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植被覆盖区弥散流异常验证方法探讨

辽东植被覆盖区弥散流异常验证方法探讨

一、辽东植被覆盖区分散流异常查证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严加永,孟贵祥,吕庆田,邓震,祁光,汤贺军,赵金花,薛融晖,王栩[1](2021)在《综合地球物理在荒漠覆盖区隐伏矿床预测与定位中的应用:以新疆拉伊克勒克铜多金属矿床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矿产勘探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必须拓展新的找矿空间,近年来,全球资源能源勘查已经转向大陆深部和覆盖层之下.中国西部广泛分布的荒漠戈壁区,找矿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有着巨大的找矿空间,但由于没有露头地表地质观察无法获取成矿信息,地质理论预测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制约了隐伏矿预测和定位的效果,亟待加强对荒漠覆盖区隐伏矿勘查技术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技术方法体系.本文选择准噶尔盆地东缘琼河坝地区为例,开展荒漠戈壁覆盖区找矿预测实践.首先以高精度地面大比例尺重力和磁力资料为基础,采用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划分断裂构造.然后结合重磁三维反演和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开展了隐伏岩体的三维形态识别.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化探和地质资料,预测了7处找矿靶区.对其中的拉伊克勒克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地球物理和钻探查证,从预查到详查,通过地球物理技术的创新组合,在地表没有矿化线索的荒漠戈壁之下,新发现和评价拉伊克勒克大型铜多金属矿,实现琼河坝地区荒漠戈壁覆盖区找矿突破.结果证明我们提出的荒漠覆盖区隐伏矿预测与定位技术,在类似景观区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意义.拉伊克勒克大型铜多金属矿的发现,也说明在新疆、内蒙等戈壁荒漠覆盖区找矿工作大有可为.

汤国栋[2](2021)在《四川烟依矿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金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区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甘孜-理塘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烟依矿区紧临梭罗沟大型金矿。矿区属深切割高山草甸地貌,开展传统地质找矿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该区域找寻隐伏金矿的找矿问题,特开展四川木里县烟依矿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金矿预测研究。本文以地质成矿背景为基础,基于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勘查理论,在梭罗沟金矿已知剖面开展可行性试验示矿效果明显的前提下,对烟依矿区开展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研究工作,经过研究取得成果如下:(1)通过对梭罗沟金矿51线已知剖面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电提取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土壤热释汞测量法三种方法在高山草甸景观区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有效的。(2)通过对烟依矿区的地电提取测量元素含量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发现该研究区内金元素的丰度值高,成矿潜力大,Au元素为该研究区的主成矿元素,其余提取元素与Au元素存在线性分布的趋势,其余提取元素可为该区域找寻隐伏金矿提供一定的指示信息。(3)对地电提取元素采取R型因子分析的方法,共得出4个因子。通过对四个因子所代表的元素组合及区域元素成矿性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主攻矿种为金矿,其成矿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且后期受改造程度可通过F3、F4因子所圈定的异常规模来辨别。地电提取8种元素可分为Cu-Zn-Hg、Au-Pb、As-Ag、Sb四类元素组合。(4)对地电提取单元素、组合元素及土壤热释汞、土壤离子电导率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异常分带,为后期成矿靶区的点位得分评分机制提供依据。(5)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本文结合研究区地质成矿条件及地电化学集成技术的异常分析特点,构建基于点位研究的目标-准则-因素-要素的四级分层结构,最终得到点位得分。依据点位得分,对研究区进行靶区圈定,共划分4个成矿靶区。根据靶区点位总得分,评价成矿靶区潜力高低,建议靶区开展验证工作顺序为:Ⅰ号靶区(23.41)>Ⅲ号靶区(22.41)>Ⅱ号靶区(16.28)>Ⅳ号靶区(16.06)。

汤谨晖[3](2020)在《粤东北仁差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仁差火山断陷盆地处于NE向武夷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与EW向南岭成矿带东端这一独特的地质构造交汇部位。区内印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晚期火山活动强烈,发育多组断裂构造。盆地具有优越的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属国内重要的铀多金属矿聚集区之一。目前,在盆地中已发现多个U、Mo、Au、Ag等多金属矿床和一批矿化(点),成矿前景较好。以往盆地基础地质工作主要局限于几个已知矿床,矿床外围空白区较多,对许多基础地质问题未进行系统研究。另外,对盆地及邻区丰富的地质、物化探、遥感等地学信息,尚未利用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理论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这成为制约盆地下一步找矿方向的拓展和找矿勘查突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与盆地有关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等资料,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测试,在盆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基本查明了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全面梳理了铀多金属矿空间分布规律,厘定了矿床成矿序列及矿床成因,建立了盆地成矿模式。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源地学信息,提取成矿异常信息。根据找矿标志,构建矿床成矿预测地质模型。采用MORPAS评价系统数据知识的“经验模型法+成因模型法”的混合驱动形式,应用“找矿信息量法”对特征异常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对各成矿单元开展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并对各靶区分别进行了远景评价。具体研究过程中取得成果简述如下:(1)在古应力要素研究基础上,恢复了盆地自中生代印支期至古近纪始新世的构造—沉积—岩浆演化序列。同时根据对盆地及周边节理在不同地层单元产状和切割关系筛分,认为盆地主要存在四期共轭节理。第四期节理集中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地层中,最大主应力轴轴向EW,呈现EW挤压及SN伸展的应力状态,盆地在该阶段以伸展断陷为主,与盆地铀主要成矿年龄阶段相对应。区内最关键控矿因素应为断裂构造,NNE向、NWW向、EW向断裂交汇复合部位因拉张作用形成的张裂区(带),是成矿流体最理想的存储空间(容矿构造),控制主要铀矿床(矿体)空间定位。(2)盆地次流纹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硅、铝过饱和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的流纹岩特征。岩浆源区可能来自壳源,次火山岩不是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其主要的形成机制,样品表现出来的结晶分异特征应是岩浆超浅层侵入过程中长英质矿物发生结晶的结果。对盆地基底文象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首次测得两个谐和年龄分别为179±1Ma和186±1Ma,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即燕山第一幕岩浆活动之产物。测年成果加深了对仁差盆地构造—岩浆演化的认识,也为粤东北地区在早侏罗世缺乏岩浆岩活动的报道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数据。(3)对典型矿床关键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剖析,认为:差干多金属矿床应属再造富集而成的沉积—火山热液复成因矿床,隐伏断裂构造控制了深部主要矿体的展布范围,改变了前人对成矿单一“层控”的地质认识;麻楼矿床应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铀矿床,空间定位于次流纹斑岩内接蚀带边缘相(细斑次流纹斑岩)0~30m内,矿化分布在由挤压破碎产生的次级密集裂隙群带中;鹅石矿床应属沉积—火山热液复成因矿床,产于晚白垩世叶塘组上组上段顶部第三韵律(K32-Ⅲb)中的层凝灰岩、含砾凝灰岩中。盆地酸性火山岩应是铀物质来源的主体,另外因素是深部岩浆活动;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由大气降水和深源流体叠加作用而成。(4)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认为盆地火山岩主要是晚白垩世早期(K2)火山活动的产物。铀矿样品206Pb/238U年龄结果表明,成矿时代由晚白垩世晚期一直延续到新近纪上新世,应是多期多阶段成矿。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中“地质时代(旋回)—矿床成矿系列(组)—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的研究思路,厘定了盆地矿床的成矿系列,将盆地矿床归于晚三叠世—白垩纪(燕山旋回)下3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并依据矿床控矿因素及地质作用环境差异,将盆地4个矿床划分成差干式、麻楼式2个找矿模式。(5)对多源地学信息进行异常提取,盆地内共圈定伽玛综合异常晕圈10个(U-1~U-10),Ⅰ级水化远景区8个(Ⅰ-1~Ⅰ-8);对水系沉积物测量19种元素的地化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原理,确定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组合,提取出Hg-Y-La组合、Bi-Sn-W-Be组合、Zn-Mo-Nb组合、Au-Pb组合、Cu-Zn组合综合异常;选用ETM+遥感影像7个高光谱波段对铁离子蚀变矿物、羟基蚀变矿物及硅化、中基性岩脉等异常信息分别进行识别提取。在上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像等信息提取基础上,编制了各类综合异常成果图件。(6)根据盆地成矿规律,结合多源地学信息提取结果,建立区内火山岩型铀矿床主要找矿判别标志。从成矿地质背景、构造与结构面关系、成矿特征等参数方面研究,建立盆地成矿预测地质模型。采用数据知识的“经验模型法+成因模型法”的混合驱动形式,利用MORPAS3.0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特征信息量叠加分析,并圈定了找矿靶区。区内共圈定5个A级找矿靶区(编号:A1~A5)、3个B级找矿靶区(编号:B1~B3),对各找矿靶区分别进行了远景评价。

龚庆杰,夏学齐,刘宁强[4](2020)在《2011~2020中国应用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指出在分析应用地球化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着重介绍了勘查地球化学在调查、评价、开发和修复四个阶段近十年的研究进展。调查方法可分为传统化探和非传统化探方法,传统化探方法日趋成熟、规范并得以持续推广应用,非传统化探方法在覆盖区勘查备受重视;评价主要集中在确定元素组合、圈定异常和评价异常方面,除持续应用外,其方法技术仍以对比为主导,但知识驱动技术初露端倪;在开发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地浸法铀矿采选方面;修复主要是针对矿山环境的修复,由此产生了地球化学工程学这一新兴领域。

司明[5](2019)在《辽宁省宽甸县步达远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文中认为宽甸县步达远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宽甸段、营口-宽甸显生宙隆起与太子河-浑江坳陷衔接部位;处于北东向鸭绿江与太平哨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北西向次一级构造带中,是重要铅、锌、铜、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区内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较低,为进一步查明研究区内矿产资源,扩大找矿远景,本文通过提取区域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信息,对研究区地质、化探、物探、矿化等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优选出优质的成矿远景区,为步达远地区今后找矿工作指明方向。研究区内地层有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古生界寒武系及中生界白垩系小岭组。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铜、铅、锌、金成矿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寒武系又是区域上重要的铜、铅、锌的含矿层位,其中铜、铅、锌高于地壳克拉克值48倍,这种双层“矿源”为本区成矿提供大量物质来源。研究区内发育有步达远岩体,北部发育有坦甸子岩体,南部发育有石柱子岩体,为Cu、Pb、Zn矿的形成提供了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热动力,同时也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研究区内的褶皱构造为关门砬子-黄家街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北西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互相切割交错,为Pb、Zn、Cu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铜、铅、锌矿床的空间展布。对研究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及1:1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分析及研究,按照地质环境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结合区域上分散流异常特征,在区内共圈分出7个综合异常带和4个呈面状展布的异常集中区。这些异常区是寻找Pb、Zn、Cu矿的有利地段。通过对研究区内及其附近岩石的物性参数的测定与分析,确定区内的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物探异常为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区域已有的地质、物化探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同时对研究区内的地质条件、地球化学条件、地球物理条件及矿产综合信息的提取及分析,本文共圈出4个Pb、Zn、Cu成矿远景区,其中1个Ⅰ级成矿远景区,2个Ⅱ级成矿远景区及1个Ⅲ级成矿远景区。结合远景区找矿潜力的评价,最终优选出岔条沟铅锌找矿靶区。

李昱羲[6](2019)在《内蒙古树木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树木沟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区带的中南段,研究区出露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下岩段和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及玛尼吐组。区内见小型晚侏罗世侵入岩,有闪长岩、花岗岩,脉岩见花岗岩脉、闪长岩脉、细粒石英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石英闪长岩脉。本文通过实际工作和收集整理,对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潜力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成果对今后该地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区是通过区域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确定的异常远景区之一,本次工作通过1: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查明了该区元素的分布、富集和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呈高富集、强分异性的特征,根据元素异常的空间组合特征,在研究区圈定了7个综合异常,并对其进行综合异常剖析,分析其元素组合异常特征,针对主要异常AP1-AP6开展进行了异常查证,通过1:5000综合剖面测量结合槽探揭露和钻探验证结果对异常进行综合性的解释推断。AP1综合异常经剖面查证Au、Pb、Zn、Ag等元素异常重现性好,异常浓集中心共布设三条探槽进行揭露,探槽TC1、TC2、TC3中均发现凝灰岩具褐铁矿化,在AP1异常区内圈定的激电DJ1-1异常处布设了2个钻孔(ZK6501、ZK6)。ZK6501孔在孔深148.79395.00m范围内,圈定了7条铅锌银矿化体,单层厚度0.504.50m,Zn含量0.140.71%,Pb含量0.250.74%,Ag含量最高为100×10-6。ZK6孔在孔深32.51220.03m范围内圈定了8条铅锌银矿化体,单层厚度0.5028.11m,Zn含量最高1.13%、Pb含量最高0.38%、Ag含量最高为98.7×10-6。AP5综合异常经剖面查证,化探异常重现性好,且圈定了一条北西向银铅矿化蚀变带,经过钻探工程验证,ZK101中发现了2层矿化体,分别为1层银矿化体,平均品位Ag61.4g/t,1层锌铜矿化体,平均品位Zn0.465%,Cu0.07%,且AP5异常通过与复兴屯1矿区的类比研究发现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此外,AP4综合异常虽然面积较小,但经钻孔ZK3验证,圈定了8条铅锌银矿化体。故推断AP1、AP4、AP5三个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是寻找Ag、Pb、Zn、Au、Cu多金属矿的最佳靶区。

韩志轩[7](2019)在《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与汇水域沉积物铅的丰度与分布》文中提出全球一致性和权威性地球化学数据是资源与环境评价的定量标尺。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区域仍然局限于地球表层,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下水、固体矿产、土壤、空气等均与出露地壳有所关联。人类社会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对出露地壳成分模型进行精细刻画,进而为研究环境污染、元素分布与地方病、资源潜力评价等问题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4年开展的中国地球化学基准(CGB)计划获得的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铅的数据,系统研究了出露地壳岩石铅的丰度、分布及其地质意义,以及汇水域沉积物铅的分布、基准值、背景值。主要成果如下:1)更新完善了全国及八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岩石铅丰度数据。2)利用面积加权法得到中国大陆出露岩石地壳铅丰度为14.8mg/kg,低于大陆上地壳铅丰度。3)不同时代地层铅含量的变化与超大陆旋回密切相关,晚古生代泥质岩铅含量的跃升与NOE事件相关。4)我国汇水域沉积物铅丰度为22.1mg/kg,空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南高北低,长江以南为铅的高背景区,长江以北整体铅含量较低,仅有个别铅富集区。铅的空间分异特征由气候、地貌、地质背景、矿产分布、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决定。地质背景是控制铅含量的主要因素,在地质背景相似的区域,气候是影响铅含量的关键因素。5)系统建立了我国8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32个一级流域、10个地理景观分区、17个二级土壤分区、9个平原区、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疏松沉积物铅的基准值与背景值。6)本文计算了我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理景观区的分散流富集系数,为研究表生环境下元素迁移循环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刘延斌[8](2019)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寻找隐伏铅锌矿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亦属于额尔古纳成矿带,目前该区发现了老沟金矿、东郡和比利亚谷铅锌(银)矿床等诸多矿石可选性良好,经济价值较大的矿床。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其找矿成果,以前人已完成的各项工作为重要资料,在本区内开展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矿的试验研究与应用。本集成技术细分为三种方法:1、地电提取测量法,2、土壤热释汞测量法,3、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以收集本矿区前人的资料与地电化学集成技术的试验研究分析结果为依据,经过认真研究、总结研究区地电化学各项指标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并结合其地质背景,获得以下认识和成果:(1)格鲁其堆山矿区位于额尔古纳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的北东段,总结本区地质资料显示:赋矿地层主要为额尔古纳河组下段中,岩性灰白色块状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夹变质砂岩。围岩蚀变则以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中-低温蚀变为主,矿体走向为65°,倾向南东,倾角约78-85°,局部近直立,受北东向断裂控制较明显。(2)在格鲁其堆山矿区15号勘探线已知剖面上开展寻找隐伏矿的可行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本技术方法所测量的Au、Ag、Cu、Pb、Zn、As、Bi、Mo、Li等9种元素和RHg、Con等元素异常与矿体(矿化带)所在范围吻合度较高,并且Cu、Pb、Zn异常较为同步,验证了本技术是可行、有效的。(3)元素变化系数与离散特征表明本区Cu、Zn、Bi、Li、Pb等元素的高强数据多,变化幅度大,具有一定的富集趋势,成矿潜力较大。(4)将元素原始数据转化为衬值,再运用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总结出矿区内最佳的找矿元素组合,因此9种元素被分成了F1:Ag-Pb-As-Li-Mo-Cu、F2:Au-Bi、F3:Zn-As三组,并运用直方图解法划分出了元素的内中外带,使用Mapgis和CorelDRAW等软件绘制异常平面图。(5)在结合地质、地电化学找矿标志的前提下,为格鲁其堆山地电研究区划定三个找矿靶区,Ⅰ、Ⅱ、Ⅲ类靶区各一个。综合地质与地电化学指标认为Ⅰ类靶区最具有找矿潜力。

高玉潮[9](2018)在《内蒙古集宁浅覆盖层中元素垂向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覆盖区找矿是目前资源勘查领域的重点与难点,覆盖层的屏蔽作用使深部成矿信息发生削弱和衰减,其对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和影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成为制约覆盖区找矿实现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围绕覆盖层与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关系这一科学问题,选取了内蒙古集宁浅覆盖区两个不同类型的化探异常(曹四夭矿区次生晕异常和泉子沟分散流异常),通过对浅钻岩芯沉积物中成矿相关元素的分析和对比,取得了如下结论和成果:(1)分析了浅钻沉积物中Ag、As、Au、Bi、Cu、Hg、Mo、Pb、Sb、Sn、W、Zn等12种成矿相关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发现曹四夭异常区覆盖层中大部分元素含量随深度升高而增加,受遭受剥蚀而接近地表的矿体影响明显,呈现出自下而上迁移的特征。泉子沟异常区元素含量与深度无明显关系,主要受岩性控制。(2)分析两个异常区的元素组合垂向分布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个异常区钻孔数据进行处理,在曹四夭次生晕异常钻孔中提取了除Hg之外的几乎所有成矿元素的元素组合,反映了次生晕对深部矿体和原生晕组分的继承。泉子沟分散流异常区岩芯数据提取了分别代表高温、中温、低温成矿元素的元素组合,反映了矿体、原生晕遭受破坏并随河流搬运产生的分异。(3)次生晕异常区Hg元素在覆盖层表层富集,而分散流异常区Hg无明显富集规律,因此Hg在垂向分布上的差异是区分两类异常的有效标志之一。覆盖层表层元素含量Pb/Cu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同一异常体系中次生晕异常和分散流异常,但对于其普遍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检验。以上指标可以为异常的评价和筛选提供帮助,从而提高找矿效率。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异常形成机理的认识及指导覆盖区找矿具有积极意义。

杨汉水,苏兴涛,卢猛[10](2017)在《轻便浅层取样机具在大兴安岭森林植被覆盖区化探样品采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方法对覆盖区化探工作意义重大。受广泛存在的覆盖层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开展常规化探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此开展了在大兴安岭地区利用轻便浅层取样机具进行地球化学样品采集的研究工作,得出了利用浅层取样机具采集化探样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物化探异常查证,矿化体追踪,数字填图等地质工作的结论。同时,该方法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二、辽东植被覆盖区分散流异常查证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东植被覆盖区分散流异常查证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地球物理在荒漠覆盖区隐伏矿床预测与定位中的应用:以新疆拉伊克勒克铜多金属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琼河坝覆盖区隐伏矿预测
    1.1 成矿信息提取技术方法
    1.2 断裂构造厘定和岩体识别
    1.3 隐伏岩体识别
    1.4 蚀变信息提取
    1.5 靶区预测
2 拉伊克勒克隐伏矿床定位
    2.1 隐伏矿定位与勘查技术
    2.2 隐伏矿发现—预查
        (1)矽卡岩铁铜矿的发现
        (2)斑岩铜矿的发现
    2.3 矿床规模扩大-普查详查
3 结论

(2)四川烟依矿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金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自然地理概况及交通位置
        1.1.2 前人工作简述
    1.2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1 选题来源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研究现状
        1.3.2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研究现状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及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活动
        2.1.3 区域岩浆作用
        2.1.4 区域变质作用
        2.1.5 区域矿产
        2.1.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研究区地层
        2.2.2 研究区构造
        2.2.3 研究区岩浆岩
        2.2.4 研究区变质岩
        2.2.5 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地电集成技术方法概述
    3.1 地电化学提取测量法
        3.1.1 基本原理
        3.1.2 方法及技术参数
        3.1.3 地电提取测量法应用条件
    3.2 土壤热释汞测量法
        3.2.1 基本原理
        3.2.2 工作方法及质量检验
    3.3 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
        3.3.1 基本原理
        3.3.2 工作方法及质量检验
        3.3.3 方法的主要特点
第4章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可行性试验研究
    4.1 已知剖面概述
    4.2 地电化学提取测量法的可行性研究
    4.3 土壤离子电导率与土壤热释汞可行性研究
        4.3.1 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特征
        4.3.2 土壤热释汞异常特征
第5章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异常特征
    5.1 地电提取参数统计及分析
    5.2 R型因子分析
    5.3 地电集成技术异常指标确定及异常分带参数
    5.4 地电提取单元素异常特征
        5.4.1 Au异常特征分析
        5.4.2 Ag异常特征分析
        5.4.3 Cu异常特征分析
        5.4.4 Pb异常特征分析
        5.4.5 Zn异常特征分析
        5.4.6 As异常特征分析
        5.4.7 Sb异常特征分析
        5.4.8 Hg异常特征分析
    5.5 地电提取组合元素异常特征分析
        5.5.1 Cu-Zn-Hg异常特征分析
        5.5.2 Au-Pb异常特征分析
        5.5.3 As-Ag异常特征分析
        5.5.4 Sb异常特征分析
    5.6 土壤离子电导率(Con)异常特征分析
    5.7 土壤热释汞(RHg)异常特征分析
第6章 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成矿靶区圈定及评价
    6.1 多层次模糊评价法
    6.2 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评价体系构建
    6.3 地质-地电化学要素得分评定机制
    6.4 靶区圈定及找矿预测
第7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粤东北仁差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工作量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地质演化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 航空伽玛场特征
        2.3.2 重力场、磁场特征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4.1 铀、氡地球化学特征
        2.4.2 多金属地球化学特征
    2.5 区域遥感特征
    2.6 区域矿产特征
3 研究区铀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
    3.1 地层
        3.1.1 寒武系(?)
        3.1.2 泥盆—石炭系(D_(2+3)—C_1)
        3.1.3 白垩系上统(K_2)
        3.1.4 古近系(E)
        3.1.5 第四系(Q)
    3.2 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裂构造
        3.2.3 火山构造
    3.3 岩浆岩
        3.3.1 侵入岩
        3.3.2 火山岩
        3.3.3 次火山岩
    3.4 变质岩
        3.4.1 区域变质岩
        3.4.2 动力变质岩
    3.5 仁差盆地形成演化及与铀多金属成矿关系
        3.5.1 盆地形成演化特征
        3.5.2 盆地形成演化与成矿关系
4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4.1 差干多金属矿床
        4.1.1 矿床地质特征
        4.1.2 矿体地质
        4.1.3 矿石物质成分及围岩蚀变
        4.1.4 控矿因素分析
    4.2 麻楼矿床
        4.2.1 矿床地质特征
        4.2.2 矿体地质
        4.2.3 矿石物质成分及围岩蚀变
        4.2.4 控矿因素分析
    4.3 鹅石矿床
        4.3.1 矿床地质特征
        4.3.2 矿体地质
        4.3.3 矿石物质成分及围岩蚀变
        4.3.4 控矿因素分析
5 铀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5.1 铀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5.1.1 成矿空间分布规律
        5.1.2 成岩成矿时间分布规律
        5.1.3 矿床成矿系列厘定
    5.2 成矿要素
    5.3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5.3.1 成矿物质来源
        5.3.2 成矿流体来源
        5.3.3 铀的迁移与沉淀
        5.3.4 成矿模式
6 多源地学信息提取
    6.1 地球物理特征及信息提取
        6.1.1 放射性伽玛场特征
        6.1.2 异常信息提取
    6.2 地球化学特征及信息提取
        6.2.1 非铀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信息提取
        6.2.2 放射性水化学特征及信息提取
    6.3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6.3.1 遥感图像数据预处理
        6.3.2 地质构造遥感解译
        6.3.3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6.3.4 遥感硅化信息提取
        6.3.5 多源地学信息优化组合
7 铀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与远景评价
    7.1 成矿潜力分析
        7.1.1 区域成矿潜力分析
        7.1.2 主要矿床成矿潜力分析
    7.2 地质模型建立
        7.2.1 找矿标志
        7.2.2 成矿预测地质模型
    7.3 综合信息数据库建立
    7.4 矿产资源预测方法选择
    7.5 预测模型地质单元划分
    7.6 预测模型的变量选取及赋值
        7.6.1 模型变量选取的原则、特点及方法
        7.6.2 区域成矿特征变量的选取及赋值
        7.6.3 综合信息分析
    7.7 找矿靶区圈定及远景评价
        7.7.1 找矿靶区圈定原则
        7.7.2 找矿靶区圈定及评价
8 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4)2011~2020中国应用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应用地球化学概况
    1.1 发展历程
        1.1.1 起源阶段
        1.1.2 初创阶段
        1.1.3 确立阶段
        1.1.4 发展阶段
    1.2 研究内容
2 勘查地球化学
    2.1 调查
        2.1.1 传统化探方法
        (1)系统总结。
        (2)持续发展。
        2.1.2 非传统化探方法
        (1)地气测量。
        (2)地电化学测量。
        (3)其他非传统化探方法。
    2.2 评价
        2.2.1 元素组合
        2.2.2 异常圈定
        (1)单元素异常圈定。
        (2)综合异常圈定。
        2.2.3 异常评价
        (1)单元素异常评价。
        (2)综合异常评价。
        (3)找矿预测区评价。
    2.3 开发
    2.4 修复
3 总结与展望

(5)辽宁省宽甸县步达远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辽东铅锌矿床国内研究现状
    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4.1 区域地质工作
        1.4.2 矿产地质工作
    1.5 实物工作量
    1.6 研究区位置
        1.6.1 研究区位置及范围
        1.6.2 自然经济地理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基底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2.3 褶皱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概况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1 重力场特征
        2.5.2 磁场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1 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2.6.2 断裂带上元素分配特征
        2.6.3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构造
        3.3.1 褶皱构造
        3.3.2 断裂构造
    3.4 地球化学特征
        3.4.1 分散流异常
        3.4.2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3.4.3 地球化学特征
    3.5 地球物理特征
        3.5.1 视极化率特征
        3.5.2 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3.5.3 相关物性参数特征
第4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1 步达远-青山沟矿集区铅锌铜矿床特征
        4.1.1 地质概况
        4.1.2 矿体特征
        4.1.3 矿石特征
        4.1.4 围岩蚀变
        4.1.5 矿床成因分析
    4.2 万宝钼铜多金属矿集区
        4.2.1 地质概况
        4.2.2 矿体特征
        4.2.3 矿石特征
        4.2.4 围岩蚀变
        4.2.5 矿床成因分析
第5章 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5.1 含矿地层
    5.2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
    5.3 构造控矿
    5.4 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5.4.1 成矿规律
        5.4.2 找矿标志
第6章 成矿预测
    6.1 成矿远景区的圈定准则
    6.2 成矿远景区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6.2.1 步达远-岔条沟Pb-ZnⅠ级成矿远景区
        6.2.2 三道阳岔CuⅡ级成矿远景区
        6.2.3 新安CuⅡ级成矿远景区
        6.2.4 新华Zn-CuⅢ级成矿远景区
    6.3 找矿靶区优选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内蒙古树木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景观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完成工作量
2 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
        2.1.1 地层
        2.1.1.1 二叠系
        2.1.1.2 侏罗系
        2.1.1.3 白垩系
        2.1.1.4 第四系
        2.1.2 岩浆岩
        2.1.3 构造
        2.1.4 矿产
    2.2 研究区地质
        2.2.1 地层
        2.2.1.1 二叠系
        2.2.1.2 侏罗系
        2.2.1.3 第四系
        2.2.2 岩浆岩
        2.2.2.1 侵入岩
        2.2.2.2 脉岩
        2.2.3 构造
        2.2.4 矿产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元素含量特征
        3.1.1 1 :5 万水系沉积物元素分布
        3.1.1.1 元素富集特征
        3.1.1.2 元素分异特征
        3.1.1.3 元素在各地质单元中分布特征
        3.1.1.4 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
        3.1.2 1 :1 万土壤元素分布
        3.1.2.1 研究区土壤元素的富集特征
        3.1.2.2 研究区土壤元素分异特征
    3.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2.1 1 :5 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2.2 1 :1 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2.2.1 AP1 综合异常
        3.2.2.2 AP2、AP3 综合异常
        3.2.2.3 AP4 综合异常
        3.2.2.4 AP5 综合异常
        3.2.2.5 AP6 综合异常
        3.2.2.6 AP7 综合异常
4 找矿潜力分析
    4.1 AP1 综合异常找矿潜力分析
    4.2 AP5 综合异常找矿潜力分析
    4.3 AP4 综合异常找矿潜力分析
5 结论及存在问题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与汇水域沉积物铅的丰度与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创新点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 疏松沉积物样品采集
        2.1.1 采样总则
        2.1.2 中国地球化学基准网格
        2.1.3 地球化学采样景观划分
        2.1.4 不同自然地理景观的采样介质
    2.2 岩石样品采集
        2.2.1 岩石采样总则
        2.2.2 地层样品采集方法
        2.2.3 侵入岩样品的采集
        2.2.4 变质岩样品的采集
    2.3 样品分析
3 中国大陆汇水域沉积物铅的基准与分布
    3.1 全国汇水域沉积物铅含量特征与对比
    3.2 全国铅的空间分布特征
    3.3 全国铅的基准值与背景值
        3.3.1 基于大地构造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2 基于地貌景观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3 基于流域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4 基于土壤类型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5 基于省域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6 基于平原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4 铅含量与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3.4.1 气候
        3.4.2 地质背景
        3.4.3 成矿作用
4.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铅的丰度与分布
    4.1 全国岩石铅含量特征
    4.2 全国岩石铅的空间分布特征
        4.2.1 岩浆岩
        4.2.2 沉积岩
        4.2.3 变质岩
    4.3 中国大陆出露地壳铅的丰度
    4.4 侵入岩铅丰度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4.5 地层铅丰度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4.6 泥质岩铅丰度演化对大气圈氧浓度变化的指示
    4.7 分散流富集系数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寻找隐伏铅锌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1 矿区以往地质工作
        1.1.2 地电化学法的国内外研究历程
        1.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5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成果
第2章 矿区区域地质背景与研究区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1.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1.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1.6 区域遥感解译
    2.2 格鲁其堆山研究区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构造
        2.2.4 围岩蚀变
    2.3 矿床地质特征
        2.3.1 矿体特征
        2.3.2 矿石类型
    2.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4.1 矿床成因
        2.4.2 找矿标志
第3章 技术方法概述
    3.1 地电提取测量法
        3.1.1 基本原理
        3.1.2 工作方法
        3.1.3 地电化学方法应用条件
    3.2 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
        3.2.1 基本原理
        3.2.2 工作方法及质量检验
        3.2.3 方法的主要特点
    3.3 土壤热释汞测量法
        3.3.1 基本原理
        3.3.2 工作方法及质量检验
第4章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可行性试验
第5章 地电化学元素异常特征
    5.1 数据处理
        5.1.1 元素变化系数与离散特征
        5.1.3 研究区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计算
    5.2 地电化学元素特征
        5.2.1 地电化学单元素异常特征
        5.2.2 土壤热释汞(RHg)异常特征分析
        5.2.3 土壤离子电导率(Con)异常特征分析
    5.3 地电提取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5.3.1 R型聚类分析
        5.3.2 R型因子分析
第6章 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预测
    6.1 综合找矿标志
        6.1.1 地质找矿标志
        6.1.2 地电化学找矿标志
    6.2 找矿预测
        6.2.1 找矿靶区划分标准
        6.2.2 靶区划分及找矿评价
第7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内蒙古集宁浅覆盖层中元素垂向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覆盖区找矿存在的难题
        1.2.2 地球化学晕找矿现状
        1.2.3 覆盖层元素迁移机制研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成果与创新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宇
        2.1.2 中生界
        2.1.3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覆盖特征及矿产分布
第三章 矿区地质
    3.1 曹四夭矿区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化探在矿床发现中的作用
    3.2 泉子沟矿区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3.2.4 化探在矿床发现中的作用
第四章 浅覆盖区浅钻样品介绍
    4.1 浅钻布置
    4.2 样品采集和测试
    4.3 浅钻岩性特征
        4.3.1 曹四夭浅钻岩性
        4.3.2 泉子沟浅钻岩性
第五章 覆盖层元素垂向分布特征
    5.1 曹四夭浅钻元素垂向分布
        5.1.1 CZK2
        5.1.2 CZK4
    5.2 泉子沟浅钻沉积物元素垂向分布
        5.2.1 ZK1
        5.2.2 ZK4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覆盖层元素组合垂向特征
    6.1 主成分分析方法简介
    6.2 钻孔数据主成分分析
        6.2.1 曹四夭浅钻元素组合特征
        6.2.1.1 CZK2
        6.2.1.2 CZK4
        6.2.2 泉子沟浅钻元素组合特征
        6.2.2.1 ZK1
        6.2.2.2 ZK4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元素垂向分布特征对比
    7.1 元素垂向分布
        7.1.1 岩性控制作用定量分析
        7.1.2 深度控制作用定量分析
    7.2 元素组合垂向分布
    7.3 Hg元素
    7.4 区分异常类型的定量指标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10)轻便浅层取样机具在大兴安岭森林植被覆盖区化探样品采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的选择
    1.1 研究区的选择依据
    1.2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区的采样工作要求
3 轻便浅层取样机具采集化探样品的工作方法
4 轻便浅层取样机具的特点
5 结论

四、辽东植被覆盖区分散流异常查证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地球物理在荒漠覆盖区隐伏矿床预测与定位中的应用:以新疆拉伊克勒克铜多金属矿床为例[J]. 严加永,孟贵祥,吕庆田,邓震,祁光,汤贺军,赵金花,薛融晖,王栩. 地球物理学报, 2021(11)
  • [2]四川烟依矿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金矿预测研究[D]. 汤国栋.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3]粤东北仁差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D]. 汤谨晖. 东华理工大学, 2020
  • [4]2011~2020中国应用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龚庆杰,夏学齐,刘宁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5)
  • [5]辽宁省宽甸县步达远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D]. 司明. 吉林大学, 2019(03)
  • [6]内蒙古树木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D]. 李昱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与汇水域沉积物铅的丰度与分布[D]. 韩志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寻找隐伏铅锌矿应用研究[D]. 刘延斌.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9]内蒙古集宁浅覆盖层中元素垂向分布特征研究[D]. 高玉潮. 河北地质大学, 2018(09)
  • [10]轻便浅层取样机具在大兴安岭森林植被覆盖区化探样品采集中的应用研究[J]. 杨汉水,苏兴涛,卢猛.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7(08)

标签:;  ;  ;  ;  ;  

辽东植被覆盖区弥散流异常验证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