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BCG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一、卡介苗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张银滟[2](2020)在《慢性肉芽肿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警信号初探》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肉芽肿病(CGD)患儿早期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CGD提供预警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急性感染住院的21例1岁以内CGD患儿临床资料,按照1:1比例随机匹配与每例CGD组患儿同期、相同性别及月龄、相同主要感染部位的21例普通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既往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以及实验室指标间差异;统计CGD组胸部CT特征,分析影像学特征与卡介苗病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项血清学指标对筛查CGD的临床意义,并用约登指数计算最佳截断值,评估实验室指标对CGD早期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1)21例CGD患儿均为男性,均为CYBB基因突变,升级抗生素者13例(61.90%),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大运动落后各10例(47.61%),体重低下5例(23.81%),有早年夭折家族史11例(52.38%)。患肺炎20例(95.24%),皮肤及软组织感染7例(33.3%),腹泻及肛周脓肿各5例(23.81%),表现为真菌感染、颅内感染、肝脓肿、尿路感染、中耳炎、败血症、骨髓炎各1例(4.76%)。16例患儿接种过卡介苗,其中10例(62.5%)患卡介苗病。11例伴有贫血(52.38%),其中8例中度贫血,轻度贫血3例。与对照组比较,CGD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大运动落后、体重低下、贫血、卡介苗病及肛周脓肿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6例CGD患儿中胸部CT显示腋窝淋巴结增大7例(43.75%),肺部1-2个结节影5例(31.25%),团块致密影及胸膜增厚各4例(25%),散在结节3例(18.75%),纵膈淋巴结增大及胸腔积液各2例(12.5%),其中腋窝淋巴结增大与患卡介苗病显着相关(P<0.05)。(3)与对照组比,CGD组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优于其余实验室指标,白细胞总数最佳截断值为13.25(*10^9/L),特异度为81%,灵敏度为71.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最佳截断值为49.5%,特异度为76.2%,灵敏度为66.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最佳截断值为4.18(*10^9/L),特异度为57.1%,灵敏度为85.7%;血红蛋白最佳截断值为105(g/L),特异度为76.2%,灵敏度为76.2%;CRP最佳截断值为8(mg/L),特异度为85.7%,灵敏度为66.7%。结论:婴儿急性感染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大运动落后、体重低下、贫血、卡介苗病、肛周脓肿及住院期间升级抗生素治疗需警惕CGD;CGD患儿胸部CT腋窝淋巴结增大提示卡介苗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升高及血红蛋白降低对CGD有一定预警意义。

曾凡梅[3](2018)在《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为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为临床维生素A、E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曹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另选取同期我院儿保科健康查体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两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不足及缺乏检出率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用Spearman或Pearson检验做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反复呼吸道感染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不同年龄组维生素A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A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维生素E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不同年龄组维生素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A水平亦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维生素E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反复呼吸道感染组血清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40.0%(20/50)显着高于对照组14.0%(7/50)(P<0.05);不足检出率34.0%(17/50)显着高于对照组18.0%(9/50)(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E缺乏检出率分别为8.0%(4/50)及4.0%(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组血清维生素E不足缺乏检出率34.0%(17/50)显着高于对照组10.0%(5/50)(P<0.05)。结论:1.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维生素A、E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2.无论是反复呼吸道感染还是健康对照儿童,>6岁组儿童体内维生素A水平最低;而维生素E水平在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

何玲[4](2011)在《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结核病这一典型的慢性传染病入手阐述“西医传入中国”这一主题。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为最常见。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咳嗽、痰中带血、低热、盗汗、疲倦、消瘦,这些症状会持续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肺结核病人到了晚期可能会大咯血,一般会出现高热,盗汗严重,咳嗽困难,往往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解放前,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有“十病九痨”的说法。根据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19261931年的统计,肺结核位列死因榜第一位。1945年以来,由于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有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卡介苗等预防措施的逐渐推广,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发生了显着的改变: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由死因榜首位降至10位以后(根据上海市1983年的统计数据)。一、西医结核病观念传入中国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大潮中,西医学从各种途径传入中国。1882年,科赫在实验室中成功分离和辨认结核杆菌;到1901年,在丁福保的《卫生学问答》一书中就可以找到“结核杆菌”的概念,当时“结核杆菌”被称作“肺痨虫”。从清末到解放初,建立在细菌学上的西式结核病观念逐渐被知识界接受,而“痨病”这一旧称也逐渐被新名词“结核病”所取代。民国时期,中国出版了大量的介绍结核病的病因、传染、诊断、疗养、预防等西医知识的通俗性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极大的普及了西医的结核病观念。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传统中医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解放后出现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局面。二、西医结核病疗法传入中国陈果夫是典型的肺结核病人,从他20岁第一次吐血到60岁死于肺结核,陈果夫患肺病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中,陈果夫几乎试遍了西医的疗法:疗养院静养疗法、钙剂、结核菌素注射、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然而,这些西医疗法的疗效并不理想。对化学疗法成功之前的西医疗法进行分析表明:1952年前,西医治疗肺结核,比之中医并没有明显优势。1854年,德国人赫尔曼·布雷默在西里西亚山区的Goerbersdorf创办了世上第一家肺结核疗养院;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疗养院疗养成为了西医治疗结核病的标准疗法。当时欧美的医学界认为:只要肺结核病人在风景优美的疗养院中静卧休息、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营养、过有规律的生活,结核病就会逐渐治愈。疗养院疗法无疑传到了中国;在30年代,北平至少有疗养院十处,较着名的有西山八大处天然疗养院、中华医院;民国时期,上海的结核病疗养院至少有九处。上海澄衷疗养院被称之为“中国之Goerbersdorf”,完全是欧美疗养院在中国上海的复制和翻版。19世纪末,西方的医生们开始采用外科手术来治疗肺结核患者。1920年以后,以人工气胸术为主的外科萎陷疗法成为了肺结核的常规治疗手段。人工气胸术是意大利医师佛兰里尼于1894年前后发明的外科手术;该手术疗法很快传入中国,在19281930年间,留德医师丁惠康在上海肺病疗养院施行人工气胸术治疗肺结核病人。到30年代,在北平协和医院,人工气胸术已成为常规门诊治疗;上海澄衷疗养院、上海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也已经开展人工气胸术。此后,这一疗法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60年代中后期被化学疗法所取代。三、西医诊疗预防结核病的技术传入中国西医诊疗预防结核病需要依赖各种专门的“技术”:结核菌素、人工气胸术、卡介苗、抗菌药物等等,这些技术都相继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890年科赫宣布发明结核菌素,当年清政府官员薛福成就派遣赵元益前往科赫的实验室学习“疗治痨症之法”;我国各西医诊所使用核菌素治疗结核病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20年代人工气胸术在欧美成为了肺结核的主要疗法;该手术疗法在19281930年间即传入中国。卡介苗是法国科学家卡尔莫特和介兰发明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1921年,卡尔莫特首次将卡介苗用于人体,1927年,法国开始接种卡介苗,仅第二年(1928年),中国官方就引入了卡介苗;二战后,欧洲开始大规模接种,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向全世界推广卡介苗,中国从49年即开始进行大规模卡介苗接种。链霉素1945年用于临床显示出治疗效果,1948年以后就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1952年国外报道了异烟肼治疗结核病的良好疗效,当年我国就能自行生产异烟肼。四、日本与欧美: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丁福保所着《肺病指南》和卢永春所着《痨病论》是民国时期结核病通俗性书籍中的经典之作。丁卢二人正好体现了西医传入中的两条途径:一条经由日本,一条源自欧美。丁福保比卢永春年长约二十岁,两位都是民国时期普及结核病西医观念的重要人物。丁福保通过翻译日文书籍习得西医知识,而卢永春毕业于湘雅,是接受美式医学教育的医学博士;两位关于结核病的知识虽然来源不同,却是殊途同归。西医由日本传入中国主要借由翻译日文医书的方式。民国时期出版了许多译自日文的结核病书籍,这些书籍在中国一版再版,西医知识也就由此而普及于民间。西医由欧美传入中国则是通过教会或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医学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而这无疑是西医传入中国的一条影响最为深远的途径;因为正是医学院培养了中国最早的结核病专科医师,从此中国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逐步形成。对1915年前出生的资深结核病科专家进行统计发现,绝大多数的结核病专科医师毕业于国内欧美背景的医学院。中国人接受欧美的西医教育之后从事西医行业,西医由此而扎根于中国,西医师群体的形成构成了西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五、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1915年,伍连德在《中华医学杂志》创刊号上撰文呼吁中国政府开展防痨卫生;1933年,上海发起防痨协会;1935年,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开办“结核病门诊处”,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1945年国民政府开始在各大城市开展防痨卫生;1949年解放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和国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防痨体系,防痨卫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解放后中央政府在人群中实施大规模的消灭结核病的公共卫生是西医技术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因为要实施防痨卫生,就必须要采用西医的技术,必须大量的培养西医人才。卫生部1951年开办了第一期防痨医师进修班,培养防治结核病的专门人才。到1958年底,全国已经有结核病专科医师1767名,而掌握各种西医防治技术的防痨人员已接近2万人。设立防痨机构,培养防痨人才,根据西医学的知识、利用西医学的技术来监控和预防结核病,这就是解放后防痨卫生的方针和宗旨;总之,实施防痨卫生的需要进一步地促成了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郑剑峰,方红霞,沈科,吴栩[5](2009)在《卡介苗素干预改变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卡介苗素干预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3月的本院门诊或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56例,连续临床观察3年。【结果】干预组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16.67%)较对照组(32.14%)明显降低。【结论】肌注卡介苗素干预可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

胡燕宁,郑剑峰[6](2007)在《卡介苗多糖核酸不同剂量及用法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附45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不同剂量和用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的方法,将确诊的小儿哮喘随机分成三组,全部病例均给予普米克气雾剂吸入治疗3个月,每日12次,每次200mg。在此基础上A组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0.5mg/次,每周2次,连续3个月;B组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1mg/次,1次/周,连续3个月。C组为对照组,不加用卡介苗多糖核酸。全部病例均随访6个月。结果以症状评分判断患儿治疗前后的病情程度,显示A、B两组的疗效均优于C组(P值均小于0.01),而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小儿哮喘有效,每周1次、1mg/次、连续肌注治疗3个月与每周2次、0.5mg/次、连续肌注治疗3个月的临床疗效相仿。

李江平[7](2007)在《斯奇康在临床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斯奇康(卡介苗多糖核酸)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免疫调节剂,因其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故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内、儿、五官、传染及肿瘤科等领域,实践证明其应用在上述领域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斯奇康的作用机理[1]:①免疫调节作用:调节机

何胜晓[8](2007)在《不同证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RRTI非急性感染期肺脾气虚型和肺脾气阴两虚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8+、CD28+、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的检测,探讨两个证型CD8+、CD28+、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并为其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求可能的依据。方法:按照一定的诊断、排除、纳入标准选择符合研究的样本,运用流式细胞仪对RRTI非急性感染期肺脾气虚型和肺脾气阴两虚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8+、CD28+、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运用SPSS/PC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T淋巴细胞CD8+的表达肺脾气虚组与肺脾气阴两虚组均低于正常组,其中肺脾气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其显着(p<0.01),但肺脾气阴两虚组与正常组比较,肺脾气虚组与肺脾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均也无显着性(p>0.05)。2、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肺脾气虚组与肺脾气阴两虚组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极其显着(p<0.01),肺脾气阴两虚组低与肺脾气虚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T淋巴细胞中CD8+CD28+%的表达:肺脾气虚组与肺脾气阴两虚组均低于正常组,且肺脾气阴两虚组低于肺脾气虚组,各组比较差异极其显着(p<0.01)。4、T淋巴细胞中CD8+CD28-%的表达:肺脾气虚组与肺脾气阴两虚组均高于正常组,且肺脾气阴两虚组高于肺脾气虚组,各组比较差异极其显着(p<0.01)。5、T淋巴细胞中CD8+CD28+的表达:肺脾气虚组与肺脾气阴两虚组均低于正常组,且肺脾气阴两虚组低于肺脾气虚组,各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6、T淋巴细胞中CD8+CD28-的表达:肺脾气虚组与正常组比较,肺脾气阴两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肺脾气阴两虚组高于肺脾气虚组,差异极其显着(p<0.01)。7、在肺脾气虚组中,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证候积分(Y)与CD8+CD28+%(C)(p<0.01)、CD8+CD28-(E)(p<0.05)的表达相关,其相关公式可表示为:Y=16.976-0.201C;或Y=15.781-0190C+0.07164E;也与CD8+CD28-%(H)相关,相关公式可表示为:Y=16.976-0.201(100-H);或Y=15.781-0.190(100-H)+0.07164E。8、在肺脾气阴两虚组中,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证候积分(Y)与CD8+CD28+%(C)的表达相关(p<0.01),其相关公式可表示为:Y=17.199-0.293C;与CD8+CD28-%(H)的表达也相关,相关公式可表示为:Y=17.199-0.293(100-H)。结论:1、肺脾气虚证与肺脾气阴两虚证RRTI患儿在非急性感染期,T淋巴细胞中CD8表达并未升高,既往临床中以改善“CD4的表达下降,而CD8表达升高,两者比值下降”的情况作为评价疗效评价指标的观点尚需进一步商榷。2、肺脾气虚证与肺脾气阴两虚证RRTI患儿在非急性感染期,T淋巴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下降,T淋巴细胞激活共刺激通路存在异常;T淋巴细胞中CD8+CD28+表达下降,而CD8+CD28-的表达上升,患儿CD8+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这可能为RRTI发病机制之一。3、T淋巴细胞中CD8+CD28+的表达是反映非急性感染期RRTI患儿免疫功能很有潜力的指标;CD8+、CD28+、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有助于区分RRTI非急性感染期肺脾气虚和肺脾气阴两虚两个证型,可在不同层次作为反映证型特点的客观指标,有利于辨证论治。4、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变化分别与RRTI非急性感染期肺脾气虚证与肺脾气阴两虚证的证候积分相关,该证候积分可作为相关证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且简单易行。

侯松萍[9](2006)在《卡介苗多糖核酸或卡介苗吸入对呼吸道Toll样受体、β-防御素的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TLR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同源于果蝇Toll的蛋白分子,在宿主天然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是一类负责信号传递的跨膜受体。可以识别病原微生物细胞壁成分,并启动细胞自身的抗感染免疫。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抗菌肽在天然免疫防御微生物入侵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尤其β-防御素,体外实验显示其有很强的抗细菌、真菌、病毒作用,并且不产生获得性耐药性,在体内则参与抵抗微生物的早期宿主防御反应。本文首次通过卡介苗多糖核酸或卡介苗雾化吸入,研究对呼吸道炎症时大鼠活体内肺组织TLR2、TLR4、RBD-1、RBD-2的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卡介苗多糖核酸或卡介苗雾化吸入能增强机体表达内源性TLR2、RBD-2的mRNA,协助治疗呼吸道感染,此结果为呼吸道炎症时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机体表达内源性TLR2、RBD-2的mRNA,开辟抗感染治疗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郑泰然,郭淑艳[10](2004)在《卡介苗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文中提出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如何提高这部分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他们感染次数,减轻感染程度,缩短疗程是儿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支气管哮喘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报道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尤其儿童患病率增高较明显。吸入疗法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但进一步的治疗,减少复发、减少合并感染机会仍是患儿及家长的迫切要求。卡介苗素注射液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增强和调节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功能,对预防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我科自2000年开始,应用卡介苗素,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及哮喘患儿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二、卡介苗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介苗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慢性肉芽肿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警信号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1.2 收集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比较
    2.2 临床症状比较
    2.3 CGD组影像学表现与卡介苗病相关性分析
    2.4 实验室指标比较
    2.5 验室指标在CGD初筛中的应用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文章目录

(3)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分组
    5 参考标准
    6 方法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儿童的血清VA、VE水平比较
    3 两组儿童的血清VA、VE不足及缺乏检出情况比较
    4 不同年龄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对照组儿童血清VA、E水平的比较
    5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VA、E水平的比较
讨论
    1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现状
    2 维生素A、维生素E的功能与相关疾病
    3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 A、维生素 E 水平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流行病学
    2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易感因素
    4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结核病:在中国的肆虐与消退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文章架构
    1.4 时间断限与名词辨析
第二章 结核病综述
    2.1 概说
        一、结核病之症状
        二、特殊的传染病
        三、相关统计
    2.2 西医对结核病的认识与诊治
        一、“结核”:尸体解剖的发现
        二、发现病原体
        三、诊断与治疗
    2.3 中国传统医学
        一、中医对结核病的认识与治疗
        (1) 《诸病源候论》中“虚劳候”与西医“结核病症状”之比较
        (2) “虚劳”之治法
        (3) “痨瘵”之治法
        二、民国时期的中医与西医
        三、解放后西方医学对传统医药的影响
第三章 西医结核病知识与疗法传入中国
    3.1 观念的转变:西医结核病知识之普及
        3.1.1 疾病名称的改变:从“痨病”到“结核病”
        3.1.2 结核病通俗性书籍的出版
        3.1.3 结核病通俗性书籍中的西医结核病知识
        一、新式西医与传统中医
        二、结核杆菌与传染
        三、肺痨患者的责任
        四、基本疗法:疗养法
    3.2 结核病疗养院
        一、欧美的疗养院
        二、伍连德论疗养院疗法
        三、北京疗养院
        四、上海疗养院
        五、疗养时代的结束
        六、结论
    3.3 陈果夫肺结核病案与西医疗法
        3.3.1 患病与医治经过
        3.3.2 西医疗法分析
    3.4 结论:西医结核病知识与疗法传入中国
第四章 人物分析: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
    4.1 南丁福保北卢永春
        4.1.1 结核病知识经由日本:丁福保
        一、丁福保与日译西医书籍
        二、编译与自撰关于结核病的书籍
        三、丁福保与结核病
        四、《肺病指南》
        4.1.2 接受美式西医教育的医师:卢永春
        一、卢永春与疗养院
        二、《痨病论》
    4.2 中国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的形成
        一、结核病学科的创立与结核病专科医师的形成
        二、结核病专科医师统计
        三、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分析
        (1) 教育背景分析
        (2) 从业去向分析
        (3) 医疗科研内容分析
        (4) 典型人物:吴绍青
    4.3 结论: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
第五章 西医技术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5.1 结核菌素
        一、结核菌素之发明与应用
        二、结核菌素在中国
    5.2 人工气胸术
        一、人工气胸术之发明
        二、人工气胸术之治疗机理及其应用
        三、中国最早采用人工气胸术
        四、上海澄衷疗养院施行人工气胸术的记载
        五、中国各医院应用人工气胸术概况
        六、结论
    5.3 卡介苗接种
        一、卡介苗的发明及其免疫原理
        二、卡介苗接种史
        三、卡介苗菌种引入中国
        四、1950 年后的大规模卡介苗接种
        五、解放后中国进行大规模卡介苗接种的原因
        六、结论
    5.4 药物
        一、抗菌药物的发明与化疗时代
        二、链霉素
        三、异烟肼
        四、结论
第六章 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
    6.1 防痨卫生的开端
        6.1.1 伍连德与结核病
        6.1.2 北平协和医学院/结核病学社/第一卫生事务所结核病门诊部
        6.1.3 防痨协会——从个人病痛到国家卫生
        6.1.4 国民政府防痨体系之初创
        一、舆论先行
        二、全国防痨体系之初创
        三、防痨方法
    6.2 解放后防痨体系之建立
        一、第一次卫生革命与结核病
        二、防痨卫生、筛查流程与西医技术的应用
        三、防痨机构的设立与结核病防治所
        四、解放后防痨方法的贯彻实施
    6.3 结论: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总结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卡介苗素干预改变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毛细支气管炎转化为哮喘的机理
    3.2 卡介苗素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的机理

(6)卡介苗多糖核酸不同剂量及用法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附4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7)斯奇康在临床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在皮肤科的应用
2 在内、儿科上的应用
    2.1 呼吸科
    2.2 肾病科
    2.3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3 传染病
    3.1 慢性乙型肝炎
    3.2 结核病
4 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
5 在肿瘤科的应用
    5.1 肝癌
    5.2 膀胱癌
    5.3 乳癌
    5.4 肺癌恶性胸水

(8)不同证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近年来研究概况
    1 中医药学研究
    2 现代医学研究
    3 总结
第二部分:李宜瑞教授诊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1 分期治疗、着眼临床
    2 辨证分型、立足肺脾
    3 五大治法、重在脾胃
    4 “复感宁”方、组方严谨
第三部分:CD_(28)分子特征及其在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 CD_(28)分子特征
    2 CD_(28)与双信号系统学说和危险理论学说
    3 CD_(28)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不同证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CD_8~+T细胞共刺激分子CD_(28)表达的研究
    目的和意义
    资料和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本研究对临床诊疗的启示
    1 CD_8~+CD_(28)~+的表达是反映非急性感染期RRTI患儿免疫功能很有潜力的指标
    2 调整非急性感染期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可能思路
    3 关于RRTI的诊断标准,建议进一步细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临床资料登记表
附录二:流式细胞术典型图列
附录三: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卡介苗多糖核酸或卡介苗吸入对呼吸道Toll样受体、β-防御素的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制作大鼠支气管肺炎模型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1.4.1 大鼠支气管肺炎模型的制作方法
        1.4.2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方法
        1.4.3 统计方法
    1.5 结果
        1.5.1 LPS 对大鼠临床表现的影响
        1.5.2 LPS 对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
        1.5.3 LPS 对大鼠BALF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
        1.5.4 LPS 对大鼠支气管及肺组织病理表现的影响
    1.6 讨论
第二部分 卡介苗多糖核酸样受体MRNA 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
    2.3 主要试剂
    2.4 方法
        2.4.1 卡介苗多糖核酸、卡介苗雾化吸入的分组、吸入方法和标本留取
        2.4.2 大鼠肺组织TLR2、TLR4 mRNA 水平的测定
        2.4.3 统计方法
    2.5 结果
        2.5.1 吸入卡介苗多糖核酸、卡介苗对肺炎大鼠肺组织的TLR2表达的影响
        2.5.2 吸入卡介苗多糖核酸、卡介苗对肺炎大鼠肺组织的TLR4表达的影响
    2.6 讨论
        2.6.1 LPS 对肺组织TLR2 /4 m RNA 表达的调节作用
        2.6.2 卡介苗或卡介苗多糖核酸对肺组织TLR2用
第三部分卡介苗多糖核酸-2 的MRNA 表达的影响
    3.1 实验动物:同第二部分
    3.2 主要仪器:同第二部分
    3.3 主要试剂:同第二部分
    3.4 方法
        3.4.1 卡介苗多糖核酸、卡介苗雾化吸入的分组、吸入方法和标本留取
        3.4.2 大鼠肺组织RBD-1、RBD-2mRNA 水平的测定
        3.4.3 统计方法
    3.5 结果
        3.5.1 肺组织的RBD-1、RBD-2mRNA 表达的变化
        3.5.2 模型组大鼠吸入卡介苗多糖核酸、卡介苗、生理盐水对临床表现的影响
    3.6 讨论
        3.6.1 吸入卡介苗、卡介苗多糖核酸对肺炎大鼠肺组织β-防御素-1、β防御素-2 的mRNA 表达的影响
        3.6.2 吸入卡介苗、卡介苗多糖核酸对肺炎大鼠临床表现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人Β-防御素与下呼吸道粘膜免疫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卡介苗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慢性肉芽肿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警信号初探[D]. 张银滟.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曾凡梅. 青岛大学, 2018(02)
  • [4]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D]. 何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5]卡介苗素干预改变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的研究[J]. 郑剑峰,方红霞,沈科,吴栩.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06)
  • [6]卡介苗多糖核酸不同剂量及用法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附45例报告)[J]. 胡燕宁,郑剑峰. 福建医药杂志, 2007(06)
  • [7]斯奇康在临床上的应用[J]. 李江平. 医学信息, 2007(09)
  • [8]不同证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的研究[D]. 何胜晓.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 [9]卡介苗多糖核酸或卡介苗吸入对呼吸道Toll样受体、β-防御素的mRNA表达的影响[D]. 侯松萍. 吉林大学, 2006(10)
  • [10]卡介苗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J]. 郑泰然,郭淑艳. 小儿急救医学, 2004(S1)

标签:;  ;  ;  ;  ;  

BCG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