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亚宁[1](2021)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年龄45~65周岁,平均年龄(57.95±4.18)周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组(对照组,C组)和全身麻醉+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C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S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给予0.2%罗哌卡因4ml。观察两组患者入室时(T1)、切皮后1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时(T4)4个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4个时间点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S组患者HR和MAP在T2、T3、T4时均明显低于C组,P<0.05;(2)肠鸣音恢复时间:S组肠鸣音恢复时间[(39.20±3.04)h]短于C组[(56.40±2.99)h],P<0.05;(3)肛门排气时间:S组肛门排气时间[(59.70±2.13)h]短于C组[(81.58±2.20)h],P<0.05;(4)术后腹胀发生率:S组腹胀发生率(6.7%)低于C组(30%),P<0.05;(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S组各个时间点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减小术中循环波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杜晓楠[2](2021)在《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单纯针刺与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效果,为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的患者中筛选,就诊时间段为2019年6月到2020年11月,且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肝阳上亢型颈性眩晕患者68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选取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双),天柱(双),内关(双),三阴交(双),太溪(双),太冲(双),侠溪(双)行针刺治疗(患者先取坐位,针刺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余穴位采取仰卧位针刺治疗),每天治疗一次,每次针刺时间为30分钟,针刺15分钟后行针,总治疗时长为10天。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在疗程第1天和第6天先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然后行针刺治疗,余8天只进行针刺治疗,总治疗时间为10天。ESCV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评分,中医症状评分、TCD检测、血流变等观测指标在第1天治疗前及第10天治疗结束后评估,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选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行统计学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各疗效指标经SPSS25.0分析结果如下:1.治疗前,对两组病例的中医症状总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0天后再次把两组组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10天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总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前,对两组病例ESCV评分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两组组内ESCV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两组间ESCV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治疗前,对两组VBA的Vm、Vp、Vd观察数据行统计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0天后,对照组组间VBA的Vm、Vp、Vd观察数据行统计学比较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组间VBA的Vm、Vp、Vd行SPSS25.0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指标行统计学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4.治疗前,分别对两组病例血流变各指标行统计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0天后,两组血流变各指标行统计学比较,全血黏度:低切5、全血黏度:高切200、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全血黏度:低切1、压积及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黏度:中切50及血浆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与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两种疗法均能够有效的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性眩晕,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疗效更佳,在短期内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改善明显,且治疗过程具有安全性,是值得临床推广的;2.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能明显改善肝阳上亢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血流变等指标。

石月[3](2021)在《偏振光治疗仪和神经阻滞作用于星状神经节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星状神经节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在本研究中,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20例女性甲状腺患者(18-60周岁),这些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了甲状腺手术治疗,ASA分级为I-II级,BMI≤30kg/m2。借助于随机数字法的方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划分成三组,每组40人,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右侧红外偏振光治疗组(H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H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使用红外偏振光照射右侧星状神经节10min;S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借助于星状神经节阻滞超声定位颈6横突水平面,准备4ml的0.2%的罗哌卡因用于麻醉。采用气管插管下静吸复合麻醉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结束后0.5h(T6)、2h(T7)、8h(T8)、24h(T9),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概率同时实时记录在手术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其他观察指标为:患者入室时刻(T0)、介入治疗15min后(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即刻(T3)、手术结束即刻(T4)、气管拔管即刻(T5)、术后30min(T6)时刻的HR和MAP;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后拔管时间、拔管后出现呛咳的概率和具体的呛咳程度。结果:本次试验共收集120例患者的数据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2.在T6-T9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的概率:在T6时刻,三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C组和S组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3.在T6-T9时刻的头晕头痛发生率:在T6时刻,三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C组和S组差异有意义(P<0.05)。4.在T6-T9的疼痛情况:在T8时刻,从VAS评分上来看,C组与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与S组VAS评分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气管导管拔除时间:C组与H组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5);C组与S组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5)。在患者气管拔除以后,C组、H组、S组呛咳发生率依次是62.5%、47.5%和22.5%。三组组间的比较,结果表明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C组和S组的差异有意义(P<0.05)。6.在T0-T6时刻MAP和HR:比较患者的不同时刻的心率,在T3时刻,C组和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刻,C组和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和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的不同时刻的血压,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麻醉阻滞可以减少女性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以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不适感。偏振光治疗仪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作用于星状神经节均可在气管导管插管及拔管时的减少术中患者的心率波动。

方雨心[4](2021)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在行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以及术中探查牵拉胃肠道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从而影响心肌功能,增加麻醉和手术的风险,这一点在老年患者中尤为明显。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对麻醉药物敏感性增加,并且存在器官储备能力及代偿能力的下降,因此,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特别是在气管插管和术中探查牵拉胃肠道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有几种方法用于减少胃肠道手术患者麻醉及手术操作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如通过艾司洛尔、拉贝洛尔、硝酸甘油、可乐定等药物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此外,利多卡因用于咽喉部表面麻醉同样可以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而在手术操作如术中探查牵拉胃肠道时,增加麻醉药物剂量来抑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是较常见的做法。然而,这些技术的结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星状神经节由颈下神经节和第一个胸神经节融合或毗邻而成。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于头部、颈部、面部、上肢、肺、气管、心脏及血管的腺体中。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已被用于控制疼痛和治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各种疾病,还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此外,作为交感神经阻滞术,手术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抑制副交感神经,从而抑制胃肠道功能,SGB可能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其恢复。因此,本研究探讨SGB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麻醉及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别设定SGB麻醉组(SGB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监测分析心血管反应相关的参数,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梗阻发生率等指标。方法选取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一名没有参与后续研究的麻醉助理使用计算机生成的表格进行了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2组(n=40):SGB组于麻醉前以0.25%罗哌卡因行右侧第六颈椎水平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Control组,C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检查信息、术中记录患者T0(入室)、T1(插管前)、T2(插管后)、T3(切皮时)、T4(探查牵拉胃肠道)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 values,RPPs)变化,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随访患者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驻留时间、PACU舒芬太尼用量、镇痛补救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首次排气时间、首次出现肠鸣音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肠梗阻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选择择期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86例,排除中途退出及不符合病例后,共纳入80例患者进行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VAS评分、PONV发生率、镇痛补救发生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刻,C组患者RPPs>12000,与基线值和SGB组相比,C组患者在T2、T4时刻RPPs显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GB组患者PACU驻留时间、术后首次出现肠鸣音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着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降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麻醉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并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是一种较好的麻醉辅助方式。

张杰[5](2021)在《颈交感干离断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脑血管栓塞后再通、心衰纠正、休克纠正、微循环再通以及心肺复苏可能引起脑缺血,恢复缺血区域的血供,再灌注损伤可能加剧脑功能障碍,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交感神经阻滞方法,可使支配区域内的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而且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但其是否可通过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待探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90 min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颈交感干离断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及作用机理,为临床上应用星状神节阻滞治疗存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风险的患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5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重24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颈交感干离断组(TCST组)。2.Sham组行手术操作但未插入线栓,IR组行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90 min恢复灌注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CST组行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即刻离断颈交感干。3.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6、12和24 h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β浓度;于脑缺血再灌注24 h时,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比、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皮质区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D68、Iba-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皮质区细胞形态学变化及MRI检测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1.与Sham组比较,IR组和TCST组各时间时间点血清TNF-α、IL-6和IL-1β浓度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CST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和IL-1β浓度均降低(P<0.05)。2.与Sham组比较,IR组和TCST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CST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均降低(P<0.05)。3.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的凋亡情况:与Sham组比较,IR组和TCST组皮质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CST组皮质区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4.与Sham组比较,IR组和TCST组脑组织CD68、Iba-1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TCST组脑组织CD68、Iba-1蛋白表达下调(P<0.05)。5.与Sham组比较,IR组和TCST组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脑组织病理损伤均加重;与IR组比较,TCST组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脑组织病理损伤均显着减轻。结论1.颈交感干离断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2.颈交感干离断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崔常雷[6](2020)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上肢动脉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管吻合术后局部微环境较为多变,因其局部血流动力学及流体力学皆不稳定,血栓形成的风险很高。结合既往对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相关研究,利用其独特的生理学特性,通过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双向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上肢动脉血管损伤后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本研究主要由临床和动物实验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家兔SGB模型血栓形成的影响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家兔肱动脉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实验对象:成年家兔60只,雄性41只,雌性19只,体重(3.2±0.3)kg。动物造模:首先制备家兔动物SGB模型,出现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减小证明造模成功。实验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阻滞组(每组各20例)。模型组:首先对成年家兔进行建模;建立SGB成年家兔模型后,给与麻醉药物干预,不行离断血管吻合术。对照组:首先对成年家兔进行建模;建立SGB成年家兔模型后,未给与麻醉药物干预,行离断血管吻合术。阻滞组:首先对成年家兔进行建模;建立SGB成年家兔模型后,给与麻醉药物干预,行离断血管断吻合术。模型组、对照组手术前给予生理盐水1.0ml/12h,阻滞组手术前给予0.25%布比卡因1.0ml/12h,生理盐水组、阻滞组在造模后3d行肱动脉离断吻合术。分别于造模前、术后即刻、4h、12h、24h各时间节点耳缘静脉采血2ml,3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80℃冻存。观测指标:1)多普勒超声检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静息状态下、手术后4h、24h各时间节点测量吻合口远端3cm处肱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2)分别于造模前、术后即刻、术后4h、术后12h及术后24h各时间节点,通过ELISA法检测各时相点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变化规律;3)分别于造模前、术后即刻、术后4h、术后12h及术后24h各时间节点,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去甲肾上腺素(NE)及氧化亚氮(NO)。统计方法:统计变量中,正态分布的计量变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则以以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法表示。统计变量中的计数变量数据均采用率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多组间计量变量差异性比较采用ANOVA分析及LSD-t检验(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test(非正态分布);两组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性分析用Student’s t test(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 test(非正态分布)。连续时间节点的观测比较采用RM-ANOVA方差分析,并进行Bonfonni校正,计算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本研究所有假设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存在显着性,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统计分析应用SPSS25.0软件(SPSS Inc.Chicago,IL,USA)以及R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多普勒频谱检测结果:静息状态下,阻滞组较对照组和模型组PSV,EDV均增加。PI,RI三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4h对照组和阻滞组较模型组比较,PSV,,EDV,PI均明显下降。2)生化检测:阻滞前、阻滞后、4h、12h、24h时间节点与模型组比较,阻滞组和对照组TNF-α、NE、NO水平于术后4h开始升高,IL-6、MDA、SOD水平于12h开始升高,持续至24h。阻滞组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显示IL-6和TNF-α表达较高,而SGB治疗组显示不同程度地降低。TNF-α表达显着增加,在SGB组中更显着,持续时间更长。对照组IL-6升高并且SGB后IL-6增高;SGB处理后IL-6蛋白水平显着降低,而TNF-α蛋白水平不会明显改变。SGB可能会发生抑制早期过度炎症反应,提示SGB可能参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的调节。4)电镜观察结果:术后电镜观察显示阻滞组吻合口缝线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覆盖面积均小于对照组。结论:1)SGB有助于减少血管吻合口血栓的形成2)SGB减少血管吻合口血栓的形成的机制可能与增加局部血管内流速、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应激反应和调节细胞因子平衡有关。本研究表明SGB可能主要受益于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对交感神经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不仅能够增加吻合口局部血流量,还可以通过调控炎性因子、抑制交感神经等局部微环境改变,介导血管吻合后血栓形成的积极影响,改善临床预后结局。据我们所知,SGB应用于前臂血管吻合术后减少血栓形成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疼痛、微循环和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但交感神经相关的前臂动脉区域支配着感觉和微循环在以往研究中已经确定,这也可能为本研究结论提供解释。因此,可以推断可能是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疗效。第二部分: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人体上肢动脉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目的:观察SGB对上肢血管吻合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验证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2月-2019年12月上肢动脉血管损伤急诊需行血管吻合术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19-52岁,平均年龄为(36.72±3.71)岁)。研究方法:通过随机化分组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20)和阻滞组(N=20)。两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阻滞组:术前行SGB(超声引导颈7入路SGB)。对照组:常规术前操作(未行SGB),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不设背景计量)。观测指标:1)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性别、年龄(岁)、居住属性、经济状况及吸烟史。2)入院时辅助检查指标包括:白蛋白(g/L)、淋巴细胞绝对值(109/L)、血红蛋白(g/L)、胆碱酯酶(U/L)及红细胞计数(1012/L)。3)合并症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及冠心病;4)相关参数:住院时间(天)及治疗费用(万元)。5)肱动脉超声:分别观测阻滞前(基础值)、阻滞后即刻、术后4h、术后24h及术后48h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6)生化指标:术前、术后24h及48h各个时间节点TNF-α,IL-6,MDA,SOD,NE及NO含量。7)VAS评分: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在本研究中,神经阻滞液由电子镇痛泵持续泵注,注药速率精确,患者自控。8)动脉血气分析乳酸含量: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动脉血乳酸值。9)血管危象发生率(%)。10)血管吻合术后存活率:吻合术后血管是否存活是根据吻合术后血管存活的评定标准,即术后血运、色泽、温度等指标与正常一样,判定为存活。统计方法:统计变量中,正态分布的计量变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则以以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法表示。统计变量中的计数变量数据均采用率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性分析用Student’s t test(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 test(非正态分布)。所有假设检验采用双侧检验,计算95%CI,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25.0软件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1)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中性别、年龄(岁)、居住属性、经济状况以及吸烟史等因素组间无明显差异,基线可比。2)入院时辅助检查指标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胆碱酯酶及红细胞计数等因素组间无明显差异,基线可比。3)合并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及冠心病等因素组间无明显差异,基线可比。4)相关参数:住院时间(天),治疗费用(万元)SGB组优于对照组。5)肱动脉超声:阻滞前基线可比;阻滞后,SGB组较对照组PSV,EDV,PI均增加。RI组间无明显差异。6)生化检测:术前、术后24h、术后48h时间节点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TNF-α、NE、NO水平于术后4h开始升高,IL-6、MDA、SOD水平于12h开始升高,持续至24h。SGB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VAS评分:SGB组优于对照组。8)动脉血气分析乳酸含量:SGB组优于对照组。9)血管危象发生率(%):SGB组优于对照组。10)血管吻合术后存活率:SGB组优于对照组。结论:SGB应用于前臂血管吻合术能够减少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提高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局部血管内流速、降低血管阻力,减少血管痉挛及血栓发生,减少应激反应和调节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贾莲明,胡引芳,余文富[7](2020)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脑部血液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胆囊切除术老年病人脑部血液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电力医院就诊行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进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时(T1)、建立气腹时(T2)、胆囊切除即刻(T3)和气管拔除时(T4)各个时点,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值(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生成率(LacPR)和β-淀粉样多肽-42(Aβ-42)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抬头时间及两组在术前、术后1 d、3 d、5 d和7 d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76±1.38)min、拔管时间(8.09±2.37)min、苏醒时间(11.61±3.62)min和抬头时间(16.34±2.4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48±1.63)、(9.68±2.55)、(13.53±4.18)、(18.68±3.18)min(均P<0.01)。两组术前MMSE和VA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的MMSE水平均较术前显着降低(P<0.01),术后3~7 d两组MMSE水平均较术后1d出现显着上升(P<0.01),而观察组的MMSE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术后1 d两组VAS水平较术前显着升高(P<0.01),术后3~7 d两组的VAS水平较术后1d出现显着下降(P<0.01),而观察组的VAS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两组在T0时点的MAP、HR、SjvO2、Da-jvO2、CEO2、GluER、LacPR和Aβ-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对照组T1~T4时点的MAP、GluER和LacPR水平明显低于同组T0时点及观察组(P<0.01),而HR在T1~T4时点明显高于T0和观察组(P<0.01);观察组SjvO2在T1~T4时点的较T0和对照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Da-jvO2和CEO2在T1~T4时点较Da-jvO2和CEO2T0时点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T1~T4时点的Aβ-42水平较T0时点出现明显升高(P<0.01),而观察组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T1~T4时点两组SpO2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病人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血液动力学具有稳定作用,有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灌注和能量代谢,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董静[8](2020)在《电针内关穴对星状神经节电活动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星状神经节阻滞是近年来疼痛学科开展的一种实用性非常广泛的临床技术,可用于心血管疾病、慢性疼痛和失眠等疾病的治疗。但星状神经节毗邻颈部大血管、胸膜及椎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损伤、胸膜损伤、局麻药物误入椎管或局麻药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能否采用一种替代模式达到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相似的效果一直是疼痛学科关注的要点。本研究基于针刺内关穴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相似的临床效应及内关穴与星状神经节间的解剖联系,推测内关穴与星状神经节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星状神经节放电动物模型,采用电针刺激内关穴,采集星状神经节电活动,拟证实电针内关穴可抑制星状神经节放电效应,达到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相似的电活动抑制效应,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找到一种更加安全便捷的替代疗法。第一部分建立大鼠星状神经节放电监测模型方法:选取6-7周龄的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重230-270g。大鼠麻醉后,分离左侧星状神经节,将其悬挂于铂电极,连续采集星状神经节放电频率和振幅。分别于麻醉成功即刻(T0)、星状神经节悬挂于铂电极即刻(T1)及其后的10min(T2)、20min(T3)、30min(T4)记录大鼠心率和呼吸频率。于T1-T4记录星状神经节放电频率和振幅数据,T4记录结束后采用0.2%利多卡因0.2ml对星状神经节行局部浸润,5min后(T5)记录放电频率和振幅,以及心率和呼吸频率。将大鼠出现Horner征(表现为左侧上睑下垂、眼裂变小)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记录阻滞成功的例数。结果:2只大鼠死亡,28只纳入实验观察。T0-T5大鼠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5均获得呈阵发簇状、节律较规则的星状神经节电活动,T1-T4的放电频率和振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5放电频率减慢、振幅降低,与T1-T4时比较P<0.01。28只大鼠均出现左侧Horner征,阻滞成功率100%。结论:成功建立了星状神经节放电监测动物模型,获取了稳定神经电信号。第二部分电针内关穴对星状神经节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6-7周龄的健康SD大鼠90只,雌雄不限,体重230-270g。随机分为9组,低频(2Hz)10min组(Group L10)、20min组(Group L20)、30min组(Group L30);中频(50Hz)10min组(Group M10)、20min组(Group M20)、30min组(Group M30);高频(100Hz)10min组(Group H10)、20min组(Group H20)、30min组(Group H30),每组10只。麻醉后暴露左侧星状神经节,将其置于铂电极。根据分组选取不同的电针内关穴刺激频率及刺激时长,记录针刺前(T0)和针刺结束即刻(T1)大鼠心率和呼吸频率,及星状神经节放电频率和振幅。结果:1、90只大鼠纳入实验观察,T0-T1大鼠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0时各组星状神经节放电频率和振幅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各组星状神经节放电频率减慢、振幅降低,与T0比较,L10、L20及L30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2、相同针刺时长不同针刺频率的比较:(1)针刺时长为10min时,H1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M10组及L1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M1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L1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针刺时长为20min时,H2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M20组及L2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M2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L2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针刺时长为30min时,H3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M30组及L3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M3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L3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相同针刺频率不同针刺时长的比较:(1)针刺频率为2Hz时,L3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低于L20组及L10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2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低于L10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针刺频率为50Hz时,M3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M20组及M1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M2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M1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针刺频率为100Hz时;H3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H20组及H1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H2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低于H10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4、不同针刺时长不同针刺频率的比较:H10组放电频率和振幅低于M20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针刺时长及针刺频率的相关性分析:针刺时长、针刺频率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是影响星状神经节电活动的显着性因素(P<0.001)。针刺时长、针刺频率与星状神经节放电活动抑制率相关系数rs>0.5,P<0.001。不同针刺时长不同针刺频率,但总电刺激量相同时(H10组与M20组),星状神经节放电活动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内关穴对星状神经节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针刺时长、针刺频率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是影响星状神经节电活动的显着性因素,星状神经节活性抑制程度与针刺时长、针刺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且可能与总电刺激量有关。

俞欣[9](2020)在《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研究目的:前瞻性研究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脏复跳后肺动脉压的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30天死亡率等的影响。明确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改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的作用;并探讨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病人52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电脑软件随机分为SGB组(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0.9%生理盐水星状神经节阻滞)。所有患者术前均排除局麻药过敏、激素使用及发热等影响炎症应激反应的疾病史。其中一例SGB失败,一例再次体外,最终共有5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所有手术都由同一治疗组成员完成,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案。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术前心功能、运动耐量、术前射血分数、术前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压、SGB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及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输血量、停机后肺动脉及复跳后房颤、室颤发生率;术后情况(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30天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氧合损伤、肾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出血、认知功能等)并行Clavien Dindo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变量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发现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一共50例患者纳入统计,每组25例。超声引导下的左侧SGB操作安全,无一例患者出现血肿、喉返神经麻痹、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年龄、性别、BMI、ASA分级、心功能、疾病种类以及手术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SGB组行阻滞后10Min收缩压短暂下降(142.96±15.16vs 128.48±18.29,P<0.05)。2、两组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转流时间、阻断时间、术中血量、术中血制品使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SBG组患者复跳后平均肺动脉压显着下降(4.32±7.71mm Hg vs 1.80±5.87mm Hg,P<0.05),室颤发生率明显下降(12%vs 36%,P<0.01)。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SBG组患者氧合损伤、谵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拔管时间,SBG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射血分数、术后Troponin I升高程度,30天死亡率比较,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SBG组略少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两组行Clavien Dindo并发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SGB组Clavien Dindo III-IV严重并发症评分明显降低(24%vs 4%,P<0.01)。4、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评级显着增加患者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P<0.01)。性别、年龄、吸烟史、ASA>3、SGB、插管时间、运动耐量<3是导致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而运动耐量<3是导致术后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左侧SGB操作安全,无一例患者出现血肿、喉返神经麻痹、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下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复跳时肺动脉压,减少复跳时室颤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心律失常、谵妄、低氧血症等的发生率,减轻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统计分析发现男性、高龄、吸烟史、SGB、拔管时间是心脏术后Clavien Dindo III-IV级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运动耐量<3是心脏术后III-IV级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超声引导下左侧SGB可以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其康复。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由于外科创伤、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免疫抑制,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改善心脏术后预后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神经-内分泌-免疫(Neuroendocrine-Immune,NI)网络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而交感神经系统在维持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稳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BG)通过对交感阻滞实现对机体炎症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已经在动物和人体中得到证实。在第一分题临床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SBG可以显着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其严重程度,改善预后。本部分聚焦CPB后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初步探索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减少严重并发症可能的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控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严重并发症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5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纳入此研究。具体分组、麻醉方法及手术方式详细情况详见第一部分。记录两者患者术后24小时内白细胞计数、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数,比较两组患者24小时内SIRS的发生率。通过动态测量阻滞前(T1)及阻滞后6h(T2)、1d(T3)和5d(T4)四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浆TNF-α、IL-1β、IL-10等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探索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减少严重并发症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符合24小时内SIRS诊断单项标准WBC>12×109/L或HR>90bmp患者,SGB组有所减少,但两者相比未达统计学意义。体温和呼吸指数相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GB有效下调CPB术后6小时升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26+2.60 vs 89.5+3.42,P<0.01),而上调CPB术后5天下降的淋巴细胞百分比(10.94+6.15 vs 15.76+4.99,P<0.05)。SGB组和对照组24小时SIRS发生率分别是40%和72%,SGB能显着降低CPB术后24小时SIRS的发生率(P<0.05)2、和对照组相比,SBG有效抑制了阻滞后6小时{50.7(27.1,72.4)vs 28.2(24.6,39.3)}及1天{42.6(25.8,72.8)vs 25.7(24.1,44.4)}TNF-α的升高程度(P<0.05)。但两组白介素IL-1β、IL-10浓度比较,各个时间点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SBG能有效抑制CPB后血浆TNF-α的升高,促进上调的中性粒细胞和下调的淋巴细胞恢复,有效降低心脏术后24小时SIRS的发生率。但对主要促炎因子IL-1β和抗炎因子IL-10等无显着影响。

房兰天[10](2020)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前列腺电切术及麻醉刺激可引发炎性及应激反应,且此应激反应可引起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循环功能异常、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出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异常,故减轻手术及麻醉等所致炎性应激反应程度为保证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普遍重视,并认为其可促使抗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抑制早期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以此减轻炎性应激反应程度。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疾病术中最佳麻醉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40例(2018年3月—2019年3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与研究组(n=20)。两组均采取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研究组采取SGB。统计两组不同时间段[麻醉前(T0)、切皮后(T1)、术后即刻(T2)、术后30 min(T3)]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脑氧代谢指标[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围术期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麻醉药物(七氟醚、瑞芬太尼)用量]、术前及术后6 h、24h、7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呕吐恶心、心率异常、躁动不安、呼吸抑制)及术后1周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ND)发生率。结果1.血流动力学:T0时期两组MAP、HR、Sp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期研究组MAP、HR与T0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MAP、HR均较T0时期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期研究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期两组SpO2、PaCO2与T0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氧代谢:T0时期两组Da-jvO2、CE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期两组Da-jvO2、CEO2较T0时期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围术期状况: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七氟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S100β蛋白:术前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72 h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开始降低,且术后6 h、24h、72 h研究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认知功能:术前两组MMSE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72 h两组MMSE分值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及PND: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ND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电切术中,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SGB可减轻认知功能受损程度,降低PND发生率。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机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所需器械
        2.2 样本量估算
        2.3 实验分组
        2.4 意外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2.5 观察指标
        2.6 试验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
    4 两组治疗前后ESCV评分变化
    5 两组治疗前后TCD指标变化
    6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变化
    7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8 病例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
讨论
    1 中医学对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肝阳上亢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颈性眩晕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治疗的认识
    3 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
        3.1 针刺取穴原则
        3.2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理论依据
    4 观察指标的选择
        4.1 中医症状评分表
        4.2 ESCV
        4.3 TCD检测
        4.4 血流变检测
    5 临床疗效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偏振光治疗仪和神经阻滞作用于星状神经节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样本量计算
    3.实验分组
    4.实验主要药品和仪器
    5.红外偏振光治疗方案和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案
    6.麻醉方法
    7.观察指标
    8.统计方法
(三)结果
    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三组患者在T_(0-6)时刻MAP和HR的比较
    3.三组患者拔管时间与呛咳情况的比较
    4.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的疼痛情况比较
    5.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发生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的情况比较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麻醉前评估、准备以及麻醉实施和术中麻醉管理
    2.3 术前、术中记录资料及术后观察指标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和手术、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资料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颈交感干离断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上肢动脉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血管修复
    1.3 血栓形成
        1.3.1 血栓分类
        1.3.2 临床表现
        1.3.3 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1.3.3.1 内皮细胞损伤
        1.3.3.2 血流动力学变化
        1.3.3.3 血液成分理化性质改变
    1.4 吻合方法与血栓形成
    1.5 凝血机制及抗凝治疗
    1.6 血栓形成的诊断
        1.6.1 影像学诊断
        1.6.2 实验室诊断指标
        1.6.2.1 血小板系统检测指标
        1.6.2.2 凝血指标检测
        1.6.2.3 纤溶指标检测
    1.7 血栓形成预防措施
    1.8 血栓治疗
        1.8.1 溶栓适应症
        1.8.2 溶栓禁忌症
    1.9 星状神经节
        1.9.1 概述
        1.9.2 星状神经节阻滞
        1.9.3 SGB技术
        1.9.3.1 盲探SGB
        1.9.3.2 影像设备辅助SGB
        1.9.3.3 超声引导下SGB
        1.9.4 SGB的并发症
    1.10 适应证及禁忌证
    1.11 疗效判定
    1.12 问题与展望
    1.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14 技术路径图
第2章 SGB对家兔动脉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影响
    2.1 实验准备
        2.1.1 药品及试剂
        2.1.2 试剂配制
        2.1.3 实验器材
    2.2 研究对象
    2.3 动物模型建立
    2.4 实验分组
    2.5 观测指标
        2.5.1 一般情况
        2.5.2 多普勒超声检测
        2.5.3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2.5.3.1 血清TNF-α及IL-6含量测定
        2.5.3.2 血清MDA、SOD、NE及NO含量测定
        2.5.4 电镜观察
    2.6 统计方法
    2.7 研究结果
        2.7.1 一般情况
        2.7.2 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2.7.3 多普勒频谱检测
        2.7.4 细胞因子变化
        2.7.4.1 血清TNF-α含量
        2.7.4.2 血清中IL-6含量
        2.7.4.3 血清MDA含量
        2.7.4.4 血清SOD含量
        2.7.4.5 血清NE含量
        2.7.4.6 血清NO含量
第3章 SGB对肱动脉吻合后血栓形成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
        3.1.1 样本资料收集
        3.1.2 样本量估计
        3.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4 纳入对象
        3.1.5 随机化分组
    3.2 研究器材/药品及设备资料
        3.2.1 手术相关仪器
        3.2.2 麻醉材料
        3.2.3 药品及试剂
        3.2.4 检测仪器
    3.3 实验流程
        3.3.1 麻醉流程
        3.3.2 观测指标
    3.4 统计方法
    3.5 质量监控
    3.6 研究结果
        3.6.1 人口学和临床特征
        3.6.2 合并症及相关参数
        3.6.3 PSV、EDV、PI及RI
        3.6.4 动脉血气乳酸值
        3.6.5 VAS疗效评价
        3.6.6 血管危象发生率
        3.6.7 血管吻合术后存活率
        3.6.8 住院周期及治疗费用
        3.6.9 血清细胞因子
第4章 讨论、结论及展望
    4.1 研究结论
        4.1.1 结论推断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脑部血液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简易智力状态量表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1.2.3 血液标本留取和指标测定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
    2.2 两组麻醉效果的比较
    2.3 两组MMSE、VAS水平的比较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脑氧代谢变化
    2.5 两组在不同时点Glu ER,Lac PR和Aβ-42水平的变化
3 讨论

(8)电针内关穴对星状神经节电活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实验一:大鼠星状神经节放电监测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电针刺内关穴对星状神经节放电活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致谢

(9)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序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
        2.2 一般资料
        2.3 两组患者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2.4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2.5 SGB对体外循环复跳及术后预后影响
        2.6 SGB对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
        2.7 并发症严重程度对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2.8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机制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采集、保存
    2 检测指标
        2.1 SIR指标
        2.2 炎症指标:细胞因子检测
        2.3 SIRS的诊断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SGB组与对照组手后24小时内SIRS发生情况及诊断单项指标比较
        3.2 SGB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
        3.3 SGB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致炎/抗炎反应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的影响[D]. 吴亚宁.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D]. 杜晓楠.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偏振光治疗仪和神经阻滞作用于星状神经节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D]. 石月.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D]. 方雨心.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颈交感干离断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 张杰.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6]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上肢动脉血管吻合术后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崔常雷. 吉林大学, 2020(03)
  • [7]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脑部血液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贾莲明,胡引芳,余文富. 安徽医药, 2020(10)
  • [8]电针内关穴对星状神经节电活动的影响[D]. 董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超声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俞欣. 浙江大学, 2020(01)
  • [10]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D]. 房兰天. 新乡医学院, 2020(12)

标签:;  ;  ;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