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优质米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樊剑波[1](2020)在《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通过查阅张家港市相关资料,同时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域布置多个研究点位,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寻找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的相应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研究成功如下:1、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张家港市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历年水稻总产量均保持在14万吨以上。自2011年张家港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起,以每年2.75万亩的平均速度递增,至2019年,完成全市24.79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全覆盖全市水稻种植田块。其主要种植品种为南粳46、南粳5055和武运粳30三种晚熟优质品种。近几年,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得到了飞速发展,种植面积连年上升,由最初的218亩上升到如今的2680亩,上涨了 12.3倍。全市共有32个稻米品牌,其中一般稻米品牌为25个,占78%,而绿色稻米品牌只有2个,开发优质稻米品牌潜力巨大,优质稻米市场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2、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2)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3)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4)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5)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6)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7)高素质农民缺失3、提出的相应对策与措施(1)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每年从江苏省优质种源科研院所引进2-3个新品种,在本地区进行筛选,形成优质稻米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建设本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建立激励支持机制及技术支持保障,引导种粮大户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成熟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积极推进粮食优质生产,促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达到产能稳定、产出高效,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3)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基础上进行相应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市级层面加大高端农业设施设备的购置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自主购买,推进全市乡村振兴。(4)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通过优先农田租赁、优先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那些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种植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率;要鼓励和支持其仓储、加工等设施建设,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鼓励种粮户多元化发展。(5)引进国际先进的低温烘干、冷链储存、小包装稻米等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使张家港大米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从而保障了大米加工的质量。(6)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张家港市要深入挖掘大米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不断创新,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建设之路,为国内外消费者推出优质、绿色、营养、健康和安全的张家港大米。(7)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优质水稻生产培训,学习、更新自身技术储备,掌握最新水稻生产技术,提升种植户管理水平。(8)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农户与销售方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依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
王东元[2](2020)在《粳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抗稻瘟病分子辅助育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黄河以北作为粳稻种植的主要区域。近年来,随着亲本间重复利用、骨干亲本单一、基因交换频率增加使得水稻种植资源遗传多样性降低,由于稻瘟菌(Magnaorthe oryzae)基因结构和信号传导途径复杂多变导致育成的水稻品种抗病能力弱且抗性消失快、遗传多样丰富度低、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和发展。为明确不同地区粳稻遗传多样性和抗稻瘟病等基因的分布情况,本实验采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抗稻瘟病等基因标记辅助选择,为水稻高产、高抗分子聚合育种创造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SSR分子标记,将主要来自辽宁、天津、宁夏、日本、韩国等地区的520份粳稻材料的17个抗稻瘟病基因标记pid2、pikh、pik-1、pigm、pi5、pik-2、pikm-1、pib、pia、pikm-2、ptr、pita、pi5-1、pi5-2、pi9、pi2、pi21和2个恢复基因标记Rf1a和Rf6及1个香味基因标记共20个基因进行SSR检测,其中供试粳稻中携带抗稻瘟病pid2的品种最多,达到了77.22%,而携带恢复基因Rf6的粳稻品种最少,为0.9%;在520份粳稻中携带基因14个基因的粳稻品种有1份,是2008XZ-89,不含有任何基因的粳稻品种有1份是农林糯12,携带7个及以上基因的粳稻占供试粳稻数量的76%。2、通过利用21对SSR多态性引物对755份粳稻进行分子数据亲缘关系进化树的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粳稻品种整体可以划分为7个大的类群;通过抽穗期、分蘖数、株高、穗长、叶夹角5个表型形状数据对850份粳稻进行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粳稻分为9个大类。辽宁地区的粳稻品种和吉林、日本、韩国等地的粳稻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云南、天津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天津、北京和河北等地的粳稻品种关系较近。3、通过对5个恢复系品种C34、C210、C418、C1496和C2106进行抗病性聚合改良,将与具有pita、pib、pi5三个广谱抗病基因的通系929、铁1507,通过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辅助育种,得到10个F1组合。通过2年的加代选育,获得了10个F3后代群体中已聚合pita+pi-b+pi5三个抗稻瘟病基因的30株水稻单株,并对F3后代群体进行了7个表型性状的分析,发现各个群体之间遗传分布差异大,变异丰富。
王海荣[3](2020)在《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建设策略》文中提出江苏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我国水稻生产大省之一,稻米产业地位突出。由于长期注重高产育种,忽视稻米品质改善,造成江苏大米普遍口感不佳,一直处于市场低端水平。2019年4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2年)》,明确将稻米产业打造为江苏八大“千亿级”特色产业之一,这为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本研究归纳分析了影响江苏稻米产业发展的六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江苏优质米品牌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具体结果及建议如下:1、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及区域分布 江苏水稻面积能维持在3300万亩左右,其中粳稻占85%以上,但最近两年面积有所下降,籼稻面积有所上升;粳稻以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为主,分布分布在苏中和苏北各市县;籼稻主要在淮安、宿迁和徐州种植,总面积在不同年度间变幅较大,2018年面积最大,为438万亩。江苏主要企事业单位水稻育种现状:2018-2019年全省参加水稻新品种审定试验的单位至少有85家;常规粳稻育种实力较强,近10多年的常规粳稻品种基本是省内单位育成的,但从事杂交籼稻育种的单位较少。近年优质稻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情况:2008-2019年间审定的优质一级、二级品种比例较低,尤其是优质一级,总计只有6个,占比不足3%,籼稻品种中更是没有到达优质一级的,表明全省优质稻育种能力有待提高;2013年后优质稻品种推广面积呈现连续下滑态势,取而代之的是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推广面积大幅上升,甚至出现稻米加工企业加价收购现象,表明稻米市场更加追求优良食味大米。2、江苏稻米加工企业情况 截止2017年,全省登记在册的主要从事稻米加工销售的企业至少有1118家,另结合2019年江苏农业龙头企业网信息,认为全省中大型稻米企业有105家,其中多数位于苏中和苏北,尤以淮安、宿迁和盐城最多;各龙头企业均具有较强的稻米加工和仓储能力。主要稻米品牌建设情况:全省现有大米品牌总体可归纳为3大类型,即基于地理标志保护的地方区域大米品牌、企业品牌、基于品种名和栽培技术等标志信息的大米品牌;总体而言,品牌数目繁多,大品牌或知名品牌少;淮安拥有的大米品牌数最多。在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相关的软实力上,江苏优势明显,拥有在国内从事水稻生产加工相关的高水平院校3所,可以为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原动力,是国内其他省市难以媲美的。此外,江苏地理区位好,周边消费市场及物流优势明显,适宜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3、根据以上结果,讨论认为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仍存在3个问题,即:优质籼稻的规划种植区偏小,建议在苏北中熟中粳区增加优质籼稻区规划;外观和食味俱佳的优质稻品种育种及相关理论研究未得到较好重视,建议相关科技管理部门加大该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稻米企业兼并重组和做大做强缺乏政策引导,建议从地方政策上加以扶持引导。在优质名牌打造上,建议从“政府引导,制定产业规划布局和市场推广目标;科技引领,加快多性状优质品种及特色品种的研发;加快规模经营和加强品牌创建;强化多领域融合发展”这五个方面打造和提升苏米品牌,促进江苏优质米产业发展。
黄俊明,熊玉唐,曾涛,罗嵩,易勇,张钟亿,金明,凡迪[4](2018)在《贵州省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提升贵州优质稻竞争力,对贵州省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余显权[5](2016)在《贵州省发展优质米产业浅见》文中提出本文根据贵州地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分析了发展优质米的优劣势,提出贵州省应根据人多田少、稻田分布多在山区,较零散,不适宜于大型机械耕作,保灌田面积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贵州地处优质米生产黄金海拔线的气候条件、山区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大力支持发展高档优质米、原生态绿色、有机优质米,树立品牌意识,逐步实现优质价,促进贵州优质米健康发展的政策扶持、优质稻及其制品生产技术、品牌创建、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个人建议。
屈发科,张万春,马晓丽,赵芬,赵强[6](2016)在《汉中水稻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汉中水稻生产现状,优质米产业发展概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展优势,并提出了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米品种、加速推广机插秧等轻简栽培技术、抓好重大病虫防控等产业发展对策。
卜瑞,杨君,马凤华,王云超[7](2014)在《水稻优质米生产的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通过对水稻优质米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指出水稻优质米生产中存在着小规模生产占主导地位,开发产业化程度不够,支柱企业作用不突出,深加工技术滞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应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研发优势,树立支柱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增强水稻优质米生产竞争力等对策。
赵汉红,闫文学[8](2013)在《勉县优质米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文中提出勉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当地有利资源优势,积极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开发中的先导作用,大力推进了优质米产业化经营。我们就勉县优质米产业化开发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设想及发展建议。
莫净雅[9](2012)在《湖南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水稻是湖南传统的大宗优势作物,生产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总产值最高,围绕稻米加工形成的产业链和产业规模也是其他作物所难比拟的。因此,抓好水稻生产对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都十分重大。稻米作为湖南的主要出口农产品,其品质的好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市场欢迎适口性好、食用安全的优质稻米,创立湖南优质稻米品牌,提高优质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振兴湖南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举措。省农业厅2010年出台的《做优做强湘米产业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力争湘米在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上取得新突破,把湘米产业培育成湖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本文全面总结了湖南省优质稻米的发展现状,成绩非常显着,主要是:优质稻米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稻米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化服务规模逐年完善,产业化开发机制逐步形成,优质稻米市场越来越广阔。但同时目前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有:目前推广的优质稻米品种在产量、品质、生育期、抗逆性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优质稻米商品谷价格偏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规模小、品牌多乱杂、政策扶持不连贯、合作组织欠规范、经营主体间关系不稳定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对策:进一步落实好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加快推进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抓好优质稻米产业链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借鉴和推广金健米业的经验,筛选强优品种,提供技术支撑;以县区乡为单位实行品种区域化布局;加强技术服务,推广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生产大户,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购买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实行病虫综合防治,降低农化残留;扶持产业协会,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优质品牌;加强稻米副产物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优质稻米生产向着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优质稻米生产效益。
曹静琪[10](2011)在《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解决方案 ——以兴达优质米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众多的消费者希望自身对于农产品相关信息的知情权可以得到满足,广大供应者也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合理途径来实现对农产品信息的获取、农产品质量指标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防范与处理,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下,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盛行,特别是物联网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溯源系统开始被应用于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作为有效揭示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出发点,收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国内外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发展情况和应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对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相关概念以及主要应用技术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本文依托于兴达优质米厂的实际经营背景,采用实地调研、咨询谈话、邮件沟通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基本信息,尤其是兴达优质米厂的自然情况、产品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和人员配置情况等,正确理解企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SWOT分析、相关经济主体行为博弈分析等战略分析方法,结合企业具体发展方向和竞争战略进行全面的战略分析,并合理预测风险、规划日程和预期效益。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系统需求、溯源流程、信息流模式等因素分析设计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总体结构体系,完成从战略分析到系统分析的过渡,从静态和动态等各方面加以考虑,并根据企业情况和意见反馈多次调整,不断完善,最终得出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并确保其与企业的整体战略方向相一致。本文遵从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随需应变的特质理念,完成兼具适应性与普适性的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从个例到普适再到个例,实现研究目的。利用统一标准、直观可视的工具UML对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进行模型构建,通过UML建模图例增强了解决方案的可视性和可理解性,包括需求模型用例图、静态分析模型类图、动态业务模型序列图、系统结构模型包图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移植性,展现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独特魅力。本文对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未来的应用模式拓展提出了大胆的假设,虽然目前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在精准营销等方面的应用尚未成熟,但是在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进一步研究中极具经济意义。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作为农业信息化的一个典型应用,将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主流方向。
二、浅谈优质米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优质米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外稻米产业发展概况 |
1.1.1 世界谷物生产变化格局 |
1.1.1.1 世界谷物产量变化 |
1.1.1.2 世界稻米消费现状 |
1.1.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
1.1.3 高端稻米加工技术发展概况 |
1.2 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
1.2.1 水稻分布情况 |
1.2.2 我国稻米产能情况 |
1.3 国外稻米发展经验对我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启示 |
1.3.1 加强优质水稻育种工作 |
1.3.2 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方式 |
1.3.3 提升稻米加工技术 |
1.3.4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稻米品牌 |
1.4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目的意义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相关测定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
1.4.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能现状分析 |
2.1 张家港市历年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
2.2 张家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
2.3 张家港市历年稻谷总产量变化趋势 |
2.4 张家港市水稻种植品种布局情况 |
2.5 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变化情况 |
2.6 张家港市2019年各品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情况 |
2.7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外观及加工品质情况 |
2.8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情况 |
2.9 小结 |
第3章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仓储及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
3.1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企业分布情况 |
3.2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能力情况 |
3.3 张家港市各等级大米产量情况 |
3.4 张家港市大米加工产能利用率情况 |
3.5 张家港市稻米仓储能力情况 |
3.6 张家港市绿色稻米品牌建设情况 |
3.7 张家港市稻米价格历年变化情况 |
3.8 小结 |
第4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业化开发典型案例 |
4.1 典型案例一: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 |
4.1.1 常阴沙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
4.1.2 主要经验与做法 |
4.2 典型案例二:张家港市华田家庭农场 |
4.2.1 华田家庭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
4.2.2 主要经验与做法 |
第5章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
5.1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1 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 |
5.1.2 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 |
5.1.3 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 |
5.1.4 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 |
5.1.5 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 |
5.1.6 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 |
5.1.7 高素质农民缺失 |
5.2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对策措施 |
5.2.1 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 |
5.2.2 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5.2.3 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
5.2.4 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 |
5.2.5 引进先进稻米加工仓储设备,保障大米品质 |
5.2.6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 |
5.2.7 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 |
5.2.8 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
第6章 对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一些思考 |
6.1 布局全市优质稻米产业,促进产业兴旺 |
6.2 以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
6.3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产业,推进一二三产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粳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抗稻瘟病分子辅助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抗稻瘟病研究进展 |
1.1.1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及防治 |
1.1.2 抗稻瘟病基因研究 |
1.1.2.1 抗稻瘟病基因定位研究 |
1.1.2.2 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 |
1.2 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 |
1.2.1 水稻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
1.2.2 水稻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
1.3 水稻分子育种 |
1.3.1 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3.1.1 水稻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 |
1.3.1.2 水稻恢复基因在水稻育种应用 |
1.3.2 水稻转基因技术应用 |
1.3.3 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育种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粳稻材料 |
2.1.2 引物和试剂 |
2.2 田间试验 |
2.2.1 水稻种植的田间试验规划 |
2.2.2 栽培及田间管理 |
2.2.3 田间性状的测定 |
2.3 基因组DNA的提取 |
2.3.1 叶片采集 |
2.3.2 改良SDS法基因组DNA的提取 |
2.3.3 DNA浓度检测 |
2.3.4 SSR-PCR扩增 |
2.3.5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粳稻品种抗稻瘟病等基因的SSR分子检测 |
3.1.1 粳稻品种20 个抗稻瘟病等基因SSR分子检测 |
3.1.2 20个抗稻瘟病等基因在粳稻中的分布情况 |
3.1.3 20个抗稻瘟病等基因的频率分析 |
3.2 粳稻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1 粳稻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
3.2.1.1 21对SSR标记的多样性分析 |
3.2.1.2 粳稻分子聚类分析 |
3.2.2 粳稻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
3.2.2.1 5个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
3.2.2.2 粳稻自然群体表型性状统计分析 |
3.2.2.3 粳稻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
3.2.3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聚合 |
3.2.3.1 5个恢复系品种的抗病性改良 |
3.2.3.2 F3 群体的4 个表型性状分析 |
3.2.3.3 F3 群体的pita、pib、pi5 基因检测 |
3.2.3.4 抗稻瘟病基因、恢复基因、品质性状基因的聚合育种 |
第四章 讨论 |
4.1 抗病基因育种分析 |
4.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4.3 粳稻遗传多样性和稻瘟病抗性育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建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研究背景 |
1.1 江苏稻米产业中稻强米弱现象严重 |
1.2 粳米消费比例逐年增加 |
1.3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稻米产业发展的影响 |
1.4 国内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状况 |
1.4.1 优质稻品种选育 |
1.4.2 优质米品牌建设 |
1.5 国外知名优质米品牌 |
1.5.1 日本越光大米 |
1.5.2 泰国茉莉香米 |
1.5.3 巴斯马蹄(Basmati)香米 |
1.6 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优势和意义 |
1.6.1 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优势 |
1.6.2 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意义 |
1.7 本研究的提出与意义 |
二 研究方法 |
2.1 数据资料获取 |
2.2 企业走访 |
2.3 市场调查 |
三 结果分析 |
3.1 江苏水稻面积及区域分布情况 |
3.2 江苏主要企事业单位水稻育种现状分析 |
3.3 江苏近年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情况 |
3.4 江苏稻米加工企业现状分析 |
3.5 江苏主要稻米品牌建设现状 |
3.5.1 基于地理区域的大米品牌 |
3.5.2 基于企业商标或自创的大米品牌 |
3.5.3 基于品种名、特殊技术模式等其他宣传方式的大米品牌 |
3.6 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相关的软实力分析 |
四 讨论 |
4.1 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问题讨论 |
4.2 江苏发展优质米品牌建设策略 |
参考文献 |
论文附表 |
致谢 |
(4)贵州省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优质稻发展现状 |
1.1 全省优质稻生产情况 |
1.2 优质稻品种结构 |
1.3 基地建设情况 |
1.4 稻米加工 |
1.5 品牌创建 |
1.6 市场销售 |
2 贵州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领导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
2.2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
2.3 良田面积减少, 基地建设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市场竞争力较弱 |
2.4 优质稻加工水平较低, 综合开发力度不够, |
2.5 营销模式单一, 手段落后 |
3 贵州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
3.1 自然条件优越、品质超群 |
3.1.1 自然条件优越 |
3.1.2 优质稻品种品质超群 |
3.2 稻文化优势突显 |
3.3 初步建成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 |
3.4 产业开发已有一定基础和经验 |
3.5 发展空间大 |
4 贵州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意义分析 |
4.1 抓好优质稻产业发展是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政治任务 |
4.2 抓好优质稻产业发展对加快贵州省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4.3 抓好优质稻产业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工程”的需要 |
4.4 抓好优质稻产业发展是增强水稻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
4.5 抓好优质稻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
5 发展贵州省优质稻米产业对策与建议 |
5.1 改变观念, 提高认识 |
5.2 整合资源, 增加投入 |
5.3 准确定位, 合理规划 |
5.4 推进绿色稻+, 融合发展 |
5.5 抓好生产基地与品种繁育体系建设 |
5.6 强化品牌创建, 建立标准体系, 完善销售网络 |
5.7 强化科技支撑, 搞好技术保障 |
5.8 搞好加工体系建设, 提升加工效益 |
5.9 进一步摸清贵州省稻文化与优质稻品种资源 |
5.1 0 创办贵州优质稻米产业联盟, 形成合力, 推进产业发展 |
5.1 1 制定严格的良田保护措施,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
(5)贵州省发展优质米产业浅见(论文提纲范文)
1 贵州基本情况 |
2 贵州发展优质米的优势与优质米产业基础 |
2.1 自然条件优越、品质超群 |
2.1.1 自然条件优越,处于优质米生产的黄金海拔线 |
2.1.2 优质稻品种品质超群 |
2.2 绿色、有机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建成和应用 |
2.3 优质米产业开发已有一定基础和经验 |
2.4 品牌建设有成效,市场销售相对稳定 |
2.5 优质稻米加工能力不断扩大,培育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加工企业 |
3 我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对发展我省优质米产业认识不明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各地发展不平衡 |
3.2 稻田多分布在山区坡地,坝地保灌良田面积减少,不适宜于大型机械化作业,种植成本高于全国其他省份 |
3.3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
3.4 优质稻加工水平较低,综合开发力度不够 |
3.5 营销模式单一,手段落后 |
4 我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4.1 机遇难得 |
4.2 挑战很大 |
5 发展我省优质稻米产业的建议 |
5.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优质稻米产业发展 |
5.2 树品牌,创名牌,发展贵州优质米产业 |
5.2.1 以地理标志产品创名牌 |
5.2.2 以品种创名牌 |
5.2.3 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贵州特色优质稻米 |
5.3 制定扶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
5.4 强化品牌宣传,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 |
5.5 强化科技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
(6)汉中水稻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概况 |
1.1 主导品种 |
1.2 主推技术 |
2 产业现状 |
3 突出优势 |
3.1 种稻历史悠久 |
3.2 生态环境优越 |
3.3 品种资源丰富 |
4 存在问题 |
4.1 生产成本增加,种稻效益下滑 |
4.2 种植品种过多,米质档次不高 |
4.3 重大病虫突发,威胁产业安全 |
5 发展对策 |
5.1 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米品种,实现提质增效 |
5.2 加速推广机插秧等轻简栽培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
5.3 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实现减灾增效 |
(8)勉县优质米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产业现状 |
1.1 种植生态环境优越,原料品质优势较强 |
1.2 品种优质化程度逐渐提高 |
1.3 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活跃,产品原料质量提高 |
1.4 加工企业密集,产业带动能力较强 |
1.5 市场营销网络健全,市场经营活跃 |
1.6 社会经济效益显着 |
2 存在问题 |
2.1 推广种植品种多,而优质骨干品种种植规模小 |
2.2 对企业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 |
2.3 产品品牌繁多,但规模小 |
2.4 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不够及时到位 |
3 发展对策 |
3.1 抓好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 |
3.2 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
3.3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
3.4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
(9)湖南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
1 国内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 |
2 泰国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3 美国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农业产业的成功经验 |
第三章 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
1 优质稻米生产规模呈逐步扩展之势 |
2 稻米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 |
3 社会化服务规模逐年扩大 |
4 产业化开发机制逐步形成 |
第四章 优质稻米生产对湖南稻米产业的影响 |
1 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
2 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 |
3 增加了农民收入 |
4 重塑了湘米形象 |
5 壮大了粮食产业 |
第五章 优质稻米产业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1 品种问题 |
1.1 生育期不适应 |
1.2 优质稻米品种产量偏低 |
1.3 品质有待提高 |
1.4 品种抗逆性不强 |
2 优质稻米商品谷价格偏低 |
3 标准化程度较低 |
4 生产规模小 |
5 品牌多乱杂 |
6 政策扶持不连贯 |
7 合作组织欠规范 |
8 经营主体间关系不稳定 |
第六章 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对策 |
1 进一步落实好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 |
2 加快推进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 |
3 大力抓好优质稻米产业链建设 |
4 加强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 |
5 推广金健米业优质稻米开发经验 |
5.1 筛选强优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
5.2 加强品种的提纯复壮 |
5.3 以县、区、乡为单位实行品种区域化布局 |
5.4 加强技术服务,推广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
5.5 发展生产大户,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
5.6 购买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 |
5.7 实行病虫综合防治,降低农化残留 |
5.8 扶持产业协会,促进产业发展 |
5.9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优质品牌 |
5.10 争取国家产业扶持 |
5.11 稻米深加工 |
第七章 小结与讨论 |
1 小结 |
1.1 优质稻米产业高速发展,与国外差距依然存在 |
1.2 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任重道远 |
1.3 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优质稻米发展路线 |
2 讨论 |
2.1 最大限度降低优质稻米生产成本 |
2.2 正确处理高产与优质的关系 |
2.3 发展与推广无公害优质稻米及综合开发项目 |
2.4 树立和提高农民在优质稻米产业化中的地位 |
2.5 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解决方案 ——以兴达优质米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国际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总体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 |
1.3.3 论文总体结构 |
2. 主要概念、技术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物联网 |
2.1.2 溯源性 |
2.1.3 UML |
2.2 主要技术 |
2.2.1 组件技术 |
2.2.2 感知与编码技术 |
2.2.3 其他技术 |
3.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战略分析 |
3.1 背景描述 |
3.1.1 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应用背景描述 |
3.1.2 兴达优质米厂背景描述 |
3.2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战略分析 |
3.2.1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SWOT分析 |
3.2.2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与企业战略选择关系分析 |
3.2.3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风险分析 |
3.3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应用主体分析 |
3.3.1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应用主体个体分析 |
3.3.2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应用主体群体关系分析 |
3.4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需求分析 |
3.4.1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核心需求分析 |
3.4.2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需求发展分析 |
3.5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日程规划与预期效益分析 |
3.5.1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建设日程规划 |
3.5.2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预期效益分析 |
4.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系统分析 |
4.1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结构体系分析 |
4.1.1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系统需求分析 |
4.1.2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溯源流程分析 |
4.1.3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信息流模式分析 |
4.1.4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总体架构分析 |
4.2 兴达优质米厂质量溯源系统UML建模图例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发展前景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状况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浅谈优质米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D]. 樊剑波. 扬州大学, 2020(05)
- [2]粳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抗稻瘟病分子辅助育种[D]. 王东元.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3]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建设策略[D]. 王海荣. 扬州大学, 2020(06)
- [4]贵州省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黄俊明,熊玉唐,曾涛,罗嵩,易勇,张钟亿,金明,凡迪. 耕作与栽培, 2018(04)
- [5]贵州省发展优质米产业浅见[J]. 余显权.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05)
- [6]汉中水稻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J]. 屈发科,张万春,马晓丽,赵芬,赵强.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9)
- [7]水稻优质米生产的现状与对策[A]. 卜瑞,杨君,马凤华,王云超.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吉林省第八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
- [8]勉县优质米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 赵汉红,闫文学.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2)
- [9]湖南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莫净雅.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6)
- [10]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解决方案 ——以兴达优质米厂为例[D]. 曹静琪.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