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逆矩阵定义及有关教材内容的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詹环,陈平,夏静[1](2020)在《基于建构主义的逆矩阵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逆矩阵教学中重计算、轻思想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从逆矩阵的几何背景的角度引入定义,注重逆矩阵与其相关知识点的联结,利用数学软件开展教学拓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兴华,罗来珍,程美玉[2](2020)在《疫情期间线性代数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了显着成效。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师充分学习新技术,并基于自建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基于网络、手机、电脑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帅皓天[3](2020)在《基于知识管理的智能电子教科书系统设计原理与实现》文中认为教科书是系统地记录和传播领域知识的主要形式和载体。传统教科书通常以印刷或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整体管理,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逻辑结构难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有效利用,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动态化、共享化、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为了解决一般电子教科书中的不足,本文做了以下工作。基于数学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以细粒度地方式表示、组织和管理知识数据的解决方案,并以线性代数为实例,设计实现了一个动态的智能电子教科书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跨平台辅助多用户细粒度地创建、维护、共享、浏览包含多模态数据和交叉引用的线性代数教科书或文档,自动检测所构建的教科书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全面。在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研究并解决了跨知识库的知识数据引用问题。使用本体作为知识库模式的表示方法,通过对知识内在联系展开研究,提出了知识、资源与元数据三个本体类以及类间关系来规范化地描述知识数据的组织结构,采用图数据库存储知识数据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线性代数主流教材进行知识抽取、封装、存储和呈现,构建了一个细粒度地管理知识之间多视角语义关联的知识库。基于所构建的知识库,研究并实现了一套利用知识数据关联结构的文档自动生成方法,满足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场景动态地组织数据并生成不同版本教科书文档的实际需求;基于教科书结构提出其合理性的自动检测方法,满足教科书文档编写的实时辅助需求;根据知识数据本身提出了自动发现其语义关联关系的自动化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知识库的构建和质量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教科书系统的智能化。
曹洁,曹殿立,马巧云,苏克勤,张建军,李战国[4](2020)在《融合思政的线性代数在线课程教材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融合思政教育的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教材的建设目标,构建了线性代数在线课程教材的课程体系,确定了线性代数在线课程教材的课程内容。
曹洁,曹殿立,马巧云,苏克勤,张建军[5](2019)在《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提出了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确定了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进而构建了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教材的知识体系。
邢抱花[6](2019)在《实践教学模式下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提出梳理分析了近些年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实例从多个角度提出改进实践教学的策略。
景行行止[7](2018)在《高中物理教学胡克定律实验改进》文中指出利用弹簧和刻度尺自制测力计,引导学生关注弹簧弹力和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用作图法计算劲度系数,得出胡克定律。本实验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定性分析;定量计算,得出胡克定律F=k·△x;在水平方向进行验证性实验。
杨芳,陈亚丽,张桂力[8](2018)在《信息技术应用于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究——以“初等变换求逆矩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线性代数》课程为例,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线性代数的课程教学中,探索了微信和雨课堂在实现线性代数课程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以初等变换求逆矩阵为例展示了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通过试点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证明采用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运用线性代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了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应新工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石璐瑶,曹荣美[9](2017)在《从线性映射的视角学习逆矩阵》文中研究表明逆矩阵概念与线性映射的逆映射概念紧密相关.从线性映射的逆映射这个视角引入可逆矩阵概念对于理解可逆矩阵的本质和逆矩阵的求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衡美芹[10](2017)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宿迁学院信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高等代数教学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文章提出进行教学改革,应从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重点突出应用性,提高学生应用高等代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高等代数的教学质量。
二、逆矩阵定义及有关教材内容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逆矩阵定义及有关教材内容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建构主义的逆矩阵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情分析 |
二、创设情境,引入定义 |
三、数形结合,阐述定理 |
四、结合数学软件,思维拓展 |
五、构建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
六、结束语 |
(2)疫情期间线性代数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善在线教学设计,实施在线教学 |
二、在线教学成效 |
三、在线教学思考与总结 |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
(二)优化考核方法和手段 |
(三)线上资源建设 |
(四)教学团队建设 |
(五)完善少数民族学生的辅导工作 |
(3)基于知识管理的智能电子教科书系统设计原理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动机 |
1.4 主要工作 |
1.5 论文结构组织 |
2 知识库模式设计 |
2.1 模式的表示语言 |
2.2 知识类设计 |
2.2.1 知识类 |
2.2.2 资源类 |
2.2.3 元数据类 |
2.3 知识关系设计 |
3 知识库的实现 |
3.1 知识数据封装 |
3.2 知识数据存储 |
3.3 知识数据呈现 |
3.4 跨知识库的数据引用 |
4 智能电子教科书设计 |
4.1 教科书的自动生成 |
4.1.1 文档的生成方式 |
4.1.2 结构信息存储 |
4.2 知识关系自动发现 |
4.3 教科书合理性检测 |
5 智能电子教科书实现 |
5.1 系统的框架设计 |
5.2 教科书呈现 |
5.3 编辑与检索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4)融合思政的线性代数在线课程教材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融合思政的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教材建设的目标 |
2 融合思政的线性代数课程体系 |
3 融合思政的线性代数课程内容[4,5] |
4 融合思政的线性代数在线课程教材建设 |
(5)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知识体系概述 |
二、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原则 |
三、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
四、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 |
(6)实践教学模式下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
2 线性代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
2.1 实例教学的融入 |
2.2 Matlab实验教学的融入 |
2.3 数学建模的融入 |
3 结语 |
(7)高中物理教学胡克定律实验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教学现状 |
2. 实验改进方案 |
2.1 实验目的 |
2.2 实验设计及过程 |
3. 总结与反思 |
(8)信息技术应用于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究——以“初等变换求逆矩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1.1 时代背景———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是一种挑战 |
1.2 课程背景———课程的难度性以及课时分配的有限性 |
2. 信息技术与线性代数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探究 |
2.1 微课融入线性代数课堂 |
2.2 基于微信和雨课堂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探究 |
3.《线性代数》多媒体案例制作———以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为例 |
3.1 从实际问题引入, 从数学角度思考 |
3.2 可逆矩阵的定义及其应用 |
4. 课程改革成效 |
5. 结束语 |
(9)从线性映射的视角学习逆矩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从逆映射的视角定义可逆矩阵 |
3 逆矩阵的求法 |
4 可逆矩阵通常定义中条件冗余的问题 |
5 总结 |
(10)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宿迁学院信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改革措施 |
1.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观念。 |
2. 改革高等代数教学内容,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4.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
四、逆矩阵定义及有关教材内容的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建构主义的逆矩阵教学设计与实践[J]. 詹环,陈平,夏静. 高教学刊, 2020(27)
- [2]疫情期间线性代数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探索[J]. 李兴华,罗来珍,程美玉.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9)
- [3]基于知识管理的智能电子教科书系统设计原理与实现[D]. 帅皓天.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1)
- [4]融合思政的线性代数在线课程教材内容研究[J]. 曹洁,曹殿立,马巧云,苏克勤,张建军,李战国.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08)
- [5]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研究[J]. 曹洁,曹殿立,马巧云,苏克勤,张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33)
- [6]实践教学模式下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 邢抱花.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2)
- [7]高中物理教学胡克定律实验改进[J]. 景行行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0)
- [8]信息技术应用于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究——以“初等变换求逆矩阵”为例[J]. 杨芳,陈亚丽,张桂力.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0)
- [9]从线性映射的视角学习逆矩阵[J]. 石璐瑶,曹荣美. 大学数学, 2017(06)
- [10]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宿迁学院信息为例[J]. 衡美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9)