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工作需要“三勤”

做好农村工作需要“三勤”

一、做好农村工作需“三勤”(论文文献综述)

王昕玥[1](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高云亮[2](2021)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政治引领优势、统筹协调作用、资源整合功能是保证广大贫困村实现脱贫的重要动因,也是推动农村党建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在533824个行政村建立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9%。1从基层党组织引领干部群众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来看,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形成鲜明的交互促进特征:一方面,贫困村的扶贫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来推动、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又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功能为重点的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战略决胜期,由于扶贫主体的自身能力因素、脱贫主体的内在动力因素、帮扶策略的试用匹配因素、扶贫保障的机制体制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精准扶贫的成效受到一定制约。在此种情形下,在今后的脱贫攻坚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特定功能,如何才能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促进脱贫实效,如何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功能内涵,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如何实现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提上重要日程,也是我们党巩固农村执政根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脱贫实现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从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演进来看,能够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下科学高效地推进脱贫攻坚提供经验借鉴。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承接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政策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开发阶段专门成立农村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增强了广大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有效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领导,承接落实贫困县独有的优惠政策,增强扶贫攻坚的驱动力。扶贫攻坚阶段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互促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新世纪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格局中形成攻坚合力,以“一体两翼”战略建立农户参与式利益协调,以“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方针确立利益协调的行动导向。新时代精准脱贫阶段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承接第一书记驻村制度安排,促进精准化脱贫与党的政策机制有效衔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典型做法,呈现出脱贫攻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统筹性、制度政策与利益诉求衔接的科学性等特征。我们党通过探索与实践,不仅使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显着加强,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背景下脱贫攻坚的贫困治理价值。从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看,在对政党功能作用理论展开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村级党组织履行功能时呈现出直接现实性、动态不均性、相对变易性、权责限定性、权威内生性等基本特点,分类分析了影响村级党组织功能的历史选择因素、制度机制因素、利益结构因素、干部能力因素和服务保障因素,在本体层面、载体层面、中接层面、取向层面、职责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定位。以此为基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建设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宣传教育功能、联系群众功能、整合动员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性地提出生态建设功能供理论研讨;通过对习近平在精准扶贫中关于村党支部功能重要论述的话语分析,析理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这一特定条件下发挥的核心领导功能、队伍建设功能、致富引领功能、宣传扶志功能、资源整合功能、基础保障功能等实际功能;阐明了在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作用机制,为后文研究提供基本遵循。在对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时,一是以全国范围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实现状况为标的,结合历史考察方法进行重点梳理。二是选取甘肃省陇南市、兰州新区的10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状况开展实证研究。三是结合中观层面的功能实现状况和微观层面的调研走访结果,推证出精准扶贫进程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功能主体本位化、功能结构固有化、功能方式单一化、功能策略浅表化、功能保障低效化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入探究问题成因。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主要途径应当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以多元化为引领,拓展功能主体。以加强扶贫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以加强扶贫公开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以加强扶贫领导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第二,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重点是: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第三,以多元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尤其是:坚持多元推动,统筹扶贫方式;坚持要素整合,统筹扶贫资源;坚持人才整合,统筹精英参与。第四,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必须着力于: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效;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第五,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持续壮大村级积累,持续健全协调体系,持续强化服务保障,为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强大支撑。从现实来看,广大农村地区当下乃至今后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极端特殊性:既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收官阶段,也是既有脱贫成果的检验巩固阶段;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决胜阶段,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的布局强基阶段。值得指出的是,全面小康是一个大的历史范畴,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维建设的有机统一,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果和归宿。因此,精准扶贫思想的最大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针对脱贫攻坚实践的指导意义,而在于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目标为统率,促成路线、方针、政策、举措、治理能力、具体工作等全方位的精准化,从根本上提升发展效能。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彰显农村党组织的功能,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力点,带动农村“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立体、科学、渐进地融入全面小康社会。

马婉祯[3](2020)在《石家庄地区知青带队干部群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青带队干部是20世纪70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走入困境时,由知青派出地区(后逐渐发展为知青家长所在单位)为解决下乡知青生产生活等问题派驻知青点的在职干部。石家庄地区先后约派出2158名带队干部。他们给予了知青很大帮助,包括房屋建设、食堂整顿、“一种三养”、帮办副业、建立制度、保护知青人身安全以及帮助知青重返城市等。这些都是对知青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的直接反映,更是有关部门维持上山下乡运动的一种尝试。知青带队干部的派遣,充实和加强了对知青工作的领导,调动了城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带队干部构架在城乡、厂社、市民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使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工业支援农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壮大了社队集体经济,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强了工农联盟,使知青工作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带队干部关心知青疾苦、倾听知青呼声,对日常生活“小”事的破解,成为知青心中“大大”的温暖,真正打入了知青内部,并创造了从知青点飞出金凤凰的时代奇迹。派遣带队干部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退维谷之时的一种补救性政策,但在“文革”既定政治路线的影响下,带队干部的派遣并不能解决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存在的根本性矛盾。这一特殊群体在“左”的形势下,在大转折历史关头的人生选择,不仅影响了知青的命运,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带队干部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诸如言传身教、带头苦干;统一战线、融入当地;抓好典型、激励机制等经验,为中国今后派遣干部下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殷洁[4](2020)在《重庆市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工作明确提出了20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文化支撑,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村民素质提升,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促进乡村社会繁荣发展的根本基石和持续动力。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T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对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成效、存在问题、产生原因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思路和对策。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整理和述评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现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明确,并探寻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对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建设、城乡结合部等概念进行界定,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乡村治理理论进行阐述,并分析以上理论对本文的适用性,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描述,包括其建设主体、举措和成效、基本经验;第四章对T镇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章针对城乡结合部乡风文明建设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从整体上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进行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灵魂,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而城乡结合部的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2)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们有目的地对乡风文明进行创造、促进和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3)重庆市北碚区T镇通过夯实文化站所、美化乡村环境、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等措施,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统筹协同、大众参与、发展持续的较好成效;(4)T镇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还面临乡村道德重塑不认可、消极娱乐方式未改变、青年群体参与不积极、社会组织调动不充分和文化需求供给不平衡等问题。(5)提升城乡结合部乡风文明建设水平还需要整合政府、群众、社会多方面力量,多方位持续发力。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以最基层的乡镇为研究对象,以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区域为研究重点,在T镇“半城镇化”和T镇村民“半市民化”的发展趋势中归纳整理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不足之处在于未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杨丽玉,龙成鹏[5](2019)在《小说《红岩》里的人物与“一二·一”运动前后云南地下党活动(二)》文中研究表明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这期我们介绍《红岩》里的人物齐晓轩。他的原型是齐亮,河北人,生于1922年,出身清贫正直的知识分子家庭,1939年在重庆入党,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的歌乐山牺牲。齐亮19岁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毕业后,被党组织派往滇南农村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的10年,

赵娜娜[6](2019)在《“大跃进”时期河南省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公共食堂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伴生物和重要构成内容,是一种曾经轰轰烈烈地改变中国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新生事物”。它从1958年夏的迅速兴起到1961年初的悄然解散,走过了近四载的曲折历程。本文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典型区域之一——河南省新乡专区武陟县作为特定的考察区域,梳理出河南省武陟县“大跃进”时期农村公共食堂的建立、巩固、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考察19581961年间武陟县公共食堂兴起的背景、政策调整、强行恢复、艰难维持以及最终解散的过程,力求对三年困难时期武陟县公共食堂做出客观的历史评价。河南省是开展公共食堂最早的省份,武陟县又是河南省兴办公共食堂最早的县之一。本文根据武陟县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原始资料,包括当时保存下来的会议记录、调查报告、工作汇报、运动总结等资料,概述了该县县委主导的农村公共食堂兴衰的大致过程。通过这些档案中的大量细节,可以揭示县委、公社干部和大、小队干部、普通社员对公共食堂各自不同的立场以及彼此的互动,探讨各阶层的态度对农村公共食堂兴起、调整、解散所起的作用。这些档案资料,证明了中央、省委、地委宏观政策在地方贯彻的权威性和延续性,以及公共食堂在基层实践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农村公共食堂是一件新生事物,要改变全县群众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饮食习惯,取消私有小灶,集中到大食堂集体就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触及社员生活的方方面面。1958年7月,中共武陟县委在新乡地委的要求下开始筹备公共食堂,县委要求各乡镇上报创办大食堂(农忙食堂)的经验。接着,中共武陟县委树立詹店公社、城关公社两个典型,推广经验。8月23日,随着人民公社的成立,公共食堂在全县普及。11月初,县委采取一些措施对全县公共食堂进行了巩固提高。随着公共食堂的成立,全县也普及了供给制和集体福利事业。1959年初,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的弊病不断暴露出来。武陟县委对公共食堂进行了初步整顿,如实行“计划用粮、以人定量”;“允许社员在家吃饭”、自愿参加食堂;缩小食堂规模等。因为家庭副业是公共食堂的逻辑延伸,在初步整顿食堂的同时,县委还要求开展多种经营和副食品生产等措施来增加社员口粮。这些措施,使食堂初期的混乱局面有所改善。但是,公共食堂的整顿工作,因为庐山会议上的反右倾斗争而被迫停止下来。庐山会议后,武陟县再次出现大办公共食堂的高潮。公共食堂的强行恢复,“五风”盛行,加上反瞒产运动,给农村造成了很大破坏。1960年初,武陟县委对公共食堂进行再整顿。但这些措施不足以改善公共食堂的困难局面,全县普遍出现了浮肿病、人口外流、中毒事件、非正常死亡等严重的困难。县委不得不推行粮食增量法、代食品运动等措施维持公共食堂的运行。1961年初,中共武陟县委根据上级精神,在农村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了公共食堂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摸清了基层民众对公共食堂的真实态度,明白了停办食堂的好处,找到了食堂停伙的善后办法,在此基础上解散了全县的公共食堂。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是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有领导、有步骤地分批分期散伙的,并且在食堂解散前和解散过程中甚至解散后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并非“一哄而散”。武陟县大办农村公共食堂浪费了大量粮食,挫伤了社员劳动积极性,剥夺了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恶化了干群关系,而且把社员置于非常恶劣的饮食环境中。公共食堂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产物,它给武陟县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廖莉,吴柳林[7](2019)在《《新华日报》“青年生活”:战争年代青年革命话语的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华日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面向青年受众开辟的"青年生活"专栏,在周恩来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组长刘光的领导下,成为了党内青年工作的"耳目喉舌",党的后方青年宣传工作的助推器、扩散器、净化器。本文从革命话语分析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定量研究法回望"青年生活"专栏的发展历程、革命话语的内容特点和建构途径,以及对战争年代革命话语建构的影响,并认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媒体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青年宣传教育话语方式、灵活运用群体思维等,建构新时代青年表达方式,为广大青年营造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武玉洁[8](2019)在《城市占道经营治理中的疏与堵 ——以山东省P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面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存在问题的矛盾,同样城市占道经营的治理也是如此,城市市容市貌与占道经营之间的矛盾、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市民需求的矛盾,如何协调城管、摊贩、市民需求之间的平衡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为了充分考虑城管、摊贩和市民等多方面的利益,疏堵结合治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新公共理论、博弈论等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对比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占道经营的治理经验,对比国内外占道经营治理得到启示。并且通过研究山东省P县占道经营的治理,了解P县流动摊贩的基本情况,总结出P县对城市占道经营治理“疏”的做法和对城市占道经营“堵”的做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P县的治理效果以及通过访谈了解执法者、商贩、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还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总结得出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市民对占道经营治理工作的不理解、执法人员的心理不平衡和占道经营治理没有长效机制;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市民生活需求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决策者对城市占道经营的不重视。基于上述研究,总结出,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需“疏堵结合”,提出以下对策:加强“疏堵结合”的理念建设包括对“疏堵结合”理念的宣传、对执法人员培训教育;健全“疏堵结合”的体制建设包括制定“有疏有堵”规章制度、灵活创新执法方式和设置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建设“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包括选择性治理模式和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平衡摊贩与执法者的博弈行为包括保障摊贩的利益、保障执法者的利益。

孔铎蓉[9](2017)在《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探究》文中提出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变化与需要,决定撤销武汉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和南方局。1939年1月,南方局正式成立。由于当时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在国统区公开活动,因而南方局秘密设于公开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南方局自成立之日起,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充分发挥着党在国统区的核心领导作用。青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更是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抗日战争时期,青年在国破家亡、山河不保的民族危机刺激下,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中共中央南方局充分认识到形势复杂的国统区青年所潜在的强大的力量,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和舆论导向,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团结广大青年,在国统区建立了较为广泛的青年统一战线,为国统区党的事业的顺利开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青年宣传工作能够取得显着的成效,一方面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普遍地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另一方面则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开展青年宣传工作的时候,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发现并准确把握青年的特点,注重宣传的方式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党员和进步分子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身先示范,以实际行动宣传鼓舞了很多人。目前,学术界对于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初步系统研究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可以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学者对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对新时期进一步做好青年宣传工作和高校大学生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共南方局的青年宣传工作进行了初步系统的探究。第一部分,分析了抗战时期南方局开展青年宣传工作的历史背景。在抗日战争爆发,全民族抗日高潮兴起的大的历史背景下,一方面,国民党加紧对进步青年的控制与迫害:破坏进步青年组织,禁止进步青年运动,加紧迫害进步青年,方法层出不穷,此外还加强思想控制,钳制进步思想,给中国共产党对广大青年的宣传和领导带来极大的干扰和破坏;而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南方局正确认识青年在抗战中的作用以及国民党对青年思想控制的恶劣影响,重视对青年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为此,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国统区的青年宣传工作。第二部分,通过对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归纳总结了中共南方局对青年开展宣传工作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以皖南事变作为重要的历史节点,可以将南方局的青年宣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939年1月南方局成立至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为第一阶段。1941年1月6日到1943年底的三年时间为第二阶段。1944年初至抗战胜利为第三阶段。抗战时期南方局的青年宣传工作内容丰富且针对性极强。团结抗战政策,是贯穿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全过程的重要内容。皖南事变前后,南方局大力宣传“三勤”方针,指导国统区青年在民主革命低潮中学习工作、生活和斗争。1944年起,南方局开始宣传知识青年下乡主张,动员青年奔赴农村和解放区;宣传民主团结方针,推动了青年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三部分,归纳了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特点及其取得的成效。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宣传工作别具一格:宣传方式灵活多样,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相结合;宣传对象以青年学生为主,兼顾各方青年;宣传内容针对性强,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宣传工具坚强有力,党媒发挥核心作用。抗战时期南方局的青年宣传工作成效显着,建立和巩固了青年统一战线,营造了国统区良好的抗战氛围;保存并发展了青年力量,推动了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培养和锻炼了青年干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准备了后备力量。第四部分,总结了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以及对当代青年宣传工作的重要启示。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是:准确把握青年群体的动态特点是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是青年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党的正确领导是青年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宝贵经验给当代青年宣传工作以重要的启示:青年宣传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对青年宣传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坚守宣传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服务青年,适应青年的特点需求;注重发挥青年党员在青年宣传工作中的模范作用。总结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党对青年的宣传引导;有助于为党和民族的事业提供人才准备,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王进[10](2017)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的群众工作特点鲜明、卓有成效,既顺势而为,科学灵活;又迎难而上,以真心换真情;更有的放矢,讲策略、谋技巧,不仅赢得了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等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抗日战争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凝聚了力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做好农村工作需“三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农村工作需“三勤”(论文提纲范文)

(2)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1.1 选题缘由
        1.1.2 问题意识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梳理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成果评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的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思想
        1.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
        1.1.2 列宁的反贫困思想
        1.1.3 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
        1.1.5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分析
        1.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概念
        1.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内涵
        1.2.3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原理
        1.2.4 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理论
    1.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理论分析
        1.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特殊性分析
        1.3.2 精准扶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相互关系分析
        1.3.3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基本内涵分析
        1.3.4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二章 扶贫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历史考察
    2.1 扶贫救济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78 年一1985 年)
        2.1.1 组织领导功能:有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2.1.2 政策执行功能: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商业发展
        2.1.3 统筹协调功能:带动农村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2.1.4 资源整合功能: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显着改善
    2.2 扶贫开发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86 年一1993 年)
        2.2.1 成立农村扶贫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功能的新起点
        2.2.2 落实专项帮扶计划:加强政策承接功能的着力点
        2.2.3 纳入贫困县惠顾序列:加强致富引领功能的关键点
    2.3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1994 年一2000 年)
        2.3.1 统筹农村“三位一体”扶贫力量
        2.3.2 推动建立农村多元互促扶贫模式
        2.3.3 带领农村群众开展内源扶贫
    2.4 综合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01 年一2011 年)
        2.4.1 全力构建农村大扶贫格局
        2.4.2 在“一体两翼”战略中推进农户参与式扶贫
        2.4.3 以“多予、少取、放活”确立行动导向
        2.4.4 在“双轮驱动”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生活保障
    2.5 精准扶贫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考察(2012 年一2020 年)
        2.5.1 扶贫领导作用持续强化
        2.5.2 功能实现特征更加鲜明
        2.5.3 引富带富成就广受认同
        2.5.4 党建扶贫经验值得推广
第三章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实证分析
    3.1 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状况的个案研究
        3.1.1 样本选择
        3.1.2 现实表现
    3.2 精准扶贫中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主要问题
        3.2.1 功能主体中的本位化问题
        3.2.2 功能结构中的固有化问题
        3.2.3 功能方式中的单一化问题
        3.2.4 功能策略中的浅表化问题
        3.2.5 功能保障中的低效化问题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思考
    4.1 以多元化为方向,拓展功能主体
        4.1.1 以加强致富引领为指向,创新农村党组织本体设置
        4.1.2 以加强党群联系为导向,健全党务村务监督主体
        4.1.3 以加强农村治理为取向,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
    4.2 以科学化为原则,完善功能结构
        4.2.1 坚持选育结合,完善力量结构
        4.2.2 坚持培优训强,完善素质结构
        4.2.3 坚持科学衔接,完善制度结构
    4.3 以多样化为要求,丰富功能方式
        4.3.1 实施多元推动,促成扶贫路径多样化
        4.3.2 实施资源整合,促成要素配给多样化
        4.3.3 实施人才战略,促成精英参与多样化
    4.4 以精准化为内涵,实施功能策略
        4.4.1 推动精准识别,克服“漏桶效应”
        4.4.2 推动精准施策,稳定脱贫成果
        4.4.3 推动精准考核,完善评价机制
    4.5 以持续化为导向,加强功能保障
        4.5.1 持续壮大村级积累
        4.5.2 持续健全协调体系
        4.5.3 持续强化服务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3)石家庄地区知青带队干部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派带队干部的时代背景
    (一)知青生活中遇到困难
    (二)知青领导管理出现问题
    (三)知青被迫害事件的出现
    (四)知青迫切回城的愿望
    (五)选派带队干部的酝酿与高层决策
二、带队干部的选拔与管理
    (一)带队干部的选择与动员
    (二)带队干部的回应与差异性选择
    (三)带队干部群体的构成
    (四)带队干部的组织管理
三、带队干部的工作实践
    (一)思想政治工作
    (二)破解日常生活难题
    (三)青年点的整顿与管理
    (四)支援农村工作
    (五)青年点的收尾工作
四、带队干部面对的困难与应对
    (一)带队干部面临的困难
    (二)带队干部的自我调适
    (三)所属单位、知青办及社队的协助
五、带队干部个案研究
    (一)改变人生走向的带队干部
    (二)热情鼓励知青高考的带队干部
六、对带队干部群体的评价与反思
    (一)带队干部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二)带队干部的工作经验
    (三)带队干部的负面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重庆市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风文明
        2.1.2 乡风文明建设
        2.1.3 城乡结合部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城乡一体化理论
        2.2.4 乡村治理理论
第3章 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描述
    3.1 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
        3.1.1 北碚区T镇总体情况概览
        3.1.2 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
    3.2 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3.2.1 夯实文化站所,形成“镇-村-社”三级文化共建共享平台
        3.2.2 丰富文体活动,形成“送文化”转向“种文化”的工作理念
        3.2.3 鼓励参与公益,形成“政府+群众”良性互动的志愿服务模式
        3.2.4 美化乡村环境,形成“多元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格局
        3.2.5 根治丧葬陋习,形成“外在推动-内在激发”的移风易俗风尚
    3.3 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3.3.1 注重乡风文明建设与重点工作的深度融合
        3.3.2 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各参与主体的持续调动
        3.3.3 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寻根与发展的协同推进
第4章 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文化需求供给不平衡
        4.1.2 传统道德重塑不认可
        4.1.3 消极娱乐方式未改变
        4.1.4 青年群体参与不积极
        4.1.5 社会组织调动不充分
    4.2 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供求需求衔接不够
        4.2.2 身份归属引导不够
        4.2.3 正向文娱供给不够
        4.2.4 青年参与调动不够
        4.2.5 社会资源统筹不够
第5章 促进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
    5.1 优化供需配置,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保障
        5.1.1 优化工作机制
        5.1.2 优化人才队伍
        5.1.3 优化资金配备
    5.2 提高价值认同,凝聚乡风文明建设共识
        5.2.1 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城乡融合
        5.2.2 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5.2.3 树立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带动
    5.3 丰富文化供给,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质量
        5.3.1 凝聚精神文明“价值”
        5.3.2 精准对接文明“需求
        5.3.3 打造乡风文明“精品”
    5.4 鼓励青年参与,壮大乡风文明建设队伍
        5.4.1 重视青年作用
        5.4.2 增强乡村情感
        5.4.3 增加参与渠道
    5.5 探索区域合作,整合乡风文明建设资源
        5.5.1 发挥企业单位互助互促作用
        5.5.2 发挥事业单位共联共建作用
        5.5.3 发挥社会志愿组织引导作用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小说《红岩》里的人物与“一二·一”运动前后云南地下党活动(二)(论文提纲范文)

长期埋伏
勤学,也是工作
交朋友,也是革命
文艺,革命的方式
学生组织与“一二·一”

(6)“大跃进”时期河南省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公共食堂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武陟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状况
    第一节 武陟县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
    第二节 公共食堂兴办前的社会状况
        一、公共食堂兴办前的经济状况
        二、公共食堂兴办前的政治形势
第二章 兴起的背景
    第一节 公共食堂兴起的原因
        一、“大跃进”运动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二节 公共食堂兴起的条件
        一、“合伙吃饭”
        二、部分农民的积极拥护
        三、粮食大丰产
第三章 一哄而起
    第一节 公共食堂的建立与普及
        一、公共食堂的筹备
        二、推广经验
        三、人民公社的成立和公共食堂的普及
        四、公共食堂的大致面貌
        五、食堂化的实质
    第二节 供给制与其他各项福利事业
        一、供给制
        二、各项福利事业的建立
    第三节 公共食堂的巩固提高
        一、出现问题
        二、公共食堂的巩固提高
第四章 初次整顿
    第一节 食堂出现了问题
    第二节 有限的政策调整
        一、整顿人民公社
        二、整顿公共食堂
    第三节 生产救灾
        一、开展多种经营和副食品生产
        二、救助灾荒队
        三、安排穷队发展生产
    第四节 东石寺样板食堂
        一、基本概况
        二、初步整顿
第五章 强行恢复
    第一节 庐山会议后公共食堂的再恢复
        一、庐山会议的召开与公共食堂的转向
        二、反右倾,办食堂
        三、继续“大跃进”
        四、“五风”的再度泛滥
        五、反瞒产私分
    第二节 、再次整顿
        一、学习林县
        二、整顿措施
    第三节 公共食堂的被迫坚持
        一、保粮运动
        二、安排社员生活
    第四节 生存危机
        一、口粮标准一再压低
        二、中毒事件
        三、人口外逃、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
    第五节 “渡荒”难度
        一、艰难的维持
        二、保人保畜
第六章 决策解散
    第一节 中共中央政策的转向
        一、宣传贯彻“十二条”
        二、宣传贯彻“六十条(草案)”
    第二节 调查研究
        一、群众疾病调查
        二、供给制不得人心
        三、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
        四、解散食堂的经验
        五、调查研究与公共食堂的解散
    第三节 决策解散
第七章 公共食堂的教训与启示
    第一节 从口粮标准看武陟县公共食堂与“大饥荒”的关系
        一、供给不足
        二、分配不均
    第二节 公共食堂的弊端
        一、浪费了大量粮食
        二、挫伤了社员劳动积极性
        三、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剥夺
        四、恶化了干群关系
        五、公共食堂饮食环境恶劣
    第三节 公共食堂失败的原因
    第四节 公共食堂失败的教训与启示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共产主义
        三、应重视调查研究
        四、必须健全党内民主
        五、必须尊重个人自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新华日报》“青年生活”:战争年代青年革命话语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年生活”战争年代革命话语内容建构特点
    (一)思想上,以革命话语内容宣传党的主张
        1.“栏目标识”话语建构革命意图
        2.“文章标题”话语号召革命精神
        3.“栏目设置”话语贴近青年生活
        4.“发表文章”凸显青年重要性
    (二)内容上,以灵活的话语编辑方式团结青年
        1. 以“三勤三化”式革命话语拉近与青年距离
        2. 以“批判性”革命话语为国统区青年指明方向
        3. 以“谈心式”革命语言为青年解疑答惑
    (三)体裁上,采用非新闻类形式丰富话语表达
    (四)写作手法上,多种艺术表现使革命话语独具特色
二、“青年生活”战争年代革命话语建构方式
    (一)领导亲自发稿,加强青年党性教育
    (二)刊发青年来稿,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三)灵活的话语编辑方式,争取团结青年
三、“青年生活”对战争年代革命话语建构的影响
    (一)助力中国共产党抢占舆论制高点
    (二)团结广大青年为革命积蓄力量
    (三)为解放战争后期青年革命话语建构积累经验
四、“青年生活”对革命话语权建构的当代启示

(8)城市占道经营治理中的疏与堵 ——以山东省P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主要思路和框架安排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占道经营
        2.1.2 城管
        2.1.3 占道摊贩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博弈论
第三章 山东省P县占道经营治理的实践
    3.1 P县流动摊贩的基本情况
        3.1.1 人员组成情况
        3.1.2 集中经营时段
    3.2 P县对城市占道经营治理的主要做法
        3.2.1 对城市占道经营“疏”的做法
        3.2.2 对城市占道经营“堵”的做法
    3.3 调查问卷探寻P县占道经营治理效果
        3.3.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3.3.2 调查问卷结论
    3.4 多角度访谈探寻P县占道经营治理效果
        3.4.1 多角度访谈提纲
        3.4.2 多角度访谈结果及分析
    3.5 P县占道经营治理需提升改进方面
第四章 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
    4.1 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4.1.1 市民对占道经营治理工作的不理解
        4.1.2 执法人员的心理不平衡
        4.1.3 占道经营治理没有长效机制
    4.2 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面临困境的原因
        4.2.1 市民生活需求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
        4.2.2 社会舆论的压力
        4.2.3 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重视程度不够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占道经营治理经验
    5.1 国内主要治理经验
        5.1.1 疏导式管理模式
        5.1.2 限时经营管理模式
        5.1.3 网格化管理模式
        5.1.4 司法引入管理模式
        5.1.5 智慧城管模式
    5.2 国外主要治理经验
        5.2.1 纽约——法制化治理
        5.2.2 新加坡——改造与罚款并重
        5.2.3 法国——管理与服务并行
        5.2.4 英国——颁发流动商贩许可证
        5.2.5 印度——成立流动商贩协会
    5.3 国内外占道经营治理的经验启示
第六章 城市占道经营治理需“疏堵结合”
    6.1 加强“疏堵结合”的理念建设
        6.1.1 对“疏堵结合”理念的宣传
        6.1.2 对执法人员培训教育
    6.2 健全“疏堵结合”的体制建设
        6.2.1 制定有“疏”有“堵”规章制度
        6.2.2 灵活创新执法方式
        6.2.3 设置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6.3 建设“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
        6.3.1 “选择性”治理模式
        6.3.2 “多方协同”治理模式
    6.4 平衡摊贩与执法者的博弈行为
        6.4.1 保障摊贩的利益
        6.4.2 保障执法者的利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P县占道经营治理效果的调查

(9)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四) 主要研究方法
    (五) 创新之处
一、抗战时期南方局开展青年宣传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全民族抗日运动高潮兴起
    (二) 国民党对进步青年的控制与迫害
        1. 解散进步青年组织,压制进步青年运动
        2. 迫害进步青年,钳制进步思想
    (三) 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在抗战中作用的肯定与重视
        1. 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在抗战中作用的肯定
        2. 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二、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 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基本过程
    (二) 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宣传团结抗战政策
        2. 宣传“三勤”方针
        3. 宣传知识青年下乡主张
        4. 宣传和平民主方针
三、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宜传工作的特点和成效
    (一) 主要特点
        1. 宣传方式灵活多样,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相结合
        2. 宣传对象以青年学生为主,兼顾各方青年
        3. 宣传内容针对性强,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4. 宣传工具坚强有力,党媒发挥核心作用
    (二) 主要成效
        1. 建立和巩固了青年统一战线,营造了国统区良好的抗战氛围
        2. 保存和发展了青年力量,推动了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3. 培养和锻炼了青年干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准备了后备力量
四、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一) 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
        1. 准确把握青年的动态特点是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2. 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是青年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
        3. 党的正确领导是青年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二) 抗战时期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的当代启示
        1. 重视青年宣传工作,坚守宣传阵地,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 把握青年特点,创新宣传方式,有助于提高青年宣传工作效果,赢得青年阵地
        3. 发挥青年党员在青年宣传中的模范作用,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概况
二、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特点
    (一)循序渐进地深入群众
    (二)尊重民意基础上争取群众
    (三)形式多样地宣传鼓舞群众
三、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的成效和意义
四、结语

四、做好农村工作需“三勤”(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D]. 王昕玥. 西华大学, 2021
  • [2]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研究[D]. 高云亮. 兰州大学, 2021(11)
  • [3]石家庄地区知青带队干部群体研究[D]. 马婉祯.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重庆市北碚区T镇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殷洁. 西南大学, 2020(01)
  • [5]小说《红岩》里的人物与“一二·一”运动前后云南地下党活动(二)[J]. 杨丽玉,龙成鹏. 今日民族, 2019(Z1)
  • [6]“大跃进”时期河南省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研究[D]. 赵娜娜.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7]《新华日报》“青年生活”:战争年代青年革命话语的建构[J]. 廖莉,吴柳林. 新闻知识, 2019(09)
  • [8]城市占道经营治理中的疏与堵 ——以山东省P县为例[D]. 武玉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9]抗战时期中共南方局青年宣传工作探究[D]. 孔铎蓉. 广西师范大学, 2017(10)
  • [10]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J]. 王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标签:;  ;  ;  ;  ;  

做好农村工作需要“三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