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性施胶剂与废纸制浆造纸(论文文献综述)
曹晓瑶[1](2020)在《松香活性基团的改性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施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林产品松香的提取,对松香在造纸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述,并对其中应用较广、优势较明显的阳离子松香乳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列举了阳离子乳化松香胶的制备方法,松香官能团(如羧基)的改性,以及阳离子乳化松香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应用实例。
耿胜芳[2](2019)在《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稳定性分析及其黏附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随着废纸广泛回收利用及白水封闭循环程度的不断提高,白水微细胶黏物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纸机运行和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剧,由于胶黏物来源较多、成分复杂,导致其特性极为多变,给胶黏物问题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如果将不同来源的胶黏物分别、系统地进行研究,则有助于剖析胶黏物特性、全面认识胶黏物问题。本论文针对造纸化学品源的微细胶黏物进行研究。选用两种造纸中常用的造纸化学品——施胶剂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和涂布胶黏剂羧基丁苯胶乳(XSBRL),模拟抄造白水中的微细胶黏物,主要就两种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在抄造系统中的稳定性、黏附特性及白水中其他组分对其黏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两种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34.6 oC(AKD)、45 oC(XSBRL),在抄造条件中均处于黏性状态。系统条件变化会对微细胶黏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系统温度升高时,两种胶黏物的颗粒之间都发生相互粘结,呈现聚集趋势,但是相较于AKD,XSBRL颗粒对温度更为敏感,颗粒间的聚集程度更高;当保持系统温度为50 oC时,两种胶黏物模型物的聚集程度均随时间的延长略有加强;机械剪切作用对于两种胶黏物模型物颗粒的影响与其剪切强度有关;体系中胶黏物浓度对于两种胶黏物模型物颗粒的影响则与其自身的性质相关,AKD浓度不影响颗粒间的聚集,XSBRL浓度增大则有助于颗粒间的粘结聚集。当这两种造纸化学品来源的微细胶黏物单一存在于水中时,在理想状态下分析其黏附特性,结果发现其在疏水材料表面上的黏附效率较高,且黏附效率随着其在悬浮液中的浓度增大而增高。白水中有其他组分(细小纤维、填料、压敏胶黏物(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PSAs))存在时,微细胶黏物在疏水材料表面的黏附受这些组分的影响:(1)当悬浮液中同时有细小组分(细小纤维、碳酸钙(本论文实验中所用为沉淀碳酸钙,Precipitated Calcium Carbonate,PCC))存在时发现,两种造纸化学品来源的微细胶黏物在不同的物质表面的黏附特性存在差异。相较细小组分和疏水材料表面,造纸化学品来源的微细胶黏物会更倾向于黏附在前者表面,并且由此会导致其在疏水表面的黏附作用减弱。当细小纤维、PCC同时存在时,其对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颗粒的作用性更强,导致微细胶黏物颗粒在疏水材料表面的黏附作用更弱。(2)当悬浮液中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和PSAs来源微细胶黏物以及细小纤维同时存在时,悬浮液中的微细胶黏物的黏附特性与两种来源不同的胶黏物的含量有关。由于压敏胶黏物颗粒本身具有黏性,且其在疏水材料表面的黏附特性受细小纤维的影响较小但受PCC的影响较大的特点,压敏胶微细胶黏物会黏附造纸化学品源的微细胶黏物,促使悬浮液中黏附在疏水材料表面的微细胶黏物量增多,且黏附效率随着体系中压敏胶黏物浓度的增多而增高,但是会随着体系中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压敏胶黏物、细小组分、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共同存在时,这些组分会黏结成团,无黏性的细小组分与黏性杂质黏附沉积,导致体系中胶黏物含量增多;沉淀碳酸钙能够吸附微细胶黏物颗粒,阻碍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在疏水材料表面黏附。
吴笑冬[3](2019)在《吉安集团有限公司9万吨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与优化》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制浆造纸工业的生产与消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但制浆造纸工业有着高耗能、耗水的特点。制浆造纸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污染源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水环境。对此,国家对制浆造纸工业的节能以及污染治理提出了相应的高要求。存在这一问题的重点在于,布局和结构方面的不合理问题,同时还存在着造纸污水治理技术相对落后、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目前,国内对于造纸废水通常采用一级沉淀以及二级生化处理的工艺,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极难处理,但是通过生化处理还是可以将其去除掉,使用生物法如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都能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不过因为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成为废水达标排放的重大障碍,所以,对于废水处理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造纸污水回收处理势在必行。本论文从废纸原料的变化、季节气候变化、化学品助剂、添加剂的变化、生产纸张种类变化等方面研究了影响污水处理的条件。①废纸原料的变化直接影响来水的COD浓度,2017年10月份以来,外废与国废的比例从65%:35%调整为目前的35%:65%。各纸机排水的COD浓度和SS都升高明显。②季节性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的影响最直观的反应体现在夏秋两季。夏季纸机外排水温度高达50℃,需要进行冷却降温;入冬以后,纸机外排水温度在30℃左右,需要蒸汽加热。最终保证进厌氧系统的水温温度保持在35~38℃这一最佳生长区间内。③化学品助剂如硫酸铝的添加量变化,间接影响厌氧运行的效率。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对厌氧生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并且硫化氢因其阈值低,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因此需严格限制硫酸铝添加量。④在生产的不同纸种过程中,会加入各种不同的化学助剂。这些助剂进入废水后将会形成复杂的污水处理工序。吉安集团主要在造纸污水处理环节进行了优化。在系统调试过程中,对遇到的IC反应器的钙化问题、厂区臭气问题、污水处理提标、中水回用精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以下结论:前物化系统SS从4800mg/L降至200mg/L,去除率为95.8%,提高了后续生化系统的污泥活性和处理效率.废水经厌氧反应器后COD去除率达到65%。出水COD为1408mg/L,不仅去除大部分有机物,还提高了废水的B/C值,为后面的好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系统生化后出水COD为112mg/L,再经Fenton高级氧化处理后废水COD为50mg/L,BOD5为19.7mg/L,均达到排放标准。吉安集团通过对污水处理工艺的不断改进,逐步完善并优化了污水处理系统。①厌氧反应中,通过在IC反应器的进水端处投加钙离子分散剂,降低钙离子在反应器中的截留量,从而减缓钙化速率,抑制反应器进水管结垢。②为提高出水水质要求,使用AstraFe强氧化系统对二沉池出水进行氧化过滤,降低其中COD、TSS等含量。经过中试试验及实验室小试,确定了在进水150mg/lCOD时,Fe2+和H2O2的投加量。③为改善厂区臭气问题,通过投资改建原料堆料场,抑制了原料中臭气产生的根源问题;对生产线上的PM12&PM15热回收系统优化改造,车间内粉尘、胶料优化使用控制,各厂屋顶排风口出口加装阻挡罩,防止臭气扩散;同时对于污水处理产生的臭气,优化IC反应塔的填料,更换了塔顶密封胶条,进一步对污水处理臭气进行整治。④中水回用深度处理中,为提高中水回用水质,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了砂滤+叠片过滤+UF+RO的双膜法进行处理。双膜法处理对中水回用水质有较大的提升效果,且后续的化学清洗也不会对膜的继续使用产生大的影响。吉安集团污水处理工艺的改造与优化,实现了对制浆造纸工业污水处理的系统化管理,改善了造纸工业的环境问题。
沈一丁,费贵强[4](2018)在《制浆造纸化学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一、引言目前,发达国家制浆造纸化学品的消耗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总生产量的2%~3%,且加工纸和特种纸用化学品发展很快。2016年,我国制浆造纸化学品产值约600亿~700亿元,目前大部分大宗制浆造纸化学品均已国产化,部分化学品性价比超过进口的同类产品。但是,功能性和过程性制浆造纸化学品的实际生产能力较低,其中高性能化学品品种少,特别是加工纸用化学品仍需要大量进口。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增强、纸机车速的增加、印刷行业对纸张性能要求的提高、造纸水封闭循环系统的使用、废纸用量的增加、特种纸品种及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制浆造纸化学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上述变化,制浆造纸化学品在造纸工业中必然会得到大量应用,同时其品种会不断增加、
田超,邝仕均,曹春昱[5](2018)在《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文中指出一、引言制浆造纸工业是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危机所催生的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背景下,基于制浆造纸产业的森林生物质产业链及其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材料、纸基材料产品,已经成为化石能源和材料的重要替代资源,方兴未艾的制浆造纸工业转型升级有望成为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纵观全球,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几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制浆造纸工业体系和纸品消费理念,在人均消费水平保持领先的同时,本土生产能
侯庆喜,张红杰,刘苇[6](2018)在《造纸科学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制浆造纸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学化工、热电、交通运输、环保等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很高,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发展稳步增长,2016年纸和纸板的总生产量为10855万吨[1],连续9年超越美国保持世界第一位。世界上纸幅最宽、车速最高和自动化水平最先进的纸机都在中国,许多国际知名的造纸装备、化学品、造纸织物和商贸服务等跨国公司都在我国设有业务机构,有些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如维美德公司和芬欧汇川集团等。近几年,我国纸和纸板生产量及消费量均以4.0%~4.5%的年增长
类延豪[7](2017)在《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效果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次纤维在当今造纸工业原料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如何增加二次纤维纸张的强度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选用从废弃海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SA)作为二次纤维增强助剂与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组成二元体系,研究了 PAE及PAE-SA对二次纤维的增强效果,为进一步高效利用PAE和实现二次纤维生产高质量用纸的目标,研究了改性PAE-SA二元体系,PAE-CMC-SA和PAE-SA-AmPAM两种三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的增强效果。并通过膜红外谱图分析,SEM、AFM微形态观察,C、N元素含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 PAE-SA二元体系的增强机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SA能够从废弃海藻中成功提取且与PAE能够组成二元增强体系,PAE-SA二元体系对废纸强度性能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添加PAE,在PAE和SA添加量分别为0.8%和0.4%时,废纸的干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耐破指数、撕裂指数、耐折度相对于单加 0.8%PAE 依次增加了 26.65%,81.25%,18.29%,27.78%,96.43%。相对于原废纸分别增加了 48.32%、2800%、25.31%、82.54%、223%。(2)丙烯酸改性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增强效果高于PAE-SA二元体系。在添加0.6%改性PAE-0.6%SA时纸张干湿强度增强效果最佳,相对于添加未改性0.8%PAE-0.4%SA纸张干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分别增强了 3.77%,14.85%。并且添加0.6%改性PAE-0.4%SA的增强效果与添加未改性0.8%PAE-0.4%SA纸张增强效果相当。(3)PAE-CMC-SA三元体系中,CMC最佳添加顺序在PAE和SA之间,PAE-SA-AmPAM三元体系中,AmPAM最佳添加顺序在PAE和SA之后。PAE-SA-AmPAM和PAE-CMC-SA三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的增强效果均优于PAE-SA二元体系,但是PAE-SA-CMC三元体系的增强效果更优于PAE-SA-AmPAM三元体系。当PAE、SA和CMC加入量分别为0.8%、0.4%和0.6%时,PAE-CMC-SA三元体系增强效果最佳,相对于比PAE-SA二元体系手抄片干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分别提高了 19.48%、39.64%。(4)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增强主要依靠共价键、静电吸附和膜包覆,通过增加纤维间PAE的吸附,增加PAE的自交联及与纤维的共交联,从而增加纤维对细小组分的吸附及纤维间结合面积,进而增加二次纤维纸张的强度性能。
张世杰[8](2015)在《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与低碳发展技术路线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稳步发展,由能源危机带来的能源问题和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节能降耗、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深入各行各业、经济生活领域的共识。造纸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长期以来高能耗是制约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使造纸产业进一步节能降耗,从高碳发展模式转向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主要制浆造纸过程的能耗情况,分析造纸产业低碳发展的优势,再分析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可行性。确定在近期、中期和远期存在的技术壁垒要素以及优先要解决的顺序,制定出广东省造纸产业的节能与低碳发展技术路线。通过对这些技术壁垒的突破以满足技术市场的需求,来带动整个造纸产业链的技术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目标,提升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目前全球造纸产业发展水平、能耗现状及我国造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指出造纸产业发展节能与低碳技术是解决造纸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分析我国及广东省造纸产业在低碳经济时代所面临的压力,进而在分析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提出高能耗是制约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综述国内外造纸产业的能耗现状与评价体系,结合调研和实例计算深入剖析主要制浆造纸过程的能耗情况。再通过前期文献与调研收资分析,并对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制浆造纸企业等专家学者问卷调查,用德尔菲法统计与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与头脑风暴法构建广东省造纸产业的SWOT矩阵表和对造纸产业链各环节的节能降耗重要性进行分级。第三章在造纸产业节能降耗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碳排放概念、碳排放评价方法及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等基本理论,从造纸产业低碳发展的评判原则入手,分析造纸产业低碳发展的优势、造纸企业的碳平衡,探讨造纸产业从较高能耗、高碳排放发展转为较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可行性。对低碳造纸企业产品的碳排放进行评价与分析,通过林纸一体化碳汇与造纸企业碳中和,得出广东省造纸产业浆纸产品的碳排放水平所处地位,为造纸产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第四章根据在市场需求研讨会和产业目标研讨会中确立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造纸产业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目标要素,节能减排技术壁垒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与造纸产业相关的专利进行整理和分类,尤其是对与各个市场需求要素相对应的专利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出制约造纸产业节能减排发展的技术壁垒。在技术壁垒分析研讨会上,针对市场需求和产业目标以及对国内外专利分析的结果,提出、讨论和确定在近期、中期和远期不同时间节点中存在的技术壁垒要素以及技术壁垒要素的优先排序,并从现存的技术壁垒要素中筛选并讨论确定优先要解决的技术壁垒。通过对这些技术壁垒的突破以满足技术市场的需求,来带动整个造纸产业链的技术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目标,提升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第五章基于节能降耗和低碳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借鉴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措施,通过确立广东省造纸产业近期、中期、远期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目标要素,找出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技术壁垒及优先解决顺序,从而制定出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与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以推动广东省造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张福清[9](2014)在《阳离子松香胶中(碱)性施胶剂在废纸制浆造纸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国造纸产业从很早以来就已经在造纸过程中添加松香作为造纸原料,松香具有较高的油性,它的添加可以增加纸质本身的防水抗污性,因此被沿用至今。但松香在使用过程中,其在纸质中的附和性比较差,因此在添加的同时还要加以一定的酸性材料予以辅助,纸质中一旦加入酸性材料,就会使纸张的腐蚀速度加重,降低纸张的耐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国都致力于研发中性松香施胶工艺,以保证生产出来的纸张更加结实耐用。文章就以某工厂在造纸过程中的阳离子松香中性施胶过程作为实例,希望该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姚献平,陈根荣[10](2013)在《造纸化学品研究与进展》文中提出该文对国内外造纸化学品行业研究与市场发展情况作了介绍,重点对国内造纸化学品行业近年的研究发展情况做了综述,同时指出了国内造纸化学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展望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中性施胶剂与废纸制浆造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性施胶剂与废纸制浆造纸(论文提纲范文)
(1)松香活性基团的改性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施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松香的施胶机理 |
2 松香施胶剂的造纸行业应用历程 |
2.1 白色松香胶料制备 |
(1)熬胶: |
(2)乳化 |
(3)稀释 |
2.2 马来松香胶的制备 |
3 造纸用阳离子乳化松香胶 |
3.1 阳离子乳化松香胶的特点 |
3.2 阳离子乳化松香胶的制备 |
3.2.1 松香主要成分树脂酸C19H29COOH的改性机理 |
(1)松香系活性基团中烯烃的性质: |
(2)松香系活性基团中羧基的性质: |
3.2.2 阳离子乳化松香胶的制备方法 |
4 结语 |
(2)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稳定性分析及其黏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废纸胶黏物的定义及来源 |
1.1.1 胶黏物的定义 |
1.1.2 废纸胶黏物来源 |
1.2 常见胶黏物及其特性 |
1.2.1 常见的胶黏物 |
1.2.2 胶黏物的特性 |
1.3 胶黏物的危害 |
1.4 模型物在造纸研究中的应用 |
1.4.1 胶黏物模型物 |
1.4.2 DCS模型物 |
1.4.3 树脂模型物 |
1.4.4 木素模型物 |
1.5 影响胶黏物失稳沉积的因素 |
1.5.1 温度和pH的变化 |
1.5.2 静电失稳 |
1.5.3 蒸发失稳 |
1.5.4 流体剪切力的作用 |
1.5.5 无机填料的存在 |
1.6 胶黏物的黏附机理 |
1.7 白水组分对胶黏物的影响 |
1.7.1 细小纤维 |
1.7.2 填料 |
1.7.3 金属离子 |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8.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造纸化学品源胶黏物模型化合物稳定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2.4 AKD及 XSBRL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AKD及 XSBRL电镜分析 |
2.3.2 AKD及 XSBRL红外分析 |
2.3.3 AKD及 XSBRL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
2.3.4 AKD及 XSBRL热重分析 |
2.3.5 系统条件对胶黏物模型物稳定性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白水细小组分对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黏附特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步骤 |
3.2.4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浓度对微细胶黏物黏附特性的影响 |
3.3.2 细小纤维对AKD、XSBRL黏附特性的影响 |
3.3.3 填料对AKD、XSBRL黏附特性的影响 |
3.3.4 细小纤维及填料对微细胶黏物黏附特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他源性胶黏物对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黏附特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步骤 |
4.2.4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压敏胶黏物基本特性分析 |
4.3.2 细小纤维对压敏胶黏物黏附特性的影响 |
4.3.3 细小纤维及填料对压敏胶黏物黏附特性的影响 |
4.3.4 压敏胶黏物对AKD黏附特性的影响 |
4.3.5 压敏胶黏物对XSBRL黏附特性的影响 |
4.3.6 压敏胶黏物浓度对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黏附特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白水体系中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黏附特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5.2.2 实验仪器 |
5.2.3 实验步骤 |
5.2.4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细小纤维、PSAs存在条件下PCC对 AKD、XSBRL黏附特性的影响 |
5.3.2 不同来源微细胶黏物与细小纤维共存时的黏附特性分析 |
5.3.3 不同来源微细胶黏物与细小纤维、PCC共存时黏性特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创新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三、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吉安集团有限公司9万吨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造纸污水处理方法 |
1.3.1 物理化学法 |
1.3.2 电化学法 |
1.3.3 湿式空气氧化法 |
1.3.4 超临界水氧化法 |
1.3.5 生物法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5.1 创新点 |
1.5.2 难点 |
第二章 影响废纸造纸污水处理因素的探讨与对策 |
2.1 废纸造纸工业污水特点 |
2.1.1 废纸造纸污水主要的成分 |
2.1.2 废纸造纸污水的来源 |
2.1.3 废纸造纸污水特点 |
2.2 影响废纸造纸污水处理的因素 |
2.2.1 原料废纸变化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
2.2.2 季节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
2.2.3 化学品助剂、添加剂的变化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
2.2.4 生产品种的变化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
2.3 吉安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
2.4 吉安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系统 |
2.4.1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指导思想与目标 |
2.4.2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的工艺说明 |
2.4.3 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吉安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
3.1 引言 |
3.2 厌氧系统钙化及控制处理措施 |
3.2.1 引言 |
3.2.2 钙离子分散剂试验 |
3.2.3 分析与讨论 |
3.2.4 小结 |
3.3 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改造 |
3.3.1 引言 |
3.3.2 高级氧化活性砂滤原理 |
3.3.3 高级氧化活性砂滤工艺中试方案 |
3.3.4 分析与讨论 |
3.3.5 小结 |
3.4 全厂臭气改造案例 |
3.4.1 引言 |
3.4.2 优化改造项目方案 |
3.4.3 改造前后对比图 |
3.4.4 分析与讨论 |
3.4.5 小结 |
3.5 中水回用的深度处理 |
3.5.1 引言 |
3.5.2 实验方案 |
3.5.3 实验结果 |
3.5.4 分析与讨论 |
3.5.5 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效果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二次纤维的造纸特性 |
1.2.1 二次纤维的特性 |
1.2.2 二次纤维形态和物理性能变化 |
1.2.3 二次纤维表面的变化 |
1.2.4 二次纤维品质衰变的机理 |
1.2.5 二次纤维的性质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
1.3 造纸工业二次纤维的利用现状 |
1.3.1 国内外造纸工业二次纤维利用现状 |
1.3.2 造纸工业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方式 |
1.4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 |
1.4.1 PAE性质 |
1 4.2 PAE的制备方法及作用机理 |
1.4.3 影响PAE湿强效果的因素 |
1.4.4 PAE树脂的应用 |
1.4.5 湿强剂PAE树脂的发展趋势 |
1.5 海藻酸钠(SA)的研究现状 |
1.5.1 海藻酸钠(SA) |
1.5.2 海藻酸的结构 |
1.5.3 海藻酸钠的性质 |
1.5.4 海藻酸钠的应用研究 |
1.5.5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
1.6 羧甲基纤维素(CMC) |
1.7 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 |
1.8 PAE共用技术 |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9.1 研究意义 |
1.9.2 研究内容 |
2. PAE-SA二元体系对混合废纸增强效果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原料与药品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自制SA的表征 |
2.3.2 PAE用量对废纸干湿强度性能的影响 |
2.3.3 PAE与SA复配使用对废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
2.3.4 PAE、PAE-SA二元体系对废纸增强性能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3. 丙烯酸改性PAE与SA复配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效果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原料与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市售PAE与改性PAE红外谱图分析 |
3.3.2 改性PAE对二次纤维增强效果研究 |
3.3.3 改性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增强效果研究 |
3.3.4 改性与未改性PAE-SA二元体系红外谱图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PAE-SA与CMC/AmPAM三元体系应用探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PAE-SA与CMC复配的三元体系研究 |
4.3.2 PAE-SA与AmPAM复配的三元体系研究 |
4.3.3 三元体系Zeta电位探究 |
4.4 本章小结 |
5. 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原料与药品 |
5.2.2 实验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PAE、SA、PAE-SA膜红外谱图分析 |
5.3.2 二次纤维表面电镜观察分析 |
5.3.3 废纸纤维表面AFM观察分析 |
5.3.4 纸张纤维的C、N元素分析 |
5.3.5 纸浆细小组分留着率测定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8)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与低碳发展技术路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1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发展概况 |
1.1.2 国外造纸产业节能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概况 |
1.1.3 造纸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进展 |
1.1.4 广东省造纸产业的地位与特色 |
1.2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及研究技术路线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目标 |
1.5 论文提纲 |
第二章 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技术路线的研究 |
2.1 国内外造纸产业能耗现状 |
2.1.1 国外造纸产业能耗现状及评价体系 |
2.1.2 国内造纸产业能耗现状 |
2.2 广东省造纸产业能耗调研与实例分析 |
2.2.1 制浆能耗调研实例分析 |
2.2.2 造纸能耗调研实例分析 |
2.2.3 制浆造纸能耗调研实例计算结果分析 |
2.3 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降耗重要性分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东省造纸产业低碳发展碳平衡分析 |
3.1 造纸产业低碳发展的特色分析 |
3.1.1 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 |
3.1.2 低碳经济发展的评判原则与标准 |
3.1.3 造纸产业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核算 |
3.1.4 造纸产业低碳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
3.2 低碳造纸企业的碳平衡分析 |
3.2.1 林纸一体化造纸企业的碳平衡分析 |
3.2.2 废纸制浆造纸企业的碳平衡分析 |
3.3 低碳造纸企业产品的碳排放评价与分析 |
3.3.1 低碳造纸企业浆产品的碳排放评价与分析 |
3.3.2 低碳造纸企业纸产品的碳排放评价与分析 |
3.4 林纸一体化碳汇与造纸企业碳中和分析 |
3.4.1 林纸一体化的建设进展 |
3.4.2 林业碳汇模型 |
3.4.3 造纸原料林代表树种的碳汇功能分析 |
3.4.4 广东省造纸企业碳中和分析 |
3.5 广东省造纸产业浆纸产品碳排放分析 |
3.5.1 我国造纸产业浆纸产品碳排放分析 |
3.5.2 广东省造纸产业浆纸产品碳排放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技术壁垒分析 |
4.1 国内外造纸产业相关专利分析 |
4.1.1 国际造纸产业相关专利分析 |
4.1.2 中国造纸产业相关专利分析 |
4.1.3 中国造纸产业节能减排专利技术分析 |
4.2 造纸产业节能减排技术壁垒分析 |
4.3 技术壁垒要素与解决思路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
5.1 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技术路线制定 |
5.1.1 造纸产业节能技术路线的范围和边界 |
5.1.2 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技术产业链 |
5.1.3 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技术的市场需求分析 |
5.2 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技术路线量化图 |
5.3 产业目标技术指标量化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6.1.1 主要结论 |
6.1.2 主要创新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阳离子松香胶中(碱)性施胶剂在废纸制浆造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生产的化学原理分析 |
2 具体施工流程简介 |
3 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施胶剂的添加数量 |
3.2 酸碱性控制 |
3.3 控制硫酸铝的添加量 |
3.4 施胶剂与增强剂的调配比例 |
3.5 生产工艺和方法 |
3.6 溶液中离子的影响 |
3.7 干燥温度和施胶测定 |
3.8 阳离子松香溶液中性施胶剂的贮存时间和条件对施胶效果的影响 |
4 较传统造纸工艺的成本优势 |
5 该项造纸施胶工艺的技术优势总结 |
(10)造纸化学品研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浆/脱墨化学品: |
(2) 抄纸化学品: |
(3) 涂布加工用化学品: |
(4) 水处理化学品: |
1 国际造纸化学品发展历程 |
1.1 国际造纸化学品研究进展 |
1.1.1 酸性抄纸阶段 |
1.1.2 中碱性抄纸阶段 |
1.2 国际造纸化学品市场发展态势 |
2 我国造纸化学品研究发展历程 |
2.1 我国造纸工业发展进程 |
2.2 我国造纸化学品工业的发展 |
2.3 我国造纸化学品研究发展现状 |
2.4 国际造纸化学品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
2.5 国内造纸化学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
2.6 我国造纸化学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2.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6.1.1 创新能力薄弱, 品种针对性差、数量少, 技术低水平的重复多 |
2.6.1.2 企业生产规模偏小, 与国际大企业相比, 技术上存在明显差距, 支撑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尚在形成 |
2.6.1.3 产品的应用技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
2.6.1.4 促进造纸工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所需的一些新品种尚待进一步开发 |
2.6.2 主要建议 |
2.6.2.1 加快造纸化学品工程化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 |
2.6.2.2 加快非木材纤维和废纸再生制浆专用化学品的开发 |
2.6.2.3 加快造纸废水综合治理专用关键化学品与应用技术研究 |
2.6.2.4 加快造纸化学品产品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 |
2.6.2.5 加快一些重要造纸化学品向规模化、专用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
3 我国造纸化学品工业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
3.1 我国造纸化学品行业将快速增长 |
3.2 产业规模、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形成一批支撑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 |
3.3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
四、中性施胶剂与废纸制浆造纸(论文参考文献)
- [1]松香活性基团的改性及其在废纸脱墨浆中的施胶应用研究[J]. 曹晓瑶.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0(05)
- [2]造纸化学品源微细胶黏物稳定性分析及其黏附特性研究[D]. 耿胜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吉安集团有限公司9万吨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与优化[D]. 吴笑冬.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 [4]制浆造纸化学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A]. 沈一丁,费贵强. 2016-2017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8
- [5]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A]. 田超,邝仕均,曹春昱. 2016-2017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8
- [6]造纸科学技术发展研究[A]. 侯庆喜,张红杰,刘苇. 2016-2017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8
- [7]PAE-SA二元体系对二次纤维纸张增强效果及机理研究[D]. 类延豪.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广东省造纸产业节能与低碳发展技术路线研究[D]. 张世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4)
- [9]阳离子松香胶中(碱)性施胶剂在废纸制浆造纸中的应用[J]. 张福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24)
- [10]造纸化学品研究与进展[J]. 姚献平,陈根荣. 精细化工,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