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溪教育现代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余勇[1](2021)在《教育信息化助学校“弯道超车”》文中研究说明记忆中的课堂,是老师手捧书本,在黑板上记录下一道又一道难题,画下一个又一个知识重点,同时还有簌簌落下的粉尘与翻动纸张的声响……而今,当我们走进曲靖市会泽县东陆高级中学的课堂,粉笔与黑板却不再是课堂的主旋律,便携的平板电脑让优质资源在这里集聚,师生们也不用再承受粉尘的侵扰。
何魁[2](2021)在《扩容提质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文中指出目前,玉溪市共有普通高中23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18所,民办普通高中5所。18所公办普通高中有11所是一级高中。近两年来,为提升全市高中教育质量,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教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全省排名相匹配"的目标,深入解放思想,紧紧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更有针对性地扬优势、补短板、提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倪保锐[3](2021)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文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发展理念,将使核心素养融入教育体系,分布于各学段、学科、课程、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要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行师资专业化培养,提高师范类专业导出师资的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大国良师。对于新时代体育强国理念下的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落实推进素养教育的深入,也是助推体育强国战略的一条路径。教育理念,学科素养,教师理念、教师素养、学生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一系列要素都面临着调整,我们只有逐层逐一突破,无捷径可寻。田径运动被公认为“运动之母”,它是最原始人类生产生活形成而演化成自今的田径运动,也是世界上最早呈现运动形式的类型,奥运项目最多,终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美誉,体育教育专业本着培养适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中小学体育事业服务。田径普修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先锋课程,田径普修课程的建设决定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体育学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初步呈现改革内容和体系,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为田径普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完善提供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整体内容简单,不全面,描述不具体,各部分孤立。课程目标过于强调技术学习和理论知识,对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衔接度不高,缺乏师范生内涵建设的课程思政内容。(2)研究发现当前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课程理念陈旧,重教轻学,偏重于灌输式的教师教、学生学。课程目标偏重技术传授、理论知识学习,教学内容以技术教学为主,项目内容上与中小学教学内容脱离,教学方法相对保守,教学方式传统,很难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考核与评价偏重期末成绩评价,技术考核占比较大,评价主体单一。(3)通过多次咨询专家,进行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和课程体系设计,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评价,并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培养与跟踪,最终得到良好的课程目标达成度。(4)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和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田径普修课程体系,其中包含目标要素体系、内容要素体系、实施要素体系和评价要素体系,凸显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相互对标的联动课程体系。
潘媚[4](2021)在《云南省“五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国家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并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经历了“两化融合”“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目前“五化协同”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新内容。“五化”自2015年提出以来,学者们对“五化”协调发展的研究还不多,尤其对“五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及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五化”协调发展及“五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方面,为“五化”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为云南省发展及其他地区“五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2002、2010和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以下简称为“五化”)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综合测度法,构建云南省“五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五化”发展水平、综合发展水平、耦合水平、协调水平及其时空演变格局,其次运用单一测度法,测度分析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变,在前面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2018年云南省“五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上云南省的“五化”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仍然偏低。2002-2018年,“五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与增长速度逐渐变大,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农业现代化,最低的是城镇化,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信息化,最慢的是城镇化和绿色化。从空间上来看,呈现出空间上的不均衡性,云南省“五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中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和滇西南,绿色化则相反,绿色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北与滇西南。(2)2002-2018年,云南省“五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地区间差距逐渐缩小,整体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云南省“五化”耦合度呈上升趋势,耦合水平整体上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且地区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云南省“五化”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地区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整体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云南省“五化”耦合协调水平与“五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综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应的也为“五化”综合发展水平高值地区,体现出同步演进的状态。(3)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情况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云南经济增长与“五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五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增长。“五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化>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从整个云南省来看,各“化”对经济影响均呈现显着正向作用。(4)根据云南省“五化”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及“五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各“化”同步及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增长;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地区连通性;发挥空间优势,制定区域政策。
包艳秋[5](2021)在《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涉税冲突事件发生的概率逐步增加,这不仅干扰到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升级为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和政治事件。基层税务部门直接面对纳税人,是涉税冲突事件最为频发的场所,其能否妥善防范和处置涉税冲突事件,加强涉税冲突事件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能力,化解涉税矛盾,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因此,应加强对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能力,以期在今后处置和预防涉税冲突事件方面更有效率,在事件情报信息搜集、分析研判预警、网络舆情引导、源头疏导化解等方面,更有效地实现风险“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玉溪市税务系统的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能力为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旨在为今后基层税务部门的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借鉴,从而保障正常的税收秩序,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税收征纳关系。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自我完善过程,要经历信息收集和分析、制定计划和措施、化解处理和经验总结。为了保证整个过程顺利运行,需要对玉溪市税务系统从提升执法风险识别水平、加强有效风险沟通机制、增强风险应对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更为重要的基础信息,进而促进税收征纳关系的和谐稳定。
沈海亮,郑竹君[6](2021)在《奋力提高教育质量 用教育温度温暖民心——社会各界人士畅谈“十三五”玉溪教育体育新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三五"期间,玉溪市教育体育事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紧紧围绕强化教育体育保障、促进教育体育公平、提高教育体育质量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及一条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发展路子,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亲历者和见证者对玉溪教育体育发展的认识和看法。
张德华[7](2021)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
李咏慧[8](2020)在《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变得十分重要,抚仙湖度假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拥有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抚仙湖,抚仙湖的淡水占我国一类水湖泊淡水的91.4%,也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因此以其为主进行生态美学的研究,也是对目前旅游区建设与生态审美问题的思考。论文的绪论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关于抚仙湖生态美学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和度假区的建设情况进行概述。第二章是参考抚仙湖度假区的相关规划,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进行生态审美设计,分别从尊重自然的审美意识、因地制宜的审美观念、休闲怡情的审美趣味、带动经济的审美产业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角度,论述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表现。第四章论述的是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功能,分别是物质因素的感性愉悦、“复得返自然”的精神休憩以及“游心”“畅神”的生命愉悦。第五章论述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价值,通过审美经济的角度,讨论抚仙湖度假区的审美经济,以及它所具有的社会美育价值。通过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研究,论述其所蕴含的自然生态之美以及自然审美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阐述关于生态审美设计的思考,由此拓展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践。
谷峥霖[9](2021)在《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配置是学前教育发展及其理论深化研究历久弥新的主题。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优质协调”正逐步成为特定区域空间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容回避的热点命题和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同时随着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从量的均衡向质的均衡转变,积极推进区域学前教育普及与普惠、均衡与公平、优质与协调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区域学前教育协调发展是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对学前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区域间逐步缩小学前教育差距,使学前教育区域差距小于区域经济社会差距,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区域均衡配置;在区域内调控学前教育水平,使区域学前教育水平高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学前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云南集边疆、山区、民族、美丽于一体的特殊省情,更进一步彰显了“协调”对其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解决的多元价值,直指区域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学前教育症结”。为此,本研究特以“云南省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为研究切入,集中探讨其深层内涵、测度其现实状况、厘定其短板制约、提出其改进策略。既有研究多为学前教育水平分布、呈现或者配置情况的单方面考察,未将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问题之中。本研究主要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从资源视角对学前教育的区域水平和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区域学前教育的诸多内外部因素进行探讨。在理论上重新界定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协调性”的内涵,具体解析为“区域间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和“区域内学前教育与经济社会条件协调”。在区域实证中引入影响区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外部条件——个人需求度、政府支持度和国家支持度,并分析外部条件对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的影响关系。基于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协调性”的理论认知,研究确定了区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构建了“学前教育资源水平评价指标集合”和“学前教育发展条件评价指标集合”,并借此展开区域实证研究。区域实证研究包括态势分析、趋势分析和决策分析3部分内容:在态势分析中,研究对2010~2018年云南与全国、云南与其他省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云南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在全国中的位序状态、云南学前教育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耦合协调度,以及云南学前教育对全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对2010~2018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对云南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揭示了云南对全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程度的影响趋势及各级区域中学前教育资源汇集上共时存在的“零和博弈”与“马太效应”现象。在趋势分析中,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驱动因子的相关程度及影响趋势进行检验,依据检验结果使用ARIAM模型对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度未来6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决策分析中,承接内涵界定的两条主线,根据驱动机制及预测结果分析,从“要素-地域”交融互动的二元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发展的操作性举措。研究预期可为“实现云南省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强学前教育整体实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为“贯彻落实云南学前教育改革举措,提升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相应的实践支撑。
倪艾兰[10](2020)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文旅融合作为当前旅游发展的转型趋势,其本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强化了民族认同感。文旅融合,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选择。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在立足国情基础上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当地村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当地的文化资源,做好文旅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区,促进本地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玉溪市通海县为个案,以分析并解决文旅融合背景下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为核心目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论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以及特色创新点。正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分析了玉溪市通海县文旅资源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对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第三部分从多角度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四部分在结合前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玉溪市通海县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最后,综合全文,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大致的总结概括,反思论文存在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二、玉溪教育现代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溪教育现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信息化助学校“弯道超车”(论文提纲范文)
一、规划教育信息化蓝图 |
二、打造教育信息化队伍 |
三、构建教育信息化模式 |
四、创新教育信息化评价方式 |
(2)扩容提质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以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强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
以持续强化保障为根本,着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
以持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为抓手,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
以提升师德师风为重点,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政策文件的重视 |
1.1.2 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师范院校未来的责任与义务 |
1.1.3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梳理 |
2.1.1 师范类专业认证 |
2.1.2 体系 |
2.1.3 课程体系 |
2.1.4 田径普修课程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
2.2.3 课程体系相关研究 |
2.2.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个案研究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实地调查法 |
第4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理论研究 |
4.1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依据 |
4.1.1 实用主义课程论 |
4.1.2 要素主义课程论 |
4.1.3 结构主义课程论 |
4.1.4 人文主义课程论 |
4.1.5 实践主义课程论 |
4.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
4.2.1 合理性原则 |
4.2.2 可行性原则 |
4.2.3 目标定位精准性原则 |
4.2.4 毕业要求衔接性原则 |
4.3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功能 |
4.3.1 诊断功能 |
4.3.2 改进功能 |
4.3.3 激励功能 |
4.4 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认证标准解读 |
4.4.1 培养目标 |
4.4.2 毕业要求 |
4.4.3 课程与教学 |
第5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现实依据 |
5.1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
5.1.1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目标分析 |
5.1.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
5.1.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分析 |
5.1.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评价分析 |
5.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5.2.1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理念现状分析 |
5.2.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现状分析 |
5.2.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
5.2.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
5.2.5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
第6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思路 |
6.1 健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设置 |
6.2 充实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 |
6.3 创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实施 |
6.4 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考核与评价 |
第7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 |
7.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构建 |
7.1.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
7.1.2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的确立过程 |
7.1.3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整体框架设计 |
7.1.4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整体框架设计的结果与分析 |
7.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建设 |
7.2.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目标与原目标对比分析 |
7.2.2 注重课程培养目标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接 |
7.2.3 侧重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对应 |
7.3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内容设置 |
7.3.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内容与原内容对比分析 |
7.3.2 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 |
7.3.3 侧重实训内容设置 |
7.4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实施 |
7.4.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实施与原实施对比分析 |
7.4.2 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
7.4.3 侧重实训内容的实施 |
7.5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评价体系 |
7.5.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评价与原评价对比分析 |
7.5.2 注重课程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
7.5.3 侧重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
第8章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
8.1 知识目标达成度 |
8.2 技能目标达成度 |
8.3 情感目标达成度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录 B:教师问卷 |
附录 C:学生问卷 |
附件D:教师访谈提纲(教学现状) |
附录 E:学生成绩表 |
附录 F:教学技能考核评委打分表 |
附录 G:学习自评/互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云南省“五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创新点 |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协同理论 |
2.2 系统理论 |
2.3 经济增长理论 |
第3章 云南省“五化”协调发展评价 |
3.1 云南省“五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 |
3.1.1 评价指标设计 |
3.1.2 “五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与模型构建 |
3.2 云南省“五化”发展水平分析 |
3.2.1 云南省工业化发展指数 |
3.2.2 云南省城镇化发展指数 |
3.2.3 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 |
3.2.4 云南省信息化发展指数 |
3.2.5 云南省绿色化发展指数 |
3.3 云南省“五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
3.3.1 云南省“五化”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
3.3.2 云南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南省“五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云南省经济增长情况 |
4.2 指标与模型的选取 |
4.1.1 指标的选取 |
4.1.2 模型的选取 |
4.3 云南省“五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云南省“五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
5.1 各“化”同步及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增长 |
5.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5.3 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地区连通性 |
5.4 发挥空间优势,制定区域政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述评 |
(二)国内文献述评 |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涉税冲突事件 |
二、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社会冲突理论 |
二、社会燃烧理论 |
三、公共危机管理4R理论 |
第二章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现状 |
第一节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发展趋势及类型 |
一、发展趋势 |
二、事件类型 |
第二节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机制 |
一、组织体系 |
二、运行机制 |
三、保障机制 |
第三节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措施 |
一、逐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二、积极防范涉税管理风险 |
三、加强事后风险评估优化 |
第三章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
第一节 评价思路及目标 |
一、评价思路 |
二、评价目标 |
三、评价主体 |
第二节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择 |
一、问卷设计 |
二、样本的选取 |
第三节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
一、评估准备 |
二、评估内容 |
三、评估过程 |
四、评估结论 |
第四章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一、执法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
二、风险应对处置能力不足 |
三、风险沟通机制不健全 |
第二节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原因分析 |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 |
二、受发展因素影响 |
三、纳税义务认同度低 |
四、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
第五章 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优化对策 |
第一节 提升执法风险识别水平 |
一、规范税收执法工作 |
二、提升纳税服务质量 |
三、创新税收征管模式 |
四、加强税收风险评估 |
第二节 加强有效风险沟通机制 |
一、完善决策执行机制 |
二、畅通利益诉求机制 |
三、提供多元化的维权渠道 |
第三节 增强风险应对处置能力 |
一、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
二、强化风险分析能力 |
三、提高风险应对水平 |
第四节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一、实施事后跟踪机制 |
二、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各位代表: |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
三、2021年工作安排 |
名词解释 |
2021年十件惠民实事 |
(8)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概述 |
第一节 玉溪抚仙湖自然环境特征 |
一、玉溪抚仙湖的地理特征 |
二、玉溪抚仙湖的渔业资源 |
第二节 玉溪抚仙湖的历史文化背景 |
一、玉溪抚仙湖的相关传说故事 |
二、玉溪抚仙湖的地域文化 |
第三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情况 |
一、玉溪抚仙湖度假区湿地建设情况 |
二、玉溪抚仙湖度假区观光区的建设情况 |
三、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设计 |
第一节 抚仙湖相关规划研究 |
第二节 生态审美设计 |
一、尊重自然 |
二、因地制宜 |
三、休闲怡情 |
四、审美产业 |
第三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表现 |
第一节 自然风光 |
一、变幻莫测的湖水之美 |
二、灵动自然的生命之美 |
三、点睛之笔的彰显之美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一、雕塑与建筑之美 |
二、文化设施之美 |
三、人与自然之美 |
第四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功能 |
第一节 物质因素的感性愉悦 |
一、色彩,线条,形状 |
二、声音的情感属性 |
三、“味”的情感记忆 |
第二节 “复得返自然”的精神休憩 |
一、自然环境的精神休憩 |
二、自然环境的人心复归 |
第三节 “游心”“畅神”的生命愉悦 |
一、“游心”的生命欢愉 |
二、“畅神”的生命自由 |
第五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价值 |
第一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经济价值 |
一、审美经济 |
二、玉溪抚仙湖区的审美经济 |
第二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社会美育价值 |
一、自然美的社会美育价值 |
二、建筑的社会美育价值 |
三、博物馆的社会美育价值 |
四、音乐节,文化节的社会美育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政策背景:新时代思想赋予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新的内涵 |
1.1.2 时代背景:后普及时代要求学前教育普惠及优质的发展 |
1.1.3 现实背景: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亟待优化与质量提升 |
1.1.4 学科背景:学科交叉趋势中教育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用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区域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相关研究 |
1.2.2 关于教育资源与区域发展关系相关研究 |
1.2.3 关于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相关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数理统计法 |
1.5.3 调查分析法 |
1.5.4 GIS空间分析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育资源配置 |
2.1.2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 |
2.1.3 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 |
2.1.4 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地关系理论 |
2.2.2 区域发展理论 |
2.2.3 资源配置理论 |
第三章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评价模型建构 |
3.1 相关理论应用 |
3.1.1 体系建构的理论应用 |
3.1.2 指标选取的理论应用 |
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1 全面可行原则 |
3.2.2 科学简易原则 |
3.2.3 合理适用原则 |
3.2.4 客观可测原则 |
3.3 指标体系建构过程 |
3.3.1 指标遴选 |
3.3.2 数据来源 |
3.3.3 权重确定 |
3.4 测度方法选择说明 |
3.4.1 区域间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衡量指标 |
3.4.2 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与区域协调测度模型 |
第四章 区域实证:Ⅰ云南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分析 |
4.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的比较 |
4.1.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需求条件比较 |
4.1.2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区域条件比较 |
4.1.3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政府支持比较 |
4.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的比较 |
4.2.1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需求条件比较 |
4.2.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区域条件比较 |
4.2.3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政府支持比较 |
4.3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的时空格局 |
4.3.1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需求条件比较 |
4.3.2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区域条件比较 |
4.3.3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政府支持比较 |
第五章 区域实证:Ⅱ云南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分析 |
5.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比较 |
5.1.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资源水平比较 |
5.1.2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配置状态比较 |
5.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比较 |
5.2.1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水平比较 |
5.2.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配置状态比较 |
5.3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 |
5.3.1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水平比较 |
5.3.2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配置状态比较 |
第六章 区域实证:Ⅲ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分析 |
6.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1 2010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2 2012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3 2014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4 2016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5 2018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时空比较 |
6.3.1 2010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2 2012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3 2014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4 2016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5 2018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第七章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的驱动机制及预测 |
7.1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驱动机制 |
7.1.1 驱动因子选取 |
7.1.2 计量模型建构 |
7.1.3 实证结果分析 |
7.2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的预测 |
7.2.1 单位根的检验 |
7.2.2 平稳序列分析 |
7.2.3 预测模型建构 |
7.2.4 情景预测结果 |
第八章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发展思路 |
8.1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地域的协调发展 |
8.1.1 优化区域间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
8.1.2 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 |
8.2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要素的协调发展 |
8.2.1 提升区域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条件 |
8.2.2 增加云南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量 |
8.2.3 改善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状态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之处 |
9.2.1 界定“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的新内涵 |
9.2.2 建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的评价模型 |
9.2.3 基于模型测度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 |
9.3 不足与展望 |
9.3.1 研究不足 |
9.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意义 |
三、实践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本地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及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创新 |
第一章 玉溪市通海县文旅资源概况 |
第一节 玉溪市通海县概况 |
一、区位优越,环境气候宜人 |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三、民风淳朴,民俗活动丰富 |
四、物阜民丰,经济形势向好 |
第二节 玉溪市通海县文旅资源 |
一、自然遗产鉴赏型文旅资源 |
二、绿色生态康乐型文旅资源 |
三、民风民俗体验型文旅资源 |
四、历史文化知识型文旅资源 |
第二章 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一、项目建设,进程加快 |
二、乡村旅游,热情高涨 |
三、产业转型,业态升级 |
四、文旅融合,趋势明显 |
第二节 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
一、政策脱节,监管不到位 |
二、人才紧缺,专业性不强 |
三、创新不足,发展同质化 |
四、产业融合,领域较单一 |
五、资源倾斜,发展不平衡 |
六、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 |
第三章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第一节 文旅融合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 |
一、政策利好,推动产业升级 |
二、创新提速,拓宽发展路径 |
三、需求增加,发展前景可观 |
第二节 文旅融合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面临的挑战 |
一、对地方政府规划和统筹整合能力要求更高 |
二、对创新型及新技术运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大 |
三、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需在更短时间内提升 |
第四章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
二、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科技人才占比 |
三、创新文旅消费,全力打造特色IP |
四、深挖文化资源,增加文旅融合厚度 |
五、文旅专项扶持,优化资金引进机制 |
六、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玉溪教育现代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信息化助学校“弯道超车”[J]. 邓余勇.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21(Z2)
- [2]扩容提质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J]. 何魁.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21(Z2)
- [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 倪保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云南省“五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潘媚.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5]玉溪市涉税冲突事件风险管理研究[D]. 包艳秋.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奋力提高教育质量 用教育温度温暖民心——社会各界人士畅谈“十三五”玉溪教育体育新变化[J]. 沈海亮,郑竹君.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21(03)
- [7]政府工作报告[N]. 张德华. 玉溪日报, 2021
- [8]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D]. 李咏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0)
- [9]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研究[D]. 谷峥霖.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10]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倪艾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