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岩区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检测情况的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夏千童,王晶,彭华[1](2022)在《智利奶业发展现状及与中国的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利是南美洲重要的奶业国家,在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等方面具有其发展特点。近20年来智利奶牛存栏逐渐减少,2018年有所恢复,平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牛单产有所提高。智利每年约有85%左右的生鲜乳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主要以奶酪、全脂奶粉、炼乳、乳清为主。智利乳制品贸易自2014年后呈现贸易逆差格局,进口品类主要以奶酪、脱脂奶粉和乳清为主,智利生鲜乳约15%经加工后用于出口,出口品类主要以炼乳、乳清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为主。中智两国在乳清和奶牛贸易方面合作紧密,交流频繁。未来中智两国应加强奶制品进口贸易及乳企双向投资合作,并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王冰清[2](2021)在《江苏睢宁县2018-2020年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文中研究表明布鲁氏菌病(可简称为“布病”)和结核病对奶牛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布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引起母畜流产、不孕。结核病能引起奶牛咳嗽、消瘦,病变部位形成结核结节。它们属于人兽共患病,对人病患者影响非常大。加强“两病”监测及防控在奶牛饲养和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江苏睢宁县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睢宁县境内选取7家规模奶牛场的部分奶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963份样品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结核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μ-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1971份样品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参与一种布病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正在申报专利)对比试验,助力更加经济实用的布病检测方法的研发。试验结果显示,2018-2020年睢宁县奶牛布病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存栏500头以下的奶牛场布病阳性率最高,为8.36%(51/610),存栏500-1000头的奶牛场布病阳性率居中,为0.93%(6/643);存栏1000头以上的奶牛场布病阳性率最低,为0.11%(6/5665)。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检出的布病阳性率对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13.38%,21/157)>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67%,18/157)>试管凝集试验(10.19%,16/157)。2018-2020年睢宁县奶牛结核病感染率持续偏高,已经威胁到奶牛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只有存栏1000头以上的牛场结核病阳性率保持为0(0/1132),其他规模的奶牛场阳性率普遍较高;2种检测方法检出的结核病阳性率对比,μ-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26.67%,16/60)>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20.00%,12/60)。通过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的对比试验,发现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方便快捷,特异性和敏感性高,对于基层动物检疫部门和养殖场来说非常有益。2017年对D牛场开展奶牛“两病”监测,121头份样品中检测出23头奶牛患有结核病,25头奶牛患有布病。为帮助该场更好地继续养殖工作,维护睢宁县奶牛业健康发展,2018年起对D牛场开展奶牛养殖场布病、结核病净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经过环境改造、科学饲养、精细化管理等全方位的净化措施,2020年该场奶牛“两病”阳性率为0(0/126),取得显着成效。通过应用试验优化发酵床养殖技术,减少病原菌滋生,通过奶牛场智能监管系统能预警奶牛健康状况,对于奶牛“两病”防控有很大帮助。根据示范成效深化综合防控措施,突出了改善饲养方式和加强智能监管的重要性。
武少卿[3](2021)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布鲁氏菌病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和畜间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于2019年在乌兰察布市地区对未进行疫苗免疫的牛羊随机采样,共采集血样10025份,其中牛血样3292份,羊血样6733份,同时对乌兰察布市2017~2019年11个旗县进行人间布鲁氏菌病筛查,根据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分类汇总。以期了解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牛羊布病阳性个数共计306头(只),阳性率为3.05%;其中牛阳性血清数共计84头,阳性率为2.55%;羊阳性血清数共计222只,阳性率3.30%。不同养殖方式下牛羊的布病阳性率不同,其中种畜场牛羊布病阳性率最低,规模化养殖场牛羊布病阳性率最高。各个月份均有阳性病例出现,其中牛发病率最高的三个月依次为:9月份、8月份、4月份,共计发病数为37头。羊发病率最高的三个月依次为:3月份、9月份、10月份,共计发病数为84头。人间界布病分布情况显示:乌兰察布市不同地区间均有布病的发生,并无显着差异性。2017年乌兰察布市阳性人群数为550人次,感染率共计2.71%。2018年乌兰察布市阳性人群数为397人次,感染率共计2.45%。2019年乌兰察布市阳性人群数为371人次,感染率共计2.4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0岁~59岁年龄组是发病最高的年龄段;就诊人员中农民、牧民的人员数量显着多余其他职业;就诊人员中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就诊人员最多。
夏炉明,卢军,赵洪进,吴秀娟,黄忠,沈素芳,王建,季海丰,叶惠萍,鄢志刚[4](2020)在《上海崇明奶牛“两病”区域净化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两病")是严重危害乳制品质量安全、奶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2种重要人兽共患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动物疫病防治目标,要求上海市到2020年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要达到净化考核标准[1]。上海奶牛"两病"净化工作起步早、基础扎实,崇明区具有得天独厚天然岛屿的地理优势,2016年,
夏炉明,孙泉云,龚国华,顾晓,翁永刚,戴莲群,朱九超,赵洪进[5](2020)在《上海市某奶牛场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疑似结果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评估奶牛年龄分布、棚舍位置、胎次、泌乳等因素,对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的影响,对上海市某奶牛场2 031头奶牛的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初筛结果进行分析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利用Epi infoTM 7软件,对初筛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初筛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奶牛场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初筛疑似反应率为15.75%,疑似反应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0~2胎的青年奶牛,其中1.5~2岁青牛奶牛疑似反应率最高;随着年龄、泌乳量和胎次的增加,疑似反应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配种奶牛(OR=2.02,P<0.01),未怀孕奶牛(OR=1.37,P<0.01),未泌乳奶牛或干奶牛(OR=3.72,P<0.01)是导致奶牛场出现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疑似反应的危害性风险因素。结果表明:2岁以下青年奶牛易出现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疑似反应,呈现出显着的年龄相关性;是否配种、怀孕以及泌乳量多少均能够影响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特异性。建议奶牛场将犊牛结核病首次检测日龄提前至90日龄以内,并对初筛出现疑似反应的奶牛立即隔离,采用γ-干扰素试验和PPD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平行检测策略进行确诊。本研究全面了解了奶牛场初筛疑似反应奶牛的个体特征和风险因素,有助于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减少假阴性。
马鸣,谢丹丽[6](2020)在《奶牛养殖场两病监测检疫及防控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养殖畜禽的疫病防控一直是相关养殖人员及疫病防控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兰州市城关区作为奶牛养殖地,在布氏杆菌病及奶牛结核病的监测检疫及防控工作上一直非常重视。奶牛养殖场两病的蔓延不仅对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布病传染性较强还会影响该地区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城关区的奶牛养殖场两病检测检疫工作作出技术总结,并提供一定防控建议以供参考。
张献,张维,沈林军,王昭媛[7](2019)在《上海市崇明区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区域净化流动性监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启动崇明奶牛"两病"(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区域净化示范区建设。崇明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对奶牛"两病"区域净化实行了流动性监管,通过丰富基础信息、延长监管链条、拓宽监管范围等措施,有效克服了传统静态监管的难点,实现了对奶牛的全追溯管理。2017—2018年,未出现奶牛调运违规现象,"两病"筛查阳性率继续维持零检出。此模式可为全国其他地区"两病"的区域净化提供参考。
黄超[8](2019)在《石河子部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分离和生物型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感染机体后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和淋巴系统,母畜感染可导致流产、产死胎,公畜感染后可使睾丸及附睾发炎,人一旦感染布鲁氏菌,会严重损伤身体机能,由于目前尚未发现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故最终会发展成为慢性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如不对该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的:为了调查石河子地区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流行病学状况,防控并逐步净化该地区的布鲁氏菌病,提高该地区奶牛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方法:选取2014年石河子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中的987头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包括育成牛、青年牛和成母牛,采集血清,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奶牛场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调查;采用实验室保存的布鲁氏菌阳性血清样品50份,分别用试管凝集试验、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和荧光偏振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水平;对石河子地区3个规模场采集的布鲁氏菌阳性血清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柯兹罗夫斯基染色在细菌形态上进行鉴定,通过PCR方法对布鲁氏菌的IS711基因扩增,鉴定细菌到种;对3个规模化奶牛场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实行不同的净化方案,监测2015年-2017年3个奶牛场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的变化,检测净化方案的效果。结果:2014年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987份血清样品中,共检测到64份布鲁氏菌阳性血清,阳性率为6.48%。其中3个牛场奶牛血清的布鲁氏菌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A牛场8.36%(29/347)>B牛场6.53%(23/352)>C牛场4.17%(12/288);且不同年龄的奶牛感染布鲁氏菌的概率均有差异,其中成母牛感染率最高,血清阳性率为8.20%(35/427),青年牛感染率处于中间水平,血清阳性率为5.92%(19/321),育成牛感染率最低为4.18%(10/239);不同方法检测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也各不相同,荧光偏振检测技术检测阳性率为100.00%(50/50),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检测阳性率为94.00%(47/50),试管凝集试验检测阳性率为84.00%(42/50);血清学检测为阳性的奶牛血清经过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中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的小菌落,柯兹罗夫斯基为红色短杆菌,PCR试验的结果显示64份血清中均感染了羊种布鲁氏菌;自各牛场严格执行科学管理和防控净化方案后,3个奶牛场奶牛布鲁氏菌感染率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A牛场2014年-2017年的奶牛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36%(29/347)、7.55%(24/318)、5.44%(16/294)、3.96%(11/278),B牛场2014年-2017年的奶牛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分别为6.53%(23/352)、6.08%(20/329)、5.18%(16/309)、3.41%(10/293),C牛场2014年-2017年的奶牛布鲁氏菌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17%(12/288)、3.65%(10/274)、2.27%(6/264)、1.16%(3/258)。结论:在血清学检测布鲁氏菌的方法中,尤以荧光偏正检测技术检测阳性率最高,检测结果最可信,石河子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中奶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较为普遍,且为羊种布鲁氏菌感染,奶牛养殖要坚持科学的饲养管理,对健康牛定期免疫疫苗,对阳性牛及时淘汰,严禁养殖场周边放牧,这对于牛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与净化非常重要。
赵玥[9](2019)在《家畜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分光光度测量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布鲁菌病是引起感染机体繁殖障碍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的流行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养殖及其相关行业人群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确诊是我国基层检测机构运用最广泛的布鲁菌病检测法定方法,比浊法作为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判定方法,依靠试验人员的肉眼观测,试验结果会受到经验水平和主观偏差的影响。(1)为了更加客观地、准确地判定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本研究首先运用酶标仪405nm、450nm、490nm、630nm四个光谱对试管凝集试验比浊管悬液进行扫描,对比分析比浊管在四个光谱扫描得出的OD值,确定最优光谱作为后续研究的统一扫描光谱。进而国标试管凝集试验方法,检测72份已知凝集效价血清,比较分光光度测量法和比浊法判定结果差异。结果显示,扫描OD值最大的光谱是405nm,且差异显着(P<0.05),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92,可靠性最高,确定405nm光谱为后续研究的统一扫描光谱。分光光度测量法和比浊法判定72份血清效价与已知效价符合率分别为83.33%(60/72)、88.89%(64/72)(P>0.05),判定结果一致率94.44%,Kappa值0.77>0.75,表明两种方法判定结果一致性良好。分光光度测量法判定的72份样品、54份阳性样品、18份可疑样品的效价符合率比比浊法分别高出5.6%、3.7%、11.1%,并且分光光度测量法比比浊法检出可疑样品阳性数量低33.33%,表明分光光度测量法判定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能够提升待检样品效价准确性。(2)2017年--2018年,在汉台区布鲁氏菌病检测工作中运用该方法,判定虎红阳性试管凝集试验结果,保留了原始检测数据,结果客观、唯一。结果显示,2017年陕西陕西省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对比活动中5份盲样检测结果与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参考结果完全一致,2018年检测田间阳性样品,比浊法能明显定性的样品,经分光光度测量法判定与比浊法判定结果一致,对于比浊法判定出现多种可能性结果的样品,经分光光度法判定能得到唯一的结果。本研究从分光光度测量法判定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方法建立到在布鲁氏菌病检测工作中的运用,为分光光度测量法判定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在布鲁菌病监测工作中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张晓锋[10](2017)在《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文中研究说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上呼吸道炎症和生殖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毒能引起牛的免疫抑制,造成继发感染,严重影响牛的生产性能,临床上表现为发热、鼻炎、乳腺炎、流产等。目前,世界各主要养牛地区均有该病的报道,我国亦是该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发展。上海市金山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区有10个中小型规模奶牛场,存栏量接近万头。因从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种牛频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金山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感染引起的奶牛肺炎、流产时有发生。但金山区奶牛系统缺乏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从该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形成一套结合金山区实际的综合防控方案,为当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1.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E特异性抗体检测剂试剂盒,对2016年在上海市金山区10个奶牛场采集的460份牛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金山区奶牛场的抗体阳性率达到36.67%~97.37%,提示IBRV感染普遍,建议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该病造成的损失。2.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以Ⅰ型牛症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1,BHV-1)的gE基因序列,针对1607~1704bp区域分别设计1对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在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后,对经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进行扩增来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用于检测BHV-1,其灵敏度为10 copies/μL,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可用于BHV-1临床检测。3.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严重威胁着金山区乃至上海市的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感染和隐性感染的特性,可以通过携带病毒牛只的调运和病牛自愈后的持续排毒来感染健康牛,从而造成健康牛群感染该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针对该病的防控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从诊断、检测、监测、免疫、消毒、隔离、扑杀以及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做好防控工作。
二、黄岩区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检测情况的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岩区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检测情况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智利奶业发展现状及与中国的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智利奶业基本情况 |
1.1 畜牧业生产 |
1.2 奶牛养殖业 |
1.2.1 奶牛存栏 |
1.2.2 生鲜乳产量 |
1.3 奶业养殖区域布局 |
1.4 奶牛疫病净化 |
1.5 生鲜乳销售 |
1.6 乳制品加工 |
1.7 乳制品消费 |
1.8 奶业贸易 |
2 中国与智利合作现状 |
2.1 种牛贸易 |
2.2 乳制品贸易 |
2.3 行业交流 |
2.4 政府合作 |
3 合作展望 |
3.1 加强技术交流 |
3.2 建议两国乳企进一步拓展乳业合作领域 |
3.3 建议深化中智两国种牛贸易合作 |
(2)江苏睢宁县2018-2020年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技术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概述 |
1 布鲁氏菌病概述 |
1.1 病原特性 |
1.2 流行特点 |
1.3 发病机理 |
1.4 临床症状 |
1.5 病理变化 |
1.6 诊断技术 |
2 结核病概述 |
2.1 病原特性 |
2.2 流行特点 |
2.3 发病机理 |
2.4 临床症状 |
2.5 病理变化 |
2.6 诊断技术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睢宁县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主要试剂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1.1.3 样品采集 |
1.2 方法 |
1.2.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
1.2.2 试管凝集试验 |
1.2.3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2 结果 |
2.1 不同年份的布鲁氏菌病调查情况 |
2.2 不同规模的奶牛场布鲁氏菌病调查情况 |
2.3 不同方法的布鲁氏菌病检测情况 |
3 讨论与小结 |
试验二 睢宁县规模化奶牛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主要试剂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1.1.3 样品采集 |
1.2 方法 |
1.2.1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
1.2.2 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 |
2 结果 |
2.1 不同年份的牛结核病调查情况 |
2.2 不同规模的奶牛场牛结核病调查情况 |
2.3 不同方法的牛结核病检测情况 |
3 讨论与小结 |
试验三 布鲁氏菌病新型快速检测方法对比试验 |
1 新型快速检测方法介绍 |
2 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步骤 |
3 对比检测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以睢宁县D牛场为例开展奶牛养殖场布病、结核病净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
1 示范项目背景 |
2 示范项目具体措施 |
2.1 指导牛场重建 |
2.2 指导科学养殖 |
2.3 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 |
2.4 坚持自繁自养 |
2.5 加强人员防护 |
2.6 组织参加培训 |
2.7 规章制度上墙 |
2.8 搭建智慧牧场系统 |
2.9 及时跟踪检测 |
3 示范项目应用试验 |
3.1 奶牛发酵床养殖原位降解粪污技术应用试验 |
3.1.1 应用试验介绍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2 《智慧牧场信息化技术集成系统》应用试验 |
3.2.1 应用试验介绍 |
3.2.2 试验方法 |
3.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4 示范项目净化效果 |
5 小结 |
6 深化综合防控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布鲁氏菌病原学 |
1.1.1 布鲁氏菌的形态与分型 |
1.1.2 布鲁氏菌的培养特性与致病性 |
1.1.3 布鲁氏菌的抗原性 |
1.2 流行病学 |
1.3 布鲁氏菌病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
1.5 布鲁氏菌病病理变化 |
1.6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
1.7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
1.7.1 布鲁氏菌的分离鉴定 |
1.7.2 PCR方法检测病原 |
1.7.3 平板凝集试验 |
1.7.4 CFT检测 |
1.7.5 ELISA检测 |
1.7.6 GICA检测 |
1.7.7 FPA检测 |
1.8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
1.9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动物布病调查与分析 |
2.1.2 人间布病调查与分析 |
2.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2.1.4 主要试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样品采集 |
2.2.2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验(RBPT) |
2.2.3 试管凝集试验(SAT) |
2.2.4 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
2.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乌兰察布市牛羊布病检测结果 |
3.1.1 乌兰察布市牛羊布病检测结果 |
3.1.2 不同养殖模式方式下牛羊布病检测结果 |
3.1.3 不同时间下牛羊布病检测结果 |
3.1.4 牛羊感染患病情况 |
3.2 人间布病分布情况 |
3.2.1 2017-2019 年乌兰察布市布鲁氏菌病筛查情况 |
3.2.2 乌兰察布市不同性别布病分布情况 |
3.2.3 乌兰察布市不同年龄组布病分布情况 |
3.2.4 乌兰察布市不同职业布病分布情况 |
3.2.5 乌兰察布市不同文化程度布病分布情况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上海崇明奶牛“两病”区域净化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背景 |
2 主要做法 |
2.1 强化部署,明确目标,扎实做好各项保障措施 |
2.1.1 制定实施方案 |
2.1.2 加强组织领导、技术保障和工作协调 |
2.1.3 强化目标管理考核 |
2.1.4 实施奶牛保险和奶价激励 |
2.2 开展培训,夯实基础,营造区域净化良好氛围 |
2.3 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区域净化进程 |
2.3.1 开展奶牛场“两病”风险评估分级 |
2.3.2 实施“一场一策”分类管理 |
2.3.3 科学制定监测净化方案 |
2.4 加强监管,协同配合,提升区域生物安全水平 |
2.4.1 强化牛只流动监管 |
2.4.2 建立区域生物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
3 建设成效 |
4 讨论 |
(5)上海市某奶牛场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疑似结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检测方法 |
1.2 主要试剂 |
1.3 结果判定 |
1.3.1 阳性反应 |
1.3.2 疑似反应 |
1.3.3 阴性反应 |
1.4 奶牛个体特征调查 |
2 结果 |
2.1 TST疑似反应率 |
2.2 TST疑似反应奶牛个体特征 |
2.2.1 年龄 |
2.2.2 泌乳量 |
2.2.3位置 |
2.2.4 胎次 |
2.3 单因素分析 |
3 讨论 |
(6)奶牛养殖场两病监测检疫及防控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养殖场两病危害 |
2 奶牛养殖场两病检测检疫 |
2.1 奶牛布氏杆菌病检疫相关 |
2.2 奶牛结核病检疫相关 |
3 奶牛养殖场两病防控建议 |
3.1 养殖场应及时合理消毒 |
3.2 定期对疫病监测并接种 |
3.3 发现奶牛及时上报扑杀 |
3.4 做好奶牛养殖运输管理 |
4 结束语 |
(7)上海市崇明区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区域净化流动性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1 监管特点 |
1.1 基础信息丰富 |
1.2 监管链条延长 |
1.3 监管幅度拓宽 |
2 主要做法 |
2.1 加强制度建设 |
2.2 做好建档立案 |
2.3 延伸监管链条 |
2.3.1 牛只入场监管 |
2.3.2 牛只离场监督 |
2.3.2. 1 外调饲养牛只监管 |
2.3.2. 2 淘汰牛只监管 |
2.3.2. 3 死亡牛只监管 |
2.4 拓宽监管范围 |
2.4.1 精液调入管理 |
2.4.2 场内人员监管 |
2.4.3 投入品监管 |
2.4.4辐射区监管 |
3 运转成效 |
3.1 死亡奶牛档案可追溯 |
3.2 奶牛违规调运零发生 |
3.3“两病”阳性持续零检出 |
4 结语 |
(8)石河子部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分离和生物型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布鲁氏菌病概述 |
2 布鲁氏菌病原学特征 |
2.1 布鲁氏菌的种类及分布 |
2.2 布鲁氏菌的形态结构 |
2.3 布鲁氏菌的培养、生化及生物学特性 |
2.4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 |
2.5 布鲁氏菌的抗原特性 |
3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
3.1 布鲁氏菌病的易感动物 |
3.2 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 |
3.3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
3.4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 |
3.5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
4 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制 |
5 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变化 |
6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
6.1 病原学诊断方法 |
6.2 血清学诊断方法 |
7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
7.1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 |
7.2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石河子部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血清学调查 |
2.2 不同年龄的奶牛布鲁氏菌感染情况 |
2.3 不同方法对奶牛布鲁氏菌检查情况对比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石河子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病原分离和生物型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布鲁氏菌的分离结果 |
2.2 柯兹罗夫斯基染色结果 |
2.3 PCR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试验三 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与净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9)家畜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分光光度测量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布鲁菌病的危害 |
1.1.1 布鲁菌病对动物的危害 |
1.1.2 布鲁菌病对人健康的危害 |
1.2 布鲁菌病流行情况 |
1.2.1 国内布鲁菌病流行情况 |
1.2.2 陕西省布鲁菌病流行情况 |
1.2.3 汉中市布鲁菌病流行情况 |
1.2.4 汉台区布鲁菌病流行情况 |
1.3 布鲁菌病检测方法 |
1.3.1 病原学检测方法 |
1.3.2 血清学检测方法 |
1.4 布鲁菌病防控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分光光度测量法判定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结果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比浊管OD值扫描结果 |
2.2.2 比浊管OD值线性回归结果 |
2.2.3 样品扫描结果 |
2.2.4 两种判定方法判定结果 |
2.2.5 两种判定方法判定效价与已知效价符合率 |
2.2.6 两种判定方法的一致性 |
2.3 讨论 |
第三章 分光光度测量法在田间样品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判定中的应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陕西省2017 年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对比活动5 份羊血清盲样检测结果 |
3.2.2 汉台区2018年6 月牛羊布鲁菌病计划监测RBT检测结果 |
3.2.3 汉台区2018年6 月布鲁菌病计划监测中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判定为阳性的6份奶牛血样检测结果 |
3.2.4 汉台区2018年8 月奶畜布鲁菌病普查RBT检测结果 |
3.2.5 汉台区2018年8 月奶畜布鲁菌病普查中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判定为阳性的12份奶牛血样检测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 |
1 流行现状 |
1.1 国外流行情况 |
1.2 国内流行现状 |
2 病原学 |
2.1 gB囊膜蛋白基因 |
2.2 gC囊膜蛋白基因 |
2.3 gD囊膜蛋白基因 |
2.4 gE囊膜蛋白基因 |
3 流行病学 |
3.1 疾病传播 |
3.2 感染表现 |
3.3 感染机制 |
4 诊断 |
4.1 病原学诊断 |
4.2 血清学诊断 |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5 防治 |
5.1 疫苗免疫 |
5.2 综合防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牛场和试验动物选择 |
1.2 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统计与分析 |
2 综合防控调查结果与分析 |
2.1 奶牛养殖现状 |
2.2 奶牛饲养管理和繁殖状况 |
2.3 疫病综合防控情况 |
2.4 投入品管理 |
2.5 粪尿处理 |
2.6 标准化及减排项目建设 |
2.7 人员管理 |
2.8 生鲜乳质量管理 |
2.9 风险防控 |
3 问题分析 |
3.1 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能力必须加强 |
3.2 综合防控能力不足,造成疫病控制不力 |
3.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造成技术支撑不够 |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利益联结机制低下 |
3.5 土地承载力限制,造成规模与环境脱节 |
3.6 绿色发展要求提高,种养结合模式探索不够 |
4 IBR的危害性及金山区防控IBR的重要性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样时间及采样地点 |
1.2 采血器械 |
1.3 牛尾静脉采血方法 |
1.4 血清分离与保存 |
1.5 ELISA检测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毒和细胞 |
1.2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盒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5 病毒扩增 |
1.6 病毒DNA的提取 |
1.7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1.8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
1.9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
1.10 临床样品检测 |
2 结果 |
2.1 BHV-1病毒扩增 |
2.2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 |
2.3 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 |
2.4 特异性试验 |
2.5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 |
1 流行病学调查 |
1.1 临床诊断 |
1.2 综合检测 |
2 防控物资储备 |
2.1 生物制品 |
2.2 消毒物资 |
2.3 防疫物资 |
3 防控技术队伍 |
3.1 防控机构 |
3.2 专家委员 |
3.3 技术保障 |
3.4 人员素质 |
4 IBR综合防控 |
4.1 总体规划 |
4.2 严格检疫 |
4.3 规范隔离 |
4.4 全面封锁 |
4.5 彻底消毒 |
4.6 隔离治疗 |
4.7 结合免疫 |
4.8 积极扑杀 |
4.9 综合保险 |
4.10 风险防控 |
4.11 应急管理 |
4.12 粪污处理 |
5 防控成效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 |
四、黄岩区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检测情况的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智利奶业发展现状及与中国的合作研究[J]. 夏千童,王晶,彭华. 草食家畜, 2022(01)
- [2]江苏睢宁县2018-2020年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技术示范[D]. 王冰清. 扬州大学, 2021
- [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 武少卿.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上海崇明奶牛“两病”区域净化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夏炉明,卢军,赵洪进,吴秀娟,黄忠,沈素芳,王建,季海丰,叶惠萍,鄢志刚. 中国兽医杂志, 2020(07)
- [5]上海市某奶牛场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疑似结果影响因素分析[J]. 夏炉明,孙泉云,龚国华,顾晓,翁永刚,戴莲群,朱九超,赵洪进. 中国动物检疫, 2020(07)
- [6]奶牛养殖场两病监测检疫及防控建议[J]. 马鸣,谢丹丽.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2)
- [7]上海市崇明区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区域净化流动性监管[J]. 张献,张维,沈林军,王昭媛. 中国动物检疫, 2019(11)
- [8]石河子部分规模化牛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分离和生物型鉴定[D]. 黄超.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9]家畜布鲁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分光光度测量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D]. 赵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10]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D]. 张晓锋.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