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析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胡欣悦[1](2021)在《雅典公民大会及其法治解决路径 ——以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
侯果果[2](2021)在《试析萨摩斯的对外关系(公元前6世纪中至前5世纪末)》文中指出萨摩斯作为伊奥尼亚重要城邦之一,其发展与东西方的交往和希腊世界的兴衰密切相关。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自东方崛起,希腊正值古风向古典时代过渡的关键期,东西方以及希腊城邦内部间的矛盾激化,爆发了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萨摩斯为维系古风时代的辉煌,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军实力,采用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各大国间周旋。笔者通过梳理自波斯帝国崛起至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的希腊历史,分析萨摩斯与波斯、雅典和斯巴达等大国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萨摩斯对外关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此揭示古希腊城邦的兴衰规律。正文分四章。前三章分析了萨摩斯与波斯、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关系。波斯帝国通过扶植傀儡僭主的方式,不断加强对萨摩斯的控制,并将其作为向希腊大陆扩张的重要据点。但随着希波矛盾日益激化,波斯帝国对萨摩斯的控制不断加强,萨摩斯对波斯帝国的敌对情绪也逐渐激化。在希波战争米卡莱战役爆发前,萨摩斯倒向反波斯同盟。此后,萨摩斯外交政策开始偏向同族友邦雅典,同时萨摩斯部分贵族成员与斯巴达联系紧密。萨摩斯内部出现了亲雅典的平民派和亲斯巴达的贵族派,双方的斗争贯穿伯罗奔尼撒战争始终。第四章总结了萨摩斯对外政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萨摩斯在公元前5世纪相继受到波斯、雅典和斯巴达控制,城邦的内政外交随着依附对象的不同而剧烈变化,对外政策呈现出明显的摇摆性和依附性。古风末期至古典中期,渴望重塑辉煌的萨摩斯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周旋于各霸权帝国,这既离不开萨摩斯自身地理、军事和政治传统的影响,同时与地区局势的激烈变化密切相关。
施晓静[3](2021)在《波里比阿的历史书写与身份认同》文中认为波里比阿作为一个拥有多元身份的希腊裔史家,撰写了关于罗马人何以在短短53年的时间里成为地中海世界霸主的历史。波里比阿在《历史》中表现出作为历史学家的自觉意识,他的非史家身份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历史书写,这些都在他的《历史》文本中反映出来。本文主要探讨了波里比阿的多元身份对其史家身份和历史书写活动的影响,探究波里比阿在治史过程中如何取舍和平衡自己的多重身份和立场,从而在当下的视角反思波里比阿历史书写的地位和贡献。本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现状,梳理了关于身份认同与史家角色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波里比阿及其《历史》在国内外不同时期的传播与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对与波里比阿相关的原始文献和版本情况加以梳理和介绍。第一章从时代背景和波里比阿的个人经历出发,梳理波里比阿的多元身份和写作立场。在社会历史背景方面,波里比阿所属的希腊亚该亚同盟虽然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重要政治实体,但其实力弱小难以与周遭强敌相抗衡;在对待罗马人干预半岛事务的问题上,亚该亚同盟内部存在分歧,政策摇摆不定,其结果是罗马人在战胜马其顿之后展开了对亚该亚同盟的清算。波里比阿以人质的身份被遣送至罗马,但基于声望和他同罗马贵族的友谊,波里比阿受到了特别的照顾。波里比阿曾任亚该亚同盟骑兵司令,也曾对罗马人的干预持反对态度,但在罗马羁留期间他的立场和主张也逐渐变化。而在此前,世界主义和泛希腊主义的思潮兴起,开始出现打破城邦界限的普世史书写,构成了波里比阿历史书写的思想背景。第二章主要探讨波里比阿对“历史学家”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反省。通过对语词的分类和上下文的梳理,本章梳理了“历史学家”这一概念在波里比阿的《历史》中出现的几种表达方式,分析比较“历史学家”和“作者”在波里比阿的语境之下的异同。之后,本章具体分析了波里比阿对历史学家提出的工作任务要求。波里比阿认为包括他在内的史家群体都应以书写综合且真实的历史为目标,并且要与实践活动,特别是政治活动保持密切联系,书写历史以指导人们的政治生活。但波里比阿未能平衡史学求真与致用的关系,他对历史学家角色的外在塑造与他对历史学家属性和原则的认识也有区别。第三章从波里比阿的写作立场出发,考察作为战败的亚该亚同盟领袖如何平衡自己在希腊和罗马之间的二重性立场。狄奥多罗斯等罗马治下的希腊作者都面临相似的情感冲突,但他们多数都未曾在政治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有的甚至远离政治,专心着书授课。波里比阿与罗马贵族关系密切,受到他们的尊重和庇护,无法回避这一立场的冲突。他认识到罗马统治世界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希腊人应当接受罗马人的统治,并且开始从帝国长远发展的角度为罗马社会中的问题反思谏言;同时他也保持着对亚该亚同盟和希腊文化的维护和热爱,力求探索罗马治下的希腊人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第四章从波里比阿的政治家身份出发,探究其知识积累和参政经验对其历史写作的影响。波里比阿的政治经验和个人经历使他可以近距离观察希腊和罗马等邦国的政体。通过观察和分析,波里比阿比较了不同政体的优劣,将罗马人霸业成功的原因归于政体的优越,并且他对政体的理论分析也得到罗马读者特别是罗马贵族和政治家的认可和借鉴。同时,出于一个政治领袖的自觉和现实的考虑,波里比阿强调史学的实用性,认为历史写作的目标就是要为从事政治事务的人提供借鉴和指导。第五章从波里比阿的军事统帅身份出发,探究其军事方面的经验积累对其历史写作的影响。作为亚该亚同盟骑兵司令,波里比阿拥有较为丰富的军事阅历和军事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知识积累,通过对罗马军营组织结构、营区建设、武器装备、兵员构成等多要素的分析,论述了罗马军团的优势所在,他尤其强调依靠本国公民而非雇佣兵是罗马人军事优势的关键因素。他还指出罗马人通过严密的军事纪律和纪念活动,将罗马人英勇对敌的战斗精神代代传扬,培育了优秀的罗马公民和军事将领,以此作为罗马人建立霸业的另一重要因素,体现了他作为军事统帅的经验优势和历史解释的视角。第六章从史学史的视角分析了波里比阿多元身份对其历史书写的影响。波里比阿传承并发展了希腊史学传统中求真与立场客观性的主张,但他写作的目的在于解释而非叙事;对于希腊的普世史书写,波里比阿也予以了借鉴和改造,他主张要用综合的方法写作人类普遍居住地的历史,这种综合的历史应当有始有终,并且所有的事务都围绕一个核心;波里比阿对史学“经世致用”的强调是他对西方史学史的重要创见,为以后的罗马史家提供了启发和借鉴。结论部分总结了波里比阿对历史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他对历史学家这一身份的自觉意识。同时,波里比阿的各种非史家角色和职责也反映在他的历史书写中,这对于分析多元身份对历史学家及其历史书写活动的影响具有启发意义。
马百亮[4](2021)在《乔治·格罗特雅典民主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国的古希腊史学家乔治·格罗特是希腊史学史上分水岭式的人物。作为功利主义思想在史学领域的代表,他在政治、教育、哲学和历史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尤其是在希腊史研究方面。12卷本的《希腊史》以实证主义的科学和严谨,在批判式地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希腊史上的几乎每一个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新的阐释,一举确立了雅典在希腊政治、文化和社会史上不容置疑的主导地位,系统而彻底地洗刷了长期以来对雅典民主的污名,为后世的希腊史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树立了新的标准、注入了新的动力。直至今天,人们对希腊史的研究依然绕不过他的作品。本文主要聚焦于格罗特为雅典民主所做的辩护,将其研究置于他所处的政治、历史和思想传统之中,从接受史的角度梳理了他和古代以及近代的史学家和思想家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此阐明他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阐明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史料基础。正文分为四章,摘要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格罗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社会背景,重点阐述了格罗特的人生经历和交游,展示了他在不同人生阶段在各个领域富有成效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教育、政治和学术研究这几个领域的贡献。第二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前格罗特时期希腊史的书写和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考察,包括米特福德、瑟尔沃尔和布尔沃-利顿的希腊史研究,尤其着眼于他们对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认识和考察,同时介绍了格罗特《希腊史》的主要内容和编纂思想,既将其置于希腊史学传统之内,也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做了铺垫。第三章通过分析陶片放逐法、米太亚德的命运、对阿吉纽西战役将领和苏格拉底的审判,为雅典民主正名。在传统的希腊史中,这些都是雅典民主最显着也最严重的罪证,格罗特像一位高明的律师,利用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在充分尊重并重新解读各方面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陶片放逐法和雅典民主历史上几个重大事件或案件的分析,逐一驳斥了对雅典民主的各项指控,表明了陶片放逐法在维护新生的雅典民主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表明雅典民众并非传统上所诟病的那样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暴政。第四章探讨的是精英与民主的关系,摘掉了分别贴在民众领袖和智术师身上的“蛊惑家”和“诡辩家”的标签,还原了他们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真实角色。
陈克[5](2021)在《古希腊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研究》文中指出外邦代理人作为古希腊世界所独有的现象,从城邦间友谊的见证者到具有实际代理功能的身份,再到仅仅代表荣誉的头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嘉奖外邦代理人之举遍布整个希腊世界,持续数百年。本文所采用的“外邦代理人”之谓,其实在不同城邦、不同历史背景下含义各有所别,远非代理一词所能概全。外邦代理人相关问题的主要证据是刻有嘉奖法令的碑铭。这类碑铭具有双重性,既有公示法令的作用,对被嘉奖人而言又是一种实物纪念。古希腊几乎所有城邦都曾嘉奖外邦代理人,现存碑铭数量最多的是雅典(Athens)、德尔菲(Delphi)、提洛岛(Delos)和伯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e)。本文四章便是以上述城邦和地区的铭文法令为基础,结合古典着作家的记载,分析总结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的体例和特点,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较为详细分析。第一章关注的是雅典嘉奖外邦代理人的法令。已发现的铭文法令表明,雅典在公元前5世纪逐渐形成并确立了颁布法令嘉奖外邦代理人的传统,雅典嘉奖法令中的要素较多,程序完善,体现出雅典成熟的民主体制。雅典外邦代理人的作用在公元前5世纪主要反映在政治、军事领域,是雅典帝国权力制衡的工具。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嘉奖数量达到顶峰,众多嘉奖则是出于经济贡献的考量,因为向雅典提供谷物而被嘉奖的外邦代理人明显增多,同时也反映出雅典当时对谷物的需求。公元前3世纪,雅典部分外邦代理人是因为保障了雅典公民的安全而被嘉奖,折射出马其顿(Macedon)影响下雅典的乱局。第二章是对德尔菲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的整理与分析。比较而言,德尔菲现存的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是古希腊城邦中数量最多的,总计近700篇,占据整个希腊世界的四分之一。除了数量多之外,德尔菲法令的另一特点是措辞简短且体例相对固定。德尔菲在嘉奖外邦代理人荣誉的同时,都会同时嘉奖一系列其他荣誉,所以外邦代理人在德尔菲可能只是系列荣誉之一。外邦代理人在德尔菲更多是回报性的嘉奖,嘉奖数量远多于城邦的实际需求,其实际功能与雅典迥然有别。本章着重考察的是德尔菲嘉奖外邦代理人的礼仪性。第三章是对提洛岛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的整理分析。提洛岛现存的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在数量上仅次于德尔菲,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公元前3世纪。法令中常常强调被嘉奖人是“圣所和提洛人民”的外邦代理人。在提洛岛,随外邦代理人一同嘉奖的最常见的特权是参政权,体现出岛屿城邦的政治开放度。在整个希腊世界,迨至公元前3世纪,外邦代理人的礼仪性已较为突出,提洛岛也不例外,通过礼仪性的嘉奖维护与雅典、爱琴海诸岛以及希腊化王室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关注的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嘉奖外邦代理人的法令。伯罗奔尼撒地区的嘉奖法令以奥林匹亚(Olympia)和埃皮达洛斯(Epidauros)为主。奥林匹亚所发现的法令年代较早,可能因被嘉奖人到圣所奉献而留下记录;而埃皮达洛斯多以名录的形式公布法令,虽铭文较少,但包含的外邦代理人数量众多。该地区的外邦代理人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地区联合与宗教方面。附录项列举了雅典、德尔菲和提洛岛的部分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所选取的雅典法令侧重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以及与谷物运输相关的法令;德尔菲重点列举了嘉奖女性外邦人的法令和简短法令;提洛岛主要选取了同一位外邦人先后被嘉奖外邦代理人称谓和桂冠的法令。
王卓然[6](2021)在《古风古典时代阿尔戈斯外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缪雨杉[7](2021)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和平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陈润[8](2020)在《古典时期斯巴达海上势力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斯巴达海上势力发展史,是其城邦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降,斯巴达海上势力得到初步发展。至公元前5世纪初,斯巴达及其同盟的海上势力是当时希腊世界最强的势力,斯巴达曾一度掌控东部地中海制海权。随着雅典海上势力的崛起,斯巴达海上势力受到削弱。及至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斯巴达海上势力开始勃兴,并逐步发展成为海上帝国。克尼多斯海战后,斯巴达海上势力日渐式微,海上霸权岌岌可危。纵观斯巴达城邦发展史,海上势力曾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斯巴达海上势力的兴起、发展和式微,必然是多因之果,需要全面分析与综合考虑。本文拟以古典史料为依据,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厘清斯巴达海上势力的发展历程,并缕析影响其海上势力发展的因素,希冀为我国海上势力的增强提供借鉴。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构成,其中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斯巴达早期海上势力的初步发展。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至前5世纪初,斯巴达凭借一支非专业化的海上武装力量,建立海外殖民地、发动海上远征以及加强对沿岸和周边海域的管控等,这是其海上势力初步发展的集中体现。希波战争后期,雅典海上实力的提升,迫使海军实力不济的斯巴达以称霸希腊大陆为主,斯巴达海上势力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第二部分着重论述斯巴达海上势力的勃兴。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斯巴达在与雅典的海上博弈中,当政者开始重视海上势力的增强,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提升自身海上实力的举措。最终,斯巴达一举击败雅典,取得羊河之役的胜利。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一度跻身于希腊世界海陆霸主。第三部分主要缕析斯巴达海上势力式微的成因。斯巴达在克尼多斯海战失利后,海上势力日渐式微。然而,斯巴达海上势力的式微,除了外部势力的不断入侵和盟国内部分崩离析之外,还与斯巴达传统体制弊端、人力资源不足、资金短缺等方面密切相关。
汪兆祺[9](2020)在《古典时期科林斯地峡与科林斯城邦兴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典时期的科林斯一度是仅次于雅典和斯巴达的第三大城邦,曾为谋求优势地位而争战不已。科林斯控制下的科林斯地峡是连接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的门户、沟通地中海东西部的桥梁。这里既是经济、政治和文化集会中心,也是战略要地,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对科林斯城邦产生积极影响。曳道及地峡道路组成的交通网络便利了粮食、建筑材料和其他商品的运输,满足了大量集中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促进了地峡区域建筑工程的进行,为科林斯建筑工人创造了谋生机会。在圣域市场开展的贸易活动推动了地中海东西部之间的商品流通,科林斯借此收取关税、港口税、过境税以及曳道使用费。波塞冬圣所的服务业也为科林斯人提供了大量收入。地峡带来的经济繁荣为科林斯参与战争提供了较为丰厚的物质基础。科林斯凭借地峡及附近港口的战略优势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在多次战争中占据主力地位。跨地峡防御墙、城墙及堡垒等防御工事的建设提升了地峡的军事价值,地峡也是重要的军事政治集会场所。在科林斯和盟邦配合默契并采用合理战略战术时,能极大地发挥地峡在防守方面的战略价值,提高科林斯的政治军事地位。但在战略战术失误和实力差距较大时,科林斯的海军损失惨重,跨地峡运输战舰的行动也以失败告终。古典末期的科林斯凭借地峡战略地位维持中立,保持着一定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马其顿征服希腊各邦后,科林斯的军事政治优势地位不复存在,但地峡仍然为科林斯带来重要的文化影响力。在个别主义影响下,地峡运动会起源神话的差异和海神崇拜活动促使科林斯人增强了对本城邦的认同,进而在城邦争战中凝聚了科林斯人的意志。在波塞冬圣所进行的献祭活动及地峡运动会提升了希腊民族认同意识,随之逐渐盛行的泛希腊主义成为抵抗外族入侵的精神力量。得益于科林斯地峡的区位和相关文化活动的主办者身份,科林斯提升并维持了文化影响力。在古典末期,科林斯在内的希腊各邦普遍陷入危机。由于希腊政治局势不断变化,科林斯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凭借地峡积累的优势不足以挽回其在政治方面的颓势,最终被马其顿征服。但科林斯的历史并未随之终结,而是在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及继业者们的扶持下得以延续,直到罗马统治时期。
苏畅[10](2020)在《雅典海军将领斯拉西布鲁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斯拉西布鲁斯(450B.C.--389B.C.)是古典时代雅典的一名海军将领。曾经担任三列桨战舰的舰长一职,在公元前407年被选举为雅典的将军。作为一名海军将领,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及科林斯战争中发挥重要领导作用,同时他亦是一名坚定的民主派人士,他为推翻僭主政治,恢复民主政治做出巨大贡献。对雅典将军斯拉西布鲁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科林斯战争期间古希腊政治体制的演变、邦际关系的特点以及社会变迁。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斯拉西布鲁斯生活的时代背景即古典时代的古希腊社会。斯拉西布鲁斯生活在古希腊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及科林斯战争两场大战。其间雅典民主政治也从黄金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出现了四百人僭主政治以及三十僭主政治。斯拉西布鲁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作为一名海军将领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并在政治和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章叙述斯拉西布鲁斯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行动。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斯拉西布鲁斯帮助萨摩斯城邦推翻四百人寡头政府,恢复民主政治;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在斯拉西布鲁斯领导下,雅典民主派人士推翻了三十僭主统治,恢复了雅典民主政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作为一名将军,他领导雅典人取得了几场战役的胜利,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科林斯战争期间,他致力于复兴雅典帝国,与爱琴海北部和彼奥提亚各城邦积极结盟,为日后雅典第二次海上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三章主要分析斯拉西布鲁斯的历史影响。作为雅典海军将领,斯拉西布鲁斯对公元前5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的雅典复兴发挥重要作用;斯拉西布鲁斯为民主政治的恢复和雅典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历史上对斯拉西布鲁斯的评价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斯拉西布鲁斯是雅典民主发展历史上不能被忽视的历史人物。斯拉西布鲁斯出生于雅典最辉煌的时期,但一生中经历过雅典最灰暗迷茫的时刻。他的很多举措来源于他所憧憬的童年时期伯里克利式的民主,他的行动也对古希腊历史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意义。
二、试析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2)试析萨摩斯的对外关系(公元前6世纪中至前5世纪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缘起与意义 |
1.1 选题缘起 |
1.2 选题意义 |
2 史料来源 |
3 研究现状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4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萨摩斯与波斯帝国——逐步臣服到彻底反叛 |
1.1 萨摩斯与波斯帝国联系的初步建立 |
1.2 萨摩斯屈从波斯帝国统治的过程 |
1.2.1 波吕克拉特斯时期:相互观望 |
1.2.2 迈安德留斯时期:相互利用 |
1.2.3 叙罗松时期:卖国求全 |
1.2.4 埃阿克斯二世时期:软弱无能 |
1.3 波斯控制萨摩斯的原因及其影响 |
1.3.1 波斯控制萨摩斯的原因 |
1.3.2 波斯控制萨摩斯的影响 |
1.4 萨摩斯对波斯帝国的反叛行为 |
1.4.1 从波吕克拉特斯到叙罗松统治时期 |
1.4.2 埃阿克斯统治时期(伊奥尼亚起义时期) |
第二章 萨摩斯与雅典——主动依附到被迫屈从 |
2.1 萨摩斯加入反波斯同盟 |
2.1.1 反波斯同盟的形成 |
2.1.2 萨摩斯加入反波斯同盟的原因及过程 |
2.1.3 萨摩斯加入反波斯同盟 |
2.2 萨摩斯与提洛同盟 |
2.2.1 提洛同盟的形成 |
2.2.2 萨摩斯与提洛同盟 |
2.3 萨摩斯与雅典帝国 |
2.3.1 由提洛同盟向雅典帝国的转变 |
2.3.2 萨摩斯起义 |
2.4 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萨摩斯与雅典的关系 |
2.4.1 萨摩斯在战争中的表现 |
2.4.2 萨摩斯暴动 |
2.4.3 萨摩斯与雅典“四百人政府” |
2.4.4 雅典颁布嘉奖萨摩斯的法令(公元前405 年) |
第三章 萨摩斯与斯巴达——拉拢策反与相互利用 |
3.1 求援与远征(波吕克拉特斯统治时期) |
3.1.1 斯巴达远征萨摩斯的背景 |
3.1.2 斯巴达远征萨摩斯的原因 |
3.1.3 斯巴达远征萨摩斯的过程与影响 |
3.2 友好到决裂(米卡莱战役前后) |
3.2.1 米卡莱战役前 |
3.2.2 米卡莱战役后 |
3.3 干涉与破灭(萨摩斯起义期间) |
3.4 策反与统治(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前后) |
第四章 萨摩斯对外政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4.1 萨摩斯对外政策的特征 |
4.1.1 摇摆性 |
4.1.2 依附性 |
4.2 影响萨摩斯对外政策的因素 |
4.2.1 地理位置 |
4.2.2 海军实力 |
4.2.3 僭主政治传统 |
4.2.4 地区局势变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波里比阿的历史书写与身份认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一)关于身份问题的理论研究 |
(二)关于“历史学家”的定义、原则与学者角色问题 |
(三)波里比阿的传播与研究史 |
(四)关于波里比阿史学的相关问题 |
(五)波里比阿的中国形象 |
三、古典作家作品及相关原始材料 |
(一)波里比阿的着作:文本流传、译本及版本的选择 |
(二)其他古代史家作品和铭文资料 |
(三)其他古典政治、军事思想着作 |
第一章 波里比阿历史写作的形成背景 |
一、历史背景 |
(一)亚该亚同盟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
(二)亚该亚同盟的重建和鼎盛 |
(三)罗马人的介入与亚该亚同盟的解体 |
二、思想背景 |
(一)古典哲学中的世界主义和泛希腊主义 |
(二)希腊史学中的普世观念 |
三、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史家角色的自我反思:波里比阿论“历史学家”及其任务 |
一、历史学家的含义 |
(一)波里比阿的语词选择 |
(二)“历史学家”的工作原则 |
(三)“作者”的撰史规范 |
二、“历史学家”的任务 |
(一)写作“综合的历史” |
(二)如实报道历史事件 |
(三)与实践活动的密切关联 |
三、史家角色的内外纠葛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败者修史:波里比阿的矛盾与取舍 |
一、罗马治下希腊作者的选择 |
(一)狄奥多罗斯 |
(二)波塞冬尼乌斯 |
(三)狄奥尼修斯 |
二、人质与新主的“友谊” |
(一)罗马人眼中的“朋友”波里比阿 |
(二)波里比阿笔下的罗马人 |
(三)波里比阿论“背叛” |
三、波里比阿的立场二重性:表现及评价 |
(一)情感态度的二重性 |
(二)写作目标的二重性 |
(三)写作视野的二重性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作为政治家的历史思考与实用诉求 |
一、波里比阿的政体思想 |
(一)政体的起源与发展 |
(二)波里比阿论罗马混合政体 |
(三)罗马政体与其他政体的比较 |
二、政治经验与理论同历史解释的关系 |
(一)政治实践的史学价值 |
(二)政体分析的史学目的 |
三、实用主义倾向产生与表现 |
(一)实用主义史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
(二)实用主义诉求命运观 |
(三)实用主义在波里比阿史学实践中的表现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作为军事统帅的经验积累与历史解释 |
一、波里比阿论罗马军团的优势 |
(一)组织结构与营区建设——罗马霸业的军事基础 |
(二)装备改良与战术革新——罗马军事的自我完善 |
(三)对雇佣兵的态度——军团实力的重要保障 |
二、波里比阿论统帅的才能及影响 |
(一)优秀统帅的标准和能力要求 |
(二)实战中的表现 |
(三)杰出将领的个案对比 |
三、军事纪律与罗马精神的传承 |
(一)士气对战争的影响 |
(二)严肃军纪与士气保障 |
(三)纪念仪式与精神传承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波里比阿史学史地位的现代反思 |
一、对希腊史学传统的承接 |
(一)真实与客观性问题 |
(二)叙事与解释 |
二、对“普世史”的借鉴与改造 |
(一)普世史的产生与发展 |
(二)“综合的历史”:波里比阿对普世史的改造 |
三、波里比阿的史学创见:“经世致用”在西方古典史学的滥觞 |
(一)渊源与地位 |
(二)罗马人的借鉴和反思 |
四、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历史学家”的身份自觉——波里比阿的理论贡献 |
二、历史学家多元身份问题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一、古典着作及参考译本 |
(一)波里比阿《历史》的参考版本 |
(二)其他古典作品及译本 |
二、研究性材料 |
(一)外文着作 |
(二)外文论文及书评 |
(三)中文译着 |
(四)中文着作 |
(五)中文论文 |
三、工具书、铭文集及数据库资源 |
附录 人名、地名表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乔治·格罗特雅典民主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论文的研究框架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乔治·格罗特与他所处的时代 |
第一节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 |
第二节 乔治·格罗特其人其事 |
第二章 《希腊史》及雅典民主制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格罗特时代的希腊史书写 |
第二节 格罗特《希腊史》概述 |
第三节 前格罗特时代英国学者的雅典民主观 |
第三章 为雅典民主正名 |
第一节 陶片放逐法 |
第二节 善变而薄情的雅典人? |
第三节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 |
第四章 精英与雅典民主 |
第一节 是民众领袖还是蛊惑家 |
第二节 是智术师还是诡辩家 |
结语 对乔治·格罗特的再评价 |
附录一:乔治·格罗特与约翰·密尔 |
附录二:格罗特年谱 |
附录三: 文中主要人物肖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5)古希腊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介绍 |
第二节 原始文献 |
第三节 近现代研究 |
第一章 雅典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 |
第一节 背景介绍 |
第二节 嘉奖法令 |
第三节 个案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德尔菲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 |
第一节 背景介绍 |
第二节 嘉奖法令 |
第三节 个案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提洛岛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 |
第一节 背景介绍 |
第二节 嘉奖法令 |
第三节 个案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伯罗奔尼撒半岛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 |
第一节 背景介绍 |
第二节 嘉奖法令 |
第三节 个案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古典时期斯巴达海上势力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文创新之处 |
一、斯巴达海上势力的初步发展(迄至公元前430年) |
(一)早期的海上军事行动 |
(二)海上势力的相对削弱 |
二、斯巴达海上势力的勃兴(公元前430—前394年) |
(一)当政者的政策及战略 |
(二)海军力量的不断增强 |
(三)海外领地控制的加强 |
三、斯巴达海上势力的式微(公元前394—前371年) |
(一)海上霸权衰落的外因 |
(二)海上势力式微的内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古典时期科林斯地峡与科林斯城邦兴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一)国外学者研究状况 |
(二)国内学者研究状况 |
三、主要观点与研究方法 |
(一)主要观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古典时期科林斯地峡概述 |
一、科林斯地峡概述 |
(一)地峡的概念与特征 |
(二)科林斯地峡的概念与特征 |
二、科林斯地峡相关概念概述 |
(一)波塞冬圣所及地峡运动会概述 |
(二)曳道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
(三)市场的概念及功能 |
(四)地峡防御工事 |
(五)地峡临近区域的港口和居民点 |
第二章 古典时期科林斯地峡与科林斯的经济 |
一、古风时期的科林斯经济 |
(一)古风时期的科林斯农业 |
(二)古风时期的科林斯手工业 |
(三)古风时期的科林斯商业 |
二、古典时期科林斯地峡对科林斯经济的影响 |
(一)地峡与粮食供给 |
(二)地峡与建筑业 |
(三)地峡与市场商贸活动 |
第三章 古典时期科林斯地峡与科林斯的争战 |
一、古风时期科林斯对外关系 |
(一)科林斯与斯巴达的关系 |
(二)科林斯与雅典的关系 |
二、希波战争中科林斯地峡的作用 |
(一)希腊同盟军政会议的召开场所 |
(二)抵御波斯侵略的战略要地 |
三、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科林斯地峡的作用 |
(一)科林斯海军力量的基础 |
(二)运输战舰的通道 |
四、科林斯战争中科林斯地峡的作用 |
(一)维持同盟有生力量的后盾 |
(二)盟军反攻的根据地 |
五、忒拜称霸至马其顿征服时期科林斯地峡的作用 |
(一)维持城邦政治地位的基础 |
(二)新旧交替阶段的重要会议场地 |
第四章 古典时期科林斯地峡与科林斯的文化 |
一、科林斯地峡与科林斯城邦认同 |
(一)地峡运动会起源传说与科林斯城邦认同 |
(二)海神崇拜与科林斯城邦认同 |
二、科林斯地峡与希腊民族认同 |
(一)波塞冬圣所献祭活动与希腊民族认同 |
(二)地峡运动会与希腊民族认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雅典海军将领斯拉西布鲁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缘起 |
0.2 研究综述 |
0.2.1 国外研究概况 |
0.2.2 国内研究概况 |
0.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 斯拉西布鲁斯的生活背景 |
1.1 伯罗奔尼撒战争 |
1.2 科林斯战争 |
2 斯拉西布鲁斯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 |
2.1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斯拉西布鲁斯 |
2.1.1 维护萨摩斯的民主 |
2.1.2 参与赫勒斯滂海事 |
2.2 斯拉西布鲁斯推翻僭主恢复雅典民主政治 |
2.2.1 推翻三十寡头统治 |
2.2.2 斯拉西布鲁斯与大赦令 |
2.3 科林斯战争期间的斯拉西布鲁斯 |
2.3.1 斯拉西布鲁斯与大陆上城邦的外交 |
2.3.2 斯拉西布鲁斯在爱琴海上的外交 |
3 斯拉西布鲁斯的影响和贡献 |
3.1 斯拉西布鲁斯为雅典复兴做出的贡献 |
3.1.1 斯拉西布鲁斯复兴雅典的举措 |
3.1.2 斯拉西布鲁斯推行政策的影响 |
3.2 斯拉西布鲁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
3.2.1 斯拉西布鲁斯的政治立场 |
3.2.2 斯拉西布鲁斯维护雅典民主的影响 |
3.3 斯拉西布鲁斯的人物评析 |
3.3.1 斯拉西布鲁斯与科农的关系 |
3.3.2 对斯拉西布鲁斯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试析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雅典公民大会及其法治解决路径 ——以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为中心的考察[D]. 胡欣悦.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2]试析萨摩斯的对外关系(公元前6世纪中至前5世纪末)[D]. 侯果果. 河北大学, 2021(02)
- [3]波里比阿的历史书写与身份认同[D]. 施晓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1)
- [4]乔治·格罗特雅典民主观研究[D]. 马百亮.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5]古希腊嘉奖外邦代理人法令研究[D]. 陈克.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古风古典时代阿尔戈斯外交研究[D]. 王卓然.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和平活动研究[D]. 缪雨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古典时期斯巴达海上势力发展研究[D]. 陈润. 西南大学, 2020(01)
- [9]古典时期科林斯地峡与科林斯城邦兴衰研究[D]. 汪兆祺.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10]雅典海军将领斯拉西布鲁斯研究[D]. 苏畅. 辽宁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