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视化线损管理系统的研发(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1](2021)在《台区线损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国家电网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实时采集用户用电负荷、电量数据和电压大小等信息,目前已实现台区下线损数据的实时监测,但却无法实现对异常用户的定位。如何利用好线损数据,发挥线损数据的作用,高效、准确的排查用电异常的用户,这是当前国家电网需要面对的问题。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线损数据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条件。将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到排查用电异常的用户,可以为电网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支持。参照当前线损现状,配合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和方法,本文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台区线损综合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电网用电数据整理、电量数据分析和分类结果数据可视化。其中,对用电数据的整理,是整个分析系统的第一步,实现对导入数据的选择和数据预处理,达到对异常值去除和缺失值填补的目的。数据分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实现对数据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运算和统计分析的功能,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用户用电数据的规律进行挖掘,为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异常用电用户的排查。数据可视化功能提供了多种结果的输出显示,例如图形,表格和文本数据,使输出结果更加直观。经过对台区线损综合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本文分别给出了系统各个部分的功能设计,系统后台的数据库设计和实现各个部分功能的Python代码类设计等。然后运用Py Qt Designer搭建了系统的界面,结合Py Charm环境,利用Python语言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功能。系统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k NN分类算法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导致线损异常的用户电表地址。本文的研究是在信息时代下将电网数据资源与机器学习相结合,以提高电网数据利用率和工作人员排查效率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设计的台区线损综合分析系统,不仅解决了用电数据存在异常和缺失值的问题,同时还简化了工作人员繁杂且重复的故障排查过程。系统的运行结果,直观的展示出存在问题的用户电表地址,提高了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效率。
王波[2](2021)在《台区线损分析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中,线损是电力系统中无法避免的客观现象。线损会造成电力企业的电能损耗,过高的线损率会降低电力企业的营销效益。因此,对线损进行分析,降低电力系统的线损率,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眉山供电公司目前的线损管理工作缺乏专用工具的支持,业务管理效率比较低。本课题通过分析公司的台区线损管理现状及问题,利用Java Web软件开发技术、SSM技术、Oracle数据库技术和NAS网络增量存储技术,设计和开发一套基于售电端和供电端数据的台区线损分析和监测软件,提高公司各单位的线损分析准确性、实时性和便利性,促进公司电网运维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在研究中通过对国内外的线损分析工作的情况与差异进行分析,为系统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基于对眉山供电公司的线损管理业务现状及问题进行考察,分析了系统的研发目标,包括系统的交互需求、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按照系统的需求分析及研发技术要求,确定了系统的研发技术和工具。随后,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设计,将系统划分为成效管理、线损管理、台区监控和系统管理4个模块,并对系统的交互功能及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其功能组件结构及Java类结构。同时还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析与设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开发实现,介绍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与方法、关键代码等,并展示系统的功能运行界面。最后,测试系统的功能及性能,通过JMeter及WebSiege等自动化测试工具,验证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表现,达到预期开发目标。
单晓怡[3](2020)在《基于SG-CIM4.0模型的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工程项目建设》文中认为现有电力系统没有统一的电网资源管理模式,设备资产基础数据没有统一的存储、管理、维护,且各地、各部门生产系统是因由不同厂家不同时期开发,导致生产基础数据不统一,出现数据孤岛,维护成本极为高昂,2013年,在公共信息模型(CIM)的基础之上,国家电网公司据电网运行及管理的现状的需要,提出SGCIM(State Grid-CIM)的概念,为电网建模提供了统一规范,2019年12月,SGCIM模型更新迭代至4.0,协同电网资源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快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赋能电网建设运营的工作部署。本文基于国家电网公司SG-CIM4.0和IEC61968/61970标准,完成各专业的资源、资产、拓扑、图形、用户等数据模型迭代完善,同时构建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整合分散在各专业的电网设备、拓扑等数据,实现电源、电网到用户全网数据的统一标准、同源维护、统一管理,形成“电网一张图”,将共性业务沉淀形成电网设备资源管理、资产(实物)管理、拓扑分析等共享服务,支撑电网规划、生产检修、客户服务等业务快速、灵活构建。按照工程项目进度、质量、风险管理要求,遵循国网顶层设计和集中研发的成果,稳步推进配网侧深化、主网侧服务延伸和数据接入,全面深化中台建设,支撑系统中台化改造。
王玮[4](2020)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大数据分析的反窃电平台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中,反窃电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建设环节。伴随着反窃电技术与方式趋于科技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其隐蔽性大大提升,致使以往的诸多反窃电手段与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随着计量设备不断升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海量数据云存储能力,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窃电嫌疑分析方法是新时期反窃电最新技术手段。在数据分析中,以河北省公司数据库为基础,采集其中包含的用户用电信息、用电营销信息等相关指标数据来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大数据分析的算法研究,使用逻辑回归模型与高斯分布作为大数据分析算法,将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反窃电工作中。从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到结果评价,成功构建了反窃电模型,最终实现了对疑似窃电用户的定位和疑似窃电概率指数的预测。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反窃电结果生动直观展示出来,更加有利于用户进行观察和分析。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海量数据,从采集电量数据和用户基本信息等特征出发,建立反窃电分析模型,采集窃电查处实践中所产生的各种异常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以此可以实现自动化预警与告警,大大提升了查处窃电的效率与精准度,达到了遏制用户的窃电行为发生,保障电网安全,提高公司效益的目的。本文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通过反窃电模型进行智能分析判断疑似窃电用户,对模型结果进行多方位展示,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完成成果,对窃电用户发现和窃电行为遏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陈锦铭,陈烨,袁宇波,焦昊,刘伟,蒋玮,郭雅娟[5](2020)在《基于数据驱动的中压配电网负损诊断系统设计与研发》文中研究表明负损是困扰配网管理的一大难题,成因复杂,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地识别和诊断。文章提出分时精益化线损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压配网负损诊断系统,利用海量营配数据的融合及挖掘分析,有效识别计量误差、表底缺失、转供操作和线变关系异常等负损成因。针对线变关系异常,提出智能修正建议,并通过"馈线-配变功率堆叠图"可视化技术,实现互动式诊断。实际案例证明了所提诊断方法的有效性,系统已在江苏全省推广应用并取得显着成效。
杨柳潇[6](2020)在《一种用于辨识中压配电网运行态拓扑错误的在线诊断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电力网络建设的改造升级,新一代的电力系统正在不断地建设和发展,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愈发复杂多变,为配电网调度、分析、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线路损耗是电网企业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而查清线变对应关系则是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的基础。电网系统中的中压配网拓扑描述了中压馈线、配变负荷和联络开关等装置之间相互联络的关系。而馈线上的开关因为故障检修、倒负荷等操作,会导致开关状态的改变,从而改变其运行拓扑,受人为主观性及分析手段滞后影响,常出现配网的运行拓扑与系统中维护的拓扑不一致的现象。缺乏准确的运行态拓扑将增加状态估计和配电网运行方式管理等业务的实施难度和潜在的风险水平。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辨识电网拓扑中的错误并给出调整建议是配电网管理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中压配电网运行态拓扑辨识系统,能够有效地帮助电力管理人员辨识电网拓扑中出现的连接错误,并基于多个方面给出调整建议。该系统基于以下研究思路:将配网拓扑连接问题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计算真实电压值与拟合电压值的相关程度,设置阈值判定拓扑是否错误,最后根据线路连接关系、基于经纬度的馈线集合等方式给出纠错方案,从而实现配电网运行拓扑的可靠准确辨识,为各种电力网络分析计算和高级应用打下基础。具体地,本文工作概括如下:1.对已有的馈线与配电变压器的电压、功率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噪声平滑、时钟同步等预处理操作。2.从潮流角度导出配网拓扑连接关系公式,同时考虑电压和功率特性,将配网拓扑连接问题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基于贝叶斯信息量准则制定相关系数阈值,同时计算联络馈线、母线、经纬度相近馈线集合的相关系数。3.设计与实现Web端可视化系统,使用Spring Boot、Mybatis-Plus等实现后端功能需求,使用Vue、Echarts实现前端页面,将线路台账、线损信息、功率堆叠图等在网页中进行实时在线展示。国网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与扬州、徐州等多个地市供电公司进行了合作,借助该系统针对典型的一些数据异常线路进行了分析,并逐条给出了建议。地市公司反馈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错误拓扑辨识以及纠错能力,提升了地市公司电力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已经满足了实际应用所需要达到的要求。目前系统已经在多个地市供电公司进行实际推广使用。
周正文[7](2020)在《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线损管理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线损率是电网架构规划设计、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系统运行水平的综合体现,降低线损率也是提高电力企业效益的一种重要途径。现阶段,大家多重视通过投资改造电网结构的方式,采用技术手段降低线损。随着电力改革持续推进,无论是国家电网还是南方电网,都在缩减电网投资。通过电网建设的技术手段降低线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何通过管理手段降低线损,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变得更加重要。然而,在输配电的过程中,涉及的环节多,线损异常的隐蔽性高,依靠人工盲目的进行线路排查,不仅工作重复率高,而且工作量大。如何找到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导向找出规划设计、抄核收、计量管理、用检管理等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变得迫切。计量自动化系统有效集成各电厂、公变、专变以及用户的数据,综合应用各类数据,是电网设备监测、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用电检查、线损管理等业务开展重要的数据支撑。近年来,各电力企业一直在积极建设计量自动化系统,为电网的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线损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增加了线损分析模块,让以前需要通过GIS系统、营销系统以及计量自动化系统综合分析的以月为周期监测线损数据,能够通过线损分析模块实现每日的线损监测,使得线损分析得到更加完备的数据支持,线损异常分析也更加的精准。本文讲解了线损的产生和分类,介绍了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以及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统计方式,详细的阐述了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过程和方法,讲解了“线损四分”和“两个比对”在系统的应用,提出了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对不同异常原因进行线损异常分析方法,为系统自动判定线损异常的原因提供方案基础,并通过实际案例具体描述计量自动化系统快速准确进行线损异常原因的分析和查找的方法。最后通过某县供电局在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线损管理中取得的实际成果,进一步展现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线损异常处理中的巨大作用。
周有金[8](2020)在《电力系统台区线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线损管理是电网运维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线损管理通常按照台区为单位进行分析和处理。线损率过高,会对供电企业带来供电效率下降、经济受损等问题,影响供电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线损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用电数据,所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提高线损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Java Web技术,基于B/S网络结构,使用Oracle数据库,实现电力系统台区线损分析系统,在文中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如工作:1.首先整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线损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了线损相关理论及线损管理信息化的通用模型,并根据系统技术选择,简述了Java Web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概念,为系统研发工作提供技术基础。2.对系统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考察系统应用环境及总体开发目标,确立系统的详细功能需求、交互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提出了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分为档案管理、关口管理、线损统计、工单管理和报表管理等。3.按照系统的需求分析,从总体角度对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包括功能模型、网络拓扑、功能结构、交互模式以及数据库等。在系统概要设计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系统获取的用电量数据中存在的异常数据,设计和分析了系统的异常用电数据修复算法,并介绍了算法在本系统中的功能集成方式及处理过程。4.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开发实现,分析了系统的典型功能实现逻辑及核心代码,展示了系统的部分功能页面,并对系统的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进行了阐述。本文研究的台区线损分析系统能够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获取用户的用电量数据,并通过数据修复、统计运算的方式,为电网运维人员提供台区线损分析的工具支持,提高工作效率。
郝晋[9](2019)在《米脂配电网GIS系统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内电网的线损管理,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组织和推动下,电力企业开展了大量关于线损管理的技术研究、试点项目和应用推广。在国内电网中,县级供电企业是线损管理的重点,县级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电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专业线损管理人才不足等现象,有效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本文以米脂供电公司的线损管理为研究对象,针对公司线损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论文采用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线损产生的原因、模式、降低线损的技术手段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降低线损的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米脂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米脂供电公司在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降损、技术降损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米脂电网线损管理的对策建议。对米脂供电公司的线损情况进行了调研,基于论文研究成果提出了降低线损的方案,对降损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线损管理对策建议。本文研究了米脂地区配电网GIS系统的分析和应用,以米脂配电网现状及其问题分析为基础,提出配电网GIS系统分析的任务,然后以此任务为基础进行任务和需求分解,得到具体的配电网GIS系统分析具体条目。对米脂配电网GIS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了系统的模型,提出了系统模块功能的设计,搭建了系统的平台,配置软硬件解决方案,优化操作系统,将图形和数据输入GIS配电网络系统,优化编辑功能,提高设备的快速定位功能,提高系统图的自动生成。利用配电线路设备和站点设备的信息数据,对配电网GIS系统的数据库进行采集和优化,以提高网络系统技术的安全性能,与米脂配电网络集成,优化矢量化网格图,真实网格分布图,资产信息(线路,塔和配电变压器,交换机和其他设备),统计和查询。确定配电电源的半径和管辖范围,确定停电线路上的设备(例如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影响范围。最后,开发了高效的米脂配电网络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库以分析线损并执行线转换,分析配变容量与所带电机等负载情况,并最终实现了米脂电网线损在实际管理中的降低,达到了最终的配电网与节能减排、高效管理的结合。
班诗淇[10](2019)在《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用电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都是“事后”处理,不能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与配电网的设备之间的沟通交互不再是问题。为此,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对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采集,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对配电设备进行控制,通过对线路的负荷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窃电行为,一旦发现了异常情况,系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报警,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件发生,可以对配电网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把控,将安全事故防患未然。首先,从不同的用户角度出发对整个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功能需求调研,得出系统的功能需求有:电路图设计管理、负荷与控制管理、防窃电检测管理、线损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系统要24小时为用户的用电安全提供保障服务,系统要将所有的配电网设备接入到系统中来,而每个用电公司所负责的区域不同,根据调查可知,每个区域负责检测的设备大约有3W个,当进行集抄处理的时候,需要同时对小区内的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集抄,大型的小区有好几千用户,通过分析可知系统要能够支持1000个并发终端的访问,服务器资源占有率不能超过40%。其次,以配电网管理中心的实际运行环境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的设计思想,在功能模块设计方面,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业务,业务内部的逻辑处理是不对外公开的,通过接口的形式与外部进行交互,提高了系统的内聚性。从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以及物理模型角度对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后,选用简单易懂的Java语言、SSH架构、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系统功能进行编程实现。论文给出了三层架构的实现描述,并对核心的功能模块的功能,操作界面的布局设计进行了说明。采用黑盒测试方法从功能和性能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确保系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通过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系统的部署应用,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检测,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不仅如此,可以通过日常的运行数据信息对配电网进行分析,尽早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对配电网进行优化处理,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从根本上来确保用电用户的用电安全。
二、可视化线损管理系统的研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视化线损管理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台区线损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线损治理的意义 |
1.1.2 线损治理的要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研究课题介绍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线损现状 |
1.3.1 线损现状分析 |
1.3.2 线损分类 |
1.4 论文内容 |
1.5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及算法原理 |
2.1 Python软件和相关的库 |
2.1.1 Python的特点 |
2.1.2 NumPy库 |
2.1.3 Pandas库 |
2.1.4 SQLite库 |
2.1.5 Matplotlib库 |
2.1.6 PyQt |
2.2 MySQL数据库 |
2.3 系统研发环境配置 |
2.4 机器学习相关理论 |
2.4.1 大数据下的机器学习 |
2.4.2 Kmeans聚类算法 |
2.4.3 kNN分类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线损综合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综述 |
3.2 数据整理功能需求 |
3.2.1 数据质量整理 |
3.2.2 数据预处理 |
3.2.3 数据变换 |
3.3 数据分析功能需求 |
3.4 数据可视化功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界面搭建 |
4.2 系统的框架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4.3.1 数据整理模块的设计 |
4.3.2 数据分析模块的设计 |
4.3.3 数据可视化模块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及展示 |
5.1 系统的登录界面及账户管理 |
5.2 系统主界面 |
5.3 数据整理及可视化 |
5.3.1 数据整理 |
5.3.2 数据可视化 |
5.4 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
5.4.1 数据运算 |
5.4.2 数据分析 |
5.4.3 数据可视化 |
5.5 系统调试 |
5.5.1 系统调试的意义和步骤 |
5.5.2 程序功能调试 |
5.5.3 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台区线损分析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需求概述 |
2.1.1 台区线损管理内容 |
2.1.2 台区线损管理现状 |
2.2 系统研发目标 |
2.3 系统功能需求 |
2.3.1 成效管理需求 |
2.3.2 线损分析需求 |
2.3.3 台区监控需求 |
2.3.4 系统管理需求 |
2.4 系统数据交互需求 |
2.5 系统性能需求 |
2.6 系统技术选型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系统功能模型 |
3.1.2 系统拓扑结构 |
3.2 系统交互功能设计 |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1 成效管理模块设计 |
3.3.2 线损分析模块设计 |
3.3.3 台区监控模块设计 |
3.3.4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逻辑结构分析 |
3.4.2 数据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实现环境 |
4.2 系统交互功能实现 |
4.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3.1 成效管理模块实现 |
4.3.2 线损分析模块实现 |
4.3.3 台区监控模块实现 |
4.3.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分析 |
5.1 测试方法 |
5.2 测试环境 |
5.3 测试流程 |
5.4 测试内容 |
5.5 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SG-CIM4.0模型的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工程项目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概念 |
2.2 SG-CIM4.0模型相关概念 |
2.3 业务中台的概念 |
2.4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相关概念 |
第三章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工程项目需求分析 |
3.1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发展现状 |
3.2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发展前景 |
3.3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需求分析 |
第四章 基于SG-CIM4.0模型的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建设方案 |
4.1 电力企业电网资源(实物)资产统一管理模型构建 |
4.2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建设方案 |
4.3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工程项目管理 |
第五章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建设实践 |
5.1 实例背景 |
5.2 应用场景 |
5.3 应用成效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大数据分析的反窃电平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及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反窃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大数据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 |
2.1 主站系统架构 |
2.1.1 系统逻辑架构 |
2.1.2 系统物理架构 |
2.2 主站数据部署模式 |
2.2.1 分布式部署模式 |
2.2.2 集中式部署模式 |
2.3 数据采集功能研究 |
2.3.1 数据采集概述 |
2.3.2 数据采集现状 |
2.3.3 数据采集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分析算法的研究 |
3.1 大数据预处理方法 |
3.1.1 数据的接入 |
3.1.2 数据的梳理 |
3.1.3 数据的清洗 |
3.2 大数据分析的算法研究 |
3.2.1 逻辑回归 |
3.2.2 决策树 |
3.2.3 随机森林 |
3.2.4 查准率、查全率与F1 |
3.2.5 高斯分布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反窃电平台模型研究 |
4.1 基于逻辑回归的疑似窃电用户概率预测模型构建 |
4.1.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4.1.2 模型构建 |
4.1.3 模型实例 |
4.2 基于高斯分布的疑似窃电用户概率预测模型构建 |
4.2.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4.2.2 模型构建 |
4.2.3 模型实例 |
4.3 反窃电平台模型整体流程 |
4.4 反窃电平台模型结果及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反窃电平台应用 |
5.1 反窃电平台简介 |
5.2 平台架构组成 |
5.3 平台可视化界面展示 |
5.4 平台应用成效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数据驱动的中压配电网负损诊断系统设计与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传统日线损计算方法及负损成因分析 |
1)计量误差。 |
2)表底缺失。 |
3)转供操作。 |
4)线变关系错误。 |
2 分时精细化线损计算方法 |
3 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
3.1 数据接入层 |
1)模型数据融合贯通。 |
2)专业级量测类数据清洗。 |
3)拓扑快照组合拼装。 |
3.2 诊断分析层 |
1)表底缺失与计量精度误差分析。 |
2)转供智能诊断分析。 |
3)线变关系异常识别。 |
4)线变关系异常修正。 |
5)分时线损计算。 |
3.3 可视化应用层 |
4 案例分析 |
5 工程化应用 |
6 结语 |
(6)一种用于辨识中压配电网运行态拓扑错误的在线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
1.2 国内外配网拓扑辨识的发展概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技术综述 |
2.1 国网工程管理系统 |
2.1.1 D5000系统 |
2.1.2 用采系统 |
2.1.3 PMS2.0系统 |
2.2 数据处理相关技术介绍 |
2.2.1 NumPy程序库 |
2.2.2 sklearn程序库 |
2.2.3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 |
2.3 拓扑辨识相关技术介绍 |
2.3.1 网络潮流特性 |
2.3.2 拓扑辨识方法 |
2.3.3 Flask框架 |
2.4 结果可视化相关技术 |
2.4.1 Spring Boot框架 |
2.4.2 Mybatis-Plus框架 |
2.4.3 前端部分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项目整体概述 |
3.2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1 数据获取与处理的功能 |
3.2.2 拓扑辨识检测的功能 |
3.2.3 结果展示的功能 |
3.2.4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3 系统的详细设计 |
3.3.1 系统总体设计 |
3.3.2 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 |
3.3.3 拓扑辨识检测模块 |
3.3.4 结果展示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1 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的实现 |
4.1.1 数据获取 |
4.1.2 数据清洗与平滑 |
4.1.3 时钟修正 |
4.2 拓扑辨识检测模块的实现 |
4.2.1 拓扑辨识计算部分 |
4.2.2 算法接口部署部分 |
4.3 结果展示模块的实现 |
4.3.1 馈线线损列表部分 |
4.3.2 堆叠图修正部分 |
4.3.3 拓扑辨识结果展示部分 |
4.4 拓扑辨识检测的实验及结果 |
4.4.1 实验设计 |
4.4.2 实验结果 |
4.4.3 实验总结 |
4.5 系统测试 |
4.5.1 测试环境 |
4.5.2 单元测试 |
4.5.3 集成测试 |
4.5.4 功能测试 |
4.5.5 性能测试 |
4.5.6 测试结果总结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简历与科研成果 |
致谢 |
(7)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线损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配电网线损计算与管理 |
2.1 线损有关重要定义 |
2.1.1 线损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
2.1.2 线损电量和线损率 |
2.1.3 三个重要“线损” |
2.2 线损的理论计算 |
2.2.1 潮流算法 |
2.2.2 等值电阻法 |
2.2.3 台区损失法 |
2.2.4 电压损失法 |
2.3 线损管理 |
2.3.1 线损管理总体处理流程 |
2.3.2 阀值管理 |
2.3.3 数据采集 |
2.3.4 线损比对 |
2.3.5 异常分析 |
2.3.6 统计分析 |
2.3.7 绩效考核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计算分析 |
3.1 计量自动化系统功能与结构 |
3.1.1 计量自动化系统组成 |
3.1.2 系统总体设计 |
3.1.3 系统架构 |
3.1.4 系统在线损管理方面的功能优势 |
3.2 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计算原理 |
3.3 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线损异常分析 |
3.3.1 抄表问题类异常 |
3.3.2 基础档案问题类异常 |
3.3.3 业扩问题类异常 |
3.3.4 计量装置问题类异常 |
3.3.5 偷漏电问题类异常 |
3.3.6 生产技术问题类异常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某县电力企业线损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
4.1 线损管理现状 |
4.2 存在问题 |
4.3 对策研究 |
4.4 对策实施 |
4.4.1 负荷切割类异常案例 |
4.4.2 基础档案问题类异常案例 |
4.4.3 计量装置问题类异常案例 |
4.4.4 偷漏电类问题异常案例 |
4.5 应用效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电力系统台区线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线损相关理论概述 |
2.1.1 线损和线损率 |
2.1.2 线损统计分类 |
2.1.3 台区线损计算 |
2.2 线损管理信息化模型 |
2.3 Java Web技术 |
2.4 数据库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概述 |
3.1.1 业务概述 |
3.1.2 总体需求 |
3.2 功能需求 |
3.2.1 档案管理功能需求 |
3.2.2 关口管理功能需求 |
3.2.3 线损统计功能需求 |
3.2.4 工单管理功能需求 |
3.2.5 报表管理功能需求 |
3.3 交互需求 |
3.4 非功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异常用电数据修复算法分析 |
4.1 电量计量方法 |
4.2 异常电量数据类型 |
4.2.1 数据缺失 |
4.2.2 数据超限 |
4.3 异常电量数据修复 |
4.3.1 数据残缺度定义 |
4.3.2 数据修复算法 |
4.4 修复效果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设计 |
5.1 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
5.2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5.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5.4 系统交互模式设计 |
5.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5.1 逻辑设计 |
5.5.2 物理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现 |
6.1 设计与实现环境 |
6.2 交互功能实现 |
6.2.1 NAS服务搭建 |
6.2.2 NAS功能实现 |
6.3 功能模块实现 |
6.3.1 档案管理模块 |
6.3.2 关口管理模块 |
6.3.3 线损统计模块 |
6.3.4 工单管理模块 |
6.3.5 报表管理模块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 |
7.1 测试环境 |
7.2 测试方法及过程 |
7.3 性能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米脂配电网GIS系统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2 米脂配电网GIS系统需求分析 |
2.1 米脂配电网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
2.1.1 米脂县配电网现状 |
2.1.2 米脂县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分析 |
2.2 配电网GIS系统分析的任务 |
2.3 配电网GIS业务调查分析 |
2.4 配电网GIS数据流程分析 |
2.5 配电网GIS功能需求分析 |
2.6 配电网GIS性能需求分析 |
2.7 GIS系统降低线损原理 |
2.8 本章小结 |
3 米脂配电网GIS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功能模块设计 |
3.1.2 系统的结构构造与平台搭建 |
3.2 数据库的具体应用 |
3.2.1 数据的整理与编辑 |
3.2.2 新型GIS配电系统的设计步骤 |
3.3 外部接口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实现与测试 |
4.1 设备管理 |
4.2 基本地图功能 |
4.3 数据编辑 |
4.4 潮流计算 |
4.5 供电方案 |
4.5.1 供电范围分析 |
4.5.2 电源追踪 |
4.6 停电管理 |
4.7 故障抢修 |
4.8 系统维护 |
4.9 系统测试 |
4.10 配电效益分析 |
4.11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6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
2.1 Java语言 |
2.2 UML建模语言 |
2.3 MySQL数据库 |
2.4 JDBC |
2.5 WEB服务器配置 |
2.5.1 JDK的安装和配置 |
2.5.2 Tomcat的安装和配置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概述 |
3.2 功能需求概述 |
3.2.1 电路图设计管理需求分析 |
3.2.2 负荷与控制管理需求分析 |
3.2.3 防窃电检测管理需求分析 |
3.2.4 线损管理需求分析 |
3.2.5 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性能需求 |
3.3.2 可靠性需求 |
3.3.3 界面友好性需求 |
3.3.4 系统集成需求 |
3.3.5 可扩展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4.1 整体架构设计 |
4.2 软件架构设计 |
4.3 网络架构设计 |
4.4 功能架构设计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概念模型设计 |
4.5.2 逻辑结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5.1 电路图设计管理详细设计 |
5.2 负荷与控制管理详细设计 |
5.3 防窃电检测管理详细设计 |
5.4 线损管理详细设计 |
5.5 系统管理详细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6.1 实现环境 |
6.2 功能实现 |
6.2.1 电路图设计管理功能实现 |
6.2.2 负荷与控制管理功能实现 |
6.2.3 防窃电检测管理功能实现 |
6.2.4 线损管理功能实现 |
6.2.5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 |
6.3 系统测试 |
6.3.1 测试流程 |
6.3.2 功能测试 |
6.3.3 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可视化线损管理系统的研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台区线损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博.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台区线损分析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SG-CIM4.0模型的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工程项目建设[D]. 单晓怡.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大数据分析的反窃电平台应用研究[D]. 王玮.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5]基于数据驱动的中压配电网负损诊断系统设计与研发[J]. 陈锦铭,陈烨,袁宇波,焦昊,刘伟,蒋玮,郭雅娟.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0(09)
- [6]一种用于辨识中压配电网运行态拓扑错误的在线诊断系统[D]. 杨柳潇. 南京大学, 2020(02)
- [7]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线损管理应用研究[D]. 周正文.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电力系统台区线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有金.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9]米脂配电网GIS系统分析及应用研究[D]. 郝晋.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测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D]. 班诗淇.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