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质量分析

衡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质量分析

一、衡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质量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肖雄[1](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胡平安,王云,潘蕾,黄珊琦[2](2020)在《百年湘雅抗疫简史》文中认为以档案素材为依据,将湘雅从初创到2020年的百余年抗疫历史大体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1906—1926年创办前后,湘雅创始人胡美、颜福庆防控天花、鼠疫;第2阶段,1929—1953年复办湘雅,学子们防控霍乱、鼠疫、痢疾、斑疹伤寒等传染病;第3阶段,1953—1999年和平建设时期,湘雅人积极抗击血吸虫病、包虫病、疟疾、麻风、结核等疫情;第4阶段,2000—2020年,中南大学医护人员多次齐心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出血热、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时疫。百余年来,湘雅人齐心协力,播仁爱,施仁术,抗疫魔,济苍生,不负祖国,不负人民。

韦雪[3](2017)在《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时间,了解疫苗接种率和接种状态(包括未接种、提前接种、延迟接种、及时接种、及时全程接种)和延迟接种中位延迟时间,分析农村地区疫苗接种服务模式对儿童疫苗接种质量的影响情况,为制定针对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免疫接种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6月-2015年8月抽样调查广西120个村,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共调查1848月龄儿童1062名。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常规免疫基础免疫接种日期,包括乙肝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卡介苗第1剂次,脊灰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和第3剂次,百白破疫苗第1剂次、第2剂次、第3剂次和第4剂次,麻疹疫苗第1剂次和第2剂次的接种日期。数据整理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和校对核查。采用R3.3.3软件survey包加权统计分析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未接种率、提前接种率、延迟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及时全程接种率和95%置信区间估计,用加权Kaplan-Meier估计延迟接种的中位延迟时间,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和同种疫苗不同剂次及时接种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儿童基本情况:男性580(54.61%)名,女性482(45.39%)名;18-24月龄88(8.29%)名,25-36月龄542(51.04%)名,37-48月龄432(40.68%)名。2.乙肝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71.8%(95%CI,66.8-76),延迟接种率28.2%(95%CI,23.7-33)中位延迟时间1天(95%CI,1-31);第二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87.5%(95%CI,86-89),提前接种率3.83%(95%CI,2.17-7),延迟接种率8.63%(95%CI,6.89-11),中位延迟时间20天(95%CI,7-53);第三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66.1%(95%CI,58.9-73),提前接种率5.46%(95%CI,3.07-10),延迟接种率28.5%(95%CI,22.3-36),中位延迟时间25天(95%CI,11-58);三剂次全程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全程接种率46.61%(95%CI,40.5-53),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4%(95%CI,47.2-59)。3.卡介苗:卡介苗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69.3%(95%CI,64.1-74),延迟接种率30.7%(95%CI,26-36),中位延迟时间1天(95%CI,1-31)。4.脊灰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100%(95%CI,100-100),及时接种率80.7%(95%CI,75.7-85),提前接种率3.84%(95%CI,2.43-6),延迟接种率15.5%(95%CI,12.4-19),中位延迟时间28天(95%CI,9-63);第二剂次接种率99.9%(95%CI,99.7-100),及时接种率74.2%(95%CI,67.4-80),提前接种率1.98%(95%CI,1.04-4),未接种率0.06%(95%CI,0.01-0),延迟接种率23.7%(95%CI,18.5-30),中位延迟时间天23(95%CI,8-53);第三剂次接种率99.8%(95%CI,99.3-100),及时接种率66.4%(95%CI,58.7-73),提前接种率2.29%(95%CI,1.31-4),未接种率0.16%(95%CI,0.03-1),延迟接种率31.1%(95%CI,24.4-39),中位延迟时间30天(95%CI,12-64);三剂次全程接种率99.8%(95%CI,99.3-100),及时全程接种率63%(95%CI,54.6-71),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37%(95%CI,29.4-45)。5.百白破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99.9%(95%CI,99.7-100),及时接种率81.3%(95%CI,73.7-87),提前接种率1.87%(95%CI,0.92-4),延迟接种率16.8%(95%CI,11.6-24),中位延迟时间19天(95%CI,5-48);第二剂次接种率99.7%(95%CI,95.8-100),及时接种率72.7%(95%CI,64.1-80),提前接种率1.89%(95%CI,1.12-3),延迟接种率25.4%(95%CI,18.7-33),中位延迟时间29天(95%CI,12-74);第三剂次接种率99.8%(95%CI,99.0-100),及时接种率59.9%(95%CI,49.9-69),提前接种率2.4%(95%CI,1.17-5),未接种率0.16%(95%CI,0.02-1),延迟接种率37.6%(95%CI,28.7-47),中位延迟时间36天(95%CI,13-83);第四剂次接种率93.1%(95%CI,89.2-96),及时接种率76.1%(95%CI,69.9-81),提前接种率5%(95%CI,3.9-6),未接种率6.89%(95%CI,4.3-11),延迟接种率12.1%(95%CI,8.2-17),中位延迟时间104天(95%CI,42-262);四剂次全程接种率93.1%(95%CI,89.2-96),及时全程接种率46.8%(95%CI,39.2-55),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2%(95%CI,45.4-61)。6.麻疹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97.8%(95%CI,95.4-99),及时接种率61.8%(95%CI,55.1-68),提前接种率2.52%(95%CI,0.93-7),未接种率2.24%(95%CI,1.09-5),延迟接种率33.4%(95%CI,28.3-39),中位延迟时间29天(95%CI,9-68);第二剂次接种率94.1%(95%CI,91.2-96),及时接种率78.6%(95%CI,69.8-85),提前接种率5.02%(95%CI,2.86-9),未接种率5.87%(95%CI,3.86-9),延迟接种率10.52%(95%CI,5.91-18),中位延迟时间130天(95%CI,55-315);二剂次全程接种率92.9%(95%CI,88.7-96),及时全程接种率46.6%(95%CI,40.5-53),提前、延迟或未接种率53.4%(95%CI,47.2-59)。7.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及时全程率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830,P<0.05),卡方两两比较分析中除了Hep B疫苗和DTP疫苗差异无统计学之外,其他疫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同种疫苗不同次剂及时接种率分布卡方检验结果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结果x2=151.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灰疫苗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结果x2=54.2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百白破疫苗及时接种率总体卡方检验结果x2=150.5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剂次分别两两卡方检验结果除了第一剂次和第四剂次(x2=1.573,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总体卡方检验x2=80.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单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率不高,多剂量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较低,存在延迟接种现象,中位延迟时间较长。此外通过比较疫苗及时接种率与接种剂量、接种时间关系,发现疫苗及时接种率随着疫苗接种剂量增多而降低,免疫接种时间表推荐疫苗接种时间越迟,疫苗及时接种率越低,延迟接种中位延迟时间越长。农村现行乡镇卫生院集中接种服务模式中,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家庭等三方以及广西农村地理环境现况影响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建议相关部门将疫苗接种及时率应纳入疫苗接种考核指标;采取财政激励措施,提高预防保健人员和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积极提供和有效推广联合疫苗,简化免疫接种方案,完善免疫接种时间表,增加延迟接种补种最佳时间安排,充分发挥村医在疫苗接种服务中的“通讯员”作用;免疫知识宣传关口前移,消除儿童监护人接种疫苗的犹豫;针对偏远山区儿童开展灵活便民的上门接种服务等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地区儿童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

孙迎春,张智,李丹[4](2016)在《沈阳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沈阳市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PPS)法,在全市随机抽取30个村(居委会)的420名23周岁的目标儿童。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这些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儿童建证率100%、建卡率100%;所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4.29%;麻疹类疫苗2剂次接种率为97.92%;百白破疫苗的基础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P<0.01);乙脑疫苗的基础接种率显着高于加强免疫接种率(χ2=8.708,P<0.01);不合格接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乙脑、流脑、百白破和麻疹疫苗,所占剂次比例分别为29.49%、20.68%、17.63%和15.59%。结论我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加强免疫相对较薄弱,合格接种工作有待加强。

滕云虎[5](2016)在《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入园儿童计划免疫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入园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的吻合程度,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和免疫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策略和防治措施考核基层预防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新近入园的948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入园儿童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水平,通过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辅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入园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1、现场调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含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等信息。具体为:(1)辖区内本地户籍儿童:通过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信息,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父母姓名等相关信息核实入园儿童的接种信息,并辅于现场问卷调查表和知情同意书,确认入园儿童的预防接种、户籍、居住地等信息,建立严格的逻辑核对方式。(2)辖区内外地户籍儿童:因国家计免信息尚未全国联网,拟通过通知家长带预防接种本到幼儿园接受调查,个别因工作等困难不能到幼儿园者,拟采用电话或上门调查方式解决。2、间接酶联免疫法:由纯化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抗原、百日咳菌丝状血凝素(FHA)和百日咳毒素(PT)亚单位组分抗原、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乙肝病毒抗原分别包被相应的微孔板和单抗人IgG酶标记物,以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检测样本血清中的抗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IgG抗体、百日咳IgG抗体、白喉类毒素IgG抗体、破伤风类毒素IgG抗体、乙肝病毒IgG抗体。3、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着性,P>0.05,表明差异不明显。结果:1.948例入园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14%、99.79%、99.58%、93.14%、93.99%。2.948例入园儿童中,589例男性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2.82%、100%、99.49%、93.04%、93.72;359例女性儿童分别为:66.30%、99.44%、99.72%、93.01%、94.43%。男女性别抗体阳转率无差异(P>0.05)。3.836例入园儿童中,699例新建籍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95%、99.86%、99.71%、93.13%、93.71%;137例非新建籍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2.04%、99.27、98.54%、91.97%、95.62%。新建籍与非新建籍儿童抗体阳转率无差异(P>0.05)。4.831例入园儿童中,288例农村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59.72%、99.65%、99.31%、90.28%、91.32。543例城镇儿童接种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7.03%、99.82%、99.63%、94.84%、95.58%。城镇儿童白喉抗体阳转率显着高于农村儿童(χ2值=6.288;P<0.05)。城镇儿童破伤风抗体阳转率显着高于农村儿童(χ2值=6.206;P<0.05)。农村儿童与城镇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抗体阳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5.948例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首针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23%、99.78%、99.35%、93.20%、94.50%;首针未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3.93%、99.80%、99.69%、93.11%、93.75%。首针及时接种与首针未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6.948例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全程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83%、99.78%、99.64%、94.87%、95.95%;未全程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48.78%、100.00%、99.08%、79.82%、78.90%。乙肝全程接种的儿童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乙肝抗体阳转率有显着差异(χ2值=4.392;P<0.05)。白喉全程接种的儿童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白喉抗体阳转率有显着差异(χ2值=34.251;P<0.01)。破伤风全程接种的儿童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破伤风抗体阳转率有显着差异(χ2值=49.615;P<0.01)。脊灰、百日咳全程接种的儿童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脊灰、百日咳抗体阳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7.948例儿童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全程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50%、100.00%、100.00%、93.98%、96.24%;未全程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4.06%、99.74%、99.51%、93.01%、93.62%。全程及时接种与未全程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2015年度新建县长堎地区948例入园儿童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转率均超过90%,免疫效果较好,而乙肝抗体阳转率相比较低,说明该地区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2.在本次调查的入园儿童中,除城镇儿童白喉、破伤风抗体阳转率显着高于农村外,性别、户籍、居住地对乙肝、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影响不大。3.在本次调查的入园儿童中,全程接种乙肝、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入园儿童乙肝IgG抗体、白喉IgG抗体、破伤风IgG抗体阳转率显着高于未全程接种乙肝、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儿童。4.在本次调查的入园儿童中,首针是否及时接种,全程是否及时接种对入园儿童乙肝IgG抗体、脊灰IgG抗体、百日咳IgG抗体、白喉IgG抗体、破伤风IgG抗体阳转率的影响不大。上述实验结果可望为新建县(区)入园儿童免疫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儿童免疫接种程序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张宾[6](2014)在《淄博市张店区预防接种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调查淄博市张店区城乡预防接种门诊的各项设施、设备及人力的配备现状,以及接种门诊从业人员、预防接种服务对象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态度和满意度,分析目前制约当地城乡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各种因素,为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免疫预防卫生策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和免疫规划管理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研究,主要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现场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张店区26处预防接种门诊的业务用房、基础设施设备、器材物品、冷链设备、人力资源配备、开诊时间频次、服务儿童数量等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问卷调查,按照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相关标准,对城乡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对固定从事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82名人员进行个人问卷调查,包括认知、态度及满意度等;对接种门诊的服务对象(儿童家长)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每个门诊按远近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分别抽取5名常住儿童和1名流动儿童,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行为和满意度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对城乡接种门诊间调查项目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检验,查找城乡预防接种门诊间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1.张店区镇卫生院接种门诊总面积均值为97.86m2,接种室(区)面积均值49.29m2。接种室(区)面积达标率57.14%,业务用房分区(间)达标率85.71%;城区接种门诊总面积均值为75m2,接种室(区)面积均值31.84m2,接种室(区)面积达标率26.32%,业务用房分区(间)数量达标率63.16%。2.四种体检器材、四种信息化管理设备及基本急救药品,各门诊基本配备齐全。电化教育设备方面,镇卫生院配备率为57.14%,城区门诊配备率为42.11%。冷链设备,普通冰箱配备率镇、城区门诊均达100%,冷藏箱(小冰箱)配备率镇、城区门诊分别为85.71%、26.32%,冷藏包数量达标率镇、城区门诊分别为57.14%、42.11%。3.实际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占全部持证人数(总人数)的66.67%,镇、城区每门诊的配备固定人员数平均为4.14人和2.79人。每万服务人口配置接种门诊人员数镇卫生院、城区门诊分别为1.406人和1.389人。多数门诊真正从事门诊工作的固定人员数量达不到《山东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标准(试行)》要求。按总人数统计分析,从业人员专业方面,临床(全科)专业、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比例较低分别占17.89%和23.58%,护理专业人员占58.54%,尤其城区公共卫生医师比例仅占13.79%。人员学历(按最高学历)方面,本科学历(47.15%)、专科学历(42.28%)人员比例较高,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仅占10.57%。人员职称方面,副高及以上职称占6.50%,中级职称占41.46%,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占52.03%。年龄方面,31-40岁的最多占48.78%、41-50岁的占34.96%,30岁及以下占10.57%,51岁及以上人员占5.69%;镇卫生院门诊41-50岁人员比例高于城区,城区30岁及以下人员比例高于镇卫生院。工作年限方面,城区接种门诊人员从业人员在10年及以下人数占83.91%,镇人员从业年限在10年及以下占50%。而从业年限在11年及以上的人员比例镇卫生院明显高于城区。月收入方面,3000元及以下人员镇卫生院、城区门诊的比例分别为8.33%和50.57%。4.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对工作总体满意的人数占81.71%,“满足于目前每月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最低占18.07%,尤其是城区接种门诊此项满意的仅占11.32%,19.51%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经费投入充足”,57.31%调查对象认为“门诊的业务用房满足需要”。另外37.74%城区门诊调查对象认为“门诊人员数量满足需要”,明显低于镇卫生院调查人员。七成调查人员认为“当地政府支持预防接种”和“财、教、药等部门积极配合”,以及“同时从事其他基本公卫项目工作”。且近八成人员认为医改后“个人工作总量增加”。医改以来接种门诊工作的主要变化方面,门诊人员认为主要在“接种门诊实际工作量增加”、“家长观念增强对接种工作要求增高”、“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有所下降”、“上级工作督导减少”、“疫苗不良事件对工作影响更严重”和“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下降”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多数认为在“上级补助或经费不足”、“负面报道多影响到工作开展”、“群众不配合、不积极主动接种”等方面。5.儿童家长问卷调查,满意度较低的项目是“接种门诊的开诊频次”、“候种或留观现场秩序”、“接种后注意事项告知”和“从家到接种门诊的距离”方面,以上项目回答满意的人数均不足80%,城区接种门诊对“家长选择二类疫苗知情选择权方面”尊重程度欠缺。知晓率较低的知识有“孩子入托、入学和留学要用到接种证”知晓率为75.32%,“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区别”知晓率仅为73.72%、“常驻、流动儿童享受同等待遇”知晓率为60.90%,预防接种是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之一”知晓率仅为36.22%。多数家长对预防接种持正面、积极态度,相关行为依从性较好。因疫苗知识知晓率低,导致“会优先考虑为孩子接种免费疫苗”和“会积极给孩子接种收费疫苗”回答人数较少。[结论]1.城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较低,业务用房布局及选址不合理问题较突出和普遍;2.冷链设备配置不齐全,电化教育设备配备率、使用率较低;3.接种门诊普遍缺少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4.从业人员相对短缺,且工资待遇低、工作量大,免疫规划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下降;5.儿童家长对门诊开诊频次、接种现场秩序、接种后注意事项告知、门诊距离家的远近等项目满意度较低,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

席进[7](2012)在《狂犬病病毒属7种主要病毒检测芯片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 Lv)引起的所有温血动物都易感的烈性传染病。目前该属有14种病毒,包括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公布的12种Lv,分别为7种主要Lv和5种新定Lv,以及最新发现的2种待定的Lv。除第2种,及5种新定Lv和2种新发现的病毒未见报道外,其他Lv成员都能引起人的狂犬病。本实验所涉及Lv的7种主要病毒分别为:第1种Lv,经典狂犬病病毒(Classic rabies virus, RABV);第2种Lv,拉各斯蝙蝠病毒(Lagos bat virus, LBV);第3种Lv,蒙哥拉病毒(Mokola virus, MOKV);第4种Lv,杜文哈根病毒(Duvenhage virus, DUVV);第5种Lv,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1型(European bat lyssavirus1, EBLV-1);第6种Lv,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2型(European bat lyssavirus2, EBLV-2);第7种Lv,澳大利亚蝙蝠病毒(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 ABLV)。目前99.8%的人和动物的狂犬病是由这7种主要Lv引起。OIE推荐的狂犬病确诊金标方法一动物脑组织直接免疫荧光(FAT)不能对Lv鉴别。目前对Lv鉴别检测的分子检测技术,如RT-PCR、RT-qPCR、PCR结合测序等方法,存在着检测通量低、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不强和费时费力的缺点。因此,建立一种对7种主要Lv快速检测和鉴别的方法尤为必要。基因芯片技术为病毒性传染病诊断提供了高效、特异和自动化的方法,其原理为将已知核酸序列按照一定矩阵点制到固相载体上,这些探针再和具有荧光标记的核酸靶标杂交,杂交结果通过具有相应荧光激发波长的扫描仪获取。本研究目的:建立一种对7种主要Lv快速、灵敏检测和鉴别的基因芯片方法,并用狂犬病疑似临床样品对建立的方法评估。方法:根据目前7种主要Lv的N基因编码区62-442nt片段设计Lv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每个种设计多条探针使之在最大程度上覆盖该种所有变异株。寡核苷酸探针长度为60-70nt,允许一定数量的碱基错配,可用于检测同源性高的新变异株。使用可扩增Lv所有种的巢式RT-PCR (RT-nPCR),扩增标记N基因的62-442nt片段,以提高芯片的检测灵敏度。比较评估基因芯片方法和目前常规狂犬病诊断方法在狂犬病临床样品检测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课题的主要结果:1、探针设计及筛选本研究选取206条Lv各种具有代表性毒株N基因序列作为芯片探针设计的参考序列,与Lv同源性极低的E.coli pGM-T质粒和拟南芥的一段基因组作为对照探针设计参考序列,共设计了长度为60-70nt,Tm值为75±5℃的寡核苷酸探针78条,对照探针7条。通过BLAST及标准参考毒株筛选验证,最终确定50条种特异探针和7条对照探针用以构建Lv芯片,命名为:" LyssaChip "。2、LyssaChip设计在对LyssaChip探针点样矩阵设计时,为方便芯片杂交结果观察,我们设计了“表盘式”探针点样模式。该模式为:中心与四角4个探针点为绿色荧光标记探针,用于定位“表盘”位置,共8个点;点样图12点钟方向为阳性对照探针6个点、阴性对照探针6个点;1点到2点钟方向为Lv第1种(RABV)探针点阵,共12个;3点钟方向为Lv第2种(LBV)探针点阵,共14个;4点到5点钟方向为Lv第3种(MOKV)的探针点阵,共17个;6点钟方向为Lv第4种(DUVV)探针点阵,共12个;7点到8点钟方向为Lv第5种(EBLV-1)探针点阵,共12个;9点钟方向为Lv第6种(EBLV-2)探针点阵,共22个;10点到11点钟方向为Lv第7种(ABLV)探针点阵,共14个。每个探针点均为2个重复,每种均有6到11条探针,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检测各种Lv的所有亚型。为提高LyssaChip检测通量,我们在一张芯片点制12个“表盘式”探针点阵,同时用于12份样品检测,可以完成中通量的检测任务。3、LyssaChip构建及优化所有寡核苷酸探针经氨基化修饰,用芯片点样仪印迹于醛基化修饰的玻璃基片上,制备芯片。通过优化标记样品制备、杂交液配置和杂交条件,确定了LyssaChip标准使用流程:常规方法提取样品RNA,用HEX修饰过的引物扩增标记靶核酸;用12μL杂交缓冲液(99%甲酰胺、1×SSC、2%SDS、50×Denhardt’s、标记阳性对照各2μL,补水至12μL)混合8μl荧光标记样品,43℃杂交3.5h;用芯片扫描仪读取杂交结果,阳性点定义:SNR=2,且F532Median-B532=800,反之为阴性点。4、LyssaChip验证及评估用Lv的1-7种参考灭活病毒验证,LyssaChip方法可准确而特异地鉴别区分这7种参考毒株。LyssaChip可检测最低cDNA模板浓度:RABV,LBV,MOKV, DUVV, EBVV-1,和ABLV为2.46×105molecules/μl; EBLV-2为2.46×104molecules/μl;可检测最低狂犬病标准SRV9疫苗细胞毒滴度为0.158个TCID50/ml,其灵敏度是本实验已建立RT-nPCR和RT-qPCR方法的10倍。对RABV, DUVV, EBLV-2, ABLV灭活病毒模拟临床多重感染试验表明,LyssaChip具有同时检测样品中不同种病毒交叉感染的能力。对LyssaChip保存期(第30、60、90、150和210天)和保存环境(-20℃、4℃和常温20±2℃)试验评估,确定LyssaChip最佳保存条件和时间为-20℃避光保存,有效期至少为150天。5、LyssaChip应用本研究用LyssaChip检测临床样品共111份,其中65份为2004-2010年间本实验室保存的狂犬病临床疑似动物脑组织样品(犬、牛、羊、貉),46份犬脑组织样品为2010年湖南动物疾控中心送检的采集于宁远县和衡阳市部分狗肉馆的样本。这111份临床疑似样品分别使用金标方法FAT、常规RT-nPCR和LyssaChip鉴定。相对于金标方法FAT, LyssaChip表现出很高的灵敏性(CI:94.48%100%)和特异性(CI:82.10%-98.63%)。经过Kappa一致性检验,LyssaChip与金标方法FAT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κ=0.944);McNemar χ2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之间不一致部分(3份FAT阴性,LyssaChip阳性)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说明LyssaChip阳性检出率更高。另外,LyssaChip结果与本实验室建立的RT-nPCR方法同样表现出非常高的一致性(K=0.981)。在2010年欧盟举行的国际狂犬病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中,我们使用LyssaChip方法准确检测出送检的7份盲样中阳性和阴性样品,并成功鉴别出阳性样品中4种Lv,分别为RABV, EBLV-1, EBLV-2, ABLV。该方法与同时应用于盲样检测的FAT、RT-nPCR和RT-qPCR方法的共同阳性检出样品完全符合;所不同的是相对于RT-qPCR, LyssaChip多检出4种Lv感染的样品;相对于FAT和RT-nPCR, LyssaChip区分出了样品中病毒的种类。本课题研制的LyssaChip可应用于快速、高通量检测和区分临床样品中7种Lv主要病毒。一张LyssaChip可同时检测12份样品,所需操作时间不到8小时,其中包括:1小时RNA提取,3小时RT-nPCR,3.5小时芯片杂交和30分钟芯片洗涤和扫描。而同样工作,传统基于RT-nPCR产物测序方法是不可能在同样时间内完成。同时,单次试验可允许同时操作7-8张芯片,即可检测84-96份样品,而最终用于每份样品的检测费用大约为35元人民币,与传统的测序方法相当。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种可应用于Lv的7种主要病毒快速、准确、特异检测与鉴别的基因芯片(LyssaChip)方法,经过临床应用评估,该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实验室备选的分子检测技术,应用于Lv的7种主要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鉴别。

谢笃菊,盛海燕,赵俊,洪雷[8](2009)在《绘就雁城健康蓝图》文中研究指明在湖南省卫生事业60年的发展构架中,雁城——衡阳占据着流光溢彩的位置。由于她的坚守,湖南传统中医有了发扬光大的苗圃,由于她的坚持,一方水土得以60年“大灾之后无大疫”,而现在,由于她的坚定,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正不断大幅提升,服务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衡阳医?

高万荣,陈庚军,邢学奇[9](2008)在《5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AFP病例流行特征。方法根据52例AFP病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2006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发现的52例AFP病例,年龄最小的6月龄,最大的11岁,5岁以下的病例47例,占90.38%,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男女之比为2.47:1,全年12个月份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4月-11月份,占76.92%,4月和8月出现两个峰值。未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不全程的占25.00%。结论加强对基层相关人员AFP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人员首诊报告的及时率,提高基层单位AFP监测系统的灵敏性。继续做好常规免疫为主,强化免疫为辅的免疫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薄弱地区的儿童和免疫空白儿童的免疫工作,避免易感人群的积累,保证高水平、高质量的接种率。

董文波,戴贵生,罗小成,何晖[10](2008)在《衡阳市2005-2006年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麻疹IgM抗体检测对判断麻疹疑似病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2005-2006年两年间收集787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51.3%,其中小于1岁年龄组为11.6%;1~4岁年龄组为52.2%;5~15岁年龄组为32.7%;大于15岁年龄组为3.5%。阳性患者的构成比呈低龄化趋势,抗体阳性者中33.4%有免疫史。不同采血时间,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的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重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监测。

二、衡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质量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衡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质量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2)百年湘雅抗疫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1 湘雅初创应疫情,湘鄂控疫显初心
2 复办湘雅克时艰,悬壶济世救苍生
    2.1 湘雅沅陵医院抗霍乱
    2.2 战“疫”功臣汤飞凡
    2.3 李振翩安顺灭霍乱
    2.4 湘雅人揭露常德细菌战
    2.5 湘雅医疗队衡阳灭霍乱、零陵除疟疾
3 和平时期勇担当,湘雅抗疫护人民
    3.1 治虫送“瘟神”
        3.1.1 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病
        3.1.2 革新寄生虫病治疗方法
    3.2 湘南防疟疾和流行性脑膜炎
    3.3 防治麻风病
    3.4 防治结核病
4 中南湘雅扬旗帜,大义大爱永传承
    4.1 抗击SARS
    4.2 出征西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
    4.3 抗击流感
    4.4 抗击COVID-19
5 结语

(3)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研究背景
    1.1 全球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1.2 我国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1.3 广西计划免疫实施情况
    1.4 计划免疫实施效果衡量指标
    1.5 复杂抽样
2.研究目的
3.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对象
    3.4 样本量估计
    3.5 调查时间
    3.6 调查方法与内容
    3.7 质量控制
    3.8 评价指标判断
    3.9 统计分析
4.结果
    4.1 儿童基本情况
    4.2 疫苗接种率
    4.3 疫苗接种状态
    4.4 疫苗延迟接种的中位延迟时间
    4.5 多剂量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卡方检验
    4.6 同种疫苗不同次剂及时接种率卡方检验
5.讨论
    5.1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5.2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单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率
    5.3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多剂次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
    5.4 广西农村地区儿童常规免疫延迟接种率及中位延迟时间
    5.5 疫苗及时接种与疫苗接种剂量关系
    5.6 免疫接种时间表推荐疫苗接种时间与疫苗及时接种率、延迟接种时间的关系
    5.7 农村地区疫苗接种服务模式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综述 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沈阳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单位的抽取方法
    1.3 调查内容
    1.4 评价指标
    1.5 合格接种的判定标准[5-7]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建证(卡)情况
    2.2 疫苗接种情况
    2.3 三种疫苗的基础和加强合格接种率比较
    2.4 不合格接种剂次情况
3 讨论

(5)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入园儿童计划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儿童免疫接种信息收集
        2.3.2 留取血样、标本筛查
        2.3.3 抗体水平测定
        2.3.4 实验分组
        2.3.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抗体阳转率及其影响因素
        3.1.1 不同疫苗抗体阳转率
        3.1.2 不同性别儿童疫苗抗体阳转率比较
        3.1.3 不同户籍儿童疫苗抗体阳转率比较
        3.1.4 不同居住地儿童疫苗抗体阳转率比较
    3.2 首针及时与未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比较
    3.3 全程与未全程接种抗体阳转率比较
    3.4 全程及时与未及时接种抗体阳转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2015年长堎地区入园儿童计划免疫效果分析
    4.2 入园儿童抗体阳转率与性别、户籍、居住地之间的关系
    4.3 入园儿童接种率与抗体阳转率之间的差异分析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6)淄博市张店区预防接种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概述
    2 张店区及预防接种单位基本情况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技术路线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调查方法
    3 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与分析
    1 预防接种门诊现状调查
    2 预防接种门诊从业人员问卷调查
    3 儿童家长问卷调查
讨论
    1 本研究的意义
    2 预防接种门诊房屋配置情况
    3 预防接种门诊设施、设备的配置情况
    4 预防接种门诊从业人员构成情况
    5 预防接种门诊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情况
    6 儿童家长问卷调查情况
    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狂犬病病毒属7种主要病毒检测芯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9)5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2.2 年龄分布
    2.3 性别分布
    2.4 时间分布
    2.5 免疫状况
    2.6 主要症状和体征
3 讨论

(10)衡阳市2005-2006年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IgM抗体检测结果
    2.2 不同年龄组检测结果
    2.3 发病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
    2.4 不同季节检测结果
    2.5 免疫状况
3 讨论

四、衡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质量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百年湘雅抗疫简史[J]. 胡平安,王云,潘蕾,黄珊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 [3]广西农村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及时评价研究[D]. 韦雪.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4]沈阳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 孙迎春,张智,李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6(29)
  • [5]2015年新建县长堎地区入园儿童计划免疫效果评价[D]. 滕云虎. 南昌大学, 2016(03)
  • [6]淄博市张店区预防接种工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张宾. 山东大学, 2014(04)
  • [7]狂犬病病毒属7种主要病毒检测芯片的研制[D]. 席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01)
  • [8]绘就雁城健康蓝图[N]. 谢笃菊,盛海燕,赵俊,洪雷. 大众卫生报, 2009
  • [9]5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特征分析[J]. 高万荣,陈庚军,邢学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8(06)
  • [10]衡阳市2005-2006年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董文波,戴贵生,罗小成,何晖.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3)

标签:;  ;  ;  ;  ;  

衡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质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