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司洛尔在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反应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爽[1](2021)在《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全麻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在拔管前5分钟通过不同方式给予利多卡因,观察利多卡因对于全麻患者苏醒期时由于拔管前后的气道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呛咳程度等情况。方法:选择本院ASA分级I-II级、年龄40-70岁之间、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手术室后,行常规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进行机械通气,术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泵注进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前30min不再给予肌松药,手术结束后苏醒拔管期不给予新斯的明进行肌松拮抗,拔管前5min分别通过不同方式给予利多卡因,后进行口腔内吸痰,待患者苏醒完全后行气道内吸痰及拔管。应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患者分为三组:A组(n=20):拔管前5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mg/kg;B组(n=20):拔管前5min进行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1.0mg/kg;C组(n=20):不给予任何处理。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后(T1)、拔管前5分钟(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时的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对比三组患者拔管前吸痰及拔管时的呛咳程度,术后镇静评分以及拔管时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例如躁动、喉痉挛等。结果:三组间基础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进行比较,T3、T4时刻A组、B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观察吸痰拔管时呛咳程度:A组、B组呛咳程度均轻于C组,且B组好于A组;术后镇静评评分A组高于B组、C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B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C组有两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结论:吸痰拔管前5min通过静脉或进行气道表面麻醉给予1.0mg/kg利多卡因均可有效控制吸痰拔管时对咽喉气管的刺激,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吸痰拔管前进行气道表面麻醉的效果更优。
李家强[2](2020)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精神高度紧张、全麻诱导、插管刺激等应激是造成高血压患者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主要因素。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抗焦虑和镇痛作用。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并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性。DEX作为一种常见的麻醉辅助用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血压患者的全身麻醉中,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对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还比较少。本项实验主要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等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昌乐县人民医院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80例(ASAⅡ~Ⅲ级),将患者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大组,每组各90例。其中,D组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e组),高血压控制良好组(f组)和高血压控制不良组(g组)三个亚组,每个压组样本数为30例;C组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h组),高血压控制良好组(i组)和高血压控制不良组(j组)三个亚组,每个亚组样本数为30例。D组患者全麻诱导前10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而C组患者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10min泵注结束后,立即行麻醉诱导并完成气管插管,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案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泵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及插管后1min(T3)、3min(T4)和5min(T5)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计算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上述各时间点采血并测量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与T0时点相比,C组中j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T3、T4时点HR、MAP、RPP明显升高(F=6.77~11.32,P<0.05),至T5时点,以上指标恢复到T0时点水平(P>0.05)。D组中各亚组患者T3~T5时点HR、MAP、RPP均明显低于T0时点(F=7.44~10.02,P<0.05)。两组相比较,D组中各亚组患者T3~T5时点HR、MAP及RPP均明显低于C组中的j组(F=14.33~18.57,P<0.05)。与T0时点相比,C组中j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T3、T4时点血浆NE、E水平明显升高(F=8.32~12.03,P<0.05),h和i组无明显升高,但是在T5时点恢复至T0时点水平(P>0.05);D组所有患者,血浆NE水平在T3时点高于T0时点(F=6.77,P<0.05),T4时点恢复至T0时点水平(P>0.05),T5时点降至T0时点水平以下(F=9.05,P<0.05);而血浆E水平T3时点无明显上升(P>0.05),至T4、T5时点明显低于T0时点(F=8.98、12.14,P<0.05)。D组患者在T3~T5时点血浆中NE、E水平均明显低于j组(F=12.56~15.44,P<0.05)。实验结论:(1)全麻诱导期间气管插管操作可使机体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2)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对全麻诱导期间气管插管操作产生更为强烈的应激反应;(3)高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全麻诱导期间气管插管操作产生的应激反应与血压正常患者无明显差别;(4)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气管插管产生的应激反应;(5)相对于血压正常患者和高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全麻诱导期间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抑制作用更强,此类患者受益最大。
马振[3](2020)在《不同禁饮状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身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三种不同禁饮状态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5分钟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测定各时间点静脉血去甲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变化,了解不同禁饮状态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而为减轻患者麻醉时应激反应提供更合适的选择。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即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8~6小时)20例;清水组(即术前2小时饮250ml清水)20例和营养液组(即术前两小时饮250ml营养液)20例,营养液为含5%葡萄糖的清饮料。比较三组之间的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分钟(T3)的血压、心率、血糖、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NK-q检验统计学分析找出影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的因素,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T0、T1、T2相比,T3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相对比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T3对照组心率变化较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T3,对照组和清水组血糖变化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0、T1相比,T2~T3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清水组和营养液组在T2、T3平均动脉压(MAP)相对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清水组和营养液组T0~T3心率(HR)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和清水组相比,营养液组T0~T3血糖高于对照组和清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清水组和营养液组T0、T1、T2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组内SNK-q检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得出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与术前禁饮状态的因素有关(P<0.05)。结论:术前2小时饮用250ml营养液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全身麻醉患者生理水平影响更小,术前2小时饮用250ml营养液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应激反应影响更小。术前2小时饮用250ml营养液能够使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血糖更接近生理水平。
张帅[4](2020)在《诱导期快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指出实验目的:全身麻醉诱导期往往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由于麻醉诱导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给诱导药物后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第二阶段由于气管插管操作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右美托咪定具有镇静抗焦虑、抗交感神经等效应;在大剂量或者快速静脉注射时能够引起机体短暂血压升高。本研究利用右美托咪定独特的药理学性质,探讨全身麻醉静脉诱导时快速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于维持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效果,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实验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麻醉开始时静脉快速泵注右美托咪定0.5ug/kg(2min内)和等量生理盐水。同时两组均采用Marsh参数模型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 Infusion TCI)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设置血浆靶浓度3.0u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依次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0.5ug/kg,肌肉松弛达到插管要求后,可视喉镜下完成气管插管,连接麻醉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后继续以丙泊酚靶控输注和瑞芬太尼0.15ug/kg·min恒速静脉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变化趋势,适当调节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0-55之间。诱导期间发生以下不良事件酌情予以处置:心率<50次/分,给予阿托品处理;心率>100次/分,予艾司洛尔处理;血压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30%给予乌拉地尔处理;血压降低幅度超过基础值30%给予麻黄碱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处理。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围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手术开始前(T6)时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数值;记录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IS值以及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对言语刺激无反应)所用时间;记录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消耗量;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验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2时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T1时刻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T2时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收缩压在T2、T5、T6时间点上,右美托咪定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在T3、T4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舒张压在T2时刻,右美托咪定组高于生理盐水组,在T3、T4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在T5及T6时刻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心率在T3、T4、T6时刻,右美托咪定组明显慢于生理盐水组(P<0.05),在T2、T5时刻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两组患者T1时刻BIS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在T2时刻右美托咪定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T3-T6时刻两组镇静水平一致。右美托咪定组意识消失时间较生理盐水组显着缩短,围诱导期间丙泊酚消耗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理盐水组患者发生诱导后低血压以及插管后心动过速的比例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而快速给予右美托咪定后发生心动过缓的机率较高(P<0.05)。实验结论:全身麻醉围诱导期快速静脉泵注0.5ug/kg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麻醉药物所引起的血压下降程度,并抑制随后气管插管造成的交感神经兴奋反应。右美托咪定快速静脉泵注与丙泊酚具有协同效应,增加镇静程度,可以缩短麻醉诱导时患者意识消失所用时间,并减少围诱导期丙泊酚用量。综上所述,围诱导期快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稳定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并安全可行。
侯保科[5](2020)在《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洛尔抑制全麻拔管反应作用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抑制全麻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作用。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妇科2017年10月2019年06月间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4555周岁;体重指数18.523.9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应用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艾司洛尔组(E组,n=20),对照组(C组,n=20)。三组均行全身麻醉,D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前30分钟开始用微量泵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泵注时长为10分钟,E组患者达到拔管标准后经静脉微量泵泵注艾司洛尔0.250.5mg/kg,泵注时长1分钟;C组未给予特殊处理。监测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T0)、拔管时(T1)、拔管后3分钟(T2)、拔管后5分钟(T3)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SBP、DBP)、有创动脉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等情况。结果:D组、E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HR、MAP、BIS、血糖、NE浓度均低于C组(P<0.05);D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HR、MAP、BIS、血糖、NE浓度均低于E组(P<0.05)。结论: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能够明显降低全麻气管拔管期循环波动,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相对平稳。右美托咪定除可以较好维持循环稳定外,还能够从根本上抑制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同时相对较好地减少拔管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且无明显呼吸抑制和苏醒延迟,更具有优势。本研究可为指导全麻苏醒期拔管提供更加有效的科学依据。
刘传辉,韦宝石,陈浩,付纲,肖剑波[6](2019)在《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预防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全麻插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首先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随后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苯磺酸阿曲库铵0.6 mg/kg,咪达唑仑5 mg。对照组插管前给予氯化钠注射液5 ml,麻醉诱导,除艾司洛尔外其余麻醉药物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插管前后DBP、SBP、HR情况。结果:给药前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SBP、DBP、HR均高于给药前,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可有效预防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
王光福,吴胤弘,刘绍靖,覃沛海,王桢[7](2017)在《地佐辛加艾司洛尔用于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地佐辛加艾司洛尔诱导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6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加艾司洛尔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D组在插管前3 min给予艾司洛尔,随后用地佐辛、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插管;F组用常规的芬太尼、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以及麻醉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及插管期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患者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HR及MAP均高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HR及MAP均高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的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HR均少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发生单次的轻微呛咳1例(3.33%)少于F组的14例(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期间及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加艾司洛尔诱导插管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升高、HR加快、呛咳等应激反应。
张青[8](2016)在《不同剂量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在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5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60例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27),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前给予0.7 mg/kg艾司洛尔,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前给予1.5 mg/kg艾司洛尔,对比两组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30 min及气管拔管时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两组SPO2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30 min及气管拔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及气管拔管时DBP、SBP、HR水平与气管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和气管拔管时观察组DBP、SBP、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较小剂量的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可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有效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
王光福,徐小波,李河志,赵辉,刘绍靖[9](2016)在《小剂量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在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武装警察部队四川总队成都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各30例。艾司洛尔组在麻醉插管前5 min给予小剂量艾司洛尔(0.7 mg/kg);对照组仅给予0.9%Na Cl注射液,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分别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对照组插管即刻、插管1、3、5 min的平均动脉压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120±15)mm Hg(1 mm Hg=0.133 k Pa)、(118±23)mm Hg、(115±10)mm Hg、(112±14)mm Hg比(98±14)mm Hg],心率明显增快[(88±8)次/min、(94±15)次/min、(91±10)次/min、(93±10)次/min比(76±4)次/min],艾司洛尔组的平均动脉压[(101±11)mm Hg、(104±18)mm Hg、(101±10)mm Hg、(98±10)mm Hg比(98±14)mm Hg],心率[(78±4)次/min、(81±12)次/min、(80±7)次/min、(78±5)次/min比(75±7)次/min]分别较诱导前有轻度升高,但变化幅度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洛尔预先注射能够有效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汪云飞,瞿引,孟京华[10](2015)在《不同剂量艾司洛尔用于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洛尔用于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21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70例。于气管插管前,1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组、3组分别静脉注射0.5mg/kg、1mg/kg艾司洛尔。观察比较三组于麻醉诱导时及插管后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插管后2min及5min、10min,三组HR、DBP及SBP值均接近基础值,其中第3组较1组、2组更为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1mg/kg艾司洛尔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二、艾司洛尔在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反应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艾司洛尔在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反应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全麻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气管插管及拔管气道应激反应表现及处理预防方式 |
2.1.1 气管插管及拔管气道应激反应表现 |
2.1.2 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处理预防方式 |
2.2 常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局麻药物 |
2.2.1 利多卡因 |
2.2.2 罗哌卡因 |
2.2.3 丁卡因 |
2.2.4 奥布卡因 |
2.3 气道表面麻醉现有的临床应用 |
2.4 小结与展望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排除标准 |
3.1.2 分组方式 |
3.2 麻醉方法 |
3.2.1 麻醉前准备 |
3.2.2 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 |
3.2.3 实验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相关设备及药品 |
3.4.1 相关设备 |
3.4.2 相关药品 |
3.5 诊断标准 |
3.5.1 ASA分级 |
3.5.2 呛咳程度分级 |
3.5.3 镇静评分(Ramsay 评分) |
3.5.4 体重指数BMI指数 |
3.5.5 平均动脉压MAP计算方法 |
3.6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基本情况间比较 |
4.2 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
4.3 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率的比较 |
4.4 患者拔管期间的呛咳程度比较 |
4.5 患者术后镇静评分 |
4.6 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实验药品及实验器材 |
1.3 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
2 应激激素水平变化 |
3 平均MAP的变化 |
4 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差异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3)不同禁饮状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身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附表 |
附图 |
讨论 |
1. 围插管期的应激反应 |
2.降低应激反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不同禁饮状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身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组名单 |
规培教师名单 |
个人简历 |
(4)诱导期快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仪器与药品 |
2.实验对象与分组 |
3.麻醉诱导与维持 |
4.观察指标 |
5.统计学方法 |
实验结果 |
1.基本资料比较 |
2.血流动力学比较 |
3.镇静程度比较 |
4.围诱导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讨论 |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及其预防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洛尔抑制全麻拔管反应作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1.1 全麻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概述 |
1.2 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
1.2.1 应激反应的定义 |
1.2.2 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 |
1.2.3 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危害 |
1.2.4 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过度或恶性应应激反应的防治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来源及分组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5 数据采集 |
2.6 实验室处理 |
2.6.1 实验室仪器 |
2.6.2 离心分离血清 |
2.6.3 血清的实验检测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术中监测记录结果比较 |
附表 |
第4章 讨论 |
4.1 右美托咪定和艾司洛尔药动学、药效学及分析 |
4.2 拔管应激反应与药物作用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7)地佐辛加艾司洛尔用于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诱导前后的HR、MAP变化比较 |
2.2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呛咳严重程度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小剂量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一般资料 |
1.2麻醉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两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诱导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 |
2. 2 两组应用麻黄碱、硝酸甘油、阿托品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艾司洛尔在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反应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全麻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影响研究[D]. 刘爽. 吉林大学, 2021(01)
- [2]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D]. 李家强. 青岛大学, 2020(01)
- [3]不同禁饮状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身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D]. 马振.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4]诱导期快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张帅.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洛尔抑制全麻拔管反应作用的比较研究[D]. 侯保科.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6]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刘传辉,韦宝石,陈浩,付纲,肖剑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3)
- [7]地佐辛加艾司洛尔用于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J]. 王光福,吴胤弘,刘绍靖,覃沛海,王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9)
- [8]不同剂量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中的应用价值[J]. 张青. 慢性病学杂志, 2016(08)
- [9]小剂量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疗效观察[J]. 王光福,徐小波,李河志,赵辉,刘绍靖. 医学综述, 2016(02)
- [10]不同剂量艾司洛尔用于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分析[J]. 汪云飞,瞿引,孟京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