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用药情况调查及处方分析

β受体阻滞剂用药情况调查及处方分析

一、β-受体阻断药药物利用调查及处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瑶,周婧,吴新荣,王景浩,邱凯锋,杨敏[1](2021)在《抗高血压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广东地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处方的不合理情况进行现况调查,为药师处方审核提供参考,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广东省153家医院2018年8-10月1 304张门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不合理处方进行审核,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1 304张不合理处方中女性[54.22%(707/1 304)]、老年[55.14%(719/1 304)]、高血压未分级[67.79%(884/1 304)]、有特殊合并疾病[66.41%(866/1 304)]患者处方比例较高。1 304张处方共开具降压药2 657种,出现频率最高的降压药为钙通道阻滞剂[31.37%(409/1 304)],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18.56%(242/1 304)]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17.33%(226/1 304)]。联合用药处方中二联用药最常见[38.73%(505/1 304)]。不合理用药类别前3位依次为用法及用量不适宜[28.45%(371/1 304)]、未遵照个体化给药原则[24.54%(320/1 304)]、联合用药不适宜[18.40%(240/1 304)]。不合理用药均随患者年龄、高血压严重程度、合并疾病数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处方医师和审方药师应重视各种降压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尤其是用法及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和重复给药等,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应注意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把握用药适应证。

孙宇哲[2](2020)在《吉林省8家公立综合医院药物利用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公立综合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也是解决群众“看病贵”的着力点。药品利用以及基本药物的使用现状不仅关乎到人民群众是否“有药可医”,同时也反映着能否“有钱可医”。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因高患病率、高死亡率不断危害着人民健康,且心血管疾病的药品费用连续增长,患者就诊花费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本研究从药品总体使用、基本药物及心血管系统药物三个角度分析吉林省被调查的8家公立综合医院的药品利用情况。了解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的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以及中成药利用现状,并对其基本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利用情况进一步分析,提供改善药品利用的意见及建议,促进药品合理使用。方法: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被调查的8家公立综合医院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其2017年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以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药品通用名、规格、包装单位、厂家、单价、销售数量以及销售金额。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标准化模板,针对各机构的不同属性及数据类型建立编码表,进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建立规范的数据库,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药品总体销售金额为118662.07万元,其中西药占77.88%,中成药占22.12%,二级医院药品总体销售金额为43891.95万元,三级医院药品总体销售金额为74770.13万元。西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的药物(24.86%)、血液和造血器官药(17.14%)、神经系统药物(12.60%);中成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内科用药(81.90%)、肿瘤用药(8.00%)、骨伤科用药(2.84%)。西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氯化钠注射液(4.99%)、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3.62%)、注射用胸腺五肽(2.16%);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丹红注射液(10.99%)、舒血宁注射液(9.45%)、疏血通注射液(4.29%)。2.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数为319种,其中西药为225种,中成药为94种,二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数为296种,三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数为213种。基本药物销售金额为23061.48万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19.43%;基本药物中不同种类的西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血液和造血器官药(42.34%)、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的药物(26.94%)、心血管系统药物(8.16%);基本药物中不同种类的中成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内科用药(70.95%)、眼科用药(16.54%)、骨伤科用药(7.86%)。3.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心脏病治疗药(26.39%)、血脂调节剂(21.44%)、钙通道阻断药(14.92%);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阿托伐他汀钙片(11.25%)、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8.66%)、瑞舒伐他汀钙片(8.51%);用药频度前3位分别为: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钙通道阻断药、血脂调节剂;排序比大于1的有48种药物,其中前6位分别为:坎地沙坦、呋塞米、硝酸异山梨酯、螺内酯、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结论:1.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西药中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的药物、血液和造血器官药、系统用抗感染药、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在西药中占据较大比例,中成药中内科用药以及肿瘤用药的销售金额在中成药中占据较大比例。西药以及中成药销售金额前20位药品中注射剂比例较高。2.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药品的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利用率及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在使用药品总体中的比例处于略低水平。3.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中心脏病治疗药、血脂调节剂、钙通道阻断药以及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据较大比例。

叶恩德[3](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罗铨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全国第二、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名中医罗铨教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罗铨教授2000年08月-2018年12月治疗冠心病患者的门诊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2.5)”软件,采用频数频率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罗铨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511个处方进行分析,挖掘中药191味,药物总频次7172次、中医证型16个。确定关联度和置信度、挖掘出常用药物20味,出现次数排名前10的有丹参、甘草、黄芪、酸枣仁、太子参、川芎、麦冬、五味子、薤白、赤芍。2味药的药物组合94对,出现次数较多的有丹参-甘草、丹参-黄芪、丹参-酸枣仁、丹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麦冬-丹参、麦冬-太子参等组合。3味药的药物组合194对出现较多的有丹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麦冬-丹参等组合、4味药的药物物组合218对,出现较多的有麦冬-丹参-太子参-五味子、麦冬-太子参-酸枣仁-五味子等组合。5味药的药物物组合162对,出现较多的有麦冬-丹参-太子参-酸枣仁-五味子、麦冬-丹参-太子参-甘草-五味子、麦冬-太子参-甘草-酸枣仁-五味子等组合。运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出38个新的药物组合,18首新方。对罗铨教授诊治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脉络瘀阻证、痰湿中阻证、心阳不振证、痰瘀阻络证6个证型的用药规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不同证型的常用药物组合与网络图。结论:罗铨教授治疗冠心病多从“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痰凝”、“痰瘀互结”等论治,擅用益气、活血、养阴、化痰、温阳之品,注重调理气血,推崇扶正祛邪以通络。

冯春丽,晋月萍,常丽坤,李雯,李青[4](2020)在《某综合医院2007年—2016年降压药的药物利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2007年—2016年的降压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采购及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药库2007年—2016年降压药的入库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并进行排序。结果降压药各类药物的DDDs值均呈升高的趋势,主要以钙拮抗剂的使用为主,钙拮抗剂总DDDs值为10 241 056,处于首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总DDDs值为4 960 971,位居第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总DDDs值排名第三。DDDs值前3位的药物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国产)Ⅱ、苯磺酸氨氯地平,其用药频度分别为6.18、0.84、5.65。总用药金额前3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结论降压药的使用主要以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拮抗剂为主,使用上总体比较规范、合理,符合目前降压药的用药规律和用药趋势,对复方降压药的选择相对较低。

孔涛[5](2019)在《适合中国低收入人群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的探索 ——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腔隙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仿制降压药与专利药在真实世界对高血压预后影响的研究:多中心的队列研究研究目的高血压仍然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而降压治疗已经被广泛证实可以减少心血管风险,但使用专利药降压药治疗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患者能够负担的起并且有效的降压药,而仿制药因生物活性成分与专利药相同且降压效果类似,最重要的是价格低廉而被发展中国家广泛接受,以减轻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我们在目前的医学背景下,探讨我国的仿制药降压药是否具有与专利药相同的心血管获益。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实用性临床试验。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国18个城市20家二级以上医院收集连续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963例,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一般情况、病史及用药等情况,随访至2018年11月。根据基线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仿制降压药物治疗组(n=3913例)和专利降压药物治疗组(n=5050例)。主要终点事件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因冠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需行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脉旁路移植(cardiac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卒中和心血管死亡。次级终点事件为心脏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冠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需行PCI/CABG术、心脏原因死亡)、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研究结果在随访期间,仿制降压药物治疗组和专利药物治疗组平均收缩压水平分别为135.4±12.8mmHg 和 135.2±12.7mmHg(P=0.01),舒张压水平分别为 83.1±9.4mmHg 和 83.1±9.5mmHg(P=0.37)。平均随访 3.07±0.91 年后,仿制药物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207(5.3%)例,而专利药物治疗组294(5.8%)(log-rank P=0.58),调整混杂因素后,与仿制药物治疗组相比,专利药物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但无统计学差异(5.8%)(调整后HR=1.01,95%CI 0.84-1.21)。仿制药物治疗组心脏事件、脑卒中、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分别为89例(2.2%)、127例(3.2%)、26例(0.7%)、36例(0.9%),而专利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58例(3.1%)、148 例(2.9%)、49 例(1.0%)、64 例(1.3%)(log-rank P=0.04,0.22,0.23,0.26),调整混杂因素后,与仿制药物治疗组相比,专利药物治疗组心脏事件(调整后HR=1.20,95%CI 0.92-1.56)、卒中(调整后 HR=0.86,95%CI 0.67-1.09)、心血管死亡(调整后HR=1.39,95%CI 0.85-2.25)及全因死亡(调整后HR=1.34,95%CI 0.89-2.03)发生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年龄<60岁),专利药组主要终点事件(调整后 HR=1.32,95%CI 0.96-1.82)、心脏事件(调整后 HR=1.39,95%CI 0.85-2.28)、脑卒中(调整后HR=1.30,95%CI 0.87-1.96)及缺血性脑卒中(调整后HR=1.26,95%CI 0.82-1.94)发生风险高于仿制药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年龄在60-74岁之间),与仿制药组相比,专利药组主要终点事件(调整后HR=0.90,95%CI 0.72-1.12)和心脏事件(调整后HR=1.16,95%CI 0.85-1.68)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而专利药组脑卒中(调整后HR=0.65,95%CI 0.48-0.89)和缺血性脑卒中(调整后HR=0.63,95%CI0.46-0.86)发生风险显着低于仿制药组。研究结论仿制降压药和专利降压药对降低血压有相似的作用,两组之间在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风险方面也没有显着差异。这些数据进一步支持选择负担得起的仿制降压药物降低血压比负担不起的专利药物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专利药可能对脑卒中可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 β1-和β 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在接受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研究目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可显着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近期的荟萃研究显示其临床获益不如其他类降压药,甚至有荟萃分析还指出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β-阻滞剂引起的心率相关的下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临床获益是否会受到β-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目前研究结论仍不一致。本研究旨在中国汉族高血压人群中探索ADRB1 Ser49Gly和Arg389Gly和ADRB2 Arg16Gly多态性是否影响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获益。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国18个城市20家二级以上医院连续就诊的18岁以上且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096例,并对其DNA样本作ADRB1 Ser49Gly和Arg389Gly和ADRB2 Arg16Gly基因型分型。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是终点事件为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因冠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PCI/CABG术、脑梗死、脑出血。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平均随访3.2年(0.1~4.5年),期间主要终点事件106例(5.1%),其中心脏事件61例(2.9%),脑卒中(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3例(2.5%),全因死亡24例(1.1%)。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ADRβ2Arg16纯合子高血压患者相比,Gly16基因携带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显着降低(2.4%vs.4.2%,P=0.03),而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发生风险无显着差异(4.7%vs.5.7%,,2.8%vs.2.1%,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与Arg16纯合子相比,Gly16携带者心脏事件(HR=0.58,95%CI 0.35-0.96,P=0.03)发生风险下降有显着性差异,主要终点事件(HR=0.82,95%CI 0.55-1.22,P=0.32)及脑卒中(HR=1.31,95%CI 0.71-2.43,P=0.39)发生风险无显着性差异。GG纯合子高血压患者主要终点事件(HR=0.53,95%CI 0.29-0.97,P=0.04)发生风险显着低于Arg16携带者,心脏事件(HR=0.45,95%CI0.19-1.04,P=0.06)发生风险有下降趋势,但仍无显着性差异,脑卒中(HR=0.76,95%CI 0.36-1.62,P=0.48)发生风险仍然无显着差异差异。ADRB1 Gly49纯合子高血压患者主要终点事件风险(HR=2.7,95%CI 1.09-6.69,P=0.03)和缺血性脑卒中(HR=4.15,95%1.48-11.62,P=0.007)风险显着高于 Ser49 携带者。研究结论ADRB1 Ser49Gly和ADRB2 Arg16Gly多态性影响高血压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获益。这将为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临床选择β受体阻滞剂用于可以从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中显着获益的人群给予提供依据,实现精准治疗。第三部分 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现况调查研究目的β-阻滞剂目前已经被欧美高血压指南排除在一线降压药之外,而且近年来有荟萃分析对β-阻滞剂的临床获益提出质疑,并指出稳定型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保留的患者β-阻滞剂使用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均不相关,甚至有荟萃分析还指出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β-阻滞剂引起的心率相关的下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致使临床医生对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有顾虑。然而,静息心率增快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静息心率>80次/分,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临床医生因对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顾虑致使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足会将患者置于高心率所致的高心血管事件风险之中。本研究旨在调查我国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及静息心率达标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国18个城市20家二级以上医院连续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767例,测量其血压和静息心率,记录降压药使用情况。研究结果高血压患者平均静息心率(75.1±11.7)次/分,静息心率大于80次/分患者约占26.6%,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11.3%。73.4%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达标(≤80次/分);23.6%患者静息心率未达标且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3.0%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静息心率仍未达标。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平均静息心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76.2±11.9 vs.73.7±11.3,P<0.05);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无差异(10.9%vs.11.7%,P=0.23),但心率达标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77.9%vs.72.0%,P<0.01)。研究结论我国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达标率偏低,可能与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低有关。第四部分 阿司匹林减少腔梗患者长期的再发脑卒中研究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不佳,再发脑卒中风险较高,阿司匹林广泛用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但关于抗血小板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响的数据是有限的。我们在一个多中心的队列研究中,探讨阿司匹林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卒中风险的长期影响。研究方法2000年11月1日至2011年11月1日收集来自兖州、西安、重庆、武汉、北京、天津6个地区7个中心因脑卒中就诊,年龄为34-74岁的患者共2000人。本研究中共纳入5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纳入分析的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使用阿司匹林组n=342,未使用阿司匹林组n=202)。研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分析阿司匹林使用与再发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544例患者平均随访4.1年,再发脑卒中患者99例,心血管事件125例,心血管死亡31例及全因死亡59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未使用阿司匹林组相比,使用阿司匹林组患者有更低的再发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风险(log-rank test,P=0.049,0.047)。COX向后逐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用显着减少腔梗患者再发脑卒中风险(HR=0.67,95%CI:0.45-0.99,P<0.05)。研究结论阿司匹林显着减少腔梗患者长期再发脑卒中的风险。

范裕兵,吴瑾,王爽,倪华[6](2018)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门诊3个月处方311 140张,对其中1 286张降压药物处方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频度、使用次数多的药物及各类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结果:男性患者727例(56.53%),女性患者559例(43.47%);主要使用的降压药物有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7.80%)、缬沙坦氨氯地平片(11.86%)、缬沙坦胶囊(10.24%)等。在用药频度的排序中,盐酸贝那普利片排位最高。使用一种药物的处方占比48.33%,最常用的是β受体阻滞类药,占处方总量的22.33%。联合用药占51.67%,以二联为主。结论:门诊降压药物用药情况基本合理,能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7](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8](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提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王一[9](2017)在《某院心血管疾病用药方案回顾性研究及如何优化使用临床药师资源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回顾性方法研究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和门诊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深入研究不合理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让心血管临床药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及时阻止不合理的用药并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让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获益最大。2调查分析该院非心血管专科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医嘱合理性,比较心血管专科与非心血管专科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不合理率和心血管专科心血管疾病与合并疾病医嘱不合理率,通过结果判断心血管临床药师在其他科室轮转的意义大小,以及医院发展全科药师的必要性,合理使用临床药师资源,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调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医嘱及门诊处方。此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即分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分别进行抽样。对门诊患者每个月随机抽取100张处方共2200张进行点评;对住院患者再细分为心血管专科和非心血管专科患者,心血管专科每月抽取含心血管疾病的病历约20份共500份,非心血管专科每月抽取含心血管疾病的病历10份共220份,排除转科、转院、自动出院、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住院病历。采集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名称、合并疾病名称、医嘱条数、不合理医嘱条数、不合理医嘱类型、存在问题等;门诊每张处方信息量少,因此没有再细分为心血管专科和非心血管专科,采集患者每月不合理处方类型、存在问题、ras阻断剂使用情况、抗血小板药使用情况等。利用excel软件和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血管专科共入选患者467例,审核的医嘱条数8706条中不合理医嘱262条,不合理率为3.0%,其中心血管疾病医嘱5808条中不合理医嘱120条(2.07%),非心血管疾病医嘱条数2898条中不合理医嘱142条(4.90%);心血管专科患者年龄、患疾病数、医嘱条数、不合理医嘱条数存在相关;心血管专科心血管疾病患病最多的是高血压,占所有心血管疾病26.62%;心血管专科合并疾病排名最前的是aecopd,占所有合并疾病的14.56%。共收集非心血管专科220份病例,审核心血管疾病医嘱996条,其中不合理医嘱90条。门诊抽查心血管疾病患者处方2200张,不合理张数78张,占抽查处方的3.55%。2非瓣膜性房颤华法林使用率低,占27.27%,年龄大于75岁老年患者中使用率为零。全院氯吡格雷相对阿司匹林来说使用率高,acei相比arb来说使用率低。3心血管专科与非心血管专科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不合理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和心血管专科心血管疾病与合并疾病医嘱不合理率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所患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应掌握心血管专科常见的合并症治疗方案,且临床药师作用应发挥在治疗开始时。门诊每天应有临床药师审核处方,提前审核,及时把不合理处方反馈医生,以便提高门诊用药水平。华法林抗凝效果优于抗血小板药,临床药师应该积极参与患者的抗凝治疗,提高临床华法林的使用率。首选氯吡格雷进行二级预防的方案需给予进一步的研究。为了临床药师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便于全科临床药师的培养,临床药师转科制度值得推行,对于刚开始开展临床药师工作的基层医院也可以采用“面”“线”“点”的工作模式,让临床药师工作事半功倍。

刘艳杰[10](2016)在《对某院2014年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评价及其合理性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我院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处方进行评价,并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的1933例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处方进行统计,药物利用指数以及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被用作为处方分析的指标。结果按照处方量从高到低排列,我院使用最多3种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型为:钙拮抗剂42.58%;β-受体阻断剂27.1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15.58%。DDDs排在前3位的是: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比索洛尔。联合用药的处方量为632张,占总处方量的32.70%。硝苯地平DUI值>1.0,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我院的高血压患者用药较为合理,但仍有不合理现象。应秉持安全、合理、精准的用药理念,为患者的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β-受体阻断药药物利用调查及处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β-受体阻断药药物利用调查及处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抗高血压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处方审核评价流程
        1.2.3 高血压疾病类别和药物类别
        1.2.4 不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药物类别
    2.3 不合理用药类别
    2.4 不同患者不合理用药类别比较
3 讨论
    3.1 药品使用种类与联合用药分析
    3.2 处方不合理原因分析
        3.2.1 用法及用量不适宜
        3.2.2 未遵照个体化给药原则
        3.2.3 联合用药不适宜
        3.2.4 重复给药
        3.2.5遴选药品不适宜
        3.2.6 存在用药禁忌证或应慎用

(2)吉林省8家公立综合医院药物利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
        1.2.2 约定日剂量
        1.2.3 用药频度
        1.2.4 日均药品费用
        1.2.5 销售金额序号与用药频度序号的比值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现场调查
        2.2.4 相关指标分析
        2.2.5 药品名称及其分类标准
    2.3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2.4.1 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2.4.2 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4.3 数据录入阶段的质量控制
    2.5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药品利用情况
        3.1.1 公立综合医院药物销售金额情况
        3.1.2 不同等级公立综合医院药物销售金额情况分析
        3.1.3 公立综合医院西药中各系统药物销售金额情况分析
        3.1.4 公立综合医院中成药中各系统药物销售金额情况分析
        3.1.5 公立综合医院西药销售金额前20 位分析
        3.1.6 公立综合医院中成药销售金额前20 位分析
    3.2 基本药物在药品总体中的利用情况
        3.2.1 公立综合医院基本药物的品种利用占比分析
        3.2.2 不同等级公立综合医院基本药物的品种利用占比分析
        3.2.3 公立综合医院药品中基本药物的销售情况
        3.2.4 公立综合医院不同种类的西药中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情况
        3.2.5 公立综合医院不同种类的中成药中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情况
    3.3 心血管系统药物利用情况
        3.3.1 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分析
        3.3.2 各类别心血管系统药物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分析
        3.3.3 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金额前20位
        3.3.4 心血管系统药物用药频度的前20 位分析
        3.3.5 心血管系统药物日均费用前20 位分析
        3.3.6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排序比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药品使用金额情况分析
    4.2 各系统药品利用情况
    4.3 药品中基本药物的使用品种分析
    4.4 药品中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分析
    4.5 心血管系统药物使用金额分析
    4.6 心血管系统药物用药频度以及日均费用分析
    4.7 心血管系统药物排序比分析
    4.8 对策及建议
        4.8.1 加强对药品各环节的监督指导,做好内部处方管理
        4.8.2 关注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实现基本药物全面配备
        4.8.3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向患者宣传基本药物使用常识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数据挖掘的罗铨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资料
    1.1 处方来源与筛选
    1.2 排除处方
2.研究方法
    2.1 数据提取
    2.2 数据规范化处理
    2.3 录入数据分析软件
    2.4 数据分析
        2.4.1 频数频率分析
        2.4.2 关联规则分析
        2.4.3 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频数频率结果
    3.3 证候频数频率结果
    3.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结果
    3.5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结果
        3.5.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度结果
        3.5.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结果
        3.5.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结果
    3.6 罗铨教授诊治冠心病的不同证型方药规律研究
        3.6.1 气虚血瘀证
        3.6.2 气阴两虚证
        3.6.3 脉络瘀阻证
        3.6.4 痰湿中阻证
        3.6.5 心阳不振证
        3.6.6 痰瘀阻络证
4.讨论
    4.1 罗铨教授辨证论治冠心病治法讨论
    4.2 罗铨教授论治冠心病方药讨论
    4.3 罗铨教授治疗冠心病用药讨论
    4.4 罗铨教授诊治冠心病不同证型用药讨论
        4.4.1 气阴两虚证
        4.4.2 脉络瘀阻证
        4.4.3 痰湿中阻证
        4.4.4 心阳不振证
        4.4.5 痰瘀阻络证
    4.5 总结
5.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冠心病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名中医诊治冠心病的方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论文着作
致谢

(4)某综合医院2007年—2016年降压药的药物利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 果
    2.1 降压药的各大类药物的排序情况
    2.2 降压药用药频度前30名分布
    2.3 各类降压药物的DDDs曲线
    2.4 钙拮抗剂类各药物DDDs变化情况
    2.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各药物DDDs值变化情况
    2.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各药物DDDs值变化情况
    2.7 β-受体阻滞剂各药物的DDDs值变化情况
    2.8 复方降压药的DDDs值变化情况
3 讨 论
    3.1 钙拮抗剂降压药的使用情况
    3.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压药的使用情况
    3.3 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的使用情况
    3.4 利尿剂降压药的使用情况
    3.5 复方降压药的使用情况

(5)适合中国低收入人群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的探索 ——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腔隙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仿制降压药与专利药在真实世界对高血压预后影响的研究:多中心的队列研究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在接受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现况调查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阿司匹林减少腔梗患者长期的再发脑卒中
    —、前言
    二、研宄对象及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
个人简历
致谢

(6)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
    2.2 各类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2.3 不同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2.4 DDDs排列在前10位的降压药物
    2.5 联合用药情况
3 讨论
    3.1 患者性别年龄分析
    3.2 各类降压药物及其代表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3.2.1β受体阻断药及其代表药物:
        3.2.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及其代表药物:
        3.2.3 钙通道阻滞药及其代表药物:
        3.2.4 利尿药及其代表药物:
    3.3 降压药物不同联合方案
        3.3.1 ARB/ACEI+CCB联合用药方案:
        3.3.2 ARB+利尿剂联合用药方案:
        3.3.3 ARB+β受体阻断药联合用药方案:
        3.3.4 CCB+β受体阻断药联合用药方案:
        3.3.5 复方制剂用药方案:

(7)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9)某院心血管疾病用药方案回顾性研究及如何优化使用临床药师资源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综述)
    参考文献

(10)对某院2014年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评价及其合理性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β-受体阻断药药物利用调查及处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抗高血压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 梁瑶,周婧,吴新荣,王景浩,邱凯锋,杨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1(22)
  • [2]吉林省8家公立综合医院药物利用现状分析[D]. 孙宇哲. 吉林大学, 2020(08)
  • [3]基于数据挖掘的罗铨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D]. 叶恩德.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某综合医院2007年—2016年降压药的药物利用分析[J]. 冯春丽,晋月萍,常丽坤,李雯,李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6)
  • [5]适合中国低收入人群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的探索 ——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腔隙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研究[D]. 孔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6]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范裕兵,吴瑾,王爽,倪华. 交通医学, 2018(06)
  • [7]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9]某院心血管疾病用药方案回顾性研究及如何优化使用临床药师资源的探讨[D]. 王一. 西南医科大学, 2017(01)
  • [10]对某院2014年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评价及其合理性的分析[J]. 刘艳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28)

标签:;  ;  ;  ;  ;  

β受体阻滞剂用药情况调查及处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