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绞痛及心电图的影响

心理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绞痛及心电图的影响

一、冠心病患者伴抑郁行心理治疗对其心绞痛和心电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宋文文[1](2021)在《通心络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胶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双心疾病提供更多思路。材料与方法:对所纳入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两组疗程均设定为5周。对试验前后两组受试者的心绞痛情况、中医证候情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归纳,并用SPSS23.0分析。结果:1.心绞痛症状及疗效:经治疗,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得到改善,试验组总的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9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及疗效: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均得到改善,试验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92%,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焦虑评分: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均得到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抑郁评分: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均得到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5.睡眠质量积分: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到提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6.研究安全性:在本次试验过程中,两组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未发生病情较前严重情况,未产生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安全指标无异常,故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可靠。结论:1.通心络胶囊联合体外反搏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伴有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及焦虑及抑郁情绪,并提高其睡眠质量。2.通心络胶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王宇[2](2021)在《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文中提出自从“双心医学”概念的提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日益受到关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业已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联系,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尚无统一公认的诊疗方案。本研究从文献整理、临床评价、网络药理学预测、动物实验验证四个方面对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指出一个新的方向。目的1.对古代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经验进行整理,梳理其病机和治法,为“益气活血解郁”法提供理论支撑。2.通过临床试验初步评价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3.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进行验证。方法1 古代文献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主,结合“超星阅读器”以及网络数据库“国学大师”,对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检索,以“胸痹”“郁证”为主题词,并制定相关限制词。将检索得到的相关古籍原文按照中医文献学整理方法,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结合文献体例进行整理。2随机对照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将6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症的患者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指南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SAQ积分)、抑郁状态(HAMD积分、PHQ-9积分)、中医证侯积分以及安全性指标。3网络药理学研究获取五龙通络解郁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疾病靶点,把两者对接得到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可能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作用网络,并对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筛选,选取关键的作用靶点,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4实验研究4.1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Ⅱ,VRI)诱导,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并通过斑马鱼行为分析仪采集斑马鱼的游行轨迹、游行距离、游行速度以及活跃时间等,观察不同浓度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4.2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通过VRI诱导,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模型,通过计算节间血管指数,评价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4.3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通过切尾建立斑马鱼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模型,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五龙通络解郁方在不同浓度下对巨噬细胞迁移及聚集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诊疗思路进行整理,发现古代医家多认为心气不足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重要病机,气滞是关键因素。通过对古代医家的用药经验整理发现,益气温阳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出现频次也最多;其次为理气类药物。活血类药物的药味虽然少,但是其出现的频次仅次于益气类药物和理气类药物之后。本次研究还发现古代医家在治疗胸痹合并情志疾病时,还运用了一定比例的祛风药物,如防风、蔓荆实、麻黄等。2随机对照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SAQ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SAQ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AS、AF、TS、DP四个维度,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PL维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AMD方面,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阻滞状态、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认知障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HQ-9方面,治疗后两组PHQ-9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侯积分方面,包括总分、主症和次症,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未出现心律失常现象(如心率增快、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QTc间期延长等)、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3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作用于VEGFA、IL6、STAT3、AKT1、MAPK1、APP、EGFR、MMP9、CTNNB1、IL-1β等97个作用靶点。选取重要程度排名前两位的VEGFA、IL6为作用靶点,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来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4实验研究4.1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在游行距离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游行距离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可增加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游行距离,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游行速度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游行速度明显减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提高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游行速度,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跃时间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活跃时间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延长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活跃时间,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游行轨迹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斑马鱼游行轨迹明显稀疏。与模型组相比,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可增加斑马鱼的游行线路,其中以VRI+100μg/mL组最明显。4.2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斑马鱼背部节间血管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五龙通络解郁方均可促进斑马鱼血管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RI+30 μg/mL(P<0.001)、VRI+100 μg/mL(P<0.001)、VRI+300 μg/mL(P<0.001)、VRI+1000μg/mL(P<0.001)]。4.3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斑马鱼尾部出现明显地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五龙通络解郁方均可减少斑马鱼尾部巨噬细胞的迁移和聚集。其中300 μg/mL组与1000 μg/mL组分别抑制了26%和31%的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0 μg/mL组与100 μg/mL组分别抑制了 7.8%和8.7%的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阳(气)不足是胸痹合并情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气郁(滞)是关键因素,病位主要在心、肝、脾。治疗以益气温阳为主,兼之以解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风药进行治疗。2.五龙通络解郁方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气虚血瘀,肝郁气滞证)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抑郁状态,且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3.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结果,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基于“络风内动-络损神伤”理论的“益气活血解郁、祛风通络止痛”法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廖真诚[3](2021)在《加味血府逐瘀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AP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方对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及焦虑状态评分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加味血府逐瘀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一病区及心血管科符合气滞血瘀型SAP合并焦虑状态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SAP常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基于对照组加服加味血府逐瘀方,疗程为2周。观察并统计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心电图改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s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及相关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完成病例共61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1)在改善患者胸闷胀痛、急躁易怒、胁胀胁痛及脘痞嗳气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降低患者心绞痛疼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心绞痛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略优于对照组,说明两组在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上均有效。(4)在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心电图疗效方面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略优于对照组,说明两组在改善患者心电图疗效上均有效。(6)HAMA量表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说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平稳,肝肾功能、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1、加味血府逐瘀方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并焦虑状态患者的胸闷胀痛、急躁易怒、胁胀胁痛、脘痞嗳气等症状。2、加味血府逐瘀方能减轻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并焦虑状态患者的心绞痛疼痛程度、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减低硝酸甘油用量。3、加味血府逐瘀方能降低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并焦虑状态患者的HAMA量表评分,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4、加味血府逐瘀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李令康[4](2020)在《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心医学,即心理心脏病学(psychocardiacology),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疾患与心脏病的深层联系,也包括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关联。基于中医学“形神一体”的观念,以及“心主血脉”、“心藏神”的藏象理论,所谓“双心”本是一个整体,中医一直在实践着“双心”同治。近年来,中医在双心医学领域的开展了一定的临床实践和理论阐释工作。目前中医对双心疾病病机主要有营卫不和、肝失疏泄、五脏互损几种认识,治疗上以脏腑辨证为主,但尚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构建。本研究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中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为运用经方治疗双心疾病开拓思路,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研究第一部分论述了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中医学对心脏与心神关系的认识。第二部分对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出心神病症伴发心胸病症的双心疾病相关证候,分析其证候规律和病机特点。第三部分是对《伤寒杂病论》中基于原方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对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双心疾病、常见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从中筛选出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有效方剂。在讨论部分,着重总结和提炼双心疾病的病机和证治规律。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伤寒杂病论》中的双心疾病相关证候有:胸中窒,烦;胸满,默默,心烦;胸满,烦惊,谵语;悸;烦,悸;惊,悸;心痛,烦;胸中痛,喜太息。2.基于原方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有:桂枝甘草汤证、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四逆散证。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有:桂枝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人参汤/理中丸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半夏厚朴汤证、黄连阿胶汤证、乌梅丸证、桂枝茯苓丸证。3.双心疾病是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常在“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两方面的反映,发病过程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其病机可归纳为四类:(1)营卫不和,心气受损;(2)枢机不利,气滞心胸;(3)本经自病,心君受邪;(4)痰瘀内阻,使道不通。4.治法上,双心疾病初期注重调和营卫;发展期注重解郁疏机,顾护中焦;深入期一方面注重扶助真阳,交通心肾;另一方面扶正驱邪,利水、活血、化痰以恢复使道、经脉之通畅。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次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双心疾病相关病症、方证,阐明了证候特征与证治规律。首次系统挖掘现代临床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有效方剂,为运用经方治疗本病开拓了思路。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研究双心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中医病机演变,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5](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认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苟小江[6](2020)在《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观察分析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三科门诊或病房的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的患者。纳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19例纳入试验组,19例纳入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含服冠心丹参滴丸,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含服冠心丹参滴丸模拟剂;基础治疗为美国心脏病协会冠心病指南接受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两组均口服10丸/次,3次/天,连续服用12周;受试者在基线、治疗第4周、第12周共访视3次,治疗前中后测试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结果:1.纳入研究的基线资料本研究共计纳入符合标准的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患者38例,试验组19例,对照组19例。男性患者27例,占总人数的71.05%,试验组13例,对照组14例;女性患者1 1例,占总人数的28.95%,试验组6例,对照组5例。共纳入青年人2例,占总人数的5.26%;中年人19例,占总人数的50%;年轻老年人17例,占总人数的44.74%。试验组青年人0例,中年人9例,年轻老年人10例;对照组青年人2例,中年人10例,年轻老年人7例。试验组患者冠心病介入术平均病程为(63.00±47.54)月,对照组患者冠心病介入术平均病程为(53.63±51.61)月。非体力患者36例,占总人数的94.74%;体力患者2例,占总人数的 5.26%。2.PHQ-9量表研究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Q-9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0.003,P=0.954;研究中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Q-9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0.079,P=0.782;研究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Q-9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34.002,P<0.001,两组的患者抑郁状态均改善,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研究开始时与研究中期的PHQ-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后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研究中期与研究结束时的PHQ-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2周疗效优于治疗4周;研究开始时与研究结束时的PHQ-9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改善。对照组研究开始时与研究中期的PHQ-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后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研究中期与研究结束时的PHQ-9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2周疗效优于治疗4周;研究开始时与研究结束时的PHQ-9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改善。3.GAD-7量表研究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GAD-7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0.010,P=0.920;研究中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GAD-7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10.558,P=0.004<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GAD-7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62.559,P<0.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时间因素对GAD-7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研究开始时与研究中期的GAD-7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时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状态;研究中期与研究结束时的GAD-7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疗效优于治疗4周;研究开始时与研究结束时的GAD-7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时患者的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对照组中时间因素对GAD-7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研究开始时与研究中期的GAD-7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时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状态;研究中期与研究结束时的GAD-7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开始时与研究结束时的GAD-7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时患者的焦虑状态明显改善。4.SAQ量表研究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0.061,P=0.808;研究中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23.120,P<0.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98.334,P<0.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时间因素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研究开始时与研究中期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好转;研究中期与研究结束时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疗效优于治疗4周;研究开始时与研究结束时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2周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明显好转。对照组中时间因素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2.冠心丹参滴丸可以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

余梅平[7](2020)在《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明确诊断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疗效、心绞痛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减分率疗效、HAMD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aire,SAQ)评分、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情况。运用SPSS2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积分、HAMD评分、SAQ五大项评分、HR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失眠、多愁善感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及多愁善感症状积分降低幅度更显着(P<0.05)。3.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HAMD减分率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HAMD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显着(P<0.05)。7.SAQ五大项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显着(P<0.05)。8.HRV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DNN、SDNNindex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显着(P<0.05)。9.安全性指标: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1.益气活血开心汤可显着缓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心悸、失眠及多愁善感等抑郁情绪,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2.益气活血开心汤可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HRV,进而发挥抗心绞痛及抗抑郁作用有关。

郭喜平[8](2020)在《“理气通腑法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痛合并便秘(肝郁腑实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理气通腑法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痛合并便秘(肝郁腑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材料与方法:对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便秘(肝郁腑实型)诊断标准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共计66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进行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标准化治疗方案和对症处理,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降脂类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理气通腑法(自拟方)治疗,每日一剂,每日2次,早晚分服,每次200ml。每个组均进行14天的治疗,之后再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具体包括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便秘(大便性状及排便时间等)症状的缓解等方面疗效观察。结果:1.在心绞痛疗效方面,两组受试者都得以改善(P<0.05),具体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心电图方面,都具有疗效且效果(P<0.05),但并无较大差距(P>0.05)。3.在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两组受试者减停率均有所下降(P<0.05),具体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在中医证候方面,两组受试者都得以改善(P<0.05),具体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在便秘情况方面,两组受试者都得以改善(P<0.05)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每个组完成14天观察后,发现各组患者各个方面的症状都有所改善,并且试验组更优。尤其是心绞痛(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分级变化)、心电图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减停率、中医证候以及大便性状及排便时间等方面均有所改善。2.理气通腑法自拟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便秘(肝郁腑实型)安全且有良好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王瑞[9](2020)在《冠心煎Ⅰ号干预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状态(气滞血瘀型)的疗效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冠心煎Ⅰ号干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状态(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病例来源于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研究过程中因未完成治疗和转院使两组各脱落1例,最终完成试验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煎Ⅰ号”,两组疗程均为6周。对两组患者的胸(闷)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HAD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记,所有数据资料使用SPSS20.0分析处理。结果1.胸(闷)痛症状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胸(闷)痛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胸(闷)痛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胸(闷)痛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1,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3.单项中医症状评分:两组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头晕、烦躁易怒、叹息、纳谷、不寐、便秘均得到改善,组内对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对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发现,治疗组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更显着,尤其在烦躁易怒、纳食、不寐、便秘方面,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HAD量表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HAD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1,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5.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未出现异常,证明冠心煎Ⅰ号治疗双心疾病安全性较高。结论本研究表明冠心煎Ⅰ号配合常规西药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的双心疾病上,能明显改善患者胸(闷)痛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李文静[10](2019)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绞痛发作及其心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临床表现为胸前疼痛,多发生于患者劳累或情绪激动的时候,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次数的增加和疼痛程度的加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严重的可能会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本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食习惯、家族史、肥胖、大量饮酒和吸烟等均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危险因素引发心绞痛及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不完全相同,了解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会有很大帮助。以往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因此,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提高治疗疗效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并以临床经验提前预知潜在的风险,给患者提供合理的、个性化、主动预防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研究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此项护理措施的效果及可行性,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引。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焦虑自评量表(S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及抑郁自评量表(S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评分、生活质量、满意度等。研究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χ2=4.009,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疼痛评分、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2(2,3)次/周vs 6(4,8)次/周,2(1,4)分vs 5(1,4)分,2(1,4)min vs 6(5,8)min](P<0.05);SAS、SD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39.10±5.12)分vs(51.39±7.34)分,(39.20±6.41)分vs(47.27±8.32)分](P<0.05);观察组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例数,显着低于对照组[(χ2=4.93,P<0.05)];社会功能缺陷功能量表(SDSS)各维度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0.85±0.12)分 vs(1.40±0.16)分,(1.13±0.09)分 vs(1.51±0.03)分,(1.56±0.36)分 vs(3.02±0.51)分,(0.76±0.13)分 vs(1.71±0.22)分,(0.83±0.12)分 vs(1.32±0.21)分,(0.89±0.02)分 vs(2.05±0.04)分,(1.09±0.11)分 vs(1.78±0.30)分,(0.79±0.14)分 vs(1.85±0.30)分](P<0.05)。观察组对预见性护理模式治疗的总体满意度达1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6.9%(χ2=19.65,P<0.05)。研究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效果显着,可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心绞痛发作,改善心功能分级,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患和谐。

二、冠心病患者伴抑郁行心理治疗对其心绞痛和心电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患者伴抑郁行心理治疗对其心绞痛和心电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通心络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潜在发病机制
        3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认识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辨证分型
        3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胸痹合并情志病症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范围
        2.2 检索工具及方法
        2.3 检索策略
    3 检索结果
    4 行文体例
    5 文本类型
    6 原文整理
        6.1 方药治疗类
        6.2 针灸治疗类
    7 数据统计
        7.1 药物种类分析
        7.2 药物属性分析
        7.3 药物气味分析
    8 总结分析
        8.1 病因病机
        8.2 治疗方法
    9 结论
    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纳入病例基线比较
        2 疗效分析
        3 安全性观察
        4 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作用靶点预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相关平台、工具
        2.2 五龙通络解郁方中化合物及其潜在靶点预测
        2.3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靶点预测
        2.4 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靶点预测
        2.5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2.6 基因富集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成分及作用靶点
        3.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疾病靶点
        3.3 五龙通络解郁方-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关系图
        3.4 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3.5 五龙通络解郁方主要单味药物的成分及作用靶点
        3.6 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作用靶点的GO分析
        3.7 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作用靶点的KEGG分析
    4 讨论
        4.1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主要作用靶点
        4.2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主要作用通路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结论
    实验二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观察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实验三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观察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实验四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观察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加味血府逐瘀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AP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方案
    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心绞痛分级诊断标准
        2.3 焦虑状态诊断标准
        2.4 中医诊断及证候辨证标准
        2.5 中医量化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剔除、脱落、终止病例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观测指标
        5.1 疗效性指标
        5.2 安全性指标(附表3)
    6 记录不良反应
    7 疗效判定标准
        7.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7.2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7.3 硝酸甘油疗效判定标准
        7.4 硝酸甘油停减率
        7.5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7.6 HAMA焦虑量表评分判定标准
    8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病例一般人口学特征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1.4 心绞痛分级比较
    2 治疗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
        2.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心绞痛疗效比较
        2.5 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
        2.6 心电图疗效比较
        2.7 HAMA评分比较
        2.8 HAMA减分疗效比较
    3 安全性观测指标
        3.1 受试者生命体征
        3.2 安全性相关的化验指标
    4 不良反应记录
讨论
    1 立题背景
    2 加味血府逐瘀方的组方及分析
    3 加味血府逐瘀方及相关药物的药理研究
    4 研究结果讨论
    5 创新点、问题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冠心病合并焦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发病机理
        1.1 西医病因病理
        1.2 中医病因病机
    2 西医治疗
        2.1 药物治疗
        2.2 非药物治疗
    3 中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非药物治疗
        3.3 预防调摄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双心疾病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中医学对“双心”的认识
    1.1 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临床特点
    1.2 中医学对心脏与心神关系的认识
2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研究
    2.1 《伤寒论》中心神症状与心胸症状
    2.2 《金匮要略》中心神病症与心胸病症
        2.2.1 心神症状与心胸症状
        2.2.2 心神疾病
        2.2.3 心胸疾病
    2.3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原文证候分析
        2.3.1 胸中窒,烦
        2.3.2 胸满,默默,心烦
        2.3.3 胸满,烦惊,谵语
        2.3.4 悸
        2.3.5 烦,悸
        2.3.6 惊,悸
        2.3.7 心痛,烦
        2.3.8 胸中痛,喜太息
3 基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研究
    3.1 桂枝甘草汤证
    3.2 栀子豉汤证
    3.3 小柴胡汤证
    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3.5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3.6 小建中汤证
    3.7 炙甘草汤证
4 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
    4.1 桂枝汤证
    4.2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4.3 当归四逆汤证
    4.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4.5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4.6 大柴胡汤证
    4.7 柴胡桂枝汤证
    4.8 人参汤/理中丸证
    4.9 四逆汤证
    4.10 真武汤证
    4.11 四逆散证
    4.12 半夏泻心汤证
    4.13 半夏厚朴汤证
    4.14 黄连阿胶汤证
    4.15 乌梅丸证
    4.16 桂枝茯苓丸证
讨论
    1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的规律与特点
        1.1 心神、心胸病症与六经病
        1.2 心神、心胸病症与杂病
    2 《伤寒杂病论》方在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领域应用规律
    3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方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3.1 营卫不和,心气受损
        3.1.1 营卫不和与心脏病证
        3.1.2 营卫不和与心神病证
        3.1.3 辨治絜要
        3.2 枢机不利,气滞心胸
        3.2.1 枢机不利与心脏病证
        3.2.2 枢机不利与心神病证
        3.2.3 气机郁滞与火热内郁
        3.2.4 辨治絜要
        3.3 本经自病,心君受邪
        3.3.1 本经自病与心脏病证
        3.3.2 本经自病与心神病证
        3.3.3 辨治絜要
        3.4 痰瘀内阻,使道不通
        3.4.1 水饮
        3.4.2 血瘀
        3.4.3 痰饮
        3.4.4 辨治絜要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伤寒论》心神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二 《伤寒论》心胸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三 《金匮要略》心神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四 《金匮要略》心胸症状相关原文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6)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 中医对抑郁焦虑的认识
        3. 中医对冠心病与抑郁焦虑关系的阐释
        4. 中医药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
        1. 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发病机制
        2 冠心病与抑郁焦虑关系的阐释
        3. 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纳入研究的基线资料比较
        2. PHQ-9疗效比较
        3. GAD-7疗效比较
        4.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疗效比较
        5. 不良反应
    讨论
        1. 方药讨论
        2. 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分析
        3. 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综述一 西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概述
        1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
        2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2.1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2.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失调
        2.3 内皮功能损伤
        2.4 血小板活性增强
        2.5 炎性因子的影响
        3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西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心理干预
        3.3 运动疗法
        3.4 生物反馈疗法
        4 小结
    综述二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概述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 中医对抑郁障碍的认识
        3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认识
        4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
        5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治法
        5.1 益气活血、解郁安神
        5.2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5.3 行气化痰、活血通络
        5.4 补气养血、宁心安神
        6 中医外治
        7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终止标准
        1.8 处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基本资料比较
        3.3 疗效比较分析
        3.4 安全性指标
    4 分析与讨论
        4.1 治法依据
        4.2 组方分析
        4.3 益气活血开心汤方解
        4.4 药理学研究
        4.5 研究结果分析
        4.6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干预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理气通腑法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痛合并便秘(肝郁腑实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文献综述中西医对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参考文献
引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
    2 试验结果
    3. 安全性指标评价
    4. 剔除和脱落
第四章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2. 方药分析
    3. “理气通腑法自拟方”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9)冠心煎Ⅰ号干预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状态(气滞血瘀型)的疗效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临床治疗及合并用药控制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数据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
        3.3 疗效对比
        3.4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双心疾病的认识
        1.1 研究现状
        1.2 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2.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双心”效应的中医学认识
        2.1 冠心病、焦虑抑郁的病名、病机认识
        2.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焦虑情绪的中医学联系
        2.3 双心疾病病因病机研究
        2.4 辨证施治
    3.从肝郁气滞立论依据
    4.立方依据及方药释义
        4.1 立方依据及组方特点
        4.2 “冠心煎Ⅰ号”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导师临床经验运用
    6.研究结果分析
    7.安全性分析
    8.小结
    9.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冠心病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发病因素
    2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3 临床分型及表现
    4 冠心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双心疾病的中医药认识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双心疾病的病名认识
    2 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3 辨证分型
    4 双心疾病的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绞痛发作及其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一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技术路线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研究对象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3 研究对象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4 研究对象SAS、SDS评分对比
    5 研究对象发生冠心病碎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比
    6 研究对象SDSS功能障碍人数对比
    7 研究对象出院满意度对比
四 讨论
五 小结
    1 主要结论
    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正念疗法在双心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表1 患者一般资料的采集
附录表2 Framingham危险评分及危险分层
附录表3
附录表4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附录表5 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冠心病患者伴抑郁行心理治疗对其心绞痛和心电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通心络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D]. 宋文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D]. 王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加味血府逐瘀方治疗气滞血瘀型SAP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D]. 廖真诚.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D]. 李令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6]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术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D]. 苟小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益气活血开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D]. 余梅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理气通腑法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痛合并便秘(肝郁腑实型)疗效观察[D]. 郭喜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冠心煎Ⅰ号干预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状态(气滞血瘀型)的疗效观察研究[D]. 王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绞痛发作及其心功能的影响[D]. 李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心理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绞痛及心电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