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戏曲乐队中的唢呐(论文文献综述)
朱长兴[1](2021)在《唢呐音色影响情绪体验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
崔钰[2](2021)在《吹管类乐器及其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民族声乐与传统乐器的结合,无论是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还是对民族乐器本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显着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与支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关系,既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领域开拓出更为宽阔的领域,同时也推进了传统乐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以传统乐器中的吹管类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箫和笛子、唢呐为代表性乐器,通过分析论述,阐明该类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关系,并力图从中发现和探索出一定的与乐器发展,尤其是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有段的规律性表现或理论质素。
李金璐[3](2020)在《怀梆戏曲伴奏乐器概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通过对怀梆戏曲伴奏乐器进行考察,从怀梆戏曲伴奏乐器的种类、形制、结构、材料、音色等方面作为研究视角,通过伴奏发展概述,力图为读者展示怀梆发展情况怀梆戏曲的拉弦乐器有大弦、板胡、二胡等。弹拨乐器有月琴、琵琶、大三弦等。吹奏乐器有唢呐、笙等。通过描述伴奏乐器的种类,对怀梆戏曲音乐发展的概述总结为两大类:社会原因与经济原因。最后笔者根据政府和民间已经开展的有关怀梆戏曲的传承与保护的措施进一步思考,提出保护怀梆戏曲音乐的想法。
李健斌[4](2020)在《浅析唢呐在潮剧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唢呐音色高亢、嘹亮,历经多年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如今的唢呐艺术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了极具特色的独奏乐器,并广泛运用于潮剧表演之中,在潮剧乐队中的地位也变得非常重要。
钱浩[5](2020)在《唢呐吹戏音乐研究 ——以豫剧《朝阳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唢呐吹戏是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唢呐来吹奏戏曲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诸多声乐和器乐体裁中,对唢呐音乐的发展影响比较大的,当属戏曲音乐。现有研究中对唢呐音乐已有大量考察,但对吹戏音乐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却相对较少,且结论与成效尚不明显。研究首先对吹戏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从根本上了解唢呐音乐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作为分析对象,对豫剧的音乐唱腔和流派进行整理,解读作品的创作背景、唱腔特点等戏曲唱段内容,并结合唢呐的演奏技法发掘吹戏艺术的独特之处。基于经典唱段演绎的具体分析,进一步探究吹戏这门表演艺术中“气”与“韵”;最后对当代唢呐吹戏艺术传承与发展做出分析研讨,以期对唢呐事业实现持久长足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唐进宝[6](2020)在《闽西北戏曲伴奏乐队的生存现状考察与功能探析》文中指出闽西北地区古老戏曲剧种当属福建戏曲的瑰宝。从这一区域戏曲伴奏乐队生存现状与功能进行多次考察后发现,以永安大腔戏、尤溪南芹小腔戏、大田汉剧、泰宁梅林戏等代表的剧种,在伴奏乐队建制演变、乐器摆放、多声结构功能等方面极富特色。以乐队伴奏艺术手法为依托,采样泰宁梅林戏、永安大腔戏,挖掘戏曲乐队中伴奏乐器对唱腔板式、唱腔情绪等的影响,集中体现乐队伴奏乐器对唱腔的起伏变化、音色与情绪的融合、内在节奏律动等多声结构形态的功能特征。
孙志福[7](2019)在《唢呐在合唱作品中的演奏技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唱作品演奏中涉及到诸多演奏乐器,这些演奏乐器特点不同,对合唱作品的影响不同,其演奏技法也有着很大差异,唢呐是合唱作品中的演奏乐器之一,其在合唱作品中至关重要,既能起到烘托合唱音乐作品背景的作用,而且还能让合唱作品更具有渲染力。本文主要对唢呐及其组成进行介绍,分析唢呐在合唱作品中的演奏作用,同时探析唢呐在合唱作品中的演奏技法,希望对合唱作品中唢呐的演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虞梦[8](2019)在《婺剧主奏乐器研究 ——以笛子、板胡、徽胡为例》文中指出婺剧包含了高腔、滩簧、时调、徽戏、乱弹、昆腔六大声腔,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从明代发祥至今,有着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包括地域文化、器乐文化、声腔文化、班社文化等诸多方面,以其独特的魅力广受人民喜爱。主奏乐器作为婺剧发展的见证者,在乐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唱腔的成败,因此对于主奏乐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婺剧声腔的丰富导致主奏乐器也具有多样性特征,本文运用音乐形态学和民族音乐学等研究方法,选取主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笛子、板胡、徽胡为例,对婺剧主奏乐器进行专题性、系统性研究。本文正文分为六章,绪论、结语各一,从历史、形态、演奏技法、唱伴形式等方面,对婺剧主奏乐器的技艺特征、音乐形态、艺术特征进行初步整理和探研。第一章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对婺剧的发展过程、婺剧主奏乐器的产生条件进行追溯,以班社到剧团的发展过程(三合班、金华戏、婺剧)探究主奏乐器的演变过程,梳理了主奏乐器随着婺剧的发展而逐步演变的过程以及主奏乐器的代表琴师。第二章对乐队乐器的编制组织进行梳理和探讨。包括传统乐队编制、现代乐队编制、文武场乐器功能、文武场乐器种类四部分。第三章以婺剧乱弹、徽戏的主奏乐器笛子、板胡、徽胡为例,从演奏的基本要素定调、指法、音域、音色等方面入手,提炼三件乐器(笛子、板胡、徽胡)在婺剧中独特的演奏技法,总结主奏乐器的技艺特征。第四章从婺剧主奏乐器的曲牌入手,对锣鼓曲牌、唢呐曲牌、丝竹曲牌进行梳理,其次对主奏乐器与唱腔的形式、过门、落音、结构、功能进行举例论述,并总结出婺剧器乐曲牌的特点以及五种唱伴形态。第五章从唱伴结合的角度出发,选取乱弹声腔《王志贞两眼不住双掉泪》和徽戏声腔《春秋配·送友》作为案例。以剧目梗概、音乐腔调结构为前提,对主奏乐器在实际演奏中的技法、形态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展现主奏乐器的重要性。第六章通过以上对婺剧主奏乐器的技艺特征和音乐形态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主奏乐器的艺术特征。在深入探究中揭示主奏乐器与唱腔作为婺剧声音形态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关系。
魏瑞新[9](2019)在《戏曲音乐伴奏中唢呐的应用》文中提出唢呐是我国民族乐器中音色明亮、委婉动听、极富表现力的吹奏乐器之一。在全国各地流传甚广。由于长期用于民间鼓乐、民歌、舞蹈、曲艺、戏曲的伴奏,从而受到地方语言、地方戏曲、民歌小令的影响,在演奏技巧和风格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演奏流派。如东北的刚健朴实,南方的旖旎妩媚,中原的高亢俏丽,西部的幽怨细腻,西南少数民族的古拙优美,以及荆楚大地的刚柔并济等多种演奏风格。
李晨曦[10](2019)在《传统二人转曲牌音乐体系的数字化音频录音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生学习阶段跟导师参加了吉林省社科的非遗项目——传统二人转曲牌音频数字化保护项目(项目编号:2016JD64)。通过此次传统二人转曲牌音乐非遗项目的录音,我对传统二人转曲牌体系的构架进行了浏览与梳理,再结合我自己所学的专业,在传统二人转曲牌数字化保护项目录音中,我做了一些实践与实验,将这些录音实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录音对比。结合本次二人转音频数字化非遗项目,实践录音中的乐队摆位、话筒摆位、立体声拾音方式进行多种实验进行比对分析。本文首先对二人转曲牌分类进行梳理;其次,论述传统二人转乐队录音中常用的录制方式方法;最后,通过传统二人转曲牌录音中的实践案例,来加以比对和分析。
二、浅谈戏曲乐队中的唢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戏曲乐队中的唢呐(论文提纲范文)
(2)吹管类乐器及其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吹管类乐器及其历史沿革 |
二、箫与笛子的文献记载与吹奏特点 |
三、唢呐的历史沿革与吹奏特点 |
四、吹管类乐器与声乐演唱及教学的关系 |
(3)怀梆戏曲伴奏乐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一、怀梆发展情况概述 |
(一)怀梆戏曲发展概述 |
(二)怀梆戏曲的经典代表剧目 |
二、怀梆伴奏器乐概述 |
(一)拉弦乐器 |
(二)弹拨乐器 |
(三)吹奏乐器 |
(四)打击乐器 |
结 语 |
(4)浅析唢呐在潮剧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潮剧乐队伴奏是潮剧的重要部分 |
二、唢呐的独奏、主奏 |
三、唢呐的伴奏 |
四、唢呐在潮剧中的模仿 |
五、结语 |
(5)唢呐吹戏音乐研究 ——以豫剧《朝阳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目的 |
二、选题依据 |
三、论文研究背景 |
四、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唢呐吹戏音乐的发展 |
第一节 吹戏的分布与发展 |
第二节 吹戏的乐队组成 |
一、北方鼓乐队组成 |
二、南方吹打乐队组成 |
第三节 吹戏音乐中的乐器 |
第二章 豫剧《朝阳沟》 |
第一节 《朝阳沟》创作背景 |
第二节 豫剧《朝阳沟》音乐特色 |
第三节 《朝阳沟》经典唱段吹奏改编 |
第三章 《朝阳沟》经典唱段的演奏探析 |
第一节 《咱们说说知心话》曲式分析 |
一、板腔结构与调性分析 |
二、旋律特征分析 |
第二节 《咱们说说知心话》演奏分析 |
一、乐器的选择 |
二、演奏技巧的运用 |
三、戏曲对唢呐音乐的影响 |
第三节 唱段演奏中的“气”与“韵” |
一、吹戏艺术中的“气” |
二、吹戏艺术中的“韵” |
第四章 唢呐吹戏的传承与发展 |
第一节 唢呐在戏曲乐队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唢呐吹戏发展现状与传承策略 |
一、唢呐吹戏的现状研究 |
二、唢呐吹戏的传承策略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闽西北戏曲伴奏乐队的生存现状考察与功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闽西北戏曲概述 |
二、闽西北戏曲伴奏乐队生存现状考察 |
(一)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
(二)伴奏乐队建制演变 |
(三)各代表剧种剧团戏曲伴奏乐队现状 |
三、闽西北戏曲伴奏乐队的功能探析 |
(一)采样一:永安大腔戏 |
(二)采样二:泰宁梅林戏 |
(7)唢呐在合唱作品中的演奏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唢呐相关概述 |
(一)唢呐概述 |
(二)唢呐组成 |
二、唢呐在合唱作品中的演奏作用分析 |
(一)唢呐具有烘托合唱作品气氛的作用 |
(二)唢呐具有塑造合唱作品形象的作用 |
(三)唢呐在合唱作品中具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
三、唢呐在合唱作品中的演奏技法剖析 |
(一)合唱作品中唢呐演奏中舌的技法分析 |
(二)合唱作品中唢呐演奏中气息的技法分析 |
(三)合唱作品中唢呐演奏中唇的技法分析 |
四、结语 |
(8)婺剧主奏乐器研究 ——以笛子、板胡、徽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婺剧主奏乐器演变历程 |
(一)婺剧历史发展轨迹 |
(二)婺剧主奏乐器产生条件 |
(三)从班社到剧团:主奏乐器嬗变 |
(四)婺剧主奏乐器的代表琴师 |
二、婺剧乐队乐器编制组织 |
(一)传统乐队编制 |
(二)现代乐队编制 |
(三)文武场主要乐器种类 |
(四)文武场乐器功能 |
三、婺剧主奏乐器演奏技艺 |
(一)笛子 |
(二)板胡 |
(三)徽胡 |
四、婺剧主奏乐器音乐形态 |
(一)曲牌特征 |
(二)唱伴形态 |
五、婺剧声腔主奏乐器案例分析 |
(一)乱弹声腔案例分析——以《王志贞两眼不住双掉泪》为例 |
(二)徽戏声腔案例分析——以《春秋配·送友》为例 |
六、婺剧主奏乐器艺术特征 |
(一)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
(二)托腔保调,中流砥柱 |
(三)以声传情,韵味独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戏曲音乐伴奏中唢呐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戏曲音乐对唢呐曲目创作的影响 |
(一) 以《一枝花》为例分析戏曲音乐对唢呐乐曲创作的影响。 |
(二) 以《豫剧二八板》为例分析戏曲音乐对唢呐乐曲创作的影响。 |
(三) 戏曲音乐伴奏中唢呐的应用。 |
二、戏曲音乐与唢呐音乐之间的相互联系 |
三、唢呐的演奏与未来发展 |
(一) 唢呐的演奏。 |
(二) 唢呐的未来发展。 |
四、结语 |
(10)传统二人转曲牌音乐体系的数字化音频录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传统二人转曲牌音乐的本体构成 |
第一节 传统二人转曲牌的本体源流与发展现状 |
第二节 传统二人转曲牌的分类 |
一、主调曲牌 |
二、辅调曲牌 |
三、专曲专调 |
四、民歌小帽 |
第二章 录音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最早出现的声音记录方式 |
第二节 声音的记录方式与发展 |
第三节 模拟录音与数字录音的对比 |
第三章 传统二人转曲牌的录音实践 |
第一节 传统二人转曲牌的乐队编制 |
第二节 传统二人转曲牌常见的录音方法 |
一、立体声拾音方法 |
二、单声道拾音方法 |
第三节 录音话筒摆放位置对声音的影响 |
第四节 传统二人转曲牌录音的设备选择 |
一、录音软件选择 |
二、录音硬件选择 |
第四章 传统二人转曲牌录音实践分析与数据对比 |
第一节 以主调范例曲牌《三板胡胡腔·西厢》选段实践录音分析与数据对比 |
一、以主调范例曲牌《三板胡胡腔·西厢》选段实践录音中乐队位置安排以及数据对比分析 |
二、以主调范例曲牌《三板胡胡腔·西厢》选段实践录音中话筒位置安排以及数据对比分析 |
第二节 以辅调范例曲牌《大鼓四平调·西厢听琴》选段实践录音分析与数据对比 |
一、以辅调范例曲牌《大鼓四平调·西厢听琴》选段实践录音中乐队位置安排以及数据对比分析 |
二、以辅调范例曲牌《大鼓四平调·西厢听琴》选段实践录音中话筒位置安排以及数据对比分析 |
第三节 以民歌小帽范例《双回门》实践录音以及数据对比分析 |
一、以民歌小帽范例《双回门》实践录音中乐队位置安排以及数据对比分析. |
二、以民歌小帽范例《双回门》实践录音中话筒位置安排以及数据对比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谈戏曲乐队中的唢呐(论文参考文献)
- [1]唢呐音色影响情绪体验的实验研究[D]. 朱长兴. 西南大学, 2021
- [2]吹管类乐器及其与民族声乐演唱的关系[J]. 崔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3]怀梆戏曲伴奏乐器概述[J]. 李金璐. 黄河之声, 2020(17)
- [4]浅析唢呐在潮剧中的作用[J]. 李健斌. 戏剧之家, 2020(21)
- [5]唢呐吹戏音乐研究 ——以豫剧《朝阳沟》为例[D]. 钱浩.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6]闽西北戏曲伴奏乐队的生存现状考察与功能探析[J]. 唐进宝. 三明学院学报, 2020(01)
- [7]唢呐在合唱作品中的演奏技法研究[J]. 孙志福. 南国博览, 2019(08)
- [8]婺剧主奏乐器研究 ——以笛子、板胡、徽胡为例[D]. 虞梦.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9]戏曲音乐伴奏中唢呐的应用[J]. 魏瑞新. 戏剧之家, 2019(10)
- [10]传统二人转曲牌音乐体系的数字化音频录音技术研究[D]. 李晨曦. 吉林艺术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