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ARS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与护理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肖圆圆[1](2021)在《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以家庭为中心(Family-centered Care,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术后转归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旨在为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患儿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基于文献分析法,整合国内外过渡病房及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方案,从护理管理层面分析,结合病房环境、患儿家属意愿制定出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初步方案。然后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确定最终的方案。2.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9月30日某三甲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10例肠造口新生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然后以4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55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对照组,7月1日-9月30日入院的55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干预组,实验过程中两组各有2例退出研究。干预组实施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即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家庭式过渡病房支持主要照顾者参与患儿护理,进行技能培训,出院后利用微信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对照组实施住院常规护理,出院后利用电话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焦虑状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以及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造口病因、造口方式、造口部位、医疗费用来源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与患儿关系等信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干预组入过渡病房前一天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07.58±10.14分)与出院前一天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34.21±9.32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三个月复诊时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58.28±6.26分)高于对照组(139.53±1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较出院前一天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患儿三个月后复诊时主要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较出院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时和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干预组患儿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09%)显着低于对照组患儿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组患儿再入院率(7.55%)较对照组(24.5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儿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分较出院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时和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陪护病房对肠造口新生儿实施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能降低患儿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因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率,提高肠造口新生儿的主要照顾者居家照护能力,减轻主要照顾者焦虑情绪。同时增进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沟通,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提高患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袁美玲[2](2020)在《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构建》文中提出目的以能力结局—行为评估(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COPA)模型为指导,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相互衔接的培养思路融入到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旨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体现ICU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方法1.文献回顾: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医学高校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国家相关文件政策,了解新入职护士培训及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现状,根据文献回顾结果拟定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2.半结构访谈:课题组对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ICU专科护理相关领域的6位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结束后修订函询问卷,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3.德尔菲专家函询:从全国选取30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请专家按Likert5级评分法对各条目进行重要性评分。指标删除标准为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3.5、变异系数>0.25,结合课题组讨论意见进行修改或删除。4.统计学方法:函询专家一般资料用率、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研究可靠性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协调系数表示;条目重要程度用均数±标准差、权重值表示。结果1.文献回顾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68篇文献,依据相关程度将文献分为两组:一组是非直接相关文献(78篇),这组文献主要包括培养现状、对策及发展建议,旨在了解目前MNS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本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MNS培养方案奠定基础。另一组是直接相关文献(190篇),主要围绕MNS培养内容探索,包括培养模式、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及与新入职护士培训并轨等内容。2.半结构访谈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包括MNS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有效衔接可行性及衔接后ICU方向MNS培养策略两大主题。3.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来自12个省份的25位专家完成了两轮专家函询。专家年龄为(49.56±7.56)岁,参加工作年限为(28.32±8.93)年。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89.29%,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两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17(P<0.001)和0.206(P<0.001)。4.指标修改结果:第一轮专家函询指标共174项,共有12名专家提出35条修改建议。按照本研究的指标纳入排除标准,本轮共增加指标29项,删除指标4项,修改指标12项;第二轮专家函询指标共199项,共有3名专家提出5条修改建议。修改指标4项,增加指标1项。最终形成包含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体时间安排、临床实践内容、过程考核及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6部分在内的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结论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家积极性及权威程度较高,构建的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科学性,可为我国新入职护士培训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
王巧[3](2019)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现况及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目前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现况并针对质量缺陷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护理文件质量管理的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类型,结合质量缺陷类型运用小组讨论法制定调查工具,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月~3月运行的护理记录,调查其存在的质量缺陷并对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2.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2名ICU的护理管理者及现况调查中发生质量缺陷频次较高的12名ICU护士,针对质量缺陷的发生情况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深入访谈收集资料,运用Colaizzi法分析资料并形成导致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通过对677份ICU护理记录的调查结果显示,质量缺陷的发生频次为2042次,发生频次为2次的ICU护理记录单最多,为147份(21.71%);ICU护理记录的每个构成模块均有质量缺陷的发生,其中时间点项目模块的缺陷发生频次最高,为1197次(58.62%);质量缺陷涵盖了专家咨询法所确定的所有缺陷类型,包括:漏项、患者病情等方面记录不全、项目记录不完整、项目或记录等方面描述不准确、护理记录前后不一致、记录格式不正确、未使用医学术语、与医疗病历不一致、记录频次不符合要求、机械复制粘贴、标点、字符或符号有错误、未按实际时间记录、与实际不符,其中,项目记录不完整的发生频次最高,为 638 个(31.24%)。2.通过现况调查的量性研究的结果显示:护士的层级、职称、学历越高,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的发生频次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末及节假日、夜班等时间段,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的发生频次较工作日、白班等时间段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病情等方面记录不全、项目或记录等方面描述不准确、未使用医学术语这三类与疾病种类相关的缺陷类型的发生频次在ICU主要收治病种的护理记录中的发生频次较其它非主要病种要低,在低层级护士中发生的频次较高层级护士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的结果显示:人员方面的差异与不足、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环境设施方面的复杂性三个层面会影响ICU护理记录的质量。其中,人员因素主要涉及护士、医生、患者三个方面,主要包括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护士的工作能力、护士的年资及临床经验、护士的精力、护士的个体因素、医生医嘱的开立、医生对护理记录的态度、患者病情、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管理因素主要涉及科室护理管理和医院护理管理两个层面,主要包括护理记录标准的制定及培训、护理记录质控的方法与力度、护理记录与护士评价奖惩的相关性、护士的配置、医辅人员的配置;环境设施因素主要涉及ICU的工作环境及设备系统方面,主要包括ICU的工作强度及负荷、媒体舆论导向、护理信息设备及系统。同时,导致不同的质量缺陷类型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会有所差异。其中,“项目记录不完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科室护理管理层面的标准的制定和培训;“漏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ICU工作负荷大不能随时记录、护士精力不足、患者依从性差及信息系统的不完善,等。研究结论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发生频次较高,质量缺陷类型和覆盖面广泛,质量现况形式严峻,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 ICU的护理质量,更存在法律纠纷方面的隐患,应该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关注。ICU护理记录质量现况的影响因素也很复杂,涉及人员、管理、环境设施三个层面;不同的质量缺陷类型其影响因素虽是多方面的,但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作为护理管理者,在进行护理文件质量管理时,既要动员ICU护理记录的书写主体护士,也要协调ICU护理记录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医生、患者、管理者及信息技术人员。通过ICU护理记录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在人员、管理及环境设施层面,尤其是在主要影响因素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其质量缺陷类型的发生,从而提高ICU护理记录的质量。
全国华[4](2019)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了解国内外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实践现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和生命质量,为护理管理者横向或纵向比较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工作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借助文献分析法和Delplli研究方法,结合小组讨论法确定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对19名专家完成2轮有效函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确定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确定了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为结构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2个。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79.20%、100.00%,调查结果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83、0.37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要素质量(0.5602)、环节质量(0.2559)、终末质量(0.1839),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值为0.74,克隆巴赫信度系数α 0.878。研究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符合科学性、可造性、系统性的原则,具有专科特色明显、层次清晰、可操作性强、权重合理等特点,可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对今后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数据可提供参考资料。
吴静[5](2019)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对三甲医院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多中心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较大样本的调查,了解目前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儿科ICU护理组织的结构、过程、结果特征以及护理工作环境现状。方法第一部分:翻译、改编原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调查问卷,通过专家小组会议修订问卷,并进行内容效度评价,最终形成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系列调查问卷。第二部分:运用形成的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系列调查问卷,综合采用方便抽样、整群抽样,对国内16省市2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1个儿科ICU及1414名儿科ICU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SPSS20.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翻译并改编的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系列调查问卷内容效度为0.96。2.护理组织结构特征:(1)受调查的26所医院包括15所儿童专科医院、5所妇产儿专科医院、6所综合性医院,51个儿科ICU包括26个PICU、16个小儿CICU、9个小儿SICU,开放床位总数达1219张,注册护士总人数达1910名。华北、华东和华南共80%的医院设有小儿CICU,53.3%的医院设有小儿SICU,西北、西南和东北共36.4%的医院设有小儿CICU,9.1%的医院设有小儿SICU。49%的儿科ICU开展ECMO技术,56.9%开展CRRT技术。(2)96.1%实行护士能级管理制度,54.9%采用8小时护士排班制度,31.4%的儿科ICU要求聘入ICU的新进护士具备本科学历。(3)儿科ICU床护比平均为1:1.61,护患比平均为1:2.88。儿科ICU护士职称以护师为主,占48.4%;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0.7%;ICU工作年限以3-5年为主,占30.5%;不同地区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构成不同(P<0.01)。(4)21.5%的儿科ICU护士通过国际PALS培训认证,5.5%的儿科ICU护士通过国际ACLS培训认证。19.6%的护士通过了省市级ICU专科培训,8.8%通过了省市级儿科护理专科培训,12.7%通过了省市级高级生命支持培训。(5)62.7%的儿科ICU设置了临床护理专家岗位,33.3%的儿科ICU配备营养师,11.8%配备呼吸治疗师。3.护理组织过程特征:62.7%运用电子化的护理记录单,45.1%的儿科ICU应用标准化沟通模式,49%应用了流程化的清单管理。4.护理组织结果特征:(1)患者结果:儿科ICU患者病死率平均为1.88%,ICU住院天数平均7天。(2)护士工作满意度各条目得分(3.29±0.49)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医院所在地、月收入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环境正向预测护士工作满意度(R2=0.731,P<0.01)。5.护理工作环境: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得分(93.14±15.23)分,各维度条目平均得分最高是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3.12±0.45)分,最低的是充足的人力物力(2.83±0.64)分。结论1.翻译并改编成的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系列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2.护理组织结构特征:(1)三甲医院儿科ICU建设已日趋完善,但国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小儿外科ICU配置不完善。(2)儿科ICU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床护比和护患比配置不足,年轻护士居多,护士的学历构成和工作年限构成尚能满足ICU需求。(3)儿科ICU护士还需加强儿科和ICU专科培训认证。(4)儿科ICU的护理岗位及其他医疗支持岗位设置逐渐丰富。3.护理组织过程特征:大部分的儿科ICU护理工作流程正逐步科学性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4.护理组织结果特征:三甲医院儿科ICU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医院所在地、月收入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但护理工作环境是最主要的预测变量。5.护理组织环境:三甲医院儿科ICU护理工作环境尚可,具备一定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但人力物力不足。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6](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曹红梅[7](2013)在《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不同层次护士最高培训需求,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适合我国ICU护士的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体系,为制定我国各地制定ICU护士能级进阶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33名ICU护士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层次护士的最高培训需求内容。第二部分在文献回顾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ICU护士能级进阶培训体系,包括准入标准和替代条件、进阶培训内涵、培训指标体系等,根据研究内容遴选重症医疗、重症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领域的16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咨询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建立ICU护士能级进阶培训体系。结果①培训需求现状调查结果: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处于较高水平(4.39+0.72),其中“掌握并运用ICU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需求最大。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CU工作年限、最高学历、自评工作胜任情况、接受培训意愿影响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不同层次护士的最高培训需求不同。②能级进阶培训体系专家咨询结果:通过两轮的专家意见咨询,构建了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ICU护士的培训体系,包括ICU护士进阶准入标准和替代条件、进阶培训内涵、培训指标体系、培训指标的准入培训层级以及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培训递增模式图。其中培训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252个三级指标。培训指标体系体现了各层级护士培训重点,反映了ICU护士成长过程,为各个医院开展ICU护士专员核心能力进阶培训提供了借鉴。结论①ICU护士培训需求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重视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关注护士自我发展,结合护士的层次、能力和意愿,实施系统全面的、以人为本的、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培训,减少护士培训压力,提高培训效果,确保危重护理质量与安全,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②建立的基于能级进阶培训需求的ICU护士培训体系,包括ICU护士进阶准入标准、替代条件、进阶培训内涵、三级培训指标体系、培训指标的准入培训层级以及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培训递增模式图等,为开展ICU护士进阶培训、推动ICU护士成长、提高ICU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李洁慧,王秀梅[8](2004)在《SARS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与护理管理》文中研究指明
胡兰[9](2003)在《临时组建SARS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成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监护病房 ,要求分秒必争、隔离设施严密、功能到位、人员组建迅速。做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管理 ,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医护人员的安全 ,才能顺利完成救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病人的医疗任务。
陈磊石[10](2003)在《SARS与香港护理》文中指出在200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全面回顾了夺取抗击非典斗争阶段性重大胜利的艰难历程,指出了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吴仪副总理在会上发表了《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开创我国卫生工作新局面》的讲话。为利于广大护理管理工作者加强学习和理解,本期特刊出卫生部朱庆生副部长在全国医政管理干部和医院院长防治非典型肺炎知识培训班上的讲话。并结合本刊2003年第3期发出《SARS防治与护理管理》专题征文启事后,得到各地护理管理者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以SARS启示与应对为主题,选登其中部分来稿。同时,特约香港医管局陈磊石先生等同行介绍了香港SARS防治情况和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以求能在预防和应对SARS等疫魔再次肆虐时,力求做到备而不乱,主动应战,克敌制胜。
二、SARS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与护理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ARS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与护理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研究现状 |
1.3.2 过渡病房的研究现状 |
1.3.3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 |
1.4 相关概念 |
1.4.1 肠造口术 |
1.4.2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
1.4.3 延续性护理 |
1.4.4 主要照护者 |
1.4.5 照护能力 |
1.5 研究理论依据 |
1.5.1 知-信-行的理论模式 |
1.5.2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 |
1.6 研究假设 |
第2章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的制定 |
2.1 文献查阅法 |
2.1.1 结构化研究问题-基于PIPOST原则 |
2.1.2 确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1.3 确定中英文检索词 |
2.1.4 文献检索结果 |
2.1.5 结合文献查询结果制定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初步方案 |
2.2 专家小组讨论法 |
2.2.1 专家标准 |
2.3 研究结果 |
2.3.1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 |
2.3.2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流程图 |
第3章 研究方案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来源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标准 |
3.1.5 样本量确定 |
3.1.6 最终样本量 |
3.2 研究方法 |
3.2.1 分组方法 |
3.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3.3.2 肠造口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量表 |
3.3.3 焦虑自评量表 |
3.3.4 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
3.4 观察指标 |
3.4.1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情况 |
3.4.2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情况 |
3.4.3 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
3.4.4 两组患儿再入院率 |
3.4.5 患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
3.5 资料收集 |
3.6 医学伦理原则 |
3.6.1 遵从自主的原则 |
3.6.2 遵从保密的原则 |
3.7 质量控制 |
3.7.1 分组阶段 |
3.7.2 干预阶段 |
3.7.3 资料收集阶段 |
3.7.4 数据处理阶段 |
3.8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患儿基本资料 |
4.2 主要照顾者基本资料 |
4.3 两组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情况 |
4.4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情况 |
4.5 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 |
4.6 两组患儿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情况 |
4.7 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
第5章 讨论 |
5.1 患儿及其照顾者一般资料分析 |
5.2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新生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的影响 |
5.3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新生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
5.4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新生儿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率的影响 |
5.5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肠造口新生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7.1 研究的创新点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儿童肠造口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文献研究结果 |
2 半结构访谈结果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讨论 |
1 ICU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
2 ICU 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衔接方案指标分析 |
3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3)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现况及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ICU护理记录 |
(一) 护理记录的重要意义 |
(二) ICU护理记录的发展阶段 |
二、ICU护理记录质量现况的研究进展 |
(一) 护理文书的质量评价 |
(二) ICU护理记录存在的质量问题 |
(三) ICU护理记录潜在的护理风险 |
三、ICU护理记录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一) 护士方面 |
(二) 护理管理方面 |
(三) 其他方面 |
四、ICU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
(一) 质量控制的意义 |
(二) 质量控制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 |
五、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质量现况调查工具的制定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及结果 |
(一)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质量缺陷类型 |
(二) 现况调查表的制定及标准的细化 |
第四章 ICU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现况调查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第五章 ICU护理记录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本研究的创新性 |
三、本研究的局限 |
四、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ICU护理记录质量缺陷类型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2: ICU护理记录检查问题登记表 |
附录3: ICU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
附录4: 访谈提纲 |
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必要性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文献回顾 |
1.5 主要概念 |
1.6 理论依据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方法 |
2.3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
2.4 资料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函询结果 |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设置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
3.3 群决策中间层权重表 |
3.4 基于德尔菲法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考评 |
第四章 讨论 |
4.1 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函询结果讨论 |
4.2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指标权重结果讨论 |
4.3 初建指标体系及内部信度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综述(已发表) |
参考文献 |
附录C |
第一轮DeIphi专家函询表 |
第二轮Delphi专家函询表 |
(5)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对三甲医院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回顾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调查问卷的形成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及步骤 |
2.3 研究结果 |
3 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现状的横断面调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研究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对儿科ICU护理管理的建议 |
5.3 研究创新点 |
5.4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
(7)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1 立题依据和背景 |
1.1 ICU护士培训是提高危重症护理质量的必然要求 |
1.2 ICU护士培训是推动护士成长的关键力量 |
1.3 ICU护士培训是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
2 专业护士与专科护士概念及内涵 |
2.1 专业护士 |
2.2 专科护士 |
3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及内涵 |
4 护理人员能级进阶模式概念及应用进展 |
4.1 护理人员能级进阶模式概念 |
4.2 国外护理人员能级进阶模式应用进展 |
4.3 国内护理人员能级进阶模式应用现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与影响因素分析 |
3.1.1 研究方法 |
3.1.2 研究对象 |
3.1.3 调查工具 |
3.1.4 资料收集方法 |
3.1.5 质量控制 |
3.1.6 统计学处理 |
3.2 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ICU护士培训体系构建 |
3.2.1 Delphi法概述 |
3.2.2 成立专家预测领导小组 |
3.2.3 选择咨询专家 |
3.2.4 咨询指标筛选 |
3.2.5 表格发放和收回 |
3.2.6 指标删除及修改原则 |
3.2.7 质量控制 |
3.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4 技术路线 |
第四章 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与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
1 一般资料结果 |
2 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现状 |
3 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ICU护士培训体系专家咨询结果 |
1 咨询结果可靠性分析 |
1.1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1.2 专家积极性 |
1.3 专家权威性 |
2 专家意见咨询结果 |
2.1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准入标准 |
2.2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准入标准中学历和职称的替代条件 |
2.3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准入标准及替代条件汇总 |
2.4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专业内涵与培训重点 |
2.5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指标与准入培训层级 |
2.5.1 增加、删除、修订指标情况 |
2.5.2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
2.5.3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及其准入培训层级 |
2.6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培训递增模式图 |
第六章 讨论 |
1 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研究是ICU护士培养的依据 |
2 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需求处于较高水平 |
3 ICU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专科护理技术”和“教学科研与自我发展”为不同层次护士关注的内容 |
3.2 随着工作年限增长培训需求降低的趋势体现护士的成长过程 |
3.3 高学历护士培训需求高且更加关注自我发展 |
3.4 护士自评工作胜任度越好则培训需求越高 |
3.5 护士接受培训的意愿越强则培训需求越高 |
3.6 ICU护士所在专科、职称、曾接受专科培训时间对培训需求的影响 |
4 咨询专家的遴选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
5 ICU护士进阶培训体系咨询结果分析 |
5.1 ICU护士进阶培训体系的制定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
5.2 ICU护士进阶培训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
5.3 ICU护士专业能力进阶准入标准和替代条件具有创新性 |
5.4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专业内涵与培训重点体现了护士的成长过程 |
5.5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指标体系体现了护士全面的工作要求 |
5.6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指标准入层级反映了ICU护士成长的过程 |
5.7 各医院、各专科监护室根据实际情况使用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进阶培训体系 |
第七章 结论 |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
1 研究局限性 |
2 进一步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核心能力及培训需求评估表 |
附件二:第一轮专家意见咨询内容 |
附件三: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内容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10)SARS与香港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从防治SARS暴露的问题 |
2 护理装备及护理过程 |
3 传染控制的措施与维持 |
4 SARS与护理人力 |
5 结论 |
四、SARS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与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D]. 肖圆圆. 南昌大学, 2021(01)
- [2]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构建[D]. 袁美玲. 青岛大学, 2020(01)
- [3]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记录的质量缺陷现况及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D]. 王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9)
- [4]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全国华. 延边大学, 2019(01)
- [5]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对三甲医院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的调查研究[D]. 吴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7]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D]. 曹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 [8]SARS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与护理管理[J]. 李洁慧,王秀梅. 护理研究, 2004(01)
- [9]临时组建SARS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管理[J]. 胡兰. 护理管理杂志, 2003(05)
- [10]SARS与香港护理[J]. 陈磊石. 中国护理管理,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