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财务监管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周茜[1](2021)在《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模型》文中认为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因素较多,其中融资困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网络融资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模式,网络融资模式具有成本低,办理周期短等优势,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融资模式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市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展形势较好,但目前发展还不够成熟。网络借贷平台、网上银行等网络平台还不够健全,金融机构风控管理和诚信体系尚未完善,存在着一定信用风险。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信用风险因素的复杂性、量化难度大等挑战。目前主流的信用风险测度方法有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等,这些模型主要用来估计企业违约概率,在不确定环境下,很难有效判别出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权重,因此找到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测度方法和管控手段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把小微企业网络融资模式分为银行介入与非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银行介入与非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指标特点、复杂程度、识别与度量难度有所不同,以致信用风险测度方法有所区别。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包括:银行在线借贷、电商网络融资等;非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包括: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为了解决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因素间评价仅限于实数域,较难客观体现评价者的主观意愿,信用风险的直接关联矩阵难以客观获得等难题,本文构建出适合银行介入下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①针对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AHP—区间数DEMATEL法;②应用ANN方法对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各指标权重进行测度,利用GRA确定信用风险因素之间的直接关联矩阵;③针对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问题,提出Borda序值、范数灰关联度、RS,并结合ITFN-DEMATEL方法构建信用风险测度模型。为了解决非银行介入的新型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指标非平稳、非线性,以及较难形象地描述专家判断过程等难题,本文构建出非银行介入下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①关于P2P网络融资模式下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首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利用F-AHP法与CRITIC法等组合赋权对指标进行权重测度,再利用软集合方法对测度结果进行验证;②关于网络众筹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应用Rough方法对信用风险指标进行属性约简并删除冗余的信用风险指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改进直觉模糊法等组合赋权法得出信用风险权重;③通过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应用举例分析,不仅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评价,也为贷款方提供了信贷策略。根据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结果构建适合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①提出了基于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健全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优化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增加“信用时间轴”;②设计了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电商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的免疫力提升模型,提高小微企业网络融资能力,降低其信用风险;③构建了 P2P网络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引导更多网络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小微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其信用风险防控的免疫力水平;④针对网络众筹模式下信用风险,构建了基于激励机制、监管力度、创新合作等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在区块链思维下提出基于信用风险管控的小微企业免疫力提升路径。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①创建适用于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下基于GRA-DEMATEL、ITFN-DEMATEL等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模型,较客观地描述了各信用风险因素的综合重要程度;②构建适用于非银行介入的新型网络融资模式下基于主客观赋权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有效解决传统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对于信用风险指标间存在相互关联、相关影响等复杂关系而测度不够客观的问题;③利用区块链思维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整体提升小微企业免疫力水平,建立可行规则制度,发展新型金融业态;④构建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提出切实可行的信用风险管控策略,将实现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有效防控。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认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乔柱[3](2021)在《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近年来,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目标,铁路工程建设规模庞大,施工招投标市场活跃,已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铁路工程施工招标项目均不同程度采用了电子招投标形式,传统招投标监管方式难以满足监管需求,监管方式亟需创新以提高监管效能。大数据技术作为创新监管方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电子招投标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奠定了数据基础,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招投标监管预警活动,对于实现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科学、精准、高效的智能化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框架的基础上,从招投标参与主体角度构建模型,预警招投标参与主体违法违规行为。首先,梳理了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现状,包括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流程与优势、监管环节与重难点、监管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接着,分析了大数据驱动下的招投标监管内涵、监管模式与监管内容;然后,研究了大数据技术在招投标监管中的应用路径,并构建了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概念模型。根据招投标参与主体不同,从招标人倾向性、财务要求、最高投标限价等方面,基于网络关系和小概率原理等,构建了招标人倾向性与制性行为预警模型;从投标人串围标行为、投标报价、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运用社团结构、函数拟合等方法,构建了投标人不正当竞争行为预警模型;从评标专家异常评分、评分可靠性、评审能力等方面,运用决策熵值和logsig函数等方法,构建了评标专家评分质量与评审能力预警模型,分别实现了对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异常行为的预警,为招投标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活动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论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构建了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概念模型,明确了运用大数据技术监管招投标活动的基本原理。结合大数据处理流程,从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研究了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中大数据技术应用路径,并在分析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要素的基础上,从监管主体、监管目标及原则、监管对象及内容、监管模式、监管平台、监管技术等维度,构建了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概念模型。(2)构建了招标人倾向性与限制性行为预警模型,实现了对招标人异常行为的监管预警。在分析招标人倾向性与限制性行为监管内容的基础上,从关系网络视角分析测算招标人倾向度,同时引入投标人对招标人依赖度这一概念,构建了招标人倾向性行为预警模型;从招标人设置的财务要求和最高投标限价两方面分析招标人限制性行为内容,运用小概率法分析测算财务要求中营业收入与营运资金指标的预警阈值、最高投标限制中下浮率与节资率指标的预警阈值,以预警招标人设置的不合理限制条件。(3)构建了投标人不正当竞争行为预警模型,实现了对投标人异常行为的监管预警。在分析投标人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团网络结构和函数拟合法识别了投标人串围标行为;基于投标人报价排序分析了过低或过高报价,修正偏差值情况下分析了投标人不平衡报价,运用向量夹角余弦值分析了投标人间相似性报价;采用C-D生产函数法构建了投标人生产能力模型,基于功效系数法构建了投标人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对投标人的生产能力与财务状况监测预警,以分析投标人履约能力状况。(4)构建了评标专家评分质量与评审能力预警模型,实现了对评标专家履职行为的监管预警。在分析评标专家履职行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评标专家的评分质量与评审能力,评分质量从异常评分和评分可靠性两方面分析,先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检测评标专家异常评分,分析争议性、习惯性、倾向性等影响评分偏差的因素,并设计了异常评分的预警路径;再运用决策熵值法构建了评分可靠性模型,以监测预警评标专家评分可靠性;最后利用评标专家评分可靠性分析结果,并结合评标专家参与评标次数,运用logsig函数构建了评审能力模型,以监测预警评标专家评审能力。
翟文新[4](2020)在《博弈论视角下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S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我国企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前提下,投资者若需要得到更客观的企业财务数据和整体经营情况,必须依靠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决策。除了投资者以外,外部监管机构对公司的监督管理也离不开审计工作的前期辅助支持。但是,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问题也在大量增加。比如国外的安然和世通等财务舞弊事件,国内的着名的万福生科、紫光古汉、绿大地等财务造假事件,均在告知我们当前企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存在畸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从而使得企业财务舞弊的“成功”不仅会给自身声誉和利益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会让广大投资者们遭受重大损失,最终阻碍我国的市场经济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利用何种角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保持第三方审计的独立性特征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初步了解审计失败的当前社会研究背景,在阅读整理审计失败相关案例时发现提升审计质量对整改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强化外部监管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审计失败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监管、被审计单位、审计技术的关系以及博弈论等相关文献,继而通过理论分析为后续依据博弈视角研究案件提供学术支撑。接下来利用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审计失败现状分析的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审计市场发展存在畸形,于是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S公司一案,建立博弈数学模型,研究发现:(1)事务所未勤勉尽责或舞弊概率与企业造假且不会被要求整改概率、企业额外收入、审计成本、事务所不妥协则蒙受的损失等呈正向关系;(2)事务所未勤勉尽责或舞弊概率与监管机构审查成功概率、审查收入、外部监管审查成本等均呈反向关系。根据上述结果,分别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和外部监管方面寻找审计失败的原因,最终提供相应的降低审计失败案件的防范对策。综上,本文的贡献之处有两个方面:(1)基于博弈论的基础之上,建立博弈模型来具体分析注册会计师行业及其相关主体在实际审计环境中的不同策略选择。(2)根据博弈模型推导出的策略结果,可以将其与审计失败案例相结合,从而分析出具体、深层次的导致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防范对策。
林森[5](2020)在《科创板注册制视角的尽职调查研究 ——以H公司IPO项目为例》文中指出2019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2019年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2020年3月,新《证券法》正式实施,明确了注册制改革方向。科创板开设与注册制改革推进,是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过程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负责科创板股票发行注册,交易所负责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突出强化IPO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带来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创新。面对新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注册制实施中保荐机构的尽职调查难点成为研究关键点。本文从保荐机构IPO项目实际需求出发,探究科创板注册制视角下,尽职调查项目全过程难点及解决办法,为后续开展科创板尽职调查的保荐机构和其它中介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注册制试点改革下,科创板IPO尽职调查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实际控制人认定依据、核心技术先进性、财务会计基础质量、关联方核查有效性等问题。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探究、归纳分析、比较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归纳尽职调查理论基础和监管依据,阐述了我国当前科创板运行情况和监管部门对尽职调查关注要点;重点以H公司科创板项目为例,详细分析了H公司IPO项目尽职调查遇到的难点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整解决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本文认为IPO尽职调查能够缓解股票发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美国注册制的优势在于双重注册制和以投资者保护为核心的监管理念。我国科创板注册制已经形成双重注册制和投资者保护的雏形,整体运行平稳;案例H公司符合科创板上市标准;H公司IPO尽职调查中存在无实际控制人认定依据难、核心技术先进性判断、原始报表认定问题、关联方核查效率低等四大难点问题。针对H公司尽职调查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结合注册制审核理念,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要求,参考科创板反馈回复,创新提出“两个影响,两个有效”的评价标准确定无实际控制人认定依据;提出“两个视角,三个阶段”的核查思路解决核心技术先进性判断难;提出“两要点,一核查”的核查思路解决原始报表认定问题;并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实现疑似关联方筛查,解决关联方核查效率低问题。基于以上探究,建议保荐机构应该从筑牢尽职调查基础,重视反馈案例难点研习、构筑尽职调查体系,把握科创板审核重点、重视技术手段核查,有效提高尽职调查效率三方面提高尽职调查能力,全面适应科创板尽职调查要求。
闫子琪[6](2020)在《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资本市场也在日益成熟,国内外的投资者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广大群众对整个市场的关注度及投资情绪也越发高涨。特别地,自从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后,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国门,在大力开展境外业务的同时向沿线国家寻求合作,不断展现我国企业的风采,以实际行动拥抱贸易全球化。与此同时,巨大的风险也同样存在,资本市场传出的不和谐声音不仅严重危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还对我国的企业形象造成了巨大打击,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受到了严峻考验。在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不断完善退市机制,同时完善“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及服务体系,在年终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如此表态实属首次。本文所选取的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雅百特公司)正是最近资本市场上的焦点,雅百特公司的跨境财务舞弊事件涉案金额之巨,牵连地区之广,舞弊手段之狠,造成影响之恶劣都是骇人听闻的,正是这样一起惊动外交部的大案告破,才使得此案例极具研究价值。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第一起查处的跨境财务舞弊事件,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首先,查阅广泛的材料文献,着重研究国内外财务舞弊的热门事件及经典分析,梳理出了国内外研究对于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手段分析以及治理分析。其次,寻求相关理论与实际案例的嵌入情况,着重选择最为经典的“GONE”理论进行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为文章打下坚实的理论依据。再次,通过还原事件经过,对比分析其财务报表的关联指标,通过表内表外梳理其财务舞弊手段,根据“GONE”理论从贪婪、机会、需求及暴露四个要素来整理其财务舞弊动因。然后结合“GONE”理论中的贪婪要素和机会要素给出了上市公司跨境财务舞弊的预防措施,分别是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诚信教育、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规范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最后,结合需求要素及暴露要素给出了上市企业跨境财务舞弊的监管建议,分别是完善上市企业跨境监管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及针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从严处理。
赵欣坡[7](2020)在《市场化债转股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负债高,盈利水平与偿债能力下降,既制约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市场化债转股被看作是可以同时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负债高等问题的有效方式,市场化债转股在国内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落地,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改革,优化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和净化也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市场化债转股背景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债转股企业的背景、重整方案,以及对债转股前后企业财务绩效进行分析,最后从商业银行角度对债转股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建议。本文按照研究内容划分,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市场化债转股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其次,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分析我国市场化债转股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的问题所在,运用财务绩效分析的方法,对长航油运、长航凤凰以及南钢股份三家债转股企业进行财务绩效分析,我们发现债转股方案实施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负债率显着改善,表明实施债转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的改善,使得商业银行的坏账风险和现金流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盘活也比较有利。最后,以商业银行的视角对债转股企业进行债转股相关风险分析,结合研究案例债务偿还状况分析市场化债转股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给出国家、商业银行及企业层面应对债转股的建议。在对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对企业来可降低负债规模,短期内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提高,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盈利能力相应提升。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市场化债转股虽然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是整体而言,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债转股不仅可以直接将不良资产从表中移出,还对其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具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稳定商业银行的发展。
赵喆[8](2020)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大企业税收管理研究 ——以郑州Z区税务局为例》文中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是现阶段我国税收工作的主旋律。大企业作为税收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其税收管理的改革是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的关键。“放管服”改革以来,大企业税收管理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但是,随着“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企业税收管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一点在基层税务部门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以基层税务单位郑州Z区税务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为例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了有限政府理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和“放管服”改革的逻辑关系,以及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发展历史沿革,分析了“放管服”改革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主要要求,介绍了郑州Z区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和实际工作案例,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归纳总结了郑州Z区税务局随着改革深入和辖区大企业数量增多,在大企业税收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如管理理念落后、风险管理能力偏弱、信息化程度不高、个性化纳税服务供给不足、专业化人才缺乏等,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针对郑州Z区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其他单位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优秀做法,从提升“放管服”改革认知、强化大企业税收管理能力、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以大企业需求为中心的纳税服务能力和加强大企业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陈健伟[9](2020)在《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和改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成为新时期指导和推进中国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2018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修订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新颁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对推动中央企业提高资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中央的指导下全国国有企业拉开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暨强化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工作的序幕。全国各地国有企业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下,加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国企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企竞争力成为各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目标。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不仅是出资人对管理层实施目标激励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影响公司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绩效评价管理是个永恒的课题,它在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下不断创新和发展,力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服务于国资、国企、国债监管。运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成为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优化经营管理,完善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开展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可以促使国企经营管理层为国企发展尽心尽责,促进国企做大做强,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本文在国家有关部委颁布《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成果和经验,对所服务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改进了地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国资监管视角下改进国企企业绩效评价的工作的对策建议,为其他地市、区县的国有企业改进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0](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二、企业财务监管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财务监管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线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 |
2.2 网络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 |
2.3 区块链的相关研究 |
2.4 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相关研究 |
2.5 关于组织免疫理论的相关研究 |
2.6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模式、特点及渠道选择 |
3.1 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模式 |
3.1.1 小微企业的特征与信用风险产生原因 |
3.1.2 网络融资模式流程及分类 |
3.2 网络融资模式的特点及分析 |
3.2.1 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分析 |
3.2.2 非银行介入的新型网络融资模分析 |
3.2.3 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难点 |
3.3 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渠道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1 基于改进AHP-DEMATEL法的银行在线借贷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1.1 基于改进的AHP法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构建 |
4.1.2 基于改进区间数-DEMATEL法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构建 |
4.1.3 区间数综合影响度计算 |
4.2 基于改进DEMATEL法的电商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2.1 基于ANN-GRA-DEMATEL法的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2.2 基于改进DEMATEL法的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2.3 基于ITFN-DEMATEL的综合影响矩阵计算 |
4.3 模型应用举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非银行介入的新型网络融资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1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1.1 F-AHP法计算主观权重 |
5.1.2 CRITIC法计算客观权重 |
5.1.3 组合赋权的权重确定方法 |
5.1.4 基于软集合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验证 |
5.2 基于组合赋权的网络众筹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2.1 基于熵权法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2.2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与经验模态分解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2.3 基于改进直觉模糊法的网络众筹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3 模型应用举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 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1 基于重复博弈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2 基于政府监管力度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3 基于收益共享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4 基于网络联保交易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5 基于免疫力提升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2 电商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2.1 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基于免疫理论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2.2 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3 P2P网络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3.1 基于ESS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3.2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3.3 基于动态循环免疫力提升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 网络众筹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1 基于激励机制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2 基于监管力度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3 基于创新合作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4 基于免疫力水平提升路径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信用风险调查问卷 |
附录2 影响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1 影响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2 影响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3 影响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4 影响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5 影响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第二轮调查问卷 |
附录2-6 影响网络众筹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3 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4 专家访谈大纲——关键因素结果验证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荣誉情况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电子招投标研究 |
1.2.2 招投标监管研究 |
1.2.3 大数据技术在招投标中的应用研究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
1.3.1 论文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 |
2.1 基础理论 |
2.1.1 政府监管理论 |
2.1.2 协同管理理论 |
2.2 基础技术与方法 |
2.2.1 大数据技术 |
2.2.2 预测方法 |
2.2.3 预警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框架 |
3.1 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现状 |
3.1.1 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流程及优势 |
3.1.2 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环节与重难点分析 |
3.1.3 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存在问题 |
3.1.4 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发展趋势 |
3.2 大数据驱动下招投标监管内涵与模式 |
3.2.1 大数据驱动下招投标监管内涵 |
3.2.2 招投标监管模式变革方向 |
3.3 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内容 |
3.3.1 招标人倾向性与限制性行为 |
3.3.2 投标人不正当竞争行为 |
3.3.3 评标专家履职行为 |
3.4 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概念模型 |
3.4.1 大数据技术应用路径分析 |
3.4.2 监管概念模型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铁路工程招标人倾向性与限制性行为监管研究 |
4.1 招标人倾向性与限制性行为监管内容分析 |
4.1.1 招标人倾向性 |
4.1.2 资格要求条件 |
4.1.3 最高投标限价 |
4.2 关系网络视角下的招标人倾向性预警 |
4.2.1 基于关系网络的招标倾向度测算方法 |
4.2.2 招标人倾向性预警模型 |
4.3 基于小概率法的限制性条件预警 |
4.3.1 小概率法基本原理 |
4.3.2 财务要求监测指标分析及预警模型 |
4.3.3 最高投标限价监测指标分析及预警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铁路工程投标人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研究 |
5.1 投标人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形式 |
5.1.1 合谋形式竞标 |
5.1.2 不合理报价形式竞标 |
5.1.3 履约能力不足情形下竞标 |
5.2 投标人串围标行为预警 |
5.2.1 串围标行为预警方法分析 |
5.2.2 基于SNA的投标人社团结构分析 |
5.2.3 投标人中标次数与投标次数函数拟合分析 |
5.2.4 投标人串围标行为综合预警模型 |
5.3 投标人异常报价预警 |
5.3.1 基于排序的投标报价过低或过高监测预警模型 |
5.3.2 偏差值修正情况下的不平衡报价预警模型 |
5.3.3 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相似性报价预警模型 |
5.4 投标人生产能力预警 |
5.4.1 生产能力测度方法分析 |
5.4.2 基于C-D生产函数的投标人生产能力测算模型 |
5.4.3 投标人实际剩余生产能力分析及产能不足预警 |
5.5 投标人财务状况预警 |
5.5.1 财务状况预警方法分析 |
5.5.2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
5.5.3 投标人财务状况监测预警阈值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铁路工程评标专家履职行为监管研究 |
6.1 评标专家履职行为分析 |
6.1.1 外在行为分析 |
6.1.2 内在行为分析 |
6.2 评标专家异常评分预警 |
6.2.1 评标专家异常评分检测 |
6.2.2 评标专家评分偏差影响因素分析 |
6.2.3 评标专家异常评分预警路径 |
6.3 评标专家评分可靠性预警 |
6.3.1 评标专家评分可靠性分析方法 |
6.3.2 基于决策熵值的评分可靠性模型及预警阈值 |
6.4 评标专家评审能力预警 |
6.4.1 评标专家评审能力分析方法 |
6.4.2 基于logsig函数的评审能力模型及预警阈值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博弈论视角下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 |
1.5 审计失败的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审计失败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研究 |
2.1.2 审计失败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研究 |
2.1.3 审计失败与外部监管的关系研究 |
2.1.4 审计失败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研究 |
2.1.5 审计失败与审计技术的关系研究 |
2.1.6 博弈论及模型构建的相关研究 |
2.1.7 文献述评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博弈论 |
2.2.1.1 博弈论的内涵 |
2.2.1.2 博弈论应用于外部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理性经济人理论 |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行业及审计失败的现状 |
3.1 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发展参差不齐 |
3.2 审计失败发展受多参与各方影响 |
3.2.1 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方面:存在被动过失和主观欺诈 |
3.2.2 外部监管环境方面:处于逐步规范化过程 |
第四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S公司失败案例分析 |
4.1 案例背景简介 |
4.1.1 审计服务机构——Z会计师事务所概况介绍 |
4.1.2 被审计单位——S公司背景介绍 |
4.2 审计失败整体案件发展脉络 |
4.3 S公司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 |
4.3.1 虚构影视版权转让业务 |
4.3.2 虚构财政补助业务 |
4.4 Z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4.1 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缺乏审计独立性 |
4.4.2 审计财政补助营业外收入时未勤勉尽责 |
4.4.3 对获取的审计证据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
4.4.4 对影视版权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
第五章 基于博弈模型对Z事务所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5.1 案例博弈要素 |
5.2 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间的博弈模型 |
5.2.1 模型基本假设 |
5.2.2 模型的变量界定 |
5.2.3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 |
5.2.4 模型的结论及案例应用 |
5.2.4.1 模型的结论 |
5.2.4.2 Z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模型应用 |
5.3 事务所与监管机构间的博弈模型 |
5.3.1 模型基本假设 |
5.3.2 模型的变量界定 |
5.3.3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 |
5.3.4 模型的结论及案例应用 |
5.3.4.1 模型的结论 |
5.3.4.2 Z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模型应用 |
5.4 基于博弈模型的Z事务所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
5.4.1 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管理不到位 |
5.4.1.1 竞争激烈,聘用制度不完善 |
5.4.1.2 对老客户产生过度信任 |
5.4.1.3 审计收费模式杂乱 |
5.4.2 注册会计师自身专业性和独立性较差 |
5.4.2.1 未有效执行事务所制定的质量控制程序 |
5.4.2.2 独立性较差,具有短视行为 |
5.4.3 被审计单位主观财务造假 |
5.4.4 监管机构整体管理较薄弱 |
5.4.4.1 各机构管理杂乱,监管范围存在交叉 |
5.4.4.2 处罚制度不合理 |
第六章 基于博弈模型的事务所审计失败防范对策 |
6.1 会计师事务所强化整改落实,着力补齐短板 |
6.1.1 严格控制聘任标准,优化审计环境 |
6.1.2 落实审计轮换制度,尝试增加审计“第四方” |
6.1.3 均衡审计收费标准,增加独立收费平台 |
6.2 注册会计师提高自身审计执业质量 |
6.2.1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与考核,落实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
6.2.2 提升职业道德建设,审慎承接高风险业务 |
6.3 被审计单位优化自身内部控制体系 |
6.4 监管机构优化自身内部,完善外部管理 |
6.4.1 优化外部监管环境,改善监管资源浪费现象 |
6.4.2 增加处罚成本,提高违规损失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5)科创板注册制视角的尽职调查研究 ——以H公司IPO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注册制文献综述 |
1.2.2 尽职调查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尽职调查与科创板注册制概述 |
2.1 尽职调查概述 |
2.1.1 尽职调查概念 |
2.1.2 尽职调查理论基础 |
2.1.3 尽职调查监管依据 |
2.1.4 IPO尽职调查概况 |
2.2 科创板运行概况 |
2.2.1 科创板运行情况 |
2.2.2 科创板上市标准 |
2.2.3 科创板审核流程 |
2.2.4 科创板审核思路变化 |
2.3 美国注册制主要经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公司科创板IPO项目案例 |
3.1 H公司概况 |
3.1.1 H公司基本情况 |
3.1.2 H公司行业情况 |
3.1.3 H公司股权结构 |
3.2 H公司科创板IPO项目概况 |
3.2.1 H公司IPO项目计划 |
3.2.2 H公司IPO项目进展 |
3.3 H公司科创板上市标准的符合性 |
3.3.1 行业定位符合性 |
3.3.2 财务标准符合性 |
3.4 科创板IPO尽职调查主要反馈问题总结 |
3.4.1 发行人基本情况主要反馈问题 |
3.4.2 业务与技术部分主要反馈问题 |
3.4.3 财务部分主要反馈问题 |
3.4.4 其他部分主要反馈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公司科创板IPO尽职调查难点与对策 |
4.1 H公司科创板IPO尽职调查进度 |
4.2 H公司IPO尽职调查难点探析 |
4.2.1 实际控制人认定难点探析 |
4.2.2 核心技术调查难点探析 |
4.2.3 财务会计问题难点探析 |
4.2.4 疑似关联方尽职调查难点 |
4.3 H公司IPO尽职调查难点的解决措施 |
4.3.1 实际控制人认定解决办法 |
4.3.2 核心技术先进性认定解决办法 |
4.3.3 原始报表认定解决办法 |
4.3.4 疑似关联方快速核查办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筑牢尽职调查基础,重视反馈案例难点研习 |
5.2 构筑尽职调查体系,把握科创板审核重点 |
5.3 重视技术手段核查,有效提高尽职调查效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 |
1.2.2 财务舞弊方式研究 |
1.2.3 财务舞弊治理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GONE”理论 |
2.2 信息失衡理论 |
2.3 对赌协议博弈理论 |
2.4 财务舞弊动因的其他理论 |
第3章 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案例回顾 |
3.1 雅百特公司概况 |
3.1.1 雅百特公司简介 |
3.1.2 雅百特公司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 |
3.2 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
3.2.1 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事件始末 |
3.2.2 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事件的处罚结果 |
第4章 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4.1 雅百特公司财务信息的识别分析 |
4.1.1 财务报表内部的识别分析 |
4.1.2 财务报表外部的识别分析 |
4.2 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
4.2.1 贪婪要素(Greed) |
4.2.2 机会要素(Opportunity) |
4.2.3 需求要素(Need) |
4.2.4 暴露要素(Exposure) |
4.3 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
4.3.1 虚构境外工程 |
4.3.2 虚构国内外贸易 |
第5章 上市企业跨境财务舞弊的预防措施及监管建议 |
5.1 上市企业跨境财务舞弊的预防措施 |
5.1.1 加强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诚信教育 |
5.1.2 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 |
5.1.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
5.1.4 规范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
5.2 上市企业跨境财务舞弊的监管建议 |
5.2.1 完善上市企业跨境监管的相关制度 |
5.2.2 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力度 |
5.2.3 针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从严处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市场化债转股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市场化债转股相关理论 |
一、市场化债转股的定义 |
二、市场化债转股的相关要点 |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相关理论基础 |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 |
二、不良资产的分类准则 |
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模式 |
四、债转股处置不良资产的优势 |
第三节 资本结构理论 |
一、MM定理 |
二、权衡理论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情况 |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况分析 |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减值损失情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概述 |
一、债转股在我国的第一次实践 |
二、市场化债转股的再次启动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存在的难点 |
第四章 债转股实例研究 |
第一节 长航油运公司债转股分析 |
一、长航油运基本介绍 |
二、长航油运债转股实施方案 |
三、长航油运债转股财务绩效分析 |
第二节 长航凤凰债转股分析 |
一、长航凤凰基本介绍 |
二、长航凤凰债转股实施方案 |
三、长航凤凰债转股财务绩效分析 |
第三节 南钢股份债转股分析 |
一、南钢股份基本介绍 |
二、南钢股份债转股实施方案 |
三、南钢股份债转股财务绩效分析 |
第四节 案例小结 |
第五章 市场化债转股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影响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相关评价 |
一、KMV模型简介 |
二、相关参数计算 |
三、KMV模型计算 |
第二节 债权价值实现 |
一、资本市场退出 |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分析 |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风险分析 |
一、清除不良资产 |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 |
三、管理风险 |
四、退出风险 |
五、道德风险 |
第四节 债转股实施综合评价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相关建议 |
一、国家宏观层面 |
二、商业银行层面 |
三、企业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大企业税收管理研究 ——以郑州Z区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理论基础 |
1、有限政府 |
2、“放管服”改革 |
(五)论文创新和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二、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历史沿革 |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相关概念 |
1、大企业及其认定 |
2、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特点 |
(二)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发展阶段 |
1、大企业税收管理萌芽起步阶段 |
2、大企业税收管理探索实践阶段 |
3、大企业税收管理“放管服”改革阶段 |
三、郑州Z区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
(一)大企业税源情况 |
(二)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设置 |
(三)大企业税收管理措施 |
1、大企业税收基础管理 |
2、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
3、大企业税收纳税服务 |
四、“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郑州Z区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放管服”改革的要求 |
(二)郑州Z区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 |
1、大企业税收管理理念落后 |
2、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能力不强 |
3、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
4、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供给不足 |
5、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缺乏 |
(三)郑州Z区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放管服”改革存在问题的成因 |
1、大企业税收管理“放管服”改革认知不足 |
2、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
3、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
4、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机制不完善 |
5、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不完备 |
五、“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郑州Z区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优化对策 |
(一)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放管服”改革认知 |
(二)强化大企业税收管理能力 |
1、调整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能设置 |
2、增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法制意识 |
3、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
(三)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 |
1、建设标准规范的大企业税收信息数据库 |
2、搭建大企业税收管理协同云平台 |
3、构建信息化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模型 |
(四)增强以服务大企业需求为中心的纳税服务能力 |
1、搭建税企交流平台 |
2、完善信息化、个性化的大企业纳税服务机制 |
(五)打造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
1、优化配置组建团队 |
2、大力培养专业水平 |
3、完善考核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和改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理论综述 |
2.1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与国家政策背景 |
2.1.1 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
2.1.2 国家政策背景 |
2.2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演进及特点 |
2.2.1 国外企业研究现状 |
2.2.2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代表性指标体系及相关分析 |
2.3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
2.3.1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2.3.2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
2.4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绩效评的特殊性 |
2.4.1 国有企业资产质量的难以准确分析确定 |
2.4.2 国有企业性质本身的特殊性 |
2.4.3 国有企业担负着社会效益责任 |
2.5 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
2.5.1 开展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政策依据 |
2.5.2 现行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
2.5.3 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三章 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FY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
3.2 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3.3 FY国有企业考核情况简介 |
3.4 现有的绩效指标体系介绍 |
3.5 调研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工作 |
3.5.1 调研问卷问题 |
3.5.2 调研反馈情况汇总 |
3.5.3 调研反馈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
3.6 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3.6.1 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 |
3.6.2 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价管理基础薄弱 |
3.6.3 绩效评价工作没有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 |
3.6.4 绩效评价标准不科学 |
3.6.5 缺乏与绩效评价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 |
4.1 改进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4.2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4 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分析 |
4.4.1 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财务数据研究 |
4.4.2 FY国有企业应有的战略方向研究 |
4.4.3 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
4.5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4.6 FY国有企业改进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4.7 熵权法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
4.7.1 熵权法的应用 |
4.7.2 计算指标权重 |
4.8 新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比较 |
4.9 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特点及优势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
5.1 强化制度建设,健全绩效考评的体制机制 |
5.2 引导、宣传和落实并重,夯实绩效评价的基础工作 |
5.3 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建立以战略为引领的绩效评价体系 |
5.4 提高财务质量,引入第三方机构客观评价企业财务业绩 |
5.5 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运用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结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四、企业财务监管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模型[D]. 周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大数据驱动下铁路工程施工电子招投标监管研究[D]. 乔柱.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博弈论视角下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S公司为例[D]. 翟文新.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5]科创板注册制视角的尽职调查研究 ——以H公司IPO项目为例[D]. 林森. 河北金融学院, 2020(12)
- [6]雅百特公司跨境财务舞弊案例研究[D]. 闫子琪. 南昌大学, 2020(01)
- [7]市场化债转股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影响研究[D]. 赵欣坡.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大企业税收管理研究 ——以郑州Z区税务局为例[D]. 赵喆. 郑州大学, 2020(03)
- [9]FY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和改善对策研究[D]. 陈健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