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道恶性肿瘤与阴道流血(论文文献综述)
佟芳,马莹[1](2021)在《Lynch综合征相关升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1例》文中研究表明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以"不规律阴道流血2个月"为主诉于2017年12月5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患者既往月经规律,近2个月出现不规律阴道流血伴月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既往史:患者2016年3月7日因结肠癌导致肠梗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为:结肠隆起型高-中分化管状腺癌,侵及全层,未见脉管神经侵犯。小肠切缘、结肠切缘及环周切缘均未见癌累及。送检2站及自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刘荣,闫凤乐[2](2021)在《葆宫止血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葆宫止血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葆宫止血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子宫异常出血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性激素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孕酮(P)]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宫内残留物消失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和阴道流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b、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MMP-9、PT、APT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Fib、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P-9、P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HC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P、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葆宫止血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促进凝血功能恢复,减少阴道流血时间和宫内残留物消失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赵宁宁,任伟,崔保霞,杨兴升,刘海英[3](2021)在《妊娠合并子宫颈癌37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探讨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37例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终止妊娠方式、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早孕期患者5例确诊后即选择终止妊娠,并开始肿瘤治疗;中孕期患者6例中除1例外均一经诊断即选择放弃妊娠,行子宫颈癌治疗;晚孕期的6例在确诊后即选择行剖宫产分娩,共分娩6例新生儿,存活5例,死亡1例。3例患者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后行肿瘤根治术。分娩后6个月内确诊患者共20例,其中剖宫产12例,经阴道分娩7例,引产1例(胎儿畸形)。37例患者中25例无瘤生存,12例疾病进展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预后取决于临床分期及诊治时间,预后差的患者多数发现时期别晚,故应强调孕前与妊娠期的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
周月仙[4](2021)在《云南白药胶囊配妇康片治疗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接受云南白药胶囊配妇康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医院科室将2018年1月—2021年3月接收的120例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纳入临床研究,按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60例接受妇康片治疗患者归为对照组,60例接受云南白药胶囊配妇康片治疗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及持续流血时间差异,评估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差异,观察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患者阴道流血时间(5.93±1.42)d、阴道流血量(30.73±2.49)mL、阴道持续流血时间(8.39±2.63)d,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2、65.057、10.57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5);经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6,P>0.05);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8个方面看,观察组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接受云南白药胶囊配妇康片治疗,相比于单用妇康片,患者流血时间、持续时间明显更短,疗效更优,不良反应更少,生活质量更高。
刘晓青[5](2021)在《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59例子宫穿孔(uterine perforatio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优化诊疗方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9年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明确诊断为子宫穿孔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率及均数),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年龄分布特点:59例子宫穿孔患者的年龄为20-80岁不等,平均年龄44.86±2.139岁,中位年龄44岁。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划分,<30岁12例,占20.3%;30-39 岁 14 例,占 23.7%;40-49 岁 11 例,占 18.6%;50-59 岁 7 例,占11.9%;60-69岁9例,占15.3%;≥70岁6例,占10.2%。按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18~44岁年轻组30例,占50.8%;≥45岁中老年组29例,占49.2%。绝经前子宫穿孔患者36例,占61.0%;绝经后子宫穿孔患者23例,占39.0%。不同年龄段子宫穿孔发生率不同,子宫穿孔患者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尤其处于30-39岁年龄段,绝经后女性多见于60-69岁年龄段。2.子宫穿孔的分类:59例子宫穿孔患者依据有无外源性因素分为:自发性子宫穿孔35例,占59.3%;继发性子宫穿孔24例,占40.7%。依据穿透子宫肌壁程度分为:部分性子宫穿孔(未穿透浆膜层者)10例,占16.9%;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42例,占71.2%;穿透子宫肌壁程度不详者7例,占11.9%。依据是否伴有周围脏器损伤分为:单纯性子宫穿孔37例,占62.7%;复杂性子宫穿孔22例,占37.3%。对子宫穿孔有无外源性因素与是否伴有周围脏器损伤相比较,自发性子宫穿孔常表现为单纯性穿孔,继发性子宫穿孔常表现为复杂性穿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穿孔的病因: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与宫内节育器相关子宫穿孔患者27例,占45.8%;与子宫炎性疾病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2例,占20.3%;与瘢痕子宫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1例,占18.6%;与其他宫腔操作相关子宫穿孔患者6例,占10.2%;与恶性肿瘤相关子宫穿孔患者2例,占3.4%;与妊娠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例,占1.7%。4.子宫穿孔的临床表现: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有症状者52例,占88.1%;无症状者7例,占11.9%。52例有症状者中,单纯性腹痛者9例,腹痛伴有腹膜炎症状者8例,腹痛伴有阴道流血者6例,单纯性阴道流血者5例,阴道流血伴有分泌物异常者3例,单纯性分泌物异常者3例,腹痛伴有分泌物异常者2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腹膜炎症状者2例,其他症状者各1例,共计14例。子宫穿孔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分泌物异常以及腹膜炎症状。5.子宫穿孔的诊断方法:59例子宫穿孔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通过1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者31例,占52.5%;其中行妇科彩超检查确诊者15例,行全腹CT检查明确诊断者15例,行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者1例。余28例通过妇科彩超检查加其他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占47.5%;其中行妇科彩超+全腹CT检查者22例,行妇科彩超+全腹CT+盆腔MRI检查者2例,行妇科彩超+全腹CT+膀胱镜检查者2例,行妇科彩超+腹部平片检查者1例,行妇科彩超+腹部平片+全腹CT检查者1例。可见,妇科彩超检查是诊断子宫穿孔的主要手段,CT检查可进一步证实有无子宫穿孔。6.子宫穿孔部位: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有明确记载子宫穿孔部位者52例,7例不详。在52例明确记载穿孔部位患者中,子宫前壁穿孔 23例,后壁穿孔9例,宫底部穿孔5例,前后壁均穿孔4例,侧壁穿孔3例,宫角部穿孔3例,宫颈部穿孔1例,子宫后壁+宫底部1例,子宫后壁+宫颈部1例,子宫后壁+宫角部1例,宫底部+宫角部1例。其中伴发临近脏器损伤者22例,包括:肠管损伤者15例,宫旁组织(包括卵巢、子宫韧带、输卵管)损伤者5例,膀胱损伤者2例。部分性子宫穿孔(未穿透浆膜层者)10例;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42例;穿透子宫肌壁程度不详者7例。在42例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患者中,穿孔部位大小不超过1cm者30例,大于1cm者12例,其中最大直径达7cm。可见,子宫穿孔多见于子宫前壁穿孔,常为完全性穿孔,且多数穿孔部位不超过1cm。7.治疗方法: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急诊手术治疗者32例,占54.2%,非急诊手术治疗者27例,占45.8%。其中57例患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占96.6%;2例患者由外院手术后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占3.4%。我院57例手术患者中,22例患者行经腹子宫缝合修补术,12例患者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7例因子宫穿孔部位无出血未予特殊处置,7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缝合修补术,4例患者腹腔镜中转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电凝术,2例患者行宫腔镜热球电凝术,1例患者仅行经腹探查术。可见,子宫穿孔患者多数经开腹手术治疗。8.误诊情况: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误诊2例,占11.1%;为绝经后高龄患者,分别为62岁的宫颈癌患者和73岁的子宫内膜炎患者。9.住院时间:59例子宫穿孔患者住院时间3-23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10.15±0.621天。其中住院时间小于7天者9例,占15.3%;住院时间7-13天者40例,占67.8%;住院时间大于14天者10例,占16.9%。急诊手术组患者最短住院时间3天,最长住院时间23天,平均住院时间10.34±0.948天;非急诊手术组患者最短住院时间3天,最长住院时间22天,平均住院时间9.93±0.779天。可见,急诊手术与非急诊手术比较,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1、子宫穿孔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以30-39岁年龄段多见,绝经后女性多见于60-69岁年龄段,绝经后伴有腹膜炎症状的妇女更易误诊。2、不同年龄段妇女子宫穿孔病因不同,绝经前子宫穿孔多与宫内节育器及宫腔操作等外源性因素相关,多为复杂性穿孔;绝经后子宫穿孔与宫腔积脓、子宫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多为单纯性穿孔。3、妇科彩超检查是诊断子宫穿孔的主要手段,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性强、价格低廉等优势;CT检查可进一步证实子宫穿孔。4、不同病因导致的子宫穿孔发生部位不同,与节育器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前壁,且多伴有周围脏器的损伤;其他宫腔操作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底部;子宫炎性疾病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后壁。5、子宫穿孔患者多需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抗感染等治疗对愈后十分重要。
胡文强[6](2021)在《519例无HPV疫苗一级预防的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探讨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宫颈筛查的难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为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预防、筛查、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提供丰富临床资料。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明确诊断、无HPV疫苗一级预防的住院宫颈病变患者1040例,按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将≥45岁的519例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岁的521例年轻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对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筛查特点,分析HPV感染状况及其他相关因素,调查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临床特征变化状况,探讨中老年女性不同级别宫颈病变适宜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1.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1)在104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中老年组宫颈LSIL占比11.8%、宫颈HSIL占比54.5%、宫颈癌占比33.7%,而年轻组占比分别是5.8%、78.9%、15.4%。两组比较,P<0.05,宫颈病变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2)宫颈LSIL患者平均年龄47.45±11.43岁,年龄中位数49岁;宫颈HSIL患者平均年龄41.78±10.98岁,年龄中位数41岁;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48.75±10.93岁,年龄中位数50岁。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宫颈HSIL,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主要集中于中老年女性,而宫颈HSIL则主要集中于年轻女性,入院治疗的宫颈LSIL主要为中老年女性。2.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1)中老年宫颈病变肥胖患者占比66%(159/241例),其中32.70%(52/159例)为宫颈癌,47.80%(76/159例)为宫颈HSIL,两者合计达80.5%,而在年轻宫颈病变肥胖患者,71.95%(59/82例)为宫颈HSIL,19.51%(16/82例)为宫颈癌,两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2)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女性生殖激素FSH、LH、E2的水平无相关性。(3)随分娩次数的增加,宫颈癌患者在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构成比率也随之升高,P<0.05;生育组,宫颈恶性肿瘤占比比较显着,为25.5%,未生育组,宫颈HSIL最显着,为76.7%,P<0.05,有统计学差异。3.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筛查状况(1)在1040例的宫颈病变患者中,1020例进行HPV检测,HPV感染率达到88.04%(898/1020例)。年轻组HPV感染率89.29%(459/514例),中老年组HPV感染率87.74%(444/506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年轻组宫颈LSIL的HPV感染率83.33%(25/30例),宫颈HSIL的HPV感染率88.64%(359/405例),宫颈癌的HPV感染率88.60%(70/79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中老年组宫颈LSIL的HPV感染率70.49%(43/61例),宫颈HSIL的HPV感染率87.18%(245/281例),宫颈癌的HPV感染率95.12%(156/164例),P<0.05,有统计学差异。(2)中老年与年轻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以HPV单一型感染为主,占比为73.8%,混合型感染占比为26.2%。在HPV单一型感染中,HPV16型是最常见感染亚型,其次HPV58型;HPV18型排在第5位。中老年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存在统计学差异:宫颈癌最常见HPV感染亚型为HPV16和HPV18型,HPV58型排在第3位,而宫颈HSIL最常见HPV感染亚型为HPV16型和HPV58型,宫颈LSIL中以混合型感染最常见,P<0.05。HPV-HC2的检测,结果显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143,P<0.05。(3)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宫颈LSIL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率为48.78%,宫颈HSIL为69.71%,宫颈癌高达82.8%,P<0.05,说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细胞学阳性率升高。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LSIL细胞学阳性率为48.1%,宫颈HSIL为72.3%,宫颈癌高达83.2%,P<0.05。(4)宫颈病变的阴道镜检查显示,宫颈癌患者III型转化区占50.60%,而宫颈LSIL和宫颈HSILⅡ型转化区分别占40.91%、36.99%,P<0.05,有统计学意义。年轻宫颈病变患者,II型转化区中宫颈HSIL的占比最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虽然中老年宫颈病患者,Ⅲ型的转化区中宫颈癌的占比较高,但是P>0.05,无统计学差异。4.中老年女性不同宫颈病变临床特征改变的比较(1)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癌发生异常分泌物比率(61.5%)显着高于年轻组患者(34.38%),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中,血性分泌物高达76.42%,P<0.05。宫颈癌患者发生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比率(51.39%)显着高于宫颈LSIL(24.44%)和宫颈HSIL(19.02%),P<0.05;宫颈癌发生血性分泌物比率最高,而宫颈HSIL发生黄色分泌物比率最高,P<0.05。(2)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中发生异常阴道流血者比率为40.7%(211/519例),其中宫颈LSIL为24.56%,宫颈HSIL为17.67%,宫颈癌为74.86%。中老年组宫颈癌及宫颈HSIL发生异常阴道流血发生比率高达92.5%,高于年轻组85.9%。宫颈癌患者发生异常阴道流血的比率显着高于LSIL和HSIL,P<0.05。(3)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形态异常,宫颈癌最常见的是宫颈触及易出血和菜花样肿物,宫颈LSIL和HSIL最常见的是宫颈肥大。(4)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彩超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高达75%。各年龄组不同宫颈病变的阴道彩超检查的阳性比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老年宫颈病变超声诊断阳性组,宫颈癌的比率达71.3%,而年轻宫颈病变超声诊断阳性组,宫颈HSIL比率达52.54%。5.中老年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模式(1)中老年组31.5%的宫颈LSIL患者选择全子宫切除术,而年轻组69.6%的宫颈LSIL则选择宫颈LEEP术,无全子宫切除患者,P<0.05。中老年组45.8%的宫颈HSIL患者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明显高于年轻组3.5%,同时46.6%的宫颈HSIL患者选择宫颈冷刀锥切术,明显低于年轻组85.8%,P<0.05,中老年LSIL和HSIL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较年轻患者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中老年女性与年轻女性宫颈癌患者更多采用单纯根治术,但中老年女性术后放化疗的患者明显高于年轻女性,P<0.001,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治疗方式较年轻患者有统计学差异。(3)宫颈病变存在术前和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现象,各年龄组宫颈HSIL术前术后病理级别改变有统计学差异,中老年组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高于年轻组,P<0.05。同时宫颈HSIL患者中存在“宫颈管有病灶”现象,中老年组高于年轻组,P<0.05。这影响了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模式。结论:1.宫颈病变患病比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中老年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组,宫颈病变的程度可能受分娩的影响。宫颈HSIL多发生在相对年轻女性。2.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因无HPV疫苗一级保护仍存在高比率的HPV感染,HPV16/18型及HPV58等持续感染仍然是高危因素。HPV联合细胞检测尤为重要。3.中老年女性宫颈III型转化区罹患宫颈疾病风险较大;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4.要适时、适宜治疗中老年女性的持续宫颈LSIL,可能会及早终止宫颈癌的病程发展。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宜选择多种综合恰当的治疗模式。
瞿晓怡[7](2018)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发病年限,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14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绝经后阴道流血确诊以良性疾病为主,共117例,以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居多;癌前病变13例,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恶性肿瘤12例,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初次阴道流血距离绝经的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结论: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是妇科炎症,但它也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诊治,对症处理。
孙琳,于燕霞[8](2013)在《1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与病理类型及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病例资料。结果 1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良性病变54例(占36.0%),其中:宫颈息肉29例(占良性病变53.7%),子宫内膜息肉7例(占良性病变13.0%),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占良性病变18.5%),宫颈肌瘤8例(占良性病变14.8%);老年性阴道炎35例(占23.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0例(占26.7%),其中:单纯型增生25例(占功血62.5%),萎缩性子宫内膜9例(占功血22.5%),复杂型增生6例(占功血15.0%);恶性肿瘤21例(占14.0%),包括:子宫内膜癌11例(占恶性肿瘤52.4%),宫颈癌5例(占恶性肿瘤23.8%),卵巢癌4例(占恶性肿瘤19.0%),输卵管癌1例(占恶性肿瘤4.8%)。恶性病变绝经年限较良性病变绝经年限明显延长,有显着性差异;恶性病变的出血时间较良性病变的出血时间长,有显着性差异。良性病变可给予非手术对症治疗或小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在本院或转院手术治疗。结论要重视并预防妇女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对这一高危年龄段妇女进行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有必要。
孙卓湘[9](2011)在《绝经后阴道流血23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方法将本院2003年5月至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238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中子宫良性病变占83.19%。子宫恶性肿瘤占16.81%。不同绝经年限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良性病变是引起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但子宫恶性肿瘤所致的阴道流血不可忽视。特别是年龄大,出血距绝经时间长的患者,应及时采用合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治率。
冯笑丰,黎肖梅,周才方[10](2011)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2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疾病211例(86.12%),癌前期病变14例(5.71%),恶性肿瘤20例(8.16%)。绝经10年以上(11/79)与10年内(9/166)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的比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性(χ2=5.16,P<0.05)。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是良性疾病,其次为恶性肿瘤及癌前期病变,早期的准确可靠诊断与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病情的恶变。
二、阴道恶性肿瘤与阴道流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阴道恶性肿瘤与阴道流血(论文提纲范文)
(1)Lynch综合征相关升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 论 |
2.1 Lynch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临床及病理特征 |
2.3 诊 断 |
2.4 治疗及预防 |
(2)葆宫止血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观察组 |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方法 |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
4.1 疗效标准 |
4.2 2组子宫异常出血改善情况比较 |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4.4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
4.5 2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
5 讨论 |
(3)妊娠合并子宫颈癌3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情况 |
2.2 一般情况 |
2.3 治疗情况 |
2.4 生存与预后 |
2.5 随访情况 |
3 讨论 |
3.1 妊娠合并子宫颈癌临床特点分析 |
3.2 治疗 |
3.3 NACT |
3.4 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 |
(4)云南白药胶囊配妇康片治疗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比较患者阴道流血时间、出血量及流血持续时间 |
1.3.2比较患者疗效差异 |
1.3.3 对比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 |
1.3.4 对比患者生活质量差异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出血量及持续流血时间对比 |
2.2 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对比 |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对比 |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对比 |
3 讨论 |
(5)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子宫穿孔的分类 |
1.1.1 依据有无外源性因素分类 |
1.1.2 依据子宫肌壁穿透程度分类 |
1.1.3 依据是否伴有周围脏器损伤分类 |
1.2 各期妇女子宫的特点 |
1.2.1 未成年女性子宫的特点 |
1.2.2 成年女性子宫的特点 |
1.2.3 绝经后女性子宫的特点 |
1.2.4 宫腔积液子宫的特点 |
1.2.5 哺乳期子宫的特点 |
1.2.6 被恶性肿瘤侵袭子宫的特点 |
1.2.7 瘢痕子宫的特点 |
1.2.8 放置宫内节育器子宫的特点 |
1.2.9 其他特殊类型子宫的特点 |
1.3 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 |
1.4 诊断标准 |
1.5 治疗方案 |
1.5.1 保守治疗 |
1.5.2 手术治疗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子宫穿孔的年龄分布特点 |
3.2 子宫穿孔的分类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2.1 子宫穿孔的分类 |
3.2.2 子宫穿孔类型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
3.3 子宫穿孔的发病因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3.1 子宫穿孔的病因 |
3.3.2 子宫穿孔发病因素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
3.3.3 子宫穿孔发病因素与穿孔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
3.4 子宫穿孔的临床表现 |
3.5 子宫穿孔的诊断手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5.1 子宫穿孔的诊断手段 |
3.5.2 子宫穿孔的诊断手段与发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3.6 子宫穿孔患者入院时的收治情况 |
3.7 子宫位置与子宫穿孔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
3.7.1 子宫位置与子宫穿孔部位的具体情况 |
3.7.2 子宫穿孔部位与发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3.8 子宫穿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8.1 子宫穿孔的手术方式 |
3.8.2 促宫缩药物的使用情况 |
3.8.3 子宫穿孔手术方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
3.8.4 子宫穿孔手术方式与穿孔部位之间的相关性 |
3.9 子宫穿孔的住院时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9.1 子宫穿孔的住院时间、预后 |
3.9.2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
3.9.3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发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3.9.4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穿孔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
3.9.5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穿孔部位之间的相关性 |
3.9.6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手术方式之间的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4.1 子宫穿孔的发病年龄与机制 |
4.2 子宫穿孔类型与发病原因及年龄的关系 |
4.3 子宫穿孔的部位与发病因素的关系 |
4.4 子宫穿孔的临床表现 |
4.5 主要辅助诊断手段 |
4.6 治疗方案的选择 |
4.6.1 手术治疗 |
4.6.2 辅助治疗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519例无HPV疫苗一级预防的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及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机制及特点 |
1.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 |
1.2.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雌激素的关系 |
1.2.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 |
1.2.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早年避孕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 |
1.2.4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妊娠分娩的关系 |
1.2.5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吸烟之间的关系 |
1.2.6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性行为因素的关系 |
1.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 |
1.3.1 宫颈脱落细胞学筛查 |
1.3.2 宫颈HPV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 |
1.3.3 阴道镜检查 |
1.3.4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 |
1.3.5 中老年女性宫颈筛查的特点和难点 |
1.4 宫颈癌的一级预防 |
1.4.1 HPV疫苗 |
1.5 对于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治疗 |
1.5.1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 |
1.5.2 宫颈恶性肿瘤的治疗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的调查研究 |
3.1.1 各年龄段女性宫颈病变发病构成比率 |
3.1.2 不同类型宫颈病变的患病年龄差异 |
3.1.3 中老年与年轻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病情况分析 |
3.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
3.2.1 肥胖与宫颈病变的关联性 |
3.2.2 宫颈病变与城乡分布比较 |
3.2.2.1 不同年龄女性宫颈病变的城乡分布比较 |
3.2.2.2 年轻宫颈病变患者的城乡分布 |
3.2.2.3 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城乡分布 |
3.2.3 宫颈病变与女性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 |
3.2.4 宫颈病变与生育的相关性分析 |
3.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筛查状况 |
3.3.1 宫颈病变与HPV感染 |
3.3.2 宫颈病变的宫颈脱落细胞学调查 |
3.3.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阴道镜检查 |
3.4 中老年女性不同宫颈病变临床特征改变的比较 |
3.4.1 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异常流血情况分析 |
3.4.2 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改变 |
3.5 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形态异常的状况比较 |
3.5.1 宫颈低级病变患者的宫颈形态异常 |
3.5.2 宫颈高级病变患者的宫颈形态异常 |
3.5.3 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宫颈形态异常 |
3.6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的辅助检查所见 |
3.6.1 宫颈病变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的相关性分析 |
3.6.2 宫颈病变中的阴道彩超所见 |
3.6.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分析 |
3.7 中老年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模式 |
3.7.1 宫颈低级病变患者治疗 |
3.7.2 宫颈高级病变患者治疗 |
3.7.3 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治疗 |
3.8 宫颈病变手术治疗前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 |
3.8.1 宫颈低级别病变术前术后病理级别比较 |
3.8.2 宫颈高级别病变术前术后病理级别比较 |
3.9 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宫颈管中有病灶” |
第4章 讨论 |
4.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 |
4.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
4.2.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
4.2.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城乡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
4.2.3 宫颈病变与体内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
4.2.4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生育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
4.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宫颈筛查的相关性分析 |
4.3.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
4.3.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宫颈脱落细胞学相关性分析 |
4.3.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形态异常的状况比较 |
4.4 中老年女性不同宫颈病变临床特征改变的比较 |
4.5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辅助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
4.5.1 宫颈病变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的相关性分析 |
4.5.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中的阴道彩超所见 |
4.6 中老年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模式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流血的检查结果及相关因素 |
2.2 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
3 讨论 |
(8)1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绝经后阴道流血原因与出血时间关系 |
2.2 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
2.3 绝经后阴道流血与病理类型及绝经年限的关系 |
3 讨论 |
(9)绝经后阴道流血23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对象 |
1.2 诊断方法 |
2 结果 |
2.1 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 |
2.2 绝经年限与阴道流血及恶性肿瘤的关系 |
3 讨论 |
(10)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判断标准 |
2 结果 |
2.1 绝经后阴道流血原因 |
2.2 绝经年限与阴道流血及恶性肿瘤关系 |
3 讨论 |
四、阴道恶性肿瘤与阴道流血(论文参考文献)
- [1]Lynch综合征相关升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1例[J]. 佟芳,马莹.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1(05)
- [2]葆宫止血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研究[J]. 刘荣,闫凤乐. 新中医, 2021(19)
- [3]妊娠合并子宫颈癌37例分析[J]. 赵宁宁,任伟,崔保霞,杨兴升,刘海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10)
- [4]云南白药胶囊配妇康片治疗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 周月仙. 系统医学, 2021(18)
- [5]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临床病例分析[D]. 刘晓青. 吉林大学, 2021(01)
- [6]519例无HPV疫苗一级预防的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D]. 胡文强. 吉林大学, 2021(01)
- [7]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分析[J]. 瞿晓怡.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4)
- [8]1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 孙琳,于燕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8)
- [9]绝经后阴道流血238例临床分析[J]. 孙卓湘. 临床医学工程, 2011(12)
- [10]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研究[J]. 冯笑丰,黎肖梅,周才方.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