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态软件RSView SE及冗余方面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顾维平[1](2020)在《基于AB-PLC的大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国内新建高炉主要以大容量高炉为主。高炉喷煤作为高炉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保证高炉喷煤系统喷吹的连续稳定性,提高喷吹煤比,高炉喷煤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受到钢铁行业更多的重视。目前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如宝钢、鞍钢等大高炉喷煤的喷吹系统均由国外引进,凭借其较高的设备质量及较先进的自动化水平,平均煤比达到180-200kg/tFe左右,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高炉喷煤系统现有的控制方式基础上,对大高炉喷煤系统的电、仪、自(简称三电系统)设计阶段、调试阶段以及试运行阶段中存在的难点和要点进行分析和论证,特别是对高炉喷煤的喷吹系统提出更加新颖的控制思路和调节手段,攻克传统控制系统中的难点,以实现高炉喷煤的全自动喷吹。针对高炉喷煤的全自动喷吹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连续稳定喷吹,本文在传统的人工计算、调节喷煤相关参数进行喷煤的基础上,充分运用PLC强大的顺序控制、运动控制、传动及过程控制等处理能力对喷煤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计算及分析,自动调节与喷煤量有关的系统参数,得到稳定的喷吹流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操作工人工干预喷煤量对系统连续稳定性的影响。以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简称A-B)公司生产的ControlLogix系列PLC为例,PLC系统采用logix5000编程软件及FTVIEW SE监控软件;采用设备网现场总线DeviceNet、以太网总线EtherNET以及控制网总线ControlNet无缝结合的网络架构。提高了三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通过此新颖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大高炉喷煤中的实践证明,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煤粉粒度均匀、煤粉喷吹流量稳定、风口煤粉分配均匀、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为高炉提高煤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该大高炉的平均煤比达到并超过了200kg/tFe,达到了国外引进设备的水平。
李国郑[2](2017)在《散粮储运系统监控系统优化设计》文中提出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粮食,但是粮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作为粮食运输的重要途径,港口散粮站承担着粮食存储、转运等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提高散粮站在粮食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大部分港口都会设计基于PLC技术的监控系统以及主控系统。本文在探讨了PLC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础上,结合秦皇岛港散粮站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对于PLC监控系统功能进行扩展的可能性。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在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港口散粮站中对于粮食储运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对于秦皇岛港散粮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结合国内外粮食储运发展的情况,以及我国粮食储运工作发展的历程,最终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其次,对于PLC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结合目前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对于PLC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在PLC设计中,分为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在硬件设计中,经过严格比较筛选,最终确定了Rockwell公司一款集成控制平台,即ControlLogix系统。在软件设计工作中,为了与所选硬件相匹配,选择了RSView SE、RSLogix5000、RSLinx和RSSQL作为相关功能的软件支持,完成了本课题的基础性工作。最后,对港口散粮站PLC监控系统进行了针对性的需求分析,结合港口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散粮站的客户要求、技术需求等各种因素,最终确定了散粮站监控系统的实施方案。在散粮站监控系统的实现过程中,前期工作是对于基础的PLC程序进行了设计实现,然后对于上位机监控程序的实际操作和信息采集模块的选择做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于PLC监控系统与其他主控系统的融合进行了探讨。最后部分对于粉尘的防治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改革措施进行了论述。在本课题所设计的监控系统投入实践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该散粮筒仓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控,对筒仓系统运行的效率、安全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港口散粮作业的管理水平。
李根壮[3](2017)在《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升级改造》文中研究指明污水处理厂中控图像化操作设备已使用十年之久,无法满足现状的使用要求,需要从自控系统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应用组态软件Rockwell Automation Factory Talk se5.0,分析过程数据存储设置及历史曲线非标准VBA组态,从而达到改造的目的。
李冬梅[4](2015)在《鲅鱼圈球团厂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球团是现代高炉炼铁流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优质冶金炉料,如何提高其质量一直是冶金行业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球团生产厂,配料工序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配料的质量是影响成品球团质量的重要因素。鲅鱼圈球团厂为了保证配料品质质量,提高配料效率,采用了自动配料控制方法。本文主要从工业控制的角度出发,对球团厂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作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对国内外配料技术发展情况、配料秤工作原理,称重仪表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对配料控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介绍了配料系统的运行环境,并对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影响因素和实现功能等进行了需求分析,按照要实现的控制目标,提出了一套设计方案。结合现场生产实际要求,对配料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分别进行了设计。其中硬件部分包括配料系统控制单元设计和检测单元设计。软件部分包括上位机编程软件和上位机监控软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在对配料过程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上位机—PLC—现场仪表和执行器的分层次硬件结构,建立了自动配料控制系统。从而使该配料系统可以按要求自动完成下料、称量、配料全过程,并在生产实际中成功应用了该自动配料控制系统。
蔡建斌[5](2014)在《水质深度处理中关键PLC技术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青草沙水库的运用,上海自来水水质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因上海自来水需求量大、依赖黄浦江上游原水等相关因素,水质不能达到上海市乃至全国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实现达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其中臭氧生物活性炭是必不可少的处理单元,然而对于大型生产规模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国内供水企业大多缺乏长期运行经验。为此,本文结合源江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以及自来水公司水源水质特征,开展了水质深度处理中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及其实施工作,重点分析讨论了水厂三个关键单元——提升泵房、加药间、碳滤池的控制方案,包括:提升泵房蓄水池的水位控制,加矾系统跟随进水流量能够自动加注,碳滤池的自动冲洗与自动平衡水位等;同时,基于RSView软件,实现了水厂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与运行实施。经过从前期调研、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PLC程序编写,到最后现场联动调试,顺利实现了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实现了全厂自动化生产,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使得源江水厂的水质更加稳定,为今后实现全自动化无人水厂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瑞庄[6](2013)在《基于Rsview SE的铜电解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本文先对监控系统系组态软件RSview SE及监控画面的设计流程做了介绍,接着以某铜业公司铜电解自动化系统为例,从监控画面的几个组成部分来设计和开发监控系统画面。
靳一[7](2013)在《基于PLC的视觉识别装配存储系统设计》文中提出Rockwell自动化PLC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以及工业系统自动化生产,生产设备的控制由最早的手动操作逐步的发展为具有相当水平的自动控制,由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发展为先进的PLC控制。对产品的识别装配存储系统现在也越来越多的被各企业用来作为自动化生产的设备。随着企业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严格检测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设计以河北大学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的视觉识别装配存储系统为平台,采用Control Logix大型控制器,用以太网(Ethernet/IP)连接控制器、Flex I/O、视觉识别装配存储设备模型及计算机、触摸屏等硬件设备进行通信,使用RS Logix5000编程软件编写PLC梯形图程序实现对整套设备的控制运行。软硬件结合,提出比较全面、详细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案,并经过软硬件调试实现设备正常运行。本设计的亮点是将OMRON智能传感器加入到了视觉识别的单元中,实现了带有智能视觉识别系统的对不同工件进行种类识别、加工装配以及分类存贮的自动化装配流水线。最后,使用RSViewSE软件构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画面,并结合了PanelView Plus人机界面的触摸屏监控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实现网络之间各个设备的信息交流,达到信息集成。该控制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从而对工业领域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了一套有效方案。采用了ControlLogix控制系统的视觉识别装配存储系统适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器件生产、食品加工分类检测、产品包装、物流运输等行业。同时,将机器视觉识别系统应用于自动化装配存储系统的检测单元中,大幅度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和检测质量,进一步提高系统自动化的程度。
张华,路万林[8](2012)在《RSVIEW SE在原料场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与开发》文中指出阐述RSVIEW SE组态软件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介绍基于此组态软件的邯郸新区原料场分布式监控系统架构,探讨如何利用组态软件内嵌的VBA实现原料场自动化系统的流程动态查询及报表功能。
许樱[9](2012)在《医疗废弃物自动处理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我国人口众多,每年可生产上千吨的医疗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大部分靠填埋地下或简易焚烧,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未分类处理会造成交叉感染或是潜伏性传染源等,对人身安全十分不利。焚烧处理医疗废弃物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其污染少、体积缩小、节约土地等优点而被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引用。现在的焚烧技术分为炉床式焚烧、流化床焚烧、气化热解焚烧等,但对于整个过程的控制仍然采用人工现场操作,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下,因此本设计基于目前已有的焚烧、除尘、净化工艺基础上实现处理过程自动化,达到远程操作与监控的效果。该系统的硬件控制部分由ControlLogix系统主机架、1794FLEXI/O分站、上位机、ABPowerFlex7系列变频器、电机、风机组成。PLC主要完成对系统各个执行设备的信号采集与设备控制。包括对焚烧炉炉膛中的压力监测、对燃烧室的温度监测、对配风机的风速监测、对提升机的转速监测、对水泵的液位监测、对排风口的烟量监测等等,接收由1794FLEX I/O分站采集到信号并通过DeviceNET现场总线传输给ControlLogix控制器,由控制器做出运算后给通过ControlNET现场总线送给PowerFlex7变频器做为控制信号。上位机主要负责和PLC进行通讯,对整个控制系统的状态进行监控。AB矢量变频器接收给定信号后,根据给定的的大小和正负来控制油泵、风机等的变频调速驱动电机运转的快慢和方向。现场热电偶0-X度的温度信号整定成4-20mA的电流信号作为PID采样信号,将上位机的设定值作为基准,经过比对、PID算法后将结果转换成电流信号用于调节风机频率,达到设定温度恒定的目的。系统软件设计部分包括上位机管理监控程序设计、PLC控制程序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通讯程序。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采用三层网络架构。上位机采用通用组态软件RSView SE作为开发平台。实现监控系统及采集系统设备的各个参数功能,再以报表或对比图的方式呈现。ContronLogix系列控制系统根据实际硬件结构,用RSLOGIX5000编程软件中进行硬件配置,实现自动控制变频器、引风机、振打器、燃油嘴、油泵等设备。本设计采用AB公司的可编程控制系统结合变频调速技术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过程进行自动控制设计,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自动控制过程体系,并已在现场测试运行,实际效果较为理想,各个设备之间通讯良好,系统运行平稳。
钟小明[10](2011)在《RSview SE在铜改造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铜电解车间控制需求,提出了系统配置方案,介绍了将RSview SE成功应用在铜电解车间的具体实现方法和软件设计。
二、组态软件RSView SE及冗余方面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态软件RSView SE及冗余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B-PLC的大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高炉喷煤的意义 |
1.2 全自动喷吹的课题来源 |
1.3 国内外高炉喷煤喷吹系统控制技术的现状 |
1.3.1 国内喷煤现状 |
1.3.2 国外喷煤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1 大高炉喷煤的电气、仪表及自动化的设计 |
1.4.2 大高炉喷煤的全自动喷吹系统 |
第二章 大高炉喷煤系统 |
2.1 大高炉参数 |
2.2 大高炉喷煤系统的工艺 |
2.2.1 上料系统工艺及流程图 |
2.2.2 制粉系统工艺及流程图 |
2.2.3 喷吹系统工艺流程图 |
2.3 喷煤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参数 |
2.3.1 上料系统主要电气设备及参数 |
2.3.2 烟气系统主要电气设备及参数 |
2.3.3 制粉系统主要电气设备及参数 |
2.3.4 喷吹系统主要电气设备及参数 |
2.3.5 其它主要电气设备及参数 |
2.4 高炉喷煤系统的控制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的三电设备选型与节能设计 |
3.1.1 三电设备选型 |
3.1.2 三电系统节能设计 |
3.2 系统的电气设计 |
3.2.1 高炉喷煤系统电气设备控制方式 |
3.2.2 高炉喷煤系统高压配电设计 |
3.2.3 高炉喷煤系统低压配电设计 |
3.3 系统的仪表设计 |
3.3.1 高炉喷煤的检测仪表 |
3.3.2 系统功能 |
3.4 系统的施工图设计 |
3.4.1 避雷、接地设计 |
3.4.2 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
3.4.3 施工图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高炉喷煤系统的自动化设计 |
4.1 系统的自动化设备配置 |
4.1.1 PLC控制系统简介 |
4.1.2 控制系统特点 |
4.1.3 控制系统组成 |
4.1.4 Control Logix系统网络 |
4.1.5 模块选型及模块统计 |
4.1.6 AB模块的工作方式 |
4.1.7 PLC系统的网络架构 |
4.2 Control Logix系列PLC在系统中的运用 |
4.3 软件编程 |
4.3.1 创建工程 |
4.3.2 组态I/O模块 |
4.3.3 创建标签 |
4.3.4 输入逻辑 |
4.3.5 下载工程 |
4.3.6 程序编制 |
4.4 采用FTVIEW SE监控软件进行人机界面的编辑 |
4.4.1 FTVIEW SE的主要特点 |
4.4.2 监控界面编辑 |
4.4.3 操作界面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高炉喷煤全自动喷吹系统 |
5.1 大高炉喷煤自动倒罐系统 |
5.2 大高炉喷煤煤粉流量自动控制系统 |
5.2.1 喷吹罐压力的自动调节 |
5.2.2 喷吹罐喷吹流量的自动调节 |
5.2.3 煤粉流量控制 |
5.3 大高炉喷煤管道自动控制系统 |
5.3.1 大高炉喷煤管道自动切换 |
5.3.2 大高炉喷煤管道自动吹扫 |
5.4 大高炉喷煤喷枪自动控制 |
5.5 大高炉喷煤故障状态时的自动控制 |
5.6 案例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散粮储运系统监控系统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项目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介绍 |
2.1 PLC(可编程控制器)应用 |
2.1.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
2.1.2 PLC技术的发展与远景展望 |
2.2 硬件系统 |
2.3 主要软件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散粮筒仓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 |
3.1 项目背景概述 |
3.2 散粮筒仓监控系统的用户要求 |
3.2.1 散粮筒仓监控系统功能要求 |
3.2.2 散粮筒仓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
3.3 港口散粮筒仓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3.3.1 系统控制结构 |
3.3.2 筒仓作业工艺分析及网络组建 |
3.3.3 监控系统界面设计 |
3.3.4 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操作 |
3.4 料位计算 |
3.4.1 料位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
3.4.2 电容式料位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筒仓监控系统设计及实现 |
4.1 程序开发概述 |
4.2 PLC系统中通信的实现 |
4.2.1 读写程序的简要介绍 |
4.2.2 对于PLC回复的接收相关设计 |
4.3 上位机组态画面的编制与调试 |
4.4 系统信号采集器的选型 |
4.5 系统对中控门及门机的监控及多平台融合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港口散粮筒仓设备防尘防爆工艺措施的探讨 |
5.1 防尘防爆的重要性及现有概况 |
5.1.1 散粮系统粉尘的来源及装卸设备爆炸性分析 |
5.1.2 港口散粮系统粉尘爆炸预防措施 |
5.2 防尘防爆工艺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
1 自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
2 组态软件的设置、编程和运用 |
3 小结 |
(4)鲅鱼圈球团厂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配料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球团生产的产生及发展 |
1.2.2 国内球团生产的发展现状 |
1.2.3 配料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1.4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球团系统工艺及配料系统组成 |
2.1 球团工艺流程 |
2.2 配料系统 |
2.2.1 配料系统原理 |
2.2.2 称重、给料机工作原理 |
2.2.3 膨润土、灰尘对配料的影响 |
2.3 配料系统需求分析 |
2.3.1 配料控制系统对象分析 |
2.3.2 配料控制系统因素分析 |
2.3.3 配料系统功能分析 |
2.4 配料系统设计方案 |
2.4.1 上料系统 |
2.4.2 配料系统 |
2.5 配料系统的控制方案及控制目标 |
2.5.1 配料系统的控制方案 |
2.5.2 配料系统的控制目标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料系统硬件设计 |
3.1 配料系统控制单元设计 |
3.1.1 配料系统冗余配置 |
3.1.2 配料系统中央处理器 |
3.1.3 配料系统通讯配置 |
3.1.4 配料系统硬件配置 |
3.2 配料系统检测单元设计 |
3.2.1 检测仪表 |
3.2.2 二次仪表 |
3.2.3 检测信号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配料系统软件设计 |
4.1 上位机编程软件RSLogix5000 |
4.1.1 上位机编程软件的特点 |
4.1.2 上位机编程软件的功能 |
4.2 上位机监控软件RSView SE |
4.2.1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特点 |
4.2.2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功能 |
4.2.3 配料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运行与应用 |
5.1 配料系统运行环境 |
5.1.1 配料系统运行平台 |
5.1.2 配料系统软硬件配置 |
5.2 配料系统的应用实现 |
5.2.1 系统登录 |
5.2.2 功能实现 |
5.2.3 运行效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水质深度处理中关键PLC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我国自来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技术工艺现状 |
1.2.2 技术工艺发展趋势 |
1.3 自动控制技术在自来水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我国自来水厂自动控制的现状 |
1.3.2 水厂现代PLC发展趋势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2章 自来水厂工艺介绍 |
2.1 源江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介绍 |
2.2 源江水厂碳滤池介绍 |
2.2.1 工艺原理 |
2.2.2 活性炭的选择 |
2.2.3 活性炭滤池的运行维护 |
2.3 源江水厂加药净水系统介绍 |
2.4 源江水厂提升泵系统介绍 |
第3章 提升泵房的自动控制 |
3.1 提升泵房概述 |
3.2 滤后水提升工艺要求 |
3.3 液位反馈的提升泵变频调节的设计 |
3.4 提升泵房PLC程序编写 |
3.5 PLC系统调试 |
3.5.1 PLC的现场离线调试 |
3.5.2 PLC的现场在线调试 |
3.6 提升泵房运行曲线 |
3.7 光隔离器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源江水厂加药间和碳滤池的自动控制 |
4.1 综合加药间工艺介绍 |
4.2 综合加药间PLC配置 |
4.3 加药间PLC程序编写 |
4.4 炭滤池工艺介绍 |
4.5 炭滤池PLC配置 |
4.6 炭滤池PLC程序编写 |
4.6.1 双CPU的PLC控制器 |
4.6.2 两种CPU冗余方式的比较 |
4.6.3 软件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厂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
5.1 水厂监控设计要求 |
5.2 水厂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
5.3 RSView Machine Edition在水厂中的应用 |
5.3.1 RSView32的功能和特点 |
5.3.2 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5.4 RSVi ew在水厂监控系统中的技术应用 |
5.4.1 设计图形界面 |
5.4.2 构造数据库变量 |
5.4.3 建立动画连接 |
5.5 建立报警和事件窗口 |
5.6 水厂InTouch应用中碰到的问题 |
5.6.1 InTouch系统升级方案 |
5.6.2 InTouch系统升级情况 |
5.7 InTouch Historian Server数据服务平台扩容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水厂下一步自动化改造重点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Rsview SE的铜电解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监控系统的设计 |
2.1 监控软件RSview SE |
2.2 RSView SE监控画面设计流程 |
3 监控画面的开发 |
4 结束语 |
(7)基于PLC的视觉识别装配存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1 识别检测系统的历史及发展 |
1.2.2 PLC 控制技术应用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 |
1.3 本文工作安排和框架结构 |
第2章 系统设计的整体构架以及硬件介绍 |
2.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与网络架构 |
2.1.1 系统的整体设计思想 |
2.1.2 NetLinx 网络架构 |
2.2 系统各单元硬件介绍及核心部件原理 |
2.2.1 系统模型各单元硬件介绍 |
2.2.2 核心部件 OMRON 传感器 |
2.2.3 装配单元机械手原理 |
2.2.4 存储单元传感器原理 |
2.3 PLC 硬件的选型 |
2.3.1 ControlLogix 控制器 |
2.3.2 框架及电源模块 |
2.3.3 Fiex I/O 模块 |
2.3.4 通信模块 |
2.3.5 监控触摸屏 PanelView Plus |
2.4 系统硬件搭建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软件配置及各单元控制程序设计 |
3.1 RS Linx 通信软件的配置 |
3.2 RS Logix 5000 编程软件配置 |
3.3 RS View SE 监控软件配置 |
3.3.1 简介 |
3.3.2 RSView Studio 软件组态 |
3.4 系统各单元控制程序设计 |
3.4.1 视觉识别单元 |
3.4.2 自动装配单元 |
3.4.3 分类存储单元 |
3.5 仿真设计实现 |
3.5.1 Emulate5000 仿真软件介绍 |
3.5.2 Emulate5000 对程序的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监控系统设计 |
4.1 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思想 |
4.2 监控系统应用项目规划步骤 |
4.3 实际应用画面介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进一步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RSVIEW SE在原料场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分布式监控系统架构 |
2 RSVIEW SE内嵌VBA的开发与应用 |
2.1 VBA特点 |
2.2 流程动态查询功能 |
2.3 报表功能实现 |
3 结语 |
(9)医疗废弃物自动处理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的发展 |
1.3 国内外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现状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医疗废弃物自动处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废弃物自动处理工艺流程 |
2.2 系统控制要求 |
2.3 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
2.3.1 硬件组成 |
2.3.2 PLC的选型与电气控制 |
2.3.3 变频器的选择与配置 |
2.3.4 输入/输出模拟量设计 |
2.4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2.4.1 上位机管理监控程序设计 |
2.4.2 PLC控制程序设计 |
2.4.3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 |
2.5 系统的网络架构 |
第三章 系统的投料燃烧控制设计 |
3.1 提升送料控制设计 |
3.1.1 提升系统中PLC硬件设计 |
3.1.2 提升机PLC软件设计 |
3.1.3 安全保护 |
3.2 自动燃烧控制设计 |
3.2.1 燃烧空气里的计算 |
3.2.2 燃烧气量控制 |
第四章 焚烧净化控制系统 |
4.1 热工检测点设计 |
4.2 报警程序设计 |
4.3 炉膛负压PID调节控制 |
4.4 炉排自动出渣 |
4.5 余热锅炉控制 |
4.6 急冷喷雾除酸塔控制 |
4.7 脉冲袋式除尘控制 |
4.8 其他工艺 |
第五章 系统的运行与调试 |
5.1 监控界面组态设计 |
5.1.1 创建RSView SE客户端监控界面 |
5.1.2 进入权限管理界面 |
5.1.3 进入监控系统运行界面 |
5.2 部分调试过程 |
5.3 实时报警测试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课题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模拟量输入/输出位号对应表 |
附录B 碱液泵给水自动控制流程图 |
附录C 料仓液位及锅炉液位报警程序梯形图 |
附录D 提升机自动供料标签映射 |
附录E 供料给水报警程序 |
附录F 锅炉循环水泵控制程序 |
附录G 系统设备配件清单 |
(10)RSview SE在铜改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RSView SE主要优点 |
2 铜电解车间自动化的设计要求 |
3 铜电解车间自动化系统配置 |
4 主画面及流程画面管理 |
5 结语 |
四、组态软件RSView SE及冗余方面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B-PLC的大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D]. 顾维平. 江苏大学, 2020(02)
- [2]散粮储运系统监控系统优化设计[D]. 李国郑. 燕山大学, 2017(01)
- [3]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升级改造[J]. 李根壮.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7(15)
- [4]鲅鱼圈球团厂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冬梅. 东北大学, 2015(06)
- [5]水质深度处理中关键PLC技术与应用[D]. 蔡建斌.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6)
- [6]基于Rsview SE的铜电解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张瑞庄.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3(08)
- [7]基于PLC的视觉识别装配存储系统设计[D]. 靳一. 河北大学, 2013(S2)
- [8]RSVIEW SE在原料场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与开发[J]. 张华,路万林. 自动化应用, 2012(07)
- [9]医疗废弃物自动处理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许樱. 江西理工大学, 2012(07)
- [10]RSview SE在铜改造中的应用[J]. 钟小明.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