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蜜蜂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龙登隆,牛庆生,杜亚丽,刘玉玲,王志,常志光,徐凯[1](2021)在《基于代谢组方法筛选蜜蜂副伤寒相关差异代谢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蜜蜂副伤寒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越冬期的主要易感疾病。本研究旨在探究蜜蜂副伤寒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方法】以越冬末期的西方蜜蜂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高效液相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副伤寒患病群和正常越冬群工蜂肠道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蜜蜂副伤寒患病个体和正常蜜蜂个体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获得626个和518个差异代谢物,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最显着差异的10种代谢物中筛选到镰刀菌氧萘满酮、奎尼丁、褪黑素、去氧紫草素等与蜜蜂物质代谢障碍、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此外,差异代谢物显着富集于与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的氨酰-tRNA合成、蛋白质消化吸收、谷胱甘肽代谢、矿物质代谢、多种氨基酸代谢等7个代谢通路。【结论】蜜蜂患副伤寒后肠道中代谢物水平发生显着变化,其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可能是蜜蜂副伤寒发病的主要原因。
赵红云,祁文忠[2](2021)在《西北地区中蜂安全越冬方法》文中提出西北冬季寒冷漫长,但中蜂养殖区,除了部分高寒山区外,大部分地方冬季在-10℃以内,虽不是十分严寒,但越冬阶段持续时间约4~5个月。近些年来,各地蜂农的养蜂热情高涨,西北中蜂饲养量逐年增加,但在生产实践中,许多中蜂饲养者特别是初养者,因缺乏中蜂越冬管理经验,常常导致越冬蜂大量死亡,轻者影响第二年蜂群发展,重者导致全场毁灭。笔者通过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实施,
李龙标[3](2017)在《意蜂越冬死亡的预防与救治》文中指出近年来,意蜂越冬死亡现象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始终找不到防治的方法。由于死亡现象一旦出现,发展速度很快,来势凶猛,大多最终全军覆没,蜂农损失惨重,究其主要原因还是饲养管理的问题。下面综合浙江省兰溪市益丰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有着28年养蜂经历的陈木财先生对蜂农的养蜂指导,试图从饲养习惯上剖析意蜂越冬死亡产生的原因,探寻预防与救治办法,与蜂友们磋商。1死亡现象据陈木财先生介绍,意蜂越冬死亡现象多发生在关王越冬后的1318 d,15 d左右是死亡高峰。
祁文忠[4](2017)在《西北地区中蜂安全越冬方法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由于近些年来,各地大力发展中蜂饲养,但西北中蜂越冬死亡率高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养殖户,针对当前西北中蜂养殖越冬死亡率高这一问题,深入中蜂主产区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导致死亡率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越冬蜂群死亡率高的管理技术,推动中蜂产业发展壮大。
胡元强[5](2016)在《2015年意蜂越冬蜂群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缙云县与金华市的永康市相邻,位于永康南边,饲养意蜂全部转地放蜂,每年8月下旬至9月从东北返回。据调查,2014年越冬期,我社只有一家蜂场发生少量蜂群全群死亡,当时没有引起关注;2015年越冬期,有1/3蜂场发生部分蜂群全群死亡,个别蜂场损失惨重,蜂农称之为"蜜蜂的癌症",引起笔者高度关注,对合作社所属蜂场进行调查,同时对蜂群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1蜂群死亡时间及症状
张兴绵[6](2016)在《北方如何养好双王群》文中提出双王群高产是人所共知的,但在北方越冬期就占据5个多月的时间,给组织双王群带来困难,要是在蜂群饲养管理出现问题,收效甚微。因此,大部分蜂友对饲养双王群有顾虑,笔者想谈谈如何养好双王群,供蜂友们参考。一、组建双王群在北方组建双王群,有这样几种方法:(1)越冬群出室后,蜂群弱小,把两群蜂放在一个蜂箱内繁殖,强壮后加隔王板成为双王群;(2)双王同箱越冬、春繁,强壮后成为双王群;(3)单王越冬,早期育王组双王群。前
刘之光,陈超,郭海坤,吕丽萍,石巍[7](2016)在《2009—2013年中国西方蜜蜂蜂群损失情况调查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欧洲和北美地区相继出现蜜蜂蜂群崩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现象,蜂业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蜜蜂蜂群损失情况调查与分析。基于此,探讨近4年我国主要西方蜜蜂饲养省份蜂群损失情况,并对损失量、损失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欧盟政府间合作框架(COST)下项目—Co Loss(Prevention of honey bee COlony LOSSes)项目组提供的国际统一的标准调查表格,利用R语言在RStudio环境下开展全部的统计分析工作,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调查数据的相关性及因变量为非正态分布的非独立数据。调查我国12个主要西方蜜蜂饲养省份的蜂群越冬死亡损失情况。2009—2013年蜂群平均损失率为8.9%,损失比例同比低于欧洲和北美国家和地区的蜂群损失率,在可接受范围内。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显着影响蜜蜂蜂群损失的因素有:巢脾使用时间及蜂王因素。我国蜂群损失率较低,大部分损失症状不属于CCD。CCD现象在我国尚未确认发生。加强蜂螨及其他病害的防治工作,增加更新巢脾频率,监控蜂王在蜂群中的表现及增加换王次数等可以有效控制蜂群越冬损失率。结果对明确我国蜂群是否受蜜蜂蜂群崩溃症状现象影响提出了明确的解释,对蜂群损失的防控提供重要的指导建议。
王志[8](2013)在《蜜蜂微孢子虫对蜜蜂抗寒能力及春季繁殖效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蜜蜂微孢子虫病(microsporidian disease)病原为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p.,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成年蜂病,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患病蜂群哺育力和采集力下降,感染症状不明显时,蜂群的产蜜力即可下降50%~70%。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越冬关系密切,目前,还没有蜜蜂微孢子虫对蜜蜂抗寒能力及春繁效率影响的相关报道。通过对吉林省蜜蜂微孢子虫调查及染病越冬蜂观测研究,分析了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死亡率、春繁效率的关系。1.蜜蜂微孢子虫病是吉林省主要蜜蜂疾病之一,对养蜂生产影响较大。主要养蜂区50户蜂农共计4134群蜜蜂的蜜蜂病敌害调查发现,蜜蜂爬蜂病占调查蜂场的20%,仅次于白垩病和蜂螨。而蜜蜂微孢子虫是蜜蜂爬蜂病的主要病源,占蜜蜂爬蜂病的80%。蜂农对患有爬蜂病的蜂群滥用蜂药,严重污染了蜂产品。2.检测越冬前蜜蜂微孢子虫寄生情况,结果发现:不同品种蜜蜂间微孢子虫寄生率和寄生密度呈一定差异,黄色蜂种高于选育蜂种和黑色蜂种;同一蜂群内部,不同个体间孢子虫寄生情况也有所不同。3.蜂场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通过染色处理、形态观测,初步确诊所采集的吉林省蜜蜂微孢子虫样品类型均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4.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的蜂群,均不同程度产生下痢症状,蜂群代谢增强,蜂王提前产卵,工蜂体质下降,进而产生春衰等不良后果。下痢蜜蜂排泄于巢门口、箱底、箱壁、框梁及蜂巢内,并传染给其它蜜蜂和越冬饲料,严重的会使越冬失败,全群覆灭。5.对各组合实验蜂群蜜蜂越冬数据进行U检验,结果为A、B、C各组合间差异均为极显着(P<0.01),即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的蜂群,蜜蜂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较重的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量高于感染较轻的蜂群。死亡率最高的单群达到69.39%,最低的仅为22.22%。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率与蜜蜂越冬安全成正相关。6.蜜蜂春繁效率的高低,与蜜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息息相关。春繁起点的高低决定蜂群发展的快慢,对照组蜂群群势发展良好,6月20日测定的蜂数平均值对照组为6.8框,远大于A组合4.6框。受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的蜂群,工蜂体质差,更替较慢,恢复期较长,直接影响养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为蜜蜂微孢子虫的防治和侵染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筛选重要的抗寒、抗病功能基因,并在分子水平上诊治蜜蜂微孢子虫病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养蜂经济效益,保障蜂产品安全,从而推动我国特色蜜蜂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焦震[9](2012)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越冬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北方,冬季由于气温低、无蜜源,蜜蜂越冬期间无法从外界获取食物,大部分蜂场采用白砂糖糖浆代替蜜蜂天然的越冬饲料蜂蜜。由于蜜蜂越冬营养需要研究的薄弱,缺乏饲养标准,蜂农配制营养全价的越冬饲料缺乏营养参数的依据。因此,研究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越冬性能的影响,探索蜜蜂越冬期需要的主要维生素、矿物质种类和添加水平,对于制定蜜蜂饲养标准、配制越冬饲料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意大利蜜蜂为研究对象,越冬前饲喂不同种类、不同水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通过测定越冬期蜜蜂的越冬损失率、饲料消耗量、越冬后群势变化、蜜蜂抗氧化能力,探究意大利蜜蜂越冬饲料中主要的矿物质、维生素的适宜供给水平。并力图在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探讨重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幼虫抗氧化机能的影响。试验一为白砂糖糖浆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越冬性能的影响。秋末选取品种一致、群势相当的40群本地意大利蜜蜂,随机分成8个组。其中1个组饲喂白砂糖糖浆,作为基础饲粮组;1个组饲喂荆条蜂蜜,作为对照组;其余6个组为试验组,采用均匀实验设计的方法,按照U6*(62)安排实验,以等同于荆条蜜中主要矿物质和主要维生素的成分及含量设定在白砂糖糖浆中添加的复合矿物质基础量值(Mg:6.50mg/kg; K:101.40mg/kg; P:37.70mg/kg; Zn:0.50mg/kg; Na:11.40mg/kg; Fe:0.2mg/kg.)和复合维生素基础量值(VB1:0.06mg/kg; VB3:1.00mg/kg; VB5:1.00mg/kg; VB6:3.00mg/kg; VC:0.02mg/kg.),复合矿物质水平和复合维生素水平各取6个剂量,分别为复合矿物质基础量值的0%、30%、60%、90%、120%、150%,复合维生素基础量值的0%、30%、60%、90%、120%、150%,加入到白砂糖糖浆中。秋末对各组蜜蜂进行集中饲喂,记录蜂群群势和饲喂量,越冬结束后测定蜂群的饲料消耗量、蜜蜂越冬损失率和机体抗氧化能力,越冬后群势变化。结果表明:(1)白砂糖糖浆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矿物质和复合维生素对蜜蜂的越冬损失率和饲料消耗量没有显着影响。(2)白砂糖糖浆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矿物质和复合维生素对越冬后春繁期蜂群的群势增长有重要影响。其中的二组蜂群春繁阶段群势发展较快,与对照组(饲喂荆条蜂蜜)差异不显着(P<0.05),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这二组蜂群分别是:白砂糖糖浆中添加120%复合矿物质基础量值的矿物质+150%复合维生素基础量值的维生素组,以及白砂糖糖浆中添加150%复合矿物质基础量值的矿物质+90%复合维生素基础量值的维生素组。(3)白砂糖糖浆中添加复合矿物质和复合维生素可以显着提高越冬后蜜蜂的抗氧化能力(P<0.05);白砂糖糖浆中添加120%复合矿物质基础量值的矿物质+150%复合维生素基础量值的维生素组,以及白砂糖糖浆中添加150%复合矿物质基础量值的矿物质+90%复合维生素基础量值的维生素组,此二组蜂群越冬后蜜蜂的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与对照组(饲喂荆条蜂蜜)蜂群越冬后蜜蜂的T-SOD活性、MDA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二为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蜜蜂幼虫饲粮中添加Fe、Zn、VC对发育形成的幼蜂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参照西方蜜蜂幼虫饲粮配方并加以调整,模拟自然状况下蜜蜂幼虫发育至成蜂的环境条件,在实验室内用添加不同水平Fe、Zn、VC的饲粮中饲养意大利蜜蜂幼虫,力图在分子水平上探讨重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蜜蜂抗氧化机能的影响。取同一蜂群中的1日龄工蜂幼虫转移到24孔培养板中,每板为1组,共7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饲喂工蜂幼虫基础饲粮;其它6个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3mg/kg Fe,3.69mg/kg Fe,1.05mg/kg Zn,3.15mg/kg Zn,1.00mg/kg VC,3.00mg/kg VC的试验饲粮。至21天,取刚羽化出房的蜜蜂,测定蜂体的Vg mRNA、CuZnSOD和MnSOD mRNA水平。结果表明:蜜蜂幼虫基础饲粮中添加Zn、Fe、VC显着影响蜜蜂机体的Vg、CuZnSOD和MnSOD 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且VgmRNA、CuZn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Zn、Fe和VC添加水平的提高而上调。本研究表明,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的越冬性能有重要影响。若以荆条蜂蜜中主要矿物质和主要维生素的含量作为基础量值,在以白砂糖为能量化合物来源时,白砂糖糖浆中添加120%复合矿物质基础量值的矿物质(即Mg:7.80mg/kg; K:121.68mg/kg; P:45.24mg/kg; Zn:0.60mg/kg; Na:13.68mg/kg; Fe:2.24mg/kg)+150%复合维生素基础量值的维生素(即VB1:0.09mg/kg; VB3:1.50mg/kg; VB5:1.50mg/kg; VB6:4.50mg/kg; VC:0.03mg/kg);或白砂糖糖浆中添加150%复合矿物质基础量值的矿物质(即Mg:9.75mg/kg; K:152.10mg/kg; P:56.55mg/kg; Zn:0.75mg/kg; Na:17.10mg/kg; Fe:0.3mg/kg)+90%复合维生素基础量值的维生素(即VB1:0.05mg/kg; VB3:0.90mg/kg; VB5:0.90mg/kg; VB6:2.70mg/kg; VC:0.02mg/kg),与饲喂荆条蜂蜜的效果没有差异,可作为配制越冬饲料的营养参数。幼虫期饲粮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影响发育形成的成蜂机体Vg、CuZnSOD和MnSOD基因的表达,且Vg和CuZnSOD的相对表达量随Zn、Fe、VC添加水平的提高而上调。
成春到[10](2003)在《蜜蜂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蜜蜂在越冬期间,因饲养管理不善,会发生大量死蜂现象,给养蜂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蜜蜂越冬死亡有哪些原因、又怎样进行防治呢?1 工蜂的正常老死。工蜂的正常老死,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为了清除这些老死的工蜂,可在蜜蜂入室后1~2月内,从蜂箱中各掏一次死蜂。掏时要防止振动蜂群。2 老鼠将蜜蜂咬死。凡被老鼠咬死的蜜蜂,一般都缺头。如果一发现蜂箱内外有缺头蜜蜂,就要用磷化锌等灭鼠药诱杀,或用鼠笼、鼠
二、蜜蜂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蜜蜂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代谢组方法筛选蜜蜂副伤寒相关差异代谢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本采集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代谢物提取 |
1.4 色谱条件 |
1.5 质谱条件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副伤寒发病群与正常群越冬损耗率比较 |
2.2 分析方法验证 |
2.3 主成分分析 |
2.4 差异代谢物分析 |
2.5 代谢通路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2)西北地区中蜂安全越冬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蜂越冬死亡率高原因探析 |
1. 没有培育好适龄越冬蜂 |
2. 越冬饲料不合格或饲料不足 |
3. 蜂数不足群势弱小 |
4. 对蜜蜂特性了解不够,保温不当 |
5. 忽视巢门的调控 |
6. 蜂群失王造成恐慌 |
7. 放蜂场所选择不当 |
二、做好越冬前准备工作是关键 |
1. 培育好适龄越冬蜂 |
2. 留足优质越冬饲料 |
3. 严防起盗,捕杀胡蜂 |
4. 促王停产,休整蜂群 |
三、越冬蜂群的管理 |
1. 选择合适的越冬场所 |
2. 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
3. 箱外观察与管理 |
(3)意蜂越冬死亡的预防与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死亡现象 |
2 参照对比 |
3 原因分析 |
3.1 酸性饲料不足 |
3.2 盐及微量元素缺乏 |
3.3 治螨失误 |
3.4 越冬蜂花粉不足 |
4 对策措施 |
4.1 日常加喂柠檬酸等酸性饲料 |
4.2 日常饲喂添加食盐 |
4.3 治螨药物交替使用, 提高治螨效果 |
4.4 秋繁培育越冬蜂时, 要喂足花粉 |
4.5 选育防盗强种蜂, 减少蜂群相互间盗蜜 |
(4)西北地区中蜂安全越冬方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蜂越冬死亡率高原因探析 |
1.1 没有培育好越冬适龄蜂 |
1.2 越冬饲料不合格或饲料不足 |
1.3 蜂数不足群势弱小 |
1.4 蜜蜂特性了解不够, 保温不当 |
1.5 蜂群秋季发生格斗, 损伤蜂群 |
1.6 忽视巢门的调控 |
1.7 蜂群失王造成恐慌 |
1.8 放蜂场所选择不当 |
2 做好越冬前准备工作是关键 |
2.1 培育好越冬适龄蜂 |
2.2 留足优质越冬饲料 |
2.3 严防起盗, 捕杀胡蜂 |
2.4 促蜂停产, 休整蜂群 |
3 越冬蜂群的管理 |
3.1 选择合适的越冬场所 |
3.2 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
3.3 箱外观察与管理 |
(6)北方如何养好双王群(论文提纲范文)
一、组建双王群 |
二、春季管理 |
1. 丹东地区东南部,一般应在3月25日前后放王开繁,其原因有: |
2. 开繁时的双王群,实际是两个单王群在同一箱内繁殖。 |
3. 先将挡板内巢脾框角的封盖蜜逐渐割除,让蜂王产卵,挡板外要有1张蜜脾,以防止缺少饲料。 |
5. 当两侧蜂王都在第4张子脾上产卵时,为防止箱内缺少饲料,可以加继箱,继箱上放1张蜜脾,这张蜜脾能够起到贮存饲料和平衡两侧蜂群的作用。 |
6. 双王群繁蜂快,但失王也偏多,经常二缺一,失王后可先养单王群,新王成功后再组双王。 |
三、夏季管理 |
1. 一个4脾蜂开繁的双王群,在5月中旬就可以生产蜂王浆。 |
2. 丹东地区的主要蜜源在夏季,刺槐一般在5月末始花,花期在10余天。 |
3. 饲养双王群或因蜂王质量问题,或因工作时马虎,有时两只蜂王失掉一只,应及时补充。 |
4. 丹东地区种植了大量的草莓、蓝莓,需要蜜蜂授粉,租用蜜蜂的行情每年都在上涨,多分蜂可以给养蜂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
5. 椴树蜜高产不稳产,丹东地区椴树蜜源又不太理想,小年或歉年可以小转地到辽宁的西部采荆条,双王群蜂群强壮,要开巢门转运,切不可关闭巢门。 |
四、秋季管理 |
1. 秋繁之前治螨非常重要,这几年,在丹东地区凡是螨治的比较好的蜂场,蜂群都很好,蜂螨防治不好的蜂场,即便不垮,蜂群也差。秋季治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2. 老劣蜂王秋繁前一定要换掉,并储备一些蜂王,防止双王群蜂数过多,越冬难度大。 |
3. 丹东地区秋季蜜源不稳定,收年少,歉年多。 |
4. 囚王断子有很多好处,9月20日前后,发现个别蜂王产卵下降,应着手囚王。 |
5. 如果采用巢箱越冬,有5~6脾蜂即可,蜂群太大容易伤热,多余蜂可以利用储备王另组蜂群。 |
五、冬季管理 |
2. 双王群秋繁管理的好,达到8~9脾蜂没有问题,超过7脾蜂的蜂群,在丹东地区就应加继箱越冬。 |
3. 越冬的保温要视蜂群大小而定,要本着宁晚勿早,宁冷勿热的原则。 |
5. 蜂群越冬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要包装完就大事完毕,尤其是双王群。 |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 双王群强壮,外勤蜂多,被传染蜂螨的机会多,要及时防治蜂螨。 |
2. 中隔板要挡严,防止两王窜到一起。 |
3. 双王群用王量大,经常缺王,应有足够的交尾箱,以备补王用。 |
(7)2009—2013年中国西方蜜蜂蜂群损失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收集 |
1.2 调查问卷 |
1.3 数据整理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蜜蜂蜂群损失率 |
2.2 蜜蜂蜂群崩溃症状(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 |
2.3 潜在风险因素 |
2.4 威胁因素对蜜蜂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8)蜜蜂微孢子虫对蜜蜂抗寒能力及春季繁殖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蜜蜂微孢子虫研究现状 |
1.1.1 蜜蜂微孢子虫概述 |
1.1.2 昆虫微孢子虫研究现状 |
1.1.3 蜜蜂微孢子虫的危害及流行因素 |
1.1.4 蜜蜂微孢子虫的诊断 |
1.1.5 蜜蜂微孢子虫的防治 |
1.2 蜜蜂微孢子虫对蜜蜂越冬及春繁的影响研究进展 |
1.2.1 微孢子虫对蜜蜂越冬的侵害方式 |
1.2.2 影响蜜蜂越冬性能的因素 |
1.2.3 CCD 与蜜蜂微孢子虫 |
1.2.4 蜜蜂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对本研究的意义 |
1.3 本实验研究目的 |
第2章 吉林省蜜蜂微孢子虫危害现状调查 |
2.1 吉林省蜂场蜜蜂微孢子虫发生状况调查 |
2.1.1 调查地点 |
2.1.2 调查对象 |
2.1.3 调查方法 |
2.1.4 调查结果 |
2.2 自然状态下不同蜂种越冬前期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率调查 |
2.2.1 材料和方法 |
2.2.2 结果和分析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蜜蜂微孢子虫样品的鉴定 |
3.1 实验材料 |
3.1.1 蜜蜂微孢子虫样本 |
3.1.2 实验设备及器具 |
3.2 实验方法 |
3.2.1 蜜蜂微孢子虫抽样检测 |
3.2.2 蜜蜂微孢子虫的蜂场临床诊断 |
3.2.3 蜜蜂微孢子虫的实验室诊断 |
3.2.4 蜜蜂微孢子虫的鉴别诊断 |
3.2.5 蜜蜂微孢子虫的结果判定 |
3.2.6 蜜蜂微孢子虫所属类型的判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蜜蜂微孢子虫对蜜蜂越冬性能及春繁效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下痢病 |
4.2.2 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越冬安全 |
4.2.3 蜜蜂微孢子虫与蜜蜂春繁 |
4.3 讨论 |
4.3.1 蜜蜂下痢影响蜜蜂越冬成功率 |
4.3.2 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的越冬蜂群蜂王提前大量产卵 |
4.3.3 蜜蜂春繁效率与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率息息相关 |
4.3.4 蜜蜂群势恢复期的长短决定养蜂生产经济效益 |
4.3.5 本实验可能受到的影响 |
4.3.6 蜜蜂微孢子虫对蜜蜂越冬的影响更深层次的探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越冬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蜂蜜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1.1 水分 |
1.1.2 糖分 |
1.1.3 蛋白质 |
1.1.4 矿物质 |
1.1.5 维生素 |
1.1.6 酶类 |
1.1.7 酸类 |
1.1.8 芳香物质 |
1.1.9 胶体物质 |
1.2 蜜蜂的营养需要 |
1.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
1.2.2 碳水化合物 |
1.2.3 脂类 |
1.2.4 维生素 |
1.2.5 矿物质 |
1.3 影响蜜蜂越冬性能的因素 |
1.3.1 蜜蜂越冬性能 |
1.3.2 蜜蜂种群因素 |
1.3.3 环境因素 |
1.3.4 饲料(营养)因素 |
1.3.5 其他因素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白砂糖糖浆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越冬性能的影响 |
2.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
2.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2.1.3 试验设计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5.1 越冬饲料消耗量 |
2.1.5.2 越冬损失率 |
2.1.5.3 春繁蜂群群势和封盖子量 |
2.1.5.4 抗氧化性 |
2.1.6 数据处理 |
2.2 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蜜蜂幼虫饲粮中添加 Fe、Zn、VC 对发育形成的幼蜂机体抗氧化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
2.2.1 试验动物及材料 |
2.2.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2.2.3 试验日粮 |
2.2.4 试验设计 |
2.2.5 饲养管理 |
2.2.6 样品采集 |
2.2.7 蜂体 Vg、GuZnSOD 和 MnSOD 的 mRNA 表达量检测 |
2.2.7.2 反转录 |
2.2.7.3 各基因的 PCR 引物 |
2.2.7.4 PCR 体系及条件 |
2.2.7.5 各基因标准曲线的制作 |
2.2.7.6 目的基因的扩增 |
2.2.7.7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白砂糖糖浆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越冬性能的影响 |
3.1.1 蜜蜂越冬饲料消耗量和越冬损失率 |
3.1.2 蜜蜂越冬后封盖子量及蜂群群势 |
3.1.3 蜜蜂越冬后机体抗氧化性 |
3.1.4 回归分析结果 |
3.2 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蜜蜂幼虫饲粮中添加 Fe、Zn、VC 对 Vg、GuZnSOD 和 MnSOD 的 mRNA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糖浆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蜜蜂越冬性能的影响 |
4.1.1 蜜蜂越冬饲料消耗量和越冬损失率 |
4.1.2 蜜蜂越冬后群势发展 |
4.1.3 蜜蜂越冬后机体抗氧化能力 |
4.2 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蜜蜂幼虫饲粮中添加 Fe、Zn、VC 对发育形成的幼蜂机体 Vg、GuZnSOD 和 MnSOD 的 mRNA 表达量的影响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基金资助 |
四、蜜蜂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代谢组方法筛选蜜蜂副伤寒相关差异代谢物的研究[J]. 龙登隆,牛庆生,杜亚丽,刘玉玲,王志,常志光,徐凯. 应用昆虫学报, 2021(03)
- [2]西北地区中蜂安全越冬方法[J]. 赵红云,祁文忠. 中国蜂业, 2021(01)
- [3]意蜂越冬死亡的预防与救治[J]. 李龙标. 蜜蜂杂志, 2017(10)
- [4]西北地区中蜂安全越冬方法探析[J]. 祁文忠. 甘肃畜牧兽医, 2017(07)
- [5]2015年意蜂越冬蜂群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胡元强. 蜜蜂杂志, 2016(10)
- [6]北方如何养好双王群[J]. 张兴绵. 中国蜂业, 2016(05)
- [7]2009—2013年中国西方蜜蜂蜂群损失情况调查分析[J]. 刘之光,陈超,郭海坤,吕丽萍,石巍. 生态学报, 2016(10)
- [8]蜜蜂微孢子虫对蜜蜂抗寒能力及春季繁殖效率的影响[D]. 王志. 吉林大学, 2013(04)
- [9]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意大利蜜蜂越冬性能的影响[D]. 焦震.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10]蜜蜂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防治[J]. 成春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