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

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

一、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段淑红,刘晓燕,鲍中英[1](2020)在《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嗜酸性胃肠炎两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的临床特点,为减少误诊及传染病误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以黏液脓血便为首发症状的EG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因急性腹泻、腹痛伴发热及黏液脓血便就诊,均曾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合并皮疹,2例均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便检均有黏液脓血便伴嗜酸粒细胞升高,肠黏膜病理检查示嗜酸粒细胞浸润,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遂均确诊为EG,均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以腹痛、呕吐等症状常见,少有以黏液脓血便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误治。

缪晓辉,冉陆,张文宏,黄祖瑚,翁心华[2](2013)在《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染性腹泻呈高流行性和高发病率,发展中国家因腹泻病所致的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严重,故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全球每天有数千万人罹患腹泻病,每年发生腹泻病达17亿例次,其中有220万例患者因严重腹泻而死亡[1-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3-4]。近年来,在腹泻

缪晓辉,冉陆,张文宏,黄祖瑚,翁心华[3](2013)在《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文中指出感染性腹泻呈高流行性和高发病率,发展中国家因腹泻病所致的医疗负担和经济负担严重,故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全球每天有数千万人罹患腹泻病,每年发生腹泻病达17亿例次,其中有220万例患者因严重腹泻而死亡[1-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

吕静[4](2012)在《卢湾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现况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卢湾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引起疾病的相关食品、行为、环境等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调查采用回顾性调查、现况调查和危险因素调查相结合。第一部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2005年~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卢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年的工作报表和年鉴资料。各年人口资料来源于卢湾区公安局。第二部分现况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第三部分危险因素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果:1、卢湾区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以散发为主,呈长期变异,发病季节明显,每年的7月-10月份为高发期,一般8月份达到全年最高。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菌痢发病时间跨度都较广,3月~9月以感染性腹泻为主,10月至翌年1月以细菌性痢疾为主。2、卢湾区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感染性腹泻为主为70%以上,但无霍乱病例。2005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年发病率第一位是细菌性痢疾,但感染性腹泻自2006年起取代细菌性痢疾成为首位。3、卢湾区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21岁~30岁最多为23.65%。职业分布以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为主达50%以上,男女问无显着性差异(P>0.05)。下辖地区发病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是五里桥街道、淮海街道、打浦桥街道和瑞金街道。人口构成中流动人口发病比例最高在2005年为57.1%,随后逐年下降,在2007年达到最低值34.7%。2007年以后逐渐增加,至2011年达到56.3%。2005年至2011年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起,发病数48人,无死亡病例,导致中毒的食品来源有餐饮食品、集体供餐、糕点,其中糕点引起的中毒人数最多为50%。4、发病人群中有腹泻、呕吐症状的分别为100%和18.2%。平均每天腹泻4.4次、呕吐2.1次。发病持续时间一般在35小时。发病人群的治疗为:去医院就诊为36.4%,粪便送检为16%,服用过药物为70.5%。性别因素在医院就诊、用药、粪便送检等行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均高于男性。5、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用药行为中,止泻药的服用率最高为47.7%,其次是抗生素类为20.5%;服用医院配药、家庭自备药、药店药的分别是58.1%、41.9%和16.1%。6、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发病前5天中接触过动物、到过外地、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次数3次及以上都是危险因素;每周用消毒液清洁厨房台面是保护因素。本地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病与上海中心城区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1、卢湾区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食物中毒和属于甲、乙类传染病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属于丙类传染病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仍占较大比例,应进一步加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2、卢湾区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季节明显,夏秋季是疾病的多发期。夏秋季节气温高,微生物容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人们对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普遍易感。此外,在外就餐的青睐促使人们的饮食模式发生改变,频繁的外出旅游增加了人口流动性,加上饲养宠物等多种因素更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3、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轻型病例多,所以大部分病例会以自行用药方法取代医院就诊,成为大量病例漏诊和误诊的因素。虽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多为轻度,但频繁的发病也会增加个人、社会及国家的医保负担。4、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和个人卫生是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而且加强食品流通领域和餐饮企业加工环节的管理监督更有助于减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5、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监测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加强致病菌的检测技术和溯源能力,扩大致病菌检测种类的覆盖面,深入开展主动监测、行为因素监测,评估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风险,及时预防控制疾病的暴发。

刘琳[5](2008)在《肉类微生物学(三) 肉中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文中研究表明肉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因其营养丰富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降低其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缩短其货架期并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因此肉类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肉中的G-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卫生学意义、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性、检验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周庆良,郑金泉[6](2000)在《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文中认为

蔺竹亭[7](1977)在《细菌性痢疾》文中指出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属污染食物、水或苍蝇传播,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它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并以全身中毒症状、腹疼、腹泻、里急后重、频繁的排出脓血、粘液样大便为其临床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最为多见。【简史】我国古代医学家对痢疾的记述

张开瑞[8](1994)在《45例老年患者其他病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原因分析》文中认为

石如章[9](1984)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8例误诊报告》文中认为 我院近几年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11例,误诊8例。其中男6例,女2例,死亡5例,治愈3例。现报告如下。一、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2例特点为腹痛,腹泻,脓血便起病,大便查见脓细胞。例1:男,11个月。因发热伴粘液便入院。起病开始解水样便,每日10余次。当地医院用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制霉菌素治疗,症状

邓辉,冉茂学,田维锋,熊丕显,杨金宜,周云龙[10](2020)在《2018年重庆市酉阳县食源性致病菌质控盲样考核结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实验室内部质控考核,验证本实验室检验者、仪器设备、检验试剂、培养基、检验方法、检测环境能否满足实验要求,从而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履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职责,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食物中毒事件。方法按照GB 4789《2015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质控考核样品进行增菌、分离、鉴定,综合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实验人员从盲样检出猪霍乱沙门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检测结果与盲样预加考核菌一致,符合率达100%,实验室能力能满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需要。结论质控考核菌株鉴定通过综合形态、生化、血清学、噬菌体实验结果,准确作出检验结果。基层实验室经常展开自我监督、搞好内部质量控制、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二、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嗜酸性胃肠炎两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4)卢湾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卢湾区2005年~2011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 卢湾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现况调查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章 卢湾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研究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调查问卷
致谢

(5)肉类微生物学(三) 肉中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论文提纲范文)

1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ecies)
    1.1 食品卫生学意义
    1.2 生物学特性
    1.3 流行病学
        1.3.1 传播源与传播途径
        1.3.2 发病症状
        1.3.3 致病机制
    1.4 检验与预防措施
2 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hcherichia coli)
    2.1 食品卫生学意义
    2.2 生物学特性
    2.3 流行病学
        2.3.1 传播源与传播途径
        2.3.2 发病症状
        2.3.3 致病机制
    2.4 检验与预防措施
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3.1 食品卫生学意义
    3.2 生物学特性
    3.3 流行病学
        3.3.1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3.2 发病症状
        3.3.3 发病机制[18]
    3.4 检验与控制措施
4 空腔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
    4.1 食品卫生学意义
    4.2 生物学特性
    4.3 流行病学
        4.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4.3.2 发病症状
        4.3.3 发病机制
    4.4 检验与预防措施
5 志贺氏菌(Shigella Species)
    5.1 食品卫生学意义
    5.2 生物学特性
    5.3 流行病学
        5.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5.3.2 发病症状
        5.3.3 发病机制[25]
    5.4 检验与预防措施
6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cemolyticus)
    6.1 食品卫生学意义
    6.2 生物特性
    6.3 流行病学
        6.3.1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6.3.2 发病症状
        6.3.3 发病机制
    6.4 检验与预防措施
7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7.1 食品卫生学意义
    7.2 生物学特性
    7.3 流行病学
        7.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7.3.2 发病症状
        7.3.3 发病机制[28]
    7.4 检验与预防措施
8 变形杆菌(Proteus Speciess)
    8.1 食品卫生学意义
    8.2 生物学特性
    8.3 流行病学
        8.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8.3.2 发病症状
        8.3.3 致病机理
    8.4 检验和预防措施
9 布氏杆菌(Brucella Speciess)
    9.1 食品卫生学意义
    9.2 生物学特性
    9.3 流行病特性
        9.3.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9.3.2 发病症状
        9.3.3 发病机制[32]
    9.4 检验与预防措施
1 0 结束语

(10)2018年重庆市酉阳县食源性致病菌质控盲样考核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样品数量
    1.3 检验项目
    1.4 检验依据与方法
    1.5 仪器与试剂
2 结 果
    2.1 将各分离平板按相应条件培养后,观察结果见表2。
    2.2 后续实验
3 讨 论

四、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嗜酸性胃肠炎两例分析[J]. 段淑红,刘晓燕,鲍中英.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7)
  • [2]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J]. 缪晓辉,冉陆,张文宏,黄祖瑚,翁心华. 中华消化杂志, 2013(12)
  • [3]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J]. 缪晓辉,冉陆,张文宏,黄祖瑚,翁心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3(12)
  • [4]卢湾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 吕静. 复旦大学, 2012(03)
  • [5]肉类微生物学(三) 肉中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J]. 刘琳. 肉类研究, 2008(06)
  • [6]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J]. 周庆良,郑金泉. 医学文选, 2000(S1)
  • [7]细菌性痢疾[J]. 蔺竹亭.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77(01)
  • [8]45例老年患者其他病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原因分析[J]. 张开瑞. 人民军医, 1994(10)
  • [9]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8例误诊报告[J]. 石如章. 人民军医, 1984(07)
  • [10]2018年重庆市酉阳县食源性致病菌质控盲样考核结果[J]. 邓辉,冉茂学,田维锋,熊丕显,杨金宜,周云龙. 医学动物防制, 2020(11)

标签:;  ;  ;  ;  ;  

食物中毒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