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生物肥——保得微生物土壤接种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黄文茂,韩丽珍[1](2019)在《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复合菌肥制备提供指导,促进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将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根据固氮、解磷及解钾的功能互补配制成4种复合菌系(P9+GD3、P9+GD12、P10+GD3和P10+GD12),对盆栽花生幼苗进行灌根试验,30 d后测定花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功能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4种复合菌系的灌根处理均显着增加花生的株高和鲜重,有效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增加根际土壤氮循环功能菌群、溶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显着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尤以P10+GD12菌株组合最显着,其对照(未进行PGPR复合菌系处理)的花生株高和鲜重分别高37.60%和63.90%,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高64.36%和1.38倍,根际土壤的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及解钾菌分别增加36.98、8.25和13.23倍,根际土壤脲酶增加2.48倍。【结论】利用根际促生菌的功能构建多功能复合菌系可有效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为下一步复合菌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赵海红[2](2014)在《两种新型生物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晚疫病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调查新型微生物肥料在马铃薯生长上的使用效果,本试验分别采用苗期田间根部、叶片施肥方法,研究了地福来细胞生物肥和氨基酸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晚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地福来和氨基酸肥后,马铃薯产量均有显着提高,增产率分别达11.45%和20.67%;晚疫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低8.6%和13.6%,防效分别为49.1%和61.5%。
张萍萍[3](2014)在《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共生效率的玉米自交系促生效果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us, AMF)能改良土壤,改善水分状况,能与绝大多数植物共生,促进作物对矿物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抗病性以及抗逆性,提高其成活率,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以及重要的饲料作物之一。随着畜牧业、工业的发展以及世界人口的增长,玉米在人民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仅靠传统育种上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玉米的需求。丛枝菌根真菌与玉米的互作可以帮助玉米有效固氮与利用土壤中的磷等元素,促进玉米生产。目前,尽管有关AMF与玉米的促生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未见有玉米自交系与AMF的共生效率研究的报道。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与AMF的共生效率存在显着差异,共生的效率从0%-100%不等。本研究期望通过调查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的玉米自交系的生长促进作用,来探究AMF对多高的共生效率玉米的促生及产量影响最为显着这一科学问题。同时将共生效率与玉米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有望探索品种培育的新路径,为利用玉米与丛枝菌根共生互作解决生产问题形成理论基础。本实验室具有380份已测序的玉米核心种质资源,已检测出其中336份自交系与AMF的共生效率,并通过GWAS平台鉴定出控制玉米与AMF共生效率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基于前期试验的结果,选取不同共生效率的玉米自交系,调查接种AMF后对玉米生长指标与产量因子的影响,回答相关科学问题并指导利用控制共生效率基因来进行玉米育种。本课题首先选取了8个不同共生效率的玉米自交系在田间进行了共生试验。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测量玉米不同的生长指标,发现AMF对高共生效率玉米的株高、茎高、茎粗等指标的生长促进作用显着,而AMF对低共生效率玉米几乎没有促进作用。由于田间试验中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试验条件难以完全统一,随后重新选取了8个不同共生效率的玉米自交系在温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进行了共生试验。在苗期测其不同生长指标,发现AMF对高共生效率玉米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的生长促进作用很明显,而AMF对低共生效率玉米的生长没有显着促进作用。同时,研究结果显示AMF对玉米根的干重和鲜重等地下部分生长指标没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因此,试验结果表明,AMF可以促进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且促生作用与共生效率显着相关。
沈清清,田洪,李蕾,刘芳,杨绪旺[4](2013)在《发展文山州生物肥料产业研究》文中认为生物肥料不仅具有肥料效应,还具有农药效应和生态环保效应,是推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理想肥料。文山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具备发展生物肥料产业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叶云峰,付岗,袁高庆,黎起秦,缪剑华[5](2009)在《植物土传病害安全防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几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控技术,包括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利用、蚯蚓粪的利用、太阳能土壤消毒、嫁接技术的应用、微生态调控、生物肥料的使用等,这些方法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化学药剂的使用。
王心歌[6](2009)在《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的食品和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为此,农业部召开了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和生产,这次会议在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国务院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大对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生态农业。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产无污染绿色食品,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即合理施用化肥,走生物、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发展道路,而生物肥料的施用更应大力提倡和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十一五规划对我国环境资源保护和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等各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一个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大力发展生物肥料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当前的“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农产品要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农产品进行竞争,其首要前提,即以施用“绿色无公害”肥料为基础生产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并实现规模化、制度化的推广和实施。这不仅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目前,全球正在发生第六次饮食文化的变革,即由消费热量食品转向消费安全、卫生、营养食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生活求温饱转向生活求质量,人民对无污染、安全、卫生的绿色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肥料是绿色食品的基础,只有合理使用绿色肥料才能达到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据FAO(世界粮农组织)肥料年鉴的有关报道,世界肥料的发展方向是:向多成分、多功能、高效、高浓度、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走生物、有机、无机相结合的道路。“生物肥”、“活性有机肥”、“生化复混肥”等无污染绿色生态系列肥料,就是这一领域中最先进的肥种。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以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开发生产为主,集微生物菌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物肥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近期,惠森公司在引进、吸收国际领先生物技术以及掌握国内生物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地区的农业环境条件,针对性开发研制了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新型生物肥料——惠森“坤奇尔”高效复合生物菌肥,是生产绿色农产品、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型理想肥料。本项研究结合惠森公司推出的“坤奇尔”生物肥的推广,说明生物肥的市场前景,结合新疆地区特有的地区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生物农业发展的可行性模式。本文提出要把生物技术的进步、成果与生物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长远的战略高度,推动我国现代生物农业的健康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图书的读阅、网上各数据库浏览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惠森公司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资料,通过资料了解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充分的了解生物肥的市场前景。而后,我们运用SWOT理论对惠森公司进行了机会、威胁、优劣势的分析,根据战略匹配的原则——发挥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回避外部威胁,提出了公司相应的对策,来达到企业竞争优势的目标;用波特的五力分析理论,对生物肥的市场,特别是坤奇尔生物肥进行了竞争分析;运用市场营销战略STP理论对惠森公司进行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准确定位;文章还运用4P理论,对坤奇尔生物肥的推广做了详细的探讨。本文还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特殊的细分市场,对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创新,对农业高科技生物产品的营销战略进行了探讨。
徐青丹,周静,崔键,官友军[7](2008)在《新型生物肥对红壤地区花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了新型生物肥健力素和复合生物菌剂对红壤地区花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力素分别使花生和水稻增产21.9%、6.44%7.56%,复合生物菌剂分别使花生和水稻增产6.5%、4.76%9.24%。健力素和复合生物菌剂在水稻上的最适用量分别为0.45 kg/hm2、300 kg/hm2。
吴强盛[8](2006)在《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抗旱性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能帮助寄主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质元素,从而成为土壤与植物间物质的运输载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显得尤为重要。柑橘多栽培于丘陵山地,水分是其获得高产优质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在栽培条件下柑橘根系根毛少且短,甚至无,需要依赖丛枝菌根的吸收作用维持其生长,从而对丛枝菌根的依赖性强。本研究从丛枝菌根真菌的角度,探讨其对柑橘抗旱性的作用及其机理,为阐明菌根抗旱提供理论依据;期望从球囊霉属(Glomus)中筛选出适合我国柑橘发展的真菌/菌种,为丛枝菌根真菌在柑橘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柑橘丛枝菌根真菌菌种抗旱比较研究。以G.mosseae、G.versiforme、G.diaphanum、G.geosporum和G.etunicatum为供试菌种,接种于正常水分或水分胁迫下的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和红橘(Citrus tangerine Hort.ex Tanaka)实生苗上进行盆栽试验,从菌根发育、植株生长、碳水化合物以及抗氧化酶等方面比较上述5种菌种的抗旱效果。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明显抑制5种菌种对柑橘根系的侵染,但菌根的各部分结构联系更紧密。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抗旱性的作用存在种间差异,正常水分和水分胁迫下对枳实生苗高效的菌种分别是G.versiforme和G.mosseae,G.diaphanum是一个很弱的菌种,不具有抗旱潜力;正常水分和水分胁迫下G.mosseae和G.geosporum均对红橘实生苗具有很强的抗旱潜力,G.etunicatum在红橘实生苗上不具备抗旱潜力。(2)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水分和渗透调节的影响。以G.mosseae和G.versiforme为供试菌种,接种于不同水分处理的枳或红橘实生苗上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20%、16%和12%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接种G.mosseae的枳实生苗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应的未接种植株,有的达到显着水平;G.mosseae接种提高枳实生苗的水分利用效率达20.0%~39.9%。研究还表明,无论在正常水分还是水分胁迫下,G.versiforme接种明显提高枳或红橘实生苗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在2种水分条件下接种G.versiforme提高枳实生苗根系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对叶片则依水分状况而异。G.versiforme接种提高了2种水分状况下的枳或红橘实生苗叶片和根系的K+和Ca2+浓度,对Mg2+反应不一致。接种G.versiforme显着提高正常水分和水分胁迫下的红橘实生苗叶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本研究首次观察到,无论正常水分还是水分胁迫下接种G.versiforme都显着降低红橘实生苗叶片温度(降温效果为0.80℃~1.82℃),从而减少叶片水分向外界的蒸散。较高的渗透调节物质提高了菌根化柑橘的渗透调节能力,这种提高与脯氨酸无关,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K+、Ca2+、Mg2+相关。(3)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G.versiforme为供试菌种接种于正常水分或水分胁迫的枳和红橘实生苗上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降低或显着降低柑橘叶片和根系的MDA、H2O2和O2·—含量,提高各种抗氧化酶(如SOD、G-POD、CAT、GR和APX)活性和各种抗氧化剂(如ASC、TASC、GSH、TASC)含量,使ASC-GSH循环更快,清除更多的ROS,从而减轻水分胁迫产生的氧化破坏,使菌根化柑橘在水分胁迫下处于更有利的地位。(4)磷和球囊霉素在丛枝菌根提高柑橘抗旱性的作用及磷与抗氧化的关系。以G.mosseae、G.versiforme和G.diaphanum为供试菌种,接种于正常水分或水分胁迫下的枳实生苗上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增加根际菌丝密度和球囊霉素含量,降低根系ALP和SDH活性。在根系中,菌根侵染率>SDH>ALP。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根际酸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活性,使土壤中更多的有机P转化为无机P被植株吸收,导致植株叶片和根系的P含量升高,土壤有效P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的结构、土壤磷酸酶和根内SDH共同促进植株吸收P。根系抗氧化的菌根贡献与菌根对P的贡献之间存在间接的相关关系,与菌根对植株生长和矿质元素(除Ca和Mg)的贡献间没有相关关系。研究首次发现,无论在正常水分还是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枳实生苗根际都产生一种糖蛋白——球囊霉素,范围在1.63 mg/g~1.93 mg/g。由于球囊霉素的“超级胶水”功能,将小的团聚体粘合成大的团聚体,使2 cm、1 cm和大于0.25 cm的水稳性团聚体提高,0.25 cm的水稳性团聚体降低。据此菌根化土壤具有高度的空隙性和持水性,延迟水分向土壤毛细管流动,最终提高植株的抗旱性。(5)柑橘丛枝菌根发育特性研究。田间条件下观察到柑橘根系具有泡囊、丛枝、侵入点、根内菌丝、根外菌丝等结构,说明柑橘是丛枝菌根类植物。田间条件下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 Guoqing No.1)和国庆4号温州蜜柑(C.unshiu Marc Guoqing No.4)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年变化均呈“∧”形,有效磷和中性磷酸酶年变化呈“V”形。在不同的土壤深度以10 cm~20 cm的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高。覆草有利于柑橘菌根发育,施N肥和翻耕抑制柑橘菌根发育。红橘+枳、红橘+粗柠檬、枳、枳橙和枳柚5种盆栽柑橘砧木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以红橘+枳最高。相关性表明,2种试材的菌根侵染率都与孢子密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有效磷呈极显着负相关,说明较高的孢子密度和较低的有效磷对菌根侵染率有促进作用;2柑橘品种的孢子密度均与有效磷极显着负相关,与中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极显着正相关,表明较高的中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对孢子密度有刺激作用,而较高的有效磷对其有抑制作用。柑橘园土壤有机磷矿化主要以中性磷酸酶的酶促为主。最后,结合前人的研究,作者初步提出丛枝菌根真菌提高寄主植物抗旱性的机理模式图,并探讨了菌根化柑橘存在交叉抗性的特性。
窦新田,付振山[9](2000)在《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 生物肥料又称微生物肥料,它是利用对农业有益的一类微生物,通过生物发酵而产出的一种生物制剂。这种制剂本身不具备肥料效应,而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而产生肥料效应。它具有提供农作物氮、磷、钾等养分以及刺激作物生长、抗病防病等作用。我国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已有近50年历史,它是从豆科植物应用概瘤菌接种剂开始的。50年代,曾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钾细菌),统称为细菌肥料,简称菌肥。195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曾将细菌肥料列
谭洪兵[10](2000)在《新型生物肥——保得微生物土壤接种剂》文中研究指明
二、新型生物肥——保得微生物土壤接种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生物肥——保得微生物土壤接种剂(论文提纲范文)
(1)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土壤采集 |
1.1.2 供试菌株 |
1.1.3 供试作物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复合菌系制备 |
1.2.3 盆栽试验 |
1.2.4 植株生理生长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1.2.5 根际土壤功能菌群数测定 |
1.2.6 根际土壤酶活的测定 |
1.3 统计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 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土壤养分的影响 |
2.3 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根际土壤功能菌群的影响 |
2.4 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根际土壤酶活的影响 |
3 讨 论 |
4 结 论 |
(2)两种新型生物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晚疫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2.2 试验材料 |
2.2.1 供试种薯 |
2.2.2 供试肥料 |
2.3 试验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3.2 不同生物肥处理对马铃薯主要病害的影响 |
4 讨论 |
(3)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共生效率的玉米自交系促生效果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丛枝菌根真菌 |
1.2.1 AMF分类 |
1.2.2 AMF的结构及功能 |
1.2.2.1 孢子 |
1.2.2.2 侵入点 |
1.2.2.3 菌丝 |
1.2.2.4 泡囊 |
1.2.2.5 丛枝 |
1.2.2.6 附着胞 |
1.2.3 AMF的生理生态功能 |
1.2.3.1 提高宿主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
1.2.3.2 增强宿主抗逆性 |
1.2.3.3 改善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
1.2.3.4 修复生态环境 |
1.2.5 AMF的生长促进物质 |
1.2.5.1 CO_2 |
1.2.5.2 酚醛类物质 |
1.2.5.3 植物激素 |
1.2.5.4 多胺 |
1.2.5.5 倍半萜类化合物 |
1.2.6 AM共生体的发育与共生分子机制 |
1.2.6.1 AM共生体的发育 |
1.2.6.2 AM共生分子机制 |
1.3 玉米 |
1.3.1 玉米的食用价值 |
1.3.2 玉米的饲用价值 |
1.3.3 玉米的工业价值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菌根和孢子的培养 |
2.2.2 孢子的收集 |
2.2.3 田间试验 |
2.2.4 温室试验 |
2.2.5 共生关系的检测 |
2.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田间试验中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自交系生长的影响 |
3.1.1 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田间株高的影响 |
3.1.2 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田间茎高的影响 |
3.1.3 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田间茎粗的影响 |
3.2 温室试验中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的玉米自交系生长的影响 |
3.2.1 温室试验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株高的影响 |
3.2.2 温室试验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 |
3.2.3 温室试验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地上部分干重的影响 |
3.2.4 温室试验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根鲜重的影响 |
3.2.5 温室试验AMF对不同共生效率玉米根干重的影响 |
3.2.6 共生关系的建立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发展文山州生物肥料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肥料的概念与功效 |
2 生物肥料的产业优势 |
2.1 与化肥生产相比, 生物肥料生产成本较低 |
2.2 清除化肥施用后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小 |
2.3 降低劳动强度 |
2.4 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限 |
3 文山州发展生物肥料产业的意义和前景 |
3.1 文山州具备发展生物肥料产业的契机和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
3.2 发展地方生物肥料产业能促进文山绿色农业进程 |
3.3 生物肥料产业化是文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和源泉 |
3.4 国内外对生物肥料的需求量大 |
3.5 能与当地中药产业形成互补双赢产业 |
4 建议 |
4.1 开发地域型生物肥料, 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
4.2 政府扶持, 加大科研力度, 推进产业化发展 |
(5)植物土传病害安全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利用 |
2 蚯蚓粪的利用 |
3 太阳能土壤消毒 |
4 嫁接技术的应用 |
5 微生态调控 |
6 生物肥料的使用 |
(6)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主要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思路和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
2.1.2 SWOT 分析 |
2.1.3 竞争战略分析 |
2.1.4 STP 营销战略 |
2.1.5 4Ps 营销组合理论 |
2.2 与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 |
2.2.1 对农村市场的研究 |
2.2.2 农村消费者的行为研究 |
第3章 生物肥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3.1 生物肥的研发背景 |
3.2 国内外生物肥的发展状况 |
3.2.1 国外生物肥的状况 |
3.2.2 国内生物肥的现状 |
3.2.3 生物肥的种类 |
3.3 生物肥的功效 |
3.3.1 培肥土壤,提高土壤的综合肥力 |
3.3.2 供给农作物养分,刺激作物生长 |
3.3.3 减轻农作物病害,增强农作物的抗病防害能力 |
3.3.4 弥补化肥、有机肥的不足,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
3.3.5 促使作物增产 |
3.3.6 生产健康的绿色食品 |
3.4 生物肥与其他肥料的比较 |
3.4.1 生物肥与常见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区别 |
3.4.2 生物肥与农家肥的区别 |
3.5 生物肥的发展趋势 |
第4章 惠森公司 |
4.1 惠森公司的介绍和竞争力分析 |
4.1.1 公司建立背景 |
4.1.2 研发产品 |
4.1.3 公司的组织结构 |
4.1.5 公司的SWOT 分析 |
4.2 坤奇尔生物肥的竞争分析 |
4.2.1 “坤奇尔”复合生物肥料的特点 |
4.2.2 坤奇尔生物肥的产品优势 |
4.2.3 对坤奇尔的竞争战略分析 |
第5章 惠森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的战略 |
5.1 用地理细分法对其进行市场细分 |
5.2 新疆建设兵团目标市场的选择 |
5.2.1 兵团农业的概况 |
5.2.2 兵团的优势 |
5.3 对惠森公司和坤奇尔生物肥的定位 |
5.3.1 惠森公司的定位 |
5.3.2 坤奇尔生物肥的定位 |
第6章 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的特色营销策略 |
6.1 惠森公司对坤奇尔生物肥的营销组合战略 |
6.1.1 产品策略 |
6.1.2 价格策略 |
6.1.3 渠道策略 |
6.1.4 促销策略 |
6.2 惠森公司对坤奇尔生物肥的竞争战略制定 |
6.2.1 成本领先战略 |
6.2.2 产品差异化战略 |
6.2.3 集中化战略 |
6.3 新疆兵团的生物有机肥创新项目的分析 |
6.3.1 新疆建设兵团建厂的基本情况 |
6.3.2 建厂项目的实施方案 |
6.3.3 生物肥项目的成本、效益评估 |
6.3.4 项目投资风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抗旱性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课题的提出 |
2 丛枝菌根的结构与功能 |
3 果树丛枝菌根的研究进展 |
3.1 概述 |
3.2 果树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资源 |
3.3 丛枝菌根对果树的生理效应 |
3.3.1 营养 |
3.3.2 生长 |
3.3.3 代谢 |
3.3.4 抗旱性 |
3.3.5 抗病性 |
3.3.6 果实品质 |
3.4 影响果树丛枝菌根形成的因素 |
3.4.1 寄主 |
3.4.2 土壤 |
3.5 丛枝菌根真菌的繁殖 |
3.6 丛枝菌根真菌在果树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4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水分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
4.1 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4.2 正常水分下丛枝菌根对植物水分代谢的效益 |
4.3 干旱条件下丛枝菌根对植物水分代谢的效益 |
4.3.1 生长 |
4.3.2 水分状况 |
4.3.3 内源激素 |
4.3.4 苗木成活率 |
4.4 丛枝菌根改善植物水分代谢的作用机制 |
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柑橘丛枝菌根真菌菌种抗旱比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菌根发育的影响 |
2.2 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干物质和菌根依赖性的影响 |
2.3 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生物学形态特征的影响 |
2.4 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
2.5 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橘实生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2.6 5种从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水分胁迫对柑橘菌根发育的影响 |
3.2 寄主植物对丛枝菌根真菌发育的影响 |
3.3 水分胁迫对柑橘菌根依赖性的影响 |
3.4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生长的影响 |
3.5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3.6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抗旱性的影响 |
3.7 柑橘抗旱丛枝菌根真菌有效性比较 |
第三章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水分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柑橘菌根发育状况 |
2.1.1 G.mosseae接种的枳实生苗菌根侵染率 |
2.1.2 G.versiforme接种的枳实生苗菌根发育 |
2.1.3 G.versiforme接种的红橘实生苗菌根发育 |
2.2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叶片RWC的影响 |
2.3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叶片水势的影响 |
2.4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 |
2.5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6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7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 |
2.8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2.9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10 丛枝菌根真菌对红橘实生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丛枝菌根真菌对红橘实生苗光合特性的作用 |
3.2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的影响 |
3.3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柑橘抗旱性与其提高根系吸收面积的相关性 |
3.4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四章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 MDA和 ROS含量的影响 |
2.2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 SOD活性的影响 |
2.3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 G-POD活性的影响 |
2.4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 CAT活性的影响 |
2.5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 APX活性的影响 |
2.6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 GR活性的影响 |
2.7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2.8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2.9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水分胁迫对柑橘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3.2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 MDA和 ROS含量的影响 |
3.3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抗氧化酶活性的效应 |
3.4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非酶类保护物质含量的效应 |
3.5 菌根化柑橘的交叉抗性 |
第五章 磷和球囊霉素在丛枝菌根提高柑橘抗旱性中的作用及磷与抗氧化的关系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及处理 |
1.3 测定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枳实生苗根系菌根发育状况 |
2.2 丛枝菌根真菌对根际菌丝密度和球囊霉素的影响 |
2.3 丛枝菌根真菌对根系 ALP和 SDH的影响 |
2.4 菌根发育与菌丝密度、ALP、SDH、球囊霉素的相关关系 |
2.5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干物质和菌根依赖性的影响 |
2.6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N和 P含量的影响 |
2.7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
2.8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 MDA和 ROS含量的影响 |
2.9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
2.10 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2.11 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
2.12 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菌根的发育与ALP和 SDH的关系 |
3.2 丛枝菌根对柑橘 P的吸收及 P与根系抗氧化的相关关系 |
3.3 球囊霉素在菌根抗旱中的作用 |
3.4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机理 |
第六章 柑橘丛枝菌根发育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取样及预处理 |
1.4 测定方法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柑橘丛枝菌根的结构 |
2.2 柑橘丛枝菌根发育的年动态变化 |
2.2.1 柑橘根系菌根侵染率的年动态变化 |
2.2.2 柑橘根际孢子密度年动态变化 |
2.3 柑橘根际有效磷含量的年动态变化 |
2.4 柑橘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年动态变化 |
2.4.1 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年动态变化 |
2.4.2 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年动态变化 |
2.4.3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年动态变化 |
2.4.4 总磷酸酶活性的年动态变化 |
2.5 柑橘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与根际有效磷和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 |
2.6 柑橘菌根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发育状况 |
2.7 盆栽5种柑橘砧木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 |
2.8 3种农业措施对柑橘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柑橘菌根的结构和侵入部位 |
3.2 柑橘丛枝菌根发育的年动态变化 |
3.3 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的关系 |
3.4 土壤磷与菌根发育状况的关系 |
3.5 不同砧木对菌根发育的影响 |
3.6 不同土层菌根发育状况 |
3.7 农业措施对柑橘菌根发育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致谢 |
附录I:课题资助项目 |
附录II:硕博连读期间已发表和已接受论文(第一作者) |
附录III:参加学术会议 |
四、新型生物肥——保得微生物土壤接种剂(论文参考文献)
- [1]PGPR复合菌系对花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刘畅,黄文茂,韩丽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0)
- [2]两种新型生物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晚疫病的影响[J]. 赵海红. 中国西部科技, 2014(06)
- [3]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共生效率的玉米自交系促生效果的调查[D]. 张萍萍.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4]发展文山州生物肥料产业研究[J]. 沈清清,田洪,李蕾,刘芳,杨绪旺. 文山学院学报, 2013(03)
- [5]植物土传病害安全防控技术[J]. 叶云峰,付岗,袁高庆,黎起秦,缪剑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09(07)
- [6]惠森公司"坤奇尔"生物肥营销策略研究[D]. 王心歌.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 [7]新型生物肥对红壤地区花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徐青丹,周静,崔键,官友军.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4)
- [8]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抗旱性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吴强盛.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7)
- [9]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窦新田,付振山.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0(02)
- [10]新型生物肥——保得微生物土壤接种剂[J]. 谭洪兵. 长江蔬菜,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