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谱写中非机电产品贸易新篇章(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021)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文中认为目 录前 言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一)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二)坚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三)树立命运共同体崇高目标(四)为世界发展与合作树立典范二、不断拓展新时代中非各领域合作(一)政治互信持续深化(?
特肖梅·托加·查纳卡,卫白鸽,劳斯顿·姆卡罗,班沃·阿戴特罗·奥拉尼伊,凌荷,钟伟云,周欲晓,程涛,李强民,舒展[2](2021)在《中非大使学者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所在;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意义重大,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引发热烈反响。非洲各界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我刊特邀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査纳卡、中非合作论坛事务大使周欲晓等8位中非大使、专家学者撰文,深入学习领悟"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与非洲友好交往,展望中非友好合作未来发展,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喻珍,蓝宏锐[3](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国家次区域合作:以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境次区域合作逐渐成为中国边疆省区参加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非接壤式次区域合作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式,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是中国与非洲国家次区域合作的典型案例。中非经博会作为常设在湖南的次区域合作平台,不仅有助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对接,也有利于实现中国国内"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的联动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中非经博会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进一步落实展会成果,需要进一步发展配套的服务业、交通运输等基础条件。
唐宝才[4](2021)在《中国与埃及建交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纪念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文中认为65年前,中国与埃及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为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和埃及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有相似的历史遭遇,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中埃建交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都产生重要影响。6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和埃及始终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互为彼此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埃关系是构建中阿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先试样板。同时,中埃建交具有"示范效应",对于中国与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乃至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深化友好合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2021)在《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录前 言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一)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源泉(二)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观(三)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四)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务实举措二、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
张晨瑶[6](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昝瑞语[7](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对非洲的援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为南南合作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连心”,在加强政府间合作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中外民间交流合作。社会组织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中国的对外援助与对外友好合作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在整合社会资源、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贡献颇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通过社会组织从事对外援助,既是提高援助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组织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其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取得较大成效。2016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开展对外交流,发挥社会组织在对外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环保等交流中的辅助配合作用,在民间对外交往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如何引导社会组织在民间对外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中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组织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鉴于中国社会组织已经具有较长时间援助非洲的基本经验,通过梳理总结其援助非洲的历史进程、援助领域、实践模式以及面对的现实考验等问题,可以为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对外援助,在中国对外民间交往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借鉴。论文以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问题的理论资源,回顾了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历史进程,介绍了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活动领域,分析了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实践模式及影响,揭示了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论文的框架结构由6个章节构成。第1章为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为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问题概述。这一章首先对社会组织、对外援助等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然后阐述了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宏观背景,即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迅猛、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转型、中非友好合作不断深化、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最后,把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起步与发展两个阶段,分析了每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第3章为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理论资源。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例如国际合作理论、社会共同体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例如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援助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中国特色慈善理论;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例如参与式发展理论、西方现代慈善理论、第三部门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本选题研究的理论资源。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工作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为参考借鉴。第4章为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活动领域。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主要活动领域包括人道主义类援助、医疗卫生类援助、教育类援助与能力培养类援助等4种主要援助类型和活动领域。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历程虽然不长,但对非洲的援助涉及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着成绩,这为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第5章为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模式影响。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实践模式主要有4种,即参与中国政府对非援助模式、与国际机构合作开展对非援助模式、与中资企业合作开展对非援助模式、独立开展对非援助模式等。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提升了中国援非能力、深化了中非间合作、提高了中国国际形象、改善了被援助地区的教育与医疗状况。第6章为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社会组织在援助非洲的过程中暴露出的自身问题,主要是公信力整体不高和海外行动能力不强。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也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即对外援助相关法律政策缺失,对外援助舆论环境不佳,对外援助资金渠道有限,被援助国家情况复杂且对接单位能力差等。对此,必须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加强社会组织国际化的能力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对非援助的舆论环境,构建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资助网络,加强对受援助国家的国情研究。综上所述,论文的学术观点创新是:(1)论文强调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对外援助转型发展、中非友好合作不断深化、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这是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宏观背景。在此基础之上,把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起步与发展两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2)论文强调人道主义援助、医疗卫生援助、教育援助、能力培养,这是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主要活动领域;与中国政府合作模式、与国际机构合作模式、与海外中资企业合作模式、独立运作模式,这是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主要模式;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提升了中国援助非洲的能力、深化了中非间的合作内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了受援助地区的教育与医疗状况。(3)论文强调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整体不高、海外行动能力不强,这是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还存在着国内外环境的约束,即对外援助法律政策缺失、舆论环境不佳、资金渠道有限、受援助国情况复杂且对接单位能力不强等。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加强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组织对外援助的法律法规,营造中国社会组织对非援助的舆论环境,构建中国社会组织对非援助的资助网络,加强受援助国家的国情研究。从而,从整体上做到了学术观点的创新。
张俊琳[8](2020)在《国际关系文本中流水句隐性逻辑关系的转换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第五章第3-4节、第六章第1-2节)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导师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作的无参考译文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笔者以该书第五章第三、四节以及第六章第一、二节作为翻译材料进行研究。该书第五章主要内容为中拉关系的稳步发展,其中第三、四节具体讲述了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中拉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第六章主要内容为国际新格局下的中拉关系,其中第一、二节具体分析了国际格局与中拉关系以及中拉关系获得的新发展,对以后分析政治类文本、国际关系类文本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发现,原文流水句的出现频率较高,是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显着突出特点。由于英汉句子的表达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式各样流水句的出现及其英译成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难点。基于当下对汉语流水句的研究,笔者以汉语流水句的隐性逻辑关系为线索,运用区别主从信息、增补省略信息、增译词项、简化重复结构、顺译处理以及解构重组的转换技巧处理汉语流水句中的隐性逻辑关系。笔者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译例并进行了分析,希望此翻译实践报告能对其他研究此类选题的学者提供参考。
张勉励[9](2018)在《试析中国援外改革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文中指出援外改革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项重要实践。中国援外改革40年的历史是一个渐进式、逐级提升的发展过程,综合考量对外援助改革的政策、援外方式、改革深度等关键因素,可分为以改革援外政策为核心的调整探索阶段(1979~1992年)、以改革援外方式为核心的重大转变阶段(1993~1999年)、以融入国家开放战略为核心的全面发展阶段(2000~2009年)和以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为核心的深入发展阶段(2010年以来)四个时期。各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和比较显着的阶段性特征。
何少雄[10](2017)在《从意识形态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关系研究(1954-至今)》文中认为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在历史上友谊深厚,始终相互支持、相互协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两国形成了一组“特殊伙伴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4-1978年,在反帝、反殖、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中国和阿尔及利亚拥有相似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阿民族独立和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方面,两国形成了“意识形态共同体”,此为两国战略关系的第一阶段。1979-1999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阿尔及利亚经济改革政策相继推出,两国均把国内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两国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此为两国战略关系的第二阶段。21世纪以来,阿尔及利亚奉行“向东看”政策,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始“向西看”,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此为两国战略关系的第三阶段。中阿两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同志+兄弟”关系,两国在经贸和能源领域的互补性,以及中国和阿尔及利亚互视对方为北非和东亚的“支点”国家,构成了中阿战略关系的历史因素、经贸因素、能源因素和地缘因素。在双边合作与多边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中阿战略合作在能源、基础设施和人文交流领域前景广泛,但需警惕地区恐怖主义、西撒哈拉问题和阿国内经济环境不佳的负面影响。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应把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谱写中非机电产品贸易新篇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谱写中非机电产品贸易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的中非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目 录 |
前 言 |
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
二、不断拓展新时代中非各领域合作 |
三、坚定不移巩固相互支持 |
四、奋力开创中非关系新局面 |
结束语 |
(2)中非大使学者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中非党际交流与合作:以埃塞俄比亚为视角 |
引言 |
中国共产党与非洲国家政党的交流合作 |
中国共产党与埃塞俄比亚的友好关系 |
结论 |
延安精神与中津全天候友谊 |
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
延安精神与巴布韦民族解放 |
延安精神与中津友好合作 |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强大领导力 |
中非政党交往: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悠久的交往历史 |
为中非各自革命与发展事业服务 |
中非党际关系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
中非友好合作,坚持发展为先* |
中国与非洲友好世代相传 |
马里领导人对中国的友好代代相传 |
贝宁总统克雷库盛赞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 |
邦戈总统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服中国” |
摩洛哥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毫不动摇 |
结语 |
中国与非洲: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
我结识的百年南非共产党两位总书记 |
英年早逝的哈尼 |
鞠躬尽瘁的斯洛沃 |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国家次区域合作:以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一带一路”与中国的跨境次区域合作 |
(一)中国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发展 |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扩展的跨境次区域合作 |
二、中非次区域合作中的中非经博会及其建设意义 |
(一)中非经博会有助于中非“一带一路”倡议与“议程”的对接 |
(二)中非经博会发挥的国际、国内平台作用 |
三、中非经博会面临的挑战 |
结语 |
(4)中国与埃及建交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纪念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埃建交的背景及过程 |
中埃建交对两国关系的深远影响 |
(一)中埃建交对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 |
(二)中埃建交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
(三)中埃建交对两国文化交流的影响 |
中埃建交对中非关系的重要影响 |
(一)中埃建交对中非政治关系的影响 |
(二)中埃建交对中非经贸合作的影响 |
(三)中埃建交对中非文化交流的影响 |
(5)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目 录 |
前 言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 |
二、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取得新进展 |
三、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四、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
五、携手应对全球人道主义挑战 |
六、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三方合作 |
八、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展望 |
前 言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 |
(一)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源泉 |
(二)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观 |
(三)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 |
(四)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务实举措 |
二、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取得新进展 |
(一)规模稳步扩大 |
(二)方式更加多元 |
(三)改革管理实现新突破 |
三、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一)深化政策沟通 |
(二)加快设施联通 |
(三)推动贸易畅通 |
(四)促进资金融通 |
(五)增进民心相通 |
四、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
(一)助力消除贫困 |
(二)提升粮食安全 |
(三)推动卫生发展 |
(四)保障优质教育 |
(五)促进性别平等 |
(六)改善基础设施 |
(七)推进可持续创新经济增长 |
(八)支持生态环保 |
五、携手应对全球人道主义挑战 |
(一)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援 |
(二)响应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
(三)提供粮食援助应对饥荒 |
(四)参与灾后恢复与重建 |
(五)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
(六)参与缓解移民和难民危机 |
六、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
(一)提高治理能力 |
(二)推动技术进步 |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三方合作 |
(一)开展国际交流和三方合作的总体立场 |
(二)深化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 |
八、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展望 |
(一)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二)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
(三)提升国际发展合作能力和水平 |
结束语 |
(6)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
2.2.1 国家顶层设计 |
2.2.2 地方政策规划 |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
3.3 沈阳经济区 |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
3.4 哈长城市群 |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对非洲的援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及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的框架结构 |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问题概述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2.1.1 社会组织 |
2.1.2 对外援助 |
2.2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客观背景 |
2.2.1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
2.2.2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迅猛 |
2.2.3 中国对外援助发展转型 |
2.2.4 中非友好合作不断深化 |
2.2.5 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
2.3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历史历程 |
2.3.1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起步阶段 |
2.3.2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发展阶段 |
第3章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理论资源 |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3.1.1 国际合作理论 |
3.1.2 社会共同体理论 |
3.1.3 经济全球化理论 |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3.2.1 对外援助理论 |
3.2.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
3.2.3 公益慈善理论 |
3.3 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 |
3.3.1 参与式发展理论 |
3.3.2 西方现代慈善理论 |
3.3.3 第三部门理论 |
第4章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活动领域 |
4.1 人道主义救援 |
4.1.1 紧急救援 |
4.1.2 日常援助 |
4.2 医疗卫生援助 |
4.2.1 基建与物资援助 |
4.2.2 义诊活动 |
4.2.3 防艾宣传和抗击疫病 |
4.2.4 医疗技能培训 |
4.3 教育援助 |
4.3.1 援助教育基础设施 |
4.3.2 学龄儿童营养改善 |
4.4 能力培养 |
4.4.1 社会组织能力培养 |
4.4.2 个人发展能力培养 |
第5章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模式与影响 |
5.1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模式 |
5.1.1 参与中国政府对非援助模式 |
5.1.2 参与国际机构对非援助模式 |
5.1.3 与中资企业合作援非模式 |
5.1.4 独立运作援非模式 |
5.2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影响 |
5.2.1 提升了中国援非能力 |
5.2.2 深化了中非合作内容 |
5.2.3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
5.2.4 改善了受援地区教育和医疗状况 |
第6章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6.1 中国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 |
6.1.1 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整体不高 |
6.1.2 中国社会组织海外行动能力不强 |
6.2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存在的国内外环境约束 |
6.2.1 中国社会组织对外援助法律政策缺失 |
6.2.2 中国社会组织对外援助舆论环境不佳 |
6.2.3 中国社会组织对外援助资金渠道有限 |
6.2.4 受援国情况复杂且对接单位能力不强 |
6.3 中国社会组织援助非洲的对策建议 |
6.3.1 提升中国社会组织公信力 |
6.3.2 加强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能力建设 |
6.3.3 完善中国社会组织对外援助法律法规 |
6.3.4 营造中国社会组织对非援助舆论环境 |
6.3.5 构建中国社会组织对非援助资助网络 |
6.3.6 强化受援国国情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8)国际关系文本中流水句隐性逻辑关系的转换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第五章第3-4节、第六章第1-2节)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任务描述 |
1.1 文本介绍 |
1.2 文本分析 |
1.2.1 文本内因素分析 |
1.2.2 文本外因素分析 |
第2章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确定文本 |
2.1.2 查询资料 |
2.1.3 制定翻译计划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事项 |
2.3.1 自我校对 |
2.3.2 他人校对 |
第3章 案例分析 |
3.1 隐性条件关系的转换 |
3.1.1 区别主从信息 |
3.1.2 增补省略信息 |
3.2 隐性承接关系的转换 |
3.2.1 增译词项 |
3.2.2 简化重复结构 |
3.3 隐性目的关系的转换 |
3.3.1 顺译处理 |
3.3.2 解构重组 |
第4章 实践总结 |
4.1 翻译问题总结 |
4.2 翻译反思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
附录2 专有名词表 |
致谢 |
(10)从意识形态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关系研究(1954-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中文文献 |
二、外文文献 |
第三节 理论假设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解读法 |
二、对比分析法 |
第五节 学术意义 |
第六节 章节安排 |
第一章 中国与阿尔及利亚战略关系建立的动因探析 |
第一节 历史因素 |
第二节 经济因素 |
第三节 能源因素 |
第四节 地缘因素 |
第二章 意识形态共同体:反帝反殖背景下的中阿关系(1954-1978 年) |
第一节 中国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斗争 |
第二节 阿尔及利亚的社会主义道路 |
第三节 阿尔及利亚支持中国重返国际舞台 |
第四节 中阿战略合作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
第三章 利益共同体:和平发展时期的中阿关系(1979-1999 年) |
第一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 |
第二节 阿尔及利亚的“改革开放”战略 |
第三节 和平发展时期中阿关系的发展 |
第四章 构建命运共同体:战略合作背景下的中阿关系(2000-至今) |
第一节 中国的“向西看”战略 |
第二节 阿尔及利亚的“向东看”战略 |
第三节 双边关系的多边机制载体 |
第五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景 |
第一节 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机遇 |
一、能源合作 |
二、基础设施建设 |
三、人文交流 |
第二节 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挑战 |
一、地区恐怖主义问题 |
二、西撒哈拉问题 |
三、阿国内经济环境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谱写中非机电产品贸易新篇章(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的中非合作[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人民日报, 2021
- [2]中非大使学者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J]. 特肖梅·托加·查纳卡,卫白鸽,劳斯顿·姆卡罗,班沃·阿戴特罗·奥拉尼伊,凌荷,钟伟云,周欲晓,程涛,李强民,舒展. 中国非洲学刊, 2021
-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国家次区域合作:以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为例[J]. 喻珍,蓝宏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4]中国与埃及建交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纪念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J]. 唐宝才. 中国非洲学刊, 2021(02)
- [5]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人民日报, 2021
- [6]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对非洲的援助研究[D]. 昝瑞语. 吉林大学, 2020(08)
- [8]国际关系文本中流水句隐性逻辑关系的转换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第五章第3-4节、第六章第1-2节)的翻译实践报告[D]. 张俊琳.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8)
- [9]试析中国援外改革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J]. 张勉励.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8(06)
- [10]从意识形态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关系研究(1954-至今)[D]. 何少雄.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