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R智能孔板流量计在测量蒸汽流量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卫东,纪波峰,纪纲[1](2021)在《关口蒸汽计量表的设计选型》文中研究说明关口蒸汽计量表是计量管理、生产调度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的基础。介绍了关口蒸汽测量系统的特殊性以及关口蒸汽测量系统的设计与选型要求,并阐述了关口计量表设计选型需满足流量测量准确度、范围度、可靠性、介质高温高压等的要求,计量检定要求以及大管径等要求。比较了涡街流量计和标准差压流量计在面对这些要求时的优势和局限性。
赵笑寒,王乃民,刘东[2](2020)在《一种新式差压流量计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分析了影响蒸汽流量准确计量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传统的蒸汽流量计如孔板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的使用局限性,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皮托管原理的新式差压式流量计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标定方法,通过实例给出了典型蒸汽工况下选择流量计的考虑因素,以及应用这种新式差压式流量计的选型和计算过程。
黄锦[3](2020)在《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过程软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煤在我国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煤化工的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化工产业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传统工业级制取乙炔的方法有水解电石法和甲烷氧化法,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污染严重、流程长,难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而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工艺具有清洁高效的优点,随着这项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煤制乙炔已经逐步具备替换传统工艺的趋势。然而煤制乙炔过程机理未知、工段耦合严重、时间滞后和结焦严重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导致目前现场不能长周期稳定运行。实现反应过程关键质量参数的实时测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任务,而目前对煤制乙炔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化工工艺优化、机理探索研究阶段。本文从软测量建模角度切入,对两个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实时预测,包括乙炔浓度和结焦厚度,提出采用数据驱动的软测量建模方法对乙炔浓度进行实时预测,采用混合机理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对结焦厚度进行预测,取得较高预测精度,为后续全流程管控的研究奠定重要基础,论文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对于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研究现状和软测量算法进行综述,针对现场测量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反应过程的乙炔生成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确定乙炔浓度软测量建模的辅助变量,提出采用改进的梯度提升集成树模型XGBOOST对乙炔浓度进行建模,该方法非线性表达能力强、建树依赖规则、可实现自动特征筛选,可有效降低模型的预测偏差。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预测效果。(2)针对传统建模策略未能充分利用现场大量无标签数据且未考虑过程动态特性问题,提出一种半监督学习式的改进LSTM模型,通过序列建模的方式有效解决该问题。同时引入卷积单元和多层结构对原始信息深度提取,借助注意力机制解决LSTM长期建模效果差的问题。基于现场数据,验证所提方法可以满足现场预测的需求。(3)对结焦机理进行详尽的分析论述,并结合现场反应装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测量方式对结焦厚度进行一次预测,机理建模依赖流体动力学模型。考虑机理模型是理想化的,未考虑其他结焦影响因素,引入数据驱动的小样本建模模型SVR对机理模型预测偏差进行二次校正,得到混合策略的软测量模型。通过实验表明混合建模策略的有效性。
杨攀[4](2018)在《小口径异形管路涡街流量传感器安装环境及压力损失研究》文中认为涡街流量计是基于卡门涡街原理实现测量的仪器仪表,由于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领域。传统结构的圆形截面涡街流量计在小口径管道的条件下,难以达到测量要求。而异形截面的涡街流量计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性使得其在小口径管道的条件下也能取得良好的测量性能。本课题基于日本SMC公司提供的PF3W系列涡街流量计,运用仿真和实验的方法从压力损失、安装环境、相似性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有:1、压力损失仿真分析。通过对PF3W系列管路在各过渡段角度下的管道总压损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使得管路总压损最小时的过渡段角度值为40度左右。2、安装环境仿真分析。把过渡段角度设为40度,对不同异形直管段长度的情形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斯特劳哈尔数的稳定与否,确定了PF3W系列涡街流量计至少应保有的异形直管段长度区间。3、实流实验验证。针对以上仿真分析结果,设计实验管路进行实流实验。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实验数据的验证。4、相似性分析。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小口径异型管路涡街流量计几何相似准则:一,前后管路截面积比值相同;二,异形直管段截面的R/L值相同。然后通过分析涡街流量计测量上下限对应的雷诺数与管径的关系得出:在小流量测量方面,对于小口径异形管路涡街流量计,可以通过缩小管径的方法拓展流量下限。最后分析了PF3W系列涡街流量计仪表系数受流体介质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雷诺数变化范围内,PF3W系列涡街流量计的测量性能不受流体介质物性参数的影响。
张哲晓[5](2018)在《涡街雾环状流实验系统优化与两相测量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湿气流量测量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十分重要,而当气速较高时,雾环状流是主要的两相流型。涡街流量计被广泛应用于单相及两相流量测量,然而当其用于湿气测量时,会出现体积流量过读问题,影响其计量精度。此外受工况变化影响,还可能出现相变,影响其质量流量测量。为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涡街测量特性,需准确测量和控制两相流动参数,如压力、流量、温湿度和液滴含量等。本文建立了基于PLC+MCGS的两相参数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优化其性能;利用此控制系统进行雾环状流下涡街过读现象的实流实验,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和成果有:针对实验装置的气相压力流量耦合问题,设计了模糊PI自整定控制方案,结合相对增益法实现了压力和流量的解耦控制。压力调节范围100~600 kPa、流量5~25 m3/h,稳态误差为0.5%,调节时间约30 s。针对实验装置的温湿度控制,首先利用液滴蒸发模型和CFD手段,设计和优化了蒸发器结构和尺寸。设计了无超调模糊PID控制方案,实现了湿度0~100%、温度0~80℃调节,稳态误差为0.5%。基于以上实验装置,重点对涡街流量计的雾环状流测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单相流条件下,湿度仅影响涡街的质量流量测量。在雾状流条件下,过读因子OR随液相加载量φ增大而增大,且增长率与压力、雷诺数呈正相关,推测可能与液滴夹带率有关。为了验证上述假设,设计了液膜收集计量装置并测量了液滴实际加载量φp。实验表明,不同工况下OR-φp增长率曲线基本是重叠的,说明液滴加载量φp是过读的主要影响参数。
李景平,王琍[6](2018)在《一体化双向孔板流量计在重催装置蒸汽计量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炼油化工生产中经常出现一条蒸汽管道双向输送蒸汽的情况,本文就实现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在进、出装置两个方向蒸汽质量流量的实时、准确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多参量双向流一体化节流式流量计的计量解决方案,并具体就双向孔板流量计的工作原理、计量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双向流测量的实现过程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李天祎[7](2018)在《基于涡街和V锥组合式仪表的湿蒸汽计量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湿蒸汽是能源领域的重要流体介质,属于汽液两相流,受复杂的蒸汽性质和离散液滴的影响,一直是工业计量中的难点。涡街流量计与差压流量计已广泛应用于蒸汽的测量,并取得了较好的计量效果。但对于湿蒸汽测量,单一的流量计难以满足多参数精确计量的要求。组合式仪表成为湿蒸汽测量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但测量机理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针对涡街与V锥组合式的湿蒸汽计量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湿蒸汽的特性探究,分析其计量过程中的难点,确定了涡街与V锥组合式仪表的湿蒸汽计量特性作为研究内容,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设计了流量计的尺寸结构与组合方式。2、壁面函数处理与湍流模型选取,通过五种常见湍流模型的平板绕流模拟对比,以及回流区长度的比较,确定SST k-ω模型最接近实际流动情况,可作为后续仿真当中的湍流模型,提高数值模拟的可信度。3、分别对涡街与V锥建立仿真模型,并与相关文献结论及工业现场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与仿真结果具备相同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仿真模型与仿真方案的可行性,保证仿真结果可信度。4、通过仿真数据对涡街与V锥的湿蒸汽计量特性展开详细研究,提出相关无量纲参数作为衡量指标,探究了各无量纲参数对涡街斯特劳哈尔数已及V锥混合流出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作用机理。
黄鹤,贾志卿[8](2017)在《涡街流量计用于蒸汽流量检测中温度和压力补偿》文中提出蒸汽流量检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随着蒸汽流量检测精度要求的提高温度压力补偿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涡街流量计用于蒸汽流量测量的原理提出涡街流量计在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流量检测中的温度和压力补偿的方法,为工程设计、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翟小金,沈新建,王光磊,邵朋诚[9](2017)在《新型差压式流量计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差压式流量计具有结构简单、牢固耐用、精度稳定、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流量仪表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各仪表的长处、避其短处,准确、可靠地测量被测流体的流量,对近年来国内市场广泛应用的新型差压式流量计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阐述了环形孔板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平衡孔板流量计、V形锥流量计和矩形流量计的原理、特点及主要特征参数。根据各仪表的优缺点,选用者应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以更好地发挥各仪表的使用价值。
华兰[10](2014)在《城市燃气用标准孔板流量计计量精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标准孔板流量计因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技术成熟、性能稳定且无需标定,广泛应用于天然气计量。提高标准孔板流量计的计量精度,对控制因孔板流量计自身系统的原因造成的城市天然气系统输差和保证天然气交接计量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FLUENT仿真软件进行流场模拟,通过模拟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为提高孔板流量计计量精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首先分析了管径为DN80和DN150时流速、雷诺数、孔板自身的结构因素(直径比、斜角和孔板厚度)对孔板流量计流u系数的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当流速在1-15m/s范围之内时,流出系数的相对误差都比较小,当流速大于15m/s时,流出系数的相对误差较大,因此,需将流速限制在15m/s以下;(2)直径比β在0.45~0.65之间时,流出系数的相对误差较小,建议孔板流量计直径比β尽量选择在0.45~0.65之间,最好选择中间值;(3)当斜角F=45°时模拟流出系数的相对误差最小,建议在使用孔板流量计时斜角F尽量为45°;(4)管径为DN80的孔板流量计的孔板厚度E为1~3mm时,流出系数的相对误差较小,当E>4mm时模拟流出系数的相对误差较大,建议管径为DN80的孔板流量计在使用时孔板厚度E尽量小于4mm。在对流量计自身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常见孔板流量计计量流程及整流装置,进一步分析计量系统对流量计计量精度的影响。讨论了孔板流量计上游的扩散管及汇管对天然气计量段流场影响的规律,确定孔板流量计在不同情况下直管段的安装长度。模拟结果表明:(1)在扩散管管路中安装19管束整流器孔板流量计前直管段长度为6倍管径,与不安装19管束整流器的扩散管相比孔板流量计前直管段长度缩短了11倍管径;(2)在进口相对的汇管管路中安装19管束的整流器,孔板流量计前直管段长度为8倍管径,与进口相对且无整流器的汇管管路相比孔板流量计前直管段长度缩短了17倍管径;在进口交错的汇管管路中安装19管束的整流器孔板流量计前直管段长度至少为10倍管径,与进口交错且无整流器的汇管管路相比孔板流量计前直管段长度至少缩短了20倍管径。本文主要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孔板流量计的计量精度进行研究,所得到的建议可以用于提高孔板流量计计量精度,也可以用于缩短孔板流量计前直管段长度,避免因站场的布局达不到标准的要求降低孔板流量计的计量精度。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城市天然气系统因孔板流量计自身系统的原因造成的输差,保证天然气交接计量的准确性和公
二、SR智能孔板流量计在测量蒸汽流量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R智能孔板流量计在测量蒸汽流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关口蒸汽计量表的设计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 关口蒸汽流量测量系统的特殊性 |
2 关口蒸汽流量测量系统设计与选型 |
2.1 蒸汽流量计的一般选型 |
2.2 仪表范围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
2.2.1 涡街流量计的范围度与准确度 |
2.2.2 差压流量计的范围度与准确度 |
2.3 流量计温度压力等级的设计 |
2.4 关口蒸汽计量表的可靠性设计 |
2.5 计量检定的方法比较 |
2.6 流量计公称通径的设计 |
2.7 经济性的差异 |
2.8 差压流量计差压信号管引向问题 |
3 结束语 |
(2)一种新式差压流量计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蒸汽测量仪表的选择 |
1.1 孔板流量计 |
1.2 涡街流量计 |
2 基于皮托管原理的新式差压流量计 |
2.1 皮托管流量测量原理 |
2.2 新式差压式流量计的设计 |
2.2.1 传感器防堵塞 |
2.2.2 测量精度高 |
2.2.3 压力损失小 |
2.2.4 安装方便 |
2.2.5 直管段要求短 |
2.3 系统构成 |
2.4 流量计的标定 |
3 应用实例 |
4 结论 |
(3)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过程软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研究现状 |
1.2.2 煤制乙炔研究现状分析 |
1.2.3 软测量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组织结构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2 软测量基本方法介绍 |
2.1 引言 |
2.2 统计学习模型 |
2.2.1 主元回归分析 |
2.2.2 偏最小二乘法 |
2.2.3 支持向量机 |
2.3 集成学习模型 |
2.3.1 GBDT |
2.3.2 RF |
2.4 人工智能法 |
2.4.1 ANN |
2.4.2 LSTM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改进集成模型的乙炔浓度软测量建模研究 |
3.1 引言 |
3.2 煤制乙炔过程工艺分析 |
3.2.1 煤制乙炔工艺流程介绍 |
3.2.2 乙炔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
3.3 XGBOOST算法 |
3.4 乙炔浓度软测量建模 |
3.4.1 数据采集 |
3.4.2 数据预处理 |
3.4.3 实验验证 |
3.5 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改进LSTM的半监督乙炔浓度软测量建模研究 |
4.1 引言 |
4.2 改进LSTM软测量算法介绍 |
4.3 乙炔浓度半监督软测量建模 |
4.3.1 数据序列化 |
4.3.2 实验验证 |
4.4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煤制乙炔生产过程结焦厚度软测量研究 |
5.1 引言 |
5.2 结焦工艺机理分析 |
5.3 基于混合建模法的结焦厚度测量 |
5.3.1 基于流体动力学机理模型的结焦厚度估计 |
5.3.2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结焦厚度软测量 |
5.3.3 混合机理和数据驱动的结焦厚度测量方法 |
5.3.4 实验验证 |
5.4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4)小口径异形管路涡街流量传感器安装环境及压力损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涡街流量计简介 |
1.2 涡街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
1.3.1 涡街流量计压力损失研究现状 |
1.3.2 涡街流量计安装环境研究现状 |
1.3.3 涡街流量计相似性研究现状 |
1.4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课程研究内容 |
1.5.2 课程研究的创新点 |
1.6 章节安排 |
第2章 CFD数值仿真 |
2.1 RNG湍流模型 |
2.2 PF3W系列管路介绍 |
2.2.1 管路参数 |
2.2.2 过渡段 |
2.2.3 管路模型 |
2.3 仿真设置 |
2.3.1 Gambit网格划分 |
2.3.2 Fluent参数设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压力损失与安装环境仿真分析 |
3.1 过渡段的影响 |
3.2 PF3W系列管路压力损失仿真分析 |
3.3 PF3W系列管路安装环境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流实验 |
4.1 流量标准装置 |
4.2 涡街频率采集系统 |
4.3 实验管路 |
4.3.1 管路设计 |
4.3.2 管路实物 |
4.4 PF3W系列管路压力损失实验结果 |
4.5 PF3W系列管路安装环境实验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PF3W系列管路相似性分析 |
5.1 相似准则 |
5.2 .PF3W系列管路流场相似性研究 |
5.2.1 PF3W系列涡街流量计流场参数对比 |
5.2.2 新PF3W704 涡街流量计流场参数对比 |
5.3 涡街流量计测量上下限与管径关系探究 |
5.4 流体介质物性参数变化对PF3W系列管路仪表系数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涡街雾环状流实验系统优化与两相测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涡街流量计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涡街流量计测量特性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涡街两相流测量基础理论 |
2.1 涡街流量计基础 |
2.1.1 旋涡脱落过程 |
2.1.2 涡街流量计测量原理 |
2.1.3 旋涡发生体 |
2.1.4 旋涡频率检测的基本方法 |
2.2 湿气两相流动基础 |
2.2.1 湿气两相流型 |
2.2.2 湿气两相流动参数 |
2.3 基于涡街原理的湿气两相流测量 |
第3章 雾状两相流实验平台 |
3.1 基于雾化混合的两相流装置 |
3.1.1 水路控制模块 |
3.1.2 气液混合模块 |
3.1.3 气路控制模块 |
3.2 雾状流实验平台参数控制系统 |
3.2.1 控制柜及PLC |
3.2.2 控制目标与总体方案 |
3.3 MCGS上位机平台 |
3.3.1 MCGS组态软件 |
3.3.2 上位机组态设计 |
3.3.3 上位机通讯调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LC的压力流量自整定控制研究 |
4.1 模糊PID理论及实现 |
4.1.1 模糊控制理论 |
4.1.2 模糊PID控制器 |
4.2 基于PLC的压力流量控制器设计 |
4.2.1 基于相对增益的压力流量解耦方法 |
4.2.2 压力流量控制器设计 |
4.3 控制器性能测试 |
4.3.1 压力控制器测试 |
4.3.2 流量控制器测试 |
4.3.3 压力流量控制器联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PLC的无超调温湿度控制研究 |
5.1 蒸发器设计 |
5.1.1 有限空间液滴蒸发模型 |
5.1.2 蒸发器结构设计 |
5.1.3 液滴蒸发数值仿真 |
5.2 温湿度模糊控制器设计 |
5.3 温度控制优化的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雾环状流涡街两相测量特性实验研究 |
6.1 信号处理与采集系统 |
6.1.1 涡街信号处理系统 |
6.1.2 信号采集系统 |
6.2 涡街标定与湿度影响研究 |
6.2.1 涡街单相气标定实验 |
6.2.2 湿度对涡街测量特性影响研究 |
6.3 雾环状流涡街流量测量特性实验研究 |
6.3.1 实验条件 |
6.3.2 涡街信号时频域分析 |
6.3.3 涡街过读研究 |
6.4 涡街过读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验证 |
6.4.1 环状流液膜收集与计量装置 |
6.4.2 液滴夹带率测量及其影响验证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课题总结 |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一体化双向孔板流量计在重催装置蒸汽计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双向孔板流量计工作原理 |
2 一体化双向孔板流量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
2.1 一体化双向孔板结构 |
2.2 一体化双向孔板主要功能和特点 |
3 一体化双向孔板流量计在重催装置的应用 |
3.1 装置蒸汽工艺流程 |
3.2 装置双向流蒸汽计量方案 |
3.3 双向蒸汽流量测量的实现过程 |
4 应用效果 |
5 结束语 |
(7)基于涡街和V锥组合式仪表的湿蒸汽计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湿蒸汽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湿蒸汽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湿蒸汽的特性研究 |
1.2.2 湿蒸汽干度测量研究 |
1.2.3 湿蒸汽质量流量测量研究 |
1.3 组合式仪表与多参数计量 |
1.4 涡街与V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涡街蒸汽流量计 |
1.4.2 V锥蒸汽流量计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湿蒸汽特性及流量计原理 |
2.1 蒸汽特性 |
2.1.1 蒸汽状态 |
2.1.2 蒸汽密度 |
2.2 湿蒸汽两相流相关参数与计算 |
2.3 涡街流量计理论基础 |
2.3.1 旋涡脱落的形成过程 |
2.3.2 旋涡脱落的形式 |
2.3.3 涡街计量原理 |
2.4 V锥流量计理论基础 |
2.4.1 V锥流量计测量原理 |
2.4.2 V锥过读因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平板绕流的湍流模型仿真优化 |
3.1 CFD仿真概述 |
3.2 网格优化与壁面处理 |
3.2.1 y~+与边界层一致性定律 |
3.2.2 壁面函数选择 |
3.3 湍流模型 |
3.3.1 平板绕流仿真分析 |
3.3.2 五种湍流模型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涡街和V锥组合式仪表设计 |
4.1 旋涡发生体设计 |
4.2 基于涡街的质量流量计量 |
4.2.1 基于频率信号的涡街质量流量计 |
4.2.2 基于差压原理的涡街质量流量计 |
4.2.3 CFD仿真与分析 |
4.3 V形锥体设计 |
4.4 涡街和V锥组合式仪表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湿蒸汽两相流数值模拟与模型验证 |
5.1 欧拉模型与控制方程 |
5.2 涡街湿蒸汽两相仿真与模型验证 |
5.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5.2.2 文献与实验结果 |
5.2.3 仿真对比验证 |
5.3 V锥湿蒸汽两相仿真与模型验证 |
5.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5.3.2 实验条件与方案 |
5.3.3 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涡街与V锥组合式湿蒸汽计量特性研究 |
6.1 涡街湿蒸汽计量特性 |
6.1.1 湿蒸汽两相流涡街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6.1.2 斯特劳哈尔数影响因素 |
6.2 V锥湿蒸汽计量特性 |
6.2.1 混合流出系数与无量纲分析 |
6.2.2 混合流出系数影响因素 |
6.2.3 过读因子影响因素 |
6.3 涡街与V锥组合式湿蒸汽计量特性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涡街流量计用于蒸汽流量检测中温度和压力补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区别 |
3 涡街流量计用于蒸汽流量的测量 |
4 涡街流量计用于蒸汽流量测量系统 |
4.1 智能积算仪补偿方法 |
4.2 DCS模块补偿方法[7] |
5 结论 |
(9)新型差压式流量计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新型差压式流量计的分类及特点 |
2 新型差压式流量计简介 |
2.1 环形孔板流量计 |
2.2 均速管流量计 |
2.3 平衡孔板流量计 |
2.4 V形锥流量计 |
2.5 矩形流量计 |
3 结束语 |
(10)城市燃气用标准孔板流量计计量精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对孔板流量计研究进展简述 |
1.3.2 国内对孔板流量计研究情况介绍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标准孔板流量计的计量原理 |
2.1 孔板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
2.2 孔板流量计的组成 |
2.3 标准孔板的结构形式和技术要求 |
2.4 流体通过标准孔板流量计的流动情况 |
2.5 标准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方法 |
2.5.1 不可压缩流体的流量基本方程式 |
2.5.2 可压缩流体的流量基本方程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标准孔板流量计的计量误差的因素分析 |
3.1 标准孔板流量计的基本误差 |
3.1.1 流出系数的影响 |
3.1.2 天然气的特性分析 |
3.2 安装管理误差分析 |
3.3 运行工况下的误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孔板流量计流场数值模拟基础 |
4.1 商用CFD软件Fluent简介 |
4.1.1 Fluent软件组成 |
4.1.2 Fluent的特点 |
4.1.3 Fluent工作过程 |
4.2 Fluent中控制方程的离散化方法 |
4.2.1 基本控制方程 |
4.2.2 离散化方法 |
4.3 流场的求解计算 |
4.4 湍流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孔板流量计计量精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
5.1 标准孔板流量计流场仿真 |
5.1.1 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 |
5.1.2 边界条件的设置 |
5.1.3 湍流模型的选择 |
5.1.4 求解控制参数的设定 |
5.2 流速变化的影响 |
5.2.1 管径DN80的数值模拟 |
5.2.2 管径DN150的数值模拟 |
5.2.3 两种管径下流速的对比 |
5.3 雷诺数Re的影响 |
5.4 直径比变化的影响 |
5.4.1 管径DN80直径比变化影响 |
5.4.2 管径DN150直径比变化影响 |
5.5 斜角F变化的影响 |
5.5.1 管径DN80斜角变化影响 |
5.5.2 管径DN150斜角变化影响 |
5.6 孔板厚度变化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孔板流量计前直管段的数值模拟研究 |
6.1 扩散管对计量段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
6.1.1 扩散管的数学模型 |
6.1.2 计算结果分析 |
6.2 汇管对计量段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
6.2.1 汇管的数学模型 |
6.2.2 计算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SR智能孔板流量计在测量蒸汽流量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关口蒸汽计量表的设计选型[J]. 杨卫东,纪波峰,纪纲.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21(06)
- [2]一种新式差压流量计的设计与应用[J]. 赵笑寒,王乃民,刘东.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0(02)
- [3]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过程软测量方法研究[D]. 黄锦. 浙江大学, 2020(02)
- [4]小口径异形管路涡街流量传感器安装环境及压力损失研究[D]. 杨攀. 天津大学, 2018(06)
- [5]涡街雾环状流实验系统优化与两相测量特性研究[D]. 张哲晓. 天津大学, 2018(06)
- [6]一体化双向孔板流量计在重催装置蒸汽计量中的应用[J]. 李景平,王琍. 计量技术, 2018(08)
- [7]基于涡街和V锥组合式仪表的湿蒸汽计量特性研究[D]. 李天祎. 天津大学, 2018(04)
- [8]涡街流量计用于蒸汽流量检测中温度和压力补偿[J]. 黄鹤,贾志卿. 铜业工程, 2017(01)
- [9]新型差压式流量计性能研究[J]. 翟小金,沈新建,王光磊,邵朋诚. 自动化仪表, 2017(01)
- [10]城市燃气用标准孔板流量计计量精度研究[D]. 华兰.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