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邹萍,张来安,鲁洪,刘春岭,李继兵,廖勇[1](2021)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弥散加权功能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序列联合MRI常规序列(T1WI、T2WI和抑脂T2WI)检查在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胰腺炎病例134例,63例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作为病例组,71例急性间质水肿型胰腺炎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序列和DWI序列检查,测得b值=600 s/mm2,DWI序列图像在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病变内坏死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计算MRI常规序列、DWI序列联合MRI常规序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的差异,绘制DWI联合MRI常规序列的ROC曲线,评价两种检查对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价值。结果 DWI序列联合MRI常规序列图像显示胰周坏死组织的范围、形态、大小优于MRI常规序列,ADC值1.57~2.13×10-3mm2/s。MRI常规序列与DWI序列联合MRI常规序列检查技术结果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RI常规序列(93.68%vs 76.94%,92.59%vs 77.98%, 93.35%vs 7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975。结论DWI序列联合MRI常规序列(T1WI、T2WI和抑脂T2WI)检查能够早期、明显提高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的检出率,DWI可作为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MRI常规序列检查的补充序列。
肖波[2](202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和胰外坏死的影像评价与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是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病理类型。ANP可以导致多种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胰腺实质坏死作为ANP最经典的病理改变已被学术界熟知。不过,发生在不同深浅位置的胰内坏死灶有其不同的放射学表现和潜在的临床意义,这方面国内鲜有文献详尽介绍。此外,胰腺外坏死作为一种"新兴的"坏死亚型,尚未被国内放射学界广泛认识。故本文着重阐述ANP不同部位、不同范围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联系,皆在提高影像科医师和相关从业人员对ANP的认识,以利于放射诊断报告的规范书写和多学科学术交流。
陈泯竹[3](2021)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汉化Lee版疲劳-视觉模拟量表(VAS-F),并在急性胰腺炎人群中检验其信效度和区分度,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疲劳评估提供可靠工具;用中文版VAS-F调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疲劳现状,并探索疲劳程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正译、回译、文化调适汉化英文Lee版VAS-F为中文版VAS-F。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遵义市某三甲医院肝胆外科病房住院的32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及医疗资料收集表、中文版疲劳-视觉模拟量表(VAS-F)、中文版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中文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P),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系数和CVI值、探索性因子分析、内部相关性分析、校标关联效度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文版VAS-F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区分度。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急性期疲劳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疲劳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两两比较法检验疲劳程度和能量等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1)信效度和区分度检验:中文版VAS-F包含疲劳程度(13个条目)和能量等级(5个条目)两个子量表;总量表和两个子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43,0.965和0.959;总量表的S-CVI为0.89,两个子量表的S-CVI为0.85和1.00,18个条目的I-CVI为0.831.00;经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文版VAS-F可提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657%,两子量表各条目因子负荷范围分别为0.6980.859和0.8520.906;两子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604,P<0.001);疲劳程度子量表总分与FACIT-F得分呈负相关(r=-0.897,P<0.001);疲劳程度与能量等级子量表高分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疲劳现状:入院24小时内,无疲劳、轻度、中度、重度疲劳者分别为3人(0.93%)、41人(12.73%)、181人(56.21%)和97人(30.12%),疲劳发生率为99.07%,以中、重度疲劳278人(86.34%)为主。(3)急性胰腺炎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因素:(1)单因素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疲劳程度的相关因素有年龄(r=0.183,P<0.05)、自感疾病严重程度(r=0.465,P<0.05)、疼痛(r=0.624,P<0.001)、能量(r=-0.666,P<0.001)、受教育程度(r=-0.282,P<0.001)、诊断(t=0.045,P=0.002)、外院治疗(t=0.200,P=0.011)和饮食状态(t=-2.977,P=0.004)。(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能量(β=-0.405,P<0.001)、疼痛(β=0.423,P<0.001)、受教育程度(β=-0.496,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0.384,P<0.05)、诊断为SAP(β=1.180,P<0.001)和进食(β=-0.587,P<0.05)是AP患者疲劳程度的六个影响因素。(4)疲劳程度与能量等级随时间变化趋势: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两两比较法对完成研究患者(n=310)入院24小时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经中文版VAS-F三次测量结果进行差异分析,疲劳程度分别为5.94±2.16,2.55±1.87和0.73±1.05,三次测量结果随时间显着降低(P<0.05),能量等级分别为3.06±2.05,5.44±1.57和7.88±1.29,三次测量结果随时间显着升高(P<0.05)。结论:中文版VAS-F具有良好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用于测量我国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疲劳程度和能量等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疾病急性发作期便已出现疲劳症状,且此时疲劳发生率高、程度较重。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急性期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六个:能量、疼痛、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诊断和饮食状态。疼痛和能量不足会加重AP患者的疲劳症状,诊断为SAP和禁食是疲劳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更加关注低文化水平和低收入人群的疲劳,并据此尽早识别疲劳高风险人群并予以干预以期改善患者病后生活质量。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疲劳程度和能量等级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但患者出院后1个月仍轻度疲劳,尚未恢复至病前正常水平。
廖玉萍[4](2021)在《DeBanto评分系统对儿童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DeBanto评分系统与Ranson’s、BISAP、MCTSI评分系统进行对比,研究DeBanto评分系统对儿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2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DeBanto、Ranson’s、BISAP和MCTSI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比较各评分系统对SAP、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122例患者,男性72例(59.01%),女性50例(40.98%),男:女=1.44:1,平均年龄为8.16±3.60岁,平均住院天数13.44±8.93天,分为MAP组、MSAP组及SAP组,统计可知,不同组别的年龄及住院天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不同组别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2.AP的病因主要有感染36例(29.51%),特发性34例(27.87%),胆道系统疾病22例(18.03%),腹部外伤13例(10.66%),药物11例(9.02%),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4例(3.28%),全身系统性疾病2例(1.64%)。3.DeBanto、Ranson’s、BISAP、MCTSI评分与SAP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0)。在预测SAP及全身并发症方面,各评分系统AUC值都较高,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SAP方面,DeBanto评分≥3分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3%、98.0%、89.5%及4.9%,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不高,特异度与Ranson’s评分系统的一致,比其他两种评分系统更高(P<0.05),阳性预测值比其他三种评分系统更高(P<0.05)。在预测全身并发症方面,DeBanto评分≥3分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5%、98.9%、89.5%及15.5%,其敏感度较低,特异度与BISAP评分系统的特异度一致,比其他两种评分系统更高(P<0.05),阳性预测值比其他三种评分系统的都更高(P<0.05),阴性预测值较低(P>0.05)。在预测局部并发症方面,DeBanto及Ranson’s评分系统AUC均较低(P>0.05),MCTSI评分系统的AUC比BISAP评分系统高,AUC值分别为0.828、0.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AP评分系统的特异度为90.0%比MCTSI评分系统更高(P<0.05),两评分系统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anto评分系统在预测儿童SAP、全身并发症及局部并发症方面,临界值均为评分≥3分。DeBanto评分系统在预测儿童SAP及全身并发症的方面,与其他三种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一致。DeBanto评分系统对局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较低。
路华[5](2021)在《腹膜透析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8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CRRT治疗;观察组41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相关指标恢复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炎症因子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56.46±14.46)、(98.79±21.45)h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7.18±0.95)、(8.38±0.7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6、10.478、6.882、7.588,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6.94±0.58)分、Balthazar CT积分(5.65±0.54)分以及IL-6(62.12±5.45)pg/mL、TNF-α(21.56±3.79)ng/L、CRP水平(47.78±5.85)mg/L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8、5.374、8.528、4.398、5.722,P<0.05)。结论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可缩短病情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炎性反应消退,值得推广。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6](2021)在《中国胰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文中研究说明消化内镜下胰瘘诊治已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但目前国内外尚无胰瘘内镜下诊治的指南及专家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组织本专业领域权威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从胰瘘的定义与病因、诊断、分型分级、内镜治疗适应证、预防性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术式6部分,共提出12条陈述建议。
刘松[7](2021)在《基于eICU数据库的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及死亡预测模型探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预测模型。方法利用公开的大型ICU数据库eICU数据库筛选出出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入住ICU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结果、既往史、并发症,预测患者出院时是否死亡。应用SPSS软件分析急性胰腺炎可能的死亡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与决策树模型及APACHE Ⅳ评分进行对比,探究急性胰腺炎死亡的最佳预测模型。结果本探究包含870例病例,男性患者522例(60%),女性患者348例(40%)。死亡72例,死亡率8.28%。本研究显示低白蛋白(OR=0.439、95%CI(0.269,0.716))、低 HCO3-(OR=0.909、95%CI(0.853,0.968))、总胆红素(OR=1.12、95%CI(1.052,1.192))、机械通气(OR=4.547、95%CI(2.413,8.568))、低平均动脉压(OR=0.989、95%CI(0.982,0.997))、年龄(OR=1.057、95%CI(1.034,1.08))、低血氧饱和度(OR=0.965、95%CI(0.936,0.994))、心率(OR=1.023、95%CI(1.009,1.037))、尿素氮(OR=1.011、95%CI(0.002,1.02))、肝硬化(OR=4.306、95%CI(1.252,14.813))、充血性心力衰竭(OR=3.518、95%CI(1.202,10.296))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及APACHE Ⅳ评分,AUC分别为0.885、0.810、0.852,约登指数分别为0.649、0.538、0.6。将Logistic模型进行更直观表现,根据模型中各因素的OR值对各因素进行赋值,最后制成急性胰腺炎死亡风险评分表,曲线下面积为0.866,约登指数0.583。结论Logistic模型在急性胰腺炎预后预测模型中表现最优,AUC可达0.885、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为0.649。其简化后的急性胰腺炎死亡风险评分表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周奇[8](2021)在《外科腹腔感染中关键临床问题的循证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IAIs)是细菌侵入腹腔、腹膜后腔或腹腔脏器后对其造成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感染性疾病的统称。在腹腔感染病因部位方面,胆道部位引起的腹腔感染最为常见,约占32.6%;其次为胃肠道,约占24.1%,胰腺和肝脏引起的腹腔感染分别为19.1%和17.7%。而腹腔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较多,是女性的2倍。复杂性腹腔感染是继呼吸道感染(67.4%)之后引起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第二大病因,其导致的全球病死率约为10%。为了解决腹腔感染诊疗过程中众多有争议性的临床问题,全球多个国家及学术组织制订了腹腔感染相关的诊治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旨在提高全球腹腔感染诊疗规范。2018年,世界外科感染学会(World Surgery Infection Society,WSIS)启动了腹腔感染CPG的制订工作,并基于前期的专家咨询和两轮的临床问题调研,最终确定了本次WSIS腹腔感染CPG需要解决的29个关键的临床问题。本课题组将围绕其中6个关键临床问题,从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三个层面进行循证评价,从而为WSIS指南的制订提供支持。方法:1):系统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纳入腹腔感染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Meta分析(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SR/MA)、临床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2)采用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GREE Ⅱ、AMSTAR-2、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等)、报告质量评价工具(RIGHT、PRISMA等)对上述腹腔感染领域纳入的临床实践指南、SR/MA进行评价,深入剖析影响腹腔感染CPG和SR/MA质量的因素。3)采用SR/MA的方法,对6个关键临床问题进行证据综合,系统总结腹腔感染领域中,术中腹腔冲洗术、经皮穿刺引流术、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腹膜后脓肿引流术后引流管放置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对20篇腹腔感染CPGs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分析。AGREEⅡ指南方法学质量结果显示:所有指南得分≤60%,总的平均得分仅为33%。RIGHT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5个条目中,5个条目报告率不高于5%。总的平均报告率方面,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和美国外科感染学会制订的指南报告质量最高,分别为83%和69%。2)对12篇腹腔感染领域的SR/MA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分析。AMSTAR-2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仅1篇SR/MA为高质量,75%的SR/MAs质量均为“极低质量”,其中91.7%的SR/MAs未进行研究的注册与计划书的撰写,83.3%的SR/MAs未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以及排除理由。PRISMA-2020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42个条目中,共有8个条目(19%)的报告率低于10%,其中研究的注册与计划书的内容报告不高于8%。3)基于WSIS提出的6个关键临床问题制作了 5个SR/MAs。研究结果显示:腹腔感染患者中,与未冲洗相比,术中腹腔冲洗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RR=0.57,95%CI:0.32~1.04,I2=24.0%)和脓肿形成率(RR=0.89,95%CI:0.55~1.44,I2=37.4%);术中经皮穿刺引流相对于传统开腹引流而言,能降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RR=0.52,95%CI:0.37~0.72,I2=0.0%)、胰瘘发生率(RR=0.36,95%CI:0.19~0.70,I2=0.0%)和术后出血率(RR=0.30,95%CI:0.17~0.53,I2=0.0%);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VARD)相对于传统常规清创术而言,虽不能降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PN)患者的死亡率(RR=0.71,95%CI:0.43~1.16,I2=13.2%),但能降低胰腺瘘(RR=0.59,95%CI:0.39~0.89,I2=0.0%)等并发症的发生。腹膜后脓肿引流术后,与不放置引流管相比,放置引流管是否获益,目前尚无研究证据进行回答。结肠次全切除术相对于局部切除术而言,不能降低艰难梭菌结肠炎患者的死亡率(OR=1.07,95%CI:0.22~5.32,I2=49.8%)。结论:1)腹腔感染领域CPG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其中不声明利益冲突、不报告资金资助和不采用证据分级系统是CPG质量偏低的主要因素。2)腹腔感染领域SR/MAs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普遍较低,未进行研究注册与计划书撰写、未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以及排除理由是SR/MAs质量低的主要因素。3)6个关键临床问题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腹腔冲洗不能降低IAIs患者死亡率和脓肿形成率;微创技术(经皮穿刺引流术、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可降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腹膜后脓肿引流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益不清楚,更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证实;次全切除术相对于局部切除术而言,不能降低艰难梭菌结肠炎患者的死亡率。
兰柱[9](2021)在《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鼻胰管引流(序贯治疗)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鼻胰管引流(以下简称序贯治疗)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序贯治疗的AN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淀粉酶值、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AHE II)变化,统计经序贯治疗后仍需其他外科干预措施情况,分析患者术后结局,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研究病例43例,男性占比72.1%(31/43),女性占比27.9%(12/43),胆源性胰腺炎占比65.1%(28/43),胆源性合并其他类型病因占比11.6%(5/43),其他病因还包括高脂血症性、酒精性、胰管畸形及特发性。患者行序贯治疗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手术、鼻胰管引流两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14(8~41)天,术后Apache II评分、白细胞计数和淀粉酶值较术前均有显着下降(P<0.05);43例患者均无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16例(37.2%)患者经序贯治疗治愈,后续无需行穿刺引流或者坏死组织清除术等其他外科干预措施治疗;5例(11.6%)患者死亡,其中3例因腹腔出血、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34例(79.1%)获得治愈,4例(9.3%)合并无症状并发症。结论:ANP患者可通过序贯治疗而治愈,部分患者可避免穿刺引流、坏死组织清除术等其他外科干预措施,同时序贯治疗能够减轻患者胰腺局部炎症及全身炎症反应,且并未增加不良事件及死亡的风险,因此序贯治疗可以作为ANP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
彭娥英,岳忠勤[10](2020)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0月3日至2020年4月30日,本院一共收治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螺旋CT扫描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统计患者的预后情况,并进行探究分析。结果: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73例患者均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66例为水肿型胰腺炎患者,7例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螺旋CT诊出6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分析结果显示,73例患者住院期间共有6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3.6%。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7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症状,胰腺肿大程度不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肾上腺受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左肾上腺未受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裸区受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胃裸区未受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存在一定相关性。
二、5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MRI常规序列(T1WI、T2WI和T2WI抑脂序列) |
2.2 DWI序列联合MRI常规序列(T1WI、T2WI和抑脂T2WI) |
2.3 对比DWI序列联合MRI常规序列与MRI常规序列在EXPN的病变检出率 |
2.4 ROC曲线分析 |
3 讨论 |
(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和胰外坏死的影像评价与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胰腺的表浅性坏死 |
胰腺的深在性坏死和透壁性坏死 |
胰腺的局灶性坏死 |
胰腺的大面积坏死和弥漫性坏死 |
胰腺外坏死 |
(3)急性胰腺炎患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胰腺炎患者疲劳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DeBanto评分系统对儿童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病例选择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AP诊断标准 |
2.3 分级诊断 |
2.4 AP评分系统 |
2.5 分析指标 |
2.6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表现、病因及并发症 |
3.3 四种评分系统与SAP的相关性 |
3.4 四种评分系统预测SAP的结果 |
3.5 四种评分系统预测AP局部并发症的结果 |
3.6 四种评分系统预测AP全身并发症的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儿童急性胰腺炎感染性病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腹膜透析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症状缓解及相关指标恢复时间 |
2.2 APACHEⅡ评分及Balthazar CT积分 |
2.3 炎症因子水平 |
3 讨论 |
(7)基于eICU数据库的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及死亡预测模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2章 eICU数据库 |
2.1 eICU数据库简介 |
2.2 eICU数据库的申请与安装 |
2.3 数据采集 |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分组 |
3.5 预测变量 |
3.6 研究终点 |
3.7 研究设计 |
3.8 统计学方法 |
3.9 预测模型 |
3.9.1 logistic回归模型 |
3.9.2 APACHE Ⅳ评分模型 |
3.9.3 决策树模型 |
第4章 结果 |
4.1 纳入病例和预测变量 |
4.2 缺失值分析 |
4.3 定量资料正态性检验 |
4.4 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 |
4.5 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
4.6 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4.7 急性胰腺炎预测模型建立 |
4.7.1 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 |
4.7.2 APACHE Ⅳ模型 |
4.7.3 决策树模型 |
4.7.4 三种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能比较 |
4.8 评分模型的建立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讨论 |
第7章 不足与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外科腹腔感染中关键临床问题的循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腹腔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2 腹腔感染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1.1.3 腹腔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 |
1.1.4 循证评价的重要性 |
1.2 研究内容 |
1.2.1 临床实践指南层面 |
1.2.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层面 |
1.2.3 临床研究层面(制作新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资料 |
1.3.2 主要的研究方法 |
1.3.3 技术流程图 |
第二章 全球腹腔感染指南循证评价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检索 |
2.3.2 纳入排除标准 |
2.3.3 文献筛选 |
2.3.4 数据提取 |
2.3.5 指南质量评价 |
2.3.6 推荐意见分析 |
2.3.7 数据分析 |
2.4 研究结果 |
2.4.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4.2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2.4.3 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
2.4.4 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报告质量评价相关分析 |
2.4.5 指南推荐意见一致性分析和证据分析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第三章 腹腔感染关键临床问题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检索 |
3.3.2 纳入排除标准 |
3.3.3 文献筛选 |
3.3.4 数据提取 |
3.3.5 质量评价 |
3.3.6 数据分析 |
3.4 研究结果 |
3.4.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3.4.2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
3.4.3 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
3.4.4 关键临床问题系统评价遴选策略初步构建 |
3.5 讨论 |
3.6 结论 |
第四章 腹腔感染关键临床问题的系统评价 |
4.1 研究背景 |
4.2 研究目的 |
4.3 研究方法 |
4.3.1 文献检索 |
4.3.2 纳入排除标准 |
4.3.3 文献筛选 |
4.3.4 数据提取 |
4.3.5 方法学质量评价 |
4.3.6 证据质量评价 |
4.3.7 数据分析 |
4.4 结果 |
4.4.1 KQ1与KQ2系统评价结果 |
4.4.2 KQ3系统评价结果 |
4.4.3 KQ4系统评价结果 |
4.4.4 KQ5系统评价结果 |
4.4.5 KQ6系统评价结果 |
4.5 讨论 |
4.6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腹腔感染指南检索策略 |
附录Ⅱ 腹腔感染系统评价检索策略 |
附录Ⅲ KQ1/KQ2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附录Ⅳ KQ3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附录Ⅴ KQ4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附录Ⅵ KQ5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附录Ⅶ KQ6系统评价制作检索策略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鼻胰管引流(序贯治疗)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与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鼻胰管引流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10)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螺旋CT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
2.2 胰腺肿大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
2.3 受累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
3 讨论 |
四、5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单纯胰周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价值[J]. 邹萍,张来安,鲁洪,刘春岭,李继兵,廖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12)
- [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和胰外坏死的影像评价与临床意义[J]. 肖波. 放射学实践, 2021(07)
- [3]急性胰腺炎患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陈泯竹.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DeBanto评分系统对儿童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的研究[D]. 廖玉萍. 南昌大学, 2021(01)
- [5]腹膜透析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路华. 中外医疗, 2021(12)
- [6]中国胰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J].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04)
- [7]基于eICU数据库的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及死亡预测模型探究[D]. 刘松. 山东大学, 2021(09)
- [8]外科腹腔感染中关键临床问题的循证评价[D]. 周奇. 兰州大学, 2021(11)
- [9]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鼻胰管引流(序贯治疗)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D]. 兰柱.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彭娥英,岳忠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