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冬季大气浊度

兰州冬季大气浊度

一、兰州冬季的大气浑浊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1](2020)在《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愈发加快,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以兰州站点的太阳光度计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兰州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gstr?m参数时空变化特征,并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同时结合兰州市大气污染监测结果对特殊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清洁与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情况下相应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征参量的变化,结合气团轨迹分析了兰州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受影响情况下的潜在污染物来源,主要结论有:(1)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日变化幅度较小。气溶胶光学厚度值大体呈现早晚低日间稳定的趋势,在9时达到峰值。?ngstr?m参数日变化趋势与气溶胶光学厚度一致,都处于平稳变化的状态。不同季节的日最大气溶胶光学厚度值都出现在早高峰时。550 nm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大气混浊度系数β的月变化相对稳定且一致,而?ngstr?m波长指数α月变化幅度大,随着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呈现冬季(0.60±0.23)高,夏季(0.33±0.12)低的特点。?ngstr?m波长指数在夏秋冬季都较高(>1.0),而在春季(0.68±0.28)波长指数最小。(2)气溶胶类型分型的结果表明气溶胶类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时受沙尘气溶胶的影响,有明显的粗模态粒子分布,夏季相对干净,秋季时细颗粒吸湿性增长明显,高气溶胶光学厚度时主要受细模态粒子影响,冬季则受粗粒子与细粒子混合气溶胶的影响。兰州地区的主要气溶胶类型是混合型气溶胶(61%),沙尘气溶胶在兰州地区占比较低,全年贡献仅有4%。清洁大陆型气溶胶全年贡献20%表明兰州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好,清洁天气多。(3)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分布存在季节性的变化,春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其中西固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大,榆中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小。夏季和秋季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都保持在较低水平,空间分布上夏季永登县和皋兰县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而秋季则相反。兰州地区MODIS AOD反演结果与地基监测CE-318 AOD结果的相关性差,相关系数仅为0.44,但大多数MODIS AOD值都在置信区间内,占样本总数的69%。兰州地区的MODIS AOD值存在低估现象,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其中秋季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大多被低估了。(4)特殊天气过程中的六类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最明显的是PM10,变化最小的是CO。灰霾天气时PM2.5浓度和NO2浓度最高,PM10浓度最高出现在沙尘天气。烟花燃放时期的SO2浓度最高,PM2.5与PM10浓度比最高,为沙尘天气期间最低值的3.02倍。沙尘天气时的?ngstr?m波长指数平均值仅为0.18,是清洁天气的16%,反映了沙尘天气下粗颗粒在大气气溶胶的主导分布。灰霾事件和烟花燃放期间时波长指数的值都较大,大气气溶胶中细颗粒气溶胶的占主导地位;沙尘天气时,高AOD500 nm(>0.8)与低?ngstr?m波长指数(<0.6)耦合,大气气溶胶以粗颗粒的沙尘气溶胶为主。(5)不同类型的污染事件有不同的气团起源,运输路径也各不相同。除沙尘事件外,其他两种污染事件的轨迹路径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流轨迹均来自不同区域。灰霾天气时影响兰州地区的气团主要来自中国西北地区;烟花燃放期间,影响兰州地区空气质量的气流主要来自兰州当地和附近地区;沙尘活动期间,影响兰州地区的气流轨迹全部来自蒙古西部,穿过戈壁,途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刘慧,余晔,夏敦胜,赵素平[2](2020)在《基于太阳光度计的兰州市秋季气溶胶光学特性》文中研究表明利用2015年9-11月兰州市CE318太阳光度计地基观测数据,反演了这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Angstrom波长指数(α)、大气浑浊度系数(β)等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研究了兰州市秋季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时间变化特征,并根据Angstrom阈值范围和图解分析法对兰州市气溶胶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秋季AOD500 nm均值为0. 47±0. 22。10月α440~870 nm最小,为0. 95±0. 26;9月α440~870 nm最大,为1. 21±0. 14。9月大气浑浊度系数最低,为0. 15±0. 05;11月最高,为0. 28±0. 12。AOD秋季日变化较小,AOD500 nm变化范围在0. 27~0. 52之间。2015年9-10月AOD500 nm集中在0. 2~0. 6之间,11月AOD500 nm集中在0. 4~0. 8之间,说明兰州市2015年秋季AOD500 nm分布较为集中,大气气溶胶含量逐月增加。9月波长指数集中在1. 0~1. 4之间,峰值中心在1. 2~1. 4区间;10月波长指数主要集中在0. 6~0. 8和1. 0~1. 2两个区间;11月波长指数集中在1. 0~1. 4区间。总体来看,兰州市秋季气溶胶以细粒子为主。AOD500 nm与β显着相关,大气光学厚度与大气浑浊度系数均能表征大气污染程度。兰州市秋季气溶胶主要类型为细颗粒模态下的人为源和混合型气溶胶,分布特征表现为高AOD时受细颗粒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影响,其中细颗粒吸湿增长是兰州市秋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田磊[3](2011)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辐射的观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6年-2010年的地表辐射观测资料、2008年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的地表辐射及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区地表辐射各分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干旱区春季地表辐射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并与SACOL站同期资料做了对比;以张掖观象台观测数据为例,分析并估算了沙尘对地表辐射的影响,讨论了春季沙尘和非沙尘天气条件下沙尘气溶胶辐射效应(散射和吸收)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SACOL站太阳总辐射月平均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451.1 Wm-2;月平均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275.8 Wm-2。2)SACOL站地表反射太阳辐射,月平均最大值出现在2月,为102.2 Wm-2;月平均值最小值出现在10月,为54.8 Wm-2。3)SACOL站净辐射月平均值都为正值,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104.9 Wm-2;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3.2 Wm-2。地表反射率2月出现最大值,为0.31;9月出现最小值,为0.17;冬季普遍高于其他季节。4)SACOL站所在区域上空的气溶胶含量多于张掖站,从而使SACOL站的太阳总辐射日极值无论在有云天还是晴天都小于张掖站。5)对张掖站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对太阳总辐射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经估算,大气浑浊度每增加0.1,太阳总辐射平均减少约10.45 Wm-2;当大气浑浊度一定时,沙尘粒子越小,对太阳总辐射的削弱效率就越高。当大气浑浊度小于0.3时,大气逆辐射有随大气浑浊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大气浑浊度大于0.3时,大气逆辐射有随大气浑浊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6)在非沙尘天气条件下,张掖站的总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日变化都呈双峰型,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基本一致。沙尘天气下,总散射系数日变化有两个峰值,而吸收系数除与总散射系数同时出现的两个峰值之外,在早晨8:00点左右还有一个峰值。非沙尘日的气溶胶细粒子所占比例的变化较为明显,日较差比沙尘日的大。沙尘暴发生时,气溶胶总散射系数有明显的突变。

李霞,张镭,曹贤洁[4](2010)在《2008年冬季兰州气溶胶辐射特性及地表辐射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2008年1月10日至2月16日兰州地区地面长短波辐射和积分浑浊度仪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散射特性、气溶胶对辐射能量平衡的影响、长短波辐射特征以及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869.5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为0.57,大气浑浊度系数较高,大于0.2.日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地表短波辐射变化趋势相反.气溶胶总散射系数呈双峰型日变化特征,且与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不同天气类型下地面长波辐射表现不同的特点,晴天波动小,阴天和降雪天振荡较大;短波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云对短波辐射的影响非常显着.

李韧,赵林,丁永建,杨文,季国良[5](2009)在《长江源区五道梁的大气质量状况》文中提出大气质量状况是研究大气对太阳辐射能衰减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江河源区五道梁能量收支站1993-09~1999-12的辐射观测资料及1993-09~1995-05 MS-120太阳光度表的观测资料计算了五道梁地区的大气浑浊度,分析了该地的大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江河源区五道梁的大气洁净,1994~1999年间五道梁地区的ngstr m浑浊度β、D/S、全波段浑浊度TG有增大的趋势,晴空大气透射比及紫外辐射有减小的趋势。

权晓晶,张镭,曹贤洁,王宏斌[6](2009)在《2007年兰州市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特性》文中认为利用多波段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采用光谱消光法,计算2007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分析表明:兰州市2007年冬季与历史同期相比,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小,浑浊度较低,且多为细粒子。对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能见度进行了分析、拟合,表明二者变化趋势相反,近似呈指数递减关系。

李仑格,李富刚,王广河,汪晓滨,林春英[7](2008)在《西北地区气溶胶遥感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内容。通过简要介绍国际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以及近20a来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状况,讨论了未来气溶胶研究的主要领域。重点介绍了科技工作者对西北地区有关大气气溶胶特性的研究技术与成果。着重讨论了气溶胶遥感以及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

赵秀娟,陈长和,袁铁,张武,东秀娟[8](2005)在《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光度计资料,计算了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并利用计算结果进一步得出了Angstrom浑浊度系数β和波长指数α,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兰州冬季气溶胶与历史同期相比,光学厚度较大,浑浊度较高,且多为大粒子。此外,本文还对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能见度进行了分析、拟合,二者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光学厚度与能见度之间近似呈指数递减的关系。

李韧,季国良,杨文[9](2005)在《从宽谱晴空大气透过率提取气溶胶光学信息》文中指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是评价大气污染,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的一个关键因子。结合五道梁地区MS-120太阳光度表观测及该地区宽谱太阳直接辐射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晴空大气透射比与ngstr m浑浊度系数(1000nm波长气溶胶光学厚度)、1000nm波长气溶胶透射比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从该地区晴空大气透射比中提取出了ngstr m浑浊度系数,利用ngstr m浑浊度系数与波长指数的关系,计算了五道梁地区波长指数的变化。计算了ngstr m浑浊度系数增大致使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的衰减量。

奚晓霞,权建农,陈长和,赵秀娟[10](2002)在《兰州市城关区冬季TSP的监测分析及其与辐射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和数值模拟预测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和最热门的前沿科学问题 ,也是了解气候变化机理的基础。为此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冬季不同高度大气气溶胶及太阳辐射的监测 ,对该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状况及其辐射效应进行了分析

二、兰州冬季的大气浑浊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州冬季的大气浑浊度(论文提纲范文)

(1)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进展
        1.2.2 特殊天气过程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进展
    1.3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收集
        2.2.2 数据反演及质量控制
第三章 兰州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gstr?m参数的特征分析
    3.1 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gstr?m参数变化特征
        3.1.1 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gstr?m参数日变化
        3.1.2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ngstr?m参数季节变化
        3.1.3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ngstr?m参数关系及频率分布
    3.2 兰州地区气溶胶类型
    3.3 兰州地区地基监测AOD与卫星遥感MODIS AOD的对比
        3.3.1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
        3.3.2 地基监测AOD与 MODIS AOD的对比
第四章 特殊天气过程下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征变化
    4.1 兰州地区特殊天气过程
        4.1.1 特殊天气过程的选取
        4.1.2 特殊天气过程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
    4.2 不同天气过程中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征对比
        4.2.1 不同天气过程的气溶胶光学特征
        4.2.2 不同天气过程AOD与 ?ngstr?m波长指数的频率分布
    4.3 污染源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太阳光度计的兰州市秋季气溶胶光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来源与方法介绍
3 结果分析
    3.1 AOD和Angstrom参数变化特征
    3.2 AOD和α频率分布特征
    3.3 AOD与Angstrom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4 气溶胶类型及分布特征
4 结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辐射的观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地表辐射平衡研究进展
        1.2.1 国际进展
        1.2.2 国内进展
        1.2.3 大气气溶胶对辐射的影响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的特色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观测站点、资料及研究方法
    2.1 观测站点
        2.1.1 SACOL站介绍
        2.1.2 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
    2.2 仪器介绍
        2.2.1 SACOL站仪器
        2.2.2 张掖观测站仪器
    2.3 资料及质量控制
        2.3.1 SACOL站地表辐射资料
        2.3.2 张掖站资料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地表辐射
    3.1 引言
    3.2 太阳辐射
    3.3 SACOL站地表辐射分析
        3.3.1 短波辐射
        3.3.2 长波辐射
        3.3.3 净辐射
        3.3.4 地表反射率
    3.4 2008年春季SACOL站与张掖站地表辐射的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沙尘气溶胶对地表辐射的影响
    4.1 引言
    4.2 理论基础
    4.3 沙尘对太阳总辐射的影响
    4.4 沙尘对大气逆辐射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特性
    5.1 引言
    5.2 气溶胶光学特性总体分布
    5.3 气溶胶总散射系数分析
    5.4 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
        5.4.1 非沙尘日总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
        5.4.2 沙尘日总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
    5.5 气溶胶后向散射比
        5.5.1 日均值
        5.5.2 非沙尘日与沙尘日后向散射比日变化的比较
    5.6 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气溶胶散射特性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长江源区五道梁的大气质量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气质量
    1.1 大气浑浊度的计算
        1.1.1 ?ngstr?m浑浊度的计算
        1.1.2 全波段浑浊度指标TG (Linke混浊度)
        1.1.3 浑浊度指标D/S
    1.2 大气浑浊度计算结果分析
    1.3 紫外辐射的变化
2 结论

(7)西北地区气溶胶遥感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气溶胶研究综述
    1.1 气溶胶的直接采样分析
    1.2 西北地区气溶胶遥感
        1.2.1 西北地区地基遥感
        1.2.1.1 太阳直接辐射的宽带分光辐射遥感
        1.2.1.2 多波段光度计遥感
        1.2.1.3 积分浑浊度仪遥感
        1.2.1.4 空气动力学粒谱仪
        1.2.1.4 激光雷达遥感
        1.2.2 西北地区卫星遥感
2 气溶胶气候环境效应的研究
3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气溶胶遥感及其气候效应研究
4 结束语

(8)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光学厚度的计算和分析
    2.1 计算原理
    2.2 计算结果和分析
        2.2.1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日变化特征
        2.2.2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波谱特征
        2.2.3 0.55 μm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历史比较
3 浑浊度系数β和波长指数α
    3.1 计算公式
    3.2 计算结果和分析
4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能见度的关系
    4.1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消光系数关系的理论分析
    4.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5 结论

(9)从宽谱晴空大气透过率提取气溶胶光学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资料、方法及结果
2 结 论

四、兰州冬季的大气浑浊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D]. 刘慧. 兰州大学, 2020(01)
  • [2]基于太阳光度计的兰州市秋季气溶胶光学特性[J]. 刘慧,余晔,夏敦胜,赵素平. 高原气象, 2020(01)
  • [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辐射的观测研究[D]. 田磊. 兰州大学, 2011(11)
  • [4]2008年冬季兰州气溶胶辐射特性及地表辐射特征分析[J]. 李霞,张镭,曹贤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5]长江源区五道梁的大气质量状况[J]. 李韧,赵林,丁永建,杨文,季国良. 山地学报, 2009(04)
  • [6]2007年兰州市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特性[J]. 权晓晶,张镭,曹贤洁,王宏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7]西北地区气溶胶遥感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综述[J]. 李仑格,李富刚,王广河,汪晓滨,林春英. 中国沙漠, 2008(03)
  • [8]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J]. 赵秀娟,陈长和,袁铁,张武,东秀娟. 高原气象, 2005(04)
  • [9]从宽谱晴空大气透过率提取气溶胶光学信息[J]. 李韧,季国良,杨文. 太阳能学报, 2005(02)
  • [10]兰州市城关区冬季TSP的监测分析及其与辐射的关系[J]. 奚晓霞,权建农,陈长和,赵秀娟. 高原气象, 2002(04)

标签:;  ;  

兰州冬季大气浊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