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鬼神诗》的量化分析

李贺《鬼神诗》的量化分析

一、李贺鬼神诗的定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济川[1](2021)在《他域之窗:定量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定量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成果颇丰。在为传统问题提供新视角、勾勒文坛整体面貌、推动跨学科研究、剖析学术史、构建新的研究模式等方面作出一定贡献。定量分析方法自身也存在局限,如容易偏离人文精神和文学本位,研究意义和可靠性尚需考量;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由于应用者跨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导致的问题,如模型设置存在技术困难。定量分析需要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并且整体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在保持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提升定量分析的应用水平。定量分析不仅是古代文学研究发展的良好契机,更可能成为后世定位当代学术的重要特色与贡献之一。

吕晓波,孙惠欣[2](2021)在《李贺神鬼诗的无意识解读》文中研究表明学界普遍将李贺诗中多描写鬼神意象的一类诗称作神鬼诗。历代研究李贺神鬼诗多从其艺术特色、诗歌内容入手。但从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角度对李贺神鬼诗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从其塑造的一系列充满幻想的神鬼形象背后,寻找到其潜在的意识动机,进而加深对这位短命诗人的理解。

欧阳艺[3](2019)在《李贺诗歌用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虽然着作有限,却凭借着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深厚的造诣,将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入于自己的创作当中,自成一家,独领风骚。另外,典故的使用历来都被历朝历代的文人所喜爱,李贺在诗歌中也喜欢引经据典。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分析李贺诗歌中的典故,将典故的蕴意与李贺自身的遭遇结合在一起,还原了一个苦闷、落魄、抑郁不得志却又有着广博学识、精湛诗艺、执着理想的李贺。李贺诗歌用典类型分为语典和事典两种类型,虽然在典故数量上较其他大诗人而言要少许多,但丝毫不影响其在征引典故来源层面的广泛性。李贺诗歌中引用的语典较多,分布广泛,遍及唐朝以及唐以前的各个朝代重要的文学作品,对于民谣民歌也有涉猎。在对典籍的化用方面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李贺的阅读爱好以及对优秀文学作品兼收并蓄的能力,展现了诗人良好的文学素养。事典分为政治人物、隐士名士、神话传说三类。其中政治人物类多为帝王、权臣、落魄文人类,通过帝王求仙之事表达了对昏庸李唐王朝的不满,对权臣专宠之事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用人不明的痛惜,通过落魄文士的遭遇诉说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而隐士名士的事迹更多层面上表达的并不是诗人的归隐之心,而是失意之后难以掩饰的无奈与感叹;神话神仙类则寄托着诗人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并希冀以此来安放诗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遭受的困苦。李贺对典故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化用典故,混溶无迹;反用典故,别出心裁;改造典故,另赋新意;乐府多典,钟情汉魏。用典对李贺诗歌艺术风格的影响则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怨郁荒诞与简雅奇奥。

张慧如[4](2018)在《论李贺诗歌的鬼神意象》文中指出诗歌的意象是组成诗歌的重要内容,是形成作家风格的重要因素。李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的艺术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诗歌意象以及李贺诗歌意象的概说,二是李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分析,三是李贺诗歌鬼神意象的成因。

詹欣[5](2018)在《李贺诗歌在中唐至五代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英年早逝的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负有盛名的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所生活的整个时代处于中唐的中兴时期,适值其间的李贺也处于人生和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截止目前,学术界对于李贺诗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很多、婺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于李贺从中唐到五代时期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对缺乏。本研究借鉴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的理论和方法,依据中国传统文学自身的特征,多方面收集分析史料,通过文献整理、案例分析和理论文本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考究李贺诗歌在中唐到五代时期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以在宏观的视野里微观地展现李贺的成就及地位。文章以影响李贺诗歌接受的各种因素为起点,分析了李贺作为作者本身的接受意识对于其后来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影响;同时,根据李贺与同时代的诗人群体交往情况及“意见领袖”群体对于李贺诗歌的评价探究李贺诗歌最初的传播与接受过程;然后,从中晚唐时期的诗风变革和诗评诗选中梳理了李贺诗歌的流变轨迹。通过上述分析,文章揭示“第一读者”群体基本勾勒了李贺诗歌在中晚唐到五代的传播与接受轮廓,而无论在晚唐到五代,李贺的诗歌始终在民间各阶层处于被欢迎的位置,但相比于晚唐,晚唐的诗评诗选对于李贺则是一种不太认可与接受的态度,其背后的文学观念与社会心态均值得深思。然而,李贺诗歌的语言、风格、旨趣、题材等各方面一直为后来的诗人群体所批评和借鉴,其专注于创作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来人的文学创作。

严振南[6](2017)在《李贺诗歌赋化研究》文中提出文体互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普遍现象,尤以诗、赋二体互参最为常见,其表现为“以赋为诗”和“以诗为赋”,二者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促进了赋和诗的繁荣。李贺诗歌参用赋体,借鉴赋体文学的中的词语、典故、情节、色彩等元素,吸收赋的艺术经验,将赋的铺排、夸饰手法和“体物”精神贯穿于诗歌创作中。李贺诗歌在题材选择、诗境设定、修辞炼句、谋篇布局等方面呈现出赋化的特征,在题材方面,李贺神鬼诗受悼亡赋、纪行赋、京都赋影响;在诗歌结构方面,李贺诗歌谋篇布局,辞章结构有赋化特征;在诗境方面,“阳开阴闭”赋境对李贺诗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李贺继承“劝百讽一”、“曲终奏雅”赋笔手法,强化了诗歌的讽喻功能。在中唐“古文运动”背景下,李贺借鉴赋体艺术特征,注重向屈宋骚赋和两汉、魏晋赋学习,强调“笔补造化”,这些都是对韩孟诗派诗歌主张的积极践行。诗歌赋化贯穿于整个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从初唐四杰五七言歌行体,到李白纪“幻”诗和杜甫纪“史”诗,再到中唐韩、孟等人对“笔补造化”、“辞必己出”的追求,都受深受赋影响,至晚唐,李商隐进一步将赋法与诗法融合,追求“取物之神,离形得似”,从而达到了深情绵邈、沉博绝丽的艺术境界,吴闿生称“昌谷诗上继杜韩,下开玉溪”,李贺“长吉体”正是这一境界的重要过渡阶段。从初唐到晚唐,诗歌在参用赋体过程中不断突破藩篱,创新和变革,通过对赋体的参用,诗歌篇幅、题材得到扩大,诗歌状物描写能力得到提升,推动了唐诗一次次变革。

刘子珍[7](2016)在《李贺诗歌对楚辞时空意象特质的继承与新变》文中研究指明李贺对楚辞时空意象特质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空间意象层面,李贺拓展了现实世界意象的边界和外延,丰富了理念世界的内涵,并为虚幻世界注入了除鬼神以外,仙道与梦境两大元素。在时间意象层面,李贺诗歌对楚辞中所见流动时间观、循环时间观、终结时间观有很好地继承,而且还凸显永恒时间观,提供了全然不同的审美体验。

韩敏[8](2016)在《李贺: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文中认为唐代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巨匠,而李贺作为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不甘循规蹈矩、致力创新,博众家之长,成一家特色,终以独特的诗风成就了自己。他的诗歌中既有"一心愁谢如枯兰"的绝望与"落漠谁家子"的无奈,也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豪情与"雨冷香魂吊书客"的哀叹。我们寻觅着他的足迹,追随着他的诗歌,重新认识这朵唐诗百花园中的奇葩。

苗贵松[9](2015)在《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传播的定量分析——论王兆鹏等着《宋词排行榜》的四维空间》文中研究指明用量化方法研究古典文学由来已久,王兆鹏等着《宋词排行榜》以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所指导博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将当代读者和"互联网页"纳入分析范围,其价值有计量历史学、文学文献学、文艺鉴赏学和网络传播学的四维空间,是回应国民阅读转型的学术关怀,既有信度和高度,又不失温度。但因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等限制,对于揭示宋词名篇在不同时代的嬗变过程和定量研究的学理基础尚需给予更多阐释。

王通[10](2015)在《浅析李贺诗歌创作中的矛盾心态》文中认为时代的悲剧、个人的命运造就了李贺诗歌创作的矛盾心态,在这种矛盾心态的影响之下,李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李贺鬼神诗的定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贺鬼神诗的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他域之窗:定量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既有成就之回溯
    1.以新视角观照传统问题
    2.勾勒文坛整体风貌
    3.以交叉视域沟通学科
    4.发现研究问题,建构科研模式
二、现存不足之反思
    1.人文精神与文学本位的偏移
    2.研究意义有待商榷
    3.跨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1)指标设定不够科学。
        (2)样本选取不够全面。
        (3)数据统计不够合理。
        (4)模型设置相对简单。
三、未来应用之建议
    1.优势互补:定量与定性结合使用
    2.合理定位: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第一,从方法本身看,定量分析无法独立于定性分析。
        第二,从学界现状看,对定性分析的重视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
        第三,从科技水平看,定量分析的使用越来越智能和独立。
    3.提高水平:定量分析应用专业化、人文化
结 语

(2)李贺神鬼诗的无意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贺生平及无意识理论
二、李贺神鬼诗中所表现的无意识
    (一)强烈的生本能意识
    (二)无助无望的死本能意识
    (三)恋母情结
三、小结

(3)李贺诗歌用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李贺诗歌用典选题研究现状
    第二节 李贺诗歌用典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第三节 诗歌用典概说及本文涉及典故的入选标准
    第四节 李贺诗歌用典出处梳理
第一章 李贺诗歌中的古语用典分类考察
    第一节 李贺对经部语辞的化用
        一、李贺对《诗经》语辞的化用
        二、李贺对《礼记》等其他典籍语辞的化用
    第二节 李贺对史部语辞的化用
        一、李贺对《史记》语辞的化用
        二、李贺对《汉书》语辞的化用
        三、李贺对《后汉书》语辞的化用
        四、李贺对其他史部典籍语辞的化用
    第三节 李贺对子部语辞的化用
        一、李贺对《庄子》、《列子》语辞的化用
        二、李贺对《世说新语》语辞的化用
        三、李贺对《淮南子》、《神仙传》等作品语辞的化用
        四、李贺对子部其他典籍语辞的化用
    第四节 李贺对集部语辞的化用
        一、李贺对《楚辞》语辞的化用
        二、李贺对汉代文人作品语辞的化用
        三、李贺对魏晋南北朝文人作品语辞的化用
        四、李贺对乐府民歌语辞的化用
        五、李贺对当朝诗人作品语辞的化用
第二章 李贺诗歌中的故实用典
    第一节 政治人物类
        一、帝王类
        二、显贵类
        三、文士类
    第二节 隐士名士类
        一、隐士类
        二、名士类
    第三节 神话、传说类
        一、神话类
        二、传说类
第三章 李贺诗歌用典特色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第一节 李贺诗歌用典特色
        一、化用典故,混溶无迹
        二、反用典故,别出心裁
        三、改造典故,另赋新意
        四、乐府多典,钟情汉魏
    第二节 用典对李贺诗歌艺术风格的影响
        一、怨郁荒诞
        二、简雅奇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论李贺诗歌的鬼神意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贺诗歌意象概说
二、李贺诗歌鬼神意象概说
    (一) 鬼怪系列
三、李贺诗歌中鬼神意象形成的原因
    (一) 人生经历
    (二) 屈原的影响
    (三) 李贺个人的才情与气质
四、结语

(5)李贺诗歌在中唐至五代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作者”视角下李贺的接受行为
    第一节 古代文学接受的诸因素分析
    第二节 李贺自身的接受意识
        一、李贺对楚辞的学习与接受
        二、李贺对汉魏六朝《神弦歌》的继承发扬
        三、李贺对南朝宫体诗的研习与师法
        四、李贺对韩愈诗歌的学习与接受
        五、李贺对外来文明的接触与接受
第二章 李贺诗歌在其生前的传播与接受路径
    第一节 李贺的生平与交游
    第二节 李贺的诗歌创作及同时代“意见领袖”对于李贺诗歌的批评
第三章 晚唐诗论对于李贺诗歌传播与接受的影响
    第一节 李贺诗歌总体风貌认知在晚唐时期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晚唐诗选对于李贺诗歌阐释的多元化影响
第四章 李贺诗歌在五代时期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李贺诗歌在五代时期的流传特征与影响
    第二节 多元传播及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李贺诗歌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李贺生卒时间及历史事件年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李贺诗歌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诗与赋的关系研究
    二、李贺诗与赋的关系研究
    三、选题缘由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诗赋关系与诗歌赋化的特征
    第一节 诗赋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赋的基本结构与形态
        二、赋与《诗》的关系
        三、赋的诗化具体表现
        四、唐赋向汉赋复归
    第二节 诗歌赋化特征
        一、诗歌赋化的基本形态
        二、赋体铺陈的表现方式
        三、对赋体题材的借鉴
        四、对赋体精神的复归
第二章 李贺诗歌赋化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李贺诗歌渊源概述
    第二节 李贺诗歌赋化的原因探析
        一、中唐复古的时代风气
        二、杜甫诗歌赋化的导向
        三、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
第三章 李贺诗歌赋化的艺术表现
    第一节 赋笔铺陈描写手法
        一、铺陈手法与美人形象的塑造
        二、咏物诗与赋的隐谜手法
        三、“物尽其容”的赋笔铺陈手法
        四、京都赋与讽刺精神
    第二节 化用赋体章辞结构
        一、化用赋句
        二、化用赋体短章句式
        三、沿用“主客问答”赋体结构
        四、沿用赋题
    第三节 化用赋境
        一、赋境与高唐情节
        二、赋境与赋体“招魂”传统
        三、赋境与“讽劝”精神
    第四节 继承赋体“纪行”、“游仙”模式
        一、赋体的幻笔、史笔手法
        二、纪行、游仙与刺世模式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李贺诗歌对楚辞时空意象特质的继承与新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空间意象
    (一) 现实世界
    (二) 理念世界
    (三) 虚幻世界
三、时间意象
    (一) 流动时间观
    (二) 循环时间观
    (三) 终结时间观
    (四) 永恒时间观
四、结语

(8)李贺: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心愁谢如枯兰”
二、“落漠谁家子”
三、“男儿何不带吴钩”
四、“雨冷香魂吊书客”
五、结语

(9)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传播的定量分析——论王兆鹏等着《宋词排行榜》的四维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一) 计量历史学空间
    (二) 文学文献学空间
    (三) 文艺鉴赏学空间
    (四) 网络传播学空间

(10)浅析李贺诗歌创作中的矛盾心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贺诗歌创作中的矛盾心态的表现
    (一)向往长生不老的神仙世界与怀疑、否定求仙之矛盾
    (二)炫耀富贵与感慨贫贱之矛盾
    (三)强健尚武的英雄气概与多病软弱身心之矛盾
二、李贺诗矛盾心态原因分析
    (一)性格原因
    (二)仕途乖蹇与死亡的催逼
    (三)在幻与灭之间徘徊的精神世界
三、李贺诗歌中的矛盾心态对李诗及其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李贺诗歌中的矛盾心态对于自身诗歌创作的影响
    (二)李贺诗歌中的矛盾心态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李贺的诗歌创作对江西诗派的影响

四、李贺鬼神诗的定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他域之窗:定量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J]. 陈济川. 学习与探索, 2021(11)
  • [2]李贺神鬼诗的无意识解读[J]. 吕晓波,孙惠欣.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02)
  • [3]李贺诗歌用典研究[D]. 欧阳艺.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论李贺诗歌的鬼神意象[J]. 张慧如. 语文学刊, 2018(04)
  • [5]李贺诗歌在中唐至五代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 詹欣. 广西大学, 2018(12)
  • [6]李贺诗歌赋化研究[D]. 严振南. 广西民族大学, 2017(02)
  • [7]李贺诗歌对楚辞时空意象特质的继承与新变[J]. 刘子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5)
  • [8]李贺: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J]. 韩敏. 名作欣赏, 2016(24)
  • [9]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传播的定量分析——论王兆鹏等着《宋词排行榜》的四维空间[J]. 苗贵松.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03)
  • [10]浅析李贺诗歌创作中的矛盾心态[J]. 王通.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标签:;  ;  ;  ;  

李贺《鬼神诗》的量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