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种亲子鉴定检测方法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周泽霖[1](2021)在《长颚斗蟋翅二型雄虫精子竞争能力的研究》文中指出翅多型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昆虫中,一般认为翅多型昆虫存在飞行与繁殖的生理权衡,对雌虫的研究结果均支持上述观点,但雄虫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翅二型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技术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并对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筛选和遗传分析。通过匹配不同翅型雄虫与长翅型或短翅型雌虫交配,记录精包附着时间、产卵量和孵化率。待若虫孵化后,提取亲本子代DNA作为模板,从23个长颚斗蟋多态性微卫星引物中选出扩增效果最好且多态性较高的10个位点进行亲子鉴定,同时检测不同翅型雄虫的精子数量和存活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个长颚斗蟋转录组样本共获得30.79Gb,从中搜索到7878个微卫星位点。随机挑选以三到六碱基为重复单元的64个微卫星位点序列进行引物设计,通过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检测初步筛选23个多态性位点。(2)选择24个成虫对23个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学分析,共得到78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350~3.1531,观测杂合度Ho为0.0455~0.8262,期望杂合度He为0.1189~0.8090,各个位点多信息含量PIC在0.1151~0.7808之间,有8个位点极显着的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2个位点显着偏离(P<0.05),13个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同时利用6种其他蟋蟀验证39对长颚斗蟋微卫星引物的通用性结果显示这些引物在斗蟋属中适用性高于非斗蟋属,其中Vasp-05、Vasp-24、Vasp-60引物在所测试的蟋蟀中都能有效扩增,为长颚斗蟋微卫星跨物种应用提供参考价值。(3)用于长颚斗蟋亲子鉴定的10个多态性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232~0.704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22;非亲权排除率会随着微卫星位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当利用这10个位点且双亲皆为未知时,父母本组合累计非亲权排除率最高(CPE-PP=0.9876);短翅型雌虫与长翅型雌虫在产卵量(t测验:t=1.655,p=0.1121)和孵化率(t测验:t=0.7338,p=0.4708)无明显差异;与短翅型雌虫交配时,第一交配顺序的长翅型雄虫与第二交配顺序的短翅型雄虫或者第一交配顺序的短翅型雄虫与第二交配顺序的长翅型雄虫在子代比例上无显着性差异;与长翅型雌虫交配时,第一交配顺序的长翅型雄虫与第二交配顺序的短翅型雄虫或者第一交配顺序的短翅型雄虫与第二交配顺序的长翅型雄虫在子代比例上也无显着性差异;在短翅型或长翅型雌虫交配时,短翅翅雄虫和长翅型雄虫的精包在附着时间上没有显着性差异;长颚斗蟋的短翅型雄虫与长翅型雄虫精包内的精子数量与存活率没有显着性差异。上述结果证明了通过转录组技术确实能高效地开发大量长颚斗蟋微卫星位点且筛选出的10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可以用于长颚斗蟋的亲子鉴定。同时也表明了短翅型雄虫与长翅型雄虫在精子竞争能力这一方面是无明显差异,且它们的精子竞争模式也呈现出最后雄性精子优先。
赵志达[2](2020)在《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湖羊是我国特有的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常年发情、产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收录于《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中,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目前,我国湖羊育种、营养、管理等方面与羊业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开展湖羊育种工作、优化湖羊养殖技术以及提高湖羊生产水平是该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设计湖羊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同时开展湖羊家系鉴定试验,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试验及反刍专用甜菜碱对寒旱地区湖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旨在利用协同育种技术,通过育种、管理、营养等手段,发掘湖羊生长潜力,为湖羊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具体如下:(1)设计了试验场湖羊基因组选择的育种方案,包括制定育种目标、规范生产性能测定、组建用于基因组选择的参考群与候选群、制定样品采集方案和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算法与验证方法等,为试验场下一步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2)使用9个微卫星标记,利用Nei氏遗传距离对30只湖羊种公羊进行家系鉴定。结果表明,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9个微卫星的单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6072%,当单亲基因型已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单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8808%,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9个微卫星位点的双亲累积排除概率为99.9999%,排除概率能够满足遗传育种中亲子鉴定和系谱分析的要求,根据Nei氏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将30只种公羊划分为6个家系,提供了一种湖羊家系鉴定的方法,对湖羊保种与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试验选用相同日龄、体重接近的7日龄湖羊羔羊104只,以不同的饲养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将羔羊与母羊饲养在同一圈舍中,另设0.5个圈舍作为羔羊采食圈,该圈舍仅羔羊可以通过特殊通道进入采食,羔羊在40日龄断奶;试验组将羔羊与母羊饲养在同一圈中,不再另设羔羊圈舍,但安装一个仅羔羊可以采食的饲喂槽,羔羊在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两组羔羊的体重在7日龄、35日龄、40日龄和60日龄时差异不显着(P>0.05),在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时试验组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体重(P<0.05)。7日龄14日龄试验组羔羊增重高于对照组,35日龄40日龄对照组羔羊增重高于试验组,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21日龄28日龄试验组羔羊增重高于对照组,达到显着水平(P<0.05),但在14日龄21日龄、28日龄35日龄、40日龄60日龄和7日龄60日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羔羊断奶时成活率为92.31%,对照组为88.89%。试验组饲养模式可实现湖羊羔羊35日龄断奶,对促进羔羊早期生长和提高断奶成活率具有积极的意义。(4)反刍专用甜菜碱对寒旱地区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以252只湖羊育肥公羊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草料,试验组精饲料中按2.5 kg/t比例添加反刍专用甜菜碱,记录初始和终末体重,共90天。此外,从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各选取3个体重水平的重复(低L、中M、高H),每30天称重一次。结果表明试验组终末体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料肉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三个体重水平试验组终末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L在0天30天和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L,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低于对照组L,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M在0天30天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M(P<0.01),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M,差异不显着(P>0.05),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M,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H 0天30天和30天60天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H,但差异不显着(P>0.05),60天90天的平均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H,差异不显着(P>0.05)。湖羊育肥期生长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极显着提高平均日增重,同时显着降低料肉比,但对中、低体重水平和0天60天育肥阶段湖羊生长性能的促进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本研究完成了对试验场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的设计,并通过Nei氏遗传距离将种公羊划分为6个家系,为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湖羊羔羊在新的哺乳期饲养模式可以实现35日龄早期断奶。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且在不同体重水平和育肥阶段中效果不同。
胡明月[3](2020)在《绵羊四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亲子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家畜的系谱记录是选种选配以及群体遗传参数评估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我国在绵羊育种场中往往存在系谱记录不全甚至缺失的现象,这对后续的遗传力评估、育种值预测以及选种选配方案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用亲子鉴定技术鉴别个体身份,修正错误系谱信息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微卫星分子标记因具有共显性遗传、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等特点,已经在家畜遗传图谱构建和家系管理等研究中广泛应用。目前绵羊微卫星标记重复单元均为2碱基重复,因PCR扩增易出现影子带而使等位基因的准确读取比较困难,从而往往导致实验结果不稳定。本研究以小尾寒羊和杜泊羊为主要研究对象,拟从已有的绵羊参考基因组序列出发,筛选四碱基重复高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同时探讨所获得的微卫星位点应用于绵羊亲子鉴定的可行性,旨在为下一步绵羊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的鉴定和家系分析等方面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绵羊参考基因组中通过BLAST检索,在26条常染色体上获得138个含有四碱基重复(ATAG或CTAT)n的微卫星序列,并依据重复序列两端侧冀序列特征以及设计引物的基本条件,选取其中的53个位点设计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其中30个位点具有较好的PCR扩增特异性和扩增效率,(ATAG或CTAT)重复次数范围为6-26,扩增长度范围为127-468?bp。(2)利用31只小尾寒羊对30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基因分型结果表明,?30个标记共扩增出25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433,等位基因数均大于5,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66-0.898,观测杂合度(Ho)范围在0.548-0.903,期望杂合度(He)范围在0.631-0.92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762;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30个位点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3)随机挑选11个微卫星位点在21只杜泊羊中进行多态性分析,等位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共扩增出58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73;多态信息含量在0.412-0.81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688,观测杂合度为0.368-0.789,期望杂合度为0.477-0.85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363。(4)在亲子鉴定位点的筛选中,首先从筛选获得的30个多态性位点中选出22个微卫星位点用于亲权排除概率的计算,根据PIC的大小由高到低依次增加位点数进行组合。结果表明,在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未知的情况下,标记位点数为15个时,累积排除概率可达到99.99%,其中单个位点的第一非亲排除率介于0.321-0.663之间。(5)利用22个微卫星标记依据PIC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选取9、12、15、18和21个位点5种组合在系谱清楚的4个绵羊家系中进行亲本鉴定分析。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当标记位点数为9和12时,部分子代候选父本仅能达到低置信度或不能确定亲子关系;当标记位点数为15、18和21个时,各子代候选亲本均达到高置信度,微卫星鉴定的亲本结果与系谱记录完全一致,为下一步绵羊亲子鉴定和分子系谱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张耀月[4](2020)在《21-三体与克氏综合征患者STR分型图谱特征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明确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DS)患者常染色体座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中D21S11和Penta D基因座的不同三等位基因图谱特征,探讨应用GoldenEyeTM 20A试剂盒快速检测DS的可行性。方法:以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的DS患者及亲子鉴定案例中正常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Qiagen blood mini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有核细胞DNA,Golden-EyeTM 20A试剂盒多重荧光复合聚合酶链反应(PCR),3500-DX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GeneMapper ID-X 1.4软件分析数据确定19个常染色体基因的STR分型,并经峰面积、峰高及其比值,分析STR分型图谱特征。结果: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94例DS患者21号常染色体为三条染色单体。与100例正常人STR分型结果中未见三等位基因不同,94例DS患者中,D21S11基因座分别出现三峰型三等位基因45例、双峰型三等位基因38例和单峰型三等位基因11例,仅通过D21S11基因座三等位基因判断DS检出率为47.87%。Penta D基因座分别出现三峰型三等位基因34例、双峰型三等位基因49例和单峰型三等位基因11例,仅通过Penta D基因座三等位基因判断DS检出率为36.17%。联合两个基因座分析,D21S11和Penta D基因座均为三峰型、双峰型和单峰型三等位基因者为33例,D21S11或Penta D其中之一为三峰型或双峰型三等位基因,且另一基因座为双峰型或单峰型三等位基因59例;不符合双基因座双峰型三等位基因者2例,联合两个基因座的DS检出率可达97.87%。结论:联合应用GoldenEyeTM 20A试剂盒中的D21S11和Penta D基因座,DS患者存在6种不同三等位基因表现形式,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对DS快速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应用Golden Eye TM 20A试剂盒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探讨AMEL基因座STR图谱特征在KS特殊疾病人群法医学鉴定和临床快速检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检材来源以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KS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Qiagen blood mini试剂盒提取患者外周静脉血DNA,使用Golden Eye TM 20A试剂盒进行复合聚合酶链反应(PCR),使用3500-DX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Gene Mapper ID-X 1.4软件分析KS患者STR分型图谱,确定AMEL基因座图谱特征。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正常男性为46,XY,而32例KS患者中,31例为纯合型47,XXY,1例突变型47,XXY,15cenh+。19个常染色体STR分型图谱未见明显异常,28例KS患者性染色体上的AMEL基因座X/Y的峰高、峰面积比值>1.65,判断为性染色体AMEL的X等位基因比例增高,即X染色体数目的增加;4例KS患者AMEL基因座X/Y的峰高比值介于0.82至1.64之间,其中1例X/Y的峰面积>1.65。依据X/Y峰面积比值或联合X/Y峰高比值判断,使用Golden Eye TM 20A试剂盒检测KS的检出率分别为93.55%和90.32%,KS患者的X/Y峰面积比值和峰高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男性。结论:通过分析Golden Eye TM 20A试剂盒中性染色体AMEL基因座X、Y峰高、峰面积的图谱特征可较好的发现KS患者特殊人群的DNA遗传特征,KS检出率可达90%以上,STR分型技术在KS临床快速检测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高红艳[5](2020)在《贵州北部四个民族19个X-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关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调查贵州北部地区仡佬族、土家族、汉族和苗族四个民族群体19个X-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为相应群体法医学和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2)评估19个X-STR组成的复合检测体系在贵州北部地区仡佬族、土家族、汉族和苗族四个民族群体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3)从19个X-STR遗传标记的角度,探索贵州北部四个民族群体与中国不同地区、民族、语系群体间的遗传关系,为中国人群起源、迁徙过程中基因交流、融合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集贵州北部地区仡佬族、土家族、汉族和苗族四个民族群体健康无关个体血液样本,共计1494份。(2)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使用AGCU X19复合扩增试剂盒扩增19个X-STR基因座(DXS8378,DXS7423,DXS10148,DXS10159,DXS10134,DXS7424,DXS10164,DXS10162,DXS7132,DXS10079,DXS6789,DXS101,DXS10103,DXS10101,HPRTB,DXS6809,DXS10075,DXS10074,DXS10135);采用自动化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型。(3)计算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Hardy-Weinberg平衡、连锁不平衡、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个人识别率和平均父权排除概率等法医学参数;将19个X-STR基因座按照7个连锁群计算单倍型频率、单倍型法医学参数,以及累计的个人识别率和累计的平均父权排除概率。(4)基于19个X-STR等位基因频率,采用综合的群体遗传分析方法,对贵州北部仡佬族、土家族、汉族和苗族四个民族及25个其他地区民族群体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合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等特征,探讨群体起源、迁徙、融合的演化历史。结果:(1)贵州北部地区仡佬族、土家族、汉族和苗族四个群体19个X-STR基因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男性个人识别率分布在0.54340.9166、0.52060.9183、0.48320.9171、0.52130.9206之间;女性个人识别率分布在0.70300.9871、0.68970.9875、0.65720.9872、0.67780.9882之间。二联体平均父权排除概率分别为0.86750.9860、0.87830.9863、0.82900.9756、0.85950.9810;三联体平均父权排除概率(Desmarais版)分别为0.92640.9964、0.93270.9931、0.90200.9876、0.92150.9904。(2)19个X-STR基因座作为7个连锁群进行计算,四个民族群体的单倍型频率分布在0.00400.1331、0.00400.1338、0.00400.1765、0.00400.1391之间;单倍型多样性在0.92640.9929、0.93270.9931、0.90200.9876、0.92150.9904之间;男性个人识别率分布在0.93060.9930、0.93620.9931、0.90870.9877、0.92620.9904之间;女性个人识别率分布在0.99100.9999、0.99250.9999、0.98500.9997、0.98990.9998。7个连锁群联合应用时,四个民族群体男性累计的个人识别率分别为1-2.9051×10-12、1-3.2856×10-12、1-1.8676×10-11、1-6.8879×10-12,女性累计的个人识别率分别为1-8.2079×10-22、1-9.8315×10-22、1-3.2112×10-20、1-4.6216×10-21;累计的二联体平均父权排除概率分别为1-3.1736×10-10、1-3.5442×10-10、1-2.3368×10-9、1-7.4986×10-10;累计三联体平均父权排除概率均大于1-2.5766×10-9。(3)群体分析综合结果显示,本研究的四个民族群体紧密聚集在一起,群体遗传距离最近,与汉语族以及壮-侗语族的不同聚类群体重叠分布,与藏族群体显着分离,遗传距离最远。结论:(1)19个X-STR基因座在贵州北部仡佬族、土家族、汉族和苗族四个群体中多数为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获得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在法医学及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2)19个X-STR基因座所在的7个连锁群均为高度多态性的遗传标记,联合应用时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和法医学系统效能,可满足X染色体遗传标记相关的一些特殊案件和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的需求。(3)29个中国群体遗传关系分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民族-语系以及地理聚类的特征。本研究四个民族群体均表现为典型的地理聚集特征,可能与其历史上长时期混居所致的基因融合有关。除藏族外,其他不同群体聚类关系既具有在语系-民族起源上内在联系的独特性,又呈现出随地域分布和人口迁移产生的多群体间相互影响广泛关联的特征。
张晓岩[6](2020)在《婚生子女否认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婚姻家庭、继承纠纷问题的出现,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有关婚生子女否认案件也随之而来,数量不断上升,尽管目前法律上针对婚生子女否认进行了简单规范,但却并未将其作为一项体系性制度单独存在,有的将婚生子女否认归入到离婚案件中,有的将其归入到抚养案件中,缺乏明确具体的婚生子女否认标准及程序架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及相关着作对婚生子女否认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规定,但也只是一部分规定。完善婚生子女否认制度,既有利于婚姻和家庭和谐,又有利于保护家庭关系中主体的合法权益,尽早将其规定在法律中是重中之重。对比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对婚生子女否认问题都作了比较详细的法律规定,我国的婚生子女否认制度与国外相比并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这方面的法律。实践中涉及到的案件数量更多,范围更广,法院在处理婚生子女否认案件时缺少具体的判定标准,导致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发生,由此引发的家庭纠纷问题引起社会反响强烈,因此本文会结合国外相关法律体系,通过结合现有的案例,深入分析当事人在不同情况下所提出的诉求和倾向,找到双方当事人案件的争议焦点,并以争议焦点入手,分析我国目前婚生子女否认存在的弊端,提出符合我国情况的法律规范体系。在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从完善制度要求与满足现实需要两方面出发,首先对婚生子女否认的性质、构成要件做一个具体的规定,并结合现实案例中涉及到的返还抚养费、精神损害等相关诉讼请求的提出,通过利益衡量进一步明确婚生子女否认的请求权基础,从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两个方面着手,进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并通过以上要求提出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婚生子女否认制度,规范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主体范围、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举证要求增设婚生子女否认诉讼专门解决这类问题、婚生子女否认在符合什么情况下才会消灭,从而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婚生子女否认制度。婚生子女否认案件多以婚姻家庭纠纷为主,做好情与法关系的平衡,为当事人提供更快捷、合理、公正的司法救济手段,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完善婚生子女否认制度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阿丽耶·库热什[7](2020)在《20个微单倍型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拟筛选高多态性的包含三等位SNP的微单倍型标记,并评估这些位点在个人识别,亲子鉴定,祖先推断等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前期高通量测序结果和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筛选出包含三等位基因SNP的微单倍型和其他高多态性的微单倍型。计算微单倍型标记的各项法医学参数并根据不同的法医学目的探索其应用价值。依据每个基因座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在Miseq PE300平台上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Modified-powerstates进行法医遗传学参数计算,Familias 3软件用于模拟亲子对检测,STRUCTURE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用以评估微单倍型基因座在祖先推断上的应用。结果:最终共获得69个样本20个微单倍型基因座的测序结果,根据筛选标准,其中用于个人识别的14个基因座的累积个人识别概率CPD为0.999999999999748,理论上检测到DNA混合斑的概率为0.999878。平均Ae值为3.75。13个应用于亲缘鉴定的微单倍型基因座累积的累积排除概率CPEduo和CPEtrio分别为0.9931和0.9999。微单基因座体系在不同地区群体人群中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分化。经STRUCTURE分析,在K=4时能区分东亚,南亚,非洲和欧洲的地区的群体。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微单倍型遗传标记,在个人识别,祖先推断和亲子鉴定中都表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并且这些标记能扩充现有的微单倍型遗传标记数据库。
谢苏,沈永巧,陈焱森,黄涛[8](2019)在《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猪亲子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3个品种的48头系谱清楚的猪为样本,使用PAGE法从55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多态性丰富且便于进行多重PCR扩增的位点,对试验样本逐一进行基因分型,并据此进行亲权确认,建立一种高效的亲子鉴定方法。结果显示,试验选取的14个微卫星位点在48个样本中进行排父率分析,在双亲未知、只知单亲和双亲已知的情况下计算的累积排父率分别为0.978 5,0.998 4,0.999 99;利用建立的亲子鉴定体系对样本中8个家系进行检测,结果累积排父率均大于99.99%。结果表明,试验构建的微卫星标记体系,为亲本信息不明的个体进行亲子关系的验证,纠正潜在的错误系谱,建立完整、准确的系谱体系,保证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保障猪育种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莫丹[9](2019)在《亲子鉴定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文中提出亲子鉴定因判断血缘关系而广为人知,然而亲子鉴定结果往往涉及未成年人的身份确认、财产继承、抚养关系认定等,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人格权,财产利益及物质生活条件、身份关系利益。现我国对亲子鉴定的规制主要涉及相关鉴定技术,目的在于保证鉴定程序的公正和鉴定结果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近年来,许多父母为解决生育问题而采用人工辅助技术生育,而由此出生的部分未成年人面临着生物学关系与社会学关系分离的问题。通过常规的亲子鉴定程序无法确认未成年人与“父母”之间血缘关系,反而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份权、财产权及亲权等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对1千余件亲子鉴定案件所涉及的未成年人案件数量以及未成年人案件否定量的统计,从而发现,在亲子鉴定中未成年人的利益保护亟不可待。而现有的有关亲子鉴定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均未重视亲子鉴定领域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尤其对于采用人工辅助技术出生的子女而言,其权利保护仍然是法律空白。为构建以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优先的亲子鉴定体系,本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有关法律规定和措施予以比较分析发现,与我国现实情况不同的是,“子女最佳利益原则”是大部分国家针对亲子关系纠纷和亲子鉴定时所通用的原则,强调法院在审理有关案件时,应当主动考虑子女的意愿、现有的家庭情况和子女与现有家庭的情感深度,是否对子女的成长不利等因素。综合衡量这些因素后,法院有权决定对亲子鉴定结果予以适用。然而我国法院在审理与亲子鉴定的有关纠纷时,法院对子女利益衡量的深度和权利的保护远不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国家。因而,有必要将“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引入我国,并且将其具体运用到司法鉴定程序之中。确立以当事人申请为主,法院依职权启动为辅的原则性规定,提出鉴定申请的当事人限制于被鉴定人的直系亲属之内,且须向法院提交必要的证据或者材料。法院对必要的证据或者材料进行审查后,还需尊重达到一定年龄的未成年人的意愿,考虑未成年人现有的家庭情感关系,综合衡量后决定是否启动亲子鉴定程序。对于鉴定意见证据的适用,法院应以谨慎的态度和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优先的理念决定。若未成年人不愿知悉其父母,而现有父母愿意继续抚养该未成年人的,或者鉴定意见的适用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利,法院可选择不适用该鉴定意见证据。法院在适用个人委托的鉴定意见时,其证明力应该分情况进行讨论,不能一味认可或者否定。针对实践中的送检样本、不提供身份信息等“秘密鉴定”现象,有必要加强管控。这就需要完善个人委托程序。基于行政机关的要求而需要鉴定的,行政机关应向当事人出具说明书,以证明鉴定之目的。因个人需要而做鉴定的,尽可能由双方当事人向鉴定中心提出申请,现场采样,因特殊原因而送检样本的,需注明检材来源并且由鉴定机构对检材来源进行核查,否则鉴定意见无效。采用人工辅助技术出生的未成年人,在亲子鉴定领域需设置特别规则以加强对这类特殊未成年人的保护。原则上申请鉴定的主体不包含同意人工受孕的父母及家庭成员、精子与卵子提供者及其家庭成员,以及代孕母亲,基于特殊原因为例外。在鉴定程序中,一方提出相关异议并且提交相关材料的,应终止鉴定程序。
尚嵩洋[10](2019)在《MC1R和ASIP基因在马毛色中的协同作用研究及马微卫星13重PCR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马产业发展迅速,许多具有优质血统的纯种马匹被进口至国内用于参加各项赛事和繁育优秀的后代,纯正的血统和不同的毛色直接影响着马匹的价值。以往研究表明,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和agouti signaling protein(ASIP)是调控哺乳动物毛色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基因。在对马毛色的研究中,已发现MC1R基因C901T位置的突变可导致栗色毛色的产生,而ASIP基因第二外显子中11 bp的缺失能导致黑色毛色的产生。然而,这两个基因在深浅不同的马毛色中发挥了怎样的精细和协调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共采集15个品种的709匹毛色由深到浅(黑色、褐骝色、深骝色、骝色、栗色、青色、白色)的马匹毛发样本,检测了所有马匹在MC1R和ASIP基因上特定功能位点的基因分型,通过统计和分析各种基因型组合和分布规律,发现了这两个基因在马毛色深浅变化中可能的重要协同作用关系。为证明新生马驹的血统,各国马业协会通过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为马驹做血统鉴定,并进行登记、颁发护照和建立繁育记录。国际动物遗传学会推荐了17个用于马匹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微卫星位点,分为12个核心位点(AHT4,AHT5,ASB2,ASB17,ASB23,HMS2,HMS3,HMS6,HMS7,HTG4,HTG10和VHL20)和5个非核心位点(CA425,HMS1,HTG6,HTG7和LEX3)。以往报道的检测方法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未包含全部核心位点、PCR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引物特异性低导致部分位点检测结果不准确。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两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并通过一系列后续试验检验了两个体系的灵敏度、物种特异性、可重复性、可靠性,对各项关键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是:(1)研究发现MC1R和ASIP基因的不同分型与马匹的毛色深浅具有显着的关联性。MC1R基因的EEEE分型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随着马匹毛色由深至浅而逐渐降低:黑色(64.5%),褐骝色(67.5%),深骝色(47.0%),骝色(16.5%),栗色(0.0%);而ASIP基因的AAAA分型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则随着马匹毛色由深至浅而逐渐升高:黑色(0.0%),褐骝色(22.9%),深骝色(69.2%),骝色(83.0%)。联合分析两个基因的分型时(MC1R-ASIP),由深色的黑色毛色到浅色的栗色的马中的优势基因型也随之发生改变:黑色(EEEE-AaAa,64.5%),褐骝色(EEEE-AAAa,47%),深骝色(EEEE-AAAA,36.2%和EEEe-AAAA,33%),骝色(EEEe-AAAA,69.6%),栗色(EeEe-AAAA,62.6%)。以上结果表明MC1R和ASIP基因通过不同的分型组合,共同的影响了马匹毛色的深浅变化。(2)通过微卫星引物重设计和多重PCR体系构建与优化试验,构建了一组用于马的微卫星13重PCR体系,解决了以往文献中报道的部分位点引物特异性差和扩增效率低的问题,仅通过一次PCR反应即可检测12个核心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同时也具备性别检测能力。优化后的13重PCR体系体积为10 ul,PCR反应程序时间为55分钟,最低模板加入量为1 ng。本体系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物种特异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二联体和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duo和CPEtrio)分别为0.994659935和0.999854032。这一检测体系可用于马匹的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也适用于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马匹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3)通过试验构建了一组马微卫星五重PCR体系,用于检测5个非核心位点的分型结果。这一体系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物种特异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优化后的五重PCR体系反应体积为:10 ul;PCR程序时间为55分钟;最低DNA加入量为0.5 ng。二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duo)和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CPEtrio)的数值分别为0.778582831和0.935585818。综上所述,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马毛色调控的分子机制,为下游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重新设计多重微卫星PCR体系,对现有亲子鉴定技术进行了革新,以期对马产业的发展起到技术支持和推动的作用。
二、三种亲子鉴定检测方法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种亲子鉴定检测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长颚斗蟋翅二型雄虫精子竞争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精子竞争的研究进展 |
1.1.1 衡量精子竞争的参数及精子竞争的模式 |
1.1.2 精子竞争的影响因素 |
1.1.3 精子竞争的机制 |
1.2 亲子鉴定技术简介 |
1.2.1 亲子鉴定的定义 |
1.2.2 亲子鉴定的理论依据 |
1.2.3 亲子鉴定的方法 |
1.3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亲子鉴定领域的研究 |
1.3.1 微卫星标记的概述及特性 |
1.3.2 微卫星的变异机理及类型 |
1.3.3 微卫星引物的开发 |
1.3.4 微卫星标记鉴定亲缘关系的原理 |
1.3.5 微卫星标记在亲子鉴定领域的应用 |
1.4 昆虫翅型分化及长颚斗蟋简介 |
1.5 长颚斗蟋简介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2 长颚斗蟋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
2.1.2 药品试剂 |
2.1.3 实验工具及仪器 |
2.1.4 长鄂斗蟋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2.1.5 文库构建 |
2.1.6 上机测序 |
2.1.7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RNA质量检测结果 |
2.2.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2.2.3 拼接转录组长度分布 |
2.2.4 测序数据与组装结果比对 |
2.2.5 长颚斗蟋微卫星分布特征 |
2.3 小结 |
3 长颚斗蟋微卫星引物的筛选与跨物种检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虫源与饲养方法 |
3.1.2 药品试剂 |
3.1.3 实验工具及仪器 |
3.1.4 长颚斗蟋微卫星引物的设计 |
3.1.5 长颚斗蟋微卫星引物的初步筛选 |
3.1.6 长颚斗蟋多态性微卫星引物的二次筛选与位点数据分析 |
3.1.7 长颚斗蟋微卫星引物的跨物种检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长颚斗蟋微卫星引物的初步筛选结果 |
3.2.2 长颚斗蟋微卫星引物的二次筛选结果及位点分析 |
3.2.3 长颚斗蟋微卫星引物适跨物种检测结果 |
3.4 小结 |
4 长颚斗蟋的翅二型雄虫的精子竞争能力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虫源与饲养方法 |
4.1.2 药品试剂 |
4.1.3 实验工具及仪器 |
4.1.4 精子竞争试验 |
4.1.5 DNA的提取与父权鉴定 |
4.1.6 长翅型与短翅型雄虫精子活性检测 |
4.1.7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10个位点在所测的长颚斗蟋亲本子代中的遗传学结果 |
4.2.2 不同翅型长颚斗蟋在精子竞争过程的产卵量和孵化率 |
4.2.3 不同翅型长颚斗蟋的精子竞争结果 |
4.2.4 不同翅型长颚斗蟋在精子竞争过程中的精包附着时间 |
4.2.5 不同翅型的长颚斗蟋雄虫的精子数量与存活率 |
4.3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后续的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2)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湖羊生产及育种现状 |
1.2 肉羊育种主要技术介绍 |
1.2.1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
1.2.2 标记辅助选择 |
1.2.3 基因组选择 |
1.3 肉羊基因组选择育种进展 |
1.3.1 GS在羊育种中的应用 |
1.3.2 GS育种的优势与缺陷 |
1.3.3 GS在我国肉羊育种中的展望 |
1.4 协同育种技术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湖羊基因组选择育种设计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场育种现状 |
2.2.2 育种目标 |
2.2.3 GS常见算法 |
2.2.4 GEBV准确性 |
2.2.5 表型测定 |
2.2.6 血样样品采集 |
2.3 结果 |
2.3.1 参考群的构建与更新方案 |
2.3.2 候选群的测定与选留方案 |
2.3.3 样品采集与基因分型方案 |
2.3.4 GEBV的计算与验证方案 |
2.4 讨论 |
2.4.1 试验场湖羊GS策略探讨 |
2.4.2 低成本基因组选择策略探讨 |
第三章 微卫星鉴定湖羊家系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 |
3.3.1 DNA质检结果 |
3.3.2 荧光PCR结果 |
3.3.3 微卫星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及排除概率 |
3.3.4 家系划分鉴定结果 |
3.4 讨论 |
3.4.1 微卫星在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 |
3.4.2 基于微卫星鉴定湖羊家系 |
第四章 寒旱地区湖羊35日龄早期断奶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4.2.2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数据质控 |
4.3.2 各阶段羔羊体重对比 |
4.3.3 各阶段羔羊增重对比 |
4.3.4 羔羊断奶时成活率对比 |
4.4 讨论 |
4.4.1 常见羔羊早期断奶方法 |
4.4.2 饲养密度对畜禽成长发育的影响 |
4.4.3 哺乳期羔羊行为学分析 |
第五章 反刍专用甜菜碱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5.2.2 试验材料 |
5.2.3 试验设计 |
5.2.4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甜菜碱对育肥羊全群生长性能的影响 |
5.3.2 不同育肥阶段和体重等级下甜菜碱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绵羊四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亲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遗传标记的选择 |
1.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1.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1.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1.4 SNP标记技术 |
1.5 微卫星标记 |
2 微卫星标记研究进展 |
2.1 微卫星标记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及结构 |
2.2 微卫星产生的机制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
2.4 微卫星检测方法 |
2.5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方法 |
3 亲子鉴定 |
3.1 亲子鉴定的定义 |
3.2 微卫星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绵羊(ATAG)_n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鉴定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所用试剂盒及试剂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1.1.4 试剂的配制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样品采集 |
1.2.2 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1.2.3 (ATAG)_n重复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
1.2.4 引物设计 |
1.2.5 PCR引物的扩增效率及特异性鉴定 |
1.2.6 微卫星标记的在小尾寒羊中的多态性分析 |
1.2.7 微卫星标记的在杜泊羊中的多态性分析 |
1.3 结果 |
1.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1.3.2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与引物设计 |
1.3.3 PCR扩增的特异性鉴定 |
1.3.4 微卫星位点在小尾寒羊中的多态性分析 |
1.3.5 微卫星位点在杜泊羊中的多态性分析 |
1.4 讨论 |
1.4.1 微卫星PCR扩增影子带 |
1.4.2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
1.4.3 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 |
1.4.4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参数 |
1.4.5 微卫星分子标记与亲子鉴定 |
1.5 小结 |
第二章 绵羊(ATAG)_n微卫星标记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样本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品采集 |
2.2.2 DNA提取与检测 |
2.2.3 亲权排除概率的计算 |
2.2.4 亲子鉴定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亲权排除概率 |
2.3.2 亲子鉴定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导师简介 |
致谢 |
(4)21-三体与克氏综合征患者STR分型图谱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21-三体综合征患者STR分型图谱特征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克氏综合征患者STR分型图谱特征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贵州北部四个民族19个X-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表 |
(6)婚生子女否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婚生子女否认的概述 |
一、婚生子女否认的涵义 |
(一) 概念 |
(二) 性质 |
二、婚生子女否认的构成要件 |
(一) 权利主体必须适格 |
(二) 须推定婚生子女 |
(三) 须有婚生子女客观事实的否认 |
第二章 婚生子女否认的请求权基础 |
一、内部关系请求权 |
(一)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 |
(二) 生育权 |
(三) 配偶权 |
(四) 精神损害赔偿 |
二、外部法律关系 |
(一)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
(二) 不当得利请求权 |
第三章 我国婚生子女否认的立法思考 |
一、亲子鉴定问题 |
(一) 亲子鉴定的现状 |
(二) 亲子鉴定的完善 |
二、婚生子女否认程序 |
(一) 举证责任分配 |
(二) 增设亲子关系之诉 |
三、明确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消灭原因 |
(一) 法定期间届满 |
(二) 子女死亡 |
四、婚生子女否认的原则 |
(一) 子女最佳利益保护 |
(二) 做好情与法的平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后记 |
(7)20个微单倍型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2.1 微单倍型遗传标记的筛选 |
2.2 微单倍型遗传标记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2.3 微单倍型遗传标记的NGS检测 |
2.4 微单倍型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 |
3.统计方法 |
3.1 微单倍型的法医遗传学参数分析 |
3.2 微单倍型的测序质量分析 |
结果 |
1.微单倍型基因座的筛选结果 |
1.1 SNP的 Hiseq测序筛选结果 |
1.2 候选微单倍型基因座的基本信息 |
1.3 候选微单倍型基因座的法医群体遗传多态性 |
2.微单倍型基因座的NGS检测 |
2.1 扩增引物 |
2.2 测序质量 |
2.3 测序结果 |
3.微单倍型基因座法医群体遗传学参数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猪亲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2 微卫星位点引物筛选 |
1.3 PCR扩增 |
1.4 微卫星检测方法 |
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微卫星引物挑选结果 |
2.2 微卫星基因分型 |
2.3 基因型频率分析 |
2.4 微卫星标记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2.5 非父排除率分析 |
2.6 利用建立的亲子鉴定体系检测结果 |
3 讨论 |
3.1 遗传杂合度分析 |
3.2 微卫星基因座的选择对亲子鉴定试验的影响 |
3.3 利用微卫星标记的非父排除率比较分析 |
(9)亲子鉴定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亲子鉴定中未成年案件现状分析 |
(一)亲子鉴定概述 |
(二)案例统计分析 |
二、亲子鉴定中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必要性分析 |
(一)理论上的利益冲突 |
(二)立法保护不足 |
(三)个人委托程序不规范 |
(四)执业活动不规范 |
三、国外经验的对比分析 |
(一)德国 |
(二)日本 |
(三)法国 |
(四)美国 |
(五)英国 |
四、构建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的亲子鉴定体系 |
(一)在亲子鉴定中确立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原则 |
(二)构建以保护未成年人为核心的鉴定程序 |
(三)亲子鉴定意见证据的适用 |
(四)对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子女的特殊保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MC1R和ASIP基因在马毛色中的协同作用研究及马微卫星13重PCR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毛色基因MC1R与 ASIP及其在马属动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1.1.1 MC1R与 ASIP基因研究进展 |
1.1.2 马属动物毛色研究进展 |
1.2 微卫星标记研究进展 |
1.2.1 微卫星标记概述 |
1.2.2 微卫星多重PCR体系研究进展 |
1.2.3 微卫星多重PCR技术的其他应用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MC1R和 ASIP基因在马匹毛色中的协同作用研究 |
1.3.2 马微卫星DNA检测多重PCR体系的构建 |
第二章 MC1R与ASIP基因在马匹毛色中的协同作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毛发样本基因组DNA提取 |
2.2.2 PCR产物测序 |
2.2.3 MC1R基因分型与毛色关联分析 |
2.2.4 ASIP基因分型与毛色关联分析 |
2.2.5 MC1R-ASIP基因分型组合与毛色关联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2.3.1 讨论 |
2.3.2 小结 |
第三章 马微卫星DNA检测13重PCR体系的构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样本基因组DNA提取 |
3.2.2 多重PCR微卫星引物设计 |
3.2.3 多重PCR体系构建与优化 |
3.2.4 标准样品微卫星序列克隆测序 |
3.2.5 灵敏度试验 |
3.2.6 物种特异性试验 |
3.2.7 法医类样品试验 |
3.2.8 可重复性试验 |
3.2.9 Allele ladder |
3.2.10 Stutter分析 |
3.2.11 数据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3.3.1 讨论 |
3.3.2 小结 |
第四章 马微卫星DNA检测五重PCR体系的构建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样品基因组DNA提取 |
4.2.2 多重PCR微卫星引物设计 |
4.2.3 多重PCR体系构建与优化 |
4.2.4 标准样品微卫星序列克隆测序 |
4.2.5 灵敏度试验 |
4.2.6 物种特异性试验 |
4.2.7 法医类样品试验 |
4.2.8 可重复性试验 |
4.2.9 Allele ladder |
4.2.10 Stutter分析 |
4.2.11 数据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4.3.1 讨论 |
4.3.2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四、三种亲子鉴定检测方法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长颚斗蟋翅二型雄虫精子竞争能力的研究[D]. 周泽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湖羊养殖技术优化与应用[D]. 赵志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绵羊四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亲子鉴定[D]. 胡明月. 吉林大学, 2020(08)
- [4]21-三体与克氏综合征患者STR分型图谱特征的研究[D]. 张耀月.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5]贵州北部四个民族19个X-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关系分析[D]. 高红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6]婚生子女否认问题研究[D]. 张晓岩.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20个微单倍型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研究[D]. 阿丽耶·库热什.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猪亲子鉴定[J]. 谢苏,沈永巧,陈焱森,黄涛. 中国兽医学报, 2019(08)
- [9]亲子鉴定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D]. 莫丹.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10]MC1R和ASIP基因在马毛色中的协同作用研究及马微卫星13重PCR体系的构建[D]. 尚嵩洋.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