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亚萍[1](2022)在《铁路视频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铁路视频运维管理系统,旨在建立以视频业务为导向的综合监控平台,实现统一展现和管理,集实时监控、质量评估、生产管理、分析决策、考核评估于一身,从运维系统的设备层、实时分析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进行设计,采用结合图诊和网管数据关联的故障定位的方法,实现从底层运行支撑上层业务运行的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辅助运维管理人员判断视频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为生产运维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付革民,王继柱[2](2022)在《机车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功能设计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机车乘务员的操作行为对铁路行车安全至关重要,机车视频智能监控系统是通过监测机车运行中乘务员的操作行为,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智能系统。基于既有系统中视频数据结构存在异状、场景较为单一、分析方法受限、现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围绕机车视频智能监控系统设计原则,以及地面视频智能分析、智能识别机车运行中乘务员的操作行为等设计目标,针对系统中地面设备、车载智能设备,优化其总体架构,并提出机车视频离线分析自动化、乘务员行为实时分析、视频存储轻量化、行车安全分析数据化4个关键功能,从而监督乘务员岗位操作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提高视频监控的效率和视频监控范围全覆盖,更好消除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重大行车安全隐患。
毛若羽[3](2021)在《徐州东站房综合视频监控终端整合方案研讨》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徐盐铁路徐州东站站房综合视频监控终端整合应用场景,提出4套解决方案,可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其中,桌面云技术方案符合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逐步"云化"的发展理念,也能更好地满足综合视频监控终端整合的需求。
张佳欣[4](2021)在《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为完善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优化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分析了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特征、构成与功能及在各职能部门中的应用,展望了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未来,铁路监控系统将向着无线化、信息化、大容量、宽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各系统的联动效果,实现自主检测和故障修复,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
本刊记者[5](2021)在《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云技术关键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铁路综合视频平台的规模越来越大,视频监控系统逐渐从数字化走向结构化、智能化,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随着智能高铁及5G的建设,视频系统向云平台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但目前铁路视频云的建设面临很多新问题,为此,邀请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余超、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部高级工程师王二力、
娄昆[6](2021)在《基于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拓展图像智能识别功能的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图像识别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都得到迅猛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识别应用、人员密集区域的预测与分析、限定区域的周界报警等。基于图像特征值卷积的深度学习模型日趋完善,铁路行业内对该系统的建设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充分利用既有视频系统拓展图像识别功能,以最大程度优化工程投资及改造范围成为实施的重难点。通过对既有视频监控系统及图像识别架构的分析,提出基于既有系统拓展图像识别功能的解决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对,总结便于后期拓展在前期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后续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韩柏涛[7](2021)在《面向真空管高速列车的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轮轨高铁快速发展的同时,被誉为“第五种交通工具”的下一代超高速高铁——真空管高速列车进入人们的视野。真空管高速列车,可实现磁悬浮列车在接近真空的低压管道内以低机械磨擦、低空气阻力、低噪声模式全天候超高速(超过1000 km/h)运行。如果该项技术得以商用,旅客旅行的时间将被极大缩短。相比传统的高铁,真空管高速列车运行主要有两个特点:极高的运行速度和特殊的运行环境(密闭狭长的管道)。这对列车车-地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对于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通信中严重多普勒效应和频繁越区切换等问题无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为了保障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需要针对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架构展开研究。论文拟基于现有列车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现状并结合真空管道场景的特点,分析真空管道高速列车综合承载业务性能需求,研究真空管高速列车运行场景特有的无线信道传播特性,研究了在真空管高速列车场景下5G网络系统性能,并进一步开展资源优化方法研究。具体而言论文围绕四点主要内容展开研究:1)分析并给出了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业务需求。总结了现行各类轮轨交通应用的车地无线通信技术与无线接入方式,并分析了车地通信需求指标。基于已有的无线通信技术,结合高速列车运行特点和现行轮轨交通的通信需求,对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通信数据类型和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指出了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存在的主要挑战。2)建模并分析了真空管道场景下的无线信道特性。采用一种确定性信道建模方法——传播图建模方法,并引入了Lambertian散射模型以提高信道建模精度。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视距(Line-of-Sight,Lo S)成分、单次反射和两次反射分量,以生成更准确的信道冲激响应。随后,通过分析多径数量、K因子、时延扩展和多普勒功率谱描述了真空管道场景车信道特性。然后通过频谱效率和奇异值扩展对比了仿真信道和与瑞利信道的容量情况。3)研究了在真空管高速列车场景下5G网络系统性能。基于系统级仿真,研究了单基站与多基站两种场景5G系统的列控业务与乘客业务通信的误块率、频谱效率与吞吐量,对5G网络在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通信场景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了评估。4)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真空管道场景的云无线接入新架构,能够显着降低资源迁移成本。探讨了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应用于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通信场景的可行性,并利用图论研究了真空管高速飞行列车车地通信资源迁徙的问题。为了降低成本,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射频拉远端(Remote Radio Head,RRH)和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池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灵活的网络架构以便动态地分配资源,然后将高速列车沿线资源迁移成本最小化问题转化为最短路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显着降低资源迁移成本。综上所述,本文相关工作是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有助于尽快形成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研究对于我国抢占轨道交通技术制高点,引领未来超高速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确保我国在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程雪,孙强[8](2021)在《基于量子通信的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研究》文中认为为加强铁路视频信息在光纤线路上传输的安全性,结合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结构,研究利用量子通信技术对铁路视频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并提出铁路视频监控量子组网方案。针对方案中遇到的量子信号远距离传输和光纤损耗问题,分别提出可信中继和波分复用共纤传输两种关键技术解决策略,使量子通信组网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衣晚卓[9](2021)在《基于深度特征的相关滤波铁路异物侵限检测及跟踪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的覆盖范围为铁路运输效率及安全带来挑战。而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及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在铁路限界内常发生的行人和轻飘物等异物入侵事件。我国主要以护栏网的形式物理阻拦侵限异物以此得到防护效果,但仍常有异物侵入铁路限界内,导致列车紧急制动,扰乱列车线路运行计划。同时铁路线路多处于半封闭式环境中,铁路上空区域成为防护盲区。铁路沿线附近的风筝,塑料袋等异物常飘入铁路限界内或飘落在接触网的关键部位处使弓网供电装置受损造成列车停车,相关线路晚点。这些事件都对铁路运输安全及效率造成了潜在影响。因此,研究一种准确且鲁棒性高的铁路异物侵限检测及跟踪方法,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及效率是铁路运输领域的热点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的相关滤波铁路异物侵限检测及跟踪方法。本文在异物侵限检测跟踪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使用优化后的像素级视觉背景提取器对侵限异物进行检测。其中为提升铁路限界内复杂场景的能见度,在检测环节中融合视频序列的去雾过程。并在视觉背景提取器中新建立一个背景局部三值模式纹理特征模型。当背景颜色及局部三值模式纹理特征模型的预分割结果都是前景时,则把该点判别为前景点。可消除噪声敏感,减弱光照变化对异物侵限前景分割的影响。2)针对大雾天气中铁路异物侵限跟踪易受采集的视频序列图像质量及侵限异物成像尺度变化的影响使算法学习到错误目标信息的问题,提出尺度自适应的异物侵限去雾跟踪算法。该算法融合去雾,得出适用于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特殊应用场景的最佳保真调节因子,优化透射率。并新增尺度估计环节,使用尺度金字塔丰富尺度样本以完成侵限异物尺度预测。在大雾天气中实现对有尺度变化的侵限异物的准确有效跟踪。3)之后针对侵限异物易受背景干扰、旋转形变或局部遮挡的影响导致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特征分权融合的鲁棒性相关滤波异物侵限跟踪算法。该算法根据传统与深度特征优势互补的特性将多层卷积特征分权与传统特征有效融合,并压缩特征维度优化样本集,引入模型自适应低频更新的策略。有效解决跟踪算法在铁路限界内侵限异物受其他干扰时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最终采用多组在某铁路试验线路的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采集的视频序列对所提算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跟踪中融入去雾的有效性,并显示所提DFAL算法在铁路限界内复杂环境下的跟踪准确度及鲁棒性值分别达到0.603和0.828。在保证跟踪算法准确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跟踪算法的鲁棒性。
刘杰[10](2021)在《接触网舞动非侵入式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承担着给电力机车供能的重要任务,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电气化铁路营运的安全和效益。在某些地域,环境较为恶劣,接触网受其影响会产生低频大振幅的舞动现象。接触网舞动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取流,还会对接触网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轻则引起短路、跳闸,重则破坏支持装置和绝缘子,致使接触导线开口、断线,甚至发生倒杆等严重安全事故。为防止接触网舞动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本文研究了接触网舞动的非侵入式监测方法。为减小舞动监测装置给电气化铁路运行所带来的风险,利用视频通过非侵入式方式实现对接触网状态的在线监测。利用视频图像技术提取待测目标点的图像坐标通过坐标变换解算后得到接触线振动幅值的大小,判断出舞动后发出告警信号启动紧急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法:首先,设计了接触网舞动非侵入式监测的系统方案。通过比较导线舞动三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接触网的结构特征及其工作要求,确定了基于图像分析的舞动监测方法。根据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信息和相机成像模型推导出接触网上某点的坐标转换公式,为后续进行导线舞动幅值的提取奠定了基础。其次,研究了接触导线舞动幅值的提取方法,针对监控图像传输过程所产生的图像噪声,对监控图像的滤波方法进行研究和实验,根据PSNR值和主观效果评价指标选择中值滤波方法用于监控图像预处理阶段。考虑到接触导线舞动的幅值易于测量且比较直观,将其作为接触导线舞动的监测参量,研究了基于直线检测法、帧间差分法、模板匹配法三种接触导线舞动的幅值提取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利用模拟导线舞动实验比较三种算法的幅值提取效果。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帧间差分法作为监测系统接触导线舞动幅值的提取算法。最后,使用Tkinter框架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接触网舞动视频监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接触网非侵入式监测方法可以在不影响接触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接触网舞动的在线监测,能够准确提取接触线的振动信息,并能根据所设阈值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在接触网出现舞动时进行针对性处理,有利于减小接触网舞动造成的危害,为接触网的舞动处理提供了一种实际有效的处理方法。
二、浅谈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机车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功能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机车视频智能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1.1 既有系统存在问题 |
1.2 系统设计原则 |
1.3 系统设计目标 |
2 机车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
2.1 总体架构 |
2.2 关键功能 |
3 结束语 |
(3)徐州东站房综合视频监控终端整合方案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概况 |
2 整合方案 |
2.1 安装相同的客户端软件 |
2.2 视频采集点直接接入 |
2.3 设置接口服务器 |
2.4 采用桌面云技术 |
3 结语 |
(4)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特征 |
1.1 共享性 |
1.2 科学性 |
1.3 互联性 |
2 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
2.1 系统构成 |
2.2 主要功能 |
3 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
4 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5 结语 |
(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云技术关键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向云技术发展的时机是否成熟 |
2 影响铁路视频云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
3 对铁路综合视频云系统结构与组成的建议 |
4 铁路视频云系统可以提供哪些新的业务功能 |
5 铁路综合视频云平台关键技术 |
6 对铁路视频云技术发展的建议 |
7 铁路运输业务对视频智能化需求及成熟应用案例 |
8 影响铁路视频智能化应用的因素及建议 |
9 在视频云技术发展中对云存储技术应用的建议 |
1 0 对云平台网络安全的建议 |
1 1 铁路视频云平台对运维服务的要求 |
1 2 云平台对机房电源和运行环境的要求 |
(6)基于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拓展图像智能识别功能的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现状分析 |
3 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分析 |
3.1 图像前端识别解决方案 |
3.2 后台智能分析解决方案 |
4 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
4.1 前端智能分析应用现状 |
4.2 后台智能分析应用现状 |
5 图像智能识别补强方案研究 |
5.1 前端智能分析补强方案研究 |
5.2 后台智能分析补强方案研究 |
6 项目前期建设建议及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
6.1 项目前期建设建议 |
6.2 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面向真空管高速列车的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略语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真空管道高速列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
1.2.1 真空管道高速列车通信需求 |
1.2.2 现有轨道交通车地无线接入 |
1.2.3 无线通信对高速列车移动性的支持 |
1.2.4 真空管道列车无线信道传播 |
1.3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1.3.1 当前研究存在的难点与不足 |
1.3.2 创新点和章节安排 |
2 真空管道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业务需求分析 |
2.1 引言 |
2.2 现有轨道交通车-地通信技术 |
2.3 真空管道高速列车综合承载业务需求分析 |
2.3.1 列车运行相关数据(安全类数据) |
2.3.2 乘客多媒体服务(非安全类数据) |
2.3.3 车-地无线通信需求 |
2.4 真空管道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面临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3 真空管道高速列车车-地无线信道研究 |
3.1 引言 |
3.2 相关工作综述 |
3.3 传播图理论与Lambertian散射模型 |
3.3.1 传播图理论 |
3.3.2 Lambertian散射模型 |
3.4 基于传播图的真空管高速飞行列车信道仿真 |
3.4.1 系统模型 |
3.4.2 系统模型信道冲激响应生成 |
3.5 基于传播图的真空管高速列车信道传播特性 |
3.5.1 时延扩展 |
3.5.2 K因子 |
3.5.3 多普勒特性 |
3.5.4 信道容量 |
3.6 本章小结 |
4 真空管道高速列车车-地通信传输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相关研究综述 |
4.3 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通信系统级仿真 |
4.3.1 系统级仿真流程 |
4.3.2 真空管道车-地通信系统模型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真空管高速列车车-地无线通信资源迁移研究 |
5.1 引言 |
5.2 相关工作综述 |
5.3 高速铁路中的云无线接入 |
5.4 系统模型 |
5.5 问题分析和仿真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深度特征的相关滤波铁路异物侵限检测及跟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关键技术性能评价指标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铁路异物侵限去雾检测技术方法 |
2.1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架构 |
2.2 铁路监控视频图像预处理 |
2.2.1 图像灰度化 |
2.2.2 空间滤波 |
2.2.3 直方图均衡化 |
2.2.4 图像二值化 |
2.2.5 形态学处理 |
2.3 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去雾算法 |
2.3.1 暗通道先验 |
2.3.2 复原图像 |
2.3.3 透射率优化 |
2.3.4 去雾性能评价 |
2.4 优化的Vi Be异物侵限检测算法 |
2.4.1 背景模型初始化 |
2.4.2 异物检测过程 |
2.4.3 背景模型的更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核相关滤波的异物侵限去雾跟踪 |
3.1 核相关滤波异物侵限跟踪算法 |
3.1.1 FHOG特征提取 |
3.1.2 循环位移采样 |
3.1.3 异物位置预测 |
3.2 尺度自适应的异物侵限跟踪 |
3.2.1 尺度样本的构建 |
3.2.2 异物尺度预测 |
3.2.3 滤波器更新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实验参数与算例 |
3.3.2 算法的定性定量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深度特征分权融合的异物侵限鲁棒跟踪 |
4.1 特征选择 |
4.1.1 CN特征提取 |
4.1.2 深度特征提取 |
4.2 特征分权融合 |
4.3 模型自适应低频更新策略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1 实验算例 |
4.4.2 卷积层数选取的性能影响测试 |
4.4.3 多特征融合有效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结构感知网络的异物侵限跟踪 |
5.1 网络结构 |
5.1.1 循环神经网络结构 |
5.1.2 结构感知网络整体结构 |
5.2 网络训练 |
5.2.1 卷积神经网络训练 |
5.2.2 侵限异物自结构建模 |
5.3 在线跟踪与模型更新策略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1 实验算例 |
5.4.2 算法定性评估 |
5.4.3 算法定量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主要工作回顾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接触网舞动非侵入式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1 接触网舞动及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接触网舞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
2.1 导线舞动的概念 |
2.2 导线舞动的理论模型 |
2.3 接触网舞动的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接触网舞动的非侵入式监测方案设计 |
3.1 舞动特征参量 |
3.2 舞动监测方法的选择 |
3.3 舞动监测总体方案设计 |
3.3.1 监测单元 |
3.3.2 数据处理单元 |
3.4 接触网成像模型 |
3.4.1 成像坐标系 |
3.4.2 坐标变换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接触网导线舞动的幅值提取方法 |
4.1 图像预处理 |
4.1.1 图像灰度化 |
4.1.2 图像滤波 |
4.1.3 实验结果对比 |
4.2 基于直线检测的接触线舞动幅值提取方法 |
4.2.1 图像分割 |
4.2.2 接触导线检测 |
4.3 基于帧间差分法的接触线舞动幅值提取方法 |
4.4 基于模板匹配法的接触线舞动幅值提取方法 |
4.4.1 灰度相关度量模板匹配法 |
4.4.2 各匹配方法的对比分析 |
4.5 接触线舞动幅值提取实验及分析 |
4.5.1 实验平台 |
4.5.2 舞动幅值计算 |
4.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接触网舞动视频监测系统设计 |
5.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设计 |
5.3 系统应用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浅谈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视频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徐亚萍.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2(01)
- [2]机车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功能设计探讨[J]. 付革民,王继柱.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2(01)
- [3]徐州东站房综合视频监控终端整合方案研讨[J]. 毛若羽. 铁道通信信号, 2021(11)
- [4]铁路通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发展[J]. 张佳欣. 黑龙江科学, 2021(20)
- [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云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 本刊记者. 中国铁路, 2021(10)
- [6]基于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拓展图像智能识别功能的方案研究[J]. 娄昆.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1(09)
- [7]面向真空管高速列车的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韩柏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8]基于量子通信的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研究[J]. 程雪,孙强.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1(07)
- [9]基于深度特征的相关滤波铁路异物侵限检测及跟踪方法研究[D]. 衣晚卓.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10]接触网舞动非侵入式监测方法研究与实现[D]. 刘杰.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