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一、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月[1](2021)在《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认为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已经迈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人才质量与结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的旅游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职教20条”、“双高计划”、“高职扩招一百万”等政策的实施,突出职业教育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旅游高职教育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亦如此。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高等教育不断成长,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社会变迁视角下,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何特色,对当今的旅游人才培养有何借鉴意义,值得去探究。本研究从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切入,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个案,将其历程划分为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年)、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年)、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至今)进行研究,分析各阶段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动因,选取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与师资队伍几个主要要素,探索其发展演变,总结成绩与问题,揭示其人才培养特色。基于此,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发现: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完善的,有其自身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构建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依据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在课程体系方面,聚焦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阵地,形成了多样的育人模式;在师资方面,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着回顾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借鉴其发展,旅游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国际是必由之路,依托行业是办学思路,服务产业是目的所在。新时期,在文旅融合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众多挑战,结合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的挑战与要求,从政府、院校、企业三大主体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为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陈碧玉[2](2020)在《基于专业忠诚度视角的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三亚学院为例》文中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在旅游产业发展呈现蓬勃趋势,海南省作为国际旅游开发岛,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发展地位更是不言而喻。但社会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对企业的忠诚度方面表现不佳,存在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短期间之内便更门换户、行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等现象,不少从业人员甚至转至其它行业,专业化的相关旅游人才更是严重匮乏,高素质人才供应时常“断流”。久而往之,必然会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力阻碍。本文基于专业忠诚度视角下的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探讨以达到如何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忠诚度,增加旅游企业就业率目标。基于三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的忠诚度为样本制定调查问卷,主要从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专业对口情况、专业忠诚度情况、专业认知及兴趣、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情况等方面作为调查切入点,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现状,探讨旅游专业学生忠诚度不高的原因,最后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角度提出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解决措施和可行方案,主要包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兴趣、提升专业教育水平、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从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在旅游业继续处于海南省发展核心的战略部署之下,旅游业仍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旺盛的向前发展,解决好旅游专业相关人才忠诚度的问题无论对于直接促进海南省支柱产业的稳定发展,还是海南省的经济总量的发展方面都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乃至今后都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实意义十分深远。

马梅花[3](2020)在《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B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振兴本科教育为时代背景,以民族院校落实“四个服务”为使命背景对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进行初步探究。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是立足少数民族,面向民族地区培养卓越、创新、拔尖旅游人才的关键,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旅游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以B大学为例的民族院校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教材、实践基地各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加以重视并采取进一步优化的对策。基于上述背景和问题分析,本研究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AGIL)模型初步分析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本研究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交代了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究背景是基于时代背景、使命背景、行业背景以及自身发展的综合环境。第二部分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分别对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其中,根据特定时期社会发展将民族院校发展历程划分为初探阶段、关键阶段、重创阶段、重建阶段、稳定发展五个阶段。第三部分结合文献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设计、研究实施、研究结果汇总对当下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教材、实践基地进行了整体描述,系统掌握B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实情况。第四部分主要剖析了以B大学为例的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原因。通过分析发现,问题非均匀地分布在目标、课程、师资、教材和平台各方面。基于此,总结出导致这一系列现实问题背后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布局原因也有落实原因,有文化层面也有物质层面,是一个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系统。第五部分阐述了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就是要以党和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回顾历史、遵循规律、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为建设原则,明确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探索其建设优化路径。总体而言,就是要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聚焦师资的主要力量,扮演好教材的纽带作用,打造实践基地的教学平台。本研究初步尝试将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AGIL)应用于专业建设研究,并试图构建了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AGIL模型。

杨静[4](2019)在《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调查研究 ——以黔东南地区5所职业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民族地区以特色民族文化、优美生态环境、乡村田园风貌的旅游资源助力民族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经济迅速增长,旅游国际化趋势与专业人才匮乏间的矛盾束缚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当前,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国外游客“走进来”、旅游企业“走出去”亟需职业院校跟进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然而,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滞后,人才培养和现实需求“供需矛盾”凸显。在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础上融入国际化素质和民族文化培养成为旅游业和学界的迫切议题。本文基于民族地区对具备国际化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理论分析及概念界定基础上,分析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的结构,结合职业院校“层次化递进式”学习方式,分三个阶段梳理职业院校国际化素质培养路径,并尝试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法、师资队伍四个维度着手,对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进行探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内外国际化素质培养、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与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抽样选择黔东南地区5所职业院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现状;运用焦点团组访谈对院校专业教师、国际交流、教务处等部门管理者以及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进行访谈,了解不同主体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看法、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等。通过汇总问卷调查和焦点团组访谈结果,分析、阐释黔东南地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现状、问题及其归因,在明确国际化素质培养目标基础上,尝试提出必修科目添加国际化素质培养内容、提高选修科目学习要求、加速教材国际化建设、加强涉外社会实践、开设网络课程等对策,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提供借鉴。现有研究多是从宏观角度提出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鲜有针对某个区域或某具体专业的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民族地区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视角新颖,所得主要结论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存在目标宽泛、国际课程匮乏、国际交流少等问题,进而提出职业院校应解构国际化素质内涵,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融入国际化教学内容,制定本土教师培养方案,开设网络虚拟课程等对策,试图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存在不足和问题提供有益补充和解决方案。但囿于时间与精力所限,调查研究数据样本覆盖还有待完善。

田磊[5](2019)在《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匹配度》文中认为开展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的匹配度调查,是为了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政策,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保障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是在旅游产业需求基础上开展,提高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的匹配度,对促进江西省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我国提倡产教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找到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不融合的情况,找到体现中职学校旅游人才能力的24个指标,如何提升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和旅游产业关于24个指标匹配度,使得中职学校培养的旅游人才真正符合旅游产业的需求,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以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匹配度为切入点,调查江西省有代表性的五所有旅游服务类专业的中职学校,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江西省统计年鉴,分析了近6年来江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具有旅游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发展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剖析江西省中职学校对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的匹配度,经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需求的匹配情况来看,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对双方期望不匹配,二是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很难满足旅游产业的需要,三是旅游人才能力的24个指标的匹配度整体较低。(2)通过对中职学校和旅游产业二者匹配度的十个问题来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分别是提高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强化师资力量升级、提升社会认可度、优化专业设置、加速产教融合、加强能力人才培养六个方面。(3)指明了旅游产业需要的旅游人才培养方向,促进江西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好更快的带动江西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王俊俊[6](2019)在《国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文中提出文章通过对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全部期刊2008-2018年发表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文献进行精确检索,以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共检索期刊144篇,对近十年来有关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动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述评,并对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出研究展望。

黄婧[7](2019)在《“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新业态不断呈现,旅游业已由纯粹的劳动产业转化为知识与劳动并重的产业。中职旅游人才是为我国旅游业服务的技能人才,也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十分紧缺的人才。当前旅游社会呈现出一种新的矛盾,即旅游业高速发展与高素质和高质量旅游人才供应匮乏之间的矛盾。随着“技能高考”政策的提出,山东省高等院校于2014年开始面向中职阶段的学生实施技能高考。同年,中职旅游专业加入这一考试形式,“技能高考”为部分中职旅游生进入高等学校提供通道的同时也为中职学校旅游教学的改革提供契机。本文是基于“技能高考”视角下对山东省日照市部分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为中职旅游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更好地施展“技能高考”政策指挥棒的作用。本文以“技能高考”为视角,首先通过对“技能高考”政策进行解读,阐述了“技能高考”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技能高考”政策与中职旅游人才密切的切入点,阐明了研究“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人才培养影响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内容的调查,主要以日照市四所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例,分析了“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影响: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中职旅游学生、中职旅游教师;本文指出的日照市中职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技能高考”的认识不足及学习动机不强、“双师型”教师缺乏及校内实训设施不齐全。最后,本文提出了在“技能高考”视角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通过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增强“技能高考”的影响力及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及提高教学硬件条件、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及加强中高职教师交流合作三个方面提出人才培养对策。

熊祎[8](2019)在《MTA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旅游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的旅游市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旅游市场的繁荣带来了对旅游人才大量需求。然而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我国旅游高端旅游人才的输出基本依靠于学术型研究生及少数博士生,为解决旅游市场人才供给不足的状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3月批准设置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并于2010年9月被国家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截止到2018年,MTA教育已经成立7年,在这7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由最初的57所院校,扩招到现在的94所。MTA的创办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体系,有效的优化了我国旅游硕士研究生的结构,早先的学术型只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而MTA专业型的设立开辟了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但是从整体反馈情况看,MTA培养的旅游人才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出在培养的环节,现在的九十多所院校的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培养目标模糊、并且没有统一的培养评价标准,难以对各个学校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不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数找到培养薄弱环节以此来提高培养质量。本文对国内外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色院校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构建出MTA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的,将质量管理理念融入到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会用到科学的评判标准来进行指标的制定。对于MTA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当前的2018年MTA的第二次合格性评估,对相关定义进行界定,同时对欧美国家的旅游专业、我国具有代表性的MTA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找到其培养特色,并将培养特色转换为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为后文中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将制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修改并完善,然后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李特五量表分析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最后将制作出来的指标体系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MTA进行验证。本文的宗旨在提出提高我国MTA培养评估的路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确保良性循环的评估周期;三是扩大评估的影响,増强各高校MTA良性竞争的意识;四是建立评估纵向对比,以确保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如果将来MTA能够拥有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会对促进各校MTA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申思丛[9](2019)在《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面贯彻海洋强省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大背景下,海南加速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优厚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海南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海南的海洋旅游业将成为未来全区域的经济关注点和增长点。然而,资源大省并不等同于资源强省,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海洋旅游事业发展壮大,海南须举全省之力,聚四方之才,在吸引人才的基础上务必将人才用好、留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中高端人才的重任,海南高校应当为海南旅游乃至经济发展中贡献力量。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数据、发放问卷和与行业专家开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海南现阶段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海洋旅游用人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海南现有海洋旅游人才资源存在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难以满足海洋旅游单位的用人需求,影响海洋旅游的全面发展。为此,论文立足于海洋旅游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比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海南的旅游人才进行定义和培养模式的设定。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方法等方面构建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海南海洋旅游人才培养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针对海南海洋旅游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及深入研究后,本文以海南海洋旅游人才培养需求为背景,同时借鉴了欧美、东亚、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海南省的区位资源要素等实际情况,从培养的定位、目标、规格、方式以及高层次海洋旅游人才等方面横向、纵向探索出一套适用于高校、覆盖海南、辐射全国的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邹雪梅[10](2018)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的打造和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学习牵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标准,密切洞察行业新发展和背景的变化来调整专业设置、进行专业改革。智慧旅游是智慧信息技术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智慧旅游背景的存在改变了传统旅游模式,对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具有典型的信息化、智慧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对旅游从业人员来说也更强调信息技术能力、个性化服务能力、新媒体的营运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要求,同时这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即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并应用于社会实践。因此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智慧旅游对从业人员的影响、对从业环境的影响和需求出来,来构建智慧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和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建设和改革意见,并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进行实证案例分析。

二、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1.1.2 人才供需矛盾制约旅游业发展
        1.1.3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变革
        1.1.4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文献综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个案选择
第2 章 从上海旅专看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演变
    2.1 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 年)
        2.1.1 旅游高职教育产生的背景
        2.1.2 起步与探索阶段:积极探索
        2.1.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2 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 年)
        2.2.1 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因
        2.2.2 改革与发展阶段:锐意进取
        2.2.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3 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 年至今)
        2.3.1 旅游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2.3.2 提高与深化阶段:内涵式发展
        2.3.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第3 章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启示
    3.1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
        3.1.1 培养目标的特色
        3.1.2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特色
        3.1.3 教学的特色
        3.1.4 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
    3.2 上海旅专对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3.2.1 面向国际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3.2.2 依托行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3.2.3 服务产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4 章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4.1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要求
        4.1.1 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目标
        4.1.2 文旅融合给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带来新挑战
        4.1.3 产教深度融合为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天地
        4.1.4 新科技革命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4.2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
        4.2.1 政府层面
        4.2.2 院校层面
        4.2.3 企业层面
    4.3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上海旅专饭店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沿革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专业忠诚度视角的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三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tractIn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对于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1.1.2 海南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日趋重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 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1.1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普遍较低
        2.1.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人才培养方向模糊
        2.1.3 旅游管理专学生就业意向现状
        2.1.4 高校旅游管理学科建设方向
    2.2 国外研究综述
        2.2.1 旅游就业研究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2.2.2 国外旅游教育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3 海南省旅游企业用人现状
    3.1 海南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现状
        3.1.1 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低
        3.1.2 从业人员专业对口率低
        3.1.3 员工忠诚度不高
    3.2 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忠诚度低的原因
        3.2.1 人才缺口大
        3.2.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忠诚度不高
4 案例分析——三亚学院旅游管理类学生专业忠诚度调查
    4.1 调查对象选择及调查问卷内容构成
        4.1.1 调查问卷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流程和调查方法
    4.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4.2.1 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情况
        4.2.2 专业忠诚度情况
        4.2.3 专业忠诚度与人才培养相关情况
    4.3 结论分析
        4.3.1 三亚学院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现状评价
        4.3.2 海南省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较低的原因分析
5 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提升策略
    5.1 借鉴国外教育的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5.1.1 有效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
        5.1.2 积极推进市场化、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5.1.3 建立政企校的合作体系
        5.1.4 定期回炉培训
    5.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忠诚度
        5.2.1 “企业十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
        5.2.2 “理论十实践”交互式培养模式
    5.3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专业认知和兴趣,提升就业忠诚度
        5.3.1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5.3.2 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忠诚度
        5.3.3 加强家校共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5.4 优化师资力量,形成“业界+学界双导师”的师资团队
    5.5 高校专业教学与企业、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助力专业忠诚度提升
        5.5.1 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
        5.5.2 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创造良好从业环境
        5.5.3 以人为本,规划从业人员职业发展
        5.5.4 优化从业环境,延长职业寿命
    5.6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专业忠诚度调查问卷
附录2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忠诚度调查问卷

(3)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B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时代背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本科专业建设
        (二) 特殊使命:“四个服务”呼唤民族院校加强专业建设
        (三) 行业需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依赖旅游人才培养
        (四) 自身发展:“一流专业”建设敦促民族院校专业建设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
        (一) 民族院校
        (二) 专业
        (三) 旅游管理专业
        (四) 专业建设
    四、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文献评述
    五、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民族院校的成长历程与阶段特征
        一、民族院校的诞生
        二、民族院校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就
    第二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
        一、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历程
        二、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立
        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B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
        一、B大学发展概述
        二、B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脉络
        三、B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SWTO分析
第二章 B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第一节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AGIL分析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AGIL)导入
        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AGIL模型分析
    第二节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文献研究设计
        (二) 访谈研究设计
        二、调查实施过程
        (一) 文献研究对象确立及信息搜集整理过程
        (二) 访谈研究对象确立及信息搜集整理过程
        三、调查结果呈现
        (一) 文献研究调查结果呈现
        (二) 访谈研究设计结果呈现
    第三节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状况描述与分析
        一、基于建设现状描述
        (一) 关于培养目标
        (二) 关于课程体系
        (三) 关于师资队伍
        (四) 关于教学教材
        (五) 关于实践基地
        二、基于研究结果分析
        (一)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但特色不够鲜明
        (二)课程体系不断细化,但结构不够合理
        (三) 师资队伍合理,但主观因素差异明显
        (四) 教材缺乏体系,内容滞后明显
        (五)理论与实践断层,实训平台不稳定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把握
        一、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维度
        二、基于课程结构体系层面
        三、基于师资队伍结构角度
        四、基于教学教材情况方面
        五、基于实践教学平台层面
    第二节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原因剖析
        一、A(适应)与内外部发展环境“欠适应”
        二、G(目标)培养目标与建设目标“不明确”
        三、I整合)主客观教育资源整合“不到位”
        四、L(维持)已有建设模式维持“固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大学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明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
        三、要明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目标
    第二节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充分彰显课程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的育人价值
        二、努力聚焦教师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的主要力量
        三、着力落实教材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的纽带作用
        四、打造实践基地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的教学平台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调查研究 ——以黔东南地区5所职业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际化素质概念和内涵
        2.国际化素质培养路径研究
        3.国际化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4.职业院校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现状
        5.研究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1.职业技术院校
        2.大学生国际化素质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
    (五)相关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六)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现状
    (一)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结构
    (二)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路径
    (三)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求
        2.教学内容:强化地方文化特色继承传播
        3.能力培养:重视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流
        4.师资建设: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结构
三、黔东南地区5所职业院校的调查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现存问题
        3.归因分析
四、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对策与思考
    (一)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模式构建
        1.明确国际化素质培养目标
        2.创新国际化素质培养课程
        3.加大国际化学习交流机会
        4.强化教师国际化素质培养
        5.构建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
    (二)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2.资金保障
        3.管理体制保障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匹配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综述研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特色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资料来源说明
        1.5.1 中职学校旅游服务类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数据
        1.5.2 旅游产业数据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旅游人才
        2.1.2 旅游产业
        2.1.3 中等学校旅游人才
        2.1.4 产业匹配度
    2.2 基础理论
        2.2.1 协同性理论
        2.2.2 双边匹配理论
        2.2.3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发展现状
        3.1.1 具有旅游服务类专业的中职学校规模
        3.1.2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服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3.2 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2.1 旅游产业规模
        3.2.2 旅游市场分析
        3.2.3 旅游收入分析
        3.2.4 旅游产业分析
        3.2.5 旅游区域分布
第4章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匹配体系构建
    4.1 匹配体系构建原则
        4.1.1 系统性原则
        4.1.2 科学性原则
        4.1.3 覆盖性原则
        4.1.4 实用性原则
    4.2 匹配体系构建情况
        4.2.1 江西省旅游产业的旅游人才需求
        4.2.2 江西省中职学校的旅游人才供给
        4.2.3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匹配情况构建
    4.3 归一化模型
        4.3.1 归一化模型数据处理
        4.3.2 归一化模型数据分析
    4.4 匹配指标的选择
    4.5 建立匹配指标矩阵构建
    4.6 匹配指标组合权重
        4.6.1 层次分析法分析步骤
        4.6.2 粒子群优化算法
    4.7 综合匹配等级划分
第5章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匹配度分析
    5.1 旅游产业人才需求调研
    5.2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供给情况分析
        5.2.1 江西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供给调研
        5.2.2 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
    5.3 旅游人才指标权重分析
        5.3.1 群决策数据
        5.3.2 群决策底层权重(得分)表
        5.3.3 群决策中间层权重表
        5.3.4 结论
        5.3.5 权重模型构建
    5.4 旅游业人才指标供需匹配分析
        5.4.1 线性回归拟合度匹配模型
        5.4.2 线性回归拟合度结果与分析
第6章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匹配存在的问题
    6.1 二者的匹配度方面的问题
        6.1.1 旅游产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与应届毕业生的不匹配
        6.1.2 旅游产业与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对双方的期望的不匹配
        6.1.3 旅游人才的24 个指标匹配性较差
    6.2 中职学校方面的问题
        6.2.1 旅游服务类专业生源数量质量偏低
        6.2.2 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6.2.3 旅游服务类专业的社会总体评价不高
        6.2.4 旅游服务类专业设置有待完善
        6.2.5 旅游服务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有待加速
    6.3 旅游产业方面的问题
        6.3.1 旅游产业的产业利益化过重,缺乏培养旅游人才培养驱动力
        6.3.2 旅游产业缺乏加速旅游服务类专业产教融合速度的动力
第7章 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匹配度的对策
    7.1 提高中职学校旅游服务类专业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7.2 强化旅游服务类专业师资力量升级
    7.3 优化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发展的环境,提升社会认可度
    7.4 优化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类专业设置
    7.5 加速引导旅游服务类专业产教融合
    7.6 加强中职学校旅游人才能力的培养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江西省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B 江西中职学校旅游服务类专业人才供给调查问卷
附录C 旅游人才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6)国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动态
    1.1 从研究年度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动态
    1.2 从核心期刊与CSSCI发文量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动态
    1.3 从文献内容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动态
    1.4 从文献来源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动态
    1.5 从被引量和下载量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动态
2、研究内容分析
    2.1 旅游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
    2.2 旅游人才培养观念
    2.3 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2.4 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2.5 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3、研究方法研究
    3.1 定性研究方法
    3.2 定量研究方法
    3.3 定性与定量相混合
4、研究展望
    4.1 加强研究深度, 提高发文质量
    4.2 丰富研究类型
    4.3 改进研究方法

(7)“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技能型高考政策的推动
        2. 旅游业对专业人才质量需求提升
        3. 学生需求多元化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国外关于旅游人才培养的研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文献评述
    (四)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2. 技术路线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 技能高考
        2. 人才培养
    (二) 理论基础
        1. 缄默知识理论
        2. 多元智能理论
        3. 终身学习理论
三、“技能高考”与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相关点解读
    (一) 中职旅游专业“技能高考”现状解读
    (二) “技能高考”政策与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相关点解读
        1. 中职生是参加“技能高考”的主体
        2. 考试形式及内容为中职生量身定做
        3. 人才选拔标准向中职生提出更高要求
四、“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
    (一) 问卷与访谈设计
        1. 调查对象的选择
        2. 问卷的编制及数据收集与整理
        3. 调查结果人口学特征分析
    (二) 中职旅游专业师生对“技能高考”的认识
        1.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获取“技能高考”信息的主要途径
        2. 中职旅游专业师生对“技能高考”的认知
    (三) “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影响
        1.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2.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四) “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专业课程和班级设置的影响
        1. 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2. 对班级设置的影响
    (五) “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影响
        1. 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
        2. 对学生主体参与动机的影响
    (六) “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的影响
        1. 对教师培养动机的影响
        2. 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影响
五、“技能高考”视角下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建议
    (一) 增强“技能高考”影响力,注重学生职业素养
        1.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对“技能高考”的重要认识
        2. 关注非智力因素,提高职业素养
    (二) 科学施教,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1. 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方法
        2. 提高教学硬件条件建设,注重实训环节
    (三)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1. 规划职业生涯,倡导终身学习
        2. 加强中高职教师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MTA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生培养质量概述及相关概念解析
    2.1 基本概念解析
    2.2 国内外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概述
        2.2.1 国外研究生培养质量机制建立历史
        2.2.2 欧美国家研究生评价体系概述
        2.2.3 国内外研究生质量培养体系对MTA的启示
第3章 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3.1 国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3.1.1 美国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
        3.1.2 日本旅游院校
        3.1.3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
    3.2 国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3.2.1 南开大学
        3.2.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3.2.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3 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综述
第4章 MTA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MTA指标构建原则
    4.2 影响培养质量因素
        4.2.1 校园内部因素
        4.2.2 校园外部
    4.3 指标的初步建立
        4.3.1 专家访问
        4.3.2 指标的构建及来源说明
        4.3.3 Delphi德尔菲法
        4.3.4 修改后指标体系
    4.4 问卷分析
        4.4.1 问卷的发放
        4.4.2 专家的基本情况
        4.4.3 问卷的信度分析
        4.4.4 问卷效度分析
        4.4.5 专家积极性分析
        4.4.6 专家的权威程度
    4.5 权重值的确定
第5章 MTA培养质量指标体系验证
    5.1 MTA培养质量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5.2 基于指标体系对院校MTA进行培养质量评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3.4 案例分析法
        1.3.5 实地访谈法
        1.3.6 经验总结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海洋旅游
        2.1.2 海洋旅游人才
        2.1.3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2.1.4 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体验性学习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内高校关于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海南高校海洋旅游类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分析
    3.1 海洋高校海洋旅游类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3.1.1 调查问卷简介
        3.1.2 调查问卷统计与专家访谈分析
        3.1.3 结论
    3.2 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3.2.1 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专业设置现状
        3.2.3 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第4章 国外旅游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及对海南旅游人才培养的启发
    4.1 国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
        4.1.1 欧美模式
        4.1.2 东亚模式
        4.1.3 澳大利亚模式
        4.1.4 泰国模式
    4.2 国外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对海南高校的启发
        4.2.1 明确培养目标,服务本地方本区域
        4.2.2 确立以政府为主导、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向导
        4.2.3 倡导产学研,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
        4.2.4 推进高校与行业联动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4.2.5 加大校企合作及合作办学道路建设
        4.2.6 开展校际交流、国际交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5章 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5.1 明确海南高校海洋旅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5.1.1 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类型定位
        5.1.2 海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确定
        5.1.3 海洋旅游人才的培养规格的分类
        5.1.4 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方式的完善
    5.2 确立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5.2.1 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5.2.2 建立海洋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5.3 完善海洋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
        5.3.1 海洋旅游人才的培养时间过程
        5.3.2 海洋旅游人才的培养空间过程
        5.3.3 充实海洋旅游专业的教材库
    5.4 优化和完善高校海洋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机制
        5.4.1 优化海洋旅游专业教师队伍
        5.4.2 完善海洋旅游专业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
    5.5 优化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
        5.5.1 海洋旅游的实践教学理念
        5.5.2 构建海洋旅游的实践教学体系
        5.5.3 校企联合推动实践教学
第6章 海南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6.1 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6.2 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7.2.1 本文的创新之处
        7.2.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7.3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智慧旅游人才研究
        1.2.2 应用型旅游人才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智慧旅游
        2.1.2 旅游高职院校
        2.1.3 应用型人才
        2.1.4 旅游专业和旅游相关专业
        2.1.5 人才培养模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教育本质理论
        2.2.2 职业能力理论
第3章 智慧旅游的特征、影响及其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1 智慧旅游的核心特征
        3.1.1 信息化
        3.1.2 智能化
        3.1.3 个性化
    3.2 智慧旅游的影响
        3.2.1 对旅游者的影响
        3.2.2 对旅游企业的影响
        3.2.3 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3.3 智慧旅游对高职院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3.1 强调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3.3.2 强调个性化服务能力的培养
        3.3.3 强调新媒体营销能力的培养
        3.3.4 强调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第4章 智慧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及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4.1 智慧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
        4.1.1 实践性
        4.1.2 综合性
        4.1.3 创新性
        4.1.4 适应性
        4.1.5 可持续性
    4.2 智慧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4.2.1 市场导向原则
        4.2.2 符合旅游教育发展规律原则
        4.2.3 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原则
        4.2.4 符合社会和文化需要原则
        4.2.5 符合人才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5章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5.1 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
        5.1.1 明确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5.1.2 完善专业方向设置
    5.2 构建系统课程体系
        5.2.1 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
        5.2.2 调整实践教学课程比重
        5.2.3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5.3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5.3.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3.2 探究多种教学方式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4.1 优化师资结构
        5.4.2 建立双师型队伍
        5.4.3 培养创新型教师
    5.5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5.5.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5.5.2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5.6 完善评价保障机制
        5.6.1 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5.6.2 完善保障机制
第6章 案例分析——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6.1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旅游相关专业基本情况
    6.2 “智慧旅游”背景下江西工贸学院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6.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
        6.2.2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6.2.3 双师队伍建设
        6.2.4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6.2.5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6.2.6 评价监督机制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D]. 李新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基于专业忠诚度视角的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三亚学院为例[D]. 陈碧玉. 海南大学, 2020(12)
  • [3]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B大学为例[D]. 马梅花. 中央民族大学, 2020(11)
  • [4]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调查研究 ——以黔东南地区5所职业院校为例[D]. 杨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5]江西省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匹配度[D]. 田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6]国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 王俊俊. 劳动保障世界, 2019(18)
  • [7]“技能高考”对中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D]. 黄婧.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8]MTA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熊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9]海南高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申思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19(08)
  • [10]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邹雪梅.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