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汁的含糖量怎么表达

葡萄汁的含糖量怎么表达

一、葡萄汁的糖度表示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1](2020)在《‘公酿1号’原白兰地酿造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白兰地(Brandy)产品酿造的关键技术环节依次为葡萄原料品种质量管控、发酵工艺、蒸馏工艺、陈酿工艺以及勾兑和调配。国际上通常选用欧亚种?白羽霓‘、?白福尔‘和?鸽笼白‘等葡萄品种进行白兰地的酿造。?公酿1号‘作为我国自主选育的山欧杂种,具有高酸低糖,抗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发挥?公酿1号‘葡萄品种特性,探索利用?公酿1号‘葡萄为原料酿造白兰地,对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白兰地产品,降低生产原料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白兰地原料葡萄酒发酵酿酒酵母菌种优选,从现有的商业酵母中优选与?公酿1号‘葡萄适配性好的酿酒酵母菌株。(2)白兰地原料葡萄酒发酵工艺优化。(3)原白兰地蒸馏工艺的研究。(4)原白兰地特征性香气化合物的研究,通过GC-MS、主成分分析探究原白兰地的主要香气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3#和5#酵母的发酵得到的原料葡萄酒感官评价较高,3#和5#酵母双株混合发酵比单株酵母发酵所得的原料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更佳。(2)影响原料葡萄酒发酵因素的显着性次序为:发酵温度>自流汁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工艺为:自流汁糖度19.1°Brix,酵母接种量0.2 g/L,发酵温度19.73℃。在此条件下酿造出的白兰地原料酒果香、酒香纯正浓郁,口感柔和怡悦,风味独特,具有产品的典型风格。(3)采用夏朗德壶式二次蒸馏工艺进行白兰地蒸馏。初蒸最佳馏酒速率为3.4 kg/min;复蒸酒头最佳截取量为入料体积的2%;影响白兰地复蒸蒸馏因素的显着性次序为:馏酒速率>切酒尾酒度>复蒸初馏酒酒度,原白兰地的最佳蒸馏工艺为:复蒸初馏酒酒度为29.93%vol、切酒尾酒度为56.39%vol、馏酒速率2.77kg/min。在此条件下蒸馏出的原白兰地果香、酒香纯正浓郁,口感柔和怡悦,风味独特,具有产品的典型风格。(4)通过气质联用分析原白兰地的香气成分,结果显示:?公酿1号‘原白兰地中含有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萜烯类等多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香气物质最多,最为丰富。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等乙酯类和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等乙酸酯类相对含量较高。分析出源于葡萄原料的橙花叔醇、金合欢醇、α-紫罗兰酮和β-大马烯酮等萜烯类化合物。

夏艺玮[2](2019)在《家用果酒酿造器的设计及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及果酒在国内外的热度也逐年增长,许多人也开始尝试家庭家酿果酒。本论文旨在以家酿为基础,研发一种区别于工厂化酿酒小型家用电器;实现温度控制、定时自动搅拌,智能提醒功能;以帮助家酿者更好的控制发酵进程。为验证果酒酿造器的安全性及明确家庭家酿葡萄酒及果酒中甲醇是否超过国家标准;以江苏地产鲜食葡萄夏黑为原料展开一系列实验,以期总结一套适用于家庭家酿鲜食葡萄的酿造工艺。通过对各理化指标的检测及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六种浸渍工艺对夏黑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的影响,获取一种最适用于家庭家酿葡萄酒的浸渍方法。从江苏靖江鲜食葡萄园中分离天然酿酒酵母,对其进行鉴定、培养耐受性及发酵特性分析,对其酿造酒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从而选出适宜家酿鲜食葡萄的酵母菌种。为实现以鲜食葡萄为原料酿造优质葡萄酒,尝试采用终止发酵工艺酿造低醇夏黑葡萄酒,确定适用于家庭酿造的最佳参数及有效的抑制发酵、分离澄清方法,从而为用户酿造低醇家酿果酒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张晓琳[3](2019)在《胶东地区桃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桃红葡萄酒,又名为玫瑰红葡萄酒,口味和颜色上是介于红、白两者之间的葡萄酒,同时具备红、白葡萄酒的特点,酒体轻盈,口感清爽,近年来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桃红葡萄酒主要是将葡萄浆果进行浸渍,通过控制浸渍时间和温度,使得适量的花色苷和单宁等物质浸入到果汁中,进行发酵、澄清、过滤酿造而成。本文主要利用巨峰葡萄和赤霞珠的果浆进行浸渍,将果汁分离出来之后进行发酵,最终得到成品桃红葡萄酒,并对其进行品质检测。在此过程中,研究巨峰葡萄与赤霞珠的添加比例、二氧化硫和山梨酸添加的比例、浸渍时间、浸渍温度、添加果胶酶的质量浓度、果胶酶处理时间和添加酵母的浓度等七个因素对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并具此结果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巨峰葡萄的适宜比例为40%-60%,二氧化硫和山梨酸的添加浓度的适宜范围分别在100mg/L-150mg/L和150mg-100mg/L,浸渍时间应该选择的范围为19h-25 h,浸渍温度应该选在21℃-24℃范围内,果胶酶添加量宜选择为7.0g/L-9.0g/L,果胶酶处理时间宜为22h-28h。酵母浓度适宜在0.2g/L-0.4g/L范围,最佳发酵时间在15-24天范围内。利用正交试验对桃红葡萄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各发酵工艺参数为葡萄原酒主发酵的最优水平组合是A1B1C1D2E2F1。即二氧化硫添加量为100mg/L,浸渍温度为21℃,浸渍时间为22h,果胶酶添加浓度为8.5g/L,果胶酶处理时间为27h,酵母添加浓度为0.2g/L时为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对经过发酵工艺优化后的桃红葡萄酒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还原糖含量为1.78g/L;总糖含量为3.69 g/L;挥发酸含量为0.46 g/L;总酸含量为5.42 g/L;酒精度为12.8;花色苷含量为93.4 mg/L;总黄酮含量为475.8mg/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73μmol/L;DHHP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15μmol/L。此外,经过发酵工艺优化后的桃红葡萄酒颜色呈清亮的桃红色,无明显悬浮物和沉淀,香气纯正优雅,果香和酒香和谐一致,整体风格接近白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T15036-2006《葡萄酒》。本研究结果对巨峰葡萄和赤霞珠混合酿造桃红葡萄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陈静,南立军,温金英,李雪梅,王合意[4](2019)在《沙糖桔葡萄复合果酒酿造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以沙糖桔、巨峰葡萄为原料,研究其混合发酵工艺对复合果酒的苦味以及澄清度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复合果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果酒最佳砂糖桔汁和葡萄汁添加量分别为40%和60%;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酵母接种量为0.1 g/kg,初始糖度为24°Bx,发酵温度24℃,主发酵时间为8 d。在此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复合果酒感官评分为82.8分,酒精度为11.88%vol。最佳脱苦工艺为柚苷酶添加量0.03%,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为90 min。在此最佳脱苦工艺条件下,复合果酒感官评分为7.5分。加入0.06%的果胶酶和0.02%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时,透光率为90.6%。沙糖桔葡萄复合果酒酒体清澈透亮、色泽诱人,口感柔和、爽口,香气浓郁。

刘丛竹[5](2019)在《混菌酿造复合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合果酒通常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过液态发酵酿造出的一种新型果酒。在我国市售果酒中以葡萄酒占主导位置,其他果酒规模较小,作为水果产业大国,更需要结合水果自身特点,实现果酒种类的创新性和标准化。本研究旨在以巨峰葡萄、菠萝、红肉火龙果和麦芽汁四种原材料按比例复合,通过果酒酵母和Wickerhamomyces anomalus酵母混菌发酵,以我国市售红酒风味指标为标准,优化复合果酒发酵工艺参数,并定性定量地分析其发酵过程主要成分变化规律,其主要结果如下:(1)红肉火龙果汁和菠萝分别对复合果酒有增色和增香的作用,麦芽汁少量添加可以增益复合果酒口感。葡萄汁、麦芽汁、红肉火龙果汁和菠萝汁的复合比例为7:7:4:2时,发酵后的复合果酒酒精度达10.5%vol,以复合果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为主要指标确定果酒酵母和W.anomalus酵母的接种比例为20:1。混菌发酵后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10.5%vol,相比果酒酵母纯菌发酵提高了23.5%,乙酸乙酯含量为50.55 mg/L,相比纯菌发酵分别提高32.1%,总有机酸略微降低至4.94 g/L,使酿造果酒的口味更优良,且其主要风味指标基本符合我国果酒指标标准。(2)以酒精度、总酸等理化指标、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及有机酸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发酵初始pH对复合果酒的感官评价影响最显着(P<0.05),确定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2℃,初始糖度220 g/L及初始pH为3.9,发酵7天后得到的复合果酒相比初始的果酒酒精度提高至12.5%vol,挥发性化合物中总高级醇降低至229.31 mg/L,乙酸乙酯含量提高至72.28 mg/L,有机酸中乳酸含量增至2.14 g/L,柠檬酸含量降至0.56 g/L,基本符合我国市售红酒风味指标标准。(3)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生长呈较好的“S”型曲线,酒精度先增加最后稳定不变,残糖量随菌体的增长而降低。同时,酵母代谢产物中异戊醇含量一直下降,异丁醇含量先增加后降低,β-苯乙醇含量稳定增加;同时,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一直增加。有机酸中乳酸含量一直增加,酒石酸、总酸和柠檬酸、苹果酸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采用经典Logistic方程用origin9.0软件定量分析得到其菌体生长、酒精生成及底物消耗动力学方程,拟合度分别为0.992、0.988和0.998,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动态变化,为复合果酒酿造提供理论基础。

阚金涛,武虑震,任华明,钟政昌[6](2019)在《混种葡萄酒自然发酵工艺的优化》文中指出林芝引种的巨峰和当地野生葡萄和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葡萄酒发酵工艺条件,得出优化工艺条件参数为:初始糖度21%、接种量0.20‰、pH=3.5、加硫量55 mg/L。在优化条件下,经陈酿后葡萄酒的酒精体积分数为13.87%、残糖3.4 g/L、总酸1.63%、酒体色泽鲜艳,浓郁丰富,口感厚实,柔润香醇,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该方法因不需控温,大大减少了设备投资,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黄英,刘站平,牛希跃,侯旭杰[7](2018)在《新疆慕萨莱思葡萄酒的加糖酿制及其酒质检验》文中研究表明为提升慕萨莱思葡萄酒葡萄汁的发酵糖度,改善酒的风味品质。试验以木纳格鲜葡萄为原料,在其葡萄汁中添加蔗糖,检测其高温浓缩时间,酿制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澄清度、总酸、8种金属元素以及酒的口感风味。结果表明:加糖酿制可缩短葡萄汁高温浓缩时间(糖度达22.0°Brix提前约1.5 h),可明显提高慕萨莱思葡萄酒的酒精度(由13.60°上升至14.83°)、澄清度(由48.22%上升至60.62%)、总酸及挥发酸含量(由70.88 mg/L上升至79.06 mg/L),均达极显着差异(p<0.01);而对慕萨莱思的镁(Mg)、铁(Fe)、铜(Cu)、锌(Zn)、钙(Ca)、锰(Mn)、钾(K)和钠(Na)金属元素含量均未造成显着影响(p>0.05)。结合感官评定加糖酿制可减轻熬煮浓缩产生的焦糖味和苦涩味,突出果香和醇香味,能有效改善慕萨莱思葡萄酒的品质。

张蒙蒙[8](2018)在《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非酶褐变规律、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集新疆阿瓦提刀郎慕萨莱思有限公司慕萨莱思加工过程样品,分析L*、a*、b*、非酶褐变度(A420nm)、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A294nm)、褐变指数(BI)、彩度(C*)、色相角(H°)、白色指数(WI)和黄色指数(YI)与总糖、总酚、氨基酸和抗坏血酸(Vc)的相关性及动力学关系,分析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主要非酶褐变指标及其规律。利用不同底物配置体系的模拟实验确定主要非酶褐变类型及其重要贡献底物,并进行实验室微酿验证。进行慕萨莱思酿造工艺要素对非酶褐变的影响进行实验室酿造考察,确定主要影响非酶褐变工艺因素。其结果如下:(1)在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色泽指标与总糖、总酚呈现零级或一级动力学,其中在葡萄汁浓缩阶段,BI和YI与总糖呈现一级动力学关系,并与A420n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24,0.647),由此,BI,YI,A420nm确定为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非酶褐变重要评价指标。葡萄汁浓缩过程中a*、b*、YI、BI、C*增加,L*、WI、H°减小,色彩从青亮色向红褐色转变;浓缩葡萄汁发酵过程中a*、C*、BI、YI减小,H°、L*、WI增加,b*基本保持不变,色彩从红褐色向黄棕色转变。由此可得,在慕萨莱思酿制过程中,非酶褐变度随浓缩的进行而显着增加;发酵前期非酶褐度变迅速降低,在发酵后期及后熟过程中,非酶褐变度缓慢上升。(2)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非酶褐变反应主要发生在葡萄汁浓缩过程中,其主要类型是美拉德反应,其次是焦糖化反应、多酚的氧化缩合反应和抗坏血酸的热降解;在此阶段,非酶褐变的重要贡献底物是:葡萄糖、果糖,脯氨酸、色氨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和Vc等;浓缩葡萄汁的发酵后期及后熟期,主要非酶褐变类型可能是多酚氧化聚合及缓慢的美拉德反应。(3)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导致慕萨莱思非酶褐变程度不一的重要工艺因素有:酿造年份,皮渣浸提与否,葡萄汁浓缩火力大小,发酵过程中溶氧量高低,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等。初步比较各工艺因素对慕萨莱思非酶褐变的影响程度,得到:带皮渣浓缩葡萄汁>不带皮渣浓缩葡萄汁,大火浓缩葡萄汁>小火浓缩葡萄汁,浓缩葡萄汁高溶氧发酵>浓缩葡萄汁低溶氧发酵。不同年份酿造对非酶褐变度也具有明显差异,但微生物群体结构对非酶褐变度无明显影响。

谢诗怡[9](2018)在《解决冰酒发酵迟滞问题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模拟冰葡萄汁接种ST活性干酵母进行冰酒发酵,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酵母密度、还原糖、甘油、可同化氮、乙醛、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高级醇、生物胺和有机酸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氮源种类、接种量以及可同化氮浓度对冰酒发酵的影响,结论如下:分别采用酵母浸粉和混合氨基酸为可同化氮源进行冰酒发酵,在可同化氮供应量均为180 mg/L的情况下,两组的可同化氮消耗量也基本相同。与混合氨基酸相比,使用酵母浸粉发酵还原糖消耗量、乙醇、甘油、乙酸和乙酸乙酯含量均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78.95%、90.38%、42.84%99.35%和23.8%。高级醇生成量增加但不显着。酵母浸粉作氮源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还原糖的消耗和各种物质的生成。表明酵母浸粉可以作为冰酒发酵的氮源补充,添加少量酵母浸粉有利于加快发酵速度,但若大量添加酵母浸粉可能会导致冰酒品质的降低。不同接种量的冰酒发酵中,酵母密度、甘油、乙酸、乙醇、总生物胺、总有机酸以及还原糖和可同化氮消耗含量均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不同接种量的生物胺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差异不显着。0.4g/L接种量发酵的乙醛和乙酸乙酯含量最大,0.5g/L接种量发酵的总高级醇含量最大。达到酒精度10%所需发酵时间随接种量增加而缩短,其中0.5g/L和0.6g/L接种量需发酵15天,0.3g/L和0.4g/L接种量需发酵15-20天,0.2g/L接种量所需时间超过20天。结果表明,过低接种量的发酵时间较长,产物生成量较少;过大接种量则生成过多影响冰酒口感和质量的物质。因此,冰酒发酵宜选择接种量0.4g/L或0.5g/L。分别采用250、350、450mg/L可同化氮浓度和0.25、0.5、0.75g/L接种量进行冰酒发酵正交实验。接种量相同的发酵组酵母密度随可同化氮增加而增加。甘油、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总生物胺、总有机酸含量以及还原糖和可同化氮消耗量随可同化氮浓度和接种量增加而增加。乙醛和总高级醇含量随可同化氮浓度和接种量增加而减小。250mg/L可同化氮和0.25g/L接种量的发酵组各生成物含量均小于其余各组。上述现象说明低氮低接种量因酵母生长繁殖缓慢而引起发酵迟滞,不适合冰酒发酵。达到酒精度10%所需发酵时间除250N+0.25Y、250N+0.5Y组(30天)和450N+0.5Y、450N+0.75Y组(15天)外,其余各组均为20天。结果表明,初始氮浓度过低,应适当提高接种量以缩短发酵时间;初始氮浓度过高,应适当减小接种量以降低乙酸、乙酸乙酯、生物胺等物质含量,保证冰酒质量。

蔡文超,唐凤仙,单春会,宁明,魏长庆[10](2017)在《沙棘葡萄复合饮料发酵工艺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以沙棘与葡萄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分析沙棘与葡萄复合比例、初始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添加量对沙棘葡萄复合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葡萄复合饮料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确定为沙棘汁与葡萄汁复合比例7∶3(V/V),初始糖度12.6°Bx,发酵温度25℃,酵母添加量为0.03%。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复合饮料口感柔和、香气浓郁,爽口,感官评分为93分。

二、葡萄汁的糖度表示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汁的糖度表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公酿1号’原白兰地酿造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兰地的概述
        1.1.1 白兰地
        1.1.2 白兰地产品供求现状及趋势
    1.2 白兰地产品生产技术现状
        1.2.1 白兰地原料葡萄酒前处理
        1.2.2 白兰地原料葡萄酒发酵
        1.2.3 原白兰地蒸馏
        1.2.4 白兰地香气分析
    1.3 白兰地酿造常见葡萄品种
        1.3.1 白兰地酿造葡萄品种特点
        1.3.2 ‘公酿1号’葡萄品种特性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白兰地原料葡萄酒发酵酵母菌株优选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和感官评价
        2.4.1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2.4.2 感官评价
    2.5 实验方法
        2.5.1 商业酿酒酵母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性能实验
        2.5.2 酿酒酵母菌株发酵性能研究实验
    2.6 结果与分析
        2.6.1 商业酿酒酵母菌株产β-糖苷酶性能实验
        2.6.2 酿酒酵母菌株发酵性能研究实验
        2.6.3 原料葡萄酒发酵酵母菌株优选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兰地原料葡萄酒发酵工艺参数优化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试剂
    3.3 实验仪器
    3.4 分析方法
    3.5 实验过程和方法
        3.5.1 自流汁初始糖度
        3.5.2 酵母接种量
        3.5.3 发酵温度
        3.5.4 响应面实验设计
    3.6 结果与分析
        3.6.1 自流汁糖度参数优化
        3.6.2 酵母接种量参数优化
        3.6.3 发酵温度参数优化
        3.6.4 响应面实验设计
        3.6.5 对照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白兰地蒸馏工艺优化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试剂
    4.3 实验仪器
    4.4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和感官评价
        4.4.1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风格
        4.4.2 感官品评
    4.5 实验过程和方法
        4.5.1 粗馏白兰地
        4.5.2 掐头去尾工艺
        4.5.3 复蒸初馏酒酒度
        4.5.4 切酒尾酒度
        4.5.5 馏酒速率
        4.5.6 响应面分析
    4.6 结果与分析
        4.6.1 馏酒速率对粗馏白兰地蒸馏工艺的影响
        4.6.2 初蒸馏分蒸馏控制图
        4.6.3 掐头去尾工艺优化
        4.6.4 复蒸初馏酒酒度参数优化
        4.6.5 切酒尾酒度参数优化
        4.6.6 馏酒速率参数优化
        4.6.7 响应面分析
        4.6.8 复蒸馏分蒸馏控制图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酿1号’原白兰地特征香气成分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试剂
    5.3 实验仪器
    5.4 实验方法
        5.4.1 实验方法
        5.4.2 数据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公酿1号’原白兰地挥发性成分GC-MS总离子流图
        5.5.2 原白兰地香气成分分析测定
        5.5.3 ‘公酿1号’白兰地香气主成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学术科研成果
    二、其他科研成果

(2)家用果酒酿造器的设计及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葡萄酒及果酒的简介
    1.3 家庭酿酒与甲醇的产生
    1.4 浸渍工艺
    1.5 鲜食葡萄园生态系统酵母菌的分离、鉴定与应用
    1.6 低醇酒及终止发酵工艺
        1.6.1 低醇酒的介绍
        1.6.2 低醇葡萄酒的生产方法
        1.6.3 终止发酵工艺
    1.7 家用果酒酿造器设计的研究现状
    1.8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8.1 实验思路
        1.8.2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家用果酒酿造器的设计
    2.1 引言
    2.2 预计实现功能
    2.3 家用果酒酿造器的主机系统框图
        2.3.1 功能介绍
        2.3.2 系统控制流程
    2.4 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
        2.4.1 架构分析
        2.4.2 架构设计
    2.5 家用果酒酿造器的搭建
        2.5.1 外部构件的搭建
        2.5.2 整机结构的搭建
    2.6 主机电路设计
    2.7 操作流程设计
        2.7.1 操作前检查
        2.7.2 操作说明
    2.8 控制面板参数
    2.9 技术参数
    2.10 机器装配流程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家酿葡萄酒的工艺优化及浸渍方式的探究
    3.1 引言
    3.2 试剂与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工艺优化实验
        3.3.2 浸渍方式的研究实验设计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家酿工艺的结果与讨论
        3.4.2 浸渍工艺探究的结果与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产区酵母菌的应用与终止发酵工艺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样本、原料及辅料
        4.2.2 培养基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产区酵母菌的应用
        4.3.2 终止发酵工艺的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产区酵母的分离鉴定与应用
        4.4.2 产区酵母的生长特性
        4.4.3 葡萄酒中的香气化合物
        4.4.4 混菌发酵对葡萄酒品质对影响初探
        4.4.5 终止发酵工艺的研究
    4.5 结论
        4.5.1 产区酵母的筛选及应用
        4.5.2 终止发酵工艺的研究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胶东地区桃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桃红葡萄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2 桃红葡萄酒的分类
    1.3 桃红葡萄酒的原料
        1.3.1 歌海娜
        1.3.2 佳利酿
        1.3.3 神索
        1.3.4 西拉
        1.3.5 赤霞珠
        1.3.6 品丽珠
        1.3.7 增芳德
        1.3.8 其他品种
    1.4 桃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
        1.4.1 直接压榨法
        1.4.2 浸渍法
        1.4.3 放血法
        1.4.4 调配法
        1.4.5 其它
    1.5 桃红葡萄酒的优势产区
        1.5.1 桃红葡萄酒五大经典产区
        1.5.2 我国胶东半岛优势产区
    1.6 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2章 桃红葡萄酒生产工艺的优化
    2.1 工艺流程
    2.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单因素实验测定方法
        2.3.1 巨峰葡萄与赤霞珠的比例的确定
        2.3.2 SO_2添加比例对葡萄酒感官评价和残留量的影响
        2.3.3 浸渍时间和温度对果浆色度和单宁含量的影响
        2.3.4 果胶酶浓度对澄清度的影响
        2.3.5 酵母浓度对酒精度和糖度的影响
    2.4 正交实验测定试验方法
第3章 发酵工艺优化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巨峰葡萄与赤霞珠的比例的确定
    3.2 SO_2和山梨酸的比例对葡萄酒气味和SO_2残留量的影响
    3.3 浸渍时间和温度对果浆色度和单宁含量的影响
        3.3.1 浸渍时间和温度对果浆色度的影响
        3.3.2 浸渍时间和温度对果浆中单宁含量的影响
    3.4 果胶酶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澄清度的影响
    3.5 酵母浓度对酒精度的影响
        3.5.1 酵母浓度对酒精度的影响
        3.5.2 酵母浓度对含糖量的影响
        3.5.3 酵母浓度对挥发酸含量的影响
第4章 发酵工艺优化及方差分析
第5章 优化发酵条件后桃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分析
    5.1 试验试剂和设备
    5.2 桃红葡萄酒的品质分析
        5.2.1 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
        5.2.2 挥发酸和总酸度含量的测定
        5.2.3 酒精度测定
        5.2.4 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5.2.5 总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5.2.6 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5.3 结果讨论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沙糖桔葡萄复合果酒酿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原材料
        1.1.2 化学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沙糖桔葡萄复合果酒的加工工艺流程[16-18]
        1.3.2 操作要点[19-20]
        1.3.3 复合果酒发酵工艺优化
        1.3.4 复合果酒脱苦工艺优化
        1.3.5 复合果酒的澄清
        1.3.6 砂糖桔葡萄复合果酒的品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2.1.1 葡萄汁添加量对复合果酒的影响
        2.1.2 酵母添加量的确定
        2.1.3 最佳初始糖度的确定
    2.2 发酵工艺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和分析
    2.3 脱苦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2.3.1 柚苷酶添加量
        2.3.2 酶解温度
        2.3.3 酶解时间
    2.4 复合果酒的脱苦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2.5 复合澄清剂对复合果酒的影响
    2.6 沙糖桔葡萄复合果酒的质量分析
3 结论

(5)混菌酿造复合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果酒的概述
        1.1.1 果酒的起源与发展
        1.1.2 果酒的种类
        1.1.3 果酒的营养价值
        1.1.4 我国果酒发展存在的不足和挑战
    1.2 非酿酒酵母在果酒中的应用
    1.3 果酒中的风味物质
        1.3.1 果酒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1.3.2 果酒中的有机酸
    1.4 果酒发酵动力学简介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复合果酒原料及菌种组成的优化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种
        2.2.2 培养基及菌种活化
        2.2.3 主要药品及试剂
        2.2.4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混合果汁比例的优化
        2.3.2 麦芽汁添加比例的优化
        2.3.3 果酒酵母与Wickerhamomyces anomalus酵母菌混菌发酵的研究
        2.3.4 复合果酒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3.5 复合果酒中挥发性化合物测定方法
        2.3.6 复合果酒中有机酸的检测方法
        2.3.7 复合果酒的感官评价方法
        2.3.8 数据处理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复合果酒中原料配比的优化
        2.4.2 W.anomalus酵母菌接种量的优化
        2.4.3 混菌发酵对复合果酒中还原糖变化的影响
        2.4.4 混菌发酵对复合果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影响
        2.4.5 混菌发酵对复合果酒中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的优化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原材料
        3.2.2 菌种及培养基
        3.2.3 主要药品及试剂
        3.2.4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单因素实验方法
        3.3.2 正交试验方法设计
        3.3.3 扩大发酵实验设计
        3.3.4 复合果酒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
        3.3.5 复合果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3.3.6 复合果酒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3.3.7 复合果酒感官评价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温度对复合果酒发酵的影响
        3.4.2 初始PH对复合果酒发酵的影响
        3.4.3 初始糖度对复合果酒发酵的影响
        3.4.4 复合果酒发酵正交试验的结果
        3.4.5 成品复合果酒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果酒发酵动力学及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原材料
        4.2.2 培养基
        4.2.3 主要药品及试剂
        4.2.4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复合果酒发酵工艺流程
        4.3.2 复合果酒菌落数的测定
        4.3.3 复合果酒酒精产量的测定
        4.3.4 复合果酒理化指标的测定
        4.3.5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6 复合果酒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测定
        4.3.7 复合果酒中有机酸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菌体量、基质及产物的变化规律
        4.4.2 复合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
        4.4.3 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
        4.4.4 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的变化规律
        4.4.5 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有机酸的变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混种葡萄酒自然发酵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2 理化指标的测定[7]
        1.3.3试验条件的确定
        1.3.3. 1 主发酵单因素试验
        1.3.3. 2 响应面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主发酵的单因素试验
        2.1.1发酵初始糖度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
        2.1.2菌种的接种量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
        2.1.3 pH值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
        2.1.4硫添加量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
    2.2 响应面试验结果
        2.2.1 响应面试验结果
        2.2.2 模型建立及显着性分析
        2.2.3 葡萄酒发酵工艺的响应面分析
        2.3.4 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和验证
    2.4 产品质量
3结论

(7)新疆慕萨莱思葡萄酒的加糖酿制及其酒质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慕萨莱思葡萄酒加工工艺流程
        1.3.2 葡萄汁处理
        1.3.3 慕萨莱思葡萄酒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4 葡萄酒理化指标测定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浓缩和前发酵过程的糖度检测
    2.2 澄清度和酒精度检测
    2.3 总酸及挥发酸含量检测
    2.4 金属元素含量检测
    2.5 慕萨莱思葡萄酒的感官审评
3 结论与讨论

(8)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非酶褐变规律、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慕萨莱思概述
    1.2 果汁及果酒加工过程中褐变规律的研究现状
    1.3 非酶褐变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
    1.4 非酶褐变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的非酶褐变规律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主要非酶褐变类型的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主要工艺影响因素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解决冰酒发酵迟滞问题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冰酒
        1.1.1 冰酒及其发展现状
        1.1.2 冰酒工艺流程及发酵特点
    1.2 导致冰酒发酵迟滞的因素
        1.2.1 冰葡萄汁成分
        1.2.1.1 还原糖
        1.2.1.2 可同化氮
        1.2.1.3 其他物质
        1.2.2 发酵工艺
        1.2.2.1 温度
        1.2.2.2 酵母与接种
        1.2.2.3 二氧化硫添加量
        1.2.2.4 溶氧量
    1.3 迟滞引起的冰酒成分变化
        1.3.1 甘油
        1.3.2 乙醇
        1.3.3 乙酸
        1.3.4 高级醇和脂类
        1.3.5 生物胺
        1.3.6 有机酸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酿酒原料
        2.1.2 主要实验药品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酵母驯化
        2.2.2 冰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2.2.3 不同有机氮源对冰酒发酵的影响
        2.2.4 接种量对冰酒发酵的影响
        2.2.5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对冰酒发酵的影响
    2.3 实验样品处理及检测方法
        2.3.1 取样及样品预处理
        2.3.2 二氧化碳生成量测定
        2.3.3 酵母菌浓度测定
        2.3.4 还原糖含量测定
        2.3.5 可同化氮含量测定
        2.3.6 甘油含量测定
        2.3.7 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
        2.3.8 生物胺的检测
        2.3.9 有机酸的检测
        2.3.10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有机氮源对冰酒发酵的影响
        3.1.1 不同有机氮源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生成量
        3.1.2 不同有机氮源冰酒发酵过程中的还原糖含量
        3.1.3 不同有机氮源冰酒发酵过程中的可同化氮含量
        3.1.4 不同有机氮源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醇含量
        3.1.5 不同有机氮源冰酒发酵过程中的甘油含量
        3.1.6 不同有机氮源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醛含量
        3.1.7 不同有机氮源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酸含量
        3.1.8 不同有机氮源冰酒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
        3.1.9 小结
    3.2 不同接种量对冰酒发酵的影响
        3.2.1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浓度
        3.2.2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还原糖含量
        3.2.3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可同化氮含量
        3.2.4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醇含量
        3.2.5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甘油含量
        3.2.6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醛含量
        3.2.7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酸含量
        3.2.8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
        3.2.9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
        3.2.10 不同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
        3.2.11 小结
    3.3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对冰酒发酵的影响
        3.3.1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浓度
        3.3.2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还原糖含量
        3.3.3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可同化氮含量
        3.3.4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醇含量
        3.3.5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甘油含量
        3.3.6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醛含量
        3.3.7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酸含量
        3.3.8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
        3.3.9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
        3.3.10 不同氮浓度及接种量冰酒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
        3.3.11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沙棘葡萄复合饮料发酵工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沙棘葡萄复合饮料制作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2 沙棘葡萄复合饮料发酵条件优化的单因素试验
        1.3.3 沙棘葡萄复合饮料发酵条件优化响应面试验
        1.3.4 感官评定标准[19]
        1.3.5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沙棘汁与葡萄汁复合比例对复合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
        2.1.2 初始糖度对复合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
        2.1.3 发酵温度对复合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
        2.1.4 酵母添加量对复合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
    2.2 响应面试验结果
        2.2.1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2.2.2 响应面分析及优化
        2.2.3 验证试验
    2.3 产品质量指标
3 结论

四、葡萄汁的糖度表示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公酿1号’原白兰地酿造关键技术的研究[D]. 刘静.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2]家用果酒酿造器的设计及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D]. 夏艺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3]胶东地区桃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研究[D]. 张晓琳. 齐鲁工业大学, 2019(02)
  • [4]沙糖桔葡萄复合果酒酿造工艺研究[J]. 陈静,南立军,温金英,李雪梅,王合意. 中国酿造, 2019(08)
  • [5]混菌酿造复合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 刘丛竹.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混种葡萄酒自然发酵工艺的优化[J]. 阚金涛,武虑震,任华明,钟政昌. 高原农业, 2019(01)
  • [7]新疆慕萨莱思葡萄酒的加糖酿制及其酒质检验[J]. 黄英,刘站平,牛希跃,侯旭杰. 食品工业, 2018(07)
  • [8]慕萨莱思加工过程中非酶褐变规律、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蒙蒙. 塔里木大学, 2018(02)
  • [9]解决冰酒发酵迟滞问题的实验研究[D]. 谢诗怡.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1)
  • [10]沙棘葡萄复合饮料发酵工艺初探[J]. 蔡文超,唐凤仙,单春会,宁明,魏长庆. 中国酿造, 2017(12)

标签:;  ;  ;  ;  ;  

葡萄汁的含糖量怎么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