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有益芽孢杆菌菌株对温度、制粒过程和pH值的耐受性

几种有益芽孢杆菌菌株对温度、制粒过程和pH值的耐受性

一、几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制粒工艺及pH值的耐受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亮,杨奇慧,谭北平,董晓慧,迟淑艳,刘泓宇,章双[1](2019)在《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探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以720尾初始均重为(7.00±0.02)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计1个正常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35%),1个低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15%)。投喂不同添加比例0(正常鱼粉对照组)、0(低鱼粉对照组)、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养殖期8周。结果显示,低鱼粉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着影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均显着高于低鱼粉对照组,低于正常鱼粉对照组;当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时,饲料系数最低,其他各组显着低于低鱼粉组,高于正常鱼粉组,而蛋白质效率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肝脏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添加量为0.50%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7 d,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着升高。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根据折线模型得出,低鱼粉条件下(豆粕替代配方中20%鱼粉),饲料中添加0.63%枯草芽孢杆菌(1.0×108 cfu/mL)可显着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病力、消化酶、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

席俊婷[2](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芽孢形成过程初探及干燥温度优化》文中提出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因其能够产生芽孢而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植物防病和水体净化等多个领域。目前对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有效生物量产量,但是在制备过程中培养基理化性质变化以及芽孢形成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研究了固态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芽孢形成调控基因的表达,并探讨了其与活菌数,芽孢数以及芽孢率的关系。此外,通过优化干燥温度以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有效生物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固态发酵体系中,发酵前48h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繁殖迅速,活菌数量达8.34×109 cfu/g。发酵24-48h过程中,菌体利用了培养基中的大量葡萄糖,葡萄糖含量由13.6 mg/g下降到6.38mg/g。低场核磁结果表明,T21峰在发酵过程中向左移动,表明菌体代谢改变了培养基结构,使得T21水与培养基结合更加紧密。发酵48-72h过程中,芽孢数增加,芽孢率达到72%,菌体对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培养基理化性质变化较小。(2)枯草芽孢杆菌发酵48h后芽孢数持续增加,营养体数目减少,说明菌体繁殖方式发生明显变化。调控芽孢形成的sigF基因在发酵中期表达量提高,spo0A基因和sigE基因在发酵后期表达量提高。以24h的基因表达量为对照,sigF基因在发酵48h时的表达量是其1.58倍。发酵72h后spo0A基因表达量较24h提高了1.92倍,sigE基因表达量提高了89%。(3)在60℃、70℃、80℃和90℃四种温度下对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进行热风干燥,结果表明80℃干燥条件下,2h后有效生物量为4.85×109 cfu/g,明显高于其他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葡萄糖含量升高,但在90℃烘干2小时后葡萄糖含量开始下降。综上,80℃干燥2h是热风干燥制备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适宜条件。

李军亮,杨奇慧,谭北平,董晓慧,迟淑艳,刘泓宇,章双,张海涛[3](2019)在《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酶mRNA表达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840尾初始均重为(0.40±0.01)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7组对虾分别投喂在低鱼粉饲料(含10%鱼粉)添加0(对照)、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0×108CFU/mL)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8周。结果显示:0.10%组增重率(WGR)与特定生长率(SGR)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当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饲料系数(FCR)最低,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PER)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物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添加量为1.00%、1.00%、0.50%和0.75%时获得最高值。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二者均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有最高值。各添加组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50%、0.75%、1.00%和1.50%组肝胰腺中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经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96 h后,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累积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0.50%、0.75%、1.00%和1.50%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10%和0.2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得出,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为10%)中添加0. 73%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 0×108CFU/mL)时促生长效果最佳。

吴明海,孙新文[4](2018)在《好氧与厌氧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豆粕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发酵效果,检测发酵后豆粕中的粗蛋白、活菌数、pH值以及色泽香味。检测结果表明,豆粕经过好氧和厌氧发酵方式处理后,都显着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厌氧发酵的豆粕粗蛋白含量极显着高于好氧发酵的豆粕粗蛋白;厌氧发酵豆粕活菌数极显着高于好氧发酵豆粕;厌氧发酵色泽优于好氧发酵。厌氧发酵豆粕产品适合于仔畜使用,好氧发酵产品适合于成年动物使用。

于迪[5](2018)在《山西老陈醋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原位强化发酵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是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微生物。醋酸菌代谢产生的醋酸奠定了山西老陈醋酸味的基础,乳酸菌利用葡萄糖代谢产生的乳酸等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存在能够缓解乙酸带来的强烈刺激性,使食醋酸味柔和,回味绵长。产酯酵母能够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将酸和醇等物质转化成酯类化合物,如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增加山西老陈醋的香味。本试验从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中筛选出高产乳酸的乳酸菌和产酯能力强的酵母菌,强化应用到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中的酒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将乳酸菌和醋酸菌应用到醋化阶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优化发酵工艺。使优势菌株协同发酵,以强化其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山西老陈醋的乳酸、总酸含量和香气成分,减少尖酸口感,为提升山西老陈醋品质奠定基础。结果如下:(1)通过产酸定量试验、耐受性试验,对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中分离出的35株乳酸菌进行筛选鉴定,最终筛选出产酸量高、耐受性好的菌株CL21、儿6,产酸量分别为10.02g/100mL和9.73g/100mL,经16S rDNA鉴定分别为干酪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2)对山西老陈醋发酵过程中分离出的15株酵母菌进行筛选,通过发酵产酯试验和耐受性试验,筛选出一株优势的产酯酵母菌。Y11-Y15五株酵母菌的产酯量高于安琪生香干酵母(2.68g/100mL),其中毕赤酵母Y12产酯量最高,达3.86g/100mL。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产酯量最高的菌株Y12对酒精有较强的耐受性,但是对酸度的耐受性较差,菌株Y13产酯量(3.73g/100mL)略低于Y12,在酒精度、酸度、温度和葡萄糖4个因素的耐受性试验中表现出的差异最小,结合产酯试验和耐受性试验,确定酒化阶段混菌发酵优化工艺应用的菌株是毕赤酵母Y13。(3)将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发酵乳杆菌JL6和毕赤酵母Y13共同强化应用到山西老陈醋的酒化阶段,以酒醪总酯和总酸的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优化酒化阶段混菌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乳酸菌酵母菌总接种量3.67%,乳酸菌酵母菌比例1.9:2.0,发酵时间为7.5d,此工艺条件下测得总酯的平均值为1.50 g/100mL,总酸的平均值为1.74g/100mL;醋化阶段应用干酪乳杆菌CL21和巴氏醋杆菌A3-8,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工艺参数为:乳酸菌醋酸菌接种量3.3%,乳酸菌醋酸菌比例1.10:1,接菌时间为2.5d,总酸达到为6.15g/100mL。通过测定香气成分、乳酸含量和总酸、不挥发酸、总酯等基本理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发现优化后的混菌发酵工艺酿出的醋乳酸含量为1.87g/100mL,总酸、不挥发酸、总酯含量分别为6.15g/100mL、2.09g/100mL、2.61g/100mL,醋的总酸含量提高了 4.77%,总酯提高了 3.57%,乳酸含量提高了 8.72%,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有所提高,表明乳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强化能够有效提高山西老陈醋的乳酸和酯类物质等香气成分的含量,改善口味,提升品质。

王杰[6](2017)在《石斑鱼原籍短小芽孢杆菌SE5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室前期从斜带石斑鱼肠道分离筛选到一株优良的益生菌-短小芽孢杆(Bacillus pumilus)SE5,该菌在活性或热灭活状态下均能调节海水鱼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具有很好的商业化潜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SE5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发酵工艺优化以及喷雾干燥工艺优化,旨在获得活菌数高、生产成本低的短小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工业化生产工艺,为其商业化推广打下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响应面(RSM)法和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对SE5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最后确定了最佳基础培养基:麸皮10 g/L,黄豆饼粉38 g/L,NaCl 6 g/L,响应面模型预测活菌数最优结果为3.71×109 CFU/mL,验证试验实际测定值为3.61×109 CFU/mL;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 mL/250 mL、接种量5%、温度28℃、初始pH 6.4。最后对SE5的产孢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在最佳基础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基础上确定了最佳产孢无机盐组合:CaCO3 0.3 g/L,MgSO4·7H2O 1.5 g/L,MnSO4·H2O 0.4 g/L。综上,SE5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0 g/L,黄豆饼粉38 g/L,NaCl 6 g/L,CaCO3 0.3 g/L,MgSO4·7H2O 1.5 g/L,MnSO4·H2O 0.4 g/L;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 mL/250 mL,接种量5%,初始pH 6.4,温度28℃,摇床转速150 r/min。按照此发酵工艺培养24 h后活菌数平均值为6.29×109 CFU/mL,几乎不产孢;培养48 h后活菌数的平均值为3.21×109 CFU/mL,芽孢数的平均值为1.60×109 CFU/mL,产孢率为49.8%。2.5 L发酵罐放大研究表明,溶氧水平对SE5的菌体生长和芽孢形成有显着影响,当溶氧水平为40%时,发酵24 h后SE5的发酵水平达到最高;发酵过程中控制pH对SE5的生长和产孢没有显着影响。SE5在5 L发酵罐中的培养条件为:通气量2.4 L/min,罐压0.05Mpa,培养温度28℃,自然pH,0-4 h时转速200 r/min,4-24 h时保持溶氧水平40%,在此条件下,发酵24 h后活菌数为5.28×109 CFU/mL,芽孢数为5.20×109 CFU/mL,产孢率为98.5%。3.以麦芽糊精为载体,进料速度18.38 mL/min,雾化压力0.3 Mpa,对SE5发酵液进行喷雾干燥,菌粉活菌数为3.725×1011 CFU/g,产品得率为74.47%,水分含量为2.26%,密度为0.4255 g/cm3,pH为6.91,总糖含量3.18%。人工胃液耐受实验表明,菌粉中SE5对人工胃液有一定耐受性,pH 2.0的人工胃液处理2 h后菌种存活率较低,但pH 3.0和4.0的人工胃液处理2 h后菌种存活率较高,活菌数分别为7.83×1010 CFU/g和11×1010 CFU/g。菌粉中SE5对不同胆盐浓度的人工肠液有很强耐受能力,经含0.1%-0.5%胆盐的人工肠液处理3 h后,SE5活菌数均超过10100 CFU/g。

高严[7](2017)在《功能菌和微生物电解池共同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厌氧生物处理》文中提出垃圾焚烧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同时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因此一般采用厌氧产甲烷反应器进行处理以去除高浓度有机物,目前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厌氧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传统厌氧工艺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的效率不高,在高有机负荷下难以稳定运行;厌氧处理效果差,垃圾焚烧渗沥液经过传统厌氧工艺处理后,出水中仍然含有大量挥发性脂肪酸;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低,传统厌氧处理工艺对垃圾焚烧渗沥液中大分子难降解有机质降解效果较差,大分子有机物(如富里酸)不仅会在厌氧过程中影响甲烷产率,同时出水中残余富里酸对后续处理工艺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厌氧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采用功能菌和微生物电解池技术强化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改善和缓解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垃圾焚烧渗沥液的特点,首先从厌氧反应器中筛选出COD(化学需氧量)降解能力较好且具有一定耐盐性的功能菌,对功能菌进行了种属分类(S1属于Bacillus,S2 属于 Clostridium,S3 属于Enterobacter)并研究了温度、接种 pH 和接种量对功能菌生长状况的影响,确定S1,S2,S3的最佳生长温度分别为35℃、35℃和25℃,最适接种pH分别为6、6和8,接种量均以10%为宜;然后通过功能菌复配实验筛选出COD降解性能最好的功能菌群为R2(S1:S2=1:2);静态试验结果显示,垃圾焚烧渗沥液进水COD为24,980 mg/L时,功能菌群的COD去除率达到54.2%,比厌氧污泥的处理效果(21.1%)提高33.2%;在连续流UASB反应器中接种10%功能菌群,反应器的COD去除率和甲烷产量分别提升5%和27.9 mmol/d,同时大分子有机质的降解也得到改善,出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子量大于20k Da)的比例比对照反应器降低了 15%。本文采用微生物电解池技术强化序批式厌氧反应器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实验发现:序批式厌氧反应器耦合微生物电解池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可以提升COD的去除效果(8.7%)和甲烷产量(44.3%),同时微生物电解池可以改善序批式厌氧反应器对高有机负荷的适应性,在进水有机负荷提升的情况下可以更快的进入稳定运行状态;序批式厌氧反应器耦合微生物电解池可以显着的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中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降低厌氧出水中大分子有机物的比例。在进水COD为10,000 mg/L时,垃圾焚烧渗沥液经过微生物电解池处理后,出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比例比对照反应器降低25.4%,相应的去除率提高15%;序批式厌氧反应器耦合微生物电解池可以富集产电菌Desulfuromondales和Geobacter,从而促进脂肪酸和芳香类难降解有机物的利用;同时可以富集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和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强化其与产电菌之间进行种间直接或者间接电子传递,进而促进产甲烷;通过能量计算可以发现,微生物电解池增产甲烷对应的化学能比维持微生物电解池运行损耗的电能高出0.88-4.0 kJ,有效实现能量回收。同时实验发现,厌氧反应器在进水COD为20,000 mg/L时崩溃,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电极材料表面积较小,当进水有机负荷过高时,电极不足以为有机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微生物生长提供足够的表面积,导致阳极氧化效率降低。因此,本文分别采用碳布、碳纤维和碳棒三种具有不同比表面的材料作为电极,研究电极材料对微生物电解池处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碳布和碳棒电极相比,碳纤维微生物电解池在高负荷进水条件下(COD浓度31,883 mg/L)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效果,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8.3%和43.1%,厌氧出水中大分子有机物的比例分别降低4.3%和12.7%,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48 mmol/d和161 mmol/d,甲烷转化率分别提升4.1%和17.0%,因此产生的能量收益达到2710 kJ;同时在进水COD浓度为40,000 mg/L的条件下,碳纤维仍能保持48%的COD去除率,高于其他反应器,证明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对微生物电解池的性能有显着的影响,合适的电极(碳纤维)可以改善反应器对垃圾焚烧渗沥液有机负荷的耐受性。最后,本文采用功能菌群和微生物电解池共同强化厌氧反应器,研究发现两种强化措施共同作用以后,反应器可以在进水有机负荷为32.6 kg/(m3d)时提前一周进入稳定运行,同时最终COD去除率比单独采用功能菌群或微生物电解池分别提高8%和3%;甲烷产量提高37%(130 mmol/d)和15%(49 mmol/d),挥发酸的降解也得到改善。

杨伟平,彭甲银,王方圆,辛海云,曹斌云[8](2015)在《1株藏猪源枯草芽孢杆菌BY-2的益生特性分析》文中指出评价了来自藏猪盲肠的1株生长快,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Y-2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BY-2能够耐受高温,在6585℃条件下培养20min,其存活率均达到90%及以上,均显着高于BY-2在100℃条件下的存活率(59.1%)(P<0.05)。BY-2在人工胃液中培养,随着pH值的升高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在不同pH14下培养长达4h时,存活率为73.78%83.61%,其中pH1条件下BY-2的存活率显着低于pH24的存活率(P<0.05)。人工肠液和不同浓度胆盐对BY-2的存活率均有影响,但胆盐浓度对BY-2存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当在不同胆盐浓度的人工肠液中培养4h,BY-2的存活率均在75%以上。此外,BY-2的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强的抑制能力。由试验结果看,BY-2表现出强的抗逆特性及抗菌特性,具有作为猪源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开发的潜力。

孙小沛[9](2013)在《芽孢杆菌耐热性及其对肉鸡养分利用率和促生长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探讨几株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耐高温特性和对实际制粒过程的耐受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芽孢杆菌分别添加到粉料和颗粒料中对肉鸡养分利用率影响的差异,验证芽孢杆菌在颗粒料中使用的可行性;进而用芽孢杆菌替代常规颗粒饲料中的抗生素进行了肉鸡大群饲养,比较其替代抗生素后与使用抗生素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差异,并探究了其促生长机理。芽孢杆菌的耐热性研究。试验菌剂为三种芽孢杆菌(枯草、地衣和凝结芽孢杆菌)和一种非芽孢菌(粪链球菌),水浴一定时间测定其存活率,后将四种菌按0.03%的量添加到粉料后制粒(制粒温度为80℃),分别测定粉料和颗粒料中的活菌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枯草、地衣和凝结芽孢杆菌对高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95℃水浴10min存活率分别为88.43%、93.81%和93.31%,粪链球菌耐受性较差,65℃水浴处理5min存活46.88%,95℃已无活菌检出;(2)枯草、地衣和凝结芽孢杆菌制粒后存活率分别是91.92%、92.41%和92.92%,而粪链球菌经制粒后存活率仅为4.42%。粉料和颗粒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肉鸡养分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选用21日龄AA肉仔鸡200只,随机分成20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设两个对照组,对照1组饲喂粉状基础日粮,对照2组饲喂颗粒状基础日粮;其他为处理组,每种芽孢杆菌分别在粉状和颗粒状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和300mg/kg,另设一内源组用于计算真实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不同梯度的三种芽孢杆菌均线性(P <0.01)增加了粉料和颗粒料的表观和真实养分利用率(DM,OM和CP)及代谢能(AME,AMEn,TME和TMEn);(2)所有颗粒饲料组的消化率均显着高于粉料组(P <0.05);(3)芽孢杆菌对颗粒料养分和能量利用率改善的统计显着性滞后于粉料。地衣芽孢杆菌替代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中的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和促生长机理的研究。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试验因素为蛋白水平(0-21d:20.8%与20.3%;22-35d:19.3%与18.8%)和促生长添加剂(抗生素与益生素)。选用1日龄山东地方杂交鸡商品肉仔鸡约24万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约1万只。研究结果表明:(1)地衣芽孢杆菌替代抗生素显着提高了肉鸡后期(22-35d)的日增重(P <0.05),并有增加后期日采食量、35d体重及全期日增重的趋势(P <0.1);(2)地衣芽孢杆菌替代抗生素后,肉鸡35d屠宰的腿肌率显着提高(P <0.05),肉鸡21d时回肠、盲肠和直肠的pH值显着降低(P <0.05),显着降低了肉鸡全期盲肠内大肠杆菌的数量和增加了乳酸菌数量(P <0.05),显着增加了21d的胸腺指数、35d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 <0.05),肉鸡21d血清球蛋白、尿素氮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着降低(P <0.05),显着降低了肉鸡21d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 <0.05),显着提高了21d和35d碱性磷酸酶的活性;(3)肉鸡生长性能和其他指标在不同蛋白水平之间无显着差异,蛋白水平和促生长添加剂除了对肉鸡21d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 <0.05)外,对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不显着(P>0.05)。本研究表明:枯草、地衣和凝结芽孢杆菌对水浴高温和饲料制粒的耐受性较强,且添加到粉料和颗粒料中均线性增加了肉鸡的养分和能量利用率,说明其使用效果未受制粒的影响;用地衣芽孢杆菌替代常规日粮中的抗生素,有增加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趋势,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显着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增加免疫器官指数,调节代谢平衡,并通过这些方面达到促生长的目的;日粮粗蛋白水平0.5%的差异对肉鸡的生长无显着影响。

张献月[10](2013)在《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依据生态学原理、细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健康鸡肠道筛选适合制备微生态制剂的乳酸菌菌株,配合纳豆芽孢杆菌通过动物饲养试验,研究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及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选用210只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42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微生态液体制剂。试验结论如下:1、生长性能方面:试验期间,各试验组鸡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肉仔鸡的饲料利用率,但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各试验组对肉仔鸡的死淘率无显着影响。总的来说,本试验各试验组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提高幅度不大,其中以试验2,6组较对照组提高程度最为明显。2、免疫器官指数:14日龄,各试验组鸡脾脏指数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2,3,5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试验4,6组的法氏囊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胸腺指数无显着差异。28日龄,各试验组脾脏指数略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无显着差异;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3、屠宰性能方面:试验6组屠宰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全净膛率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4、小肠段蛋白酶活力影响结果:28日龄,试验2,3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蛋白酶活力(P<0.05);试验2,5组空肠段蛋白酶活力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试验3,6组回肠段蛋白酶活力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42日龄,各试验组十二指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着;试验1,2组较对照组空肠段蛋白酶活力显着提高;试验2,5,6组回肠段蛋白酶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总体来说,以试验2组对肉仔鸡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提高最为显着。本试验个别组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及小肠段蛋白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作用效果并无稳定的差异显着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几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制粒工艺及pH值的耐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制粒工艺及pH值的耐受性(论文提纲范文)

(2)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芽孢形成过程初探及干燥温度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微生态制剂
        1.1.2 枯草芽孢杆菌
        1.1.3 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
        1.1.4 微生态制剂干燥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技术路线图
二、固态发酵过程基质特性及生物量的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菌株
        2.2.2 培养基
        2.2.3 种子液制备及发酵
        2.2.4 生物量测定
        2.2.5 葡萄糖含量测定
        2.2.6 水分状态测定
        2.2.7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变化
        2.3.2 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2.3.3 发酵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变化
    2.4 小结
三、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形成基因的表达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1 .枯草芽孢杆菌总RNA提取
        3.2.2 DNA组去除及逆转录
        3.2.3 芽孢形成调控基因PCR扩增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2.5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功能基因PCR电泳结果
        3.3.2 功能基因定量结果分析
    3.4 小结
四、不同温度对干燥物料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菌株
        4.2.2 发酵物料热风干燥
        4.2.3 干燥过程中生物量测定
        4.2.4 干燥过程中发酵物料葡萄糖含量变化
        4.2.5 .干燥过程中发酵物料水分状态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变化
        4.3.2 干燥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
        4.3.3 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变化
        4.3.4 干燥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变化
    4.4 小结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配制
    1.2 饲养管理
    1.3 哈维氏弧菌 (Vibrio harveyi) 攻毒试验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
        1.5.1 生长性能计算公式
        1.5.2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1.5.3 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测定
        1.5.4 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1.5.4. 1 引物设计
        1.5.4. 2 总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
        1.5.4. 3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2.3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酶mRNA表达的影响
    2.4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抗病力的影响
3 讨论
    3.1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酶mRNA表达的影响
    3.3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抗病力的影响
4 结论

(4)好氧与厌氧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5)山西老陈醋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原位强化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山西老陈醋概述
    2 山西老陈醋菌种筛选及强化应用研究进展
        2.1 乳酸菌
        2.2 酵母菌
        2.3 醋酸菌
    3 混菌发酵
        3.1 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3.2 菌种互作机理
        3.3 食醋酿造中混菌发酵研究进展
    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西老陈醋高产酸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酸试验
        2.2 耐受性试验
        2.3 优良菌株的鉴定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西老陈醋产酯酵母菌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酯酵母菌的筛选
        2.2 产酯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优良菌株原位强化山西老陈醋发酵工艺
    1 材料、试剂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酒化阶段发酵工艺优化
        2.2 醋化阶段发酵工艺优化
        2.3 对照试验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石斑鱼原籍短小芽孢杆菌SE5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引言
    1.1 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1 概念
        1.1.2 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种类
        1.1.3 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机理及效果
        1.1.4 影响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效果的因素
    1.2 饲用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研究
        1.2.1 培养基优化
        1.2.2 发酵工艺
        1.2.3 喷雾干燥技术
        1.2.4 微生态制剂剂型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短小芽孢杆菌SE5 发酵培养基及摇瓶培养条件优化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菌株
        2.1.2 培养基
        2.1.4 试剂
        2.1.5 测定方法
        2.1.6 发酵培养基优化
        2.1.7 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2.1.8 产孢条件优化
    2.2 结果
        2.2.1 短小芽孢杆菌SE5 生长曲线测定
        2.2.2 培养基优化结果
        2.2.3 摇瓶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
        2.2.4 芽孢形成条件优化
    2.3 讨论
        2.3.1 种子液菌龄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2.3.2 发酵培养基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2.3.3 发酵条件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2.3.4 芽孢形成条件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短小芽孢杆菌SE5的5 L发酵罐放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发酵条件
        3.1.4 发酵液菌体生物量测定
        3.1.5 芽孢率测定
        3.1.6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方法-DNS法
        3.1.7 指标测定
        3.1.8 主要试验仪器
    3.2 结果
        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测定
        3.2.2 不同溶氧水平下菌种生长情况
        3.2.3 pH对菌种生长影响
        3.2.4 SE5在5 L发酵罐中的生长情况
    3.3 讨论
        3.3.1 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水平对SE5 生长的影响
        3.3.2 发酵过程中调控pH对 SE5 生长的影响
        3.3.3 SE5在5 L发酵罐中不同生长阶段各项指标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短小芽孢杆菌SE5 菌粉加工工艺及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菌粉制备工艺
        4.1.3 测定方法
    4.2 结果
        4.2.1 不同载体的喷雾干燥效果
        4.2.2 雾化压力对产品得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4.2.3 进料速度对产品得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4.2.4 喷雾干燥菌粉产品性能评价
    4.3 讨论
        4.3.1 不同干燥载体对产品得率的影响
        4.3.2 雾化压力对菌粉中SE5 存活率和产品得率的影响
        4.3.3 进料速度对菌粉中SE5 存活率和产品得率的影响
        4.3.4 喷雾干燥对菌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4.3.5 人工胃液和肠液对菌粉中SE5 存活率的影响
    4.4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功能菌和微生物电解池共同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厌氧生物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研究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垃圾焚烧渗沥液的产生及特点
        1.2.1. 垃圾焚烧渗沥液的产生
        1.2.2. 垃圾焚烧渗沥液的特点
        1.2.3. 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危害
    1.3. 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4. 垃圾焚烧渗沥液厌氧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1.4.1. 传统厌氧工艺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效率较低
        1.4.2. 传统厌氧工艺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效果较差
        1.4.3. 传统厌氧处理工艺对大分子有机质降解效果较差
    1.5. 强化厌氧产甲烷生物处理的方法
        1.5.1. 功能菌强化技术
        1.5.2. 优化厌氧反应系统
        1.5.3. 添加厌氧消化促进材料
        1.5.4. 微生物电解池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6.1. 课题的研究目的
        1.6.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装置
        2.1.1. 实验用垃圾焚烧渗沥液
        2.1.2. 实验用污泥
        2.1.3. 实验装置
    2.2. 实验仪器和药品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药品
        2.2.3. 培养基配方
    2.3. 实验方案
        2.3.1. 投加COD降解功能菌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厌氧处理研究
        2.3.2. 耦合微生物电解池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厌氧处理研究
        2.3.3. 功能菌和微生物电解池共同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厌氧处理的研究
    2.4. 分析方法
        2.4.1. 常规项目检测
        2.4.2. 功能菌形态学鉴定
        2.4.3. DNA的提取及扩增
        2.4.4. 功能菌菌种鉴定
        2.4.5. 污泥样品群落结构分析
        2.4.6. 反应器中功能菌丰度的测定
        2.4.7.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2.4.8. 挥发酸脂肪酸的测定
        2.4.9. 计算
3. COD降解功能菌的筛选及投加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厌氧处理
    3.1. 垃圾焚烧渗沥液COD降解功能菌筛选
        3.1.1. COD降解功能菌株的筛选
        3.1.2. COD降解功能菌株的形态观察
    3.2. 垃圾焚烧渗沥液COD降解优势菌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学分析
        3.2.1. 功能菌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
        3.2.2. 序列对比与系统发育分析
    3.3. 垃圾焚烧渗沥液COD降解功能菌的生长条件研究
        3.3.1. 温度对功能菌生长的影响
        3.3.2. pH对功能菌生长的影响
        3.3.3. 接种量对功能菌生长的影响
    3.4. 功能菌群的构建和COD降解条件优化
        3.4.1. 单菌株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的COD去除率
        3.4.2. 优势功能菌群的构建
        3.4.3. 温度对功能菌群降解渗沥液COD的影响
        3.4.4. pH对功能菌群降解渗沥液COD的影响
        3.4.5. 有机负荷对功能菌群降解渗沥液COD的影响
        3.4.6. 功能菌群和厌氧污泥对渗沥液COD降解效果的对比分析
    3.5. 功能菌群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厌氧生物处理
        3.5.1. 功能菌对厌氧反应器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3.5.2. 功能菌对厌氧反应器产甲烷能力的影响
        3.5.3. 功能菌对厌氧反应器出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微生物电解池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厌氧处理
    4.1. 微生物电解池耦合序批式厌氧反应器的运行
        4.1.1. 反应器COD去除效果
        4.1.2. 反应器的甲烷产量
        4.1.3. 反应器的挥发酸降解效果
        4.1.4. 反应器出水分子量分布
    4.2. 微生物电解池耦合序批式厌氧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4.2.1.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4.2.2. 古菌群落结构分析
    4.3. 物质能量计算
        4.3.1. 电流和库伦效率
        4.3.2. 甲烷转化率计算
        4.3.3. 能量回收和电能损耗
    4.4. 本章小结
5. 电极材料对微生物电解池耦合UASB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影响研究
    5.1. 不同电极材料微生物电解池耦合UASB反应器的运行
        5.1.1. 电极材料对反应器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5.1.2. 电极材料对反应器产甲烷效果的影响
        5.1.3. 电极材料对反应器挥发酸降解效果的影响
        5.1.4. 电极材料对反应器出水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5.2. 最优电极材料微生物电解池耦合UASB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5.2.1.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5.2.2. 古菌群落结构分析
        5.2.3. 电流和库伦效率
        5.2.4. 甲烷转化率
        5.2.5. 能量回收和电能损耗
    5.3. 本章小结
6. 功能菌和微生物电解池共同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厌氧处理
    6.1. 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
        6.1.1. COD去除效果的强化
        6.1.2. 甲烷产量的强化
        6.1.3. 挥发酸降解效果的强化
        6.1.4. 对大分子DOM降解的强化
    6.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6.2.1.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6.2.2. 古菌群落结构分析
        6.2.3. 电流和库伦效率
        6.2.4. 甲烷转化率
        6.2.5. 能量回收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成果清单
致谢

(8)1株藏猪源枯草芽孢杆菌BY-2的益生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芽孢杆菌耐热性及其对肉鸡养分利用率和促生长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芽孢杆菌耐热性及研究进展
        1.1.1 芽孢杆菌
        1.1.2 芽孢杆菌耐高温研究进展
    1.2 抗生素与益生素
        1.2.1 抗生素
        1.2.2 益生素
    1.3 芽孢杆菌益生素的研究进展
        1.3.1 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
        1.3.2 影响芽孢杆菌作用效果的因素
    1.4 本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芽孢杆菌的耐热性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不同料型添加芽孢杆菌对肉鸡养分和能量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动物与设计
        2.2.3 试验日粮
        2.2.4 饲养管理
        2.2.5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6 数据处理
    2.3 地衣芽孢杆菌与抗生素对杂交肉鸡生长的比较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3.3 试验日粮
        2.3.4 饲养管理
        2.3.5 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2.3.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芽孢杆菌的耐热性
        3.1.1 水浴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3.1.2 制粒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3.2 不同料型添加芽孢杆菌对肉鸡养分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3.2.1 养分利用率
        3.2.2 代谢能值
    3.3 地衣芽孢杆菌与抗生素对杂交肉鸡生长的比较
        3.3.1 生产性能
        3.3.2 屠宰性能
        3.3.3 盲肠微生物
        3.3.4 鸡肠道 pH
        3.3.5 免疫器官指数
    3.4 地衣芽孢杆菌与抗生素对杂交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1 血清不同蛋白组分
        3.4.2 血脂和血糖
        3.4.3 部分血清酶
4 讨论
    4.1 高温和制粒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4.2 不同料型添加芽孢杆菌对肉鸡养分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4.3 地衣芽孢杆菌与抗生素对杂交肉鸡生长的比较
        4.3.1 生产性能
        4.3.2 屠宰性能
        4.3.3 肠道环境
        4.3.4 免疫
    4.4 地衣芽孢杆菌与抗生素对杂交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4.1 血清不同蛋白组分
        4.4.2 脂肪代谢
        4.4.3 血清酶
5 总体结论及创新点
    5.1 总体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抗生素
    2 微生态制剂概述
        2.1 微生态制剂的起源
        2.2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2.3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2.4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
    3 禽肠道微生态系统
        3.1 正常菌群和微生态失调的概念
        3.2 禽消化生理特征
    4 微生态制剂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5 国内外微生态制剂现状
    6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前景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与芽孢杆菌相容鸡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试验一 鸡源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
        1.1 培养基的制备
        1.2 生化试剂
        1.3 实验器材
        2 方法
        2.1 鸡源乳酸菌的分离
        2.2 鸡源乳酸菌的鉴定
        2.3 菌种的保存
        3 结果
        3.1 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
        3.2 乳酸杆菌属的生化鉴定结果
        3.3 菌株种的鉴定结果
        4 讨论和小结
    试验二 与芽孢杆菌相容鸡源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筛选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培养基的制备
        1.3 生化试剂
        1.4 实验器材
        2 方法
        2.1 菌种的活化
        2.2 生长曲线的测定
        2.3 耐酸试验
        2.4 乳酸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2.5 拮抗性试验
        2.6 药敏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3.2 耐酸试验结果
        3.3 乳酸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3.4 拮抗性试验结果
        3.5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的制备及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试验一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的制备
        1 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的制备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菌种的活化和计数
        2.2 产酶复合芽孢杆菌液体制剂的制备
        2.3 混合菌种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的制备
        3 结果
        3.1 活菌计数结果
        4 讨论
    试验二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试验设计
        1.4 饲养管理
        2 试验研究
        2.1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4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3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4.2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4.3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4.4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5.1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5.2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5.3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5.4 复合型微生态液体制剂对肉仔鸡小肠段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1 论文总体结论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几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制粒工艺及pH值的耐受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 李军亮,杨奇慧,谭北平,董晓慧,迟淑艳,刘泓宇,章双. 水产学报, 2019(04)
  • [2]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芽孢形成过程初探及干燥温度优化[D]. 席俊婷.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3]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J]. 李军亮,杨奇慧,谭北平,董晓慧,迟淑艳,刘泓宇,章双,张海涛.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5)
  • [4]好氧与厌氧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J]. 吴明海,孙新文. 养殖与饲料, 2018(11)
  • [5]山西老陈醋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原位强化发酵工艺研究[D]. 于迪. 山西农业大学, 2018(01)
  • [6]石斑鱼原籍短小芽孢杆菌SE5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D]. 王杰. 集美大学, 2017(05)
  • [7]功能菌和微生物电解池共同强化垃圾焚烧渗沥液的厌氧生物处理[D]. 高严.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1株藏猪源枯草芽孢杆菌BY-2的益生特性分析[J]. 杨伟平,彭甲银,王方圆,辛海云,曹斌云. 中国兽医学报, 2015(08)
  • [9]芽孢杆菌耐热性及其对肉鸡养分利用率和促生长机理的研究[D]. 孙小沛.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10]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张献月.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几种有益芽孢杆菌菌株对温度、制粒过程和pH值的耐受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