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发展珍珠养殖

缅甸发展珍珠养殖

一、缅甸发展珍珠养殖业(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1](2021)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竞逐的角力场。新时代的中国海洋文化复兴之路究竟该以何作为科学的价值引领?近代以来,国内大部分研究者在探讨海洋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沿用西方海洋文明的评价标准与话语逻辑,这表明中国学术界在海洋研究领域缺乏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质疑否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或海洋文明,并依循西方海洋文化或西方海洋文明范式来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甚至还以此来指导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事实上,中国海洋文化有其自身发展历程与独特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其底蕴、梳理其源流、探寻其从发轫之初一直延续至今的价值基因,既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亟需面对的问题,也是树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合浦海上古丝路文化底蕴深厚”,合浦及其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所孕育的合浦海洋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为其提供了典型样本。合浦海洋文化是指自西汉为加强岭南地区政治军事统治而设立合浦郡以来,在海陆一体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下,汉民族、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各民族之间通过内河、近海、陆路等途径,在交通贸易、生产交流、文化交往等具体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开放包容、和合交往为核心价值的一种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合浦海洋文化海陆一体的开放包容、和合交往核心价值,是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海外文化汇聚合浦交融而成,合浦当地出土的各种古代器物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主要标志。同时根据这些古代器物可以推断,“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辐射至东南亚、南亚各地区与各民族。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合浦海洋文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或文明的一般原理,审视汉代合浦郡在海陆一体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融合。为此,在论述展开的过程中,按照“器物—符号—价值”的研究范式,综合运用语料库分析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的方法、跨学科研究与跨地域研究相结合等方法,通过梳理源流、勾勒轮廓、抽象符号、挖掘价值、凝练精髓、总结规律,重新探讨合浦海洋文化过去已经贡献什么、现在及未来能够贡献什么等问题,以此揭示合浦海洋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蕴。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合浦海洋文化,不仅在于论证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末就已经逐步发展出海洋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学术上尝试突破西方海洋文明的评价标准与话语逻辑,主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学术观点方面,提出合浦是中国海上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与海陆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合浦的海陆一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始源标识、合浦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原发标识与“丝路精神”的创始标识、合浦海洋文化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了海陆一体的开放包容、和合交往核心价值等新观点;二是学术思想方面,探讨构建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作为科学评价体系、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挖掘合浦海洋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蕴、基于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探讨其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及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海陆一体始源价值基因的基础性意义;三是研究方法方面,形成了“器物—符号—价值”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范式。综上,通过深入挖掘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探讨其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揭示其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所蕴涵的价值基因,由此对以合浦海洋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进行话语重构与价值重塑,从而树立中国海洋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海洋软实力,为当前的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价值基础与理论支撑。

薛保铭[2](2021)在《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塑料污染防治已成为国际社会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将塑料污染治理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海洋微塑料污染控制是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联合国环境大会多次针对海洋微塑料污染开展专题研讨。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是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全球范围有关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环境行为的研究仍面临众多挑战:对于“源”的研究大部分均局限于陆源污染,海源污染被严重忽视,但人类渔业活动大量使用了塑料制品,渔业来源的微塑料污染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待进一步开展;对于“汇”研究,海洋沉积物被认为是微塑料污染最重要的“汇”,但大部分研究聚焦在表层沉积物,微塑料在深层沉积物中的归趋以及针对红树林、珊瑚礁等独特的“汇”的研究有待深入;微塑料污染研究作为引领海洋塑料污染有效削减的前提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有待向务实管用的管控对策转化。针对现状问题,本研究以我国四大传统渔场之一、中国-中南半岛沿海几何中心的北部湾为基底,重点研究海洋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主要内容以及成果如下:(1)研究对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包括5条入海河流)沉积物的微塑料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发现观测的8种不同聚合物类型的微塑料在表层沉积物中均被检出,其中,PP(聚丙烯)的丰度最高,占比达68.7%,其次为PE(聚乙烯),占比为18.5%,微塑料形态研究表明,纤维状微塑料达检出的微塑料总量的69.6%。表层沉积物微塑料丰度均值为405±336个/kg,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微塑料在不同环境功能区的污染分布呈现以下特征:市区河段>海洋养殖区>郊区河段>潮间带>近岸海域>港口区。(2)研究针对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主要的微塑料类型污染物(PP纤维、PE纤维)的来源开展了来源解析工作,通过不同塑料纤维的用途、进入环境的途径以及将检出的微塑料纤维与几个不同来源的渔具塑料纤维进行比对,证明研究区域PP纤维、PE纤维很可能来源于渔具的磨损。此外,PP纤维和PE纤维的整体丰度与不同渔业活动强度的相关度较高(R2=0.8586,p=0.015),既表明了渔业活动对微塑料污染的重要影响,也验证了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微塑料纤维来源于渔业活动的论断。(3)研究发现珊瑚礁、红树林这两个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的沉积物也是海洋微塑料的“汇”。珊瑚礁一般分布在洁净度较高的海域,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区域所有的珊瑚礁区沉积物均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包括沿陆地海岸发育珊瑚礁以及沿海岛边缘发育的珊瑚礁,平均丰度为363±476个/kg。红树林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要高于本研究的其他沉积物类型,平均丰度为655±526个/kg。红树林沉积物是微塑料集聚度很高的“汇”,同时也起到滞留微塑料颗粒的作用。根据野外调查结果,红树林尤其是小型红树林容易受到周边人类活动的破坏或侵占,其积累的微塑料可能会重新释放到外环境中,有从微塑料的“汇”转变为“源”的可能。(4)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长度60 cm)的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410±329个/kg,证明了微塑料可以赋存于深层沉积物中,而且可“隐藏”在深度达60 cm的深层沉积物中(丰度为167个/kg)。沉积柱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和尺寸分布表明微塑料可长期埋藏于深层沉积物中,是被忽视的、微塑料重要的“汇”。沉积柱中微塑料的丰度水平与表层沉积物相近,研究区域“藏于”深层沉积物的微塑料总量(185吨)是表层沉积物的5倍,由于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表层沉积物,因此,微塑料储量水平可能普遍被低估。(5)本研究采用210Pb和137Cs的定年法构建沉积柱的年代框架,分析选定海域微塑料污染历史记录,结果显示1933年以及年龄更大的沉积物(深度≥22 cm)也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然而常用的塑料在二十世纪40年代才被发明并且70年代才被普及使用,这表明微塑料在沉积物中会垂直向下迁移。本文认为研究区域的生物扰动以及深层沉积物的尺寸分布可能是微塑料在沉积物中垂向迁移,导致“新塑料”埋藏于“老沉积物”中的重要原因。(6)针对海洋微塑料污染,尤其是渔业来源的微塑料污染,本研究对我国现时塑料污染防治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并结合微塑料污染“源-汇”关系研究成果,识别削减污染的关键性控制因素,提出了“整体保护性开发、局部开发性保护”的发展策略,以及渔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建立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动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务实管用的管控措施。同时提出北部湾要充分发挥东联广东、海南,西接东盟的区位优势,在海洋塑料污染防治上,率先探索跨省(区)、跨国境的协同共治,打造可持续发展标杆。

袁进[3](2019)在《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自“外长对话”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涉及面很广,水产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出口数量看,2015年,东盟已成为中国水产品对外出口的第三大市场,2016年则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市场。但是,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研究如何在战略新局中,提升中国水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优势,推进和优化出口品种结构,对于今后进一步扩大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对增进中国对其他区域水产品出口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其次,依据2004-2017年的贸易数据对其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剖析;再次,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制约因素;继而,经过贸易潜力指数的测算,对东盟每个国家目前的市场状态进行定位;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今后推进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东盟十国的水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长期(2007-2016年)上升状态后趋向稳定;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会众多、贸易潜力充分,主要呈现为三种状态,分别是贸易潜力巨大型、贸易潜力挖掘型和贸易潜力饱和型。然而,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存在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过窄、企业管理不规范、生产要素优势不明显、市场集中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拓宽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强化出口企业规范管理、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开发潜力市场、储备专业人才等推进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平[4](2017)在《专有名词以及科技名词的翻译 ——以The Pearl Oyster部分章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珍珠贝》第一章节的翻译项目报告,《珍珠贝》一书由澳大利亚学者保罗·索斯盖特与约翰·卢卡斯共同编着。所选章节介绍了珍珠产业的历史发展及世界主要珍珠产区。该文本不仅涉及珍珠科学相关技术,且涉及历史,经济,宗教,文化,地理等广泛的背景知识。本翻译文本中涵盖了大量关于珍珠的专有名词以及科技名词,这些名词构成了本项目的重难点。本报告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指出翻译过程中重点关注文本本身信息功能的传递和目标读者的理解需求,同时注意译文语言和逻辑的连贯性以及真实性。接着,着重对文本中出现的词汇句子的翻译重难点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以及举例说明,继而重点对文本的词汇进行讲述,并根据语际连贯与语内连贯的要求,对各专有名词在文中的不同目的与地位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替代法,对等法,注释法,约定俗成法,转换法,自由译法,综合法等这些翻译方法。最后报告也总结了笔者自己在此次翻译活动中所得到的启发和教训。

张辰姿[5](2013)在《“缅甸曙光”——世界珍珠市场杀出黑马》文中研究表明今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南洋珍珠拍卖会上,一颗直径19毫米的南洋金珠,以其光滑、圆浑的无暇珠体,从近4万颗珍珠中脱颖而出。这个名为"缅甸曙光"的珍珠,拍卖底价为4300美元,而经过激烈的拍卖,最终以超过30000美元的价格落入买家手中,连拍卖方都对这个超过底价8倍之多的最终价格惊喜不已。这次拍卖,让世界珍珠产业再次听到了来自缅

周宏刚[6](2013)在《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印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印两国的相互认知对于亚洲的繁荣与稳定以及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家印度英文主流报纸《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为研究对象,抽取2003至2011年间与中国相关的4687篇报道。由于印度的官员、受教育阶层以及对外交政策有影响力的人士都讲英语,印度英文媒体对政府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舆论影响力。一般认为,《印度时报》是印度右翼势力的代言人;《印度教徒报》代表左翼政党的利益;《印度快报》对中国保持警惕,但态度较为温和,总体上“中间偏右”。三家报纸的基本上能够代表印度英文媒体对中国的看法。2003年以来,中印关系回暖,经贸交往带动了中印关系的全面发展。虽然中印关系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两国政府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从未动摇,两国全面合作的进程从未中断。反映在舆论界,就是中印关系成为三家报纸持续报道的焦点。9年间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的恢复期。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是中印友好关系的新起点。《印度时报》关于中国的报道从2002年的76篇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120篇。三家报纸讨论的是要不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如何评价瓦杰帕伊对中国的访问。第二阶段,2004年到2006年的稳定发展期。由于中印两国的交往已停滞多年,三家报纸对中国有一些好奇,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印度应该在哪些方面学习中国,如何开拓中国市场。与此相应的是,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数量稳步增长,反映出中印关系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三阶段,2007年到2011年的怀疑挫折期。中印贸易不平衡的加剧、边界问题的悬而未决以及地缘竞争的愈演愈烈,这些都成为中印关系的障碍。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数量持续走高,但是报道倾向开始发生变化,从友好转向猜忌,中国的国家形象开始下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以议题为经,以时间为纬,分析了三家报纸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七大议题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中国形象。《印度时报》采用二元对立的框架,把中国看成竞争者和敌对者,处处担心中国,反映出其自卑的心态。《印度教徒报》采用中印一体的框架,把中国看成友好的邻居,折射出其乐观自信的心态。《印度快报》采用对比的框架,既强调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又在政治军事上高度警惕中国。中国形象受到三家报纸报道框架的制约,通过议题的设置、报道数量的多少、报道角度的选择以及报道手法的运用体现出来。《印度时报》最关注的是经济和社会议题,议题设置是“封闭式”的,焦点效应突出,加上故事化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强报道的系统性和说服力,但是容易以偏概全,误导读者。《印度教徒报》对政治和文化议题关注较多,议题设置是“开放式”的,议题分散,报道手法比较客观,但是这些都削弱了报道的力度。《印度快报》注重军事和环境议题的报道,关注宏观议题,对事件的历史和国际背景的介绍较多,报道手法客观、冷静,常常采用对比的视角。《印度快报》对中国的立场表面上比较温和,而实际上关注的都是事关全局利益的战略性议题。本文最后从新闻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报道框架的各种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市场压力、政党政治、职业理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国际传播中,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受国家利益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和政党政治的压力。三家报纸中不同的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也反映出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中国形象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自身状况的改善。

丘志力,王琦[7](2012)在《第四章 广东宝玉石资源与珠宝产业化》文中研究说明第一节广东的宝玉石资源宝玉石是指自然界产出的,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材料。其中玉石是指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的广东,同时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珠宝首饰制造的基地和流通环节的重要集散地。珠宝产业早已成为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番禺区和

王保前,张莉[8](2012)在《国外珍珠产业发展对广东南珠产业发展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对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缅甸、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在世界珍珠产业中具有一定地位的珍珠产业国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论述后,总结其成功经验,表明大量的资本注入、优秀人才的聚集、良好的产业基础、稳定的创新系统、政府的大力支持、独特的珍珠产业文化环境和品牌等因素是珍珠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国外珍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广东南珠产业健康发展的导航仪。

王保前[9](2011)在《广东南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东南珠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现代的海水养殖技术中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广东南珠产业已进入衰退期。2006年11月23日时任省委书记现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作出批示,指出“南珠是个宝,要科学养殖,深度加工,形成产业。”从而开始了振兴南珠的道路。目前,广东南珠产业发展正处于特殊转型时期。为加快稳定的转型步伐,在分析国内外珍珠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国外珍珠产业发展内涵及方向,总结国外珍珠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广东南珠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对广东南珠发展的启示,从而指导广东南珠产业朝向新的发展方向前进。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对国内外珍珠产业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特别是对国内珍珠养殖、珍珠养殖技术应用基础、加工与制品开发技术、文化与珍珠产业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南珠的研究内容。(2)对国外珍珠产业例如日本珍珠产业、澳大利亚海水珍珠产业、东南亚的越南和缅甸海水珍珠产业、法属波利尼西亚海水珍珠产业、美国珍珠产业、欧洲珍珠产业等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论述,从各个方面并总结了对广东南珠发展的启示。如:①大量的资本注入是珍珠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②优秀人才的聚集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因素;③良好的产业基础是珍珠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④稳定的创新系统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⑤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的主导条件;⑥独特的珍珠产业文化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⑦品牌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⑧可持续发展是产业永续发展的保证等。特别是国外珍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①重视加工、流通、商贸等领域的发展;②利用综合程度高;③政府的合理控制;④科学技术的运用;⑤质量标准化管理等等。(3)对广东南珠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详述,如广东南珠养殖发展现状,包括雷州珍珠和徐闻珍珠等地的生产概况;广东南珠加工发展现状;广东南珠销售市场发展状况。对南珠产业进行了分析。如增养殖环境和养殖环境分析;技术研究现状与专利现状分析;市场供需情况分析;产业竞争环境分析;产业总体现状分析等等。所有的分析为后面的发展水平评价和对策做基础。(4)构建了广东南珠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目前广东南珠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本文首次从南珠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及生态文化体系、基础支撑保障体系等3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中采用专家咨询法和频度分析法从众多指标中筛选出了19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经发展现状量化统计后得到总分值为51分,表明广东南珠产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阶段。(5)对广东南珠产业各种状况分析和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南珠产业的SWOT分析,并构建了其分析矩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根据国外的成功发展经验、南珠发展现状和南珠产业的SWOT分析等,总结出了对广东南珠发展的对策。例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建立南珠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完善南珠产业链,形成南珠产业集群;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内动力;政府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创新产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广东南珠产业品牌,以独特的设计建设南珠品牌,改变观念着重南珠品牌推广,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南珠产品质量的认证。

张根芳,方爱萍[10](2003)在《21世纪中国淡水珍珠产业的发展态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珍珠的利用、养殖历史出发,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淡水珍珠的产业发展,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展望21世纪淡水珍珠的产业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淡水珍珠业的对策。

二、缅甸发展珍珠养殖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缅甸发展珍珠养殖业(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核心概念与发展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文明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文化与文明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论述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核心概念
        一、海洋概念
        二、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三、海洋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构成
        一、海洋文化的主体
        二、海洋文化的客体
        三、海洋文化的中介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发展理论
        一、海洋文化的发展路径
        二、海洋文化的发展动力
        三、海洋文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蕴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合浦海洋文化的兴起
        二、合浦海洋文化的繁荣
        三、合浦海洋文化的延续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
        一、合浦地理位置的海陆一体特征
        二、合浦是中国海上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
        三、合浦是海陆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第三节 合浦海洋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影响
        一、与东南亚、南亚诸国深植经济文化交往厚谊
        二、向东南亚、南亚诸国传播和合交往理念
第三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第一节 合浦器物文化符号的主要标志
        一、蚕桑丝绸业是汉民族生产方式的器物文化符号
        二、玻璃烧制技术是海外生产技术的器物文化符号
        三、羽纹铜凤灯是生活用具的器物文化符号
        四、南珠与奇石异物是海上贸易的器物文化符号
        五、钵生莲花器是佛教传播的器物文化符号
        六、宝石珠饰形制是审美价值的器物文化符号
        七、叠涩穹窿顶墓是丧葬习俗的器物文化符号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融合符号
        一、海陆一体是合浦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符号
        二、辐射影响是合浦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海外文化的融合符号
    第三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符号
        一、合浦海洋文化作为开放包容的价值符号
        二、合浦海洋文化作为和合交往的价值符号
第四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与学术意义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之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精髓
        一、合浦的海陆一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始源标识
        二、合浦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原发标识
        三、合浦海洋文化是“丝路精神”的创始标识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核心价值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
        一、对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批判
        二、对中国海洋文化失觉的反思
        三、合浦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核心价值的根本区别
第五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理论与现实双重展望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理论展望
        一、树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
        二、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发展理念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现实展望
        一、为中国海洋文化夯实发展基础
        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三、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海洋塑料污染概况
    1.3 海洋微塑料的“源”
        1.3.1 陆源污染
        1.3.2 海源污染
    1.4 微塑料的入海途径
        1.4.1 人工排水系统和地表径流
        1.4.2 固体废物海洋倾倒
        1.4.3 风力运输
    1.5 海洋微塑料的“汇”
        1.5.1 沉积物
        1.5.2 海洋生物
        1.5.3 其他可能的“汇”
    1.6 源-汇相互转化
    1.7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7.1 研究内容
        1.7.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微塑料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研究区域
        2.1.1 区域概况
        2.1.2 研究的主要港湾
        2.1.3 沿海主要河流
        2.1.4 珊瑚礁区
    2.2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
        2.2.1 微塑料的分类
        2.2.2 样品采集方式
        2.2.3 样品的前处理
        2.2.4 微塑料的鉴定与定量
    2.3 分析方法的选取和建立
        2.3.1 样品采集
        2.3.2 微塑料分析方法的选取
        2.3.3 实验分析步骤
        2.3.4 ~(210)Pb定年方法及模型
        2.3.5 沉积柱样品粒度测定
        2.3.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微塑料在北部湾近海沉积物的水平分布和特征
    3.1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微塑料的水平分布和特征
        3.1.1 总体成分特征
        3.1.2 总体丰度水平
        3.1.3 水平分布特征
        3.1.4 表观特征
    3.2 红树林沉积物微塑料水平分布和特征
        3.2.1 丰度水平和组分特征
        3.2.2 分布特征与原因分析
        3.2.3 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对比
    3.3 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水平分布和特征
        3.3.1 丰度水平和组分特征
        3.3.2 分布特征与原因分析
        3.3.3 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沉积柱微塑料垂向分布与年代学分析
    4.1 垂向分布
        4.1.1 垂向丰度水平
        4.1.2 组分和形态特征
    4.2 微塑料在沉积柱中的污染记录
        4.2.1 放射性同位素的垂直分布
        4.2.2 沉积柱的沉积速率及年代学研究
    4.3 微塑料的垂向迁移
        4.3.1 垂向迁移观点的提出
        4.3.2 微塑料垂向迁移观点的论证
        4.3.3 微塑料向下迁移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塑料污染源-汇机理解析
    5.1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微塑料污染来源解析
        5.1.1 微塑料溯源方式
        5.1.2 北部湾重点研究区沉积物微塑料来源分析
    5.2 微塑料的渔业来源及其影响
        5.2.1 渔业强度与微塑料污染相关性分析
        5.2.2 污染削减关键控制因素识别
    5.3 红树林和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来源分析
        5.3.1 红树林沉积物微塑料来源
        5.3.2 珊瑚礁沉积物微塑料来源
    5.4 北部湾微塑料的“汇”
        5.4.1 “汇”的分析判断方法
        5.4.2 表层沉积物
        5.4.3 红树林沉积物
        5.4.4 珊瑚礁沉积物
        5.4.5 深层沉积物
        5.4.6 “汇”的生态风险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6.1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6.1.1 看待塑料污染客观性不足
        6.1.2 塑料管控对策科学论证不足
        6.1.3 海洋保护法规执行力不强
        6.1.4 海岸带开发合理度不高
    6.2 塑料防治政策应遵循科学原则
        6.2.1 生命周期评价原则
        6.2.2 源头减废原则
        6.2.3 产业布局服从环境容量原则
    6.3 北部湾染塑料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6.3.1 科学布局海洋产业和开发区域
        6.3.2 削减渔业来源的塑料污染
        6.3.3 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6.4 区域环境共治和协同发展建议
        6.4.1 区域协同的必要性和机遇期
        6.4.2 发展现代海洋养殖业
        6.4.3 珊瑚礁和海岛保护开发
    6.5 效果预期(愿景)
第七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3)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架构、流程与方法
    1.4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
2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状况
    2.1 东盟概述
    2.2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
        2.2.1 出口贸易总体呈现逐年稳定增长
        2.2.2 出口方式多样且品种繁多
        2.2.3 出口市场前景广阔
    2.3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2.3.1 出口市场结构
        2.3.2 出口品种结构
3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现存问题
    3.1 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过窄
    3.2 出口企业缺乏规范管理
    3.3 生产要素优势不明显
    3.4 出口市场集中且产品附加值低
4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4.1 贸易引力模型构建
    4.2 样本数据及来源
    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4.4 贸易潜力分析
5 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5.2 规范出口企业管理
    5.3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5.4 开发潜力市场
    5.5 加强专业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致谢

(4)专有名词以及科技名词的翻译 ——以The Pearl Oyster部分章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 Tw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The Introduction of Skopos Theory
    2.2 Coherence and Skopos Rules
        2.2.1 Intertextual coherence
        2.2.2 Intratextual coherence
Chapter Three PROPER AND TECHICAL NOUNS AND THEIR TRANSLATION
    3.1 Proper Nouns
    3.2 Technical Nouns
        3.2.1 General technical nouns
        3.2.2 Industry nouns
        3.2.3 Loaned words
    3.3 Translation of Proper and Technical Nouns
        3.3.1 Procedures to achiev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3.3.2 Procedures to achieve intratextual coherenc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1
APPENDIX 2
APPENDIX 3
ACKNOWLEDGEMENTS

(6)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2 基本统计
    2.1 样本分布
    2.2 报道篇幅
    2.3 稿件来源
    2.4 发稿地点
    2.5 消息来源
3 议题分析
    3.1 政治议题
    3.2 经济议题
    3.3 军事议题
    3.4 文化议题
    3.5 社会议题
    3.6 环境议题
    3.7 科技议题
    小结
4 报道框架与国家形象
    4.1 报道框架与国家形象
    4.2 报道框架的体现
5 新闻生产过程的制约因素分析
    5.1 国家利益
    5.2 市场压力
    5.3 政党政治
    5.4 西方文化
    5.5 职业理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样本摘要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及课题目录

(8)国外珍珠产业发展对广东南珠产业发展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珍珠产业发展状况
    (一)日本珍珠产业
    (二)澳大利亚珍珠产业
    (三)东南亚珍珠产业
        1. 越南珍珠产业
        2. 缅甸珍珠产业
    (四)法属波利尼西亚珍珠产业
    (五)欧洲珍珠产业
二、国外珍珠产业发展启示
    (一)大量资本注入是珍珠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优秀人才聚集是产业发展推动因素
    (三)良好产业基础是珍珠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稳定的创新系统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五)政府大力支持是产业发展的主导条件
    (六)独特的珍珠产业文化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七)品牌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
    (八)完善产业链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结论

(9)广东南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珍珠产业研究进展
        1.2.1 国外珍珠产业研究综述
        1.2.2 国内珍珠产业研究综述
        1.2.2.1 养殖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1.2.2.2 珍珠加工与制品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1.2.2.3 珍珠文化与珍珠产业品牌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
    2.1 产业成长理论
    2.2 产业集聚理论
    2.3 产业制度创新理论
    2.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5 全球价值链理论
3 国外珍珠产业现状及发展成功经验
    3.1 国外珍珠产业发展状况
        3.1.1 日本珍珠产业
        3.1.2 澳大利亚珍珠产业
        3.1.3 东南亚珍珠产业
        3.1.4 法属波利尼西亚珍珠产业
        3.1.5 美国珍珠产业
        3.1.6 欧洲
    3.2 国外珍珠产业发展启示
        3.2.1 大量的资本注入是珍珠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3.2.2 优秀的人才聚集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因素
        3.2.3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珍珠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3.2.4 稳定的创新系统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3.2.5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产业发展的主导条件
        3.2.6 独特的珍珠产业文化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2.7 品牌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
        3.2.8 可持续发展是产业永续发展的保证
4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4.1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现状
        4.1.1 广东南珠养殖发展现状
        4.1.2 广东南珠加工发展现状
        4.1.3 广东南珠销售市场发展现状
    4.2 广东南珠增养殖环境与养殖环境分析
        4.2.1 广东流沙湾增养殖环境分析
        4.2.2 广东南珠养殖环境分析
    4.3 广东南珠技术研究现状与专利现状分析
        4.3.1 广东南珠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4.3.2 广东南珠专利技术现状
    4.4 广东南珠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4.5 广东南珠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4.5.1 全球经济形势对广东南珠珍珠产业的影响
        4.5.2 广东南珠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4.5.3 基于波特五力竞争力模型的南珠产业分析
    4.6 广东南珠产业总体现状分析
5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5.1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评价指标的收集
        5.1.2 评价指标的筛选
    5.2 指标的解释与计算方法
        5.2.1 南珠产业体系指标
        5.2.2 产业生态及生态文化体系指标
        5.2.3 基础支撑保障体系指标
    5.3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水平量化评价
6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战略
    6.1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6.1.1 产业优势(S)
        6.1.2 产业弱势(W)
        6.1.3 产业机会(O)
        6.1.4 产业威胁(T)
        6.1.5 SWOT 战略分析矩阵
    6.2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策略
        6.2.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
        6.2.2 建立南珠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6.2.3 完善南珠产业链,形成南珠产业集群
        6.2.4 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内动力
        6.2.5 政府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创新产业组织管理体制
    6.3 建立广东南珠产业品牌
        6.3.1 以独特的设计建设南珠品牌
        6.3.2 改变观念着重南珠品牌推广
        6.3.3 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南珠产品质量的认证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缅甸发展珍珠养殖业(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D]. 王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北部湾近海沉积物微塑料污染时空格局及源—汇关系研究[D]. 薛保铭. 广西大学, 2021(01)
  • [3]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 袁进.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4]专有名词以及科技名词的翻译 ——以The Pearl Oyster部分章节为例[D]. 王平. 海南大学, 2017(01)
  • [5]“缅甸曙光”——世界珍珠市场杀出黑马[J]. 张辰姿. 中国黄金珠宝, 2013(22)
  • [6]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D]. 周宏刚.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0)
  • [7]第四章 广东宝玉石资源与珠宝产业化[A]. 丘志力,王琦. 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 2012
  • [8]国外珍珠产业发展对广东南珠产业发展启示[J]. 王保前,张莉. 中国渔业经济, 2012(02)
  • [9]广东南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王保前. 广东海洋大学, 2011(05)
  • [10]21世纪中国淡水珍珠产业的发展态势[J]. 张根芳,方爱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标签:;  ;  ;  ;  ;  

缅甸发展珍珠养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