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羊快速育肥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秦少华[1](2021)在《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发展及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肉羊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世界养羊业和国内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为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增收,保障羊肉市场的有效供给,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现今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河北省是国内养羊大省,常年来对养羊业紧抓不懈,肉羊出栏量、存栏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羊肉产量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是由于肉羊生产方式较为传统,存在着养殖成本高、技术效率损失、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养殖户收入水平,还制约了肉羊产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前进脚步,对肉羊产业长期增产、高质量发展造成影响。因此,研究河北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在对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情况实地调研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出发,基于技术效率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河北省肉羊生产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肉羊生产存在的问题。其次,借助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函数模型(DEA函数模型)分析了样本区域内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并对比分析养殖小区养殖户和散养户间生产技术效率上的差异;在测算得来的技术效率基础上用Tobit模型研究影响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的因素,最后,提出提升河北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第一,河北省养殖户肉羊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7696,存在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且技术效率差异性较大,分布在0.1361-1之间,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纯技术效率不同引起的。养殖小区的养殖户肉羊生产平均技术效率要高于散养户。第二,用Tobit模型分析得知养殖户的文化程度、养殖年限、饲养方式、养殖方式、肉羊业在家庭收入的占比、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均对河北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其中养殖户的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在10%的显着下水平产生正向影响;第三,提出推进规模化养殖;培养高素质养殖户;改进饲养管理方式;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及技术创新;提高肉羊产业组织化程度等提高河北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促进肉羊产业高效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本文立足于河北省肉羊产业发展,从养殖户层面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研究内容和范围上丰富了已有研究。
何韵秋[2](2020)在《复合益生菌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禁抗、减排政策推进,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益生菌越来越受到关注。益生菌能调控肠道健康并提高养分消化率,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被广泛用于猪和鸡的生产实践中。益生菌可以调控瘤胃内环境,亦被广泛应用于奶牛生产,但是对于益生菌在肉羊生产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复合益生菌作用效果的研究更缺少系统研究数据。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颗粒化全混合日粮(Pelleted Total Mixed Ration,PTMR)和经典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条件下复合益生菌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益生菌在湖羊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持。试验一 PTMR中复合益生菌对育肥湖羊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究PTMR中复合益生菌不同添加量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8.1±1.8kg的育肥湖羊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分别饲喂含有0、1、2、3g/kg干物质基础复合益生菌的颗粒化全混合日粮(PTMR),其中0g/kg组为对照组。预试期7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 g/kg和2g/kg组湖羊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和3g/kg组高出10%(P<0.05),而耗料增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和3 g/kg组(P<0.05);1g/kg组干物质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余3组,2 g/kg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3g/kg组(P<0.05),但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无显着差异;1g/kg组湖羊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显着高于其他各组,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着低于其他各组。因此,育肥湖羊PTMR日粮中复合益生菌适宜添加量为1g/kg,可显着提高育肥湖羊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增强免疫力。试验二经典TMR中复合益生菌对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究经典TMR饲喂模式下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不同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选择平均体重相近的育肥前期(21.49±2.11 kg)和育肥后期(34.17±1.88kg)湖羊各30只,分别随机分成2个组,即对照组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湖羊饲喂含1 g/kg(干物质基础)复合益生菌的TMR,对照组日粮不含复合益生菌。各组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预试期7d,试验期45d。结果表明,TMR中添加1g/kg复合益生菌对育肥前期湖羊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无影响,但是能显着提高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浓度(P<0.05),降低白蛋白浓度与白球比值(P<0.05)。TMR中添加1 g/kg的复合益生菌对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同样无显着影响,但是湖羊血清中NEFA和ALP显着升高。因此,TMR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育肥期湖羊生长性能和表观消化率没有显着影响,但是增强了育肥前期湖羊的免疫力。综上所述,PTMR中复合益生菌适宜添加量为1 g/kg,可显着提高育肥湖羊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增强免疫力。经典TMR中复合益生菌添加量为1 g/kg时对育肥期湖羊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没有显着影响,但是增强了育肥前期湖羊的免疫力。
蒋杨[3](2019)在《新疆南疆肉羊养殖技术优先序及其决定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羊饲养量、出栏量和羊肉产量最多的国家,现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新疆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不但拥有广阔的天然宜牧草原、草山、草坡,具有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资源优势,还是我国最重要的肉羊生产省区。截止2016年底,新疆全区牲畜存栏4783.89万头,其中羊3915.7万只,占总牲畜存栏的81.9%,肉类总产量达159.73万吨,其中羊肉58.31万吨,占总量的36.5%。肉羊产业的发展已然成为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肉羊产业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着新疆农牧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进步是肉羊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科技能否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将现有的科学技术准确、有效的作用于实际生产。养殖户是肉羊养殖技术采用的主体,研究养殖户对技术采用的需求情况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养殖科技发展政策,解决当前养殖技术供给与需求的失衡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南疆肉羊养殖的现状出发,以南疆肉羊养殖户养殖技术需求意愿为研究对象,立足自下而上的养殖户微观视角和养殖技术服务,以农户行为理论、农业技术需求理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新疆南疆地区肉羊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需求和优先序,运用聚类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养殖年限的养殖户肉羊养殖技术的优先序进行分析,并从养殖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技术诱导因素、风险因素、技术推广服务因素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因子体系,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养殖户的不同养殖技术采用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揭示南疆肉羊养殖生产中养殖户技术采用行为特点,为肉羊养殖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更完善、更科学的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提供依据,实现养殖技术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新疆南疆地区是新疆肉羊的主产区,虽然近些年羊肉产量逐年递增,但新疆羊肉产业自身的发展仍有诸多限制因素。通过对肉羊养殖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羊肉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新疆作为我国肉羊养殖的重点省份,不论是肉羊的存栏量还是羊肉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目前,新疆南疆肉羊养殖产量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南疆肉羊养殖户仍以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肉羊养殖饲养管理方式、生产方式、经济效益都很低,肉羊养殖技术虽在养殖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从整体来说,肉羊养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技术推广问题较多,部分肉羊养殖户对养殖技术知之甚少,导致肉羊养殖技术的推广存在诸多阻碍,使得肉羊养殖户养殖收益不高,严重制约了新疆南疆地区肉羊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升肉羊养殖技术的应用水平成为解决南疆地区肉羊养殖的重要问题。(2)不同类别的肉羊养殖户对养殖技术的需求存在差异。对南疆地区肉羊养殖技术需求的技术种类通过加权计算并对其进行优先序次位的排序,得出肉羊养殖在生产中养殖户更为迫切需求的技术服务种类为选种选育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日粮配制技术等三种方式;对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养殖年限的养殖户肉羊养殖技术的优先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肉羊养殖户对不同养殖技术的需求排序,从而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殖技术的传播和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3)肉羊养殖户对养殖技术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养殖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技术诱导因素、风险因素、技术推广服务因素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影响养殖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然后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促进或者阻碍着养殖户对不同种类的养殖技术的需求。基于此,养殖技术的研发和传播部门可根据这些影响养殖技术需求的因素,有侧重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不同人群的肉羊养殖科学技术,以使技术的传播和接受更为顺畅,从而为提高当地养殖户提质增效,发展当地特色经济提供智力支持。(4)为保障新疆南疆地区肉羊产业的蓬勃发展,应因地制宜的进行肉羊养殖技术推广。结合研究结果,针对当前肉羊养殖技术需求情况,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养殖技术供给的政策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地探索肉羊养殖技术的有效发展路径和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养殖户为主体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王雪娇[4](2018)在《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吃得安全、营养、健康已成为居民新的饮食观念。相比猪肉,羊肉肉质细腻、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等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增加了对羊肉的消费。尽管当前中国肉羊存栏量和羊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有效满足国内市场日益高涨的羊肉消费需求,中国自1995年起羊肉贸易格局就表现为净进口,2012年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肉进口来源国,未来中国羊肉供给偏紧的趋势将继续存在。近年来国内羊肉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波动也表明肉羊产业还不能为羊肉市场提供充分有效的供给保障,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得肉羊生产成为当前中国养羊业关注的重点及热点话题。与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相比,中国当前的羊肉单产水平还比较低。为应对全球气候日益恶化和草原人口不断增加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中国自2003年起实施了基本的草地保护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原牧区农牧户肉羊饲养规模的无限扩大,从而推动肉羊生产主要区域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养殖方式由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现阶段中国肉羊主产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也较为传统,农牧民“靠天养畜”的局面还没有改变。虽然国内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还不高。面对越来越大的国内羊肉供需缺口、草原生态环境压力以及资源要素供给约束,决定了提升中国肉羊产出水平、增加羊肉长期有效供给的关键不在于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要素投入的无限增加,而应是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的不断提升。基于生产理论、经济效率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本文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实地调查分析、统计比较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世界和中国肉羊生产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其次,分别采用非参数法(BCC模型和DEA成本效率模型)、参数法(超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Tobit模型以及空间滞后随机前沿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区域差异、农牧户以及规模养殖场等不同视角对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提升中国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世界肉羊饲养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向亚洲和非洲集中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肉羊饲养规模和羊肉产量也在持续增加,肉羊产肉性能显着提高,生产集中趋势较明显。②中国肉羊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肉羊养殖朝着规模化的方向不断推进,但规模化水平总体还不高。③2012-2015年中国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下肉羊生产均存在显着的技术效率损失;山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绵羊,自繁自育养殖模式下的高于专业育肥。④自繁自育和专业育肥养殖模式下,2012-2015年山羊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自繁自育养殖模式下绵羊生产出现了技术效率增加和技术退化并存的现象,而专业育肥养殖模式下则表现为技术效率的微幅增加。⑤中国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且近年来肉羊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提高。⑥调研地区样本农牧户和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均存在显着的经济效率损失,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养殖技术培训和是否获得过政府扶持均对农牧户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
常倩[5](2018)在《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羊肉作为一种优质肉类,已成为居民肉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羊肉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中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中国肉羊产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资源与环境的制约、生产效益与产品质量提升等多方压力,同时肉羊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在此严峻形势下,肉羊产业如何组织以提升经营效益,改善产品质量,实现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政府以及学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维度对肉羊产业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肉羊产业主体效益、产品质量、产业组织进行理论分析,并探讨肉羊产业组织对效益与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肉羊产业的关键环节出发,对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两个环节的组织形式及其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再次研究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两个环节的纵向协作问题,对纵向协作的基本形式、决定因素及其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合同设计与农户参与等进行分析;接下来将肉羊产业相关辅助行业和机构纳入分析范围,研究肉羊产业的空间集聚问题;之后,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的影响;最后探讨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如何优化以实现效益与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产业组织是影响肉羊产业效益与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产业组织可以通过影响成本和产品差异化而影响生产者效益,通过影响生产者质量控制的能力和动力而作用于产品质量。第二,肉羊养殖环节组织效率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激励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家庭经营到养殖合作社,再到公司制肉羊养殖,生产成本优势降低,而差异化优势凸显。第三,肉羊屠宰加工是产品差异化与价值提升的关键环节。肉羊屠宰加工呈现从以肉羊屠宰为主,到羊肉分割分级,再到羊肉及其副产品深加工的不同发展阶段,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价值逐渐提升。第四,肉羊产业纵向协作是企业对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权衡的结果,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是推动紧密纵向协作的重要因素。第五,肉羊产业集聚对相关主体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混合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研究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有:第一,从效益和质量两个视角综合分析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第二,将质量的品质与安全属性区别分析,并建立生产者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用以定量分析。第三,利用微观调研数据计量分析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的影响。
麻宝恩[6](2018)在《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衣食的需求的扩大。得益于此,当下社会对于肉羊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在此形势和背景之下,作为传统的畜牧养殖业,怎样才能快速育肥肉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从肉羊养殖的现状出发,结合肉羊的生长发育周期,从肉羊品种的选育、肉羊的繁殖技术,肉羊日常饲养、肉羊饲料的加工配制、肉羊饲养的科学管理技术以及肉羊育肥新技术等方面对肉羊的快
郭玉,邵曦[7](2017)在《当前肉羊产业发展现状》文中指出传统的肉羊养殖多呈现散养、混饲,采用粗料自由采食,精料限量饲喂等方式,饲喂的随意性较大,营养均衡性较差,粗饲料浪费严重,生产水平低下,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肉羊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规模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新需要,无法满足现阶段高品质羊肉市场消费的新需求。
魏刚[8](2017)在《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畜禽养殖方面应用新技术,实现产量和质量的双向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肉羊快速育肥技术能有效优化肉羊的出栏效率,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羊肉的需求。本文针对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中的断尾操作、去势操作以及育肥操作等进行了集中分析,旨在为畜禽养殖人员提升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张玉纯,胡永,许建华,朱晓晓[9](2015)在《肉羊高床舍饲育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文中研究表明肉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育肥技术就是围绕肉羊生产的"良种选择、场址布局、羊舍建设、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饲养管理"等关键环节,通过推广标准化羊舍(高架羊床)建设技术、肉羊杂交利用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和疫病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进行适度规模商品化快速育肥生产,缩短肉羊育肥时间,提早肉羊出栏时间,提高胴体重,增加养羊效益。文章分析肉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育肥技术要点——标准化羊舍(高架羊床)建设技术;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饲草饲料均衡供应技术,指出肉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育肥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舍饲育肥场的场址选择不科学;养殖场内部结构不合理;繁殖用肉羊品种混乱;高床舍饲育肥程序不合格,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选择好饲养品种;合理规划肉羊繁殖场;科学规划养殖场的布局;安全防疫措施不健全,以供参考借鉴。
耿宁[10](2015)在《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动物性食品消费占总食品消费的比例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逐步从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我国畜牧业发展进入质量与数量并重阶段。肉羊产业作为畜牧业子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市场、资源、环境、成本、价格、质量、效益、疫病等诸多约束,破解限制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实现标准化,然而肉羊产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如何积极引导肉羊产业标准化发展,研究其运行机理与绩效是一项重要课题。本课题主要基于标准化相关理论,从产品质量与效益双维视角,理论探讨并实证研究肉羊产业链上各环节标准化实施主体行为、运行机理与绩效。其最终成果对填补我国畜牧业标准化研究的空白,提高我国肉羊产业标准化水平和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课题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网络外部性理论和标准经济学理论,融合育种技术、饲料营养、育肥补饲、羔羊早期断奶等应用技术学科知识,立足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实际,从产业链的产前(育种、饲料营养)、产中(养殖)、产后(屠宰加工)三大方面四个环节开展研究,深入分析各环节标准化的运行机理和实施绩效,较系统地反映出标准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质量,而且体现了标准化多重效益。因此,本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可完善和丰富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经济理论。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模式是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协同发展的结果。肉羊产业标准化是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会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第二,肉羊良种化运行机制是多方主体利益博弈、长期协作以及多目标整合的结果。良种的选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受到市场需求、技术、政策、资金以及资源约束,因此需要多方利益主体需要长期协作。第三,饲草料资源的科学配置是实现肉羊营养标准化的关键。但由于饲养方式、饲草料来源与品种等的不同,肉羊营养标准化的实施需要因地因时制宜,需要多种方式和多种机制逐步推进。第四,规模效益、疫病风险是影响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因素。对于肉羊产业,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面临着疫病风险,疫病风险同样影响标准化养殖的规模效益。第五,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但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羊源供给不稳定、肉羊屠宰管理缺位以及标准缺乏。第六,肉羊产业标准化需要形成多方主体利益联接机制。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农户必须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并形成利益联接机制,才会使肉羊产业标准化产生更大的绩效。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可能存在的创新如下:一是从质量和效益提升两维度来研究中国肉羊产业标准化,提出了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机理;二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基于利益主体长期协作的中国肉羊育种模式与运行机制;三是通过应用技术经济、计量经济和典型案例分析中国肉羊营养、生产、屠宰与加工标准化的绩效。
二、肉羊快速育肥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羊快速育肥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肉羊产业发展的研究 |
1.2.2 关于农业技术效率的研究 |
1.2.3 关于肉羊产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肉羊及肉羊产业 |
2.1.2 养殖模式 |
2.1.3 饲养方式 |
2.1.4 技术效率及肉羊生产技术效率 |
2.2 理论基础 |
2.2.1 技术效率理论 |
2.2.2 农户行为理论 |
2.2.3 规模经济理论 |
3 河北省肉羊生产发展现状 |
3.1 河北省肉羊生产条件 |
3.1.1 社会背景 |
3.1.2 自然地理条件 |
3.1.3 品种与繁殖领域 |
3.2 河北省肉羊生产情况 |
3.2.1 肉羊存栏量、出栏量及羊肉产量比较分析 |
3.2.2 肉羊生产区位布局情况分析 |
3.3 河北省肉羊养殖规模化水平 |
3.4 河北省肉羊生产投入产出情况 |
3.4.1 肉羊生产成本总体变化情况分析 |
3.4.2 肉羊生产收益变化情况分析 |
3.5 河北省肉羊生产存在的问题 |
3.5.1 肉羊养殖以家庭分散饲养为主 |
3.5.2 育肥羊基本靠外省输入 |
3.5.3 自繁自育工作进展困难 |
3.5.4 养殖成本不断增加 |
3.5.5 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
4 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
4.1 理论模型 |
4.1.1 DEA模型简介 |
4.1.2 DEA基本模型 |
4.2 数据来源及指标解释 |
4.2.1 数据来源 |
4.2.2 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指标解释 |
4.3 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
4.3.1 测算结果 |
4.3.2 结果分析 |
5 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Tobit模型简介 |
5.2 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指标解释 |
5.3 模型结果与分析 |
5.3.1 模型结果 |
5.3.2 结果分析 |
6 主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推进规模化养殖进程,实现规模报酬最大化 |
6.2.2 培养高素质养殖户,提高专业化程度 |
6.2.3 改进饲养管理方式,提升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 |
6.2.4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创新 |
6.2.5 提高肉羊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复合益生菌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主要缩略语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湖羊概述 |
1.1 湖羊的介绍 |
1.2 湖羊的养殖现状 |
1.3 湖羊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 |
2 益生菌 |
2.1 益生菌的概述 |
2.2 益生菌的分类 |
2.3 益生菌在动物中的应用 |
2.4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
3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3.1 研究意义 |
3.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PTMR中复合益生菌对育肥湖羊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指标测定及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生长性能 |
2.2 养分表观消化率 |
2.3 血液生化指标 |
3 讨论 |
3.1 PTMR中复合益生菌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PTMR中复合益生菌对湖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PTMR中复合益生菌对湖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经典TMR中复合益生菌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指标测定及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生长性能 |
2.2 养分表观消化率 |
2.3 血液生化指标 |
3 讨论 |
3.1 经典TMR中复合益生菌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经典TMR中复合益生菌对湖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经典TMR中复合益生菌对湖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及后续展望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3)新疆南疆肉羊养殖技术优先序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肉羊养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 |
1.3.2 农业技术需求的国内外研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肉羊 |
2.1.2 肉羊技术 |
2.1.3 肉羊养殖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农业技术需求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疆南疆肉羊养殖现状和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
3.1 我国肉羊的区域分布及养殖概况 |
3.1.1 我国肉羊的区域分布 |
3.1.2 我国肉羊的养殖概况 |
3.2 新疆南疆肉羊养殖现状 |
3.2.1 新疆南疆肉羊品种及分布情况 |
3.2.2 新疆南疆肉羊产出及养殖户收益情况 |
3.2.3 新疆南疆肉羊养殖技术及应用情况 |
3.2.4 限制新疆南疆肉羊养殖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肉羊养殖户养殖技术需求优先序分析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样本特征 |
4.2 南疆地区肉羊养殖户养殖技术需求优先序的分析 |
4.2.1 基于全样本量的肉羊养殖户对养殖技术需求的优先序分析 |
4.2.2 条件限定下的肉羊养殖户养殖技术需求优先序分析 |
4.2.3 肉羊养殖户养殖技术需求优先序的实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肉羊养殖户养殖技术需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肉羊养殖户对不同养殖技术需求意愿分析 |
5.2 变量描述 |
5.2.1 养殖户个人特征 |
5.2.2 养殖户的家庭特征 |
5.2.3 技术诱导因素 |
5.2.4 风险因素 |
5.2.5 技术推广服务因素 |
5.3 模型设定 |
5.3.1 模型构建 |
5.3.2 变量设定 |
5.4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介绍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世界及中国肉羊生产的基本概况分析 |
3.1 世界肉羊生产状况分析 |
3.2 中国肉羊生产状况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肉羊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 |
4.1 肉羊生产的成本变化情况分析 |
4.2 肉羊生产的收益变化情况分析 |
4.3 肉羊生产成本收益结构的差异比较分析 |
4.4 肉羊生产的单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下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
5.1 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BCC模型) |
5.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5.3 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下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
5.4 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
5.5 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下肉羊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各地区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分析 |
6.1 中国各地区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 |
6.2 中国各地区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 |
6.3 中国肉羊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分解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农牧户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 |
7.1 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及变量确定 |
7.2 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
7.3 农牧户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
7.4 农牧户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7.5 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 |
8.1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成本收益现状 |
8.2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单要素生产率分析 |
8.3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分析 |
8.4 农牧户、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对比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说明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肉羊产业效益与产品质量的理论分析 |
2.3 肉羊产业组织的理论分析 |
2.4 肉羊产业组织影响效益与质量的机理分析 |
2.5 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组织特征 |
3.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 |
3.2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
3.3 肉羊产业组织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的肉羊家庭经营分析 |
4.1 肉羊家庭经营的概念 |
4.2 肉羊家庭经营的优势 |
4.3 肉羊家庭经营的分化 |
4.4 肉羊家庭经营面临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肉羊企业化经营分析 |
5.1 肉羊养殖合作社 |
5.2 公司制肉羊养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产品差异化与价值提升的肉羊屠宰加工分析 |
6.1 肉羊屠宰加工组织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
6.2 肉羊屠宰加工发展不同阶段 |
6.3 肉羊屠宰加工的效益与质量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的肉羊产业纵向协作分析 |
7.1 纵向协作的基本形式与运行机制 |
7.2 纵向协作形式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分析 |
7.3 纵向协作形式的决定 |
7.4 肉羊产业纵向协作的实证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多种效应整合的肉羊产业集聚分析 |
8.1 肉羊产业集聚特征 |
8.2 肉羊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 |
8.3 肉羊产业集聚的效益与质量效应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影响的计量分析 |
9.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
9.2 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影响的计量分析 |
9.3 产业组织对肉羊质量控制影响的计量分析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提升肉羊产业组织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
10.1 提升肉羊产业主体组织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
10.2 提升肉羊产业纵向协作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
10.3 提升肉羊产业集聚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
10.4 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11.1 主要研究结论 |
11.2 完善肉羊产业组织、促进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
11.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肉羊品种的选育 |
二、肉羊快速育肥的去势管理 |
三、肉羊的日常饲养 |
四、肉羊的繁殖技术 |
五、肉羊的科学管理技术 |
(7)当前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肉羊养殖现状 |
1.1 饲养规模小, 养殖模式过粗放 |
1.2 引种杂交乱, 羊群质量在下降 |
1.3 饲喂营养差, 羊肉品质呈弱化 |
1.4 养殖观念旧, 市场需求难满足 |
2 发展肉羊规模养殖对策 |
2.1 实施引种杂交扩繁技术, 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
2.2 推广全混日粮技术, 提升快速育肥成效 |
2.3 引用羔羊断奶技术, 缩短羔羊育肥时限 |
2.4 推行健康养殖技术, 发展生态环保养殖 |
(8)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之饲养分群管理 |
2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之断尾管理 |
3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之去势管理 |
4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之饲养圈舍管理 |
5 结语 |
(9)肉羊高床舍饲育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育肥的优势 |
2 技术应用与推广措施 |
2.1 技术简介 |
2.2 技术要点 |
2.2.1 标准化羊舍 (高架羊床) 建设技术 |
2.2.2 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 |
2.2.3 饲草饲料均衡供应技术 |
3 存在的问题 |
3.1 舍饲育肥场的场址选择不科学 |
3.2 养殖场内部结构不合理 |
3.3 繁殖用肉羊品种混乱 |
3.4 安全防疫措施不健全 |
3.5 高床舍饲育肥程序不合格 |
4 对策与措施 |
4.1 合理规划肉羊繁殖场 |
4.2 科学规划养殖场的布局 |
4.3 选择好饲养品种 |
4.4 加强舍饲育肥管理 |
5 结语 |
(10)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肉羊产业标准化的经济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构建 |
2.1 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
2.2 基本经济理论分析 |
2.3 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的重点逻辑思路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国际经验的肉羊产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和模式分析 |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总体历程 |
3.2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路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利益主体长期协作的肉羊良种化运行机制分析 |
4.1 我国肉羊育种的特征与主要问题 |
4.2 我国肉羊育种的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 |
4.3 我国肉羊良种化的运行机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饲草料资源优化的肉羊营养标准化绩效分析 |
5.1 营养标准在肉羊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
5.2 肉羊营养标准化对“育肥补饲”的实证分析 |
5.3 肉羊营养标准化对“羔羊早期断奶”的实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规模经济的肉羊生产标准化绩效分析 |
6.1 研究假设 |
6.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
6.3 农户标准化生产的绩效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提质与增效的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绩效分析 |
7.1 我国肉羊屠宰与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7.2 影响我国肉羊屠宰加工业标准化的因素分析 |
7.3 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化的实施效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机理分析 |
8.1 产业链整合下标准化运作的动因 |
8.2 肉羊产业标准化实施主体行为分析 |
8.3 肉羊产业标准化运行模式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主要政策建议 |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肉羊快速育肥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秦少华.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2]复合益生菌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何韵秋. 浙江大学, 2020(01)
- [3]新疆南疆肉羊养殖技术优先序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 蒋杨. 塔里木大学, 2019(07)
- [4]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研究[D]. 王雪娇.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5]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 常倩.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6]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J]. 麻宝恩.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1)
- [7]当前肉羊产业发展现状[J]. 郭玉,邵曦.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03)
- [8]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J]. 魏刚. 今日畜牧兽医, 2017(03)
- [9]肉羊高床舍饲育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 张玉纯,胡永,许建华,朱晓晓.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11)
- [10]基于质量与效益提升的肉羊产业标准化研究[D]. 耿宁.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