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建筑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陈坤[1](2021)在《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文中指出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在不断突破世界纪录。但与之而来的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高新技术更新与快速迭代等巨大压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希望借助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解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建筑领域发展的焦点。2003年,自BIM技术传入中国,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再次出现了一次革命,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近年来,BIM技术与传统综合管理平台的结合成为热点,传统管理平台中对BIM技术的引入,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且充分利用BIM技术的各项优势及特点,进而提高工程项目信息化水平。因此本文将对BIM综合管理平台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BIM综合管理平台开发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研究并选型,从而在技术与理论的支撑下,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对BIM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初步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并梳理了“BIM综合管理平台”进化过程与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2)对市场现有的网站开发技术进行研究选型并学习,本BIM综合管理平台开发选择Java EE企业级开发技术,平台后端开发的框架技术为SSH(Spring-Spring MVC-Hibernate),平台前端开发主要技术为j Query、j Query Easy UI;(3)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初步开发BIM综合管理平台,管理模块有BIM平台用户管理、平台登录日志管理、项目施工日志管理、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项目劳务人员管理模块等;(4)以象山大桥施工图纸为依托,利用Revit软件进行桥梁参数化建模,并且在自主开发的BIM管理平台中通过引进关联达BIMFACE轻量化引擎,实现桥梁BIM模型在网页端的在线浏览。限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现实客观因素,该平台开发了部分功能模块,即本文称之为“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本文提供了该平台的构建过程与开发思路等,有助于突破市场技术壁垒的局限性,在已经选择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下,便于后期学者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深入了解实际工程项目需求,通过此需求便对该平台再次开发,进而完善该BIM综合管理平台,本文旨在开发一款适用于大多数管理平台的使用框架,为今后研究BIM综合管理平台领域的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智健[2](2021)在《建筑工程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已被应用到企业管理和施工现场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单位管理项目的效率。但是,目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地区时有发生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和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最关心的方面,如何借助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实现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零事故目标亟待研究。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给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方向。本文对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旨在改变建筑施工项目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利用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工地安全管理的效率,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本文以智慧工地理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文献阅读与现场走访进行现状调查,总结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问卷调查法对建筑施工项目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得出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在“人机法环”四个方面的功能需求。然后在智慧工地理论下,根据四个功能需求构建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以达到改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不足。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主要有“人机法环”四个管理模块,它们之间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文章最后对C项目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评价,论证其在项目安全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为今后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筑行业改变安全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同时对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能够解决工地安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能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通过本文研究,为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为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发展奠定基础。

韦倾人[3](2021)在《面向工程企业的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工程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施工现场协调困难、工程数据采集不全、工程安全管控不全面、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面向工程企业的施工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梳理施工现场管控与数据采集的功能需求,形成工程企业项目现场施工的信息化规范管理,并按照制定的工程施工管理规则,将项目的现场施工数据正确的记录到施工管理系统中,形成工程企业施工现场的数据仓库,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的现场工程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本系统设计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微服务架构,前端使用的是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Vue框架,后端使用的是Springboot框架,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码,通过面向服务的Sring MVC架构对流程部件进行封装。数据库使用开源的mysql数据库,并且搭配redis高性能缓存数据库对常用业务数据进行缓存。系统的总体功能包括项目派单管理、全流程工单管理、工程安全管理、验收交维管理、施工管理、全流程实施管理等。本系统通过智能化自动流程流转,识别下一作业环节应执行的节点,自动派发到指定部门岗位的人员工作内,辅助于现场管控App工具,使得大批量项目的建设交付可以实现流水线方式的流转交互。同时,系统实现了过程的整体管控及照片、资料的存档留痕,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使得项目快速交付,降低成本,实现成本年节约在20%以上。本系统解决了工程企业面对施工现场没有一套整体施工管理系统的问题,使工程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得到全面的监督与管控,达到增效、提质、降本的作用,满足工程企业的实际需要。

武倩[4](2021)在《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行业占比逐年增大,施工劳务分包管理作为金字塔的基础,其管理模式直接影响施工行业的发展,随着行业政策的不断更新,对施工管理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传统施工劳务分包管理模式已无法达到当前市场的需求。当前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陆续提出,智慧工地也应运而生,如何利用智慧工地实现传统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的信息化和智慧化转型,是目前管理目标的主要需求。本文重点研究施工劳务分包管理,以智慧工地为辅助手段,利用其架构下的新兴工程科技手段进行改进管理,旨在提高劳务分包管理水平,规范市场行为。通过文献研究进行传统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现状调查,基于现状分析,按照劳务分包管理流程分为四个方面,并针对各个方面提出主要存在问题,利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根本原因,研究改进路径。结合控制论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引用反馈控制法,在管理过程中及时纠偏,保证劳务管理处于稳定可控的状态。运用系统论对基于智慧工地的劳务分包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和设计,根据施工劳务分包管理需求,将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看作一个系统,劳务队伍、劳务合同、劳务工人和劳务结算付款是影响系统的四大因素,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运作才能实现劳务分包管理目标,达到项目利益最大化。本文的最后对基于智慧工地的劳务分包管理进行案例分析,并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智慧工地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定量评价结果证明对于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的作用和效果。本文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从多角度对现场、工人、合同、付款、结算等每个环节环环监控,加强管理过程监管强度,提高劳务分包管理效率,对传统施工劳务分包管理转型升级具有参考意义,推动信息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领域的普及,通过对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研究结果的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提出了展望。本文附图30幅,绘表4张,引用参考文献43篇。

朱洪顺[5](2021)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框架设计及功能价值分析》文中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IM)提出至今,已经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我国,随着“数字中国”概念的提出,建筑业对BIM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BIM技术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应用已经较多,并且大部分应用都能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建筑运维阶段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占时最长、成本投入最高的阶段,一直以来都缺乏信息化、科技化的管理手段,大量的数据信息收集、整理等重复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存在信息利用率不高和运维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运维管理阶段,引入高效、精准的管理方式对于建筑运维阶段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论文通过对我国BIM政策推行、实施现状以及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运维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建筑传统运维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孤岛、数据无法集成共享等问题,基于轻量化的BIM运维模型,对通用性建筑从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三个层面构建运维管理框架,能够实现空间管理、能耗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详细分析了该框架的价值,数据层实现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应用层集成了各个功能模块实现运维管理框架的协同化管理,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用户层设置用户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最后通过案例实践,证实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框架的价值,积累经验的同时也为在建筑运维阶段应用BIM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推广BIM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

朱思臣[6](2021)在《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至2020年,我国共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28个,省级产业基地908个,其中构件生产产能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年装配化装修面积较2019年增长58.7%,装配式建筑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装配式建筑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参与者之间协同管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成本增加、工期延误等问题占到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问题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效率的提升、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装配式建筑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的发展目标。因此,引入新的项目管理模式,构建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协同度评价模型,改变现有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协同度较低的问题至关重要。将IPD模式和协同管理思想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管理中属于一种全新视角,在我国仍处于初步探究阶段,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IPD模式在装配式建筑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利用协同管理的思想,建立了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模型、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协同度评价模型,同时结合具体案例验证了协同度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并根据协同管理模型提出改善建议,为后续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提供指导。首先,经过分析IPD模式与传统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的区别,指出传统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将协同管理的思想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管理的优势所在以及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复杂性。然后,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归纳,筛选出IPD模式下实现协同管理的关键要素,并将各类要素总结为:目标管理、组织管理、合同管理、过程管理和信息管理五大关键要素,同时以该五大要素的内部关系为基础,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构建了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模型,该协同管理模型包括“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两部分,各个子系统除了自身的运行之外,还会与其他管理系统发生交互关系,形成一个相互影响、互相支撑的项目管理整体,共同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运行产生作用。最后,经过文献分析比较,初步整理出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和调查问卷法对这些因素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了更为全面、准确的协同管理影响因素,建立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模糊物元法构建了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协同度评价模型,同时以某市装配式住宅小区项目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验证了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协同度评价模型的适用性,针对该项目各个管理层面协同度较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图[19]表[27]参[65]

杜玲玲[7](2021)在《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国际工程领域先进的总承包模式,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已被广泛应用。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EPC总承包模式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竞争越发激烈,项目管理作为总承包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因素显得更加关键。但当今EPC项目管理仍存在各管理阶段割裂、管理机制不相适应、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如何使EPC项目管理更加协同,提高总承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复杂系统出发结合解释结构模型,对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组织、信息、过程、目标、制度为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EPC项目管理系统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提升策略。首先,将EPC项目协同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复杂系统进行分析,确定组织、信息、过程、目标、制度五个方面为组成项目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并构建了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结构模型,使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对其进行层级划分,探究了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形成机理,为评价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其次,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EPC项目管理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熵值法修正的G1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以序参量原理为基础构建了EPC项目管理协同度测度模型,并确定协同度等级界定标准。最后,以兰州市某公司办公楼改造项目为例验证模型有效性,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该项目协同情况的原始数据,经过处理,根据测度模型对该项目的协同度进行计算,得出信息与制度子系统协同度较高,组织与目标子系统为中度协同状态、过程子系统波动较大,其结果基本与项目协同现状相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子系统协同状态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隗静宇[8](2021)在《基于BIM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大型建筑项目研究发现,大型建筑施工项目有数据量庞大,结构复杂等特征,且目前大部分企业数据报表基于人工填报的方式,相关人员将数据基于人工的方式在Excel中统计分析,耗时耗力、报表质量难以保证且数据交换效率低下。经研究发现,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在市场应用尚未普遍,基于BIM模型对组织设施设备数据应用和进行相关数据管理工作以此来提炼数据价值的相关应用软件尚未成熟。本文提出基于BIM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可应用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阶段:在前期策划阶段,可进行前期需求分析并整合,完善整体规划方案;在建筑设计阶段,提前进行空间设施设备规划,提高空间利用率;在建筑施工阶段,可利用平台模型的可视化功能,提前做好复杂施工节点的设计,减少工程变更;在建筑运维阶段,应用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后期运维进行全过程管理,可将某设施设备的全生命过程进行追溯。本系统通过Eclipse、My SQL、Navicat For My SQL、BIMFACE、ECharts、Revit等软件进行项目开发,基于SSM框架(Spring+Spring MVC+My Batis)结合JSP(Java Server Pages)、JS(Java Script)等技术构建Web端系统应用程序。本系统实现功能为BIM基础功能实现,建筑设施管理功能实现和环境监测功能实现共三个模块。本文所做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1)将BIM与设施管理相结合,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设备自动巡检及设施运维数据全过程追溯。(2)考虑到BIM建筑项目功能复杂且数据繁多,系统采用SSM框架对程序进行开发,充分利用轻量级Web框架优势,使得本系统程序更易开发、代码间耦合度更低。(3)本文开展了环境监测与BIM系统结合的基础性研究,将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到基于BIM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基于BIM的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更加完善。通过本文研究,基于BIM开发本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大型建筑项目数据量庞大、结构复杂且数据交换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了建筑数据系统化管理,为建筑设施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赵仁露[9](2020)在《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S建筑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逐步走向世界前列;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近年来更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现代工程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与提升。特别是从信息化变革起,基于工程文档管理信息集成的决策性系统应用,更是在工业化及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当前工程行业“大行业、大数据、大平台”信息化特点的前提下,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己成为企业具备现代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工程建设项目变得更加繁琐复杂,其精细化与国际化程度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在企业未来的管理活动中,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已成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符合我国工程的工程管文档理信息系统,整合前端软件工具,定制满足企业需求,融合各平台和各方信息,并形成信息流与管理流同步与统一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实现企业管理效果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加快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文以从事建筑工程文档管理系统和建设的S建筑公司为例,分析其项目信息文档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运用相关信息管理理论和系统建设知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研究经验,根据S公司自身特点和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定制和开发了适用于该公司的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旨在消除信息孤岛,在经营、生产、管理的意义上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推动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观念来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本文以定制化的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和实现为主线,结合S公司业务模式的管理流和信息流要素,以“深度定制,多元平台,融合互通,突出主要”为目标进行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为工程行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确定为相关的研究目的。

何成阳[10](2020)在《基于BIM的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铁路通信部门在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远滞后于现代铁路通信维修体制的实际,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通过实际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对新技术应用的研究,对现阶段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管理特点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采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开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利用BIM在建筑及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内信息化、协同化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实现了基于BIM数字模型的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并对具体功能模块进行了验证和测试。本文的主要设计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分析现阶段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设备检修可视化水平不高,运维信息集成化程度低,数据分析、质量提升手段落后,站段内各部门间协同性差,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者的主动性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论证分析了将BIM技术应用于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采用Visual Studio 2010编程软件和C#语言开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模块化应用软件。主要设计实现设施模型管理与运维信息管理二大模块,并依据铁路角色导向型组织架构和管理层级,确定工作平台及工作界面,解决设备模型与技术资料、维护数据相关联的问题,确保信息的准确反馈,同时完善各功能模块网络化的管理功能,实现多方面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统计分析。(3)采用Revit系列软件构建铁路站房及通信机房内机柜、设备及消防器材等线框模型。将Revit系列应用软件创建的设计数据,与来自3DS MAX工具创建的几何图形和信息相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的三维架构,实现了模型渲染、漫游浏览等功能。利用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模型文件和数据整合功能将设计和运维数据整合进单一集成的项目模型,完成了BIM模型组装、集成和碰撞,实现了人机互动和动画模拟等功能。(4)Revit系列软件构建线框模型和表面模型,以IFC标准的数据结构映射至BIM模型中,实现了BIM运维数据库的数据存取,且能够及时更新数据库中设备的物理属性、状态及维修进度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解决运维管理系统中基于BIM运维模型存储的相关运维数据的读取和信息交互问题,形成了运维阶段完整的数据库,建立了稳定的应用模块。本文结合BIM技术的特点,研究了基于BIM技术实现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功能模块的方法,为实现高质量、安全且经济的铁路通信运维管理模式提供了解决方案。总之,在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中引入BIM技术,不仅可以满足管理及维护所需的各项功能,减少铁路通信部门运营维护成本,而且能实现运维信息的可视和交互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铁路通信段、车间及班组提供一个同步和快速的信息交互管理平台,从而最终达到了提高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二、建筑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 BIM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技术在国外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在国内研究现状
        1.2.3 BIM综合管理平台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相关理论介绍
    2.1 BIM介绍
        2.1.1 BIM概念
        2.1.2 BIM技术特点
        2.1.3 BIM工具软件介绍
        2.1.4 BIM轻量化引擎介绍
    2.2 传统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2.2.1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概述
        2.2.2 信息化管理内容
        2.2.3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2.3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2.3.1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2.3.2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
    2.4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概述
        2.4.1 BIM综合管理平台构建思路
        2.4.2 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2.4.3 BIM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开发技术选型
    3.1 B/S网络结构模型
    3.2 JAVAEE简介
    3.3 框架技术选型
        3.3.1 Hibernate
        3.3.2 Spring
        3.3.3 Spring MVC
    3.4 前端技术介绍
    3.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3.6 JAVAEE开发环境搭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过程
    4.1 BIM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
        4.1.1 工程项目背景
        4.1.2 平台功能模块规划
    4.2 BIM系统架构的搭建
        4.2.1 Maven工程项目的创建
        4.2.2 SSH框架整合
    4.3 非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3.1 系统用户子模块的开发
        4.3.2 登录日志子模块的开发
    4.4 部分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4.1 项目人员管理模块
        4.4.2 施工日志功能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开发
    5.1 桥梁BIM模型的搭建
        5.1.1 Revit参数化族创建
        5.1.2 基于Revit的象山大桥参数化建模
        5.1.3 桥梁BIM模型的建成
    5.2 广联达BIMFACE的应用
        5.2.1 BIMFACE介绍
        5.2.2 BIMFACE轻量化引擎功能及使用
    5.3 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开发
        5.3.1 BIM模型源文件的上传且转换
        5.3.2 模型浏览的临时凭证——view Token
        5.3.3 桥梁BIM模型网页端的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建筑工程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框架结构
2 相关基础理论
    2.1 智慧工地理论
        2.1.1 智慧工地概述
        2.1.2 智慧工地特征
        2.1.3 智慧工地关键技术
    2.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2.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2.2.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
        2.2.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
    2.3 本章小结
3 建筑施工项目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现状
        3.1.2 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基本需求分析
    3.3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调查
        3.3.1 问卷的设计
        3.3.2 问卷的调查
        3.3.3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功能需求分析
        3.3.4 信度检验
        3.3.5 效度检验
    3.4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功能需求总结提炼
        3.4.1 劳务人员管理
        3.4.2 机械设备管理
        3.4.3 施工环境管理
        3.4.4 安全协同管理
    3.5 本章小结
4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4.1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构建目标
    4.2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构建基本要求
    4.3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4.3.1 设计原则
        4.3.2 整体设计
        4.3.3 技术路线
        4.3.4 系统界面
    4.4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4.1 劳务人员管理模块
        4.4.2 机械设备管理模块
        4.4.3 安全制度管理模块
        4.4.4 施工环境管理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C项目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价及改进
    5.1 C项目工程概况
    5.2 C项目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
        5.2.1 劳务人员管理
        5.2.2 安全教育培训及交底
        5.2.3 双重预防体系
        5.2.4 机械设备管理
        5.2.5 环境监测管理
    5.3 C项目智慧工地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5.3.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5.3.2 指标权重计算
        5.3.3 模糊综合评价
        5.3.4 评价结果分析
    5.4 改进C项目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面向工程企业的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系统研究背景
    1.2 当前研究现状
    1.3 关键技术
        1.3.1 前端Vue框架
        1.3.2 后端Spring与 Springboot框架
    1.4 系统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系统研究目标
        1.4.2 系统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小结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企业现状分析
    2.2 施工管理系统的业务特点
    2.3 功能需求分析
        2.3.1 项目派单管理需求分析
        2.3.2 全流程工单管理需求分析
        2.3.3 工程安全管理需求分析
        2.3.4 验收交维管理需求分析
        2.3.5 施工管理需求分析
        2.3.6 全流程实施管理
    2.4 非功能需求分析
        2.4.1 性能需求
        2.4.2 安全需求
        2.4.3 界面需求
    2.5 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架构设计
    3.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3.4 系统网络拓扑
    3.5 系统的功能业务流程
        3.5.1 项目派单管理业务流程
        3.5.2 全流程工单管理业务流程
        3.5.3 工程安全管理业务流程
        3.5.4 验收交维管理业务流程
        3.5.5 施工管理业务流程
        3.5.6 全流程实施管理业务流程
    3.6 数据库设计
    3.7 关键模块功能设计
        3.7.1 项目派单管理模块设计
        3.7.2 全流程工单管理模块设计
        3.7.3 工程安全管理模块设计
    3.8 系统安全设计
    3.9 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实现概述
    4.2 系统关键模块实现过程
        4.2.1 项目派单管理的实现
        4.2.2 全流程工单管理的实现
    4.3 系统实现效果
    4.4 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工具及资源准备
        5.1.1 测试工具
        5.1.2 硬件资源
        5.1.3 软件资源
    5.2 主流程功能测试用例
    5.3 关键模块性能测试
    5.4 测试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劳务分包管理研究现状
        1.2.2 智慧工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劳务分包含义及内容
        2.1.1 劳务分包管理含义
        2.1.2 劳务分包管理主要内容
    2.2 智慧工地理论及应用
        2.2.1 智慧工地概念及发展
        2.2.2 智慧工地功能与价值
    2.3 系统论与控制论概述及应用
        2.3.1 系统论
        2.3.2 控制论
3 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传统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现状
        3.1.1 劳务分包队伍选择
        3.1.2 劳务分包合同管理
        3.1.3 劳务工人管理
        3.1.4 劳务费用结算与支付
    3.2 传统施工劳务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劳务分包队伍选择混乱
        3.2.2 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不严格
        3.2.3 劳务工人管理困难
        3.2.4 结算及付款不及时
    3.3 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的改进思路
        3.3.1 改进劳务队伍选择方式
        3.3.2 强化劳务分包合同管理
        3.3.3 加强劳务工人管理
        3.3.4 规范结算及付款管理
4 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系统设计与构建
    4.1 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可行性分析
        4.1.1 劳务分包管理技术引用可行性
        4.1.2 劳务分包管理功能应用可行性
        4.1.3 劳务分包管理改进可行性
    4.2 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4.2.1 劳务分包队伍管理
        4.2.2 劳务分包合同管理
        4.2.3 劳务分包工人管理
        4.2.4 劳务结算与付款管理
    4.3 劳务分包管理系统构建目标和架构设计
        4.3.1 劳务分包管理系统构建目标
        4.3.2 劳务分包管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4 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系统构建
        4.4.1 劳务队伍信息管理
        4.4.2 劳务合同审查管理
        4.4.3 劳务工人监督管理
        4.4.4 劳务结算与付款集成管理
5 基于智慧工地的劳务分包管理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简介
        5.1.2 实施背景
    5.2 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实施
        5.2.1 劳务队伍管理平台
        5.2.2 劳务合同管理系统
        5.2.3 劳务工人管理系统
        5.2.4 劳务结算付款系统
    5.3 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效果评价
        5.3.1 构建管理效果评价层次结构
        5.3.2 劳务分包管理效果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框架设计及功能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特色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BIM技术与运维管理的基本理论
    2.1 BIM技术理论概述
        2.1.1 BIM技术概念及产生
        2.1.2 BIM技术特征
        2.1.3 BIM技术国家相关政策推行
    2.2 运维管理的理解
        2.2.1 运维管理对象界定
        2.2.2 运维管理定义
        2.2.3 运维管理内容
        2.2.4 运维管理意义
    2.3 本章小结
3 BIM技术的推行及实施现状分析
    3.1 BIM技术实施现状
        3.1.1 BIM技术在行业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
        3.1.2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
        3.1.3 BIM技术在建设各个阶段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
    3.2 BIM技术在建筑运维管理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2.1 传统建筑运维管理中的问题
        3.2.2 当前建筑运维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2.3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框架构建
    4.1 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框架的构建思路及目标
        4.1.1 框架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4.1.2 系统建设目标
    4.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框架设计
        4.2.1 用户层
        4.2.2 应用功能层
        4.2.3 数据层
    4.3 建筑运维管理框架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框架功能价值分析
    5.1 BIM技术在运维管理中的功能分析
        5.1.1 空间管理
        5.1.2 能耗管理
        5.1.3 安全管理
        5.1.4 设备管理
        5.1.5 资产管理
    5.2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框架价值分析
        5.2.1 运维可视化
        5.2.2 运维数据集成共享
        5.2.3 运维管理协同化
    5.3 本章小结
6 某医院运维管理案例分析
    6.1 案例背景
    6.2 基于BIM技术的医院运维管理框架搭建
        6.2.1 基于BIM技术的运维模型创建
        6.2.2 医院运维管理框架构建
    6.3 基于BIM技术的医院运维管理框架功能价值分析
        6.3.1 BIM技术在医院运维管理中的功能分析
        6.3.2 基于BIM技术的医院运维管理框架价值分析
        6.3.3 医院建筑运维管理成本节约估算
    6.4 案例评价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IPD模式的研究
        1.3.2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研究
        1.3.3 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IPD模式的概述
        2.1.1 IPD模式的定义
        2.1.2 IPD模式与传统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的区别
    2.2 协同管理概述
        2.2.1 协同管理的内涵
        2.2.2 协同管理的原理
    2.3 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
        2.3.1 传统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3.2 协同管理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第三章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研究
    3.1 IPD模式与装配式建筑的适用性分析
        3.1.1 IPD模式的协同管理关键要素分析
        3.1.2 IPD模式在装配式建筑管理中的应用
    3.2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体系
        3.2.1 协同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3.2.2 协同管理体系关键要素内部关系分析
    3.3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模型
        3.3.1 协同管理模型的层次关系
        3.3.2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
第四章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
    4.1 协同度评价指标初步识别
    4.2 协同度评价指标修订
        4.2.1 调查问卷效度分析
        4.2.2 协同度评价指标的最终识别
        4.2.3 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3 协同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 算法原理
        4.3.2 算法步骤
    4.4 基于模糊物元法的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4.4.1 模糊物元法
        4.4.2 建立物元矩阵
        4.4.3 确定经典域、节域和从优隶属度原则
        4.4.4 确定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关联度
        4.4.5 计算综合关联度并确定评价等级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基本信息
        5.1.2 数据来源
    5.2 协同度计算与结果分析
        5.2.1 序关系分析法(G1 法)确定指标权重
        5.2.2 建立模糊物元模型
        5.2.3 协同度评价结果分析
    5.3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度提升建议
        5.3.1 信息管理
        5.3.2 组织管理
        5.3.3 过程管理
        5.3.4 合同管理
        5.3.5 目标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筛选调查问卷
附录二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度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调查问卷
附录三 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度评价指标相对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四 某市装配式住宅项目协同度综合评价指标得分调查问卷
附录五 软件计算过程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EPC项目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项目协同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EPC项目管理
        2.1.1 EPC项目相关概念
        2.1.2 EPC项目管理相关概念
    2.2 协同理论
        2.2.1 协同理论相关概念
        2.2.2.管理协同原理
        2.2.3 协同理论引入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2.3 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流程
        2.3.1 EPC项目管理模式
        2.3.2 评价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EPC项目协同管理体系形成机理分析
    3.1 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分析
        3.1.1 复杂系统理论
        3.1.2 系统环境
        3.1.3 系统特征
    3.2 EPC项目协同管理子系统的确定
        3.2.2 EPC项目协同管理目的分析
        3.2.3 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关键影响因素
    3.3 EPC项目协同管理机制分析
        3.3.1 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框架
        3.3.2 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层级划分
        3.3.3 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层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EPC项目管理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
    4.1 项目协同度测量指标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指标体系构建
        4.1.3 指标含义解释
    4.2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4.2.1 赋权方法比较
        4.2.2 组合赋权方法
        4.2.3 权重计算过程
    4.3 协同度模型
        4.3.1 序参量有序度
        4.3.2 子系统有序度
        4.3.3 系统协同度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组织架构
        5.1.3 项目协同现状
    5.2 数据收集与协同度计算
        5.2.1 数据收集
        5.2.2 协同度计算
    5.3 计算结果分析及提升策略
        5.3.1 计算结果分析
        5.3.2 项目管理协同度提升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EPC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影响因素确定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EPC项目管理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C 某办公楼改造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调查问卷

(8)基于BIM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于BIM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基于设施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BIM与设施管理集成应用现状研究
        1.3.4 BIM与环境监测集成应用现状研究
        1.3.5 国内外现状研究小结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BIM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理论研究
    2.1 BIM相关理论研究
        2.1.1 BIM起源
        2.1.2 BIM定义
        2.1.3 BIM应用现状
        2.1.4 BIM未来趋势
    2.2 设施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2.2.1 设施管理起源
        2.2.2 设施管理定义
        2.2.3 设施管理职能
        2.2.4 设施管理未来趋势
    2.3 系统开发相关理论研究
        2.3.1 SSM框架理论研究
        2.3.2 BIMFACE引擎二次开发理论研究
        2.3.3 数据库理论研究
        2.3.4 Revit模型开发理论研究
        2.3.5 ECharts理论研究
    2.4 环境监测相关理论研究
        2.4.1 环境监测概述
        2.4.2 环境监测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系统功能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用户需求调查
        3.1.2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功能设计
        3.2.1 系统框架设计
        3.2.2 各功能模块设计
        3.2.2.1 BIM主模块设计
        3.2.2.2 系统主模块设计
        3.2.2.3 数据主模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IM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说明
        4.1.2 应用开发软件说明
    4.2 前期准备
        4.2.1 BIM信息的补充与完善
        4.2.2 数据库构建
    4.3 系统开发
        4.3.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4.3.2 系统BIM开发
        4.3.3 JSP模块开发
        4.3.4 Web主体开发
    4.4 系统功能实现
        4.4.1 模型可视化
        4.4.2 BIM漫游
        4.4.3 设施管理功能实现
    4.5 系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IM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环境监测
    5.1 BIM+环境监测可行性
    5.2 确定环境监测指标
        5.2.1 施工阶段环境监测指标
        5.2.2 运维阶段环境监测指标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S建筑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1.1 数据和信息
        2.1.2 信息系统
        2.1.3 管理信息系统
    2.2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2.2.1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2.2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2.3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程文档管理系统的结构和联系
        2.3.1 基本结构
        2.3.2 管理层次结构
        2.3.3 组织层次结构
        2.3.4 网络结构
        2.3.5 系统边界与联系
    2.4 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划常用方法
        2.4.1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2.4.2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FS)
    2.5 本章小节
3 S公司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S公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3.1.1 S公司概况
        3.1.2 S公司信息化现状
        3.1.3 S公司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3.2 S公司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目标
        3.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4 系统可行性需求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S公司系统设计
    4.1 系统概要设计
        4.1.1 系统设计的目标
        4.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4.1.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4 系统架构功能设计
    4.2 系统详细功能模块设计
        4.2.1 系统模块总流程设计
        4.2.2 登录管理流程设计
        4.2.3 日志管理流程设计
        4.2.4 审批管理流程设计
        4.2.5 费用管理流程设计
        4.2.6 档案管理流程设计
    4.3 数据存储与数据库技术
        4.3.1 数据存储设计
        4.3.2 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S公司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实现环境与技术
    5.2 系统登陆功能的实现
    5.3 日志管理功能的实现
        5.3.1 文档编辑功能的实现
        5.3.2 定制功能的实现
        5.3.3 填报功能的实现
        5.3.4 审核功能的实现
        5.3.5 查询功能的实现
    5.4 费用功能的实现
        5.4.1 在线费用功能的实现
        5.4.2 财务费用功能的实现
        5.4.3 缴费列表功能的实现
    5.5 审批功能的实现
        5.5.1 审批和归档功能的实现
    5.6 档案功能的实现
        5.6.1 项目管理功能的实现
        5.6.2 文档类别功能的实现
        5.6.3 文档上传功能的实现
    5.7 系统测试与评估
        5.7.1 系统测试
        5.7.2 系统评估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基于BIM的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设计流程
2 相关技术及系统平台
    2.1 铁路通信运维管理的定义
    2.2 铁路通信运维管理的范围
        2.2.1 地理位置和空间管理
        2.2.2 设备管理
        2.2.3 逻辑管理
        2.2.4 资料管理
        2.2.5 施工与维修管理
    2.3 BIM技术
        2.3.1 BIM技术的定义
        2.3.2 BIM技术的特征
        2.3.3 BIM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2.4 开发BIM运维管理系统的软件平台
        2.4.1 Revit软件平台
        2.4.2 编程语言及平台
        2.4.3 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软件平台
3 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铁路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主体
    3.2 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现状
        3.2.1 铁路站通信机房自身现状
        3.2.2 铁路站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现状
    3.3 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3.3.1 可视化程度不高
        3.3.2 信息集成化程度低
        3.3.3 层级管理协同性差
        3.3.4 运维管理过程中主动性不足
        3.3.5 综合维护技术人才缺乏
    3.4 BIM应用于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可行性
        3.4.1 BIM应用于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必要性
        3.4.2 BIM应用于铁路通信机房运维工作的可能性
4 基于BIM的铁路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4.1 基于BIM的通信设备设施模型架构
        4.1.1 模型构建要素
        4.1.2 基于BIM的通信设备设施模型架构的设计
    4.2 BIM的参数化建模
        4.2.1 BIM的几何建模和数据描述
        4.2.2 图元的参数化建立
        4.2.3 通信设备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
        4.2.4 图元模型的创建
    4.3 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4.3.1 运维可视化管理
        4.3.2 运维精细化管理
    4.4 BIM在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4.4.1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4.4.2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4.4.3 设备管理功能设计
        4.4.4 设备配线管理功能设计
        4.4.5 机房线缆管理功能设计
        4.4.6 生产过程管理功能设计
5 基于BIM的运维管理系统在某站机房的实施及功能验证
    5.1 BIM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
        5.1.1 实施背景
        5.1.2 系统实施目标及过程
    5.2 系统功能实现及测试验证
        5.2.1 测试环境
        5.2.2 系统安装及登录权限验证
        5.2.3 漫游浏览功能验证
        5.2.4 资源管理功能验证
        5.2.5 设备履历导出验证
        5.2.6 维修计划管理功能验证
        5.2.7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验证
        5.2.8 任务管理功能验证
        5.2.9 智能报表功能验证
    5.3 系统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建筑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D]. 陈坤.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建筑工程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研究[D]. 智健.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面向工程企业的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韦倾人. 广西大学, 2021(12)
  • [4]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劳务分包管理研究[D]. 武倩.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5]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维管理框架设计及功能价值分析[D]. 朱洪顺. 西华大学, 2021(02)
  • [6]基于IPD模式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研究[D]. 朱思臣.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7]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D]. 杜玲玲.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8]基于BIM的建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隗静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1(08)
  • [9]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S建筑公司为例[D]. 赵仁露.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10]基于BIM的铁路中间站通信机房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成阳.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