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结构面粗加工特性力学效应研究

岩体结构面粗加工特性力学效应研究

一、岩体结构面起伏特性的力学效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雍睿,钟祯,杜时贵,郑爽,章莹莹[1](2022)在《岩体结构面基本摩擦角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基本摩擦角的准确获取是客观评价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前提。基本摩擦角通常被视为易于获取的参数,但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其测定结果往往随着试样本身性质、加工方式、测试方法等因素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从结构面抗剪强度理论模型、力学机制、获取方法、研究趋势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基本摩擦角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1)基本摩擦性质参数存在于绝大多数抗剪强度模型中,但缺乏明确定义与测定步骤,特别是针对结构面基本摩擦性质来改进、优化抗剪强度模型的研究较少;(2)结构面矿物组成与形貌特征被广泛认为对基本摩擦角的力学机制起决定作用,但剪胀效应、尺寸效应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存在争议;(3)倾斜试验、直剪试验、拉拔试验、三轴试验与回弹试验是测定基本摩擦角的主要方法,但不同方法的可靠性、适用条件尚不明确;(4)目前已从岩石本身矿物组成与结构、粗糙度、尺寸效应、试样加工工艺、试验条件等方面对基本摩擦角进行了初步研究。基本摩擦角的力学机制有待于从岩石学、微观粗糙度、尺寸效应等角度进一步研究。从法向应力、剪切速率、温度、含水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基本摩擦角的试验方法是将来的研究趋势。

何刘,赵志明,潘岳,刘浪[2](2021)在《连续充填型结构面峰前循环破坏特征及再载强度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自行设计的岩体结构面循环荷载试验装置,开展了连续充填型结构面峰前循环荷载试验。研究不同循环次数、循环频率、循环振幅、充填物厚度、充填物强度以及循环法向荷载作用下结构面的破坏特征及循环后结构面再加载剪切强度行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峰前循环过程中,充填型结构面的破坏主要经历了充填物滑移裂缝形成→充填物由整体变松散→松散充填物相互磨损→结构面岩体及充填物混合磨损4个阶段;循环后的结构面再载强度随着循环次数、循环频率、循环振幅以及循环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再载强度变化率也随充填物厚度及充填物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结构面再载峰值剪切位移变化与循环频率、振幅、充填物厚度、充填物强度变化成正比,但与循环法向应力变化成反比;再载法向剪胀最大位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且达到最大法向位移时所需要的剪切位移也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分别以临界频率和临界循环次数为参照,提出了结构面维持及结束峰前循环阶段的临界条件,并提出了结构面在不同影响因子下强度弱化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可靠预测结构面在经过不同峰前循环次数后再载峰值剪切强度的变化。

陈冲,陈胜宏[3](2021)在《结构面轮廓不等间距采样、向量表征与粗糙度》文中认为结构面表面的起伏、粗糙等形貌特征是影响岩体力学参数的重要因素。现有的结构面轮廓粗糙度参数统计方法多采取等间距采样方式,获得的采样点与表征结构面轮廓起伏的转折点存在偏差。结构面量测通常多采用摄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而像素点是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据此提出以描述结构面轮廓点集为基础的不等间距采样方式,然后对所有相邻采样点进行向量表征,随后提出结构面轮廓一阶导数均方根Z2新的计算公式。得到如下结论:(1)不等间距采样方式的采样点位于结构面起伏发生变化的转折点,与原始轮廓的契合度高;(2)基于向量表征的结构面轮廓,可量化计算其粗糙度参数的偏差;(3)不等间距采样方式和向量表征将使粗糙度求解过程更加精确和快捷。

夏晓丹[4](2021)在《基于颗粒流的泥-砂岩异性结构面剪切特性研究》文中指出

刘静[5](2021)在《基于颗粒流模拟直剪试验的岩体结构面裂纹扩展特性研究》文中认为

李亚军[6](2021)在《五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岩体结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亢倩倩[7](2021)在《轮廓线取样间隔对岩石结构面形貌特征度量的稳定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袁锐[8](2021)在《急倾岩层条件下地铁车站基坑开挖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

齐豫[9](2021)在《水-岩作用下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性劣化效应及机理》文中提出

齐豫,邓华锋,李冠野,熊雨,李涛[10](2022)在《考虑层次结构的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表征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的量化表征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以往表征方法基础上,结合结构面三维形貌特征扫描分析,综合考虑结构面的层次结构特征,提出采用平均起伏角和平均相对起伏幅度表征一级波状起伏结构,采用面积扩展率表征结构面次级细微粗糙结构,并分析建立了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系数与形貌参数的相关关系。验证分析表明,论文提出的结构面三维粗糙度表征方法可以较好地兼顾结构面一级波状起伏结构特征和次级细微粗糙结构的影响,计算得到的结构面抗剪强度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结构面粗糙度量化分析及抗剪性能估算提供较好的借鉴。

二、岩体结构面起伏特性的力学效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岩体结构面起伏特性的力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岩体结构面基本摩擦角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与基本摩擦角有关的结构面抗剪强度模型分析
3 基本摩擦角的力学机制
4 基本摩擦角试验获取方法
    4.1 倾斜试验法
    4.2 直剪试验法
    4.3 推拉试验法
    4.4 三轴试验法
    4.5 回弹试验法
5 基本摩擦角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5.1 岩石矿物组成与结构的影响
    5.2 粗糙度的影响
    5.3 尺寸效应的影响
    5.4 岩石试样加工工艺的影响
    5.5 试验条件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10)考虑层次结构的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表征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综合表征方法
    2.1 结构面一级波状起伏结构表征
    2.2 结构面次级细微粗糙结构表征
    2.3 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综合表征
3 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综合表征方法验证分析
4 结 论

四、岩体结构面起伏特性的力学效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岩体结构面基本摩擦角研究现状与展望[J]. 雍睿,钟祯,杜时贵,郑爽,章莹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 [2]连续充填型结构面峰前循环破坏特征及再载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何刘,赵志明,潘岳,刘浪.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10)
  • [3]结构面轮廓不等间距采样、向量表征与粗糙度[J]. 陈冲,陈胜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S1)
  • [4]基于颗粒流的泥-砂岩异性结构面剪切特性研究[D]. 夏晓丹. 三峡大学, 2021
  • [5]基于颗粒流模拟直剪试验的岩体结构面裂纹扩展特性研究[D]. 刘静. 绍兴文理学院, 2021
  • [6]五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岩体结构特征研究[D]. 李亚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7]轮廓线取样间隔对岩石结构面形貌特征度量的稳定性影响研究[D]. 亢倩倩. 绍兴文理学院, 2021
  • [8]急倾岩层条件下地铁车站基坑开挖稳定性研究[D]. 袁锐.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9]水-岩作用下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性劣化效应及机理[D]. 齐豫. 三峡大学, 2021
  • [10]考虑层次结构的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表征方法[J]. 齐豫,邓华锋,李冠野,熊雨,李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2(01)

标签:;  ;  ;  ;  

岩体结构面粗加工特性力学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