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贿赂”也应杜绝

“口头贿赂”也应杜绝

一、“语言行贿”也应防(论文文献综述)

顾伟洲[1](2020)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控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迎接一个个挑战。财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财务应当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改变、创新、改革发展,而财务共享正是在新时代下的一种管理模式,新时代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成本管理问题也上升为热点问题。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三去一降一补”能够为企业节省可支配流动资金,同时也可以发挥可支配资金的利用效率。采购活动是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不可忽视的一环,一般会对企业产能、库存与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当企业对其采购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采购直接成本的控制,而是要以整个供应链条为前提,结合制造业企业财务共享战略情况,深入探讨影响采购成本的可控制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全面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海尔集团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成功实施财务共享的公司之一,从海尔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过程、结果,并在实施后对采购成本控制带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立足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下的采购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在梳理和归纳财务共享与采购成本管理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海尔集团财务共享建设与运营现状以及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并立足于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模式,结合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海尔集团采购成本管控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海尔集团在采购成本方面存在原材料采购价格过高、采购流程不畅、采购计划实施不到位、采购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海尔集团采购成本控制,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海尔集团实际经营现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如建立健全财务共享采购成本管控体系、合理化采购流程与财务共享中心组织结构、加强财务共享采购人员管理等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海尔集团完善采购成本管控、降低采购成本提供参考。对于已经实施、或者意图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来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其实施采购成本管控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淼[2](2019)在《晚清新疆省巡抚治疆政策研究(1884-191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新疆建省为切入点,以历任巡抚的治疆活动为中心,在晚清被迫从“大一统”天下观的天朝逐渐转型整合到“多元一体”的近代民族国家背景下,综合运用民族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考察历任巡抚治理新疆的施政历程,并从政治、边防、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全面分析其治疆政策与措施等方面的利弊得失,探索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供当今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发展借鉴和参考。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在西方民族国家主导的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朝收复新疆后,统治阶级经过“海防”“塞防”国家战略走向的激烈争论,最终放弃了在边疆与民族地区延续千年的“因俗而治”“羁縻而治”等传统治理边疆的政策与措施,废除旧的行政体系,设立善后总局,最后建立行省、设置巡抚,新疆逐步实现了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改变了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治理模式。第二章讨论了新疆建省设抚初创时期的边疆治理情况。“建省设抚”的实施正值新疆收复不久,各方面百废待举。首任巡抚刘锦棠及护理巡抚魏光焘对外整军固防,对内废除军府制下的旧制度、政策,采取了各种稳定民生的措施,以便让新疆社会与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与发展。通过刘锦棠与魏光焘的努力,新疆在建省以后的社会局势逐渐趋于平稳,各种制度不断完善,为新疆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章探讨了先后继任新疆巡抚的陶模、饶应祺,前两任巡抚主要以恢复发展,保障稳定为主,大规模洋务还来不及筹办。这一时期虽然外部英俄列强一直觊觎新疆,内部社会局势也非持久太平,但在前任巡抚治理边疆的基础上,陶模、饶应祺大力推行洋务,加强武备、力行屯田、促进教育,使得新疆政令基本通达、社会基本稳定;新疆的边防、吏治、整军、教育等方面都有了显着的发展,促使新疆向近代化转型过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时期新疆各方面发展都有显着提高。第四章、第五章探讨了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后新疆巡抚的边疆治理情况。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变法的流产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清廷被迫实行“新政”与预备立宪。“新政”及预备立宪的实施对西北边疆的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军事边防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潘效苏、吴引荪、联魁等几任巡抚对新疆的兵制、警政、文化教育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到袁大化在任时期,新疆甚至已经有了修建铁路的构想。但这一时期新疆巡抚更换频繁,社会危机加深,最终在“辛亥革命”的摧枯拉朽下,清朝灭亡,新疆省与内地所有省份一样,最终都走向了共和。对晚清新疆历任巡抚边疆治理经验与教训的回顾与总结,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镜”,探索边疆治理的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当今新疆稳定与国家安全的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李英涛[3](2019)在《A市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减少行政事业单位运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出现权力滥用、徇私舞弊等状况,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内控政策法规,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合同业务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业务流程较长,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等特点。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涉及的合同业务数量越来越多,内容也渐趋复杂。因此,加强合同业务管理,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与相关概念,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国内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合同业务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介绍内部控制与合同业务等相关概念。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分析A市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发现其合同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签署不规范、缺失纠纷解决机制、合同档案管理混乱等问题。第三部分为建议与展望,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优化建议,重新梳理合同业务流程。由于工作经验和对政策理论研究所限,本文的内控优化方案还存在不足之处。但争取立足实践,结合相关政策理论,为实现合同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提出些许建议,也希望能够对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供一些可供借鉴之处。

周洪帅[4](2017)在《微信的治安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前所未有速度普及开来。尤其是自2011年初微信问世以来,更以对用户需求的独到满足获得了持续增长,且这种持续增长的加速度、日益庞大的用户规模体量成为可以动摇社会稳定的原因。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随着微信技术的更新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一数据也将持续增长,影响不容小觑。本文笔者试图从本专业视角出发,将微信进行解剖分析,在分析微信治安风险之前,首先结合微信本身对社会治安极易发生作用的属性出发,把微信治安风险特征归结为构筑虚拟与现实交融的传播环境,高普及、跨平台,模糊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微信所引发的风险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将微信风险划分为基于自媒体属性的治安风险、基于社交软件属性的治安风险和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属性的治安风险,并对此进行阐述,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控微信治安风险。之后,对微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引发或笔者认为将会引发治安问题的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微信舆情、微信谣言、微信违法犯罪、微信个人信息泄露、微信银行、微信支付、微信对保密工作影响、虚拟社交依赖症、微商等。以往对微信的研究主要是对微信本体的研究,也有不少学者从各自专业视角审视微信本体功能、传播领域、微信营销、微信商业等问题,对笔者研究微信治安风险提供了很大启发,但该类研究很少触及微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对微信的负面影响关注较少。以微信所具有的治安风险分析为基础,笔者结合我国传统治安管理体制机制及对传统风险行业管控的横向比较,揭示出传统治安管理手段的滞后性及传统手段对新事物管控的乏力,横向对比确认了微信的治安风险。笔者通过微信治安风险分析和确认,试图让社会全面正确认识微信这一新鲜事物。然后对微信风险应对给出建议,主要采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宏观上强调以促进微信健康发展作为管理理念,管理措施应当有序,管理规划应当有序,凸出“德治”“法治”在微信治安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尽快将技术性管理措施运用到常规管理工作中。微观层面上就加强政府微信监管、发挥行业自律,微信大数据保护、微信犯罪等突出领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给出了设想。

刘纪明[5](2016)在《周乐清《补天石传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周乐清是清代中期的一位下层官吏兼戏曲家,一生创作颇丰。诗、词、文、曲均有所涉及,作品主要收录于《静远草堂初稿》。戏曲作品《补天石传奇》有多种刻本问世,该作奠定了他在清代戏曲史上的地位。《补天石传奇》在齐、楚之地广泛演出,并且深受群众欢迎,甚至被朝鲜使者购去。近代以来,王国维《曲录》、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傅惜华的《清代杂剧全目》、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等皆有着录。因此,笔者对《补天石传奇》文本深入阅读,通过爬梳周乐清的诗稿、散文等文献资料,力求从思想深处挖掘周乐清创作《补天石传奇》的初衷,重新定位其在清代杂剧史上的地位。本文在搜集大量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展开论述。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相关成果研究、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一章,作家生平及创作。考察其生平能帮助我们认识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也能从深层次上帮助我们了解其创作初衷。第二章,周乐清交游及戏曲活动考。考察其交游及戏曲活动能从作者所处的人文环境把握其思想性格,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其作品的基础。第三章,《补天石传奇》的相关问题及创作主旨。本章首先论述了《补天石传奇》的着录、版本、剧本体制、题赠情况,然后考察了周乐清创作《补天石传奇》的时代背景、地域背景,最后笔者详述了周乐清的创作主旨,认为与他个人机缘、情结、身世经历有关。第四章,《补天石传奇》的翻案策略。重点分析《宴金台》等八剧的翻案策略及周乐清关于历史剧的创作方法。第五章,《补天石传奇》文本研究。周乐清虽说按照明清文人创作传奇的方式创作,但也显示了特定时期的特点。剧本行当体制呈现出新特点;曲牌、曲韵方面,大量南曲曲牌、集曲过多运用;宫调方面转换频繁,且有南北合套现象;上、下场诗使用集唐人诗,既是沿袭明中期以来之剧本结构模式,又是作者逞才使气之需要。第六章,作家个体意识对剧作的渗透。中国古代文论讲究以意逆志,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发现字里行间渗透着作家强烈的个体意识,如仕与隐的抉择、民本性的历史特征、神奇的天命性以及循吏观念,恰好符合了“文如其人”的古典命题。第七章,《补天石传奇》的演出情况及艺术特色。据周乐清诗歌透露,《补天石传奇》在当时广泛演出,并且深受群众欢迎。最后,笔者从艺术特色的角度对其个性化的抒情原则和场面的冷热调剂进行了深度分析。

潘健[6](2015)在《清代廉政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廉政文化是人们对于廉政知识、信仰、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与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清代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廉政文化的内容,加强了自身的廉政文化建设。在思想方面,德治思想、修己节俭思想、民本思想、增俸养廉思想、勤政思想、权力制衡思想、教化思想的提出对廉政行为和制度建设起到了导向作用;而行政制度、俸禄制度、监察制度、用人制度、奖惩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则是廉政思想在制度方面的体现,也是对公共权力运行的良好约束;此外,诗歌、对联、民谣、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廉政社会文化则在整个王朝之中产生了一股由上而下的文化浸染之风,使廉政风气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研究清代廉政文化,不仅能更好地把握清朝的政治发展脉络,探究其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内在原因,而且也能为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华生,赵斌良[7](2014)在《贪官自杀现象的分析与应对》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官员自杀呈现高发态势,其特征既与中国人自杀的总体比例下降的规律不符,也与其他国家的官员自杀情况差异较大。1在自杀的官员中,涉贪自杀的官员数量占有较大比例。虽然贪官自杀目前还不能说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但是至少是一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反常现象,因而值得予以探讨。一、官员自杀的发生态势与涉贪自杀的公众认知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中国官员自杀的数量近年来有所增长,自杀成为官员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喝酒和意外事故死亡。尤其是2013年以来,

崔伟[8](2012)在《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之学》文中认为李觏是与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同时代的知名学者。其思想的核心是一种匡世济民的经世之学,这一经世之学是基于易学大视野而提出的。本文试图立足于易学专门之学的独特视野,全面、详尽地阐述李觏的经世之学。本论文共由六部分构成。引言。这一部分首先对李觏思想的研究概况进行检讨,进而阐述对李觏易学视野下经世之学进行研究的原因及意义,然后论述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学界对李觏的气本原说、礼论、功利思想、实学思想领域作出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贵的研究成果。但是,学界对李觏思想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学界对李觏易学思想、尤其是象数易学思想的研究还有欠缺。学界尚没有人将李觏的经世之学和背后支撑其经世之学的易学大视野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界对李觏思想研究的深入。本文的研究途径与方法有:第一,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来阐发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之学。第二,基于易学专门之学的独特品格,自觉运用象数、义理有机结合的方法解读李觏的思想。第三,在和其他学者思想有所比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展现李觏学术的独特之处。第四,深入开掘被学界所忽略的李觏诗歌辞赋中的思想,以更好地把握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之学。第五,以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的视角、从文化自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域出发,进一步深层审视李觏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第一章,时代背景和生平着述。这一章阐明了李觏所生活的时代和学术背景,叙述了李觏的生平和着述。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藩镇割据局面,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但是,赵宋王朝仍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和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致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边陲少数民族的侵扰也严重威胁着政权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潮接续了中唐的儒学复兴运动,宣扬道统,反对骈文,攘斥佛老。在易学领域,一方面,图书之学大昌,成为象数易学中的一支显学;另一方面,受王弼治《易》路数的影响,学者更加注重对易理的阐述与发挥。正是在上述历史文化语境下,李觏展开了其心路历程,并以其高度时代意识之自觉,发愤着述,孜孜探求经世济民之道。第二章,易学象数学的重建。这一章论述了李觏对易学的象数之学所作出的富有成效的重建。李觏思想的核心是一种匡世济民的经世之学,这一经世之学是基于易学大视野而提出的。易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即其象数学说。李觏重建易学的象数之学,从而为其经世之学奠定了深厚的象数学根基。他在重建易学象数学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从易学创作的根源处出发重构图书之学。依李觏之见,伏羲透过仰观俯察,近取远取,退出了河图、洛书,并据之创作八卦,从而开启了易学的源头。首先,他明确肯定了作为图书之学言说之本的河图、洛书存在的真实性,认为此二图在伏羲之时已经存在。进而,他又指出伏羲之所以能画出八卦,有三要素不可或缺:河图八方之位,洛书五行之象,宇宙万物之情状。最后,他对象形关系和大化流行的总体宇宙图景作出了不同于刘牧的思考。其二,基于特定文化价值理念凸显爻位说。八卦重为六十四卦之后,爻位的重要意义开始凸显出来。李觏基于易的爻位内涵,一方面继承了王弼的卦主说;另一方而又对刘牧的《三才图》提出批评。其三,在王弼超越繁琐象数易学之后重新推重卦气说。在李觏看来,伏羲资河图、洛书而作八卦。从此开始,易学确立起了卦气说的内涵,这一内涵在后世的易学接续创作重建者文王、周公、孔子等人那里保留了下来。他运用了六十四卦卦气说和八卦卦气说的相关理论,专门批驳了刘牧的“坎生复卦,离生姤卦”说,并对前贤尚未达成共识的“七日来复”提出了全新见解。其四,对象、数、理、占四要素中的易数作出全新思考。在批评刘牧相关识见的基础上,李觏对“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大衍之数五十”和“其用四十有九”之由来作出全新的诠释。透过以上努力,李觏重建起易学象数之学,为他对易学义理内涵的解读奠定了深厚的根基。第三章,发乎象数而归乎义理的易学学术品格的新正定。这一章首先阐发了《易传》确立的象数、义理合一理路及李觏对它的重新正定。自《易传》从象数、义理合一的基本理路对《周易》古经展开解读与诠释之后,象数和义理成为易学独特框架的一体两而,发乎象数而归乎义理成为易学的鲜明学术品格。依李觏之见,河图、洛书和起源于河图、洛书的八卦皆出自伏羲之手。伏羲作《易》的目的是为了教化万民各正其位,各得其宜。因此,他认为易学自伏羲时代起即确立了象数、义理合一之路数,这一理路被后世的文王、周公、孔子和王弼等人所继承。但是,汉代的治《易》者以及与李觏同时代的刘牧泥于象数,偏离了这一伏羲所确立的易学基本精神。在王弼易学的基础之上,李觏完成了对象数、义理一体两面不同角色的新正定。易学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之中,渐次与五行学说合而为一。世人亦多结合《周易》和五行来言说人事的吉凶。有鉴于此,基于象数、义理合一的易学学术品格,李觏进一步提出了其“吉凶由人”的吉凶观。他先指出五行“相生未必吉,相克未必凶”,继而又论证了“吉凶由人,乃《易》之教”的观点。第四章,易学视野下经世济民的政道与治道。这一章通过政治哲学中的政道和治道这两个核心范畴对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济民思想展开论述。李觏认为,从伏羲则河图、洛书而画八卦始,经世济民就是易学的核心精神,这一精神被后世的文王、周公、孔子等易学接续创作重建者所继承,成为易学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李觏亦自觉地继承并发扬了易学的经世济民精神。他先论述了整体天下意识下的政道思想。在这一政道思想中,他对君臣两种关乎政道的核心角色作了通盘思考,推出了其易学视野下的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并基于此而对如何去除君臣之蔽进行了反思。他还以一种以天下为一身的新视野来重新审视华夏与夷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诸夏腹心、夷狄手足的全新夷夏观。基于广大悉备、无所不包的易学视野,李觏从国用、教道、刑禁、官人、军卫几个方面对治道进行了反思与重塑。论文的余论部分,总结了李觏易学视野下经世之学的地位、作用及其现代价值。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我们应当以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的视角、从文化自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域出发,对李觏的学术资源进行融旧铸新,传承发扬。

杨春君[9](2014)在《钦差与清代政治变迁(1644-1850)》文中指出与有国家编制的官员相对,钦差是受皇帝差遣对皇帝负责处理事务的临时性官员。钦差起源很早,钦差的产生先于有国家编制的官员。在明清以前,常用使指代钦差。从明代始,“钦差”一词得到广泛使用,清代沿袭之。同明代一样,清代的钦差可以分为固定性钦差和临时性钦差两种。二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二者都是差遣官。清代各朝实录对临时性钦差的记载,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皇帝派遣钦差到各地处理事务,并不是只有钦差几人,而是一个钦差使团。钦差使团包括钦差、钦差的随带司员,以及钦差和随员的家人,还有巡捕官。钦差由皇帝选派,而随带司员多由钦差挑选,巡捕官由督抚选派,服务于钦差。钦差多由京官担任,钦差的选择有一定的范围限制。清代的科道官担任钦差有特殊的含义,满汉关系也影响了钦差的选择。清代派遣钦差,是为了处理某些具体的事务,或事关重大,非督抚等地方官所能处理,或皇帝在某些事件上不再信任地方官,另选派官员即钦差办理,或督抚奏请派遣钦差协助处理某些事务。某些事务本应派遣钦差处理,却未派钦差,或新任官员办理,毋庸回护,或信息交流不畅,或顾忌派遣钦差造成的不良后果。与本职品级相同官员相比,钦差的权力较大些,其政治地位也要高些。钦差到地方处理事务,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地方事务中。除了钦差办理皇帝交付的使命外,钦差还办理与使命紧密相关之事务。与使命无关之事务,钦差也可参与,如奏报雨雪、收成情形;对于钦差遇到的地方紧急事务,钦差可参与也可不参与。钦差到地方处理事务,与地方官存在三种合作模式,双方之间有合作也有冲突。为了使钦差顺利地处理事务,充分发挥钦差的作用,钦差在办理事务中遵守一定的规章,如保密、廉洁办差和回避。同有编制的官员一样,对钦差也有奖励和惩罚。在钦差出差的过程中,相关的规定并未得到完全遵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钦差在清朝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钦差经常处理的事务有审理案件、赈济灾害和河工。钦差关防在雍正年间形成,钦差关防多用于办理军务。钦差阅兵制度在乾隆年间形成。钦差的本职品级发生了变化,本职品级得到提高。多次出差的人数不断增加,“身家不清白”的钦差逐渐减少,钦差续办的事件不断增多。在众多的钦差中存在的亲缘关系也逐步显现。钦差在清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派遣钦差,解决了诸多问题,激励和震慑官员。虽然派遣了众多钦差,但钦差并没有挽回清朝衰败的总趋势。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钦差个人的局限,限制了钦差作用的发挥。在清人看来,地方行政依靠督抚等地方官而非钦差,钦差只能是地方行政的必要补充。

谢建美[10](2011)在《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文中认为晚清政府主和派是在中西剧烈冲突、战争或互动的情况下,主张用缓和而非对抗、强硬的措施与列强周旋、交涉,尽可能使中外保持和平局面的一些政府官员。如果进一步扩展的话,还涉及部分士绅和知识分子。他们是一个比较松散、甚至偶有间断的“派别”——没有正式的规章和组织机构,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有相似立场与大体一致的观点。在对外交涉中,他们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同时,又通过奏折、朝议、书信等方式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对西方产生了很多新的看法和认识,进而在晚清中外交涉和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晚清政府主和派,可以更好地挖掘和揭示当时主和的实质与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融入世界的艰难,凸显我们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些弊端。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和平的实质和含义,对我们进一步融入世界做一个有益的借鉴。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陈述和介绍了选题的意义、主和派概念界定、学术史回顾、研究方法与思路、本文的创新及不足。正文分为八大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主和派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根源及产生前东西方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为它的出现做一个铺垫。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分析了不同时期主和派的发展。晚清政府主和派是一个比较分散、甚至稍有间断的群体,其发展与晚清中外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然而,就权势、地位、人数和思想的变化来说,其发展经历了出现、“重生”、方式转变,挑战分化、挫折及全面崛起等几个大的变动。具体说来,第二章主要探究主和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发展过程。第三章主要考察了主和派在咸丰皇帝统治下的发展,认为它的发展与列强的侵略密切相关。当清政府批准“按照”条约的羁縻方针后,主和派势力终于完成了它鸦片战争之后的“重生”。第四章主要讨论中外“合作”时期主和派的人数进一步增多、范围的扩大,主和方式、主和观念及思想的转变。第五章主要探讨主和派势力在列强新挑战下经历的分化、挫折和崛起。同时,对它在各种情况下发展的表现、言论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第六章主要重点探究和剖析主和派“和”的内涵、目标以及他们主和的理由,强调其“和”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并不完全是妥协。第七章主要介绍了主和派在与列强交涉过程中的各种主张,包括羁縻、以夷制夷、以民制夷、信守条约、以商制夷等手段和方法,并将之与主战派实施的类似方法进行了比较。第八章主要介绍主和派对晚清皇权的影响,其势力在晚清各种政治纷争中的变化以及它与晚清政治进步的关系。结语:主要分析了主和派对晚清中国的影响、失败的原因、对今后发展的启示及对是否应该主和进行了初略的探析。

二、“语言行贿”也应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言行贿”也应防(论文提纲范文)

(1)财务共享模式下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控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财务共享理论
        2.1.1 财务共享概念
        2.1.2 财务共享理论
    2.2 采购成本理论
        2.2.1 采购成本概念
        2.2.2 采购成本控制内容
    2.3 集团财务管控理论
        2.3.1 集团财务管控概念
        2.3.2 集团财务管控理论
第3章 财务共享模式下海尔集团采购成本管控现状
    3.1 公司简介
    3.2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发展情况
        3.2.1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3.2.2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
        3.2.3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成效
    3.3 财务共享模式下海尔集团采购业务状况
        3.3.1 采购部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状况
        3.3.2 主要采购物资分类
        3.3.3 采购部的职责及采购流程
    3.4 财务共享模式下海尔集团采购成本现行管控措施
        3.4.1 严格审核采购管理成本
        3.4.2 利用采购信息平台降低成本
        3.4.3 供应商信息系统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财务共享模式下青岛海尔采购成本管控问题分析
    4.1 财务共享模式下采购直接成本问题分析
        4.1.1 原材料采购价格较高
        4.1.2 货运费用与装卸保险费用等成本较高
    4.2 财务共享模式下采购间接成本问题分析
        4.2.1 采购管理成本过高
        4.2.2 库存占用成本较高
    4.3 财务共享模式下采购成本影响因素分类分析
        4.3.1 财务共享采购管理体系不健全
        4.3.2 财务共享模式下采购部门机构设置与制度管理不合理
        4.3.3 财务共享模式下供应商管理不够健全
        4.3.4 采购人员专业素质及培训机会有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财务共享模式下青岛海尔采购成本管理优化
    5.1 建立健全财务共享采购成本管控体系
        5.1.1 建立健全采购成本管控体系
        5.1.2 完善采购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5.2 合理化采购流程与财务共享中心组织结构
        5.2.1 改进采购业务流程
        5.2.2 实施物资采购源地联检制度
        5.2.3 加强采购计划管理
        5.2.4 优化财务共享中心组织结构
    5.3 优化供应商采购管理
        5.3.1 供应商分类管理
        5.3.2 合格供应商准入管理
        5.3.3 供应商动态考核管理
        5.3.4 建立供应商激励机制
    5.4 优化财务共享采购人员管理
        5.4.1 重视财务共享采购人员选择
        5.4.2 加强采购人员专业培训
        5.4.3 完善采购人员绩效考核
    5.5 完善财务共享模式下采购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
        5.5.1 提高财务共享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5.5.2 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充分共享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2)晚清新疆省巡抚治疆政策研究(1884-191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立题依据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资料
        (一) 档案、文献类
        (二) 游记、日记、方志类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 重点、难点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疆建省前的局势
    第一节 晚清新疆的空前危机
        一、“大一统”天下观的蜕变
        二、新疆“内忧外患”形势
        三、沙俄强占伊犁与英、俄角逐
    第二节 海防、塞防之争与“哲德沙尔”政权的覆灭
        一、海防、塞防之争下的晚清国家安全观
        二、清军西征与伊犁的收复
    第三节 新疆建省方案的提出
        一、建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建省方案的构想
    第四节 行省制在新疆的确立
        一、“建省设抚”的实施
        二、“建省设抚”的意义
第二章 建省初期新疆巡抚的治疆政策(1884-1891)
    第一节 刘锦棠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884-1889)
        一、固防与整军
        二、吏治的整顿
        三、屯垦与税收
        四、变通政令与社会治理
        五、教育与民族交流
    第二节 魏光焘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889-1891)
        一、边防建设与国土安全
        二、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
第三章 新疆巡抚陶模、饶应祺的治疆政策(1891-1902)
    第一节 陶模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891-1895)
        一、武备与边圉
        二、发展经济与规范赋税
        三、保障社会安定发展
        四、因材施教,提倡国学
    第二节 饶应祺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895-1902)
        一、保障政治稳定
        二、加强边防安全
        三、保障经济利益
        四、教育与宗教政策
第四章 清末“新政”后新疆巡抚治疆政策(1902-1906)
    第一节 潘效苏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902-1905)
        一、晚清“新政”的施行与新疆的改革
        二、揆情审势,遴官益边防
        三、“遣客改土”欲固边防
        四、“新政”下的新疆经济
        五、安抚哈萨克,稳定民族关系
    第二节 吴引荪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905-1906)
        一、整吏治与课吏馆
        二、废止招募世袭兵
        三、理清度支,清算赃银
        四、创立近代警制
        五、兴办近代学堂
第五章 预备立宪体制下新疆巡抚治疆政策(1906-1912)
    第一节 联魁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906-1910)
        一、筹立宪,拟设谘议局
        二、惩治腐败
        三、改练新军,创立巡防队
        四、统一财政,置办工艺局
        五、严禁毒品
    第二节 袁大化的治疆之策与措施(1910-1912)
        一、拟修铁路,实边固防
        二、开辟利源,挽救财政
        三、拓宽教育视野
        四、“固本图文明”政策的失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A市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行政事业单位合同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2.1 行政事业单位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相关内涵
        2.1.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
        2.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
        2.1.3 合同业务内部控制内涵
        2.1.4 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的原则
        2.1.5 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
    2.2 合同业务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和风险点
        2.2.1 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
        2.2.2 合同业务主要风险点
3 A市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合同业务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3.1 A市文化旅游区管委会简介
        3.1.1 管委会基本情况
        3.1.2 管委会组织架构
        3.1.3 管委会合同主要分类
        3.1.4 管委会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及职责
    3.2 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3.2.1 合同订立环节
        3.2.2 合同履行与监督环节
        3.2.3 合同变更与纠纷解决环节
        3.2.4 合同归档环节
    3.3 合同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3.1 合同订立控制不严格
        3.3.2 合同履行监督机制不完善
        3.3.3 未建立纠纷解决机制
        3.3.4 归口管理不严格
        3.3.5 信息沟通不畅
    3.4 合同业务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3.4.1 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3.4.2 风险评估工作不充分
        3.4.3 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4 完善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4.1 规范资信调查和合同起草活动
    4.2 加强合同签订和用章控制
    4.3 完善合同履行监督评价机制
    4.4 建立合同纠纷解决机制
    4.5 加强合同归口管理
    4.6 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微信的治安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基本构思、难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2 微信特点、优势及治安风险特征
    2.1 微信特点
    2.2 微信优势
    2.3 微信治安风险特征
        2.3.1 微信构筑了一个虚拟与现实交融的传播环境
        2.3.2 微信模糊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
        2.3.3 微信的高普及、跨平台将放大治安风险
        2.3.4 微信治安风险的现实性未得到全面认识
3 微信治安风险分析
    3.1 微信治安风险的宏观表现
        3.1.1 基于社交平台属性的治安风险
        3.1.2 基于自媒体属性的治安风险
        3.1.3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属性的治安风险
    3.2 微信治安风险的微观表现形式
        3.2.1 微信舆情
        3.2.2 微信违法犯罪
        3.2.3 源于微信的个人信息泄漏治安风险
        3.2.4 微信插件功能的微信红包治安风险
        3.2.5 微信银行治安风险
        3.2.6 虚拟社交依赖征所引发的恐慌
        3.2.7 微信与对保密工作的影响
        3.2.8 微信支付风险
        3.2.9 微商风险
    3.3 微信治安风险的比较评估
        3.3.1 我国微信管理现状
        3.3.2 通过横向比较确认我国微信治安风险
4 微信治安风险应对
    4.1 以促进微信健康发展为治安管理理念
        4.1.1 管理措施应当柔性
        4.1.2 管理规划应当有序
        4.1.3 发挥法治与德治合力作用
    4.2 加强微信监管
        4.2.1 政府微信治理
        4.2.2 微信行业自治
        4.2.3 微信舆情防控
    4.3 加强微信大数据信息保护
    4.4 将技术性管理措施运用于常规管理
    4.5 微信犯罪防控措施
        4.5.1 法律成本控制策略
        4.5.2 社会面控制
        4.5.3 以微信服务于侦查实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周乐清《补天石传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周乐清生平及创作
    1.1 周乐清的生平
    1.2 周乐清的思想人格
    1.3 周乐清的创作
2 周乐清交游及戏曲活动考
    2.1 周乐清交游考
    2.2 周乐清的戏曲活动
3 《补天石传奇》的相关问题及创作主旨
    3.1 《补天石传奇》的着录、版本及体制
    3.2 《补天石传奇》的创作背景
    3.3 《补天石传奇》的创作主旨
4 《补天石传奇》的翻案策略
    4.1 《宴金台》等八剧的翻案策略
    4.2 周乐清关于历史剧的创作方法
5 《补天石传奇》文本研究
    5.1 角色和科白
    5.2 曲牌和曲韵
    5.3 上、下场诗之研究
6 作家个体意识对剧作的渗透
    6.1 仕与隐的抉择
    6.2 民本性的历史特征
    6.3 神奇的天命性
    6.4 循吏观念的渗透
7 《补天石传奇》的演出情况及艺术特色
    7.1 《补天石传奇》的演出情况
    7.2 个性化的抒情原则
    7.3 注重场面的冷热调剂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周乐清生平及作品简谱
附录2、《补天石传奇》宫调曲牌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6)清代廉政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清朝政治运行与廉政建设概况
二、思想文化的导向
    (一)德治思想
    (二)修己节俭思想
    (三)民本思想
    (四)增俸养廉思想
    (五)勤政思想
    (六)权力制衡思想
    (七)教化思想
三、制度文化的约束
    (一)密折制度的约束
        1.清代密折制度的形成和概况
        2.密折制度的运作和功能
        3.密折制度的廉政价值
        4.密折制度评价
    (二)俸禄制度的约束
        1.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2.清代俸禄制度评价
    (三)监察制度的约束
        1.科道合一的中央监察制度
        2.制约地方大吏的巡按制度
        3.清代监察制度评价
    (四)官吏选用制度的约束
        1.清代官员选拔中的廉政制度
        2.任用环节的廉政制度
        3.荐举责任追究制度
        4.清代官员选任中的廉政制度评价
    (五)考核奖惩制度的约束
        1.京察制度
        2.大计制度
        3.军政制度
        4.清代官员考核奖惩制度评价
    (六)法律制度的约束
        1.清代法律制度总体建设情况
        2.惩治受贿行贿制度
        3.惩治挪用公款公物制度
        4.清代惩治腐败法律制度的特点
四、社会文化的浸染
    (一)廉政诗歌、对联
        1.帝王的廉政诗歌
        2.清官廉吏们的廉政对联
    (二)廉政民谣与歌谣
    (三)章回谴责小说揭示的晚清官场腐败
        1.《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何典》
        3.其它
五、清代廉政文化特点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贪官自杀现象的分析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官员自杀的发生态势与涉贪自杀的公众认知
二、强力反腐:贪官自杀的政策背景
三、贪官自杀的动机分析
    (一) 畏罪自杀
    (二) 保护亲属和其他涉案人员不被查办
    (三) 保全贪腐所得赃款赃物
三、贪官自杀现象的应对
    (一) “防”字当头, 做好调查的保密、安保工作
    (二) “惩”字衔接, 保持惩罚措施的延续性
    (三) “挖”字破局, 挖掘以贪官自杀背后可能的犯罪线索
    (四) “堵”字断后, 启动犯罪嫌疑人死亡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8)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之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时代背景和生平着述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学术思潮
    第三节 生平着述
第二章 易学象数学的重建
    第一节 重构图书之学
    第二节 爻位说
    第三节 卦气说
    第四节 论大衍之数
第三章 发乎象数而归乎义理的易学学术品格的新正定
    第一节 《易传》确立的象数、义理合一理路及李觏对它的重新正定
    第二节 吉凶由人的吉凶观
第四章 易学视野下经世济民的政道与治道
    第一节 整体天下意识下的政道
    第二节 通变救弊的治道
    第三节 万国咸宁的王道愿景
第五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钦差与清代政治变迁(1644-185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问题意识
    四、研究设想与创新点
第一章 清代钦差的源流与清代的钦差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使”
    第二节 明代钦差的出现
        一、明代对“钦差”一词的使用
        二、明代的钦差
    第三节 清代的钦差
        一、清代的钦差
        二、清代钦差的分类
        三、《清实录》对钦差的记载
    第四节 对钦差的各种称呼
第二章 钦差使团
    第一节 钦差
        一、钦差人数
        二、钦差人选
        三、钦差赴任的途径
        四、续派钦差
    第二节 科道官:“特殊”的钦差
    第三节 满汉关系与钦差
    第四节 钦差随员
        一、随带司员的选择
        二、随带司员的职责
        三、钦差随带司员的升迁
        四、嘉道时期对随带司员的管理
    第五节 钦差及其随员的外围人员
        一、家人
        二、听命于钦差的地方官员
第三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野下的钦差
    第一节 派遣钦差的原因
        一、案情重大
        二、皇帝不信任地方官
        三、地方官奏请派钦差,协助办理相关事宜
        四、派遣钦差,表明皇帝的某种态度
    第二节 不派钦差的原因
        一、后任查办前任,毋庸回护
        二、信息交流不畅通
        三、不派钦差的实际考虑
    第三节 钦差的权力
    第四节 钦差参与地方事务
        一、与钦差所办事务有关者
        二、与钦差所办事务无关者
    第五节 钦差和地方官的合作与冲突
        一、钦差和地方官合作
        二、钦差和地方官的冲突与矛盾化解
第四章 钦差办差的相关规定
    第一节 保密
        一、需要保密的事件
        二、保密方式
        三、保密与泄密
        四、钦差秘密查访地方官
        五、钦差和珅等查办李侍尧案中的保密问题
    第二节 办差之供应
        一、地方官对钦差的供应
        二、钦差对地方官馈送的态度
        三、地方官对钦差勒索的态度
        四、清代对地方官馈送钦差的管理
        五、供应钦差与地方负担之关系
    第三节 钦差与回避制度
        一、钦差与回避制度
        二、嘉道时期钦差回避制度的窒碍难行
    第四节 对钦差的奖惩
        一、对钦差的奖励
        二、对钦差的惩罚
第五章 清代钦差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钦差办差的内容
        一、审理案件
        二、查勘灾情、赈济灾害
        三、办理河工
    第二节 钦差关防的形成与流变
        一、钦差关防的形成历程
        二、钦差关防的管理
        三、钦差关防的用途(以钦差大臣关防为例)
    第三节 钦差阅兵制度的形成与流变
        一、乾隆九年之前的钦差阅兵
        二、乾隆九年讷亲南巡阅兵与清代钦差阅兵制度的成立
        三、钦差阅兵制度的不足
    第四节 清代钦差出差的几个阶段性变化
        一、钦差本职品级的变化
        二、多次出差者人数的变化
        三、“身家不清白”的钦差
        四、钦差中的亲缘关系
        五、续办事件
第六章 钦差与清代政治生活
    第一节 钦差的作用
        一、解决地方的某些具体问题
        二、激励与震慑
        三、钦差并没有阻止清朝的衰落
    第二节 对钦差的评价
        一、钦差本身的局限
        二、地方行政依靠督抚而非钦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主和派的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主和派出现的背景
    第一节 主和思想的渊源与实践
        一、传统文化中的主和思想
        二、古代中国的主和实践
    第二节 近代中西关系的大变动
    第三节 近代中西之间的差距
        一、西方的政治革新与科技进步
        二、东方的迟滞与徘徊
第二章 主和派的出现
    第一节 主和派的产生与失败
        一、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二、失败的原因与表现
    第二节 主和派的重新出现和发展
        一、主和派的重新出现
        二、妥协羁縻下的发展
        三、战争结束后的削弱
    第三节 两次主和的比较
第三章 主和派的"重生"
    第一节 "重生"前的状况
        一、对主和势力的打压与清洗
        二、沿海"新"主和官员的出现
    第二节 "重生"的初步完成
        一、初步完成的酝酿
        二、初步完成的过程
    第三节 "重生"的巩固与完成
        一、巩固前的交涉
        二、巩固的表现与完成的过程
    第四节 主和派"重生"的特点
第四章 主和派的新变化
    第一节 中外"合作"下的发展
        一、"军事合作"与主和的增强
        二、"合作"深化与"借法自强"
    第二节 主和观念和思想的发展
        一、"守约"意识的增强
        二、"修约"问题的羁縻
        三、加强对教民的保护
    第三节 主和势力变化的剖析
第五章 跌宕起伏的变动
    第一节 日、俄挑战下的分歧和分化
        一、联日、防日的分歧
        二、和俄、协防的分歧
        三、"和""战"分化的出现
    第二节 挫折与全面崛起
        一、中法战争中的挫折
        二、甲午战争中的挫折
        三、主和派的全面崛起
    第三节 跌宕起伏的分析
        一、挑战分化的观察
        二、挫折变动的审视
        三、全面崛起的窥探
第六章 "和"的基本思想理论
    第一节 "和"内涵和目标
        一、结束和防止战争
        二、限制列强条约外侵权
        三、自身利权的重视和维护
        四、"和戎""自强"的革新意识
        五、平等友好交往的期待
    第二节 主和的理由
    第三节 简单的分析与评价
第七章 主要"制敌"思想和策略
    第一节 以夷制夷
        一、"夷俘"制夷
        二、"以夷制夷"
        三、"夷学制夷"
    第二节 "以商制夷"与"以民制夷"
        一、"以商制夷"
        二、"以民制夷"
    第三节 羁縻及变异
        一、传统羁縻中安抚方法的延续
        二、传统羁縻的变异
第八章 主和派与晚清政局
    第一节 主和派与皇权的弱化
        一、皇权"旁落"
        二、皇权下移
    第二节 主和派与晚清政治纷争
        一、主和派与"满汉之争"
        二、主和派与"叔嫂之争"
        三、主和派与"南北之争"
        四、主和派与主战派之争
    第三节 主和派与晚清政治的进步
        一、政府机构和制度的近代化
        二、与晚清进步势力的关系
结语
    一、主和派的影响
    二、主和失败的原因
    三、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语言行贿”也应防(论文参考文献)

  • [1]财务共享模式下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控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D]. 顾伟洲.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2]晚清新疆省巡抚治疆政策研究(1884-1912)[D]. 王淼.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A市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合同业务内部控制研究[D]. 李英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4]微信的治安风险分析及应对研究[D]. 周洪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4)
  • [5]周乐清《补天石传奇》研究[D]. 刘纪明.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5)
  • [6]清代廉政文化研究[D]. 潘健. 青岛大学, 2015(06)
  • [7]贪官自杀现象的分析与应对[A]. 黄华生,赵斌良. 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 2014
  • [8]李觏易学视野下的经世之学[D]. 崔伟. 山东大学, 2012(12)
  • [9]钦差与清代政治变迁(1644-1850)[D]. 杨春君. 南开大学, 2014(04)
  • [10]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 谢建美.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标签:;  ;  ;  

“口头贿赂”也应杜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