.7 教学中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高中化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10)湖北省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设计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学科核心素养 |
2.1.3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研究现状 |
2.2.1 核心素养 |
2.2.2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2.3.2 人本主义理论 |
2.3.3 认知主义理论 |
2.3.4 多元智能理论 |
3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研究 |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 调查问卷的试测 |
3.2.1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
3.2.2 调查问卷效度分析 |
3.3 问卷调查的实测 |
3.3.1 实测调查抽样方案 |
3.3.2 人口背景学统计 |
3.3.3 问卷α信度分析 |
3.3.4 问卷结构效度分 |
3.3.5 调查结果总体统计分析 |
4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研究 |
4.1 测量工具开发与质量检验 |
4.1.1 工具测评总体研究思路 |
4.1.2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试项目 |
4.1.3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分标准 |
4.2 测量工具开发与质量检验 |
4.2.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测评 |
4.2.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测评 |
4.2.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测评 |
4.2.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测评 |
4.2.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测评 |
4.3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果分析 |
4.3.1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总体统计 |
4.3.2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开放题作答统计 |
4.3.3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4.3.4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小结 |
5 研究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1.1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工具质量良好 |
5.1.2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统计结果 |
5.2 研究启示 |
5.2.1 加强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与研究 |
5.2.2 提高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5.3 研究局限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探究素质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研究[D]. 杜华茜.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新课标下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 姚冬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张冠群. 延安大学, 2021(11)
- [4]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D]. 黄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刘静. 延安大学, 2021(11)
- [6]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D]. 高纯. 西北大学, 2021(12)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D]. BAATARCHULUUN SOLONGOO(慈棱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9]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D]. 冯华. 西南大学, 2020(05)
- [10]湖北省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D]. 刘桂英.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