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物资供应站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生根[1](2020)在《张掖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工业在国内外工业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煤炭资源仍是我国第一大基础能源,是工业生产和日常消费的必需品。近年来,国内煤炭企业也在不断发展,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优质产能、淘汰退出落后差产能等手段形成了许多大型煤业集团公司。但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型煤业集团公司的规模虽然大了,但是管理水平还未跟上公司的发展速度,存在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的情况。煤业公司的物资采购成本占整个企业成本的比例很高,所以强化物资采购管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是当下煤业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以张掖宏能煤业公司为例,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对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进行优化研究。首先,明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阐述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其次,对企业的采购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采购管理中存在着采购效率低下,采购质量不高,采购周期较长,采购成本较高等问题;再次,针对存在的问题,从采购模式与组织、采购管理流程、物资分类管理、供应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形成了完整的张掖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策略;最后,为了确保采购管理优化策略的有效实施,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提高采购管理信息化程度、健全采购管理绩效管理、建立采购人员培训制度,对预期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本文通过对张掖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采购管理优化策略,相信对该企业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还对其他煤业公司改进物资采购管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勇[2](2017)在《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在历史上,开封曾经是七朝古都,且自元、明、清、中华民国以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都是河南的政治中心。但自清始,其省会地位曾发生过动摇。清初,迫于明末黄河决口造成的破坏,开封各级衙署被迫迁出。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水患,道光皇帝曾提出迁移河南省会之议。抗战时期,迫于日寇的威胁,河南省会被迫迁出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全国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下,由于郑州市具有位于河南省适中位置、处于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等发展经济的优势,而开封则面临诸多发展瓶颈,比如资源匮乏、处于黄泛区中心位置、面临黄河水患威胁等。两市的发展前景反差巨大,为了发展河南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化,方便对全省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城市工作的领导,河南省地方领导向中央提出省会由开封迁郑州请求,并获得批准。河南省政府在1950年就开始将郑州市作为未来省会进行规划,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还未开始,国家没有大的建设任务,河南省以及郑州市只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规模建设。1952年9月19日郑州市被中央批准为河南省会,自1953年开始,省政府聘请苏联专家对郑州市进行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下,郑州市开始了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为省会迁移做准备。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州。省会的迁移给开封市的经济以及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开封市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才克服了困难。郑州市为迎接省会迁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市政建设、整顿交通秩序、加强物资供应等,保证了河南省直机关顺利迁郑州。河南省委为省直机关的迁移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对因省会迁移而产生的人事与组织关系变更,省委组织部也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省会迁走后,为了解决开封市的城市定位问题以及尽量减轻省会迁离对开封市经济的影响,河南省委决定将郑州地委专署由荥阳迁往开封市;在开封市的帮助下,郑州地委专署顺利入驻开封市,并改名为开封专区。河南省会迁移后留下的房产以及场地由开封市负责接收,开封市接收后作了相应处置,并在接收过程中积极维护本市利益。省会迁移郑州促进了该市的快速发展。其经济蒸蒸日上、技术工人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医疗卫生事业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强,从而使该市迅速成长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新省会郑州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时期中央与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以及随省会迁来的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充实。开封市失去了省会地位,其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事业萎缩,文化事业衰落,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口数量增长迟缓、结构也趋向不合理。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大批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随省会迁离开封,极大地削弱了开封市城市发展的能力。一五期间,开封市属于非重点建设城市,其建设得不到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开封市还必须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的发展。河南省会变迁对河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省会变迁改变了河南省的城市布局,形成了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历史基础;同时省会变迁也导致了开封市经济发展滞缓。在文化方面,省会变迁使河南传统的文化中心发生转移,从而产生双面性作用,对河南省的文化传播产生影响。在教育方面,省会变迁也是导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名校缺失的原因之一。总之,省会作为一个区域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它的变迁必将对该区域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型国家,故全国政治中心享有支配资源的绝对优势,然后依次是省级区域政治中心、地区级区域政治中心、县级区域政治中心等。每级行政中心在本辖区内享有支配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资源集聚中心的转移。因此,成为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往往各方面发展较快,而失去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则发展缓慢,或者从此衰落。同时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会对该区域整体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李旻[3](2016)在《吉林石化公司SAP-WM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文中提出2010年吉林石化公司ERP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根据当时的业务管理模式,针对物资管理内容,只启用了SAP-MM模块,主要是对企业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采购和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数据整合以及管理。虽然当时MM模块满足了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库存情况,采购计划等需求,但MM模块只实现了物资入、存、出过程的简单记录,无法实现物资的精细化管理。SAP-WM模块是库存管理从物资账务管理到实物层面的拓展和延伸,应用该模块不仅能够管理每个库存地点下总的物资数量,还能精确地知道物资在仓库中具体存放的位置,实现物资四号定位,提升仓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吉林石化公司在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同行业中首先选择使用SAP-WM对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论文是以吉林石化公司SAP-WM模块实施为具体案例,对SAP-WM模块应用前的现状进行介绍,进而对SAP-WM的需求进行阐述分析,找出了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对SAP-WM模块进行了全面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对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的重新定义及对ERP系统技术改造和功能完善,极大的推进了吉林石化公司物资管控水平,改变了原有物资管理现状,实现了库存物资信息全口径开放,为物资精细化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依据。
李崇奇,王永春[4](2015)在《长庆油田资金流与物流融合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物流与资金流的理论综述,通过分析国内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和长庆油田物流与资金流管理现状,针对如何提高长庆油田整体物流与资金流的运行效率、如何高效融合物流与资金流才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等问题,提出了多角度的解决方案,探索了资金流与物流融合的新模式。
王启山[5](2013)在《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系统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物流作为一个学科被提出来后,逐步受到重视,被视为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欧美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物流管理经历了实体分销管理、企业集成化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流程、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而且更加注重时间竞争,实现物流的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个性需求已成为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我国对物流的研究与应用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直到近十几年,物流理论和物流管理才逐步为企业所重视。目前对物流管理理论和案例的研究大多基于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整个物流过程,而对煤炭企业这一性质明显不同的企业物流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然而,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其产品是我国进入社会物流中数量最大的工业产品。而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效率,物流管理成为制约原煤成本和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从煤炭行业的实践来看,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煤炭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实行了大集团、大公司化的改革,但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并未带来效益的相应增长,反而造成了企业“大而全”、“规模不经济”的局面。因此,煤炭企业不仅有必要实施供应链管理,而且在现有的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研究提出一种既适合目前我国煤业集团企业实际情况,又能适应未来竞争要求的新物流管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根据前人有关物流、供应链以及零时间理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提出“零时间物流”的新概念,将基于时间竞争的最新成果——零时间理论引入到企业物流领域,对当前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构建出零时间物流的运作模型,为企业物流实现零时间运作提供理论框架。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禹煤电公司)是平煤集团控股的区域性公司,煤炭生产是其主要业务,年原煤生产能力330万吨。公司物流体系中拥有物资供应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煤炭运销公司和电煤联销公司,承担着煤电公司内部设备、材料的采购、仓储、配送,以及煤炭营销业务。公司物流管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目前物流运行的整体情况看,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本文以平禹煤电公司为例,对其物流体系进行科学优化。首先,在对公司物流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供应物流、物资存储、运销物流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目前公司存在的问题,初步对其未来改进方向进行科学预测。同时,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分析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公司自身发展规划,提出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目标及战略定位。其次,针对公司物流优化目标和物流优化战略定位,采用相关的优化理论,建立平禹煤电公司主要物资的存储优化模型,对其仓储环节进行优化,并根据公司的数据资料,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存储、运输方案和措施。最后,在对平禹煤电公司现有软、硬件以及信息系统环境调差的基础上,依托公司物流优化总体战略及实施方案,并结合物资供应存储的优化模型,提出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通过相关信息的整合,为公司提供更为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及一定的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物流及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和当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等。第二章,构建了零时间物流理论模型。本章首先对零时间理论进行了概述,阐述了零时间理论的产生和研究进展,然后在零时间相关概念及零时间五大法则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了“零时间物流”的概念,构建了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为企业物流进行零时间优化提供理论框架。第三章,分析了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现状。本章首先对平禹煤电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别对公司的物资供应物流、物资存储物流和煤炭销售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平禹煤电公司物流需要优化的问题。第四章,确定了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的战略定位——零时间物流。在分析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的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明确了其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结合公司发展规划,提出构建零时间物流是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的目标,并明确了公司物流优化的战略定位。第五章,设计了基于零时间的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存储优化模型。木章首先介绍了存储论中存储问题的基本要素和存储模型,然后基于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存储的现状,提出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存储优化模型,并以公司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提山了物资存储优化策略和物资调配策略。第六章,构建了基于零时间的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总体战略,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木章从平禹煤电公司的物流优化目标和物流战略定位出发,以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为基础,制定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总体战略和基于零时间的供应物流优化战略、存储物流优化战略以及销售物流优化战略,并提出了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物流、物资存储物流以及煤炭销售物流具体优化实施方案。第七章,设计了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系统。本章首先对平禹煤电公司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而对信息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介绍了.NET构架。然后在对公司信息系统的需求、结构、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和框架,最后设计了系统的各个模块。通过相关信息的整合,为公司提供更为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及一定的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己有的基于供应链视角,将零时间思想用于研究物流优化的成果尚少,本文基于物流、供应链以及零时间理论,提出了“零时间物流”的新概念,并结合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实践,建立了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为煤炭企业物流实现零时间运作提供了理论框架。(2)以存储优化为突破口,建立了连续监控的不允许缺货的定期订购的多时期存储管理确定型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48种主要矿用物资最优供应存储策略,以及各矿之间物资调配策略。降低了总的供应存储成本,优化了储备资金结构。(3)基于零时间理论,结合平禹煤电公司供应、存储、销售物流现状,提出其物流优化目标是实现“零时间物流”,并提出了其实现零时间物流的四大战略体系:即时价值联盟战略、即时响应战略、即时管理战略以及即时关联战略。(4)以物资管理优化模型为理论支撑,基于.NET框架技术,开发出适应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创新性地解决了该公司长期以来信息孤立、共享程度较低、决策缺乏依据等问题,为平禹煤电公司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现实手段。
马爽[6](2013)在《吉林石化物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资仓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整个供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物资供应,提高物资流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企业对仓储管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经济、高效的仓储管理系统对提升企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吉林石化公司仓储管理系统部分功能不完善,许多环节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通过人工统计、汇总后导入仓储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和管理的原始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低效率、难管理、信息不同步等诸多管理弊端,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提高了管理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仓储管理逐步从传统的“结果导向”转变成“过程导向”;从“数据录入”转变成“数据采集”;同时引入了“监控平台”,让管理更加高效、快捷,相关技术日趋成熟。吉林石化公司根据企业现有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在全面分析仓储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决定通过深入开发现有仓储管理系统功能,改进仓储管理流程,提升公司仓储信息化管理水平。本文是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做出的应用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石化公司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在对原有功能模块进行深度开发的基础上,确定了128项功能需求,完成了功能模块设计方案。最终实现仓储信息系统功能开发和应用,改变以前线上线下同时操作的仓储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以往传统仓储管理信息存在的弊端,使公司的仓储管理更加快捷、简便、操作性强,同时避免了不合理的管理成本,减小了管理风险。为了保障项目的实施效果,吉林石化公司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对仓储业务实行集中管理,并对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系统应用水平。该系统已在公司试运行,根据操作实际和员工反馈,新系统的应用使操作更加简便、快捷,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在该系统今后的应用过程中,我们还将根据实际反馈,对该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持续改进和调试,使其能够不断适应吉化公司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仓储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肖惠朝[7](2012)在《北京市物资体制研究(1949—1966年)》文中认为物资是社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同时,物资(生产资料)决定着生活资料的生产,而生活资料又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物资(生产资料)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国家的强弱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制定并执行有关物资计划、分配及回收等各种方法、制度及物资组织机构的总和。开展对建国后物资体制的研究,并提出物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将对于改革和完善物资体制,保障物资供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由绪论、结语和七章正文,共九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起、选题的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简要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物资体制。其内容包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物资统制政策、抗日根据地的物资体制政策、日伪对沦陷区的物资掠夺与统制。第二章简要论述了计划经济下的物资。第一节论述了物资的内涵、外延以及统配、部管物资的名目;第二节论述了由北京市供应物资的单位、北京市所需物资的来源以及北京市属厂矿所生产物资的去向。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物资体制的演变(1949—1966年)。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论述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物资分类管理的办法、重要物资的综合平衡和计划分配办法;第二节论述了“大跃进”时期的物资体制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后果;第三节论述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物资体制的变革及其取得的成绩与不足。第四章论述了北京市的物资机构。第一节论述了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物资分配处的成立、职责及其与物资局的责任分工等;第二节论述了北京市物资供应局及物资管理局的成立、机构设置及职能等;第三节简要论述了北京市煤炭总公司的演变过程、机构设置及基本职能。第五章论述了北京市的物资计划。第一节论述了北京市物资计划的种类及各种计划的制定过程;第二节论述了北京市物资计划模式的演变过程;第三节论述了北京市物资计划的变革。第六章论述了北京市的物资流通。第一节论述了北京市物资订货的种类以及订货的程序等;第二节论述了北京市物资供应的种类及供应方式等;第三节论述了北京市的物资储运体制;第四节论述了北京市的物资回收体制。第七章以建筑材料为个案来剖析北京市物资计划与流通的运作模式。第一节论述了北京市建筑材料的管理机构:第二节论述了北京市地方建筑材料(砖、瓦、灰、砂、石)的计划与流通体制;第三节论述了北京市基本建设材料(钢材、水泥、木材)的计划与流通体制。结语部分主要论述了不同时期物资体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以及物资生产与物资流通的关系。
朱志强,虞明远[8](2012)在《关于构建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思考》文中提出本文从分析我国公路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公路应急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其对物资储备的要求,提出了构建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构想和相关措施建议。
丛海平[9](2010)在《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朝代,是由肇起朔漠的蒙古族混一南北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王朝的一大特色,就是其始终保持政治文化的蒙汉二元体制。元代的军事后勤制度,同样呈现蒙古因素和汉地因素互相杂糅的色彩。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段重要时期,元代的军事后勤制度既承前启后,又有不同于其它朝代的内涵,展现出丰富独特的色彩。元代军事后勤制度,包括制度规则、各机构设置、具体保障措施及实施,涉及内容很多。总体上,古代军人在平时和战争过程中的衣、食、住、用、行等军需物资的供给和运作,都可以算作是军事后勤制度。它是军队赖以生存、作战的物质基础,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变化的。从蒙古早期部落社会到大蒙古国,再到元王朝这一时期,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广泛搜集史料,系统梳理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的发展演变,运用历史学、军事学及比较分析等方法,力图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蒙元时期的军事后勤制度发生了显着变化。蒙古因素和汉地因素在不同阶段对其产生了影响。前期,单一游牧经济的蒙古式后勤补给方式占绝对统治地位,大蒙古国尤其是忽必烈即位以后,中原汉地生产方式受到重视,汉地因素开始在军事后勤体制中占据优势。军队的后勤补给,发生了由“因粮于敌”的方式向汉地传统方式为主的转型。武器装备制度是军事后勤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器装备可以分为单兵武器装备、骑兵装备、水军装备以及军事保障装备等,与元代的军器制造、军需发放管理等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它可以使我们比较好的了解元代的单兵武器装备和整体装备规模水平。军需物资的供应,是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由于军需后勤保障从“务食于敌”、以战养战,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汉地传统后勤补给方式转变,与驿站、屯田等相结合的军需补给站的作用凸显出来。元代的主要军需补给站包括两都及附近地区的大都路、大同路、上都路、应昌路、兴和路等;攻略南宋所设置的军需供应站,如济宁路、汴梁路、襄阳路、兴元路、成都路等;漠北、东北地区的和宁路、称海、大宁路、东京路等;以及西北地区的宁夏府路、甘州路和亦集乃路等。这些地处边地的军需供应站在整个军需供给体系中作用巨大,有力承担了为军队提供军储的职能。元代的军屯、奥鲁和马政等问题也是军事后勤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前人多有研究。本文主要就典型军屯——兴元路,汉军奥鲁的几个问题以及马政中的马匹交易、民养官马问题等进行了讨论,使之更加完善。
冯占伟[10](2009)在《辽河油田物资公司采购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部署,辽河油田物资公司将在上级内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辽河油田上市单位原有实践的基础上,实施并完成本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任务。辽河油田上市单位为了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已经建立起成型的内部控制框架。物资公司虽然实质上已经建立了采购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但是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文化。由于上市单位的内控框架将作为物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对其框架进行评析,并判断其对物资公司的适用性是首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可以明确物资公司现有内部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物资公司采购流程内控建设的基本方向。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全面执行、监控核查、反馈整改四个连续循环的阶段。本文仅在制度设计层面,考察上市单位采购流程内部控制的业务符合性、描述准确性和需求满足性。本文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五要素为结构,以采购流程为中心,分析评价了辽河油田上市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内容包括:简介辽河油田上市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制度建设情况及要求,厘清物资公司相关制度建设情况,并对控制环境建设提出构想;评析辽河油田上市单位采购流程各子流程风险评估情况,判断其对物资公司采购流程内控建设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评析辽河油田上市单位采购流程各子流程控制活动设置情况,判断物资公司现有采购活动相关措施是否满足其相关要求,并提出改进意见;评析上市单位信息与沟通及监控方面的制度建设情况,并提出改进构想;提出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措施。
二、对物资供应站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物资供应站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张掖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采购管理概述 |
2.1.1 采购管理概念 |
2.1.2 采购管理模式 |
2.1.3 采购流程管理 |
2.2 供应商管理概述 |
2.2.1 供应商管理概念 |
2.2.2 供应商分类管理 |
2.2.3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
2.3 供应链管理概述 |
2.3.1 供应链管理概念 |
2.3.2 供应链管理特点 |
2.3.3 传统采购管理与供应链采购管理的区别 |
第三章 张掖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张掖宏能煤业公司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机构设置 |
3.2 公司采购管理现状 |
3.2.1 采购组织机构 |
3.2.2 外购物资种类及特征 |
3.2.3 采购基本流程 |
3.3 采购管理问卷调查与问题分析 |
3.3.1 问卷调查与结果汇总 |
3.3.2 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3.4.1 采购组织架构不合理 |
3.4.2 采购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
3.4.3 供应商管理体系不健全 |
3.4.4 物资分类与成本控制未能很好结合 |
第四章 张掖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策略 |
4.1 采购管理优化思路与原则 |
4.1.1 优化思路 |
4.1.2 优化原则 |
4.2 采购模式与组织优化 |
4.2.1 采购管理新模式设计 |
4.2.2 采购组织相应调整 |
4.3 采购管理流程优化 |
4.3.1 完善采购管理流程 |
4.3.2 运用采购信息系统 |
4.4 物资分类管理优化 |
4.4.1 采购物资合理分类 |
4.4.2 供应商分类管理策略 |
4.4.3 选用合适采购方式 |
4.5 供应商管理优化 |
4.5.1 建立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
4.5.2 完善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 |
4.5.3 供应商的激励与退出 |
第五章 张掖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策略的保障措施与效果分析 |
5.1 采购管理优化策略的保障措施 |
5.1.1 完善采购绩效评价制度 |
5.1.2 提高采购管理信息化程度 |
5.1.3 建立采购人员培训制度 |
5.2 采购管理优化策略的效果分析 |
5.2.1 采购管理效率提升 |
5.2.2 供应商管理有效性提升 |
5.2.3 采购成本控制能力提升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2)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学术研究回顾与分析 |
(一) 有关中国城市史的研究 |
(二) 国内有关中国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研究 |
(三) 海外及港台相关研究 |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点 |
四、研究对象与概念说明 |
(一) 研究对象 |
(二) 概念说明 |
第一章 河南省会变迁动因 |
第一节 开封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清、民国开封省会地位的动摇 |
一、清初驻开封各级衙署的被迫迁出 |
二、晚清时期的迁省会之议 |
三、民国时期河南省会的迁移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动因 |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的国内经济背景 |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行政区划调整及省级行政中心变迁 |
三、郑州成为河南省新省会的优势 |
四、开封发展的瓶颈 |
五、河南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契合 |
小结 |
第二章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与初步建设 |
第一节 郑州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 |
一、郑州市新省会的初步规划 |
二、苏联专家与新省会城市规划 |
第三节 新省会郑州市的初步建设 |
一、新省府工程 |
二、郑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相关建设机构的变化 |
三、郑州市的全面建设任务 |
四、迅速壮大的基本建设队伍 |
五、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原则 |
第四节 城市扩建中的征地 |
一、郑州市留用土地以及建设征地概况 |
二、郑州市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及调整 |
三、郑州市征地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省内外积极支援新省会建设 |
一、郑州市各界的大力支援 |
二、郑州市群众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
三、来自省内外的支援 |
小结 |
第三章 河南省会迁移过程及相关问题解决 |
第一节 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 |
一、省会迁郑的部署 |
二、省会迁郑前开封市政府的调查工作 |
三、开封市受影响群众对省会迁移的反映 |
四、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 |
五、开封市政府应对民生经济困难的对策 |
第二节 郑州市迎接河南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
一、省会迁郑筹备机构的成立 |
二、郑州市迎接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
三、欢迎迁郑委员会对筹备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
四、郑州市民众对筹备工作的积极响应 |
五、省会迁郑筹备工作的基本完成 |
第三节 省会迁移中的组织工作与组织关系调整 |
一、河南省委的动员与组织工作 |
二、留汴与迁郑:省委及政府的人事组织调整 |
第四节 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 |
一、郑州专区由荥阳迁开封 |
二、开封专区的成立以及专市关系 |
三、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的影响 |
第五节 开封市政府接收迁郑单位移交房产场地及其处置 |
一、开封市政府对迁郑单位房产的接收 |
二、开封市对房产的处置与分配 |
三、房产及场地移交中的问题及解决 |
小结 |
第四章 新省会郑州市的崛起 |
第一节 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与技术工人成长 |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 |
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
三、工人技术力量的成长 |
第二节 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 |
一、郑州市城市建设概况 |
二、郑州市快速发展的市政建设 |
三、郑州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
第三节 与日俱进的教育事业 |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 |
二、从无到有的高等教育 |
三、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
四、稳中有进的基础教育 |
五、郑州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
第四节 日趋繁荣的文化事业 |
一、省级文化科研机构迁郑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繁荣 |
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兴建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
第五节 日益改善的医疗卫生事业 |
一、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概况 |
二、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
三、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原因分析 |
第六节 郑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原因分析 |
一、职工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
二、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 |
三、人民幸福感增强 |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分析 |
小结 |
第五章 开封省会地位丧失与发展的滞缓 |
第一节 发展滞缓的经济 |
一、开封市与郑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比较 |
二、开封市与郑州市投资额对比 |
三、作为非重点建设城市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 |
四、发展缺乏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投资 |
第二节 总体萎缩的教育事业 |
一、发展迟缓的基础教育 |
二、停滞的职业教育 |
三、萎缩的高等教育 |
四、开封市教育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文化发展走向衰落 |
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随省会迁郑州 |
二、文化娱乐设施发展的停滞 |
三、文艺表演团体的缩减 |
四、开封市文化发展衰落原因分析 |
第四节 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
一、发展滞缓的卫生事业 |
二、缩减的卫生事业经费 |
三、开封市卫生事业发展滞缓原因分析 |
第五节 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 |
一、开封市人口增减变化 |
二、开封市人口结构变化 |
三、开封市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原因分析 |
小结 |
第六章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
第一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一、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老工业城市的发展 |
二、郑州市周围发展较快的中小城市 |
三、郑州市周边因资源而兴起的新兴省辖市 |
四、河南省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基地 |
五、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二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一、文化中心的转移及其双面性作用 |
二、高等教育发展滞缓、名校缺失的缘由之一 |
三、省会变迁对河南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
小结 |
结语 |
一、国内外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历史考察 |
二、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关系 |
附录 |
附表一: 清代黄河决口次数与河南河患纪要表 |
附表二: 民国开封黄河水患情况 |
附表三: 省直机关迁郑影响情况综合调查表 1954年7月5日 |
附表四: 郑州市城市人口调查表 |
附表五: 郑州市幼儿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基本情况(含3个表格) |
附录一: 省府迁郑后对救济工作的安排 |
附录二: 关于欢迎省会迁郑各项筹备工作的报告 |
附录三: 郑州市欢迎迁郑委员会的三次筹备工作检查情况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吉林石化公司SAP-WM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SAP-WM系统及需求分析 |
2.1 物资管理及信息化管理介绍 |
2.1.1 物资管理介绍 |
2.1.2 物资信息管理介绍 |
2.2 SAP-WM系统介绍 |
2.2.1 SAP-WM系统特点 |
2.2.2 SAP-WM系统组成 |
2.3 吉林石化公司仓储中心企业背景介绍 |
2.3.1 仓储中心企业概述 |
2.3.2 仓储中心企业SAP系统应用现状 |
2.4 仓储中心企业应用SAP-WM需求分析 |
2.4.1 物资管理需求分析 |
2.4.2 业务流程重组的需求分析 |
2.4.3 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
2.4.4 吉林石化公司SAP-WM应用难点分析 |
第3章 吉林石化公司SAP-WM系统(模块)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1.1 业务组织结构调整方案 |
3.1.2 SAP-WM系统总体目标 |
3.1.3 SAP-WM系统功能框架 |
3.1.4 SAP库存地点设置方案 |
3.1.5 仓位编码方案 |
3.1.6 主数据初始化方案 |
3.2 业务流程蓝图设计 |
3.2.1 采购入库流程 |
3.2.2 入库上架流程 |
3.2.3 出库下架流程 |
3.2.4 出库流程 |
3.2.5 报废物资处理流程 |
3.2.6 物资盘点处理流程 |
3.2.7 物资转储(工厂内)处理流程 |
3.2.8 采购退换货流程 |
3.2.9 物资退库流程 |
3.2.10 仓位信息维护流程 |
第4章 吉林石化公司SAP-WM系统配置测试及上线 |
4.1 吉林石化公司SAP-WM系统配置 |
4.1.1 MM库存地点及WM仓库设置 |
4.1.2 SAP-WM相关岗位职责角色配备 |
4.1.3 SAP-WM仓位主数据设置 |
4.1.4 SAP-WM物料主数据设置 |
4.1.5 物资批次功能部署实施 |
4.1.6 报表管理部署与实施 |
4.2 吉林石化公司SAP-WM系统测试与上线 |
4.2.1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介绍 |
4.2.2 测试结果 |
4.2.3 系统上线 |
第5章 吉林石化公司SAP-WM系统应用评价 |
5.1 SAP-WM系统对吉林石化公司的影响 |
5.1.1 对企业物资管理组织结构的影响 |
5.1.2 对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影响 |
5.2 SAP-WM系统的实施效果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物流及供应链概述 |
1.2.1 物流的定义及分类 |
1.2.2 煤炭企业物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
1.2.3 供应链及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
1.3.2 物流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1.3.3 供应链物流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1.3.4 评析 |
§1.4 本研究简介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零时间物流理论模型构建 |
§2.1 零时间理论概述 |
2.1.1 基于时间的竞争——21世纪竞争的新模式 |
2.1.2 零时间的提出 |
2.1.3 零时间的研究进展 |
2.1.4 零时间的相关概念及五大法则 |
§2.2 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构建 |
2.2.1 零时间物流的概念及其特征 |
2.2.2 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 |
2.2.3 实现零时间物流面临的挑战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现状分析 |
§3.1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简介 |
§3.2 平禹煤电公司供应物流现状分析 |
3.2.1 供应物流组织结构和整体业务流程 |
3.2.2 多层级牵引式计划流程分析 |
3.2.3 集中采购模式分析 |
3.2.4 多层级存储、分配流程分析 |
3.2.5 供应商管理制度分析 |
§3.3 平禹煤电公司存储物流现状分析 |
3.3.1 物资存储现状 |
3.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现状分析 |
3.4.1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现状 |
3.4.2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管理体系 |
3.4.3 运销分公司销售物流管理现状 |
3.4.4 销售物流效果评价及主要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战略定位 |
§4.1 平禹煤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 |
4.1.2 行业环境分析 |
§4.2 平禹煤电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4.2.1 组织结构分析 |
4.2.2 主营业务分析 |
4.2.3 财务状况分析 |
4.2.4 物资供应物流情况 |
4.2.5 供应物资存储情况 |
4.2.6 煤炭销售物流情况 |
§4.3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战略定位 |
4.3.1 平禹煤电公司发展规划 |
4.3.2 平禹煤电公司SWOT分析 |
4.3.3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目标与战略定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零时间的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存储优化模型设计 |
§5.1 存储的基本模型 |
5.1.1 存储问题的基本要素 |
5.1.2 几个存储模型的介绍 |
§5.2 物资供应存储优化模型 |
5.2.1 单一物资材料最优订货模型 |
5.2.2 多种物资材料最优订货模型 |
§5.3 平禹煤电公司实例分析 |
5.3.1 多种物资供应存储策略的求解与分析 |
5.3.2 平禹煤电公司各矿之间物资调配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零时间的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战略及实施 |
§6.1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总体战略 |
§6.2 基于零时间的供应物流优化战略 |
6.2.1 平禹煤电公司供应物流即时响应战略 |
6.2.2 平禹煤电公司供应物流即时管理战略 |
6.2.3 平禹煤电公司供应物流即时关联战略 |
§6.3 基于零时间的存储物流优化战略 |
6.3.1 平禹煤电公司存储物流即时响应战略 |
6.3.2 平禹煤电公司存储物流即时管理战略 |
§6.4 基于零时间的销售物流优化战略及实施 |
6.4.1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即时管理战略 |
6.4.2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即时响应战略 |
6.4.3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即时价值联盟战略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系统 |
§7.1 系统设计背景 |
7.1.1 平禹煤电公司信息化现状分析 |
7.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7.1.3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综述 |
§7.2 .NET架构 |
7.2.1 .NET概述 |
7.2.2 .NET Framework技术 |
§7.3 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系统分析 |
7.3.1 需求分析 |
7.3.2 流程分析 |
§7.4 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
7.4.1 系统设计原则 |
7.4.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7.4.3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
§7.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吉林石化物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架构 |
第2章 吉林石化仓储系统现存问题分析 |
2.1 吉林石化公司概况 |
2.2 现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2.3 预期效果和积极作用 |
第3章 吉林石化仓储信息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
3.1 仓储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
3.2 功能模块设计 |
3.3 功能需求设计 |
3.4 信息化建设流程设计 |
第4章 吉林石化仓储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保障和应用成果 |
4.1 仓储业务整合 |
4.2 业务流程再造 |
4.3 项目实施保障 |
4.4 仓储信息化应用和成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北京市物资体制研究(1949—1966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成果回顾 |
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四、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1949年前各政权的物资管理制度 |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物资统制政策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物资体制政策 |
一、抗战初期 |
二、抗战中期 |
三、抗战后期 |
第三节 日伪对沦陷区的物资掠夺与统制 |
一、日寇对沦陷区物资的直接统制 |
二、汪伪政府对沦陷区的物资统制 |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 |
第一节 物资的概念 |
一、物资内涵和外延 |
二、国家计委对物资的分类 |
三、各类物资的名目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一、由北京市供应物资的单位 |
二、北京市物资使用单位所用物资的来源 |
三、北京市属厂矿所生产物资的去向 |
四、北京市物资库存方式 |
第三章 建国后中国物资体制的演变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 |
一、重要物资的统一调配 |
二、国家计委与中央各部对重要物资的计划 |
三、物资的分配办法 |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物资体制 |
一、计划机构及计划体制的变革 |
二、物资分配权的变革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期的物资体制 |
一、恢复对统配、部管物资的统一管理 |
三、物资分配方式的变革 |
四、企业内部物资供应体制的变革 |
五、物资机构的变革 |
第四章 北京市的物资机构 |
第一节 北京市计划委员会 |
一、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的渊源及组织机构 |
二、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物资分配处的职责 |
三、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与北京市物资供应局的分工 |
第二节 北京市物资管理局 |
一、北京市物资供应局的成立 |
二、北京市物资供应局的机构设置 |
三、北京市物资供应局的职能 |
四、北京市物资管理局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 |
五、北京市物资管理局所属工业公司的职能 |
第三节 北京市煤炭总公司 |
第五章 物资计划 |
第一节 北京市物资计划的制定 |
一、物资申请计划 |
二、物资平衡计划 |
三、物资分配计划 |
第二节 物资计划模式的演变 |
一、物资的统一计划 |
二、物资的分级管理 |
三、物资计划归口管理 |
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
第三节 物资计划的变革 |
一、物资计划分配权的下放 |
二、物资计划管理权限的再次高度集中 |
小结 |
第六章 物资流通 |
第一节 物资订货 |
一、北京市物资部门的运作方式 |
二、地区平衡订货 |
三、全国订货 |
四、中央外汇进口订货 |
五、地方自筹资源订货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
一、直达供应 |
二、中转供应 |
第三节 物资储运 |
一、北京市的物资储运业 |
二、北京市物资储运企业 |
三、仓库不足、管理混乱 |
四、物资仓储与调运 |
第四节 物资回收 |
一、北京市物资回收机构 |
二、杂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的回收 |
三、废钢铁的回收 |
第七章 北京市建筑材料的计划与流通——物资管理的个案剖析 |
第一节 建筑材料的管理机构 |
一、北京市地方建筑材料调配联合办公室 |
二、中国建筑材料公司北京市公司 |
第二节 北京市地方建筑材料(砖、瓦、灰、砂、石) |
一、地方建筑材料的供应方式 |
二、出现的问题 |
三、改进供应办法 |
第三节 北京市基本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木材) |
一、北京市建筑材料业的发展 |
二、基本建筑材料供应方式的沿革 |
三、基本建筑材料供应出现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
结语:对物资供应问题的思考 |
第一节 不同时期物资体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一、“一五”时期 |
二、“大跃进”时期 |
三、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第二节 物资供应中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二、“条条”与“块块”的关系 |
第三节 物资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关于构建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路应急物资储备现状 |
1. 物资储备以常用物资和工程机械设备为主 |
2. 物资储备的形式多样 |
3. 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已经起步 |
4. 对储备中心 (库) 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
二、公路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机械设备储备不足, 分布不合理 |
2. 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通讯设备储备不足 |
三、公路应急工作面临形势及其对物资储备的要求 |
四、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构想 |
1. 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构成 |
2. 建设管理模式 |
3. 物资储备形式 |
五、相关建议 |
1. 重视公路应急储备体系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 |
2.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争取政府在用地上给予政策支持 |
3. 建立储备中心 (库) 建设标准, 为推进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
4. 建立健全储备中心 (库) 管理制度, 保障高效安全运营 |
(9)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概况及问题 |
四、本文侧重点与内容框架 |
第一章 蒙古国时期的军事后勤以及入元以后的变化 |
第一节 12世纪前后蒙古草原社会经济状况 |
一、12世纪以前蒙古高原的社会情况 |
二、大蒙古国建立前掠夺式补给 |
第二节 蒙古国时期军事后勤制度的草创 |
一、蒙古国建立之初的情况 |
二、前四汗时期的军需供给状况 |
第三节 元朝建立后的军事后勤制度 |
一、中央机构的设置 |
二、地方相关机构的设置 |
第四节 若干军储转运官署杂考 |
一、军储所 |
二、从宜府 |
三、转运司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二章 元代武器装备及其制造管理 |
第一节 武器装备构成 |
一、单兵武器装具 |
二、骑兵装备 |
三、水军装备 |
四、保障装备 |
五、其它武器装备 |
第二节 元代军器制造与管理 |
一、工匠与物料 |
二、军器造作机构 |
三、军需发放和管理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元代军需物资的供应 |
第一节 两都及附近地区 |
一、大都路 |
二、大同路 |
三、上都路 |
四、应昌路 |
五、兴和路 |
六、净州、沙井等 |
第二节 攻略南宋所置军需供应站 |
一、济宁路 |
二、汴梁路 |
三、襄阳路 |
四、兴元路 |
五、成都路 |
第三节 漠北、东北地区 |
一、和林路 |
二、称海 |
三、大宁路 |
四、东京路 |
第四节 甘肃行省等西北地区 |
一、宁夏府路 |
二、甘州路 |
三、亦集乃路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关于军屯、奥鲁和马政的若干问题 |
第一节 军屯若干问题研究 |
一、元代军屯概况 |
二、军屯在战争中的补给作用 |
第二节 汉军奥鲁问题研究 |
一、汉军奥鲁设置 |
二、汉军奥鲁隶属关系变化 |
三、奥鲁取发盘缠问题 |
第三节 马政的若干问题 |
一、元代马匹概况 |
二、元代马政变迁 |
三、马匹交易和民养官马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辽河油田物资公司采购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内部控制理论综述 |
1.2.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演变 |
1.2.2 内控概念的演化特点 |
1.2.3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2.4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本内容及特点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控制环境 |
2.1 辽河油田物资公司简介 |
2.2 辽河油田上市单位的内控实践 |
2.3 物资公司的管理实践 |
2.4 控制环境建设评析 |
3 风险评估 |
3.1 计划管理关键风险点 |
3.2 供应商管理关键风险点 |
3.3 采购方式管理关键风险点 |
3.4 价格管理关键风险点 |
3.5 合同管理关键风险点 |
3.6 结算管理关键风险点 |
4 控制活动 |
4.1 计划管理控制措施 |
4.2 供应商管理控制措施 |
4.3 采购方式管理控制措施 |
4.4 价格管理控制措施 |
4.5 合同管理控制措施 |
4.6 结算管理控制措施 |
5 信息与沟通及监控 |
5.1 信息与沟通 |
5.1.1 上市单位的内控实践 |
5.1.2 分析评价 |
5.1.3 改进构想 |
5.2 对监控的评析 |
5.2.1 上市单位的内控实践 |
5.2.2 分析评价 |
6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
6.1 领导重视 |
6.2 组织保障 |
6.3 人员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物资公司组织机构图 |
附录B 部门设计描述 |
附录C 岗位描述 |
致谢 |
四、对物资供应站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张掖宏能煤业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 李生根.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2]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D]. 张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8)
- [3]吉林石化公司SAP-WM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D]. 李旻. 吉林大学, 2016(09)
- [4]长庆油田资金流与物流融合模式研究[A]. 李崇奇,王永春. 2014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 2015
- [5]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系统研究[D]. 王启山.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 [6]吉林石化物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研究[D]. 马爽. 吉林大学, 2013(08)
- [7]北京市物资体制研究(1949—1966年)[D]. 肖惠朝.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8)
- [8]关于构建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思考[J]. 朱志强,虞明远. 综合运输, 2012(01)
- [9]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 丛海平. 南开大学, 2010(08)
- [10]辽河油田物资公司采购内部控制研究[D]. 冯占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