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连锁分析的 Duchenne/Bell 肌营养不良谱系的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

使用连锁分析的 Duchenne/Bell 肌营养不良谱系的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

一、应用连锁分析对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进行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徐盈,宋婷婷,郑娇,郭芬芬,黎昱,张建芳,李佳,金鑫,杨红[1](2021)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致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2个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的致病因素,指导优生实现健康生育。方法采用一代测序和肌肉组织mRNA水平测序分析2个家庭受检者基因型,对有再生育需求的2个家庭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一代测序发现1号家庭孕妇在DMD基因上存在c.2717-2721dupTCCTG杂合性突变,该孕妇为DMD的携带者,男性胎儿存在同样的致病性突变,发病风险较高,随访胎儿引产未出生。对2号家庭先证者肌肉组织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发现先证者DMD基因在外显子38和39之间插入了66个核苷酸(r.5448-5449insMW025259:r124-189),该插入序列来源于DMD基因的内含子38(NG-0122 32.1:g.996205-g.996271),产生一个额外的"外显子"且提早出现终止密码子,可能与DMD发生密切相关。男性胎儿肌肉组织样本DMD基因未见异常,随访该男孩出生后一切正常。结论对曾经生育过DMD患儿的家庭应当行基因诊断明确该家系的致病因素,对有再生育需求的DMD家庭起到优生指导作用,有效避免了DMD患儿的出生。

李涛,刘红彦,肖海,郭谦楠,王晓宇,邹杰,许泼实[2](2021)在《DMD基因新发突变家系生育史女性再发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新发突变家系生育史女性妊娠再发风险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阐明新发突变家系DMD基因突变规律,并探讨此类家系遗传咨询的模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DMD家系64例,首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DMD家系患者及其母亲DMD基因79个外显子进行缺失或重复分析,选取患者DMD基因突变而其母亲DMD基因未见突变的新发突变家系纳入本研究,然后利用MLPA技术联合短片段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连锁分析对新发突变家系女性再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64个DMD基因新发突变家系均为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家系;共对65例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其中性别决定基因(SRY)阴性26例,SRY阳性39例,DMD基因无突变63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2例,产后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DMD基因新发突变家系外显子突变主要表现为外显子的缺失突变,集中在45~55外显子区域,对于新发突变家系,有DMD患者生育史的女性,即使DMD基因外显子未见突变,仍建议其孕期进行DMD产前诊断。

钟兴健,刘莉娜,孔祥东[3](2021)在《15年来中国单一中心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家系基因突变分析及治疗预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2005年至2019年15年来中国单中心的2042个无亲缘关系的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家系进行DMD基因突变回顾性分析,探讨DMD基因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结构特点及相应的期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中心就诊的2042个无亲缘关系的DMD/BMD家系,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二代测序、Sanger测序技术进行DMD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结果 2042个中国汉族DMD/BMD家系中,1986个家系检出突变,56个家系未检出变异,检出率为97.26%(1986/2042)。DMD和BMD分别占78.60%和21.40%,其中包括33名女性先证者。大片段缺失、重复和小突变分别占71.85%,8.76%和19.39%。其中,最常见的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类型分别是第45~50外显子缺失和第2外显子重复,在小突变中未发现热点。调查了1595个家庭的DMD家族史,遗传率为58.62%(935/1595),新发突变率为41.38%(660/1595)。在本研究中,可以通过已有的基因治疗方法缓解症状的患者比例为34.28%(700/2042)。结论本研究为单中心大样本量的DMD家系突变研究,为97.26%的DMD患者提供了明确分子诊断,为患者家庭的再次生育提供了有效的遗传咨询或产前诊断,丰富了DMD基因的突变谱,为研究DMD基因突变机制及探索DMD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梅燕,严提珍,王远流,莫媚媚,邓新娥,钟青燕,岑白梅[4](2021)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15例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15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并为其家庭提供产前分子诊断评估再生育风险。方法联合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检测和单体型连锁分析分别对15例家系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的DMD基因诊断。所有产前诊断标本均通过STR位点检测排除母血污染。结果 MLPA检测结果显示,15例先证者中DMD基因缺失型11例,重复型4例;其中2例先证者母亲未携带DMD基因变异;产前诊断患胎5例,携带者1例,正常胎儿9例。单体型连锁分析结果显示与MLP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MLPA技术联合单体型连锁分析可快速准确检出胎儿DMD基因型,为DMD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避免患病胎儿的出生。

曾玉坤,刘玲,罗晓辉,丁红珂,余丽华,张彦[5](2020)在《MLPA技术在DMD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家庭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DXD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家庭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该院产前诊断门诊,基因检测结果明确为DMD基因缺失或重复突变的14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先证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MLPA技术针对DMD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进行缺失和重复突变检测,对先证者、先证者母亲及其再次妊娠所怀胎儿进行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结果 DMD基因MLPA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拷贝数缺失突变13例,重复突变1例;家系1~8先证者拷贝数缺失或重复片段遗传自其母亲;胎儿拷贝数杂合缺失突变3例,杂合重复突变1例,其余10例胎儿未检测到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结论 MLPA技术是一种灵敏、准确、高效的分子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对DMD基因外显子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从而明确致病因素,更好地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庭优生优育提供指导意义。

张明洁[6](2020)在《杜氏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筛查及生殖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由于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缺陷疾病,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缺陷导致全身性肌肉进行性萎缩,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MD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有DMD患儿生育史的家系进行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避免该类患儿出生的有效途径。产前诊断可在孕1113+6周行绒毛活检或孕1624周抽取羊水检测胎儿是否携带Dystrophin基因致病突变,若检出胎儿为DMD患儿需适时终止妊娠,反复的流产易对孕妇及家庭造成身心损害。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进步,PGD技术应运而生,PGD是一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遗传学检测手段,筛选出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优质胚胎进行移植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避免了孕期引产给孕妇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但由于检测费用昂贵,使大多数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家庭望而却步。目前临床上用于PGD的分子诊断技术包括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Sanger测序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连锁分析等。其中,SNP由于基因组密度高,被广泛应用于PGD过程中的连锁分析,然而SNP检测价格昂贵,由于其为二等位基因多态,在遗传分析中所提供的遗传信息量相对较少,往往需要检测60个以上的SNP才能进行有效的连锁分析。因此,对有DMD患儿生育史的家庭进行胚胎移植前诊断,通过分析,比较STR及SNP在PGD应用中的优劣势,探索更适用于PGD技术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对一个DMD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探究其致病原因;2、对有DMD患儿生育史的家庭进行胚胎移植前诊断,通过分析,比较STR及SNP在PGD应用中的优劣势,以期为遗传缺陷家系PGD提供更廉价、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方法:对DMD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家族史调查,并采用MLPA和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依据ACMG指南判断基因突变致病性。为避免再次生育此类患儿,我们为该家系实施了“第三代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通过常规促排卵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方式获取可利用胚胎,联合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技术、Sanger测序和SNP/STR连锁分析技术,进行胚胎染色体筛查和基因突变检测,以筛选优质胚胎移植。孕妇顺利妊娠后,在孕中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诊断,进一步验证PGD结果。结果:先证者男性,8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及蹲下起立困难,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达12000U/L,肌肉活检提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改变,其父母表型正常。应用MLPA技术未发现DMD基因外显子缺失或重复,NGS测序发现先证者为Dystrophin基因c.829C>T半合子突变,其母亲为该突变携带者,结合ACMG指南分析该突变为致病突变,提示该母亲再次生育DMD患儿的风险较高。通过常规促排卵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方式,共获取6枚可利用胚胎(分别命名为E1、E2、E3、E4、E5、E6)。联合应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技术、Sanger测序和SNP/STR连锁分析技术,进行胚胎染色体筛查和Dystrophin基因c.829C>T突变检测,共筛选出2枚可移植胚胎:E5,女性携带胚胎和E6,正常男性胚胎。优先选择E6进行移植,胚胎着床失败;随后选择E5移植,孕妇顺利妊娠。在孕妇妊娠18周时抽取羊水进行产前诊断,进一步验证PGD结果。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为整倍体,Dystrophin基因c.829C>T杂合突变,与PGD结果一致,同时通过对比SNP和STR分析结果,发现STR与SNP连锁分析结果一致,由于STR可以提供较丰富的遗传学信息,3-5个STR便可以进行有效的连锁分析,因此,具有检测成本低、耗时短、易操作等优势。结论:1、Dystrophin基因第8外显子c.829C>T无义突变为本研究中DMD患儿的致病原因;2、STR连锁分析在PGD的应用中与SNP连锁分析结果一致,因多态性好,可提供的遗传信息丰富,且检测成本低廉,更适用于辅助生殖技术。

徐晨阳,项延包,李焕铮,周丽丽,徐云芝,张康梁,徐雪琴[7](2019)在《6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产前诊断》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6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并为其家庭提供产前分子诊断评估再生育风险。方法联合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检测和单体型连锁分析分别对6个家系行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的DMD基因诊断。所有产前诊断标本均通过STR位点检测排除母血污染。结果 MLPA检测结果显示,6例先证者中DMD基因缺失型5例,重复型1例;2例先证者母亲未携带DMD基因变异,其中1例疑似生殖腺嵌合;产前诊断患胎3例,携带者1例,正常女胎2例。单体型连锁分析结果显示1例与MLPA检测结果不一致,1例发生基因内重组,其余4例均一致。结论 MLPA技术联合单体型连锁分析可快速准确检出胎儿DMD基因型,疑似新发突变家系再生育时孕妇仍有产前诊断必要性。

刘之胜[8](2019)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和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基因检测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以神经肌肉退行性变为特征。该病通常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并由此导致抗肌萎缩蛋白功能缺失。DMD病情严重,预后不良,一般20岁左右死于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DMD在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3500,其致病基因为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y,DMD基因)。DMD主要的突变类型为基因部分缺失或重复,约占全部突变类型的60%。由于DMD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DMD致病基因的检测、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是预防DMD的关键措施。本研究收集到一例肌营养不良家系,应用二代测序,在先证者的DMD基因51号外显子剪接位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新发致病突变C.7310-11A>G,家系内另一名患者同样有此变异,两名患者的母亲为该变异的杂合携带者。通过RT-PCR实验并结合sanger测序,发现新的剪切位点变异改变了DMD的剪接,使10bp内含子碱基插入了mRNA中。DMD的mRNA插入10bp碱基后,经分析会形成截短蛋白,可能导致蛋白产物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BCNS)又称Gorlin-Goltz综合征(Gorlin-Goltz syndrome,GG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主要的致病基因为PTCH1,也有少数报道认为PTCH2、SUFU基因与BCNS有关,尤其是伴有成神经管细胞瘤或脑膜瘤的BCNS。BCNS的临床表现包括多个器官的异常,主要有颅面异常、神经系统异常、骨骼异常、手足异常等。本研究收集到一例BCNS家系,然后用sanger测序检测PTCH1基因。在先证者PTCH1基因上2号外显子发现一新发的剪切位点变异C.7310-11A>G,家系内另一患者也有相同变异。通过RT-PCR实验和sanger测序,发现剪切位点变异使PTCH1基因2号外显子跳读。综上,这一新发变异是BCNS的致病突变。

田培超,王越,史丹丹,陈铮,罗强,王怀立[9](2019)在《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22例临床拟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LP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的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结果,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通过NGS测序,22例先证者均检出Dystrophin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缺失/重复型突变14例,点突变及微小变异8例。MLPA检测结果与NGS检测结果一致。Sanger测序结果显示NGS检测出的点突变及微小变异是正确的。1例错义突变c.6290G>T,1例无义突变c.3487C>T,4例微小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c.1208delG、c.74977506delGGTGGGTGAC、c.94219422delAA、c.89108913delTCTC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为Dystrophin基因新突变。该研究结果显示NGS技术可全面检测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点突变、微小缺失和内含子突变等变异,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钟青燕,严提珍,曾婷,罗世强,唐宁,谭建强,郑敏,崖娇练,李红辉,蔡稔[10](2017)在《MLPA技术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LPA技术对具有典型表型的22例患者进行DMD基因79个外显子拷贝数变异(缺失/重复突变)检测,同时对部分家系中孕妇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STR毛细管电泳连锁分析方法进行辅助诊断及验证。结果 22例患者中15例为缺失突变,4例为重复突变,3例未见拷贝数变异。14例MLP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母亲中有9例为携带者。产前诊断的7例胎儿中,3例为女性胎儿携带者,3例男性正常胎儿和1例女性正常胎儿。结论 MLPA技术能准确、快速、可靠地检测DMD基因拷贝数变异(缺失或重复突变)。

二、应用连锁分析对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进行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连锁分析对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进行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致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样本的采集
        1.2.1 外周血采集
        1.2.2 羊水样本
        1.2.3 胎儿组织样本
    1.3 Sanger测序
    1.4 肌肉组织mRNA测序分析
    1.5 突变分析
    1.6 产前基因诊断
    1.7 随访
2 结果
    2.1 DMD家系可疑致病性突变位点的确定
    2.2 DMD阳性家族史产前诊断结局
3 讨论

(4)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15例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及DNA提取
        1.2.2 MLPA检测及结果分析
        1.2.3 STR单倍型连锁分析
2 结果
    2.1 MLPA检测结果
        2.1.1 患者检测结果
        2.1.2 母亲携带者检测结果
        2.1.3 胎儿产前诊断结果
3 讨论

(5)MLPA技术在DMD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家庭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1.2.2 羊水和绒毛标本污染鉴别
        1.2.3 MLPA检测及结果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6)杜氏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筛查及生殖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2.4 主要试剂配制
        2.4.1 琼脂糖凝胶电泳相关试剂
        2.4.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关试剂
    2.5 常用分析软件及网址
3 方法
    3.1 研究策略
    3.2 基因组DNA提取
    3.3 先证者致病基因筛查
        3.3.1 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检测
        3.3.2 Dystrophin基因单碱基突变或微小插入/缺失分析
        3.3.3 Sanger测序验证
        3.3.4 致病性分析
    3.4 辅助生殖
        3.4.1 促排卵及体外受精
        3.4.2 胚胎培养及囊胚滋养层细胞活检
        3.4.3 胚胎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3.4.4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
        3.4.5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3.5 胚胎移植
    3.6 产前诊断
        3.6.1 标本采集及基因组DNA提取
        3.6.2 羊水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
        3.6.3 羊水Sanger测序
4 结果
    4.1 先证者致病基因筛查结果
        4.1.1 先证者MLPA检测结果
        4.1.2 先证者NGS测序结果及家系验证
        4.1.3 候选突变致病性分析
    4.2 辅助生殖相关检测结果
        4.2.1 囊胚培养情况
        4.2.2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结果
        4.2.3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
    4.3 胚胎移植和产前诊断
        4.3.1 胚胎移植
        4.3.2 产前诊断
    4.4 出生后随访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7)6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产前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核酸提取
        1.2.2 MLPA检测
        1.2.3 单体型连锁分析
        1.2.4 STR位点检测
2 结果
    2.1 MLPA检测结果
    2.3 STR位点检测
3 讨论

(8)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和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基因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基因测序
        1.1.1 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
        1.1.2 第二代测序技术(NGS)
        1.1.3 第三代测序技术
    1.2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1.3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一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检测与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对象
        2.2.2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2.2.3 实验主要试剂
        2.2.4 主要试剂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样本采集
        2.3.2 基因测序
        2.3.3 RT-PCR实验
    2.4 实验结果
        2.4.1 MLPA检测
        2.4.2 基因测序
        2.4.3 突变致病性分析
        2.4.4 DMD基因的c DNA测序
        2.4.5 分析基因突变后蛋白产物
    2.5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一例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基因检测与分析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1 实验对象
        3.2.2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3.2.3 实验主要试剂
        3.2.4 主要试剂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样本采集
        3.3.2 PTCH1 基因测序
        3.3.3 RT-PCR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基因测序
        3.4.2 软件分析
        3.4.3 RT-PCR实验结果
        3.4.4 蛋白产物预测
    3.5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NGS检测及数据分析
    1.4 MLPA检测
    1.5 PCR扩增及Sanger测序
2 结果
    2.1 NGS检测结果
    2.2 MLPA检测结果
    2.3 PCR扩增Sanger测序验证点突变
3 讨论

(10)MLPA技术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及DNA提取
        1.2.2 MLPA检测及结果分析
        1.2.3 STR单倍型连锁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血清CK水平检测结果
    2.2 MLPA检测结果
        2.2.1 患者检测结果
        2.2.2 母亲携带者检测结果
    2.3 胎儿产前诊断结果
3 讨论
    3.1 DMD基因突变分布情况
    3.2 DMD基因型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3.3 DMD遗传咨询

四、应用连锁分析对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进行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致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J]. 徐盈,宋婷婷,郑娇,郭芬芬,黎昱,张建芳,李佳,金鑫,杨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08)
  • [2]DMD基因新发突变家系生育史女性再发风险分析[J]. 李涛,刘红彦,肖海,郭谦楠,王晓宇,邹杰,许泼实.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06)
  • [3]15年来中国单一中心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家系基因突变分析及治疗预期[J]. 钟兴健,刘莉娜,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1(05)
  • [4]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15例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J]. 梅燕,严提珍,王远流,莫媚媚,邓新娥,钟青燕,岑白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01)
  • [5]MLPA技术在DMD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家庭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J]. 曾玉坤,刘玲,罗晓辉,丁红珂,余丽华,张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2)
  • [6]杜氏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筛查及生殖干预研究[D]. 张明洁. 河南大学, 2020(03)
  • [7]6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产前诊断[J]. 徐晨阳,项延包,李焕铮,周丽丽,徐云芝,张康梁,徐雪琴. 浙江医学, 2019(14)
  • [8]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和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基因检测与分析[D]. 刘之胜.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9]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J]. 田培超,王越,史丹丹,陈铮,罗强,王怀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03)
  • [10]MLPA技术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J]. 钟青燕,严提珍,曾婷,罗世强,唐宁,谭建强,郑敏,崖娇练,李红辉,蔡稔.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04)

标签:;  ;  ;  ;  ;  

使用连锁分析的 Duchenne/Bell 肌营养不良谱系的快速携带者检测和产前基因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