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路径——质量与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吕泽钦[1](2020)在《DRGs付费制度对推动临床路径发展的探析》文中指出DRGs付费制度的实施显着控制了医疗费用高速增长局面,临床路径在保障患者医疗费用降低、获取较优的医疗水平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环境下,DRGs付费制度与临床路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DRGs付费制度显着推动临床路径效益提升、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的精细化水平,二者有机应用在促进医疗资源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功效卓着,极大优化医疗诊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亮[2](2020)在《基于临床路径的髋关节病种成本管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家大力推行新的医疗付费方式和规定医用药品加成取消。同时,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医用耗材大量使用在医疗行为中,纷繁复杂的产品,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这些问题不仅导致S医院经营成本负担严重,也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既可以降低医院医疗成本负担,又可以为病人适当的节省医疗支出成为一种新的课题。目前绝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单病种成本管理部门都停留在较为传统的诊疗方式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方式依旧较为简单,随着S医院对成本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这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对单病种成本核算的需求,医院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成本核算方式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本文首先选取290例髋关节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参照国家下发的要求,确定髋关节病种的入径要求。以符合髋关节病种入径要求且按照临床路径方式治疗为临床路径组,另外一组以符合髋关节病种入径要求但是没按照临床路径治疗为对照组。其次,利用业务流程再造领域理论分析S医院髋关节病种所有的医疗服务行为,了解S医院涉及髋关节病种治疗服务的所有科室、医疗小组等部门。依托S医院现有的HIS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以及结合作业成本法核算两种路径下髋关节病种相关医疗服务的成本。通过收集资料以及咨询专家,采取适合S医院的间接成本平摊方法,平摊S医院的间接成本科室的资源。汇总所有间接成本科室和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核算数据,结合SPSS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S医院基于临床路径下髋关节病种成本核算进行应用分析。通过对医疗质量理论的了解,设置医疗工作质量指标、医疗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结合入径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病种成本的数据,得到S医院髋关节病患的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次均药费、次均耗材费等指标,分析两种路径下形成医疗服务成本差异的原因,为S医院降低医疗运营成本与完善S医院单病种成本核算体系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本文发现,基于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成本核算方式不仅能够降低S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降低病人住院费用,单病种次均药费以及单病种次均耗占比。也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规范医院的医用耗材使用,有利于医院医疗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够解决S医院目前成本管理困难的问题。同时,推动公立医院按单病种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以及为国家全面推行DRGs付费方式奠定基础。
林夏[3](2020)在《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在我国DRG支付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模型并研发一套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绩效评价工具,系统的梳理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作用路径以及核心因素等,以期为我国DRG支付制度改革进程中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同时为三级公立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医师绩效评价的理论、概念、方法、对象分类、指标体系、模型构建等内容进行总结、为后续的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医师绩效评价相关研究进可视化分析。(2)二手数据收集法。提取北京3家(93个)、沈阳2家(36个)、济南2家(40个)三级公立医院骨科和心内科主诊组主诊医师绩效相关数据。a.半结构化访谈。选取DRG支付制度改革三个试点城市北京2家、沈阳2家、楚雄2家共6家医院,每家医院选择一定数量的临床医生和管理者,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国家DRG质控中心、云南省DRG专业委员会相关管理者共30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3)专家咨询法。研究成立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相关专家、高校相关领域研究者、三级公立医院管理者、主诊医师在内的专家小组,共20人,承担了本研究全部流程的专家咨询工作,并通过层次分析等对指标进行降维和确定权重。(4)数据分析法。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法和解释结构模型,邀请专家组6名专家对26个影响因素作用矩阵进行打分,通过matlab进行矩阵计算,构建影响因素递阶结构模型。对北京3家(93个)、沈阳2家(36个)、济南2家(40个)三级公立医院骨科和心内科主诊组主诊医师绩效相关数据,采用决策树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模型构建(1)DRG支付制度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为:坚持政府办医的公益性,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要提供医疗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诊疗及服务,重点发挥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步落实三个转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向扩大分配转变”。(2)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的关键问题分析结论为,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应以医疗质量为基础,评价内容应充分结合主诊医师岗位职责及特点,同时绩效评价应纳入基于DRG的绩效评价指标。(3)以上述研究结论为导向,研究明确了财务、外部业务、内部客户、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的具体绩效目标。同时对绩效评价指标以及评价结构的应用分析,最终构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2.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工具的研发(1)DRG支付制度下医师绩效评价的特点为:一是应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力度,提高非预期死亡(低风险组死亡率)指标的权重等。二是为防止不收重患的情况发生,可将DRG入组率纳入评价指标。三是为了防止分解住院提高给付,可提高非计划性30天再入院率的指标评价权重。四是重点病历病案首页填写的准确率、疾病入组错误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五是通过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出径率和变异率等指标的权重提高临床路径的管理水平。六是纳入基于DRG的绩效评价指标。七是加强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力度。(2)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7个一级指标(1.医疗费用、2.满意度、3,医疗质量、4.医疗效率、5.业务能力、6.管理能力、7.科研与带教)、13个二级指标(1.费用消耗指数、2.患者满意度、3.低风险组死亡率、4.非计划30天再入院率、5.甲级病案率、6.时间消耗指数、7.CMI、8.DRG组数、9.新技术使用及推广、10.主诊组的管理情况、11.文章发表、12.申请课题、13、带教情况)。指标的整体Cronbachα系数值为0.856,S-CV/Ave=0.96,KMO检验值为0.687,指标的信度、效度均较好。3.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1)研究从个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环境、个人特质三个层面提取出从宏观到微观共26个绩效影响因素,构建了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建框架模型。(2)区域经济、地理位置和医保支付制度是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体系中作用最大,也是其他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最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因素分别为工作满意度,其次是工作压力和收入水平,这三项因素同时也是中心度得分最高的因素。影响因素的层次为,第1层:主诊组的结构、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第2层:主诊组的设置模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第3层: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医院规模结构、医院战略和文化、医院收入和支出结构、医院的绩效和薪酬制度、科室的规模结构、医师职业精神、知识结构、家庭支持、收入水平;第4层:区域人口、医保支付制度、科室的类别、性别、年龄。第5层:地理位置、区域经济。(3)通过决策树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数据正确拟合的准确率达到93.12%,拟合效果较好。对主诊医师绩效影响的最关键因素分别是区域经济,其次为医师的收入水平,再次为年龄、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同时、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的绩效制度、主诊组的管理模式、主诊组的人员结构等,均对医师的绩效结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1.研究构建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理论模型,模型以DRG支付制度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对绩效评价的关键问题、四维度的具体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的原则、应用等绩效评价全流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对于后续评价工具的开发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对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以及DRG支付制度改革对医师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本研究开发了绩效评价工具。该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相较于传统的医师绩效评价工具,更加适用于我国DRG支付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使用的评价主体也更加具有针对性。3.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较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地理位置、医师收入水平、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和年龄。同时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的绩效制度、主诊组的管理模式、主诊组的人员结构等,均对医师的绩效结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创新与不足】1.研究创新(1)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模型模型以DRG支付制度改革为背景,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大健康理念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的新要求为基础,紧随医改进程和时代发展、较为符合我国医院管理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2)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工具评价工具针对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以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为主的功能定位,提高了的CMI以及医疗质量的指标权重;针对DRG支付制度下医师绩效评价的特点,指标纳入了非计划30天再入院率,甲级病案率和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情况。针对主诊医师岗位职责及要求,指标纳入了主诊组的管理情况,科研和带教等指标。该评价工具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评价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主体更加聚焦,指标的选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3)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包含了从区域经济等宏观因素到个人特质等微观因素在内的影响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分析了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相较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更加的系统、全面以及符合我国国情。将机器学习的方法引入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相较于结构方程模型等传统的统计方法,决策树对于数据的分布以及样本量的的限制较少,分析结论更加精确,也同样具有较强的层次性。2.研究不足(1)指标体系内绝大部分为结果指标,过程指标较少,对于医生诊疗行为的评价力度较弱。(2)在基于决策树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研究采用了方便抽样法,抽取了北京、沈阳、济南。但是三个城市均位于北方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偏倚。
曹小娣[4](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Y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加速推进时期,新医改出台取消耗材加成政策,强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轻居民看病负担。同时,医疗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医用耗材的更新与使用快速增长,医用耗材的粗放型管理成为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都对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立足于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提出的管理要求,以新政府会计制度及新医院财务制度等法规为基础,兼顾公立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落实政府医疗改革目标和提升公立医院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从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理论联合实际,采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设计Y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以期实现降低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七个章节展开。以Y医院为案例研究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问题,契合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卫生系统的关注点,不仅在国内理论研究上有丰富研究层次、扩大研究范围的意义,同时对建立一个广泛适用于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新模式有现实意义。明确本文研究的医用耗材的概念及成本组成,概述现有的精细化管理理论及SPD物流管理理论,作为后文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本文的研究案例Y医院的规模影响及耗材管理现状,找出其在采购、流通、监管、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鉴于Y医院实施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本文重点提出Y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体系构建的目的、原则、指导思想、流程方法及指标,并详细叙述了管理体系中具体的优化方案。通过对管理流程的优化设计、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经过循序渐进地持续改进,Y医院的耗材收入占比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医用耗材管理效率有所提升,不仅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降低医用耗材的质量安全风险,保障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而促进Y医院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并为国内其他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改进工作具有普适性的借鉴意义。
杨斌[5](2020)在《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研究 ——以云南省A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有效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改变“以药养医”局面,我国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2017年1月,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按DRG付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推进DRG付费改革工作,主要包括逐步扩大按DRG付费范围、合理确定具体病种和收费标准、扎实做好按DRG付费衔接、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等四个方面。医改的方向是推行DRG付费,从医院层面讲,开展DRGs成本核算势在必行。DRGs成本核算是对出院患者在院期间为治疗某单病种耗费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和单独收费材料成本进行叠加,计算得出的诊疗成本。实践表明,DRGs成本核算在降低成本费用,优化诊疗流程的基础上,又可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合理病种成本提供数据支持,促使其生成以成本为导向运行机制。因此,引入及加强DRGs核算方法是新医改形势下,特别是DRG付费方式改革情况下,医院深化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重头戏。本文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从DRGs成本核算方法、应用过程、结果及建议几个角度梳理了国内关于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相关研究。进而发现存在DRGs相关概念混淆乱用,鲜少有学者对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流程进行研究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先界定DRGs、DRG付费方式、DRGs支付标准、DRGs支付费用、DRGs成本核算概念,同时系统阐述作业成本法下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基本流程,为案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紧接着,案例部分选取在云南省较早推行DRGs成本核算的A医院,通过介绍案例医院DRGs成本核算发展历程及推行办法,并选取阑尾炎病种,对其DRGs成本核算核算流程与成本构成展开研究。进一步得出,A医院推行DRGs成本核算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诊疗流程;控制成本结构,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与此同时指出,A医院存在因DRGs分组平台纳入的数据库区域差距,不利于数据比较分析;DRGs成本精细化管控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现实问题。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公立医院开展DRGs成本核算,在产生科学翔实的项目成本、DRGs病组成本数据的基础上,使医疗投入最小化,降低医院成本消耗、规范诊疗行为;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作为DRGs成本核算的应用手段,针对国内公立医院,尤其是大综型医疗机构服务项目众多,间接成本较难分摊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为推动各医院对开展及加强DRGs成本核算,笔者站在政府及医院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建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统一领导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早日结束各医院自行摸索、各自为阵的局面,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由成本数据研究中心招标,遴选信息开发技术强的软件公司定制,实现数据的规范化等。此外,建议医院在进行病种作业链的梳理及作业的划分环节结合临床路径,借助标准规范诊疗流程,降低医疗投机行为,减少卫生资源浪费。DRG付费方式的推行迫使医疗机构开展相应的DRGs成本核算,而对于之前从未接触DRGs成本核算的医疗机构,从何下手、如何下手成为一现实难题,改革工作举步维艰。因此,本研究以DRGs成本核算应用成熟的A医院为代表,通过分析总结其DRGs成本核算举措流程,旨在为各医疗机构推广实施DRGs成本核算,攻克该领域相关难题提供一定方法指导。同时,为政府推行DRGs付费方式提供一定数据支持,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杨洁[6](2020)在《临床路径下医院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Z医院1007例肿瘤类单病种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医疗费用呈逐年上升态势,并对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2017年12月1日,浙江省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在107个病种内试行按病种收费改革。在新的医改政策影响下,医院的经济运营面临巨大挑战,当病种成本高于相应的病种定额结算标准时,医院就会发生亏损,医院要维持良好的运营,须尽快开展对单病种成本的研究,探求其影响因素,做好单病种成本管理和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绩效水平。本研究针对我国医疗机构实施单病种收费后存在的医疗结余下降、成本控制困难等问题,选取某省级三甲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实行单病种定额结算的全部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剔除申请出组、信息不全和住院费用异常病例,最终得到有效分析数据共计1007例,通过科室全成本核算与临床路径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单病种成本,使用SPSS 20.0及SPSS MODELER18.0软件拟合通径模型、CHAID决策树模型对临床路径下医院单病种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样本医院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成本测算发现,医技科室的执行收入大幅高于科室成本,而临床科室反之;通过对单病种成本构成分析发现,卫生耗材、药品、化验、检查成本在病种成本中占比超过六成,而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成本占比不到四成。反映出医疗服务价格存在一定不合理性。检查和检验项目的医疗收费偏高,而手术、护理、治疗等项目的医疗收费偏低。通径模型结果提示,平均住院日因素正向影响单病种成本。卫生耗材费占比因素对病种成本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该变量直接正向影响单病种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平均住院日间接负向影响病种成本;从总效应来看,卫生耗材费占比高会增加病种医疗成本。药费占比因素可直接正向影响单病种成本,但对平均住院日没有影响。临床路径表单化管理直接负向影响单病种成本,不存在间接影响作用。临床特征中的病种变量是影响医院单病种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否恶性变量对单病种成本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平均住院日间接正向影响病种成本。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性别变量可直接、间接负向影响单病种成本。另外,通过CHAID决策树模型确定了8种单病种结算模式下的病例成本组合,并可得出每个病例组中病种成本超过医保结算标准的例数,模型预测准确率超八成。病例成本组合的分类规则可以有效地指导医院制定合理的病种成本管控方案。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医疗机构管理层面及政府政策制定层面,探索控制单病种成本,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的可操作路径。本研究丰富了以往学者对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医保部门制定合理的单病种结算标准、财政部门制定针对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有利于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管理理论,对构建基于病种成本核算的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体系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对医院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为医院管理者制定成本管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做到精准管理。通过科室全成本核算与临床路径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病种成本,有利于医院控制成本,提高绩效水平。为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双方建立合理的谈判机制提供定价参考,有利于单病种定额结算政策的推行。通过政府、医院双方视角的病种成本控制策略研究,有利于抑制病种医疗成本的增长,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
王昊男[7](2020)在《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基于省级公立医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明确规定了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选取一定量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2017年,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按病种付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公布了320个付费病种目录[1]。医疗服务实行按病种付费,是建立多种形式并存定价方式的重要内容,按病种付费可实现医疗费用与医保支付的有机衔接,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负担的重要手段。按病种付费政策需要医院对单病种成本进行核算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单病种成本核算也将为医院有效配置资源、管控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信息支持,为政府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参考。省级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省级公立医院较其他类型医院具有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多样化、较好的财务成本核算基础、信息化管理系统较为健全等特点。与此同时,我国目前大部分省级公立医院也存在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缺失等问题。因而,基于省级公立医院进行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归纳整理目前出现或在用的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确定了医疗项目叠加法、临床路径法和作业成本法为当前国内外对单病种成本核算的主流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其三者各自的优劣点,结合我国医疗管理工作需求,构建了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省级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省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特征及目前单病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选取X医院肺气肿这一病种进行实地调研,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将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应用于肺气肿这一病种的成本计算。最后通过将核算结果与病例实收费用相比照,从医疗费用与限价对比等方面分析说明了该核算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本文分析构建的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流程,突破了现有单病种成本核算在应用方面的单一方法研究,探讨实现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研究结论认为,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法具有以下优势:(1)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2)有利于提升医院成本效益观念;(3)有利于逐步完善临床路径;(4)有利于医院达成病种限价要求、满足自身发展结余,为今后的DRGs预付模式推行做好铺垫。
阎月明[8](2020)在《福建省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分析尤溪县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总结其实施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内容1.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实施的背景环境。2.尤溪县按病种付费改革的政策措施及现况。3.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分析。4.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后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5.总结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梳理按病种付费与医疗费用的概念与理论;对尤溪县进行现场调研,向医改办和公立医院相关负责人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并进行知情人访谈;基于CIMO理论框架,分析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的背景、措施、机制和结果,运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分析医疗费用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按病种付费制改革,对医疗服务供方的医疗行为起到激励约束作用,医院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策略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生通过合理诊疗、减少诱导需求行为控制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度增加。2.按病种付费改革后,医疗费用增速有所降低,次均医疗费用、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增速放缓,医疗费用控制成效较为明显,医院收入结构优化,医保基金运行平稳。研究结论尤溪县实行按病种付费制改革,通过医保基金分配与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激发医院控费意愿、医生控费意识,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建议1.制定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2.加强医保部门的监管,完善医院监控体系。3.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4.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5.持续推进按病种付费制改革。
刘琳[9](2020)在《县级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构建一套适用于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体系,促使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优化,为规范实施临床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在文献回顾、政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专题小组讨论、现场调研等,以PDCA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从“计划(Plan)—执行(Do)一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维度构建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应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在四所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实证应用。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21.0、yaahp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表明:来自高校、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28名专家对一级指标的权威系数在0.829~0.875之间,第一轮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481、0.452,第二轮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W分别为0.685、0.543,P值均小于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所构建的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3.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得出一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分别为:组织与计划(0.1836)、执行与控制(0.2867)、检查与评估(0.4325)、反馈与调整(0.0972)。二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在0.0162-0.2695之间,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在0.0022~0.0917之间。4.在安徽、福建省4所县级医院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现场应用结果显示,综合得分为:A1(78.70 分)、A2(80.37 分)、B1(86.52 分)、B2(84.24 分)。总体来看,医患教育、信息系统、检查评价、变异管理、路径调整、报告反馈的缺陷率较高。结论1.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置合理,咨询专家代表性较好,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均较高,研究过程严谨、完整。2.指标体系在县级医院实证应用中,数据采集可行,计算方法科学,能够发现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助于提高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的规范化程度,对于规范现阶段我国县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3.医疗机构需要着重加强医患教育,健全信息系统,完善检查评价,重视变异管理,规范路径调整,从而提高临床路径的规范实施程度。
李艳[10](2019)在《临床路径对医疗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从病种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三个病种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的构成情况,分析三个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和未实施临床路径的医疗质量相关评价指标的差异,探索建立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管理方式,为DRGs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为制订和完善有关临床路径政策奠定基石。主要选取样本医院2017年老年性白内障、甲状腺恶性肿瘤和大肠息肉三个病种的病例数据,在研究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运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来检验三个病种未入径组和入径组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和专家访谈来判断实施临床路径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从住院天数来看,老年性白内障、甲状腺恶性肿瘤和大肠息肉的住院天数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实施临床路径比未实施临床路径的住院天数有所降低。从治疗效果指标来看,实施临床路径比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疾病治愈率有所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从费用指标来看,老年性白内障、甲状腺恶性肿瘤和大肠息肉的医疗总费用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实施临床路径比未实施临床路径的各项总费用明细有所降低。临床路径是一种目前应用广泛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推进医疗质量标准化。本研究对患者基本情况指标和入径标准等因素进行控制,结果发现,临床路径降低了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医院提高病床周转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临床路径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各种费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医院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配套监管政策措施,推动临床路径管理可持续发展。
二、临床路径——质量与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路径——质量与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DRGs付费制度对推动临床路径发展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DRGs付费制度推动临床路径效益的提升 |
二、DRGs付费制度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的精细化水平 |
三、结束语 |
(2)基于临床路径的髋关节病种成本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应用 |
2.1.1 临床路径的概念 |
2.1.2 临床路径的应用 |
2.2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与原则 |
2.2.1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
2.2.2 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
2.3 业务流程再造的形式和方法 |
2.3.1 价值链分析法 |
2.3.2 关键成功因素法 |
2.3.3 约束理论 |
2.4 医疗成本核算方法 |
2.4.1 成本当量法 |
2.4.2 作业成本法 |
2.5 医疗质量评价与管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S医院成本核算现状与分析 |
3.1 S医院的基本背景 |
3.2 S医院运营成本构成 |
3.3 S医院目前问题分析 |
3.3.1 尚未形成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 |
3.3.2 尚未形成统一医用耗材使用标准 |
3.3.3 政策变化降低传统收益 |
3.4 S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4.1 S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
3.4.2 S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可行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S医院髋关节病种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与实施 |
4.1 S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术简介 |
4.1.1 S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术 |
4.1.2 基于临床路径的S医院全髋关节病种确定 |
4.2 S医院髋关节病种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
4.3 临床路径下髋关节置换病种成本核算应用分析 |
4.3.1 选择路径组和对照组 |
4.3.2 数据的获取来源 |
4.3.3 作业成本法在临床路径下髋关节置换病种的运用 |
4.3.4 临床路径下髋关节置换病种成本核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成本核算法实施效果分析 |
5.1 构建评价指标 |
5.2 分析实施效果 |
5.3 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实施对病种的影响 |
5.3.1 病种成本核算结构不断优化 |
5.3.2 病种成本得到合理控制 |
5.4 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成本核算的意义 |
5.4.1 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建立统一核算体系 |
5.4.2 规范S医院医用耗材使用 |
5.4.3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 |
1.5.1 医师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1.5.2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
1.5.3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工具的研发 |
1.5.4 基于DEMATEL-ISM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1.5.5 基于决策树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1.5.6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提升策略 |
1.6 资料来源 |
1.6.1 文献资料来源 |
1.6.2 数据资料来源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研究法 |
1.7.2 SWOT分析法 |
1.7.3 现场调研法 |
1.7.4 数据分析方法 |
1.7.5 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
1.8 研究逻辑框架 |
1.9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9.1 创新之处 |
1.9.2 不足之处 |
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
2.1 医师绩效评价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2.1.1 资料来源 |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3 统计分析 |
2.1.4 结果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2.2.2 绩效影响因素相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框架构建 |
3.1 DRG支付制度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SWOT分析 |
3.1.1 优势 |
3.1.2 劣势 |
3.1.3 机遇 |
3.1.4 挑战 |
3.1.5 DRG支付制度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 |
3.2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
3.2.1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应以医疗质量为基础 |
3.2.2 评价内容应充分结合主诊医师岗位职责及特点 |
3.2.3 评价指标应纳入基于DRG的绩效评价相关指标 |
3.3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原则 |
3.4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维度及具体目标 |
3.5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6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3.7 DRG支付制度改革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框架 |
3.8 本章小结 |
4 绩效评价工具的研发 |
4.1 国内外医师绩效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系统评价 |
4.1.1 资料与方法 |
4.1.2 结果 |
4.2 DRG支付制度改革下医师绩效评价特点分析 |
4.2.1 我国DRG支付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
4.2.2 研究对象 |
4.2.3 研究工具 |
4.2.4 数据分析 |
4.2.5 结果 |
4.2.6 DRG支付制度改革医院管理及医师产生的影响 |
4.2.7 DRG支付制度下医师绩效评价的特点分析 |
4.3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工具的研发 |
4.3.1 绩效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
4.3.2 确定专家组 |
4.3.3 德尔菲专家咨询 |
4.3.4 信度分析 |
4.3.5 效度检验 |
4.3.6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框架模型的构建 |
5.1.1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5.1.2 医疗教育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5.1.3 医师个人特质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5.1.4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框架模型 |
5.2 基于DEMATEL-ISM的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建模 |
5.2.1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影响因素释义 |
5.2.2 建模分析步骤 |
5.2.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5.2.4 DEMATEL分析 |
5.2.5 ISM分析 |
5.3 基于决策树的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3.1 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 |
5.3.2 变量取值 |
5.3.3 医师绩效实证评价结果分析 |
5.3.4 决策树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讨论与建议 |
6.1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模型构建讨论 |
6.2 绩效评价工具研发讨论 |
6.3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讨论 |
6.3.1 绩效影响因素遴选 |
6.3.2 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讨论 |
6.4 策略建议 |
6.4.1 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力度,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
6.4.2 医院应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及医院功能定位的组织发展战略 |
6.4.3 建立科学的、精细化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组管理模式 |
6.4.4 提升医学院校教育质量,提高医师绩效教育的重视程度 |
6.4.5 提升医师工作满意度水平 |
6.4.6 关注医师心理健康,提升医师压力应对能力 |
6.4.7 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的医师薪酬水平与激励机制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创新 |
7.1.1 研究内容创新 |
7.1.2 研究方法创新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7.3.1 研究样本的展望 |
7.3.2 研究思路的扩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附件3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打分表 |
附件4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件5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分表 |
(4)新医改背景下Y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现状和综述 |
1.5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 |
1.7 可能的创新点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医用耗材的概念 |
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3 SPD物流管理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Y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现状分析 |
3.1 Y医院现状 |
3.2 Y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现状 |
3.3 Y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4 Y医院实施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
3.5 本章小结 |
4 Y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管理体系构建的思想 |
4.2 管理体系构建的流程 |
4.3 管理体系构建的指标 |
4.4 本章小结 |
5 Y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 |
5.1 采购环节管理优化方案 |
5.2 流通环节管理优化方案 |
5.3 监管环节管理优化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6 Y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体系新旧方案对比 |
6.1 全院卫生材料费用情况及耗材占比情况比较分析 |
6.2 重点科室耗材收入占比控制情况对比分析 |
6.3 可持续性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研究 ——以云南省A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DRGS相关研究 |
第二节 国内DRGS相关研究 |
一、DRGs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
二、DRGs成本核算应用过程研究 |
三、DRGs成本核算应用结果研究 |
四、DRGs成本核算应用建议研究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第一节 DRGS相关概念 |
第二节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 |
一、公立医院 |
二、医院成本涵义与构成 |
三、医院成本核算及其主要类型 |
第三节 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应用基础 |
一、作业成本法内涵 |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流程 |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DRGs成本核算基本步骤 |
第四章 云南省A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案例研究 |
第一节 A医院概况 |
一、A医院简介 |
二、A医院DRGs成本核算历程 |
第二节 A医院DRGS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
一、完善DRGs成本核算组织机构 |
二、建立DRGs成本核算规章制度 |
三、引入DRGs成本核算信息系统 |
四、强化DRGs成本核算质量管理 |
第三节 A医院DRGS成本核算实现路径 |
一、第一阶段:科室成本核算 |
二、第二阶段:项目成本核算 |
三、第三阶段:DRGs成本核算 |
第四节 A医院DRGS成本核算实施流程——以“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例. |
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及其诊疗过程分析 |
二、阑尾炎DRGs成本核算流程 |
三、阑尾炎DRGs成本核算实例 |
第五节 A医院DRGS成本核算实施成效 |
一、规范诊疗方式,优化指导临床路径 |
二、控制成本结构,降低医疗成本 |
三、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
第六节 A医院DRGS成本核算现存问题 |
一、DRGs分组区域差距不利于数据分析管理 |
二、DRGs成本精细化管控还需进一步加强 |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6)临床路径下医院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Z医院1007例肿瘤类单病种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 |
2.1 单病种定额结算模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2.1.1 单病种定额结算模式的概念及起源 |
2.1.2 国外单病种定额结算模式的研究情况 |
2.1.3 国内单病种定额结算模式的研究情况 |
2.2 临床路径的研究概况 |
2.2.1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起源 |
2.2.2 国内外临床路径的发展情况 |
2.2.3 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
2.3 医院病种成本核算的研究概况 |
2.3.1 病种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意义 |
2.3.2 病种成本核算的主要研究方法 |
2.4 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
2.4.1 国外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情况 |
2.4.2 国内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情况 |
2.5 单病种成本控制研究概况 |
2.6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3.1 临床路径下医院单病种成本 |
3.1.1 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成本核算理论依据 |
3.1.2 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成本构成 |
3.2 临床路径下医院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 |
3.3 临床路径下医院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第四章 临床路径下医院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资料来源 |
4.1.1 样本医院基本情况 |
4.1.2 数据收集 |
4.1.3 数据预处理 |
4.2 变量与模型 |
4.2.1 相关变量的定义 |
4.2.2 理论模型的构建 |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1 样本医院单病种结算病例的基本情况 |
4.3.2 样本医院单病种成本 |
4.4 基于通径模型的医院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4.4.1 建模结果 |
4.4.2 讨论与分析 |
4.5 基于CHAID决策树模型的医院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4.5.1 建模方法 |
4.5.2 检验结果 |
4.5.3 讨论与分析 |
第五章 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成本控制策略 |
5.1 医疗机构管理层面 |
5.1.1 多部门联动推进临床路径管理 |
5.1.2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建立病种成本核算体系 |
5.1.3 加强药品、耗材监管,建立病种预算控制系统 |
5.1.4 科学制定医院单病种成本控制指标,建立相应的绩效薪酬体系 |
5.2 政府政策制定层面 |
5.2.1 推行基于DRG打分制的多元复合医保结算政策改革 |
5.2.2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医疗收费结构 |
5.2.3 推进癌症等重大疾病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 |
5.2.4 促进分级诊疗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医联体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基于省级公立医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按病种付费方式研究综述 |
2.1.1 国外按病种付费方式研究 |
2.1.2 国内按病种付费方式研究 |
2.2 单病种成本核算状况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单病种成本核算状况 |
2.2.2 国内单病种成本核算状况 |
2.3 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
2.3.2 国内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
2.4 文献述评及启示 |
3 单病种成本核算理论 |
3.1 概念界定 |
3.1.1 单病种与单病种成本 |
3.1.2 单病种成本核算 |
3.2 医院成本核算内容 |
3.3 单病种成本核算要素 |
3.3.1 单病种成本核算对象 |
3.3.2 单病种成本构成项目 |
3.3.3 单病种成本核算流程 |
3.4 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及对比分析 |
3.4.1 项目叠加法 |
3.4.2 临床路径法 |
3.4.3 作业成本法 |
3.4.4 核算方法对比分析 |
4 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流程设计 |
4.1 省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 |
4.2 省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问题 |
4.3 省级公立医院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流程 |
5 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在X医院的应用 |
5.1 X医院概况 |
5.2 X医院实施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的可行性 |
5.3 X医院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案 |
5.3.1 科室成本核算 |
5.3.2 医疗项目成本核算 |
5.3.3 单病种成本核算 |
5.4 单病种成本核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5.4.1 肺气肿对照组病种费用核算 |
5.4.2 单病种核算成本与限价分析 |
5.4.3 对变异程度的有效性评价 |
6 基于作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成本核算实施难点、对策及保障措施 |
6.1 单病种成本核算实施难点 |
6.2 单病种成本核算实施对策 |
6.3 保障措施 |
6.3.1 制度保障 |
6.3.2 技术保障措施 |
6.3.3 人才保障措施 |
7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8)福建省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3.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3.1 资料收集方法 |
3.2 资料分析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构建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下医疗费用研究框架 |
4.2 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实施的背景环境 |
4.3 尤溪县实行按病种付费制的政策措施及现况 |
4.4 尤溪县县级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对医疗费用的作用机制 |
4.5 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后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 |
5. 讨论 |
5.1 按病种付费制下医疗费用控制的关键因素 |
5.2 成本核算体系与医保监管制度促进按病种付费的实施 |
5.3 探讨尤溪县在按病种付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制改革现状及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9)县级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政策研究法 |
2.2.3 专题小组讨论法 |
2.2.4 现场调研法 |
2.2.5 德尔菲法(Delphi) |
2.2.6 层次分析法(AHP) |
2.2.7 实证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4 定义与内涵 |
2.4.1 临床路径 |
2.4.2 规范实施临床路径 |
2.5 技术路线 |
2.6 统计分析 |
2.6.1 专家基本情况 |
2.6.2 专家积极系数 |
2.6.3 专家权威程度 |
2.6.4 专家协调程度 |
2.7 质量控制 |
2.7.1 文献研究阶段 |
2.7.2 指标选取阶段 |
2.7.3 专家咨询阶段 |
2.7.4 数据录入阶段 |
3 结果 |
3.1 专家咨询的基本情况 |
3.1.1 专家基本情况 |
3.1.2 专家积极系数 |
3.1.3 专家权威程度 |
3.1.4 专家协调程度 |
3.2 县级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初步构建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的原则 |
3.2.2 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内容 |
3.3 县级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形成 |
3.3.1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3.3.2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3.3.3 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框架内容 |
3.4 县级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3.4.1 一级指标权重结果 |
3.4.2 二级指标权重结果 |
3.4.3 三级指标权重结果 |
3.5 县级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
3.5.1 评价得分 |
3.5.2 缺陷分析 |
4 讨论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 |
4.1.1 专家代表性分析 |
4.1.2 结果可靠性分析 |
4.1.3 方法科学性分析 |
4.1.4 指标合理性分析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权重分析 |
4.3 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问题 |
4.3.1 医患教育较为缺乏 |
4.3.2 信息系统不够完备 |
4.3.3 检查评价不够全面 |
4.3.4 变异管理不够明确 |
4.3.5 路径调整不够及时 |
4.4 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的对策与建议 |
4.4.1 加强医患教育 |
4.4.2 健全信息系统 |
4.4.3 完善检查评价 |
4.4.4 重视变异管理 |
4.4.5 规范路径调整 |
4.5 创新与展望 |
4.5.1 创新 |
4.5.2 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临床路径评价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临床路径对医疗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3 文献回顾 |
第三章 临床路径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分析 |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2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分析 |
3.3 临床路径下住院天数分析 |
3.4 临床路径下实施效果分析 |
3.5 临床路径下费用指标分析 |
3.6 访谈结果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讨论 |
4.2 结论 |
4.3 建议 |
4.4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临床路径——质量与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DRGs付费制度对推动临床路径发展的探析[J]. 吕泽钦. 财经界, 2020(20)
- [2]基于临床路径的髋关节病种成本管理应用研究[D]. 黄亮. 东华大学, 2020(01)
- [3]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 林夏.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4]新医改背景下Y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研究[D]. 曹小娣. 三峡大学, 2020(06)
- [5]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研究 ——以云南省A医院为例[D]. 杨斌.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临床路径下医院单病种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Z医院1007例肿瘤类单病种数据[D]. 杨洁.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基于省级公立医院[D]. 王昊男.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8]福建省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研究[D]. 阎月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县级医院规范实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D]. 刘琳. 郑州大学, 2020
- [10]临床路径对医疗质量的影响研究[D]. 李艳.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