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丹防治白菜毛虫效果试验

鹿丹防治白菜毛虫效果试验

一、绿丹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绍勇[1](2016)在《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防治及其衍生物杀虫构效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竹子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经济损失大,生态风险高,但其防治却无专用药剂可用。天维菌素(Tenvermectin)是由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MHJ1011产生的一类新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活性更优,毒性更低。论文以天维菌素为有效成分,研制竹林专用剂型,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开展林间药效试验及使用技术研究;对天维菌素等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活性位点进行结构衍生、合成系列化合物;以竹笋夜蛾、竹螟、竹金针虫、竹螨等竹林主要害虫为供试靶标,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将为竹子虫害防治开发专用的绿色农药产品。(1)测定了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竹笋夜蛾、竹螟、竹金针虫、竹螨室内活性。天维菌素具较高杀虫活性,优于阿维菌素、米尔贝霉素等同类化合物,LC50值分别为2.99、0.07、276.52、20.32 mg/L,是开发竹子专用杀虫剂的首选化合物;以松节油、油酸甲酯为绿色溶剂,研制了2%天维菌素绿色乳油,两种溶剂能够很好的抑制天维菌素在阳光下的降解作用,对天维菌素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研制了2%天维菌素微乳剂配方研究,建立了质量指标检测,各项指标合格。以2%天维菌素微乳剂、2%天维菌素绿色乳油、4%天维菌素水分散粒剂分别对竹织叶野螟、毛竹叶螨、竹金针虫进行林间试验。2%天维菌素微乳剂注干防治竹织叶野螟,防治90 d后,在安吉、临安等3个试验园区防治效果分别为85.79%、87.97%、91.78%。天维菌素可在竹体内快速传导,注干后5天在竹体含量最高为0.45±0.03 mg/kg。2%天维菌素绿色乳油喷雾防治毛竹叶螨,以20mg/kg剂量防治15 d后防治效果达93.12%,与普通2%天维菌素乳油相比,持效期更长;4%天维菌素水分散粒剂撒施防治竹金针虫,40 kg/hm2剂量撒施1年后防效仅为68.29%。天维菌素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对竹笋无残留,因此可根据害虫的发生期灵活选择施药时间。(2)采用衍生合成等方法,获得天维菌素类化合物96个。收集天维菌素产生菌S.avermitilis MHJ1011工程菌代谢物产物及其他同类化合物36个;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酸催化水解等方法,在活性修饰位点C-4’、C-4’、C-13、C-5进行合理的结构改造,合成氨化,肟化等60个衍生物。以天维菌素为原料,建立了乐平霉素,甲氨基天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氨基天维菌素的合成路线,新衍生物的结构经1H NMR,LC-MS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测定了96化合物对竹子虫害竹笋夜蛾、竹螟、竹金针虫、竹螨杀虫活性,杀虫活性较好。乐平霉素A4、4’’-epi-NHCH3-天维菌素B苯甲酸盐对试虫活性较优;天维菌素B对竹织叶野螟活性、毛竹叶螨活性最好,LC50值分别为2.99mg/L、0.07 mg/L;4’’-epi-NHCH3-天维菌素B苯甲酸盐对笋夜蛾、竹金针虫活性最优,LC50值19.52 mg/L、265.47 mg/L。(3)阐明了化合物结构与杀虫活性的构效关系。天维菌素类化合物,C-13位二糖基对该类化合物活性较重要。对竹织叶野螟,毛竹叶螨,竹笋夜蛾,竹金针虫,母体单体化合物活性LC50值分别是单糖基取代单体化合物、C13-OH-单体糖苷类化合物的2-3.5、3.5-8倍;羟基或者氨基极性基团取代C-13,活性下降;在4"-位引入酰基、氨基等官能团进行修饰,不仅可保持母体化合物的所有性质,还可改变化合物的溶解性、传导性、稳定性,并扩大其杀虫活性;C5-OH的保持对该类化合物活性较重要。母体化合物活性对竹笋夜蛾、竹金针虫与5-肟化单体化合物活性LC50值相当,5-羰基取代单体化合物较差;C-25的取代基链长保持适度长度,活性更优,当杂环取代基团对其活性影响不大,天维菌素B、阿维菌素B1a对四种靶标害虫的活性更优。理想分子天维菌素结构为C-13保持二糖基;C-5保持羟基;C-25保持2碳、3碳烷基链长或引入杂环基团;4’-引入脂溶性基团或其他利于母体化合物传导性的基团如氨基酸等,对天维菌素结构溶解性、传导性、稳定性及杀虫谱更有意义。论文研发出叶面喷雾施用的2%天维菌素绿色乳油、竹腔注射的微乳剂产品、开展4%天维菌素水分散粒剂对地下害虫的防治。阐明其结构与杀虫活性的构效关系,筛选出对竹子害虫有高活性的天维菌素B,乐平霉素,甲氨基天维菌素苯甲酸盐、乙酰氨基天维菌素等化合物。论文研究对竹林害虫专用杀虫剂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鹏,李西文,董林林,陈士林[2](2016)在《植物源农药研发及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文中指出中药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是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以植物源农药为代表的生物农药安全、环保,有利于中药材的无公害生产和质量提高。目前植物源农药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升温的契机下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尽管基础研究薄弱,因其低毒安全和生态无污染,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该文综述了中药材生产中植物源农药研发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存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策略性建议。植物源农药的研发有望成为解决中药材农残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的利器,促进中药产业源头的健康发展。

曾驰[3](2016)在《茶皂素用于防治茶尺蠖的研究》文中指出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作为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危害大、爆发集中、防治困难,现阶段对茶尺蠖的防治多以化学防治为主,易造成环境污染、人畜中毒等问题。茶皂素是从山茶科植物种子或其种子经榨油后提取出来的一类含有结构糖和结构酸的五环三萜类皂甙,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现阶段多被用作农药助剂。本实验室所研制的新型茶树植物源杀虫剂"查正清"的主要成分为30%茶皂素。为更好地开发与利用植物源杀虫剂"查正清",扩大其防治对象,我们开展了利用茶皂素防治茶尺蠖的研究与实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以茶叶干粉、酵母粉为主成分,配以维生素、蔗糖、琼脂配置成的人工饲料,可以满足茶尺蠖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人工饲料所饲养的茶尺蠖在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发育历期、雌性比例、产卵期、卵孵化率与茶树嫩梢相比均无差异(P>0.05)。雌性比(雌:总)(0.42)(P=0.828)、卵孵化率(90.50%)(P=0.493)、化蛹率(94.67%)(P=0.282)和羽化率(94.54%)(P=0.363),与茶树嫩梢所饲喂的茶尺蠖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采用人工饲料饲喂的茶尺蠖,其成虫寿命(6.40d)、平均蛹重(111.66mg/头)和单雌卵量(263.3粒)均极显着高于茶树嫩梢所饲喂的茶尺蠖(P<0.01),其生物学指标均基本保持稳定。茶尺蠖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在2种饲料之间无差异。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茶尺蠖种群增长处于正常水平。2.茶皂素水溶液对茶尺蠖幼虫及蜘蛛的室内毒性测定:采用叶片浸药饲虫法测定了茶皂素水溶液对茶尺蠖幼虫的毒杀作用。同时,测定了 30%茶皂素水溶液表面残留对三突伊氏蛛Ebrechtella tricuspidata与白斑猎蛛Evarchaparalbaria的趋避作用,以50%丁醚脲乳油(1500×)与2.5%联苯菊酯乳油(750×)做对照化学杀虫剂。结果表明,茶尺蠖在取食茶皂素水溶液处理的叶片后,活动量降低,针刺反应不明显;虫体萎缩,变黑死亡。茶皂素水溶液对茶尺蠖幼虫的毒杀效果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00mg/mL茶皂素溶液处理96h后,茶尺蠖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4.08%。与对照(蒸馏水)相比,30%茶皂素对三突伊氏蛛存在一定的趋避作用,但对三突伊氏蛛的趋避率极显着的低于丁醚脲乳油(p<0.01)和联苯菊酯乳油(P=0.001),30%茶皂素对白斑猎蛛无趋避作用(P=0.69)。3.30%茶皂素水剂对茶尺蠖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茶园蜘蛛的影响:以50%丁醚脲乳油(1500×)、2.5%联苯乳油(750×)为对照化学杀虫剂,清水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 30%茶皂素水剂对茶尺蠖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茶园蜘蛛的影响。研究表明,30%茶皂素水剂对茶尺蠖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5d时达到最高,达到77.59%,防治效果极显着的高于化学药剂对照组。30%茶皂素水剂在实际防治效果不低于50%丁醚脲乳油及2.5%联苯乳油;持效期与50%丁醚脲乳油相当,长于2.5%联苯乳油。施用30%茶皂素水剂的小区内,共有园蛛科、蟹蛛科、跳蛛科、球蛛科、皿蛛科、管巢蛛科、漏斗蛛科7个科的蜘蛛共计14头,蜘蛛的种类和数量与对照差异不大,高于50%丁醚脲乳油和2.5%联苯乳油。30%茶皂素水剂对蜘蛛的影响很小。4.茶皂素水溶液对茶尺蠖幼虫体内解毒酶、靶标酶和保护酶的抑制作用:使用不同浓度的茶皂素水溶液饲喂茶尺蠖3龄幼虫后,使用试剂盒测定了茶尺蠖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茶皂素溶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体内GSTs活力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在较低浓度时,起诱导作用,达到一定浓度处理后,随时间增加抑制GSTs活力,150mg/mL茶皂素水溶液处理24h时GSTs的诱导率最高,为92.94%,96h时表现出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71%,300mg/mL茶皂素水溶液处理12h时对GSTs的诱导率为88.23%,96h时表现出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6.15%;对AChE活力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75mg/mL茶皂素水溶液处理12h时的抑制率最高,为37.83%;对CarE活力有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300mg/mL茶皂素水溶液处理48h时抑制率最高,为39.84%;对POD活力影响较小。

徐婉莉[4](2012)在《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文中提出温州地区设施栽培种植的蔬菜以茄果和瓜类蔬菜为主,有番茄、茄子和黄瓜等,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趋势。本研究论文对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基地主要蔬菜的病虫害进行调查,进一步对蔬菜的三种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试验,提出了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以为温州地区设施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意见。1.通过对温州5个设施栽培蔬菜基地点的调查,发现设施蔬菜的主要病害为:十字花科蔬菜病害13种,其中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发生最为严重;茄果类病害30种,其中以灰霉病、青枯病发生最为严重;瓜果类蔬菜病害15种,其中以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最为严重。病害发生特点为:根际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连作障碍;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和花器病害;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病害;一些间歇性病害成为了常发性的病害;一些生理性病害日益严重。2.温州市设施栽培瓜果蔬菜生产中有20多种常见的害虫,地上害虫主要是蔬菜潜粉虱、蓟马、叶蝇、蚜虫、红蜘蛛等,地下害虫主要是韭蛆、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上述害虫已广泛分布在温州市各种植区,预计害虫的危害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烟粉虱目前在温州市处于点片分布,虽然危害面积暂时不大,但预计近几年烟粉虱有可能上升为温州市瓜果蔬菜面临的第一大害虫,极有可能暴发成灾并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引起多种蔬菜病毒病的流行。另外,随着叶菜类蔬菜越冬、促早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蜗牛、黄曲条跳甲等害虫的危害正在进一步加重。3.通过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甘蓝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筛选出三种能较好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分别为50%扑海因、40%施佳乐和0%腐霉利;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有72.2%普力克,64%杀毒钒;1.8%阿维菌素乳油是防治烟粉虱的较理想药剂。4.针对温州市主要蔬菜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设施栽培蔬菜的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要求,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方案: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流行迅速、为害严重,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设施栽培的优势,通过人为调节设施中的环境气候,制造不利于病菌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把病菌控制在发生为害之前。对于设施栽培蔬菜虫害治理对策为:以作物系统为中心,以优化作物生态环境与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为目标,开展重要害虫的危害性与风险性评估工作,实施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辅助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构建立体的无害化治理模式。

张春艳,谭琳,袁河清[5](2009)在《茶尺蠖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方面对近20年来茶尺蠖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刘元宝[6](2009)在《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我国种植业中最具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山东省蔬菜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粮食的产值,成为山东种植业中的第一大产业。然而,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变更,设施农业、保护地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上自然气候变化和植物品种变更及化学农药的大面积使用等原因,生物灾害,特别是蔬菜病虫害,严重威胁了蔬菜产品的生产、加工、食用和出口。本文针对出口蔬菜生产需要,通过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调查,以及对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试验研究,明确了山东省重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探明了多种措施对病虫发生、产量和农残的影响;研究了频振式杀虫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防虫网等物理措施控制作用;筛选出7种生物制剂和12种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查清了山东省出口蔬菜基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天敌种类、分布、并评价优势种;探明了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2查清了山东省出口蔬菜基地目前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应用技术、施药种类及主要施药方式。3明确了作物品种、肥力、栽培方式等农业措施对病虫发生、产量和农残的影响。4明确了频振式杀虫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防虫网等物理措施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5通过实验,筛选出7种生物制剂和12种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研究明确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陆致平,丁瑞芬,何海华[7](2007)在《0.3%老·甲维盐ME防治甘蓝害虫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春夏季节十字花科蔬菜上害虫危害十分严重,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等,田间发生量很大,加之世代交替,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对自行研制开发的0.3%老·甲维盐微乳剂在去年试验有效的基础上,2006年对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0.3%老·甲维盐微乳剂,《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组研制开发;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

张春艳[8](2006)在《湖南省茶叶农残调查及防治茶尺蠖药剂筛选研究》文中指出茶叶中较高的农药残留量是当前茶叶生产中面临的严重问题,为了加大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监控力度、分析残留来源和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本试验对2002-2005年湖南省680个茶叶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如下: 1.从茶类统计结果看,红茶有84.1%的农残检出率,超标率达15.6%;绿茶农残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75.5%和26.1%。 2.从农残检测项目来看,S-421、氰戊菊酯、甲氰菊酯、高氰戊菊酯是当前我省出口茶叶检出率和超标率排前列的农残指标。 3.绿茶的4项农残指标以湘北茶区S-421检出率最高,达到25.57%。湘东茶区也有较高的S-421检出率,其次为高氰戊菊酯,检出率为7.95%。湘中茶区以高氰戊菊酯检出率居高,为7.39%,其次为氰戊菊酯,检出率5.11%。红茶的4项农残检出率也以湘北茶区最高,检出以高氰戊菊酯为主,其次为S-421。湘中茶区农残检出率也较高。 4.14个茶叶鲜叶样均检测到S-421、氰戊菊酯、高氰戊菊酯,但不超标;其他农残指标均未检测出。 茶树虫害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茶尺蠖是湖南省各茶区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特别严重。本试验对防治茶尺蠖的药剂进行了筛选,主要结果如下: 1.室内生测结果表明,0.2%甲维盐、10%除尽和0.3%印楝素对茶尺蠖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475mg/L(48h)、9.877mg/L(48h)和8.02mg/L(72h),其次为2.5%抑太保,LC50值为25.954mg/L,是所筛选的药剂中毒力表现最高的4个药剂。 2.田间试验表明,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甲维盐)、10%除尽是防治茶尺蠖幼虫的高效药剂。甲维盐2000倍和除尽2000倍浓度对茶尺蠖幼虫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95.99%和88.93%。 3.建议使用0.2%甲维盐2000倍,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10%除尽

付颖,王常波,叶非[9](2005)在《我国苦参碱农药研究应用概况》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苦参碱农药作为杀虫剂及杀菌剂在我国的生产、研究与应用概 况,并讨论了目前苦参碱农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贾晓红[10](2005)在《苦豆子中苦参总碱的提取及纯化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新疆野生苦豆子的籽为原料,研究了溶剂浸提、微波提取等不同方法对苦参总碱提取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了苦参总碱较适的提取溶剂和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法考察辐射时间、溶剂浓度、豆籽粒度、浸提时间对苦参碱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提取方案为辐射时间20s、乙醇浓度65%、原料粒度70 目、提取时间7h,苦参碱提取率可达75%。实验中采用了分光光度比色、薄层层析等分析检测方法,对全疆不同地区的苦豆籽中苦参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五家渠地区苦豆籽中苦参碱含量最高。通过对阳离子树脂富集的研究,确定了浓缩提取苦参总碱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了苦参总碱的抑菌性实验,结果表明苦参总碱对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深入研究了苦参总碱分离纯化方法,认为氧化铝层析柱是进一步分离和纯化总碱中各组分的有效方法。深入研究了柱分离纯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各项参数,通过薄层色谱对所得结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结晶纯度进行分析,确定了获得高纯度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有效方法,所得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结晶纯度均高于98%。

二、绿丹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丹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防治及其衍生物杀虫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竹子病虫害研究进展
        1.1.1 竹子病害发生与危害概况
        1.1.2 竹子害虫发生和危害概况
        1.1.3 竹子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1.1.4 竹子病虫害的防治
    1.2 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农用抗生素发展情况
        1.2.2 十六元大环内酯抗生素发展概况
    1.3 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合成及活性概况
        1.3.1 阿维菌素类结构修饰
        1.3.2 米尔贝霉素结构修饰
    1.4 杀虫构效关系研究
    1.5 农林业应用概况
    1.6 天维菌素研究现状
    1.7 论文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1.7.1 论文的提出
        1.7.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7.3 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防治作用研究
    2.1 前言
    2.2 天维菌素对竹林害虫室内活性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结论与讨论
    2.3 天维菌素制剂研制
        2.3.1 材料与方法
        2.3.1.2 仪器
        2.3.1.3 制剂配制方法
        2.3.1.4 冷贮和热贮含量检测
        2.3.2 结果与分析
        2.3.2.1 2 %天维菌素绿色乳油配方研究及质量指标
        2.3.2.2 2 %天维菌素微乳剂配方研究及质量指标
        2.3.2.3 2 %天维菌素微乳剂指标检测
        2.3.3 结论与讨论
    2.4 天维菌素林间试验及残留动态分析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天维菌素类化合物衍生合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
        3.1.2 试剂与材料
        3.1.3 合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和讨论
第四章 天维菌素类化合物杀虫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天维菌素类化合物室内活性测定
        4.2.2 杀虫构效关系研究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附图

(2)植物源农药研发及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源农药分类
    1.1 除草剂
    1.2 杀虫剂
    1.3 抑菌剂
    1.4 土壤改良剂
    1.5 生长调节剂
2 植物源农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机遇和挑战
    2.1 发展机遇
    2.2 面临的挑战
        2.2.1 基础研究薄弱
        2.2.2 市场化推广面临挑战
        2.2.3 农药生产监管环节薄弱
        2.2.4安全性
3 中药材生产过程中植物源农药发展方向
    3.1 技术整合及转化
    3.2 扩大登记及新剂型开发
    3.3 联合用药
    3.4 终端建设
4 展望
    4.1 转变传统研发模式,扩大药源
    4.2 药肥兼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4.3 药效评价模式转变
    4.4 作用机制研究

(3)茶皂素用于防治茶尺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源杀虫剂的概述
        1.1 植物源杀虫剂概念
        1.2 植物源杀虫剂的有效成分
        1.3 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1.3.1 毒杀作用
        1.3.2 忌避与拒食作用
        1.3.3 抑制生长发育作用
        1.3.4 引诱作用
        1.4 植物源杀虫剂的植物资源
        1.5 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
    2 茶尺蠖的生态学特性、危害及其防治
        2.1 茶尺蠖的生态学特性及危害
        2.2 茶尺蠖的防治
    3 茶皂素在农药方面的研究
        3.1 茶皂素的理化性质
        3.2 茶皂素直接作为生物活性成分
    4 茶树植物源杀虫剂"查正清"的研究概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人工饲料配方及配制方法
        1.3 茶尺蠖饲养方法
        1.4 茶尺蠖生长发育状况的测定
        1.5 实验种群生命参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饲料饲喂对茶尺蠖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2.2 人工饲料饲喂对茶尺蠖虫蛹发育的影响
        2.3 人工饲料饲喂对茶尺蠖成虫繁殖特性的影响
        2.4 人工饲料饲喂对茶尺蠖发育历期的影响
        2.5 不同饲料饲喂茶尺蠖生命参数表
    3 讨论
第三章 茶皂素水溶液对茶尺蠖幼虫及蜘蛛的毒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皂素溶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的活性
        2.2 30%茶皂素水剂对两种蜘蛛的驱避作用
    3 讨论
第四章 30%茶皂素水剂防治茶尺蠖幼虫的田间小区试验及对茶园蜘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1.3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30%茶皂素水剂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
        2.2 30%茶皂素水剂对茶园蜘蛛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茶皂素水溶液对茶尺蠖幼虫体内酶活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1.3.2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
        1.3.3 昆虫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1.3.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1.3.5 蛋白含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1 30%茶皂素溶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GSTs活力的影响
        3.2 30%茶皂素溶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乙AChE活力的影响
        3.3 30%茶皂素溶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CarE活力的影响
        3.4 30%茶皂素溶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过POD活力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茶尺蠖幼虫人工饲料研究
        1.2 30%茶皂素溶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茶园蜘蛛的影响
        1.3 30%茶皂素水剂的田间小区试验
        1.4 茶皂素水溶液对茶尺蠖3龄幼虫体内酶活力的影响
    2 讨论
    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农业的概念
    1.2 设施栽培蔬菜研究进展
    1.3 国内设施栽培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栽培设施科技含量低
        1.3.2 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缺乏理论基础与量化指标
        1.3.3 与我国相适应的大棚优化控制软件缺乏
        1.3.4 我国温室建设上盲目性很大
        1.3.5 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
    1.4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及防治概况
        1.4.1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
        1.4.2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防治
    1.5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概况
        1.5.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面积、主要基地分布
        1.5.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主栽种类及品种
        1.5.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1.5.4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6.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基地选择
        2.1.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调查
        2.1.2.1 调查的蔬菜种类
        2.1.2.2 调查方法
        2.1.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虫害调查
        2.1.3.1 调查的蔬菜种类
        2.1.3.2 调查方法
        2.1.4 病虫害危害程度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1.1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1.2 茄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1.3 瓜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2.2.2.1 鳞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2 鞘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3 同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4 双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5 缨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6 直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7 螨类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8 软体动物类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特点
        2.3.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的蔬菜病害发生的差异性
        2.3.1.1 设施栽培蔬菜灰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危害期延长
        2.3.1.2 设施栽培蔬菜根结线虫病成为新的常发病害
        2.3.1.3 设施栽培蔬菜青枯病发生形成二个高峰期
        2.3.1.4 根肿病、晚疫病(菌)侵害的寄主发生了演变
        2.3.1.5 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
        2.3.1.6 枯萎病演变为瓜类蔬菜常发性的土传病害
        2.3.2 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危害特点
        2.3.2.1 设施栽培蔬菜的根际病害日益严重,引发连作障碍
        2.3.2.2 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和花器病害
        2.3.2.3 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病害
        2.3.2.4 设施栽培蔬菜的一些间歇性病害成为了常发性的病害
        2.3.2.5 设施栽培蔬菜的生理性病害日益严重
    2.4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危害
        2.4.1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危害情况
        2.4.1.1 美洲斑潜蝇
        2.4.1.2 烟粉虱
        2.4.1.3 小菜蛾、夜蛾
        2.4.1.4 瓜绢螟、豆野螟
        2.4.2 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的发生趋势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温州地区大棚番茄、黄瓜和甘蓝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1.2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1.3 甘蓝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2.2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2.3 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
        3.2.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
    4.1 改善设施,应用新技术
        4.1.1 银黑双色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4.1.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栽培蔬菜上的应用
        4.1.2.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4.1.2.2 主要应用效果
    4.2 严格检疫
    4.3 选择优抗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4.4 农业防治措施
        4.4.1 培育壮苗
        4.4.2 轮作换茬
        4.4.3 清洁田园,做好棚室消毒处理
        4.4.4 应用嫁接栽培
        4.4.5 进行生态调控
        4.4.5.1 茄果瓜类疫病与灰霉病的生态控制
        4.4.5.2 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生态控制
        4.4.5.3 烟粉虱的生态控制
    4.5 物理防治
    4.6 辅助生物防治
    4.7 合理化学防治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种类和生产现状
    5.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
    5.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虫害
    5.4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番茄、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
    5.5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
    本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茶尺蠖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防治
2. 化学防治
3. 生物防治
    3.1 茶尺蠖天敌资源的研究
    3.2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NPV) 的形态学、生物学、毒性、安全性等方面作了研究报导[29]。
4. 综合防治

(6)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状况
    1.3 国外研究状况
    1.4 山东蔬菜生产基本状况
    1.5 生产中存在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山东省出口蔬菜生产概况调查
    2.2 山东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调查
        2.2.1 生姜玉米螟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2 大蒜灰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3 蔬菜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4 大蒜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5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6 大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7 牛蒡白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8 牛蒡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3 山东省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2.3.1 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2.3.2 物理措施试验研究
        2.3.3 生物措施的试验研究
        2.3.4 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出口蔬菜生产概况调查
        3.1.1 出口蔬菜种植方式
        3.1.2 出口蔬菜病虫主要防治对象与害虫天敌优势种
        3.1.3 出口蔬菜病虫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与化学药剂
        3.1.4 出口蔬菜田用药水平现状调查
    3.2 山东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研究
        3.2.1 生姜玉米螟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2 大蒜灰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3 蔬菜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4 大蒜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5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6 大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7 牛蒡白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8 牛蒡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3 山东省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3.3.1 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3.3.2 物理措施试验研究
        3.3.3 生物措施的试验研究
        3.3.4 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对应章节

(8)湖南省茶叶农残调查及防治茶尺蠖药剂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茶叶农残现状研究
        2.2 茶叶农残检测技术
        2.3 茶尺蠖防治研究进展
第一章 湖南省茶叶农残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取样方法
        1.2 茶叶农药残留检测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茶区调查取样结果
        2.2 不同茶区茶叶卫生状况统计
        2.3 13项检测指标农残超标统计
        2.4 茶类农残统计
        2.5 各茶类13项农残检测项目统计
        2.6 各茶区不同茶类主要农药残留超标情况比较
        2.7 茶叶鲜叶农残情况
第二章 防治茶尺蠖药剂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供试药剂
        1.3 供试昆虫的来源及饲养
        1.4 初步毒力测定方法
        1.5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1.6 防治茶尺蠖幼虫的盆栽药效试验
        1.7 防治茶尺蠖田间小区试验
        1.8 大田试验
        1.9 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步毒力测定
        2.2 室内毒力测定
        2.3 茶尺蠖盆栽药效试验结果
        2.4 小区试验结果
        2.5 大田试验结果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 湖南省茶叶农药残留情况
    2 防治茶尺蠖高效药剂筛选研究
    3 讨论
        3.1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3.2 茶叶农残控制对策
        3.3 杀虫剂对茶尺蠖的毒力测定技术因素
参考文献
附表 A
附表 B
附表 C
附表 D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9)我国苦参碱农药研究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苦参中的生物碱成分
2 苦参碱农药生产状况
3 苦参碱制剂作为杀虫剂的应用研究概况
4 苦参碱制剂作为杀菌剂的应用研究概况
5 问题探索与展望
    5.1 产品中活性成分复杂,组成尚不完全确定。
    5.2 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5.3 剂型单一。
    5.4 科研速度缓慢。

(10)苦豆子中苦参总碱的提取及纯化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苦参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2 实验方法与内容
        2.1 工艺流程
        2.2 苦参总碱的浸提条件的选择
        2.3 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苦参总碱
        2.4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苦参碱的标准的标准曲线
        3.2 苦豆子不同部位苦参碱的含量
        3.3 苦参碱在不同产地中的含量
        3.4 最佳浸提溶剂的确定
        3.5 有机溶剂浸提苦参碱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3.6 均匀实验结果
        3.7 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苦参总碱的研究
        3.8 苦参总碱提取方法的比较
第二章 苦参总碱的抑菌性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
        1.2 菌种
        1.3 培养基
        1.4 试剂
        1.5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苦参碱含量测定
        2.2 滤纸片法测定苦参总碱的抑菌作用
        2.3 苦参碱的抑菌作用
        2.4 苦参总碱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2.5 苦参总碱抑菌活性的影响
        2.6 苦参总碱对致病菌作用时间与抑菌率的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苦参总碱的抑菌作用
        3.2 苦参总碱的最低抑菌浓度
        3.3 苦参总碱抑菌活性的影响
        3.4 苦参总碱对致病菌作用时间与抑菌率的关系
第三章 苦参总碱的纯化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分析测定方法
        1.2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纯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纯化的研究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绿丹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维菌素对竹子害虫防治及其衍生物杀虫构效关系研究[D]. 张绍勇. 浙江农林大学, 2016(05)
  • [2]植物源农药研发及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现状[J]. 张鹏,李西文,董林林,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9)
  • [3]茶皂素用于防治茶尺蠖的研究[D]. 曾驰. 湖北大学, 2016(06)
  • [4]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D]. 徐婉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5]茶尺蠖防治研究进展[J]. 张春艳,谭琳,袁河清. 科技信息, 2009(31)
  • [6]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刘元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7]0.3%老·甲维盐ME防治甘蓝害虫的效果[J]. 陆致平,丁瑞芬,何海华. 上海蔬菜, 2007(01)
  • [8]湖南省茶叶农残调查及防治茶尺蠖药剂筛选研究[D]. 张春艳. 湖南农业大学, 2006(12)
  • [9]我国苦参碱农药研究应用概况[J]. 付颖,王常波,叶非.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5(12)
  • [10]苦豆子中苦参总碱的提取及纯化技术的研究[D]. 贾晓红. 新疆农业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鹿丹防治白菜毛虫效果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