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AESCMU离子交换子系统Visual Basic程序的编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宏宇[1](2012)在《实时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自动气象站设备独立运行后,采取怎样的监控技术手段高效地保障采集到的气象资料及时、准确地传输,特别是如何解决国家级一般气象站非重大天气过程夜间无人值守与自动气象站小时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严格考核(一般站气象资料每小时参加国内交换)的潜在矛盾,是省、市、县级各级气象信息中心和传输管理部门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论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目前在气象领域已广泛应用的SMS(Short MessageService)技术实现对国家级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发送气象报文的实施监控和异常自动报警。实时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有效解决了省、市级气象信息中心发现气象资料传输状态异常或缺报后,拨打国家级一般气象站固定电话经常联系不到人,无法第一时间判断和排除观测设备或网络故障,及时恢复气象资料采集传输,导致的长时间该台站VP报文缺失问题。同时,通过临近24小时值守的基准站、基本站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装该软件,能够组建辖区内气象报文传输状态监控网络,有效保障了气象资料能够在规定时限内传输到省级气象信息中心,并集中打包传送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参加全球资料交换、天气实况填图和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制作。最终达到严密掌握区域内所有气象报文的传输状况,最快发现报文传输状态异常,降低气象报文缺报率的目的。
杨杰[2](2009)在《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电子、控制、通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健康、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品质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大量家用电器和厨房设施的使用,家庭安全隐患随之增多,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不安全因素也日益凸现,传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本文鉴于以上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GSM网络及短信息平台上的家庭安防系统,设计中采用了AT89C51单片机系统、无线GSM短信模块及传感器技术。本文给出了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组成方案,对主控模块、通信网络、传感器模块、继电器模块、短信模块及接口电路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文中设计实现的家庭安防系统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等优点。模块化的程序结构,使系统功能的扩展非常方便。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基本实现了系统的远程报警及控制功能,达到了远程监控家居的目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曹雷[3](2008)在《基于微气象信息的森林火险监测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火灾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森林火灾损失惨重,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因此防御和控制森林火灾也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针对森林火险的研究大多基于宏观天气因素进行火险预报,对我国的火险预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易发生火灾地区大多气候状况极其复杂,垂直气候变化明显,采用宏观的天气进行火险预报容易误报和漏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文初步分析了基于微气象信息的火险预报模型,并首次开发了基于微气象信息的森林火险监测系统,以期能对森林火险监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对国内外森林火险现状的背景调查分析,了解了森林火险预报以及监测方面国内外现状,分析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基于微气象信息进行火险预报数学模型,选取相关的火险等级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通过回代检验确定单因子贡献度,确定单因子贡献度模糊数学模型的权重系数,进而通过综合判别确定火险等级指标,并依据火险等级指标划分火险等级。研究了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相关基础理论,包括GSM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基于GSM无线通讯系统发展的GSM SMS通讯平台,侧重阐述了SMS(短消息服务)定义、业务分类、发送方式、特征及优点、技术发展状况,并详细介绍了SMS规范以及AT指令。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整个系统主要包含三部分:现场监测分机、数据通信单元和监控中心控制处理系统。现场监测分机的硬件设计选择AT89C51作为现场监测分机中央处理单元,实现对森林微气象信息的采集,主要包括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雨量等;通过GSM SMS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送;并结合蓄电池充放特性设计了冲放电控制电路,保证现场监测分机的长期运行。监测分机软件通过C51实现,并给出了具体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采用VC6.0编制了监控中心专家软件,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实现对整个森林各现场分机监测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打印等功能;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初步实现了基于微气象信息的火险等级预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对森林火险天气的实时监测,并在火险天气值达到上限时发送报警信息,及时消除隐患。
常晓敏[4](2006)在《水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中国不仅存在水资源短缺和空间、时间分布不平衡的严重问题,而且更普遍存在着水质型缺水的危机,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全国七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29.1%符合三类水质,30.9%四、五类水质,40.9%劣五类水质;全国近一半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不符合标准。为了加强对重点流域水质变化和污染物总量的监控,环保部门曾经在长江、淮河、松花江及太湖等水域的污染物排放企业设置了一批水质检测设备。据有关文献记载,由于一些被检测企业的个别人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只顾企业的局部利益,使这些水质检测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环保部门希望远在数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以外的地方也能对辖区内的监控目标实施全天候、全时段的动态监控,随时掌握其变化趋势,以便控制污染程度,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装置称之为水质参数在线监测及远程传输系统。但是,目前在我国水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大量采用的监测手段仍然是传统的实验分析方法,测试数据滞后数小时甚至更多。这种传统的监测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环保事业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十分需要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对重点污染源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叶国强,王成纲,杨伯和[5](2000)在《CAESCMU离子交换子系统Visual Basic程序的编制》文中指出介绍采用 Visual Basic for Windows4 .0语言编制的铀矿化工冶金计算机辅助专家系统离子交换子系统程序。本程序较好地体现了我国铀矿冶系统已有的离子交换工艺流程特点 ,具有吸附、解吸工序及有关设备的参数计算 ,显示设备示意图及工艺流程数据对比的功能。
二、CAESCMU离子交换子系统Visual Basic程序的编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ESCMU离子交换子系统Visual Basic程序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1)实时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短信业务技术在气象领域中应用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研究的基础 |
2.1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
2.1.1 结构体系 |
2.1.2 工作原理 |
2.1.3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硬件 |
2.1.4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软件 |
2.1.5 采样 |
2.1.6 算法 |
2.2 气象测报业务软件和格式 |
2.2.1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 |
2.2.2 气象数据文件格式 |
2.3 编程工具 Visual Basic、动态链接库和 API 函数 |
2.3.1 编程工具 Visual Basic |
2.3.2 动态链接库 |
2.3.3 API 函数 |
2.4 SMS(Short Message Service)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硬件与运行环境 |
3.2 系统软件需求 |
3.2.1 功能性需求 |
3.2.2 测试和试用要求 |
3.3 系统软件创新点 |
3.4 拟解决的技术难点和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的实现 |
4.1 短信报警功能窗体 |
4.1.1 短信报警功能实现 |
4.1.2 短信报警模块源代码 |
4.2 系统主界面窗体 |
4.2.1 人工检测下载功能实现 |
4.2.2 自动检测下载功能实现 |
4.2.3 气象报文命名方式 |
4.2.4 台站气象报文传输时限 |
4.2.5 检测人工编发气象报文 |
4.2.6 检测自动气象站 VP 报文 |
4.3 气象报文传输记录窗体 |
4.4 多媒体报警方式 |
4.4.1 手动检测报警 |
4.4.2 自动检测报警 |
4.5 相关 DLL 和 API 函数 |
4.5.1 wininet.dll 文件 |
4.5.2 comdlg32.dll 文件 |
4.5.3 user32.dll 文件 |
4.5.4 shell32.dll 文件 |
4.5.5 winmm.dll 文件 |
4.5.6 sms.dll 文件 |
4.6 参数配置文件 |
4.6.1 配置文件 phone_parameter |
4.6.2 配置文件 parameter |
4.6.3 配置文件 parameter1 |
4.6.4 配置文件通配符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原理 |
5.2 测试过程和结果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5.4 系统完善 |
5.4.1 单站版主界面 |
5.4.2 单站版气象报文传输记录窗体 |
5.5 程序包装 |
5.6 系统运行情况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GSM 网络基础 |
2.1 GSM 网络体系结构 |
2.1.1 移动台(MS) |
2.1.2 基站子系统(BSS) |
2.1.3 网络和交换子系统(NSS) |
2.1.4 运行子系统(OSS) |
2.2 GSM 短消息传输过程 |
3 总体方案设计 |
3.1 系统组成 |
3.2 系统方案选择 |
3.2.1 通信网络选择 |
3.2.2 前端探测模块选择 |
3.2.3 前端控制模块选择 |
3.2.4 单片机处理器选择 |
3.2.5 短信模块选择 |
3.2.6 用户终端选择 |
3.3 系统可行性分析 |
4 系统硬件设计 |
4.1 系统硬件组成 |
4.2 硬件电路模块设计与实现 |
4.2.1 前端探测及控制模块 |
4.2.2 单片机处理模块 |
4.2.3 短信收发模块 |
4.2.4 用户终端模块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软件总体流程 |
5.2 初始化程序 |
5.2.1 单片机初始化 |
5.2.2 短信模块初始化 |
5.3 A/D 转换控制程序 |
5.4 短信模块中断程序 |
5.5 无线遥控模块程序 |
5.6 GSM 模块的串行通信 |
5.7 短信息编码及操作 |
5.7.1 相关的GSM AT 指令 |
5.7.2 短信息编码及操作 |
5.7.3 短信息发送案例 |
6 系统测试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微气象信息的森林火险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森林火险预报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森林火险监测相关传感研究现状 |
1.2.3 森林火险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
2 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模型 |
2.1 相关术语和定义 |
2.2 预报因子的确定 |
2.3 预报模型的建立 |
2.3.1 归一化条件概率Pim_i 的计算 |
2.3.2 单因子火险贡献度数学模型 |
2.3.3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综合指标计算 |
2.4 小结 |
3 GSM 相关基础理论 |
3.1 GSM 的概念和特点 |
3.1.1 GSM 的概念 |
3.1.2 GSM 的特点 |
3.1.3 GSM 系统的组成 |
3.2 GSM SMS 原理 |
3.2.1 SMS 相关理论 |
3.2.2 SMS 技术发展状况 |
3.2.3 GSM SMS 短信平台的特点 |
3.3 SMS 规范 |
3.4 AT 指令 |
3.4.1 GSM 模块的AT 指令分类 |
3.4.2 通过GSM 模块发送短消息的方法 |
3.4.3 通过GSM 模块接收短消息的方法 |
3.4.4 通过GSM 模块删除短消息的方法 |
3.5 综合分析 |
3.6 小结 |
4 森林火险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现场监测分机设计原则 |
4.2 森林火险监测系统软件设计原则 |
4.3 小结 |
5 现场监测分机硬件设计 |
5.1 功能分析 |
5.2 现场监测分机总体设计 |
5.3 现场监测分机硬件电路设计 |
5.3.1 中心控制单元 |
5.3.2 时钟电路 |
5.3.3 数据存储模块 |
5.3.4 扩展接口电路 |
5.3.5 看门狗电路 |
5.3.6 键盘显示电路 |
5.4 传感器的选型 |
5.4.1 温湿度传感器 |
5.4.2 风速传感器 |
5.4.3 雨量传感器 |
5.5 GSM 模块 |
5.6 电源模块 |
5.6.1 太阳能加蓄电池供电 |
5.6.2 充放电电路 |
5.6.3 稳压电源设计 |
5.6.4 综合分析 |
5.7 小结 |
6 森林火险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6.1 总体技术要求 |
6.2 监测分机软件程序设计 |
6.2.1 软件功能分析 |
6.2.2 通信协议 |
6.2.3 监测分机软件设计 |
6.3 监控中心专家软件设计 |
6.3.1 软件总体功能分析 |
6.3.2 试验数据分析 |
6.4 小结 |
7 总结与研究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4)水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水质监测技术的现状 |
1.2.1 国内水质监测技术的现状 |
1.2.2 国外水质监测技术的现状 |
1.3 论文的设计思路 |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水质参数检测传感器的选择 |
2.1 pH值传感器 |
2.2 溶解氧传感器 |
2.3 电导率的传感器 |
2.3.1 接触式传感器 |
2.3.2 无电极传感器 |
2.4 浊度传感器 |
2.5 温度传感器 |
第三章 在线水质监测仪的设计 |
3.1 MSP430微处理器简介 |
3.2 MSP430F449微处理器 |
3.3 电源电路的设计 |
3.4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
3.4.1 运算放大器简介 |
3.4.2 运放的输入方式 |
3.4.3 信号调理电路 |
3.5 A/D转换器 |
3.5 液晶显示器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
3.5.1 TBM12864-16A型LCD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模块主要硬件构成说明 |
3.5.2 LCD与MSP430F449单片机的接口设计 |
3.6 串行通信端口设计 |
3.7 键盘接口设计 |
3.8 水质监测仪的软件设计 |
3.8.1 A/D转换软件的设计 |
3.8.2 数字滤波软件的设计 |
3.8.3 数据运算软件的设计 |
3.8.4 水质参数显示软件的设计 |
3.9 水质监测仪准确度的检定 |
第四章 系统结构与通信方式 |
4.1 系统结构概述 |
4.1 系统通信方式 |
4.1.1 PSTN通信 |
4.1.2 微波通信 |
4.1.3 专线通信 |
4.1.4 无线通信 |
4.2 GSM网络及SMS传输原理 |
4.2.1 GSM网络结构及功能 |
4.2.2 GSM网络数据传输业务 |
4.2.3 GSM短消息业务概述 |
4.2.4 短消息传输网络 |
4.3 系统通信设备 |
4.5 通信协议 |
第五章 监控中心数据管理软件的设计 |
5.1 基本概念 |
5.1.1 ActiveX控件 |
5.1.2 数据库基本理论 |
5.1.3 VB与数据库 |
5.1.4 ADO数据控件的应用 |
5.2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的主要技术分析及实现过程 |
5.2.1 计算机与GSM Modem进行短消息通信实现的技术分析 |
5.2.2 计算机与Modem进行短消息通信的程序流程 |
5.2.3 计算机与GSM Modem进行短消息通信的通信协议 |
5.3 监控中心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6.2.1 监测系统的软件构架——水资源质量评价系统 |
6.2.2.监测系统的硬件构架——立体化监测解决方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 |
四、CAESCMU离子交换子系统Visual Basic程序的编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实时气象报文检测短信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宏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2)
- [2]基于短信息平台的家庭安防系统[D]. 杨杰. 西安科技大学, 2009(S2)
- [3]基于微气象信息的森林火险监测系统[D]. 曹雷. 西安工程大学, 2008(11)
- [4]水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常晓敏. 太原理工大学, 2006(12)
- [5]CAESCMU离子交换子系统Visual Basic程序的编制[J]. 叶国强,王成纲,杨伯和. 铀矿冶,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